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

2022-08-05

第一篇: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集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库

复习课 目 录

1.《厨房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鲁向阳 2.《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朱立赟、汪嵘 3.《粒子模型图的分类与解法》教学设计 ……………………邹 亮 4.《气体的制备》复习课教学设计 ……………………………姚静霞 5.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谌志平 6.溶液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王田金

第二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初探

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之获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些新的课程目标,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因此,教学评价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评价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作用,对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集中在“发展”二字上。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教学评价的实践

青岛市初中化学从2004年秋天开始全面使用新教材,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如下实践。

1、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学业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评价手段。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的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的努力。因而课堂上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多用肯定的语言、赞许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目光,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这些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评价方法,它是学生心中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最大限度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这种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的评价,学生最感兴趣,最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它简便、直接、有效,虽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2、利用以学习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例如,学习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有关内容时,可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以下资料:

(1)收集到的有关空气的资料,如新闻和科技活动的剪报、图片、照片等。

(2)学过空气、氧气的性质、用途等项内容后,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3)有关氧气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的探究活动资料(包括提出的问题与假设、设计的方案、实验记录、对实验活动的自评和他评、对实验的反思与体会、问题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等)。

(4)对本市空气污染状况的调查和防治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5)对化学在空气污染的形成与防治中的功过的认识。

(6)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等) 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

学生针对学习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档案和自我评价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的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鼓励学生进步。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在评价过程中既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CO2的含量,提出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的活动中,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空气中CO2的含量会改变吗?),选定几个地段,在不同的时间里测定空气中CO2相对含量,记录数据;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符合实际的答案;讨论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这样一个过程。考察和记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报告的合理性、学生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等方面作出综合的评价。

又如,对“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念性目标的评价,则是通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编辑有关的墙报,就“金属材料的利与弊”展开讨论活动,写出科普小论文对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为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种评价方式有三个优点:涉及较高水平的思维与问题解决;可促使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中应用;让学生力求表现出创新设计的能力。

4、改革纸笔测验的内容注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纸笔测验仍是常用的评价方式,但是应根据新课程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 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

纸笔测验要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能力。例如, 对金属性质的考查,这样命题:“Cu、Fe、A

1、Ag、Au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学习交流。请你参与交流并回答问题: (1)刘华同学查阅到Cu、Fe、A1三种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A1约200年前,Fe约2500年前,Cu约6000年前。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2)李明同学在对上述金属分类时,他根据金属的某种化学性质相同,将“Au、Cu、X”划分为一类,你认为X是____________。(3)请你写出上述一种金属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4)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常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可采用哪些方法?”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从多个方面去思考解答。

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核,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对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允许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做答,结合自我报告、小组讨论、学生互评与学生答辩相结合方式给予评价。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发展性,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实现质评与量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性结合,改变以往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微笑、宽容、赞许、鼓励、理解、关怀,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开展教师评价,而且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并对自己的学习采取策略,给予学生如何发展自己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反思性、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

1、评价的实施受升学(选拔)机制的制约

在当前升学考试制度下,中考评价的选拔功能还很强。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学生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能确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进步和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整体判断,同时可以预言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并确立后续学习的起点。但是,这种评价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何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和“甄别与选拔”的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最终将“为了学生发展”这一评价成为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过程评价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尽管我们收集了学生的许多资料,也建立了学生化学学习档案,但是仍感到这样还是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现在还不能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位教师三个班的教学任务,面对一百五六十位学生,要全面细致的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力不从心。一般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注意较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关注不够。另外,由于课时较紧,有些探究性实验以合作小组的为单位完成,有些学生有时得不到动手操作的锻炼机会,体现不出每个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课业负担增加,而有些科学探究实验和实验报告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无疑又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另外,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发展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而教师的授课内容却是统一的,步调一致的学习进程,会成为某些学生发展的羁绊,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承认学生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良好的发展,使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为宗旨,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虽然评价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中,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其实践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作者:张露露

内容提要:目前我市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面对改版的新教材,

如何施教?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怎样以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本文浅析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 键 词:科学探究、主导与主体、环保意识 、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

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含量”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对CO2性质的教学,设计“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等探索性实验等。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规定了“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⑴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法、实验方案探索等,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⑵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⑶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

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接触到,这样,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对环保教育做了个铺垫。

(2)、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酸雨的介绍便成为新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酸雨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才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意义。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

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

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改革研究》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设计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课导入]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化学”两字,然后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正式上课时,一边播放歌曲《第一时间》,一边请一名学生使用盛有碱溶液的喷雾器,将其液体喷向白纸,使学生进入情境,将会惊奇地看到红色的“化学”两个字。此时,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想探究神奇‘红色化学’的由来吗?那么,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学习一门充满趣味、神奇而又科学的新课程——《化学》。”同时,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页看图1,指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后小结:“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化学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技成果,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就是说,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投影: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采用艺术字设计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打开化学课本,你一定想知道:化学学什么?有趣吗?化学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学化学?学了有什么用?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新课导入

[视频]由于温室效应,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录像。 [提问]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引言]同学们已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现象的产生蕴含着化学的原理。观看以上录像后对所提的问题能解答了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几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化及产生的现象,这些变化过程是否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呢?大家能否尝试着把各种变化进行分类,可分为几类?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导入 [投影]有关炸药的发明。

[导语]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亦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我们将利用两节课进行两个探究实验,请大家认真完成,看谁的体会和收获最多。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入]有谁知道古代炼丹术是怎么回事?谁给大家讲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的故事?同时,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炼丹设备、拉瓦锡实验室等图片,使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再让学生齐朗读教材11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板书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并提问: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导入]上节课通过对“蜡烛燃烧”这个活动的探究,初步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形式。先让学生阅读教材13页倒数最后一部分,体会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再提问: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有什么不同?如何书写该探究实验报告?为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新课导入 [导语]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

[板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引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参观: 1组观察实验室的布局,仔细阅读墙上的张贴物; 2组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 3组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

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思考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双锁,双人到齐才能打开?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黄沙?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谜底为打一种气体)。

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空气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的“看不到又摸不着”的一种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空气》。

课题2《氧气》新课导入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和( )等。谁能说出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是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气体?根据你的亲身体会能说出它的哪些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该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让学生猜猜可能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验证该气体是不是氧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将要探究学习《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新课导入

许多同学通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知道氧气具有重要的用途,氧气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非常感兴趣,那你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吗?你们有办法制取一些氧气吗?怎样制取纯净的氧气?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提问]

1、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乳交融 车水马龙 水至清则无鱼„„)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

[导语]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总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课题1《水的组成》新课导入 同学们,1677年11月19日在印度马德里斯海域,一阵飓风过后,海面燃起一片通天大火,使人长期不解,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想了解这个奥妙,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课题2《分子和原子》新课导入

师:在身上喷洒一些香水。看来大家已经闻到了,是啊,我今天喷了点香水,这么远你就闻到了,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香水挥发了)。

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更容易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课题3《水的净化》新课导入

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河水比较浑浊,而自来水和纯净水比较澄清。自来水和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仅用静置的方法,能不能将其杂质全部除去?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研究的《水的净化》问题。

课题4《爱护水资源》新课导入

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比如:《盐边箐河瀑布》、《二滩笮海湖》等等。但是,水资源的状况究竟如何?丰富?缺乏?我们该如何对待水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做些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投影]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2、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如何去称量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5、原子到底有多大?

[导语]为了搞清楚有关分子和原子以上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新课导入

边板书“圆子”两字,边问:“你们知不知道‘圆子’”?大家知道是吃的圆子,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另一种“原子”,它是一种用肉眼看不见的很小的一种微粒,比如,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这些原子还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是由那些更小的微粒构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原子的构成》。

课题2《元素》新课导入

在一个家庭中,同一个父亲或母亲所生的几个人叫什么?——亲兄妹,那么亲兄妹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父亲或母亲相同。也就是说,亲兄妹的父母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父母亲的人叫亲兄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跟这亲兄妹有类似的情况。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如氢原子,氧原子,那么,在自然界的物质中,是不是只有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氧原子呢?不是,有无数多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无数多的氢原子、氧原子我们就把它统称为元素。板书:课题2《元素》。

课题3《离子》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原子的结构,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漫游原子世界》的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互通有无。在微观领域里,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互通有无,相互配合,构成较稳定的物质世界。那么,它们是怎样互通有无,相互配合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新课导入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随后又提问: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教师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板书:课题4“化学式”,并在黑板上写出:高锰酸钾、氯酸钾、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物质的名称,然后在文字式下面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教师接着又讲:在这些化学式中,为什么有些右下角有小数字,有些没有,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再板书) “化合价”三个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文字来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几个反应表达式),用这样的式子,不能很好地表示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了书写方便、快捷和计算的需要,化学上采用(板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新课导入

投影前面学过的一些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从这些文字表达式中,可得知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性质不同的新物质,即可知道化学反应的质变,但书写起来较繁;而使用了化学式代替文字虽较简单,但也不能表示出物质间的量变关系。有无既简单又可表示出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本课题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导入]蓝色的CuSO4溶液和无色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Cu(OH)2絮状沉淀。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变化已经引起了物种的变化,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我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体现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新课导入

首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问:“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能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只写化学式时,其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吗?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方面的知识。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新课导入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课就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的。碳和碳的氧化物不仅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它们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本单元将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我们已学过氧元素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导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石墨样品或投影幻灯片。边指导学生观察边说:“我们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同学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碳的单质》。”

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我国古代用墨(主要成分是碳)写的字、绘的画历经数千年却不褪色,说明了碳的什么性质呢?碳的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写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C + O2 点燃 CO2 CaCO3+2HCl= CaCl2+H2O+CO2↑

C+ 2CuO 高温 2Cu + CO2↑ 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吗?想动手试一试吗?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新课导入

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上是否相同呢? 为此本课题将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导入]故事导入:有一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为了搞清楚这个神秘的故事,今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导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请大家思考:

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

2、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3、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4、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要弄清以上问题,就得学好本节课《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通过这个故事,大家感觉火是无情的,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化,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新课导入

[叙述]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需要一杯热水,那就离不开火了。

[设置情景]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

[叙述]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和灭火”这节课。

课题2《燃料和热量》新课导入

[引言]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提问]

1、你家中做饭、洗澡时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3、炼钢厂、火电厂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叙述]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煤、石油、天然气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现在我们来学习课题2《燃料和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新课导入

[提问]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不再是那么湛蓝,水不再绿,空气不再清新,鸟儿也不再欢叫。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1、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特征,而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煤的燃烧会污染空气。

2、工厂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3、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影响空气的质量。

4、工厂废水和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水污染加剧。

[叙述]对!煤和石油产品的燃烧会污染空气,今天我们就探究《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金属制品,如锅、壶、刀、锄、水龙头、汽车等。可以说“人类生活在金属的世界中”。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好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各种金属材料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设问]你家里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金属材料做的?如果用纯铁来做锅和刀,行吗?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

[导入]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故事导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合金

[导入]生活中的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为此,我们来探讨学习《合金》。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新课导入

在使用金属制品的时候,同学们是否观察到有些现象,从有些金属的物理性质角度去考虑,是无法解释的。例如,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却容易锈迹斑斑呢?到底是由什么决定呢?是化学性质呢?还是物理性质?原来,这跟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有关。那么,金属到底具备哪些化学性质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新课导入

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我们要努力学好本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一课时:金属的冶炼 [导入]为人类社会做出许多贡献的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其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铂(白金)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那么,矿石是怎样变成金属的呢?下面以铁的冶炼为例说明。

第二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

[情景导入] 投影资料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投影资料二: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教材20页图8-25。

[讨论]

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1)金属大量腐蚀使冶炼金属的成本提高。比如说既消耗能源,又浪费矿物,还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气危害人类健康。

(2)使金属制品的寿命缩短。 (3)作为量器,将影响到其精确度。

(4)若高科技领域所用金属制品锈蚀,如在火箭上,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5)金属制品锈蚀,会影响其美观程度。

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金属资源短缺时,将会使好多金属冶炼厂因缺乏原料而倒闭,工人下岗。

(2)人们设计好的金属制品将会因原料短缺而无法付诸实践,即心想事不成。 (3)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多是金属制品,若金属资源短缺,它们的数量将急剧减少,从而影响人们的交流和旅行等。

(4)要是没有那么多的金属起导电作用,我们势必会经常生活在黑暗中。

(5)金属资源短缺虽会影响人类对金属制品的使用,但它却可以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好的替代品。

[叙述]由大家刚才的讨论可知,金属腐蚀和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学习《金属资源的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海水为什么能晒盐?清澈透明的泉水加热沸腾后为什么能在锅上留下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它能无限溶解吗?鱼为什么在夏天容易出现翻塘现象?„„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我们都将知道答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新课导入

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所学习的内容。

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

[情境导入]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 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蔗糖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它们颜色各不相同,想到它们是否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这些液体有无共同点?

[叙述] 同学们观察到的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溶液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本节课《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情境导入]请学生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

[设问]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猜想发言](教师给予鼓励) [演示]教师将上述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片与烧杯放在热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分开。

[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引入]下面我们进行活动探究,解决以上问题。

课题2《溶解度》新课导入

在上一课题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呢?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课题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问题——《溶解度》。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导入] 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通过实验引入本节课。

第二课时:溶解度

[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用的水都是20mL,那么其中溶解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如何证明?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溶解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明确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这就需要学好本课题。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情境导入]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导语]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 和溶液颜色深浅谈起,直接导出“浓”和“稀”的问题。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即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么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为此,今天学习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溶液稀释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复习导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 [提问]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课时: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及配制溶液问题 [提问导入]如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呢?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十单元《酸和碱》

提起酸,我们立即会想起食醋,想起苹果等各种水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味道——酸味。为什么有酸味呢?原来它们都含有一类共同的物质——酸。水果中含有果酸、食醋中含有醋酸。提起碱,同学们还比较陌生,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碱,如建筑材料熟石灰。那么,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我们怎样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它们之间又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我们将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课上,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导入]呼气比赛

[投影]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3、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叙述]同学们,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你所知道的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第二课时: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活动与探究,我们知道酸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新课导入 方法

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如果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该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硼酸,那么酸和碱之间到底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方法

二、教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加盐酸,直到红色退去。问: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情境导入]同学们,夏天被蚊虫叮咬后是什么感觉?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消痛止痒的呢?(有的说用花露水,有的说用肥皂泡等。)不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蚊虫在人体内分泌出的蚁酸能与肥皂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反应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导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第十一单元《盐 化学肥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哪些物质是盐;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及用途;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同时使我们初步认识到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新课导入

侯德榜在美国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后,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在塘沽建起永利碱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异,1925年在美国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此后,他精心实验,刻苦钻研,提出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然而“侯氏制碱法”制得的不是碱,而是一种盐,俗称纯碱,比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等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盐,像这些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今天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氯化钠

[导入]盐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你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吗?你们知道氯化钠在生活中除了可以作为调味品之外,还能有什么用途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盐的定义、氯化钠的用途以及粗盐的提纯,本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几种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课题2 化学肥料新课导入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改变基因就是一种方法,比如现在油菜就有两种:黑油菜和黄油菜,前者的产量就要高些。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施用化学肥料。那什么是化学肥料呢?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单元我们将从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机合成材料等三个方面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更真切地体验到化学的实用美。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吃过饭了吗?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饭啊?为什么光吃饭还不行,还要吃菜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得出我们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在生物学和前面化学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不少。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盐,本单元所涉及的无机盐将在下一个课题中进行研究。本课题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四类有机物的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蛋白质 [导入]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这是因为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蛋白质》。

第二课时:糖类、油脂、维生素

[导入]人们要维持一定的体温,要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热量和能量。吃饭或摄入葡萄糖,为什么能提供人们活动所需的热量和能量呢?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但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为什么能使坏血病人很快痊愈了?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油脂、维生素的知识。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新课导入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思考]你知道引起这三种疾病的原因吗?

[阅读讨论]教师展示补锌、补钙的保健药剂和加碘盐的说明书,也可给学生阅读相关说明书,然后问大家是否知道,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锌、钙、碘等化学元素呢? [导入]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新课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即导课,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新课的导入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对学习后续知识所起的作用;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导入要做到直观化,并富于启发性,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导入要用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境能够被学生感知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要能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导入要体现教育新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水平

第五篇:初中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卢清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多年以来,教科书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当然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也是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被确认,所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旧教材的实验内容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主要以授课教师在台上演示为主,学生主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实验主要也是实验员老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 使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得到实验结论的乐趣,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 这些实验只是论证某个规律,有时为了应试对于一项技能进行反反复复的操作练习,而稍有兴趣的一些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应试教育这颗指挥棒下,也很少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难以真正体验实验的乐趣。

上一篇:财政局宣传工作计划下一篇:惩治和预防腐败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