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022-09-10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为适应新课标要求和现阶段教育教学实际, 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技能, 为确保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一、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知识结构, 掌握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适应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内容的认识与理论;对于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掌握从事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能力, 如教学的设计、讲解、提高、观察、组织教学等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能力, 开发和运用教育资源的能力等。

三、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是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在教研上狠下功夫, 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 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 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

四、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前新课改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为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要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 注重学习, 勇于实践, 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五、开拓创新能力

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现代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大胆探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综合性能力。教师除了对教学工作的组织能力外, 还要有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计划和安排, 要有周密的布置和检查能力, 并形成完好的秩序和制度, 造就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都认真地按教师的指导去行动。

七、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 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 情感的交流, 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 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 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 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不仅涉及学校, 还涉及到家庭与社会。所以, 教师还应具备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合作的能力, 从而使教育全面有效。

八、心理承受力

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 承受力强的教师, 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即使在挫折状态下, 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挫折, 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

九、心灵感悟力

心灵感悟力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感受能力。心灵感悟力强的教师不仅能读懂自己的心声和体验, 而且能很好地破译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 既能听“话”, 又能听“声”。这样, 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 或称言下之意, 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 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起初感受和行为动机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十、教育表现力

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以获得认同, 甚至超越他人的本能倾向。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 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 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 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 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地位与作用,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能力具备

参考文献

[1] 屈明主编《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M]重庆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2] 刘守燕王良民主编, 《体育与健康》[M]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上一篇:血液高粘滞综合症患者78例疗效分析下一篇:“营改增”背景下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