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北省初中化学评优课心得体会

2024-05-09

2024河北省初中化学评优课心得体会(精选2篇)

篇1:2024河北省初中化学评优课心得体会

2014年河北省初中化学评优课心得体会

邢台市七中 高建平

2014年7月11日至14日,河北省初中化学评优课比赛在石家庄十八中分三天、两个赛段依次举行,包括说课和讲课两个部分,来自全省各个地市的32位优秀教师参赛,他们所选的课题涵盖初中化学新教材的各个模块: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主题这五大板块。

此次我作为参会教师代表有幸参与这一重大赛事,并作为群众评委同专家评委一起对本次评优课中每位教师进行了打分,并把打分结果上交评委会。通过听课和评课学习,可以说品尝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收获颇多,从以下几个从说课和现场课两方面谈谈:

一、说课:

本次比赛一共有21位教师说课,听了那么多优秀教师的说课和专家对说课的分析总结,我知道了说课远远比上课更难更麻烦,整个说课的过程不仅要有上课的流程,还要告诉别人你为什么这样上,这就是说课难的一个原因。上课你只是自己设置一个教学过程上给学生听,而说课则是把你上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和设想说给其他老师和专家听。原本我对说课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说课有了几点思考:

1.为何说----说课的目的 2.何谓说---说课的概念 3.为谁说---说课的对象 4.说什么---说课的模式 5.怎么说---说课的形式 6.说为何—说课的作用 而本次说课比赛中,这21位老师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比如说李朝辉老师的《生活中的盐去哪儿了》翻转课堂教学法,他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遍了一首有关盐的知识的歌,活泼有趣,情景引入非常吸引人。耿志焕老师揭秘雪碧中的魔法师,用拟人的成语来讲解,整节课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悬念迭起,过渡自然流畅。路雷雷老师讲解的氧气制法落实三维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非常精彩。

所以我认为说课需要重点关注这样几方面: 1.说教学重点难点时,不但要说出重点难点是什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是怎么解决的; 2.3.4.说教学过程时,不但要说出怎么教,还要渗透着教法和学法; 说课内容中要有板书,在说课时也要对板书进行一定阐述。说课还要说反思,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对本堂课的再造与提升,所以,反思也很重要。5.说课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体态语言,让说课的气氛变得活跃些。在这次活动中,就有一部分老师在说课的同时,加入了一些肢体语言,并且在摘录与学生的对话时,适当地夸张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还有的老师带着教具来说课,这些都让说课变得更有激情,更活泼,更形象。

整个说课的过程,不能只是教师在说,还要让别人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和接受程度,所以把一节课说的精彩需要将知识深入研究,拓宽眼界,深入思考。

二、现场课:

本次优质课一共有11位教师参赛,通过观看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每一位教师都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亲身探究实验,自己得到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的乐趣,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强调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培养学生养成符合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这次优质课中,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

2.参赛教师在实验设计上也非常注重创新,比如: 设计序言课上的“消失的水”,氧气性质实验中的“打铁花”,“自制汽水”,欣赏酒精的旅程等等源于课本又有所创新的实验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3.新的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这次比赛中,参赛者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印证了: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人生舞台,所以要成就自己成功的人生,就要演绎好这三尺讲台,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不断去锻炼,不断去挖掘,不断去创新,才能舞出精彩的人生。

篇2:2024河北省初中化学评优课心得体会

关键词:化学 实践 实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程相比,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也将面临新课程对旧理念、旧教学方式的冲击。新课程怎么教?新教材如何用?已成为教师所关注的也是急切需要思索的重大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九年级化学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区别:新教材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学习,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其作为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新教材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提倡学生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原来那样在缺乏实验器材、药品的条件下画实验、讲实验,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器材、药品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废弃用品来完成实验。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在启蒙课中突出实验的重要性

以往初三化学的绪言课一般只需要一节课就可以结束了,而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安排了三个小节,内容不是很多,一个课时也可以结束,这样简单的化学启蒙课是不会激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和热情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化学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为此,我安排了两次课(4个课时)来完成化学的启蒙课。在第一次课上安排了“化学研究什么?”、“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让大家踊跃作答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这时可展示“无字天书”、“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虽然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学,但是色彩光辉的明显现象足以让学生们趣味盎然。有的同学认为化学是“可怕有毒的”,我首先肯定了化学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危害、污染,然后顺着其他学生提出的“化学是实用的科学”的说法,讲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他们不再畏惧.还有的学生说是“化学需要计算”、“化学要做实验”……第一次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各抒己见。第二次课的两个课时全部用来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训练。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绪言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每个化学教师都明白这点,可是为了应试又往往将它忽略。其实,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实验这种形式,喜欢五彩缤纷的现象,更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喜欢创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不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1、化险为夷

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氢气的可燃易爆知识。对于氢气的爆炸实验普遍感到畏惧,不敢动手,甚至不敢看。这时师生共同想办法,用底部被拉裂的塑料瓶做反应器,在瓶口扎一小孔,小孔中插一细玻璃管。将氯气发生器的导气管从塑料瓶裂口处插入,收集一瓶氢气。然后打开玻璃管口,点燃氢气。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立时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可转念一想,如此“声色并茂”的实验原来这么安全,起先还畏缩的同学很快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几个踊跃的学生自己上台来亲手做这个实验,让他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瞬间的乐趣。

2、简化实验

为了化学实验的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可对一些实验进行简化。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就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一会儿,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

生分组实验,更加实用。

3、改进创新

(1)对实验器具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可以使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效果更明显,说服力更强。

(2)对于受条件或季节影响的实验材料,可以通过改进原料的方法进行实验。

(3)对于一些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理解的实验,可改进操作程序及步骤,使过程更加简捷,步骤更加合理。

(4)有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可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三、开展微型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微型实验是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它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让学生找一些实验用品的替代品、自制实验仪器,这样就可以在缺乏仪器时开展许多原来不能做的实验了。例如探究分子不断运动性质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用大饮料瓶钟罩、以青霉素药瓶为小烧杯来做探究实验;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用自制的滴管和感冒通片的药板进行探究实验。微型实验可以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精神。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条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上一篇:【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清单下一篇: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