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沙龙感想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学沙龙感想范文

小学科学“四校沙龙”教学研讨活动小结

开化天地外国语学校

周艺期执笔

詹大林

汪卫江

2010年12月28日,我们赴华埠镇中心小学参加了“实小、天地、北小、华小”小学科学“四校沙龙”教学研讨活动。

下午1点10分,各校代表教师已经聚集在学校后方的多媒体教室里。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课堂教学展示,然后教学点评,最后名师讲座。我们聆听了吴良林老师的《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吴老师上课声音响亮,风趣幽默。学生们听课的兴趣马上就被挑起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我们也成了班中的学生。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课,脉络清晰,从谈话引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吴老师课前做足了准备,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个过程。例如,在区分门齿、犬齿、臼齿的作用时,准备的食物也不相同。由于人类是高度进化的动物,有些器官在进化,有些则在退化。而犬齿就是在退化的,所以犬齿的作用比较难体现。吴老师就选用了有节的甘蔗,让同学们去皮时,了解犬齿的作用。又因为这是一节以食物为主材料的实验课,吴老师准备了实验记录单,而不让学生仅仅是在吃东西,偏离主题。

但与此同时,科学课上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也要注重培养。老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是越仔细越好吗?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的思维训练又体现在哪里呢?教师出于对课堂的控制,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更倾向于充分的指导。为学生考虑的太周到,是否会造成他们的依赖性,变得不善于思考,不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然而这个局面的产生原因不是唯一的,学生操作的安全,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容易解决的,所以我们很难像理想中那样放手让学生探究。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动手机会,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平时的操练,我们也就能慢慢放手,让学生成为主角,老师成为主导。这样不仅能够能锻炼锻炼操作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后,几位教研室的专家还进行了点评。对于吴老师的课都给予了肯定。整堂课都贯穿着科学思想,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兴趣浓厚。教研员鲍老师认为在这节课上吴老师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提到了器官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食物在口腔中变化对后续的影响。这堂课对于物理变化的体现较多,对于化学变化没有体现,应多做延伸。徐老师说在开化对于科学重视程度欠缺的情况下,吴老师的基本素养较好。我们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上多鼓励多提问多评价学生,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葛老师总结了三点:

1、在实验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分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充分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品尝馒头,感受到馒头的甜味,让学生充分体验达到教学的目标。

3、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应该让学生及时纠错。专家的点评一针见血,很多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让我们受益良多。

最后,由名师江光华老师与我们分享他的教学经验。主题是《体验、点拨、生成——小学科学教师机智漫谈》。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

1、教师做个“倾听者”,学生成为“倾诉者”;

2、教师做个“出错者”,学生成为“改错者”;

3、教师做个“旁观者”,学生成为“评价者”;

4、教师做个“协调者”,学生成为“互动者”。是啊!这也是所有教师愿意成为的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是只是充满活力,不能使只是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为科学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大家的思维产生交流和碰撞。让我们的教学像亢奋的音符一样活跃!

第二篇: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2013.5 整理:殷雪梅小学 滕晓惠 尹卫斌

参与人员:六年级组的4位语文老师 张建英、尹卫斌、祝骏、滕晓惠

1.小初语文衔接教学衔接些什么?(课标中的衔接,学习习惯的衔接等)

(1)学习动机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非智力因素的衔接。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3)学习习惯的衔接。以语文教学作为例子,在衔接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即很好地指明了语文学习习惯衔接。《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4)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5)知识体系上衔接。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与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承的,作为教师为学生进行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做好知识的相辅相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初中教师应该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小学教师应该多接触刚毕业的学生,多了解初中教科书内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高段与初一教师)应加强互相听课,互相沟通及时反馈各自的教育信

1 息。我们认为:初中老师上课给小学老师听,小学老师能够了解到初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为初中学习做个铺垫,而小学阶段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很值得初中老师借鉴。

(5)课标的衔接。如习作的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而初中阶段则不仅要求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还要能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相关缩写、扩写、改写等。习作训练点的变化,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螺旋上升式的特点。在小学高段可以适当进行诗歌改写、扩写、缩写的训练,为初中习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2.阅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衔接?(学生已有哪些水平,怎样实现水平提升,兼评本次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等)

一、分析学生已有水平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经家庭熏陶及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已阅读了一定量的书籍,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认读、理解、感受、记诵等方面),尽管这种能力还存在差异,这种能力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也有些学生学习依然停留在被动状态,教师、家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缺少主动性。

(2)有些学生已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另有一些同学则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当作一项软任务,经常偷工减料。

(3)课堂上,有些学生已逐步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也有些学生却懒于动笔。事实上中学教学内容多,密度高,适当适度记录重难点便于课后加工反刍。所以在小学教会学生记笔记是必要的。

(4)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养成了默读课文的习惯,但快速浏览文本的能力还不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学生有了一定的关注文体的意识。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初步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等;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但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还未能较准确地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较敏锐地提炼相关主题,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实践、多练习。

二、关注水平的提升

(1)读课外书的能力提升。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针对学生现实存在的阅读能力及习

2 惯方面的差异。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帮助他们实现水平的提升,就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课前首先应要求每一个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

其次教给学生读书做摘抄的方法。如摘录好词好句、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故事内容等。 再次,还可从推荐不同版本的书籍入手。如小学、初中的教材中都有“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在小学高段可以推荐学生读少儿版的著作,到了初中则可以阅读文言版的,这样拾级而上,也较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做笔记及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

(2)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较困难,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补充读本》和《中华诵读》中的小古文让学生阅读,同时要适度地补充短小、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形成语感,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搭好台阶。

(3)读文写批注的能力提升。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读文写批注的能力,但品读文本到底有哪些序列化的方法,中小教师还需加强学法研究。比如:可以从品修辞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品细节描写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品文章写法的角度入手;可以从换词语对比辨析等多角度的教给学生方法,并在长期训练中,使学生内化成能力。

(4)比较、鉴赏能力的提升。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小学教师应注意适度拓展文本——以一篇教材带出系列同主题的文本或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文本,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如学习了哲理散文的《最大的一穗》,可以让学生自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让学生比较异同,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学习了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可以布置学生自学《月是故乡明》、《二月兰》等,感知语言大师散文的不同风格;学了于谦的《石灰吟》,可以补充《咏煤炭》,感知诗人洁身自好、报效祖国的豪情等;学了王冕的《墨梅》,可以补充陈毅的《青松》、郑燮的《竹石》、王冕的《白梅》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补充《声声慢》、《夏日绝句》等,领略词人不同的时期写出的作品也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就这样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拓展学习中,扩大了阅读量,学会了鉴赏诗词、名家名篇,提升了综合素养!

3.针对“适度积累”这个专题,怎样体现小升初过渡?(古诗名句的积累度,浅近文言文的渗透度,习作表达的训练度等)

(1)古诗名句积累

对《必背75首古诗》中的名句,我们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并让学生尝试在语境中灵活运用。

3 在学完相关古诗后,我们也会带领学生积累同主题的诗句。以12册课文为例:先后学习、积累了“赞美长江”、“歌颂大海”、“描写落日”、“托物言志”、“讴歌梅花”等主题的诗句,积累了“珍惜机遇”、“学会合作”、“论语”等名言警句, 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加了才气,有了写作的底气。

(2)浅近文言文的渗透度

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较困难,因而我们殷小的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补充读本》和《中华诵读》中的小古文,带着学生能读通、读顺小古文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复习阶段还将适度地补充短小、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形成语感,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搭好台阶。

我们想在六周左右的复习时间内补充6篇小古文,每周一篇,分为三个系列: 第一个系列:主要是学两则寓言成语故事小古文——《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选这两个成语故事是因为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此内容。让孩子升入初中后,看到此文就想到小学语文老师的可亲可敬,对文言文感到很亲切,学起来就更带劲、更轻松。

每则故事一课时,我们期望达成如下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能读出停顿、读出节奏;3.能读出理解,翻译句子;4.会读文明理,说出启示。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如下教学思路:1.让学生自读短文,划出停顿的节奏;2.实物投影呈现学生所划节奏,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判断是否把句子读通、读顺;3.根据内容,让学生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4.根据提供的重点字的注解,让学生尝试翻译句子;5.让学生划出揭示寓意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比喻义,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启示。

对寓言成语故事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式、状语后置式、宾语前置式、判断句式等语法知识则不教,让学生到初中再学。

第二个系列:补充两则明清小说文言文的片段——《猴王出世》、《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

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情节跌宕,语言通俗易懂。选择《猴王出世》片段是因为本册教材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话文,同时名著《西游记》也是小语12册和七下教材推荐的必读书目,补充此片断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学习《猴王出世》,我想用一课时,并想达成如下目标:1.能借助字义注释,初步读懂文章,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检测故事情节的主要策略:学生读文后,让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故事主要内容:花果山的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2.品读文本,了解石猴快乐、自由、勇敢自信的特点。

4 (为了达成这一重点目标,采取的策略是:品读文本写批注——分享阅读收获——师生共同提炼石猴形象——读出文字背后的石猴形象)3. 品析文中的的排比句,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采取的策略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知语言的精妙。)4.能说出《猴王出世》与《三打白骨精》的异同点。(这一目标主要是检测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故事出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辨析、比较。)

选择《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这一片段是对本册教材练习中的文言文——“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情节的补充,同时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此文,我想用一课时,并想达成如下目标:1.能借助字义注释,初步读懂文章。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感悟刘姥姥说话风趣、幽默的特点,感知刘姥姥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品读文本,划出描写刘姥姥的语言的句子随文写批注)4.以此文为导火线,激起学生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三进荣国府“救巧儿”的章节,全面感知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这一目标主要是引领学生带着探究之心继续读原著,在对比阅读中,感知非连续性文本中人物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家作中完成。)

第三个系列:补充《论语》中孔子名言片段和《两小儿辩日》的小故事. 这是对教材练习中出现的“孔子名言”和课文《孔子游春》的补充、拓展,也是和七上教材中欣赏《论语》八则和七下《两小儿辩日》的一次很好的衔接。

在课文《孔子游春》和《论语》的学习中,学生感知更多的是孔子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以理服人的大教育家形象。补充《两小儿辩日》,则可以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孔子这一大教育家、思想家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短文《两小儿辩日》,我想用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为: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会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如下教学思路: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生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并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读课文,感知理解两小儿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看法——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读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情感。三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理由,用“~~”画出有关语句。交流得出:日中远的理由是——近大远小。日中近的理由是——近热远凉。同桌分角色互相练习读一读这两段话。四读课文,了解孔子不能为他们裁决的原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并得出结论,随机理解“谁说汝多知乎?”意思。五读课文,谈启发。随机学习《论语》中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小组合作,模拟演一演故事。

5 练习中的孔子名言,是关于学习的论述。而事实上孔子的名言论述的道理是多角度地。因而,我根据主题归类,补充三类。分别为:

一、美德类:1.朝闻道,夕死可矣。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德不孤,必有邻。

二、君子与小人: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意志和品质: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对这些拓展的孔子的名言,用一课时完成,主要的教学策略是:1.熟读成诵,理解意思。2.注重引导学生创设语境,活学活用。此外还可鼓励学生搜集孔子名言,感知先贤的伟大思想。

(3)习作表达的训练度

平时注重开发习作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写活动类、读后感、记事类的文章较多一些,对想象类习作和书信等应用文练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则不仅要求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还要能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相关缩写、扩写、改写等。习作训练点的变化,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螺旋上升式的特点。在小学复习阶段可以适当进行诗歌改写、扩写、缩写的训练,为初中习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在复习阶段更要注重审题的训练,当堂限时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

4.复习阶段怎样实现小升初平稳过渡?(各教研组长)

本届六年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子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期望值不高,更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部分孩子放学回家后,几乎是处于“幼儿园”状态,其父母有的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在工厂上夜班,部分学困生因自控力差,又无人管理,所以家作几乎不写(尽管老师对孩子多次教育,并和家长多次沟通),因而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我们真的很沮丧和无奈,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又荡漾在心头。所以我们在校领导的鼓励下,在和组内老师的共同研讨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复习效率,让我校孩子小升初平稳过渡。

一、制定好科学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全面落实复习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们组内老师将群策群力,制定详实的语文复习计划。有了计划的引领,复习课的目标和导向性就更明确了。

总复习我们做到有序地分步进行。第一阶段以12册教材为本,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做到生字词、要求背诵的重点段人人过关。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早读课、课堂的时间让学生读、背、默,另一方面

6 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在班内开展“手拉手,共进步”的活动。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同时要求学生作好错题摘录,并定期复习错词。

第二阶段进行分类复习基础知识(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古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

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听讲进一步加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提升阅读、习作等能力。

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侧重对做题技巧的讲解和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审题、笔试的考试技巧。另外还可以在前两个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重点着力于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升。

第四阶段再次回归文本,并进行相应的综合模拟练习。

二、科学把握复习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和实施复习课。

(一)把握好科普说明文和情感真挚的记叙文、对比阅读中的非连续文本常见的题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这三类题材的文章常见的题型,做到了如指掌。然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要科学复习习作

1、习作复习的重点要渗透到每周。要当堂练习审题、选择素材、把握重点的能力。习作要求语言通顺,有真情,有童趣,有生活的气息,有具体的事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注重习作的讲评、二次修改!注重引导学生在综合笔记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3、注重引导学生读《智慧背囊》、《天下阅读》等书刊中的美文,丰富孩子的语言,为写作积淀素材。

三、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编制复习资料

四、注重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学生情绪烦躁、焦虑时,注重疏导,做“减压筒”; 学生失败气馁时,注重鼓励,做“打气筒”; ……

五、注重用校信通和家长沟通,努力形成家校合力

第三篇: 面向沙龙,面纱沙龙

“沙龙”究竟是什么?“沙龙”给人一种“洋调”的感觉,有着距离,却又都在身边。耳闻目冲里,房地产沙龙、艺术沙龙、美发沙龙、汽车沙龙等等的词汇时常出现。这个日渐大众的词汇因为走过太久的岁月而披上了太多的外套,以致让人分不清真实面目。

回到四百多年前的意大利,朗布意叶侯爵夫人因不愿出入粗鲁的宫廷,希望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在家中招待客人。她让人用蓝色天鹅绒覆在房间家具上,再饰以金银,于是,这个被称为“蓝色沙龙”的房间就定下了沙龙的基调,一直以来的演变则是后话了。

“沙龙”( Salon)本意就是“会客厅”,在当时,沙龙往往由高贵优雅而又富有学识的女主人在她们家举行,参与沙龙的成员也是彬彬有礼,并且见多识广又善于言辞。

沙龙谈话的内容无所不包,艺术、时尚、学术、政治甚至是流言蜚语。但无论内容是什么,谈话的话语总是不失典范。在那个时候,学习是一件高雅的娱乐活动,人们都以善于言辞和富有才华为荣誉。沙龙的兴起也使得谈话技巧成为一种艺术。

随后,沙龙也渡到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时期,北平一批有留洋经历的知识分子圈也曾流行过中国式沙龙。「北总布胡同三號」,梁思成与林徽因家的「星六聚会」,后来称「太太的客厅」,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人沙龙。这个沙龙的访客有一众文化界精英,包括沈从文、徐志摩、金岳霖、胡适等人。另外还有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地安门慈慧殿三號」的读诗会。

及至今天,五花八门的“沙龙”与那个“蓝色沙龙”里的情景和意义都相去甚远了。但“沙龙”只是个名字,它本身依然存在,没有消失。 娱乐消遣的途径、个人才艺的展示、女权主义的发起、革命的温床„„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沙龙充当过不同的角色,有时多重身份糅合到一起。但无论是什么角色,真正的沙龙核心应该是“对话”。这种对话不是琐碎的东家长西家短,也不是老师发言同学笔记,而是所有成员都以一种平等的地位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见解。即使是充当组织者和主持的女主人,在谈话上也并不具有更高的地位。自由不意味着混乱,因为当每个成员都真正尊重他人的发言权时,观点的冲突不会影响到谈话的进行和思想的摩擦。

现今通讯技术和媒体技术日趋发达,两者同时在无声无息地消解社会上每个人的话语能力和逻辑思维。先是短信,再是QQ,再是微博,人们写的话已经短得可以,而且也不必用口言说。每个人的样子消失,剩下的只是一堆只言片语。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不该被信息淹没。

我们也该好好地说一番话了。

第四篇:教学感想

学姐告诉我,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脱变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贵在坚持和总结,年轻的教师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学习从不懂到懂,再反思总结得以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方式和风格,因此借此机会对过去两个月的体育教学、班级管理、课余训练及活动进行深入反思,扬长补短,以期待能为后半学期的学习工作理清思路、加速成长,同时希望得陈校长的指导和教诲。

一:重识小学教育

刚毕业的我们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很多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停留在大学的课堂和书本的理论知识中,缺乏实践,因此我们需要对小学教学进行重新的认识,小学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开始,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能力与知识将会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如语文的识字、数学的口笔算等,如果学不好记不牢对以后的学习都会影响很大,而体育课就是努力让学生快乐的锻炼,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并认真落实厦门体育艺术2+2 的政策。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首先我需要更多的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认真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好动,思维不可逆等等,如何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而实施教学是新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会去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会去看小学生的脑筋急转弯,使课堂中的语言变得幽默、提问更有艺术,课堂中我会适当的运用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新教师不仅是完整的上好一节课,还需要了解课中课外我们如何更多的教会学生一些什么,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教会学会基本的学习能力、基本的生存能力、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不是每个人将来都是成功人士,也许大多数的人将来只会平平淡淡的生活,所以学习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等成为我的管理班级的侧重点,于是我把晋江市深沪镇东山小学的一条标语作为我的班主任誓言:“用有限的时间学习一生受用的东西----责任、习惯”,虽然习惯、责任在教育中还不能很好的落实,但我会不断的摸索。

二:体育教学

年轻的新教师,在课堂中缺乏教学经验,第一次面对活泼可爱的低年级学生,多少有点点手足无措,对教材的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的选择单

一、不够灵活多变,低估教材、高估学生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前后经历了几次常规听课和随堂听课,尽管自己都有认真准备,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反思总结我认为主要原因有选材不恰当、教学方法成熟化、课堂上把精力自己身上,关注的是知识点,思考的是教学的完整性,往往容易忽略课堂常规,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激发学生,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每次上完课老师们的评价都深深的困扰着我,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于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我找出方法、不断完善,在后面的课堂中我更多的关注自己存在的问题,重视课堂常规,这是体育课正常开展的前提,同时我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是一种教材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看哪一些方法是更适合学生发展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关注这几点:

1、重视课堂常规,这是一节体育课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如课堂纪律,安全教育以及哨子的运用等等。

2、课后我回不断的问自己,这节课课堂效果怎么样?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我教给了他们什么?

3、多听课,去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把自己的课与优秀老师的课作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及班级的情况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不断提高,从而驾驭学生和课堂,这几个月很多实用的方法我都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看杜老师和代教老师怎么做,从而学习得来的。

4、不断学习,上课时需要有符合孩子的语言和表情,语气、语调、眼神等等都要不断学习,这方面男教师往往比较缺乏,我需要不断的学习。

三:班级管理

当公布这学年我将是二年1班班主任的时候我非常的兴奋,因为对于班级管理有太多的新鲜感和期待,期待能在他们的身上实现自己的“教育梦”,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

第一次见到他们一张张活泼的笑脸,我很开心,彼此间有很多的好奇,于是我做好充分准备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学习如何能更好的管理班级,我曾不断思考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优点和缺点?我认为不同的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生,语数老师会更多从学习能力、课堂表现去看待学生,体育更多的从思维活跃、运动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我作为一个体育老师会更多从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安全教育这些方面着手采取一些方法组织和管理学生,期待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建立起团结友善、凝聚力强的班级文化氛围,两个月的实践告诉我,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还缺乏认识,于是我跟小香老师学习和探讨,很多事情慢慢的清晰、明朗,譬如刚开始学生不会拖地,我会在放学后自己动手拖地,慢慢的我意识到学生本来就是一个受教育者,很多的事情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于是我开始慢慢的教学生扫地拖地,又譬如我发现学生有乱丢垃圾的习惯,于是一两个星期我每天都去教室检查卫生,学生乱丢的情况越来越好,后面我的检查周期变长,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现在二年1班教室没有垃圾桶,我不允许学生随便制造垃圾,即便有垃圾也要丢到外面的垃圾桶,教室卫生很干净。第一次家长会我紧张而不知所措,但通过对学生深入了解以及多次的家访,知道了家长关心什么、明白了需要跟家长沟通些什么,在以后的家长会上我相信自己会游刃有余,这一些很多的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学会的。

当然现在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例如我会对学生不放心,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班级,这不是一种合格的管理,以至于很多学生会怕班主任,而其他课堂的纪律不好的情况,又如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怎么处理等等,这需要在接下的班级管理中不断学习和完善,我也将一如既往的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认真地学会管理,积累管理经验。

四:课余体育训练和活动

体育老师很重的一个工作任务就是课余体育训练和兴趣小组,而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跟队学习,学习运动队学生的身体状况、训练手段以及训练方法,这两个月我跟着田径兴趣小组一起训练和学习,参与了集美区中小学跳绳比赛,篮球比赛以及集美区田径运动会,基本了解了集美区体育比赛的形式和大致的水平,深深的感受到了李林小学学生的坚韧和毅力,同样也看到了厦门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同时我也深入的思考了如何将武术、舞龙舞狮等在小学更好的开展,如果发展起来这将是很好的一个特色体育运动,当然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如体育运动重竞技比赛,而武术等项目没有比赛,更多的是舞台表演,如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如何让这些队伍持续发展?又如武术等项目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同时训练周期比较长,短时间很难有明显的运动成绩,我们又将用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边学边摸索,尽最大的能力去培养一个体色体育兴趣小组。

“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这是陈校长一直说的话,我深知,要做一名李林小学真正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及时反思、加速成长,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我,断超越自我,期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留遗憾。

第五篇:教学观摩感想

我们该如何备好一堂课

——8月8日教学观摩课感悟

初中历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了四年的师范教育,我们掌握了许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怀着对教育的热情开始准备投身教育事业。

在没有学生的职前培训里,我们不断的备课、试讲、评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今天,在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报告之后发现,我们距离合格的人民教师尚有很大差距。

石老师的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还有方法的传授。例如,用几幅夹竹桃的照片导入,使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通过字意解读来纠正字的发音,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来识记、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作者资料卡,并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加以强化和推广等等。渐进性的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具有针对性,比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实现不同的目标——泛读、精读、对比。

杜老师的数学课循序渐进,逐层推进。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题,并且结合实际例子深化学生认识。在讲授点、线、面的数量、关系、形状的知识点的时候渗透了有序的原则和数、算、量、比等数学方法,也让学生的学习有序,最终取得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习印象。

不管是石老师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还是杜老师的“自己动手学习”都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能动性。

在问答环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石老师的备课方法。

首先,要重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依据和标准,我们应给也必须学会解读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备课提供准备和依据。

其次,了解教材,明确教什么。吃透教材,知道我这节课要教什么。对于历史课,尤其是初一历史,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历史信息量大,让学生全部掌握显然不现实,也不应该。所以,十分需要甄别我们的讲授内容,每一堂课,面对着很大的信息量,让我们纠结的就是取舍。同时,在课堂讲授的时候注意将本节课知识放入整个知识体系之中,前后联系,给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线索。只有在吃透知识课本解读好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

再次,了解学生,明确怎样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明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和学习方式,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来思考问题。针对这一点,各位教师也给出了我们一些建议,受条件所限,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观摩名师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将自己当作初中学生,揣摩初中生的心理和方式。在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倾听。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低姿态”来与学生交往,否则我们将被学生孤立架空,最终脱离学生。如果这样,我们又将怎样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第四,是达到什么目的。这便牵扯到课堂反馈这一问题,这样的反馈可能是课堂的,也可能是课下的。课上,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巩固之后,以随堂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检验学生当堂掌握的情况,也可以以少数的习题做检验。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育结果的检验。进而通过分析,实现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也为日后工作、教学寻找方向感,使工作更有效。

最后,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与才智,使团队协作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目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产生深远应县,更应该发挥群体的智慧,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争取将问题提前解决。

现在的教育讲究生本课堂,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大胆的将课堂放给学生,而要现实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教师要充分备课。所以,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做好备课这一项至关紧要的工作。

上一篇:教学改革建议范文下一篇:具体描写动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