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2022-12-11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华东理工大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华东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实施方案 -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实施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育原则

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旨在通过培育与选拔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强的优秀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实施范围

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的实施范围是45岁以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一线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育措施

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由人事处和教务处共同负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全校各学院共同组织实施。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原则上为教师自愿参与,措施包括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交流、开展微格教学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开展课程信息化建设等。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如教学研修班、教师工作坊、教学研讨沙龙等,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交流咨询平台。

-1-

(二)组建青年教师培训志愿者团队,优先资助志愿者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修和交流,并将培训和交流的成果在校内青年教师中进行推广。

(三)组建校内和校外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辅导专家团队,开展一对一指导,提供教学工作和职业规划服务,提供教学过程的指导和咨询服务,提供教学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运用的指导服务。

(四)基于各类教学团队和各专业教研室,由学院组建院系层面的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辅导专家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提升。

(五)学校各类教学研究项目优先支持青年教师,指导各类学生竞赛项目优先支持青年教师。

四、实施方式

(一)有意参与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的教师填写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申请表,提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教师提交的需求,为青年教师配备学校及院系辅导专家(团队),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参与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的教师提供校内外培训和交流资助。

五、评选条件

参与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并达到以下条件基本要求和选择条件要求者,经过申报和评选,可授予青年教学名师称号: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2-

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工作3年以上,近3年考核合格;

3.每年系统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程或承担本科生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达到90%;

4.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本科生科技竞赛等项目;

5.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课或实验课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6.开展课程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化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二)选择条件

1.以下条件满足任意1项即可参评:

(1)课程教学效果好,在同行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近3年获得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一等奖,并且课程的评教分排名在本学院同类课程前30%;

(2)理论课教师所主讲课程的督导、学生评价好,近3年该课程的评教分排名均在本学院同类课程前20%;实验、实践课程指导教师,近3年学生满意度均在90%以上;

(3)主持建设1门在线开放课程,并通过学校验收; (4)指导本科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

-3-

(5)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显著创业成果。

2.以下条件满足任意3项即可参评:

(1)近3年主持过1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主讲课程相关的教研项目优先);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1篇以上;

(3)主编1部本人所主讲课程的高质量教材(含讲义)或电子教材;

(4)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学校在线开放课程验收,并在课程建设团队中排名前3;

(5)近3年该课程的评教分排名均在本学院同类别课程前40%;

(6)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 (7)指导本科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

六、选拔程序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学名师选拔(已被评聘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的不再参评),选拔程序如下:

(一)个人填写青年教学名师奖励申请表,并向所在学院或教学单位提交相关材料,所在单位组织专家评议,并将推荐评议意见和候选人相关材料报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

(二)校教学委员会对青年教学名师奖励候选人按照预定评选人数进行投票表决;

-4-

(三)教务处公示评审结果5个工作日。

七、奖励措施

学校对青年教学名师一次性给予奖励5000元。获得“青年教学名师”称号的,优先参评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5-

第二篇:大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一: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一、概述

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

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

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篇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说明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部在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以形成我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保证我院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对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于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三、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任务

(一)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传授运动项目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财院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五)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拚搏、开拓创新、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课程结构与设置

根据《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健康等多种类型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一)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男)、健美操(女)、中长跑、短跑、24式太极拳、八段锦、体育理论知识等。

(二)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毽球、定向运动、体适能、体育保健等。

(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和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田径、体育与健康课等。

(三)保健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

篇三:体育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学分: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 总数为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6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实践性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约需16-18周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为了实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人力、物力资源状况,课程设置就必须满足以下特点:

1、增大学科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模块化,必修课程学科化,专业选修课程方向化,公共选课程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六、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暂行规定》

篇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基础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一. 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

二. 体育课教学的任务

(一)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机能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学会

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四)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其思想素质,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 选编教材的原则

(一)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教材。

(二)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及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选择锻炼价值高,发展形体及增强体质最有效的内容。

(三)注意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同时考虑与中学体育教材相衔接,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四. 教材的时数分配和说明

一年级进校较晚和军训的原因,第一学期只有15周,第二学期18周,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66学时。每学时按50分钟计算。每堂课教材可安排两个内容,也可以分钟为单位安排教材,便于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权。

(一)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基础体育课基本教材分为五类:

1.体育理论知识

2.运动项目

3.身体素质

4.娱乐体育(情感培养的可操作性内容)

5.民族体统体育项目

(二)各类教材说明: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授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养护,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要介绍高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如何制定运动处方等知识。

2. 运动项目:选择田径、球类、健美操、游泳项目中的基本练习,所选教材不是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而是根据各项运动基本技术结构加以提炼,使其成为具有较高锻炼价值和适宜大学一年级学生易掌握的技术教材。

3. 身体素质:对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类教材在大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和比重,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内容有所侧重。

4. 快乐体育:这里包括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可操作性内容练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学习之余应采取一些轻松愉快的身体娱乐活动有效地消除身心疲劳。因此,应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快乐体育、情感练习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身心健康,愉悦身心的能力。

5.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增强体质、医疗保健、调节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八段锦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教材,以使我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适合所有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五.教材纲要

(一)体育理论知识

1. 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养护

2. 体育锻炼处方

3. 体育卫生保健与健康

4. 运动能量代谢与营养知识

(二)运动项目

短跑:

1.基本教材

①跑的专门性练习

②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

③介绍短距离跑的完整技术,简介短跑的比赛规则、比赛方法,接力项目介绍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短跑是一项无氧代谢的极限强度的运动,要安排好每个课时的运动负荷。

②途中跑中蹬摆技术的协调配合及快速奔跑能力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正确的摆臂动作。

③发展快速力量是提高速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长跑:

1.基本教材

①途中跑及提高耐力和速度耐力的练习

②呼吸和极点;介绍中长跑的完整技术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中长跑比较单调、艰苦,但它对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毅力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要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安排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从事锻炼的自觉性。

②重点应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学会放松、节省体能、协调有节秦的途中跑技术。

③合理安排负荷,强调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养成锻炼的习惯。另外,注意中长跑运动中的安全问题的教育。

篮球:

1. 基本教材

①传球、接球、运球、投篮基本技术练习。

②个人进攻与防守练习。

③二人简单配合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篮球运动不仅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要克服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单调、枯燥倾向,多采用综合性、竞赛性的练习方法。

排球:

1.基本教材 ①准备姿势与移动

②垫球、传球、发球和接发球站位。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主要使学生掌握传球、垫球、发球的基本技术,其中垫球为学生掌握的重点基本技术。

②采用多种练习方法,注意技术动作的细节。因为排球对动作技术的要求是非常精细的。

③注意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足球:

1.基本教材

①脚内侧和脚背侧踢、停、运球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主要使学生掌握脚内侧和脚背侧内踢、停、运球技术,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

②足球活动量较大,可穿插一些增强球感的游戏性练习,以调节运动量。

③通过足球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游泳:

1.基本教材

①熟悉水性的练习(闭气、呼吸、漂浮、滑行)

②蛙泳上、下肢基本动作练习。

③蛙泳腿臂和呼吸的完整配合动作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重点加强对初学者的辅导,使他们在熟悉水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蛙泳技术。

②游泳教学要加强组织工作,根据学生水平进行3-5人的编组,以利于相互照顾。

③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健美操:

1.基本教材

①健美操基本姿势、基本姿态、上下肢及身体的运动方式。

②健美操基本步伐。

③《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二套(1级)。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重点加强对学生身体姿态的培养。

②注意培养上下肢协调发展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

1.基本教材

①心肺耐力:健身跑,512分钟定时跑、越野跑、跳绳、走跑交替耐久跑、变速跑、跑台阶、间歇跑、重复跑与循环练习。

②肌肉耐力与力量:俯卧撑、腹肌练习、背肌练习、各种跳跃练习、跳绳等。

③柔韧:上下肢及腰背部位的静力性牵拉肌肉与韧带的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②科学掌握运动负荷,局部肌肉练习不要超过学生本人的极限。

③注意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合理安排素质练习内容。

(四)快乐体育:

1.基本教材

①活动性游戏。

②培养各种情感性的练习内容。

③交谊舞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灵活掌握游戏教材内容,在体能游戏、快乐游戏的练习中,体现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

②注意游戏中的安全教育。

③把握游戏规则。

(五)民族传统体育:

1.基本教材

①八段锦。

②二十四式太极拳。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教学中要注意稳定情绪,注意对学生精、气、神的培养。

②加强动作的连贯性,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③对学生进行中华武术精神的传播。

第三篇:复旦大学教学计划

医学院新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紧紧围绕迎评工作的整改和建设,按照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精神,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将迎评工作作为专业建设和学院整体提升的有效抓手,推动学院本学期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本学期的九大工作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加强迎评工作力度,积极投身整改阶段

我校校内评估专家组上学期末对学院自评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校专家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学院将根据这一意见进一步加强和领会评估指标体系,制订本学期评估工作行事历并使评估的整改工作逐项逐条落实,补充和完善指标中的支撑材料,按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到人,通过全面整改,继续提炼学院工作上的亮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迎接4月上旬校外专家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评估。

二、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院本学期将逐步调整教师结构,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和党建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在“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充实和调整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队的师资队伍。

今年学校将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进行专业调整,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将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等三个专业,学院将就这三个专业引进一名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以支持和带动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本学期学院将刘芹、张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册“护士”的背景的指导教师在继续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的同时参与临床护理教研室和基础护理教研室的备课、听课及教研活动等教学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逐步充实到各教研室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学期学院的教学工作继续紧紧围绕迎评工作,根据校内评估专家组考察评估的意见,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各教研室将按照学院和各自的工作计划认真展开教学工作: (一)认真组织“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开展“说课”教研活动,本学期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说课,提高讲课水平,计划以全院和教研室两部分分别开展“说课”活动,具体安排另定。 (三)以“护理”专业为龙头,有计划地加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已经上报学校四门课程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四)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本学期继续开拓非学历教育项目——《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专升本辅导培训》;本学期继续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项目和海外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较高层次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项目。 (五)继续准备专业剖析材料。“护理”专业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剖析并增加支撑材料,同时准备“卫管”专业剖析工作。

(六)着手建立“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校内考核的试题库。 (七)本学期在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做好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的同时,学院还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八)狠抓实训环节,继续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的练习,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提早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四、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目前适应高职高专医疗卫生技术类专业的教材并不多,学院将逐步实现大部分或全部使用适应高职教学需求的自编教材。本学期《临床护理实践》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学后,此教材立即发至学生手中。《循证护理》和《多元文化与护理》两本教材已通过人卫出版社审核,今年将可以印刷出版,医学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护理英语》这本教材已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学院各教研室将陆续制定系列自编教材计划,争取分批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医护类系列教材出版计划。

五、继续加强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学院将继续在保持已形成良好的院风、学风、教风的基础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严格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打造“上海护士”品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本学期将结合迎评促建这个核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职业素质教育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毕业典礼暨授帽宣誓仪式、职业素质教育讲座暨医德教育报告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六、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开拓实习与就业渠道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生源的逐年增多,学期在先后与市24家医院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一批就业市场,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可靠保障和奠定良好基础.本学期继续加强产学研教学领导小组,完善教学领导小组工作条例.补签校企合作协议书.

七、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由市教委批准的护理实训基地ii期建设项目——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在本学期全部完成,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安装、调整过程中,这次建成的ii期项目,以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为主,高科技因素含量多,同时也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训室,为两个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八、14届就业和14年招生工作 xx年级毕业生310人,截止本学期开学就业率已达93%,签约率70%,学生毕业前将在两次返校中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如:发放《临床护理实践》教材,要求每人完成临床实习总结、自我鉴定等,4月下旬参加毕业考试。计划至学期结束(6月底)xx届学生就业率达到98%、签约率达80%以上。14年招生工作已开始紧锣密鼓展开,学院将配合学校,顾全大局、认真完成今年的招生工作。

九、筹备成立计算机教研室

依托学院初步形成的护理专业的品牌优势,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除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外,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成立计算机教研室,将在本学期进行筹备与规划。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 .................................................................... 2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 .................................................................... 6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 8

一、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8

二、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 10

三、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复旦的国际影响力 ........................ 13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 14

五、调整优化校园布局,服务保障学科发展 ................................ 15

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17

七、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 19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编制,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

(1)“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巩固和拓展学科优势,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公共服务,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士8692人,专业学位硕士(含非学历教育)11923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组织编写“‘理论新视野’——十七大报告理论学习”丛书六册;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重大社科项目40项,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共210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数居全国高校前列,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新增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3个,与上海市联合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5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交叉研究创新团队6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6项,获第

四、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8项,其中一等奖7项,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继续位居第一;谷超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上海市科技功臣,4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入选“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人,其中全时引进的占83%,从海外引进的占73%,包括19位非华裔外籍教师;27位教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新进校青年教师事业发展起步支持计划”和“青年教师出国培养计划”。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推进校、院(系)人力资源两级管理,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制度。

——国际合作继续深入。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至2010年底,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0余个,开设全英文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13个、全英文本科项目1个,以及一批学分课程和短期进修课程。着眼于提高生源质量,改进外国留学生选拔机制,优化生源结构,长期外国留学生从2005年的2511人增至2010年的3805人;攻读学位的比例提高到71.1%,其中研究生从2005年的228人增至2010年的689人;留学生的来源国增至120个左右,来自欧美和非洲的比例有所上升。在校学生参加出国(境)学习交流的人数持续增加,2010学校派出交流学生1686人,比2005增加一倍多。建立北欧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成立复旦-耶鲁发育生物研究所等一批合作研究中心。每年引进长期专家近百名,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8所。

——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竣工的校舍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以后新建并竣工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完成修缮项目3800余项;新增1000套左右青年教师周转性用房;附属医院的新建、改扩建和修缮项目有效改善了医疗、科研和教学条件。继续丰富图书馆馆藏文献,着力增加中外文电子期刊种类。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持续完善,教学科研区基本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不断开发和优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校园基本建成。设立文化建设基金,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荣获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顺利开展上海医科大学成立80周年、华山医院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进一步弘扬“正谊明道、严谨求实”的上医传统文化和精神。组建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设立复旦大学海外基金会和海外基金会(香港)。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06年9月召开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十一五”

期间学校发展的蓝图。党委分别制定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工作规则,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入推进领导班子科学民主规范决策。根据院系党建实际情况,调整设立了22个基层党委,组建了19个学生党总支。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全校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生“党员成长计划”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十一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相比,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的层次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分布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有效形成合力,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与学科发展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对创新平台的培育和支持不够,跨学科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不够明确;通识教育尚未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选课机制有待完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待继续改进,本科教育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理顺;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队伍规模偏小,教学科研支撑人员队伍比较薄弱,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优秀年轻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学科队伍青黄不接;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不够明确,部分学科和院系的空间过于分散,枫林、邯郸校区办学空间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二级单位的设置不够规范,校院两级的职责比较模糊,权责不够统一,学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二级单位办学活力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3)“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复旦大学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责任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知识创新网络加速形成。在全球知识经济体系中,大学已经成为人才、信息、知识、技术、产品和资本持续性跨境流动的重要媒介,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环境正在形成,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研究圈”,上海也初步成为一个篇三:复旦大学十二五规划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编制,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 (1)?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巩固和拓展学科优势,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公共服务,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办学结构;推进通识教育,完善六大板块的核心课程,加强书院文化建设和学生学业指导;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拓展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组织编写?‘理论新视野’——十七大报告理论学习?丛书六册;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重大社科项目40项,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共210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数居全国高校前列,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新增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3个,与上海市联合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5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交叉研究创新团队6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6项,获第

四、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8项,其中一等奖7项,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继续位居第一;谷超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上海市科技功臣,4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入选?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国际合作继续深入。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至2010年底,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0余个,开设全英文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13个、全英文本科项目1个,以及一批学分课程和短期进修课程。着眼于提高生源质量,改进外国留学生选

拔机制,优化生源结构,长期外国留学生从2005年的2511人增至2010年的3805人;攻读学位的比例提高到71.1%,其中研究生从2005年的228人增至2010年的689人;留学生的来源国增至120个左右,来自欧美和非洲的比例有所上升。在校学生参加出国(境)学习交流的人数持续增加,2010学校派出交流学生1686人,比2005增加一倍多。建立北欧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成立复旦-耶鲁发育生物研究所等一批合作研究中心。每年引进长期专家近百名,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8所。 ——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竣工的校舍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其中2005年以后新建并竣工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完成修缮项目3800余项;新增1000套左右青年教师周转性用房;附属医院的新建、改扩建和修缮项目有效改善了医疗、科研和教学条件。继续丰富图书馆馆藏文献,着力增加中外文电子期刊种类。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持续完善,教学科研区基本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不断开发和优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校园基本建成。设立文化建设基金,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荣获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顺利开展上海医科大学成立80周年、华山医院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进一步弘扬?正谊明道、严谨求实?的上医传统文化和精神。组建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设立复旦大学海外基金会和海外基金会(香港)。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06年9月召开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蓝图。党委分别制定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工作规则,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入推进领导班子科学民主规范决策。根据院系党建实际情况,调整设立了22个基层党

委,组建了19个学生党总支。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全校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生?党员成长计划?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十一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相比,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的层次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分布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有效形成合力,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与学科发展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对创新平台的培育和支持不够,跨学科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不够明确;通识教育尚未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选课机制有待完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待继续改进,本科教育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理顺;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队伍规模偏小,教学科研支撑人员队伍比较薄弱,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多,优秀年轻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学科队伍青黄不接;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不够明确,部分学科和院系的空间过于分散,枫林、邯郸校区办学空间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二级单位的设置不够规范,校院两级的职责比较模糊,权责不够统一,学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二级单位办学活力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3)?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复旦大学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责任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知识创新网络加速形成。在全球知识经济体系中,大学已经成为人才、信息、知识、技术、产品和资本持续性跨境流动的篇四: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

《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计划 复旦大学朱明权

一、关于本教学计划的几点说明 1. 本教学计划以本人所著《当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出版社,2013年)为基础,根据本人教学经验编写,仅供使用者参考。 2. 本教学计划假设的授课对象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使用者应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如国际新闻等)和层次(如硕士生等)作适当调整。 3. 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对象已经或将要学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课程,因此对此没有加以重点分析。如果授课对象没有机会学习这一方面的课程,使用者应增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内容。 4. 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有效授课时间为18周(不包含考试、测验或答疑时间),每周两课时,共36课时。使用者应根据授课时间长短作必要调整。 5. 本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的五章将课程分为五个单元,另外加课程介绍和总结: * 课程介绍1课时

第一章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8课时

第二章冷战的进行(1955-1980)8课时

第三章冷战的结束(1980-1991)6课时

第四章冷战后初期(1991-2000)6课时

第五章跨入21世纪之后(2000-2010)6课时 * 课程总结 1课时 6. 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均包括“本章教学要点”,提出该单元教学中应当特别要解决的问题。 7. 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的各章均包括:

(1) “本节讲授建议”,提出本节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的问

题,其他内容则可少讲甚至不讲,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即可。

(2) “本节讲授内容”,实际是根据教材的章、节、目的

标题编成。如上所说,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但是教师的讲授则须有所侧重。 8. 本教学计划所附教学大纲可在适当修改基础上发给学生。 9. 本教学计划所附ppt可在适当修改后于课堂上使用。

二、教学计划(正文) * 课程介绍(1课时) [讲授建议] 1. 着重分析国际关系研究的内涵(政策、理论和历史的结合)。 2. 着重分析学习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 3. 着重分析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

第一章 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 (8课时) [本章教学要点] 1. 盟国首脑会议(包括开罗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2. 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全球制度的确立和地区安排) 3. 美苏冷战发生的原因 4. 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内涵 5. 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逐步形成

第一节 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与全球制度的确立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 着重分析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 秩序的安排。 2. 着重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联合国的构成与宪章。 [本节讲授内容]

一、盟国首脑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进程 2.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3. 雅尔塔会议

二、战后全球制度的确立

1. 布雷顿森林会议与全球经济制度的建立 2. 顿巴顿橡树园会议和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 3. 旧金山会议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

第二节 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与美苏冷战的爆发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 着重分析波茨坦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特别是欧洲秩序) 的安排。注意提醒学生,波茨坦会议是在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召开的,当时亚太战场的战争并未结束。 2. 着重分析美苏战略目标的冲突。 3. 着重分析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影响,以 及遏制战略的内涵 [本节讲授内容]

一、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 1. 波茨坦会议

2. 对意、罗、匈、保、芬和约的签订

二、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 1. 美苏战略目标的冲突 2. 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

三、遏制战略的酝酿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 遏制战略的酝酿 2.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 凯南对遏制战略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初步胜利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 着重分析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影响。 2. 着重分析苏联在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建立与巩固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东欧形成的东方阵营的特点。

3. 着重分析美苏在德国问题上利益的冲突,以及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特点与结果。 4. 着重分析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特点,以及西方国家的对策。 [本节讲授内容]

一、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 战后初期的西欧

2.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实施 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东方阵营的初步形成

1. 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巩固 2. 东方阵营在东欧的形成

三、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 1.第一次柏林危机 2. 德国分裂状态的加深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 西方国家的对策

3. 殖民体系在亚洲的最初崩溃

第四节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与中立主义运动 (2课时) [本节讲授建议] 1. 着重分析东方阵营向亚洲的扩展以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同盟体系的特点。 2. 着重分析欧洲煤钢联营建立的意义,以及北约扩大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3. 着重分析中国和印度、缅甸等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意义。

第四篇:从美国大学的教学特点看我国的大学教学特点

李颖萍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美国的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为使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课外学习和动手操作中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包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反观我国大学,学生因为处在教学过程的边缘而缺乏学生主动性,学习投入不足;同时学生因为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未能很好的发挥。课外学习不足和做中学机会欠缺,从而难以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法展。

关键词:大学教育一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课外学习做中学

当前,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尤其迫切。 ,

(一) 美国大学生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

大学的根本使命个目标是提升学生学习,大学的任何行动,计划,选择与决策,都从以学生为中心为中心的角度来审视,都以学生的最高利益为依据。

(1) 了解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想要学什么而非教师想要教什么的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阅,讨论,测试和课外作业等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对教学适当的调整,而不是等到期末考试后,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错过教学调整的时机。当然了解学生,以学生实际情况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迎合学生;教师还要结合大学使用教育目的和学科特点等,为学生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

第五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勤小思带给考研党们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李同学的考研经验及其心得体会~有需要的小伙伴们看过来~

勤小思不透漏给考研宝宝们学长学姐的个人信息噢~

我是从去年教师资格证考完的一个星期后开始准备考研的,大概是4月初开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很明确,就是华东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初很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复习,也不知道看什么书,后来逛知乎的时候看到有个学姐推荐了勤思,于是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联系方式并做了咨询。课程顾问老师给了我相关的建议,并且告诉我需要复习的指定参考书。

在此期间,每个月末听着yy语音,然后对自己每个月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且为下个月指定复习计划。我会给自己制定每个月的大计划、每周的计划,最后落实到每天、每个时间段的计划。复习一定要有计划,不然脚步会很乱。而且每天完成所规定的计划,晚上回到寝室进行回顾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今天很充实很美满。

关于政治

我是从8月份开始看书的,一定要看视频,听老师讲会比自己纯看书效果要好很多。大概到10月份开始政治的强化训练,这个时候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开始背知识点,不需要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要会做题目。11月中旬开始冲刺训练,每天一套试卷,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闭卷训练,之后对答案,这个时候选择题分数低没关系,但是要记得错题一定弄懂。12月份会出相关的押题卷4套,这四套卷,一定要把答题背熟,翻来覆去的背,因为押题实在是太准了。

关于英语

英语单词必须从考研准备之初到初试前夕,贯穿始终,我几乎不看相关的单词书,没什么就是觉得浪费钱,用的是单词APP,这个软件很好,因为它会根据你遗忘单词的频率来巩固,我是每天早上7点半背单词,背0.5-1h的单词。

英语真题是从97年的开始做的,一套卷做三天,作文不写,21套真题卷大概2个月做完一遍,用铅笔写,反反复复刷题。关于真题,我是从5月份开始做的,真的是做5遍都不要嫌多,用的是张剑的真题,答案解析非常详细,记得把解析里的拓展知识这些零零散散的都看仔细,做好笔记。 作文我是从12月初才准备的,就背了几段我认为重要的模板、几句例句这些,这里我必须说明一点,不管你的英语基础有多好,或者有多差,考研初试面前,人人平等,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你不是太差,因为你可以学;你不是太优越,因为山外有山!

关于专业课(311)

由于我考的是学硕统考,所以复习起来不是很迷惘。4-7月份,看参考书,并且还看了勤思基础班的视频,视频可以和勤思给的讲义一起看。我是按照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教研的顺序看的。到了8月份,勤思会发强化班的讲义,这个讲义和之前基础班那本厚厚的讲义大致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内容排版会更加清晰,并且旁边还有记忆方法、重点的批注。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背起来了,从最容易的开始背,例如中教史按照中国朝代的时间顺序背,外教史按照国家来背,背的时候要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这样比较好理解。很多理科生会觉得文科类的知识点很难,其实真的去尝试,就会觉得没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本人也是纯理科生,不是照样背过来了~)

9、10月份这两个月做了从08-17年的真题,辅导员让我先做简答、辨析题,做完这些再做论述题。然后每天做个3-4题,写在A4纸上,发给辅导员,让她帮我批,每个星期会跟我说答题情况,需要改进的地方,还会告诉我答题技巧。一定要好好珍惜辅导时间,把你在看书时不懂的地方记录好,攒起来,一口气问完,做好相关笔记。在11-12月期间,辅导员开始给我教育热点,我会去查相关的资料、文献等,然后辅导时间会和学姐交流,真的很有效!

我考研的备考时间足足有一年之久,我喜欢“坚韧”二字,告诉自己不仅要坚持,还要有韧性。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是挑战,你要记住,这是上帝为你关上的窗,你要懂得自己把握机会,不忘初心,找到钥匙,开启一扇门,踏上通往理想院校的路。

最后,用孟子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考研心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上一篇:河北美术学业水平测试下一篇:湖北荆门无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