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界定性研究

2022-09-11

早在1976年, 美国心理学会 (APA) 就曾预言, 互联网有导致其使用者产生成瘾行为的潜在危险。1999年, 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在美国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的比例约为6%。又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 网络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人们担心这个数字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要研究“网络成瘾”, 对其进行科学、明确的界定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因此本文从对“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 试图对其研究进行规范、梳理。

定义“网络成瘾”是困难的。没有现成的定义参考。国外学术界对此有过争论。一些学者把它看作新的病症, 试图找到有效治疗手段;另有些心理学家态度谨慎, 认为应对其作科学、明确的界定, 再做进一步研究。

“瘾”在现代汉语里被解释为“特别深的不良嗜好。亦泛指对某项事物的特殊兴趣, 癖好。”广义上, 瘾是一个中性词, 好坏完全在于“对什么成瘾”。英语中addiction与“瘾”内涵相同。Goldberg最先提出了“International Addiction Disorder”的概念并被用指网络成瘾症, 简称IAD。

1 对“网络成瘾“的质疑

IAD是一个有争议的名词, 正如心理学家Leonard Holmes所指出的:上网行为的研究者们对于是否存在“网络成瘾”是莫衷一是的。[1]

首先, 成瘾并非官方诊断术语, 在DSM-IV和ICD-9中没有对成瘾的诊断标准。一般来说, 理解“成瘾”所参照的是物质依赖的标准。但是这一理解仅只适用于化学物质 (chemical) 的成瘾, 对理解非化学物质 (non-chemical) 引起的病症却不适用。[1]在DSM-IV中另有一分类术语——冲动控制性障碍, 对理解非化学物质引起的所谓的成瘾是有帮助的。在这类障碍中有一种叫做“病态赌博”的病症被很多研究者认为与我们所说的网络成瘾极为相似。但请注意,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是“病态赌博” (pathological gambling) 而非“赌博成瘾”。

英国心理学家Mark Griffiths在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提出“技术性成瘾” (technological addiction) 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在人机互动中的行为成瘾, 以区别于化学物质成瘾。照此定义, “网络成瘾”似乎可以划入“技术成瘾”的范畴之内。

对“网络成瘾”是否存在提出怀疑的另一个理由则来自日常的生活经验。提出这种怀疑的心理学家, 如Leonard Holmes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不够准确的概念, 就像对于一个着迷于黄色杂志的人, 我们不能称其是“杂志成瘾”一样。对于上网成瘾者来说, 他们往往是痴迷于网上的某一种或几种活动, 如:聊天, 下载色情图片或者游戏。因此, 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看作“聊天成瘾”, “性成瘾”或者“游戏成瘾”而不能简单冠之以“网络成瘾”。从这个理解中, 也可以对“网络成瘾”与“病态赌博”的区别有所洞见。John M.Grohol从另一个角度对是否应该把“网络成瘾”看作一种新的病症提出了质疑。他在分析中指出:人们的确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 但也有人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 工作或者读书, 这些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同样会影响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 但决没有人会认为有必要把这些所谓的“电视成瘾”、“读书成瘾”或者“工作成瘾”与精神分裂症、抑郁这些一起当作心理疾病来对待。John M.Grohol认为大多数花大量时间上网而被看作“网络成瘾”者的人往往是为了躲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严重的健康问题、身体障碍或者人际关系的问题。这并不异于一个厌倦了夫妻生活的男人专注于电视或者到外貌“借酒消愁”。他认为另有一小部分人并非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 而是由于强迫性行为的倾向, 他们的问题在于上网这种行为本身, 而这种情况通过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是可以解决的。[2]

2 病态网络使用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质疑, 其实, 在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 有另一术语是同时被使用的, 即“病态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 简称PIU。这一术语的使用相对而言麻烦要少一些, 如果人们能够理解DSM-IV中的“病态赌博”, 那么认同PIU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研究者们却在为另外一件事情为难——既然有了病态网络使用, 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正常的网络使用。两者如何区分?何为标准?很多研究者用时间作为指标来区分二者。但是正如John M.Grohol所指出的:时间不能单独作为成瘾的指示器, 它必须要和其他因素相综合来考虑, 方可作出判断。例如:职业、工作性质、已有的心理障碍以及生活事件等。时间不宜作为诊断指标的另一原因是时间的不稳定性。上多久是成瘾, 多久不是, 不同的研究者获得的结论是不同的, 在证明这一点上Leonard Holmes曾列举过一组数据:Brenner1997年在一项对网络用户的调查中发现平均的上网时间是每周19小时;Kathleen Scherer在同年对Austin的Texas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那些事先被认定的网络成瘾者的平均上网时间是每周11小时;MorahanMartin和Schumaker在一次小型调查中发现, 病态网络使用者的平均上网时间是每周8.5小时;Keith Anderson曾以1000名来自世界果个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为样本, 他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平均的上网时间为每周9.5小时。[3]这些数字的比较中充满了矛盾, 无法对是否正常使用网络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时间的不稳定性还表现在, 用户的上网时间是随网络自身的发展儿改变的, 十年前人们上网时间的数字对于今天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对于如何区分更好, 现有的研究并未得出确切的答案。心理学家John M.Groho曾提出一种假设。在假设中, John M.Groho将上网者的一般经历分成三个阶段:着迷 (enchantment) , 幻灭 (disillusionment) , 平衡 (balance) 。在这三个阶段里上网者分别表现出感情意念的萦绕, 回避和趋于正常的特征。对于正常的上网者而言, 一般能顺利到达第三阶段。而病态网络使用者仅仅是停留在阶段一。John M.Grohol认为对于过度使用网络者而言, 他们会在到达阶段三后又很容易着迷于新的网络行为, 循环往复。这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是吻合的。

3 症状本质

从以上的争论与质疑中, “网络成瘾”的本质已经渐露端倪, 现总结如下:

首先, 病态网络使用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冲动性障碍。正如一些研究者已发现的, 它的一些特征与病态赌博极为相似。比如:互联网使用的耐受性提高, 社会退缩, 内疚, 上网欲望难以抑制等。

其次, 病态使用网络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障碍。例如:Orzack1999年所作的一项研究, 她发现那些被怀疑有上网成瘾迹象的人很容易感到无聊, 孤独, 害羞, 抑郁和形成其他的成瘾行为。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Young也在其研究中指出了网络成瘾者存在的7种问题:对婚姻生活不满工作压力, 财政问题, 不安全感, 焦虑, 生活中的冲突和社会生活空间有限。作为一种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从理论上看, 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增强疗法是有效的。[4]而“互联网心理治疗”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5]

最后, 病理性网络使用也是一种行为问题。因为研究者发现网络成瘾者的上网行为与其他的成瘾行为有很高的相关, 也就是说本来就有烟瘾、酒瘾等成瘾行为的人更有可能加入网络成瘾者的行列。

摘要:要研究“网络成瘾”, 对其进行科学、明确的界定是必要而且必须的。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还十分模糊, 甚至还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意见。本文试图从“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 对众多研究进行初步的规范、梳理。

关键词:网络成瘾,病态网络使用,界定

参考文献

[1] Leonard Holmes.Pathological InternetUse—Some Examples.From:http://mentalhealth.about.com/cs/sexaddict/a/intaddict.htm.

[2] John.M.Grohol.Internet AddictionGuide.From:http://psychcetral.com/netaddiction/.

[3] John.M.Grohol.What’s normal?Howmach is Too Much When Spending TimeOnline?From:http://psychcentral.com/netaddiction/.

[4] 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 10 (1) :74~8 0.

[5] Prasanna Chebbi, Kai S.Koong, LaiLiu.Some Observations On InternetAddiction Disorder Research, Journal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Volume, 11:3~4.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下一篇:针对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