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2023-02-17

第一篇: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质 量 管 理 体系

二 O 一 四 年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工程施工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第三条、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终身制。

第四条、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及管理部门应独立履行质量检查、监督、控制、职责。各级人员必须支持安全技术质量部门和质检人员依章行使职权。 第五条、制度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以上级规定为准,各分公司、项目部依据本制度制定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 公司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制

第一条、公司总经理的质量责任:

1、公司总经理是第一质量责任者,对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负全责。

2、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

3、合理设臵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4、决策、审批公司质量管理方针、制度、各级责任制。

5、完善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体系

6、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和支持质量否决权。

7、领导、组织、检查企业内的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持续改进措施。

8、掌握质量动态,协调各部门质量工作关系。

2

第二条、公司副总经理的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2、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3、制订公司的质量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落实制订公司质量责任制,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协调公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领导和组织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支持和行使质量否决权。

7、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领导质量预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8、对工程质量实行内控,协助总经理行使质量奖罚权。 第三条、总工程师的质量责任

1、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并对企业质量技术工作进行具体组织、指导。

2、负责公司范围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的审批。

3、组织制订创优工程的工程质量计划,并针对目标加以落实,制订具体技术措施。

4、组织各项目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职能机构使这项活动经常化。

5、制订公司确保工程质量若干规定,并组织实施。

6、负责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7、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新技术、新工艺。 第四条、安全技术质量部的质量责任

1、安全技术质量部是公司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部门。

3

2、认真收集贯彻执行国家、政府部门有关质量的法规、法令、条例及企业标准。

3、负责对公司范围内各分公司、项目部承建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制止不按验收规范、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有权按规定对基层单位根据施工现场质量的优劣提出奖罚意见。

4、参加质量计划、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的编制和质量问题监督整改、验收。

5、经常深入基层和施工现场,掌握和了解工程质量的动态,并帮助施工现场解决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6、协助项目部开展“三检”工作。

7、及时向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汇报全公司工程质量情况。

8、负责工程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归档和管理工作。

9、参加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10、正确做好公司内控评定,负责竣工项目的售后服务工作。

11、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开展QC小组活动。

12、对本公司施工工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臵进行检查。

13、负责指导并督促检查所属各分公司、项目部认真执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有关规定。

14、负责开工报告的审批,督促抓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创优计划的实施、施工技术交底和过程控制。

15、监督生产执行情况,做好施工前准备。

16、负责指导、督促、检查项目部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

4

落实整改。

17‘组织职工全员质量工作培训教育。

18、参加与支持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参加质量事故的处理。

19、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实施应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质量求安全。 20、根据工程的工程质量计划,正确把握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合理组织安全生产。

第五条、财务部的质量责任。

1、 财务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部门。

2、建立、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负责公司财务收支活动管理工作。

3、负责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做好经济分析。

4、负责公司对外、对内资金的结算工作,加快资金周转。

5、负责公司员工工资,福利补贴的发放工作。 第六条、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质量责任

1、分公司经理、项目部是企业基层质量管理的全面组织者。对管辖范围内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

2、贯彻上级精神,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积极开展质量活动。

3、制定分公司、项目部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因地制宜制订分公司、的质量管理各项制度、责任制。

4、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按要求落实设岗。

5、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创优目标达到计划要求。

5

6、组织质量检查,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质量奖罚。

7、积极推行QC小组活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第三章 质量管理

第一条、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综合考评,分公司、项目部对所属施工项目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评比。并建立质量责任制考核奖罚制度,对照质量奖罚制度严格奖惩。公司对分公司,项目部每半年检查考核一次。

第二条、施工项目必须配齐检测工具,并建立台帐,施工班组应做到对施工的内容全部进行实测实量,严格按内控指标检查验收。

第三条、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变更联系工作,做好地基验槽、隐蔽工程验收及其它检查、验收,做好工程中间验收及单位工程综合质量验收。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和竣工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报公司安全技术质量部进行内部验收核定。

第四条、公司实施创优工程目标管理。工程开工后15天内由项目部根据公司签订创优目标责任书要求及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创优目标,由项目负责人制订创优计划和措施,经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统一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各分公司(项目部)创优计划报公司备案。公司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加强对质量人员的指导、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维护质量人员的威信,真正做到有责、有权。

第五条、公司、分公司、工程部负责组织学习国家颁发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传达、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技术讲座和指导等。

第六条、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和环节,

6

做好控制和协调工作,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第七条、公司要严格项目开工审批制度。工程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必须按公司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填写开工报告和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表一式四份,送公司安全技术质量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再送相关部门审批,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开工。未经审批或审批不合格私自开工的,以违章施工论处。单位工程开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施工顺序、质量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八条、坚持“三级质量检测制度”,对检测结果及时作出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质量统计分析,持续改进工程质量。

第九条、单位工程应挂牌施工,接受社会监督,施工现场应设臵计量器具,并做好砼、砌筑砂浆的原材料过磅工作。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应经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检验验收合格报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单位工程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质量要求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项目,技术交底中要详细说明,施工时要先做样板,验收合格后再全面铺开。对分包工程必须有书面的技术交底,并应督促分包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项和分部的施工交底。

第十一条、对技术素质差、工程(产品)低劣的班组和有关人员,质量员有权采取必要处罚措施,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采取制止、纠正、停工整改、罚款直至辞退。

第十二条、建立质量例会制度,把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交流,群策群力,搞好工程施工质量。

7

第十三条、施工现场试块、试件、材料的取样、制作、养护、送检必须按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送检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遵守真实、有效的原则,不弄虚作假,试验结果要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

第十四条、做好细部处理工作及成品保护工作。单位工程进入装饰阶段后,施工技术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制订有关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观感质量和整个单位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

第十五条、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前15天上报公司安全技术质量部门,进行质量内部预检,对预检中发现的质量弊病,项目部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复验。

第十六条、抓好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建设集团质量奖罚制度和质量内控指标,做好质量预控。

第四章 技术交底

第一条、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项目经理在开工前召集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召开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会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工程特点、难点、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平面布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其它项目管理措施以及现场规章制度等。

第二条、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细致、全面地进行,同时以书面形式交底,要求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并具有针对性。不同部位、不同工艺、不同工种、季节性施工均要分别予以交底,并要有交底人、被交底人,单位工程负责人签字。

第三条、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应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各工种班组长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

8

讨论,保证施工意图正确无误地得到贯彻。

第四条、未经技术交底的分部分项工程不得任意施工。

第五章 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第一条、隐蔽工程应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人员组织检查验收。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原材料规格、型号、数量、部位及实测合格率。对不符合规范要求、企业标准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的,由施工班组限期整改,并通过复检。

第二条、在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人员检查合格的基础上,通知业主和监理公司组织检查,对不合格项由施工班组限期整改,并通过复检。

第三条、按有关规定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到场验收的部位,由监理公司通知和安排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公司开具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同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第四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由施工员(技术员)填写,参加验收的责任人员签字(设计、监理、业主、施工),并由资料员存入工程技术档案。

第六章 技术资料

第一条、各项技术资料应按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要求整理,省内项目部必须使用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其它省市使用的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应符合当地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应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有效。项目材料员应及时提供完整、有效的材料质保单。项目资料员应及时收集、整

9

理、汇总有关资料 。

第三条、单位工程竣工后,技术资料应符合相应要求后才能交付验收,每一检验批验收时,须提供质保书、试验报告单、自检记录、技术复核记录给质量员,并在自检人员签字的基础上才能验收。整理的资料(包括格式、页面、书写、签章、装钉等)应符合归档要求。

第四条、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后30日内交公司安全技术质量部查验后存档。

第五条、上交公司的资料需原件,必须装订成册,建立总分目录,厚度控制在40mm以内,并装入档案盒。装订采用线绳三孔左侧装订,装订时必须剔除金属物。

第六条、所有竣工图应加盖竣工图章,不同幅面的工程图纸应按《技术制度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10609.3—89统一折叠成A4幅面图标栏露在外面。

第七条、总包单位应及时检查、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工程技术资料,总包范围内所有资料必须一同上交公司存档。

第七章 材料管理

第一条、材料采购必须在合格材料供方内采购。

第二条、项目部对工程材料、设备等物资的送货单位进行核对,确认物品规格、数量、验收证件,检查外观质量,填写并保存进货验收记录。

第三条、对需要复试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砌块等)按照有关规定取样送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样品试件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定,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设备按照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第四条、入库材料应由有关责任人和仓库保管员负责入库验收。验收内

10

容为材料的类别、型号、规格、数量以及采购物质的合格证明等。

第五条、现场堆放材料应符合规定要求,做到堆放整齐,保护良好,并做好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

第六条、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门仓库、专人保管登记领用。

第八章 回访和质量保修

第一条、各分公司、项目部组织对本竣工的单位工程进行回访和顾客满意度的检测、分析、改进,并做好记录,上报公司安全技术质量部存档。顾客的意见、投诉的处理应作好记录。

第二条、属于保修范围的,项目承包人在接到保修通知之日起7天内必须派人处理。对顾客的投诉,在接到投诉后三天内必须进行回访和服务,上门实地察看,并落实必要的人、财、物。

第三条、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当按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规定立即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保修方案,承包人实施保修。质量保修完成后由发包人组织验收,保修费用由造成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

第四条、凡属保修期外的工程维修,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顾客商洽,落实维修内容。

第九章 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一条、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及时如实上报,不得隐瞒,并报质监部门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解决。

第二条、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公司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填写《工程质量检查整改意见书》一式二份,公司、项目部各留存一份。

11

第三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公司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重大质量事故报告表》一式三份。事故发生后,公司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相关部门要协助工程部门开展工作,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章 创优目标及奖惩

第一条、优质工程奖励

1、对获得市级奖项的项目部按工程直接费0.5%进行奖励,获得省级奖项的项目部按该工程直接费1%进行奖励,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的项目部按工程直造价2%进行奖励。

2、乙方签订责任书未达到该工程应达到的奖项,按该工程造价的0.5%进行罚款。

3、甲方对项目在本内发生一次较大质量事故的不得参与评优。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条、本《制度》凡遇与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有冲突时,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二条、本《制度》经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办公会议通过,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条、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

第二篇:质量管理体系论文:建立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建立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摘要]在企业党建工作中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这就是要引入 ISO9000 质量标准,以其 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创新党建工作、拓宽党建工作渠道、提高党建工作 标准和质量,建立有序高效的党建管理体系。本文试就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问题作 如下探讨。 [关键词] 企业党建工作 质量管理

一、引言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先进管理标 准。 近年来,国内各企业都相继将 ISO9000 标准,引入到企业党建管理工作中,有效地推动了党 的基层组织建设。企业党建工作引入 ISO9000 标准,是通过控制组织的工作过程,来保证各组 织的产品,符合顾客、法律法规和管理的要求,以更好地体现组织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 其管理效益。将 ISO9000 质量管理标准引入到企业党建工作中,已越来越得到各级党组织的 高度关注。

二、建立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因 把 IS09000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引入到党建工作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也是深化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二 是管理体系通用性的需要。IS09000 管理原理、方法和程序具有兼容性和通用性,通过建立具 有较强约束力的管理体系文件,能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三是加强企业党建 的需要。把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企业党建工作中,是党组织对企业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有利于 企业党委,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 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在企业党建工作 中,导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党建工作开阔视野、扩展空间、更新手段,提高标 准,也是成功的、有效的。

三、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所谓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在日常党建工作中,导入 ISO9000 标准,把党建工作作为内 容,把 ISO9000 标准作为载体,将 ISO9000 标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作为党建管理的一 种工具,所建立起来的,来保证党建工作质量的运作方法就是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简单地讲, 就是在党的建设工作质量中起指挥、 控制和协调作用的管理体系。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 内容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组成。 、 、 《质量手册》是描述党建质量体系的重要文件,规定了党建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是实施 和保持党建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是纲领性文件。 《程序文件》是对影响党建质量的重 要系统及活动所作的规定,阐明了与党建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明确了各项系统活动的重 要控制因素,是执行、验证、评审党建质量活动的依据,是规范和运作党建质量控制的管理性 文件,包含多个制度文件,基本涵盖了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业指导书》 是为党建各项工作 具体操作提供指导的综合文件,也是指导党建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可以说是指导党建各项 具体活动的操作规程。具体来说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党建工作指标的目的。 一是为促进企业党建与行政工作相互支撑、 相得益彰,党建 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促进企业发展。二是党建工作按照“5W1H”要求,可以有效地防 止党建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党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系统和有序,进一步提高党建工 作的整体水平。 三是按照体系要求,对每一项党建工作都要依据 PDCA 循环工作法,进行策划、 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四是党建体系在实施运行过程中,有一套自我 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质量评审机构复审的科学评价体系,促使体系持续改进和不断 完善,有利于党建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强化学习宣传,为体系推行奠定思想基础。推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新课题。推 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 传推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宣传,提高广大党员对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基 本框架和“规定动作”的理解。要营造强势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氛围,增强广大党员贯 彻落实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 3.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 在建立企业党建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创新、继承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在继承的基 础上创新。要在管

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要把好的传统和被实践证明是行之 有效的制度、办法加以发扬光大。二是在创新上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创新是手段 不是目的,创新必须有利于提高我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 4.把握体系文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在编写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 、 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时,要在保持 ISO9000 质量管理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局党 、 建工作实际,本着简便、易行、管用、有效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定性指标,用可衡量的数据将 工作标准描述出来,增强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质量 管理原则,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形成全年工作年控制,重点工作月控制、每天每 事工作周控制,使目标任务看得见、摸得着,方便操作。 5.抓好党支部这个重点,确保体系目标的落实。基层党支部处在管理的第一线,是企业党 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推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坚持既能体现体系的标准要求,又符 合支部运行实际,以简便易行、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思路,进一步规范基层党支部工作 流程,切实增强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职能作用,努力提 高工作效率。

第三篇:冶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对冶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探讨

中国建材网 发布时间:2006-4-30 点击数:1411

三四线市场或成卫浴行业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青岛网友全国首获鹰卫浴KARMA-i空间 瓷卫双剑合璧蓬勃发展——安华赵晓芳 欧路莎蒸汽房OLS-9302B 欧路莎浴缸OLS-1240 古典风格浴室柜

一、我国冶金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基本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冶金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家对冶金产品市场管理的逐步规范,越来越多的冶金企业竞相开展了贯彻ISO9000标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这种效益的体现不仅仅来自证书的“广告效应”,更重要的是ISO9000质量体系通过对企业行为的控制,达到对质量的控制。从质量体系文件发布、程序执行、问题反馈等建材产品设计各阶段,到跟踪监控,保证了质量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冶金企业的管理质量、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然而,在看到ISO9000标准给我们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反思体系运行以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困惑和迷茫,剖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有助于说明某些本质性的问题。

1、认证违规操作给ISO9000族标准理念带来的冲击

贯标初期,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早已就贯标的目的达成了共识,即贯标认证不仅是为了获取一张“市场准入证”,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持续稳定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随着我国认证步伐的加快,近{TodayHot}几年来,认证机构也出现了为追求商业利益而降低要求的违规操作行为。

2、现行管理方式与贯标工作缺乏融合衔接

ISO9000族标准为组织的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体系,要想发挥这个体系的效能,就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时刻站在体系内,把日常管理工作与体系要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是在体系运行中,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却在体系构建之后,仍旧习惯于脱离体系,而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为获得和保持证书,在迎接外审时不得不搞临时突击来提供“合格有效证据”。这样体系就只能是形同虚设。

3、习惯思维与全新管理模式的反差

ISO9000族标准起源于西方,因此具有深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管理程度化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写你要做的、做你写下的、记你已做的”则是2000版ISO9000标准的精辟表达。当这一标准引入我国,在与东方的“人治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二者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碰撞。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比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和资源,而是在于思想观念和意识。当前,ISO9000族标准所贯穿的程度化管理思想与有些企业已经习惯于原有管理思想和模式仍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工作的依据与法规,需要时常参照,要忠实和有效地应用与执行。

4、部分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缺乏企业特色

应该看到,部分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缺乏企业特色,操作性不强。有些企业在贯标初期,由于对ISO9000族标准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应该如何建立质量体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请咨询师指导有助于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贯标。但有的咨询机构为了“咨询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迎合某些组织“快取证”的要求,仅仅依靠所谓的“模板文件”,通过抄标准条款,抄其他企业的体系文件来帮助组织策划和建立“质量体系文件”,从质量手册、程度文件到作业文件,凡认证所要求的各种文件应有尽有,但与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无法衔接。其结果必然是写的不能做,做的没有写,只是形成了一套毫无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反而加剧“两张皮”现象的恶化和蔓延。

5、各种质量检查流于形式

检查是体系按PDCA循环运作中的第三步曲,目的是检验体系的遵守与落实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使问题得到纠正和改进,最终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企

业每年组织实施的内审活动、产品质量检查活动以及产品质量抽检复评等质量检查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有些企业的内审员由于方方面面原因,通常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一般性质量问题,仅开出几张不痛不痒的不合格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检查。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问{HotTag}题是很严重的,而在内审等活动中又没有被查出来。来自上面的行业检查也不外乎“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作肯定、提希望、下结论”,一般都能过关。久而久之也就普遍形成了一种习惯经验:“没有通不过的检查”。流于形式的检查甚至使广大员工产生了“检查不过如此”的负面影响;二是未能使纠正、预防措施这一改进工具充分发挥作用。

6、制度管理的根基不牢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支撑是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必须建立在一个合理、规范、严格的基础上,必须得到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目前,不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管理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1)制度所定的程度操作性不强。如不少管理程序,尤其是涉及多个部门接口关系的程度,规定不细致,接口不清晰,流向不顺畅,导致执行困难。此外,不少工艺和检验文件规定粗糙,与实际脱节。(2)程度规定不完整。许多环节由于缺少有效版本的管理程序,往往依照领导或当事人的意愿行事,当领导或当事人变更时,使得后继者无所适从,“另起炉灶”,造成管理上的随意性。(3)程度执行不到位。个别管理者对程度研究宣贯不够,或者认为程度是束缚自己的“绳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主观经验办事,对程序产生一种不正常的“逆反”心理。

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是对顾客承诺的总结,是满足标准GB/T19001-2000。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实现情况

是否体现了组织的经营战略和质量承诺,反映了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与组织的实际相适应及目标实现情况,各过程获得的业绩。

2、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满足要求

如根据测量任务需要选用适当的设备,对关键质量特性配置了满足质量要求的测试条件和具有资格的人员,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重要过程,规定了合适的生产设备/方法/人员/适宜环境或开展过程、设备认可,对关键质量特性规定了合适的检测设备/方法/人员/适宜环境,其精密度、准确度满足要求。

3、主要过程和关键活动达到预期结果

关键质量特性、重要工序的监控包括:人(培训、持证上岗)、机(日常维护、需要时对设备认可)、料(符合图纸、工艺、保持标识)、法(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统计技术)、环(符合工作条件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信息(质量信息过程、反馈渠道畅通),特别是对产品或服务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监视和控制,并制定了适宜的操作指导文件。

4、产品与顾客、法律法规和预期用途要求的符合性和稳定性

在策划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并依据法规/产品标准/内控标准/合同、检验指导书、记录要求等所有必要的基本文件要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作件的进货检验均有书面检验规则,包括必要的检验要求和放行准则,确定进货检验范围时,考虑包括外包过程的控制程度、提供合格证据,按规定进行,对主要原材料的质量要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有过程检验程序规定且包括必要的检验要求和放行准则要求的产品按要求进行,最终产品检测项目完整、检测方法适宜、检测设备充分及检测结果符合规定,记录放行足以证明产

品合格且国家抽查质量情况。

5、顾客满意程度方面

合同履行率提高、顾客投诉抱怨减少、退货率降低,对处理顾客造成的损失、减少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意见,均规定了服务内容、实施方式、服务结果验证并实施。

6、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持续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如供货质量、产品的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质量目标和各职能层次的目标实现程度,通过认证前后对比,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或产品信誉、市场竞争能力以及顾客满意上的变化。

7、内审、管理评审、纠正/预防措施等自我完善机制的有效性

按计划开展了内部审核,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审核能力的审核人员,审核具有一定频次,和深度,按规定时间进行管理评审,且具有一定的范围和深度,对评审结果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有效验证,无效的是否采取了进一步措施,直至问题解决,组织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保持与改进的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8、认证证书及标志的有效性

在哪些场合提供并展示为哪些客户所承认和接受,在提高产品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作用,它们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9、对不符合审核、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

找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寻求发展的空间。

三、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1、统一认识,牢固树立贯标的长久思想

作为一个追求更大发展的冶金企业来说,各级领导应当树立贯彻执行标准的长久思想,贯彻目的要正确,态度要鲜明。应充分认识到:贯彻执行标准的功能不仅仅是一张证书所带来的“ISO9000族广告效应”,更不是一面流动的红旗和奖牌,那种“认证通过万事大吉,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有害而无利。企业需要的是管理质量、产品质量的实实在在的提高,必须是质量体系运行的典范和最积极的实践者,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体系策划、领导内审、主持管理评审、决定重大改进策略等质量活动来推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2、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中心,整合各种管理制度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均由多个别部分构成,如经营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这些体系的运作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整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些体系中,以ISO9000族标准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整合其他体系,无疑会对企业在管理上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各级领导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上,使质量管理体系真正成为各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的有效管理平台。

3、重新识别质量体系过程,建立和完善具有企业特色的体系文件

ISO9000族标准对组织所要求的程度文件有两类。一类是必须编制的6个文件,这类文件是通用的、强制性的,必须按标准要求编制。另一类是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此类文件应根据组织的规模和过程控制的复杂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来编制。标准从来没有规定凡体系运行过程都要编制程度文件并留下记录,因而使组织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来编制文件。编制了文件就要执行,在实施中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文件要求,只有把文件要求贯彻在日常工作及每个过程的控制要求之中,才能发现文件编制的种种不足,并不断完善与改进。

4、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后,要达到理想效果,关键在于执行。因此,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各级领导、成员首先在思想上要有一个大转弯,坚决摒弃原有的习惯思维和工作

方式,一切按制度、按程序、按文件办事,彻底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的管理思想,提高执法手段和执法水平。

(2)要明确各职能部门是“管理部门”,而不是“服务部门”。要给他们充分的职能和利益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管理才能,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本企业、本部门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律和科学方式,并在建立健全与创新管理、监督、制约、激励等机制上下功夫。

(3)“依法治企”的另一个核心是“强化质量奖惩与考核制度”。目前情况下,处罚可能是现阶段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各部门、各企业及各级成员工作质量的奖惩与考核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益”的口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贯标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才能彻底根除。

5、强化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力度

内审和管理评审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自我激励机制,是实现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企业能否认真去做,对提高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一是时间上应予以保证,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计划,并务必按期按计划进行。在时间和资源分配上应突出重点,把重点放在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上。二是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素质,必须由有足够经验、可以胜任的人员参加,不能滥竽充数,并要注意专业知识上的搭配,但要防止审核员审核与自己有某种直接责任关系的部门的情况发生。三是必须加大审核力度,保证评审质量,对内审出现的不符合项必须抓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落实及效果检查,通过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实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管理评审不仅是为了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的总体是否有效,而且还要根据技术进步、市场、质量概念、顾客需求等变化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做出评价,以使企业永不落伍。

6、加强培训和教育

培训和教育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企业完成认证以后,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和教育不应有丝毫的松懈。一是质量意识的提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意识,才能使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企业产品质量、成本、效益及顾客利益联系起来,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只有不断加强对体系文件的学习,才能使人人掌握体系文件的要求,加强对八项原则和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理解,消除各种误解,把文件化的标准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写到的就要做到”。三是应加强工作方法或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包括对管理人员、内审人员、特殊工序检验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意对骨干力量和后备力量的培养。一支质量意识高、责任感强且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最重要的资源保证。

7、重视持续改进

“改善无极限”,持续改进是组织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只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新起点。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进行改进,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组织结构、资源以及每一项活动、过程的每一次改进,都是一次飞跃。持续改进才能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总是处在良性循环发展之中,才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要开展持续改进,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持续地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及每一名员工的目标,并保持一致行动;二是要周期性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识别具有改进潜力的区域,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并且对任何改进给予规范,以确保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三是要鼓励预防性的活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积极寻求和准确把握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着眼于问题的预防,而不是等出了问题、造成了质量损失再去改进;四是企业领导层对质量改进要予以足够重视,创造必要的条件,包括向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当然,企业认证之后,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更重要的是充分注意“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等等,不仅在贯彻时重要,同时,在认证后,对保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也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第四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最终版)

企业应将质量管理体系融入企业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QMS)在国内企业导入已有二十几年时间了,但总觉得一些企业的QMS与管理工作结合得不够好,有的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现象,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执行得很严格。但QMS运行就是为了认证,结果就是为了符合ISO标准要求而另外形成一套证据,执行人员怨声载道,工作量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QMS持续有效运行。

本文试图就自己对标准的理解和从事管理的经验,探讨企业在“成长期”及“成熟期”时的QMS如何融入企业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对“成长期”管理体系重在“管理框架”的构建

(一)、“成长期”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企业通过多年打拼,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了更快、更长久的发展需要,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出发点是想按公司制运行的模式运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主要领导自身并没有完成向公司制企业角色的转变,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企业的运行或多或少地带有“小打小闹”时的决策和管理的痕迹,各种指挥的随意性大,与QMS要求的一致性有较大的出入。

这类企业进行ISO认证,大多出发点是市场竞争的需要。的确,企业通过了ISO认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某种优势地位,能够提升企业价值。有些企业,通过ISO认证是进入这些市场的前置条件。客户提出这些条件的前提是对认证证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认可,客户没有其他途径的情况下,将是否通过认证作为衡量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但是否完全达到标准的要求,第三方认证审核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确定,真正完全知道的只有企业自己。

此外,这些企业对标准要求的理解也出现较大偏差,将ISO标准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制度,认为采用了标准就能够规范管理,出现“套用”标准的现象。结果就是企业的QMS没有体现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

1理特色。甚至有的企业老总在建立和实施QMS中,发出“我好像不懂得管理了”、“我不会管理了”的抱怨,出现这种情况,QMS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就可想而之了。

(二)、QMS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虽然这类企业有上述问题存在,但企业能够生存、发展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一定是具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运行特色,各主要环节控制有效是一定的,只是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QMS与企业管理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对一个企业来讲,其建立的QMS,本身就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QMS的运行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控制,持续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公司的日常管理并不只限于QMS的范围,还包括企业运行的所有方面。

2、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行QMS,进行规范控制和标准化操作,除达到QMS运行的目的外,还有利于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反过来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提高公司的整体能力。

3、ISO标准提出了QMS的基本要求,规定不得将标准所要求的内容排除在QMS之外,但不反对企业根据运行与控制的需要,将不属于标准要求的内容,通过建立自己的QMS包涵进来,规定适合企业的控制方法,与标准所要求的要素一样运行和管理。

(三)、建立和运行QMS应考虑的“管理框架”

1、通过对企业QMS的策划,将管理需求与QMS的建立结合起来。将企业管理中的与质量和标准所要求的内容,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分析,加以规范,形成相应的文件或要求内容。不能在已有的管理控制体系之外,另行增加一套QMS,这是保证体系运行有效的前提。

2、属于本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应该在确认继续适合企业的前提下,纳入QMS之内。属于明显有控制盲点或控制不力的环节,应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识别、建立并实施控制。

3、标准要求建立程序的要素,要建立完善的控制过程。这类要求,其特点就是只要按ISO9000标准建立QMS,其主要控制要点基本

类似,但每个企业的控制方法可能有差异。

4、ISO9001:2008标准 7.5过程控制条款中那些没有要求建立程序的环节,并不是不重要,而是不同类型的组织,其控制方法是有很大的不同。大量的“作业文件”用于这个环节,就能体现出该组织的控制特点。

5、标准要求保留记录的环节,应有相应的记录作为证据。没有要求保留记录的环节,其控制的证据只要达到客观、真实,形式并不作要求。所以,记录的设置,除标准要求的部分外,主要考虑公司的运行需要,以能够控制住并能够高效率运行为原则,并不是越多就越好。

三、对“成熟期”管理体系重在“管理理念”的引导

(一)、“成熟期”管理体系的特点与期望

通过“成长期”管理体系运行,使得认证组织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不仅促进了内部管理和对外宣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量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伴随着体系的发展而成长。但一旦进入了“稳定期”,许多企业面临着一个发展瓶颈问题,“成熟期”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1、管理体系进入稳定期,很难看到明显的改进绩效,体系运行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难题,似乎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今后从哪里入手。

2、管理人员对认证标准比较熟悉,对体系运行失去了新鲜感,甚至对管理要求熟视无睹,资源投入不够,重视程度下降,更有甚者觉得体系失去了作用。

上述现象普遍存在,也很正常,是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今天我们站在一个较高的管理平台上谈管理,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质疑或困惑。对于成熟的认证组织,解决其发展方向性问题甚至比解决条款理解问题更为重要,这是他们所期望的。

(二)、“成熟期”管理体系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必须在管理理念上提升认识,否则不可能正确处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成熟期”管理体系,有必要在管理理念上给予适当引导。

1、解决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落脚点问题

对一个成熟管理体系来讲,运行了很多年,现有管理非常成熟,基础管理趋于稳定。这种环境下,继续提高认证组织的管理绩效就非常困难,也就是说上新的台阶不容易。此时体系持续改进的落脚点关键要从三个方面来抓:

一是核心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视野的拓展,加大人员培养成本和稳定成本。

二是从基础设施上进行系统改造,有序有节奏的更新和维护,落实“硬件预防”的理念。

三是从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在管理流程上给予优化。

2、解决人员培训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对于很多组织,基层管理者没有能够成为培训的主角,没有有效参与到培训过程之中。有必要鼓励组织将培训和学习从基层做起,鼓励基层管理者成为培训和学习的教师,讲解已识别出的工作和要求,在组织创建的培训平台上公开授课,就工作接口问题和管理要求进行分析研讨,改变原有外聘老师在台上讲,员工在下面听的常规模式。

3、解决支撑、服务理念与常规管理理念的关系问题

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支撑和服务的概念。倒金字塔组织结构的管理思想是值得提倡的。现代管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下面怎么干,不是研究怎么管理下属。而是创造环境,提供支撑和服务,让基层管理者对管理进行思考,提出建议。真正的管理在于把握发展方向,提供资源保证,创造发展平台,而不是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4、解决PDCA管理思想在基层管理的落实问题

成熟管理体系的运行必须端正管理态度,提高管理意识,不能单一将内审、外审作为提高内部管理绩效和人员素质的唯一机会。真正的绩效提高是企业内审员、认证机构外审员解决不了的,他们做的主要工作是“符合性审核”,寻找“符合的证据”。而持续改进方面的事情恰恰应该是获证组织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责任。鼓励他们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将“业务围绕体系转”转变成“体系围绕业务转”,将PDCA思想落实到最小的管理过程,将体系作为内部业务管理的一种好手

段、好方法,这样才会为基层管理者所接受。

5、解决内审员如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的问题

一些组织在内审中都可以发现数十个不合格项,内审资料非常齐全,审核内容描述的很有水平。如果我们对内审员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每年都会出现但又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这些就是各部门知道怎么做但又没做好的事,占了绝大多数,这会浪费全体员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另一类是关注那些原来没有认识到的事,作为内审员更应该有能力发现这样的不合格项,寻找改进机会,否则体系总是处于初级阶段,很难提高。

6、解决内部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的问题

管理体系建立初期,是解决“有没有管理方法,管理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而体系成熟期,解决的是“管理绩效提高和效率提高的问题”。因此,无论什么管理方法,只要有利于提高管理绩效和效率,就应鼓励采用。尤其要关注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要在管理体系中融入一些其他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有了先进的技术方法作为支撑,体系才有前进的动力。

7、解决管理体系持续具有生命力的问题

实践证明,凡是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大多是将考核手段应用到内部管理过程中。没有考核就没有压力,发现的问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容易重复发生,反复出现,体系就缺乏提升的动力;通过考核,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相促进作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是体系提升的思想源泉。因此,需要鼓励组织将体系运行绩效融入到内部考核之中,这样体系才会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认为:

1、对“成长期”管理体系重在“管理框架”的构建。企业应该在对标准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以自己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为基础建立自己的QMS“管理框架”。这样的体系来源于企业、应用于企业,其修改也是运行中提出的。这样的QMS,员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运行起来更有保障。

2、对“成熟期”管理体系重在“管理理念”的引导。管理体系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由管理理念转向服务理念,不同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之间存在着相互服务的关系。所以应鼓励组织的管理体系有序地向服务体系、支撑体系发展,在管理理念转变过程中就有可能形成独特的企业内部管理文化,使体系更好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第五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诊断报告(经典)

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缺点现在虽然还不足以致命,但对于它们的任何忽视和放纵,都将在不久的将来给通顺带来巨大的损失。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公司的领导也已经意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我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无论对问题的提出还是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外的市场前景空前壮大,同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一些没有完全规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比以往更加维步艰难,真正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翻开历史陈卷:曾经风靡一时的明星企业、达智大师、巨商富贾(如东北的飞龙、中南的红桃K),都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停业整顿。众所周知,国内企业老板的成长经历多是由成功的商人发展而来,企业管理不成熟,大多数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以前成功的经验做事,而且所有权和管理权不分,如此形成的只能是不规范的管理,甚至是与规范化管理背道而驰的,企业如人体,一样有生命周期,国内企业多数已走过幼年期(营销创业期),迈向成长发展期,这时候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是自身体质的加强、企业基础的建设,也就是走向管理规范化的道路。总结现代成功企业的发展经历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企业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选择适合自己长足发展的组织模式、经营模式和经营体制,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提倡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建立培训和激励机制,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重视数据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业绩评价体系运作管理,内部加强控制,外部规范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当前企业存在的病态:

1、现代管理意识尚需提高,管理的思维方式较为滞后。

2、缺乏制定中长期企业战略与战术的运行机制。

3、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薄弱,未将其形成战略性明确的工作内容与环节。

4、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5、行政组织体系功能欠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与控制职能未能有效执行;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对公司规模是足够的,但都忙于盖章、办公用品采购、传递文件等琐事,公司提出的大行政概念有名无实,这也造成部门分工、职能界定的不清和资源在公司内配置的不合理。

6、公司管理随意性较大,领导缺乏管理力度。

7、品管部门不健全,,部门职责模糊(如:品管人员与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因产品检验标准问题经常发生冲突等),与生产部之间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认定不统

一、处理权限的设置不够科学。

8、生产流程存在职能划分与工作衔接的模糊地带,大部分流程可操作性不强。

9、公司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培育与选拔、薪酬体系、业绩考核等方面缺少规范、科学、合理的机制,公司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

10、公司目前并无象样的培训系统。

11、公司对员工缺乏基本的福利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12、人力资源管理极不完善,没有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3、没有合理的激励薪酬方案和考核体系,薪酬体系不合理、不科学,员工的薪酬和绩效评价仅凭老板的主观意识办事。

14、生产计划管理不完善,没有生产计划排程,没有生产现场看板管理,没有完整的生产管理台账。

15、管理层存在工作方法简单,不以身作则现象极为严重,对下属缺乏主动沟通。或仍凭个人魅力来统帅全局,在公司已经发展壮大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庞大的队伍急切呼吁理性与法制化的管理。

16、缺乏一个合适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导致了歪风邪气的抬头,我们觉得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也有一定关系,这些最终导致了企业人才优势的难以发挥。

17、公司在整个营销网络的建设上还停留在人员营销的阶段,很少考虑营销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技巧性。

18、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苍白,员工普遍对公司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概念模糊不清,使员工找不到更高层次的追求。

19、公司内部缺乏学习氛围与机制,导致管理制度的推行不够连续与深入,造成部分管理制度的推行较难得到有效的落实;缺乏相应的培训和企业教育体系,使决策层很好的理念、思想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渗透,员工缺乏基本职业道德认识,对工作缺乏热情,就业态度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得过且过,从外部形象到精神面貌委顿,抱怨很多但不致力于改进。

20、沟通成为公司管理中最大的障碍,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部门之间普遍存在沟通不畅,大家在忙于各自的事务而没时间、没兴趣沟通,或者不愿沟通、感到难以沟通,使得症结到处都是。

21、缺乏风险监控机制,事后控制现象时常发生;

22、现代管理工具运用欠佳。

23、人性化管理没有很好体现

24、公司缺乏适合企业发展的系统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的企业标准、制度、业务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流程。

25、统计与分析工作仅停留在财务上,我认为,仅仅做了这方面的统计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就这些统计数据而言,它不足以支持该公司的战略规划的科学性。

28、虽然公司有很多方面的管理会议,但是会议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往往出现同一个问题需要开很多次会议,而每次会议后没有做好执行,而下一次会议又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26、质量检测方法太原始,没有质量统计分析和质量改进,缺乏科学的质量检验手段。

27、采购管理流程不规范,缺乏供应商评审和管理,须有物料采购计划审批程序,但没有起到真正控制的作用。(没有采购成本控制功能)

28、企业从高层到基层都缺乏授权和控制管理,各环节管理人员缺乏重点管理意识。

29、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不足,没有内部信息的传递程序,没有行业内的信息收集,没有对竞争对手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没有客户相关信息的收集,客户投诉等处理没有规范流程; 30、客户投诉效率高,且缺乏质量改善和预防措施。

31、个别部门岗位设计不规范,人员编制不合理,且没有一份象样的岗位说明书。

32、企业虽有一部分的目标和计划,但真正完成情况不佳,且管理目标也不够科学与实用。

33、技术管理不规范,技术资料不完善,车间连一份工艺卡片都没有。

34、公司的指挥功能、沟通渠道、控制功能不规范、不科学,总经理室压力过盛,总经理室没有起到指挥的作用,反成为一个责任部门。

35、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较差,尤其是质量理念极为淡薄。

36、没有真正的发挥全员参与管理,员工不敢讲真话,而公司高层不明真相。

37、中层人员是最薄弱的一环,主要是缺乏责任心、遇事推诿,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了整个公司管理链中的瓶颈。

38、企业从上到下在对市场和围绕着市场建立的种种观念的认识上滞后和不足,对做品牌及其艰难性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从而导致整个企业不能高效的运转,造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阻力和资源的浪费。

三、SWOT分析

水桶理论向我们揭示的事实是:水桶所能盛水的容量并不是由组成水桶的最长的木板长度决定的,而是由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决定的,因此,找到我们组织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并加高“它”,这样我们的组织才能前进!

我们最大的优势:通顺的核心优势是有一个事业心强、眼光长远、极具魄力和个人魅力的领导层;公司在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能力;稳定的、暂时的汽配市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已经聚集了一批专业化的技术开发人才;。

我们最大的劣势:最大的劣势在于管理上的薄弱乏力。

我们最大的机遇:作为新兴企业,没有任何陈旧的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同时所选择的汽配属于朝阳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前景十分广阔。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们最大的威胁:威胁来自入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的进入与全面成长。

中国入世以来,汽配行业将直接面对国外大企业的冲击,无论在规模、质量、技术等方面我们都处于劣势,许多汽配行业的先行者,象辽宁国瑞、芜湖豪迈、河北兴浦、万安集团等等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分额,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是我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加入,行业竞争有加剧的趋势,国家对汽配行业的管理和监控越来越严格,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的判断和事实,为一个新建的企业,起点高、目标远,有坚实可靠的生产和设计开发为后盾,又有科学的决策做前导,正如大部分员工所认为的那样:通顺公司有着美好的前景。但同样存在种种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

四、改进方向:

1、 实施以“职能式管理结构”为主,以“分权式管理结构”为辅助的新的管理体制;在原有岗位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权力下放,做到把责任留给自己,把权力下放给下属。这样一来是煅练管理队伍,增强队伍的团队意识;二是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能力。

2、 增强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能力,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 以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为基本原则,逐步调整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4、 提升管理层的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管理层整体战斗力。

5、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6、组织扁平化,缩小管理跨度,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

7、建立职能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公司原组织结构高度集中,既造成总经理负担过重,又造成无头管理现象的出现,形成诸多弊端。建议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并下设常务副总,行使总经理的部分管理职能。

8、生产系统暂不设置生产副总,可设置生产部经理,全面负责生产管理,生产层面上的问题要做好与供应、物流、品管等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9、行政系统应设置总经办主任,全面负责公司行政管理,除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外,包括企业文化的创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组织和开展员工学习和培训等各方面以工作计划形式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10、财务部职能应全面开发,财务部由总经理直接管理,并为公司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各类数据,参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11、 品管部职能明确化,品管部与生产制造部属于两个不同部门,并建立质量报告的规范通道。

12、仓库应隶属为生产部,同时常务副总要直接受控。

13、引入目标管理方法,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意识,把目标管理作为业绩评价的必要手段,便于公司根据部门或个人业绩进行公正的评价。

14、要有步骤、有计划系统的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建立培训机制,做好员工培训的计划和具体的落实计划。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和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思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意识,与客户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15、积极吸纳新鲜血液,高薪招聘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公司工作,并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使外来人员充分融合在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同时,借助他们带来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16、建立强大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改善管理过程、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7、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制度的创新,完善各个岗位职能工作标准文件、各项标准(业务考核标准、客户分类标准、客户维护标准、生产质量标准等)、业务流程,并在内部统一执行。通过严格的执行标准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也随时总结经验,改变现状,及时提升部门和个人的素质。

18、从“依赖”到相互信任:充分信任员工,鼓励公司内部的交流,对员工的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同,改变过去那种只“依赖”于管理层的做法,而是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该公司出谋划策,把该公司的事情当作大家的事情,将企业的成功与个人的成功联系起来,从而大家“相互依赖”共同为这一目标奋斗。

19、 将物质和精神有机结合,建立公平、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改变薪资结构,实行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建议建立部门之间考评制度评选出最佳团队和最差团队,评价范围涉及目标的完成、服务质量、客户维护、客户渗透能力等,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内部形成竞争团队,同时也在内部形成学习氛围,推广好的工作思路及做法,促使后进团队找出差距,迎头赶超。

20、员工管理:组建星级管理制度,实施不同星级不同待遇,并建立星级通道。比如在星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分为五个星档,五星级为最高星级。每档星级都有相应的不同待遇,包括接受培训的机会、晋级的机会、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等等。同时还要建立星级通道,也就是说如何让员工明白,一个普通员工如何才能升级为星级员工,达到什么星级能够得到什么利益等。

21、 进行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的塑造,建立企业无形资产优势。(导入VI系统)

22、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23、生产部应根据对营销部的订单分解到各车间(注:车间应有月、周、日生产计划),同时还要建立生产订单、进度、物料、在产品、半成品、成品、物耗的统计管理台帐。

24、仓库管理一定要标准作业规范,常备物料要有库存标准,信息反馈应及时,出入库单证要齐全,库房和库内设置要合理,一定要有物料领发制度和盘点制度,仓管员必须做到库内物资的料、帐、卡一一对应。

25、加强生产现场规范化管理,各车间应建立标识卡,不良品与良品应分开堆放,物料应摆放整齐,报废品应当天清理,领料应有计划进行,要做到日清日结。

26、对各车间主任进行管理技能培训,能培养则培养,否则只有调入技术岗位工作。(注:车间主任一定要有计划和管理能力)

27、应推行技术标准化管理,完善工艺文件、技术文件和作业文件,监督各车间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操作。

28、物料采购应根据生产排程计划进行操作,采购人员针对主要物料要经常关注市场价格的起伏情况,定期提出市场调研报告。

29、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工作要讲究效率与效能,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公司管理要导入ERP、OA系统,采用远程的指挥和控制功能,实行全电脑化管理。

30、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完善营销政策,营销部要制定销售目标与计划,采用激励的手段,不断提高销售业绩。

3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倡“制度高于总经理”的口号,用制度说话,用制度办事。

32、应加强物耗管理,对产品用料、模具、工装都应进行定额管理与考核管理,并与现场管理人员、作业员工的薪酬实行挂钩。

33、应加强生产部团队建设,对所有的订单要进行计划排程,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生管部能真正成为生产物资的控制中心。

34、规范订单的运作流程,加强订单的接单、评审和交期确认管理与协调工作,确保交期准时。

35、结合本的经营规划,对各部门的中层以上干部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书面任命。

36、加强工作计划管理,各部门主管应有月、周工作计划与总结,公司应有经营规划,企业应推行经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海尔的OEC管理,努力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37、财务部应抓好成本算和核算管理工作,对各部门要有成本控制指标,并实施考核。

38、应加强供应商的开发与管理,主要物料市场价格可由总经理核准,但供应商评审应由各部门参与,主要是技术部和品管部。

五、各部门职能建设内容: 生产管理方面

1、生产作业表单流系统建设(出库单、领料单、退/补料单、超领单、转序单、半成品入库单、成品入库单、订单号、生产批号的建立健全、车间交接班记录、车间台帐等)

2、生管体系建设(产品定额分析、最大产能分析、生产计划排程作业流程、生产用料预算及核算、订货发货作业流程、制程领发料作业流程、退补料作业流程、外协加工作业流程、呆滞物料管理制度等)

3、生产进度控制;1如何做好跨部门生产进度控制流程与步骤;2如何做好事前计划与决策/事中跟踪与控制;3如何获取正确及时的制程信息;4企业常见的生产异常的原因分析与解决要领;5生产进度落后八大改善措施;6插单、加单产量规划与应变方法;7紧急订单防范处理与应对技巧。

4、呆料的形成与防范技巧:呆料形成的原因分析;如何通过跨部门的参与,防止和有效处理呆料。

5、生产报表系统建设(生产日报、周报、月报规范设定等)

6、生产现场管理与目视化建设:(生产环境的维护、通风防尘设备的配置、生产现场5S管理、目视化管理制度等)

7、物料管理绩效评估方法与技巧:1库存周转率的分析与评估;2库存周转期间的分析与评估;3物料削减率的分析与评估;4物料库存金额的比率分析与评估;5呆废料金额的比率分析与评估;6呆废料处理绩效的分析与评估7物料货龄分布的分析与评估。

8、生产计划与在制品和物料的有效控制:1透过准时化生产机制解决订单频繁变更;2运用看板管理拉动供应商JIT供货;3运用看板管理拉动物料仓库配送;4进行各工序间的在制品拉动。

9、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绩效管理:1制定生产控制绩效考核项目与标准;2准确收集与有效利用考核数据;3绩效不理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设备管理方面:

1、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2、设备缺陷的处理;设备运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信息传递与反馈及动态资料的应用处理。

3、设备与技术管理建设(设备台帐、设备请采购作业流程、设备规范标识与排线管理制度、设备保养与维护作业流程、调机作业流程、作业指导书建立、设备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检修作业流程等) 采购管理方面:

1、合格供方的选定(建立合格供方档案、供方的开发、定期进行供方业绩评定、及时了解供方信息)

2、 供应商物料交期与质量管理:供货商交期管制之道;改善供货商物料品质的管理技巧;供货商物料品质管制实施手法;供应商控制的关键要素与技巧;建立与有效实施供应商评鉴体系。

3、 采购过程(物料需求计划控制作业流程、物料采购作业流程采购单、询价、议价采购跟催单、原材料入库单)

4、 采购产品验证(产品采购数量、质量、交付日期、价格的验证)

5、 仓库管理:仓库5S管理制度、目视化管理制度;进料验收管理;备发料作业管理;呆滞料与呆滞成品管理;库存量管理作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物料储运的防护管理;仓库帐、物、卡管理、仓库盘点;仓库报表系统建设(仓库日报、周报、月报规范设定)等。

6、 建立进料有效配合生产计划,提高仓储料帐管理的正确有效率及备料管理与领发料程序的要领与技巧。

7、 督促物料到位-仓储管理优化与配送管理:以物流运作为核心的仓储业务流程及其优化,仓储与PMC业务协调及其信息流优化;建立与PMC相协调的配送体系。

8、 物料库存盘点与盈亏、损耗的处理技巧。 品质管理方面:

1、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原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品质标准建设(行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等)

2、检验规程建设:制造通知单的评审 (新客户、特殊产品)。来料检验规程、制程检验规程、员工自检规程、最终检验规程、出货检验规程等)。检验规程建设(来料检验规程、制程检验规程、员工自检规程、最终检验规程、出货检验规程等)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机械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善④市场需要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订

3、产品质量确认:确认样品的生产、取样与制作;不合格反馈体系建设(来料不合格反馈体系、制程不合格反馈体系、终检与出厂检验不合格反馈体系、客诉品质问题反馈体系等)

4、质量异常分析改善:品管报表系统(品质日报、周报、月报规范设定等)。质量管理圈活动:为培养基层干部的领导及领导能力,以促进自我启发提高人员的工作士气及质量意识,以团队精神共谋产品质量的改善,公司内各部门得组成质量管理圈,以推动改善工作。

5、品质检验制度设计与运用:建立有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使品质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 设计开发、工程管理方面: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客户需求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出了挑战:怎样快速的提供新产品,怎样使新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怎样提高产品质量,怎样降低产品成本,怎样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为了更好的面对这些挑战,公司需要建立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理体系。

1、设计开发管理体系设计与优化(研发与生产技术管理设计优化,包括总流程、各类子流程)。

2、 设计开发项目管理体系设计与优化(新产品成果评审与报批,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研发工艺技术资料验收及管理研发产品技术资料验收及管理)。

3、 设计开发工艺技术变更管理体系设计与优化。 1) 设计开 发设计的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2) 研发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包括研发组织结构、职位体系、考核与激励机制及研发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健全)。

3)各项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的制定。 财务内部管理方面:

借助以上契机,推动财务软件正常运行,实现产、供、销、财四大模块的人机联动管理模式,着重如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从完善费用管控入手,建立费用管控制度,制定业务费用和日常办公司费用审批、使用制度,杜绝浪费现象,努力实现增收节支;

2、 完善仓储管理,核定各种原辅材料的最小批量安全库存;制定产成品出入库管理办法,加强产成品出入库管理,减少

库存积压,杜绝不良库存产生,拟建立起规范的物料领用、库存管理、产品出入库等制度和作业流程;

3、 建立成本控机制,加强成本管理;建立起产品估价报价制度,实现销售价格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司预留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生产用料预算及核算;备发料作业管理;呆滞料与呆滞成品管理;库存量管理作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4、 在采购费用方面,建立供应商考评机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大宗原材料批量采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5、 信贷管理系统拟制定如下制度并加以推:①新客户和往来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与内部授信制度;②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③应收、呆账管理制度; ④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 ⑤业务接单、生产、发货信用控制; ⑥应收回款、考评管理制度; ⑦营销合同评审及台账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办企业就是办人,人是企业第一要素,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首先解决的是“人”的问题。为此,公司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对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的规划与完善。

1、公司人力资源配置调研和人才招聘。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职位体系):建立推行组织;设计流程改进模式;组织架构优化;关键性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流程效率、效能和适应性考评。

2、岗位职别分类系统建设(岗位职别系统分类、职位说明书系统的建立);

3、人员的晋升与流动管理。(员工招聘、选拔、借调、离职管理);

4、公司员工岗位培训、培训系统建立(培训计划、培训效果调查方案、岗前培训、上岗培训、综合培训)

5、薪酬体系建设(根据市场/区域/行业现状,进行合理化薪酬分析,制定各部门岗位工资体系)

6、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部门与职位述职考评机制、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生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研发设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

7、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员工能力测评、职业发展方向测评、职业批配度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建议书等)

8、员工关系管理(核心员工关系管理、次核心员工关系管理、非核心员工关系管理)

9、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方式的确定、随机性的激励、定期性的激励)

10、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企业经营理念的总结、提炼与导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11、员工合理化建议渠道的建立,采纳与应用

13、员工手册、职员手册的建立。 执行力方面: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治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文化或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公司有再好的战略、再好的目标、再好的美景,不能有效的实施,不能按质按量地去完成,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建立越光公司执行力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1)、会议机制:经营会议、常务会议、周例会、产销协调会、车间班前会、员工大会、员工申诉系统等。

2)、强化组织分工、明确、沟通工作流程。避免因多头指挥,越级指挥汇报影响日常事务处理,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或混乱的工作方式。

3)、异常事项信息处理机制的完善明确。公司高层所取反馈信息,务必多方位多层次考量其真实性或系统性,必须严格遵循沟通工作流程,多方位听取意见,同该部门系统主管沟通,再作处理。

2、核心团队的组成及运作:由最高决策人核定企业未来经营目标及实施决议。执行经营项目周期性述职,在工作中须遵循:集中讨论评定→拟定兼管→责任人的目标分解→决策人核定→执行分解目标→下周期会议反馈。各系统核心团队的组成及运作其基本步骤为:内容须分解至各分管主管对企业经营决策目标转化为管理执行目标的实施。加强对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控制和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理解并贯彻执行。运作执行的基本步骤为:系统执行分解目标(来自于经营决策)→宣贯→会议讨论分解各主管人员管理目标→执行追踪和考核。

3、高层的管理思维统筹和步骤统一,以确保各项指令上传下达一致性。避免各自为战,建议召开管理人员会议并达成步骤的统一。

4、设定部门工作任务。(本部门工作计划、会议决议、总经理交办的事项,文件制度);中层的“日志”管理。

5、部门工作任务跟进。(成立执行力小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执行状况汇报等);明确阶段性战略目标,严格执行PDCA循环作业。

6、部门工作任务评定。(定期对部门工作任务进行评定,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准则)

建立执行力系统,促进不同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从而提高对事件反应的速度与工作效率。使公司的战略、目标、美景得到有效的实施。 行政管理方面:

合理高效的行政系统是提高既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一个有效手段,是降低企业成本、控制行政费用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们将对公司的现有行政管理系统进分析,建立一个高效的行政体系。

1、文件制度管理体系的建设

2、办公用品与低值易耗品规范管理

3、费用控制系统的建设,努力做到各项费用去向明确

4、后勤管理工作(车辆管理、宿舍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

5、保护安全管理与办公设备规范管理

6、 企业行政办公制度的制订、健全。 市场营销与市场开发管理方面: 未来的市场营销体系必须遵循科学、稳健的基本原则进行构建:

1、科学、理性地规划目标区域市场,“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市场拓展与竞争策略,在目标市场(或部分重点城市与区域)范围内构建公司代理商网络,扩张实效终端,抢占市场份额,加强终端管控,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2、使整体管控与运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即市场运作、人员管理、代理商管控、促销执行等。在上述的各个方面,项目组成员将进行全程深入的指导与协助。

3、总结、规整、提升、充实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内涵、个性与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与传播策略,开展各类具有创意和冲击力的促销、宣传与公关活动(促销整合),极力推广企业与产品的品牌个性,巩固和拉升企业及产品的口碑与地位,同时积极探讨品牌延伸(副品牌、子品牌等)与品牌组合策略,增强品牌储备,以及应对区域竞争的能力;

4、深入市场一线(委派专门人员),协助开发与维护重点(或样板)市场,树立公司区域市场典范,总结、提炼和推广竞争模式,培养和提升通顺一线营销队伍,动态调整区域市场开发与管理模式;

5、科学规划公司产品价格体系与组合策略,摸清代理商需求及潜在需求,全面、切实地了解竞品动态,依据越光现有的政策及纲要,提供产品价格与组合策略与依据,延展和丰富公司产品销售途径,为参与竞争、抢占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企业战略与各系统整合:

结合公司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与全面系统资源整合及实施方案。

1、制定公司阶段性发展战略(短、中、长期);

2、根据公司阶段性发展战略,分阶段整合企业执行力系统、生管系统管理、制造系统管理、研发系统管理、现金流资源、供应商资源、经销商资源、人力资源、物流资源、品牌资源等全面供应链。

3、在整合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BPR全面业务流程重组;

4、根据重组业务流程,量身制定企业标准化系统流程作业模式;

5、按标准化系统流程,制定各系统各阶段的动态绩效指标,阶段性,提升各系统资源的绩效;

6、全面推行ISO/TS16949体系及公司内部管理系统整合完成后,进行阶段性系统流程优化与调整,形成阶段性系统提升,为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六、当前企业需要的基本制度文件:

1、 企业组织体系和各部门三级职能表

2、 各部门职能说明书和各岗位工作说明书

3、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4、 考勤管理制度

5、 薪酬管理制度

6、 考核管理制度及各岗位绩效指标设计方案

7、 各部门工作流程

8、 生产管理制度

9、 仓库管理制度

10、 员工手册

11、 采购管理制度

12、 车间一次交检合格率考核方案

13、 全面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14、 车间6S管理考核制度

15、 6S推行手册

16、 车间管理制度

17、 经理责任制工作管理办法

18、 相应的销售政策。

19、 文件管理办法 20、 设备管理制度

七、进入公司第一个月的主要工作计划:

1、对各部门进一步深入调研。

2、根据企业的实际,设计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部门职能和主管级岗位说明书。

3、编制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书和招聘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执行。

4、编制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

5、编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编制各部门的工作流程。

7、编制采购(外协)管理制度和仓库管理办法。

8、帮助生产部门建立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台帐。

9、编制文件管理办法。

10、编制会议、档案、保密制度。

八、总结:

有一句话说“如君饮水,冷暖自知”,但我也相信,做为一个“旁观者”,我的观点会为您提供一种验证和反验证,据此您可以做出更科学和客观的思考、衡量、调整和决策,我想这应该就是对内部诊断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最后,祝贵企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上一篇:三个代表理论产生背景下一篇:施工进度计划调整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