园艺师论文范文

2022-05-09

第一篇:园艺师论文范文

高职园艺教学之探索研究

[摘 要]随着农业的发展,园艺专业的教学要从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开展实训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艺教学;研究

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目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从高职院校园艺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改革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要以就业为指导思想,创新教学理念,把握园艺教学特点,将培养学生生产应用能力为本位,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将教学重心转向社会实践,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同时,要注意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和教学基地的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生产、管理、营销等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结构,建设核心课程

传统教学课程体系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园艺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让教学课程特色鲜明,面向社会需求。例如可将《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这几门专业课程与《植物学》《花卉分类学》《园林树木学》等三门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将其合并为《栽培基础》与《园林植物》两门课程。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可给学生提供有关园艺专业知识的网站和电子版教材,指导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搜集有关课程资料,总结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如通过进行实物观察训练导入《观赏植物栽培》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四、开展实训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现代园艺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活动改革,注重园艺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面,全方位实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职业技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活动中穿插生产实践内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本专业相关知识以外,还需要结合实训教学方案,实现生产过程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加强合作互助,组建专业社团。积极开展“准职业活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本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3.组织实习活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岗业培训和技能实习,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学生步入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建设“生产性”教学基地

提供生产性实训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基础实验平台以及科技开发平台,科学整合教学基地,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和丰富学生生产经验上面,将教学基地打造成集教学、技能培训、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依托园艺专业与苏农园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教师根据企业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改变“实验型”实习活动为“生产型”实习,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给企业技术方面的支撑,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从事科研生产工作,提高师生生产技能水平和专业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凤芝,霍俊伟,栾非时. 关于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2] 许学明. 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3).

[3] 黄斌.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探究[J]. 教育探索, 2008,(3).

责任编辑 无 忧

作者:陈军

第二篇:园艺技术专业“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说课设计

项目来源:南昌师范学院“11531”工程;南昌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NSBSJJ2015036);南昌师范教学改革项目(JGKT-17-13)

作者简介:盛文涛(1984-),男,江西高安人,讲师,博士,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摘 要】 文章结合专业教育特点,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简述《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说课的主要流程及内容,以便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说课

说课,是指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专家和同行概括说明本人对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现已成为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活跃教研活动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教研活动之一。本文就“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这门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

1. 课程设置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以应用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是一门行业基本能力必修课,学生要在具有一定遗传学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园艺植物有关的遗传学基本原理、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综合素质,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从事园艺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1.2 课程地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是研究园艺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属于遗传学应用的分支学科。其既是园艺技术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遗传学理论在园艺作物学科上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属于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

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骨干课,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修课程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统计等,后续课程是园艺作物栽培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起着重要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1.3 课程目标

1.3.1 知识目标

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整套理论知识,包括不同园艺植物的繁育方式,品种选育特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种选育的四种常用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等。

1.3.2 能力目标

通过提问、案例教学、讨论等,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和自主学习;使其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1.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为园艺行业建设服务的意识。

2. 课程内容

2.1 教学资源

2.1.1 教材选用

目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材版本较多,考虑本专业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反复比较斟着的基础上,本课程选用理论教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2版)。主编 :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主编 :申书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1.2 参考书

参考书目分别是《园艺植物育种学》,沈火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蔬菜育种学各论》王小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果树育种学》,沈德绪主编,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1.3 其他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电子参考书、教学挂图、实验实训设备、经典名著、文献等。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上,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既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较好的处理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既防止遗漏和脱节,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有些重复内容从另一角度给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本课程教学时数为80学时;课程分理论教学(48学时)和实验教学(32学时)两部分。

2.2.1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理论教学包括:(一)绪论;(二)园艺植物育种的特点(包括园艺植物繁育特点、品种的类型与选育、育种目标的制定);(三)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引种、种质资源的利用);(四)选择育种;(五)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六)倍性育种;(七)诱变育种 ;(八)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九)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新品种的审定与登记,和新品种管理)。

对以上内容,在考虑知识体系基础上,紧扣大纲,合理取舍,保证重点,分解难点,优化课时分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突出课程专业特色。

2.2.2;实验教学基本內容

实验教学将开展以下实验: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播种、栽培与管理;实验二:园艺植物形态识别及种子发芽条件探究;实验三 :园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四:园艺植物诱变育种;实验五:园艺植物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动态观察;实验六: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七:园艺植物小孢子培养技术;实验八:园艺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实验九: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种子纯度技术;实验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育种目标的制定 。

以上实验将从以下方面,包括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遗传三大规律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3;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2.3.1;课程的重难点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以种质资源数量与特点、性状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三大基本遗传规律、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为重点;其中以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面为难点。

2.3.2;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采取重点强化、难点突破的有效措施,通过合理有效地增多课时量,多举实例、多讲多练,做配套的学习指导,尽量化难为易。此外,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3. 教学程序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从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园艺品种的选育特点→种质资源(引种)→四种基本的育种方法→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园艺植物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按照这个学习思路,学生既能识记和联系遗传学中抽象的概念,也能理解掌握育种学过程中的各种育种方法。能把遗传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园艺育种学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中去。通过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思路,学生会觉得遗传学不再那么深奥难懂,而是与园艺学科实际的应用有紧密联系,并且是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都非常有用的一门课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教学全程

理论课按照以下目标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前提导入、展示教学目标、实施目标、评估与反馈、布置作业。类似的实验课按照以下教学程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课前学生书写预习报告、教师启发性讲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及时反馈实验效果。

4. 教学实施

4.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园艺技术专业专科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经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但学生中文科生较多,生物和化学基础较薄弱。因此,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在学生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上,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多样化学习,以期更好地掌握植物学与遗传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为学好园艺技术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讲清方法。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通过理论讲课和实验实训,带领学生实践一遍,促进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提、讨论问题,不追求形式,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中感悟;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如:在讲授选择育种时,让学生自己比较不同类型植物(蔬菜、花卉和果树)方法的差异。

总之,注意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教法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注意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统一;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应充分考虑其效果。

4.3 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完成操作性实验。

4.4 课程考核

本课程具体考核方法采用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考核形式主要是期末测评,辅以作业测评和实验考核。期末测评占考核总成绩的 60%,作业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 2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5. 课程特色与创新

5.1 课程特色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理论教学以遗传与变异为主线展开,由园艺植物育种实际问题导入其育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建立“三联系”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联系,理论教学与应用实际相联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遗传病的检验诊断能力。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遗传学理论应用到园艺植物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其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5.2 課程创新

该课程将思政主题的内容进行单独提炼,进行全过程育人思想体系的建立。作为经典的遗传学原理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其遗传学原理主题的确立,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发展,讲解清楚其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基于园艺学家故事 的“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践,以其对应的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实现最大化,也是本课程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 唐鹏程,胡晓军, 王小荣《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38-239.

作者:盛文涛

第三篇:园林园艺施工养护技术探究

摘要:园林对于美化城市人居住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技术,希望能为园林园艺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园艺;施工;养护;技术

引言:园林即能够美化人们的城市环境,又对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是当今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项园林工程大致包括了园林的设计、园林的施工、园林的养护三部分,它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我们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一、园林园艺施工技术

1、园林园艺栽植施工

按照施工设计和计划,完成某一地区或场所的全部或局部的植物(包括乔灌木、花卉、草坪、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等)栽植和布置。栽植时需要根据树种苗木大小,在规定的根系规格范围之外挖掘。用锋利的掘苗工具,于规格范围之外,绕苗四周垂直挖掘到一定深度并将侧根全部切断,然后于一侧向内深挖和适摇苗木、试找深层粗根,并将底根切断,遇粗根时最好用手锯锯断。然后轻轻放倒苗木并打碎外围土块。总之,掘苗时一定要保护大根不劈裂,并尽量多保留须根。苗木挖完后应随即装车运走。如一时不能运走可在原坑埋土假植,用湿土将根埋严。如假植时间长,还要根据土壤干燥程度,设法适量灌水,以保护土壤的湿度。掘出的土不要乱扔,以便掘苗后用原土将掘苗坑(穴)填平。

2、移栽树木的修剪

为保持移栽苗木水分代谢的平衡、培养良好的树形及减少苗木伤害,栽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等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苗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

(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的树木,可疏枝保留原树形;对于径5-10cm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留原有树形进行短截;

(3)枝条茂密具圆头形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

(4)常绿针叶树苗木,不宜过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

(5)珍贵树种苗木的树冠宜做少量修剪。

二、园林园艺养护技术

1、灌溉

树木生长需要大量水分,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是树木水分的主要来源,在树木地上部分有较大的水分消耗,或土壤中水分无法满足树根吸收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树木的生长,要采取灌溉的措施。通常灌溉由植物吸收水分的大小或叶片内渗透压来决定。灌溉时,如果叶片的吸水能力大,就说明水分不足,应及时喷水。当人力、设备条件限制着抗旱灌木,应先对新栽的灌木、小苗、树木、阔叶树等灌水,后灌长期定植的大树、针叶树等。树木生长的旺季是夏季,这时对水量的需求较大,要适当进行灌溉。但在天气炎热、阳光直射的中午不能浇水。要适量灌溉,采取少灌、勤灌的原则,针对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时、因地、因树制宜地适量灌溉。河水、井水、湖水、池塘水、自来水、能够使用的废水等都是灌溉的常用水来源。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畦灌、单堰灌溉等。灌溉要满足以下要求:水量充足;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开设灌水堰,为了避免根部受伤,不能开的太深;水渗透后要及时中耕或封堰,为了避免水分蒸发要将土壤的毛细管切断。

2、排水

樹木由于土壤内有过多水分会生长不良,最终导致死亡。树种、长势、年龄、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就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对积水进行排泄;地表径流,控制地表坡度在 0.1%~0.3%,不能有坑洼死角留下;暗沟排水,通过与排水沟、市政排水设施等连通的地下排水管线进行排水,但是花费较大。保证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是确保土壤湿润,因此不仅要在植物栽植后浇足水,还要视天气情况及时对树木进行水分补充,特别是在植物生长的重要、关键时期。由于低洼地区能够积水,因此要做好低洼地区的排水工作。对绿化要求较高且大面积种植植物的地区,可以预埋水管或安装自动喷灌设备,实时浇水。

3、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种植时需要开正方形 0.8-1.0 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 30 厘米才种植。 在施肥方面,用肥种类以复合肥为主,N、P、K 的比例 1-3 年的幼年树是 5:3:2;三年以上的大树是 3:2:1.施肥的次数,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 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 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 P、K 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 N 肥施用。 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 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4、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

三、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技术的结合

1、施工与养护体现设计意图

将园林设计者的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园林景观的过程就是原理施工的过程。为了达到设计者的设计要求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深刻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设计和施工的紧密结合才能呈现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例如植物配置,从选苗到施工,园林设计师要到现场进行指导。园林养护管理要充分体现出设计理念。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是园林设计,为了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要将设计理念贯彻到园林养护管理中。

2、合理安排施工与养护资金

要编制详细的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资金使用计划,在施工、养护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充分渗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按照资金安排对施工、养护管理档次进行把握,合理选择使用工程材料,将工程造价控制好,避免施工中轻易更改设计。

3、园林养护贯穿施工全过程

为了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要保证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一定要在挖掘、运输、种植树木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植物受伤,保持植物水分,确保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要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需要时用浸湿的草绳将树干缠绕,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四、结束语

园林的施工直接影响整个园林质量的好坏,而园林养护管理技术则关乎园林使用的长久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园林工程的特点,把握好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技术,提升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工人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园林的质量,保证好园林使用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金仁国,汤义青.浅析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30期.

[2]王达龙,秦光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6).

[3]潘福荣,王振超,胡继光.园林工程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张启军

上一篇:企业税收论文范文下一篇:空间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