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互助养老策略研究

2022-09-11

一、研究背景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使改革发展福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老年人,探索一种新型有效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互助养老作为介于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依托社区养老资源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力量,鼓励社区居民互相帮扶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2019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一老一小”的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托幼服务有困难。这说明我国现有养老和托幼服务供给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一老一小”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我们必须科学制定养老服务政策,结合实际丰富养老服务业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

二、文献梳理

廖鸿冰的研究指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必要性,社会工作的理念适应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紧迫性,社会工作介入能有效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冯晓娟认为,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各种问题,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独特理念为我国的养老服务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相对于国内而言,一些发达国家在养老供给服务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这些成熟的互助养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德国的互助养老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模式,“多代居”互助养老模式,老人与青年人互助模式。美国的互助养老模式。即美国的“村庄”模式,是一种非营利性的会员制互助养老组织。

三、现有互助养老模式困境分析

(一)相关政策法律有待完善

互助养老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模式,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缓解了儿女赡养负担。虽然“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到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并提倡通过亲友相助、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发展互助养老服务。但仍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落实办法,各地经济、文化和资源等方面的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形成明确的互助养老标准规范。同时,由于老年人群身体健康不稳定性,在互助服务过程中大大增加了服务老年人风险性,面对突发性事件,缺少相应的政策法律支撑,可能出现互助养老主体权责不明确的窘况。

(二)互助养老资源供给不足

互助养老是为解决养老难题,实现老有所为,帮助有需要的困难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但在具体的实践开展中,因受我国传统养老理念的制约及社区互助养老的宣传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理念不能很好的为公众熟知,这也是导致互助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钟仁耀等研究指出:互助养老正面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后备资金等难题,缺少互助养老专项资金,各地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互助幸福院和互助养老机构建设参差不齐。同时,参与社区互助养老的老人大多属于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得到的支持和帮助大多来自于邻里、朋友,相对缺少来自家庭、子女等方面的支持。可以说,互助养老服务理念宣传不足,为老服务设施不齐全,资金投入少,筹措方式单一等问题会导致养老服务资源的不足,进而成为阻碍互助养老进一步开展和推广的挑战。

(三)互助养老质量有待提升

李俏指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节约运营成本,主要依靠老年群体进行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管理人员,导致其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受到限制。王伟进研究指出:互助养老服务有限与需求巨大的关系紧张,表现为:服务接纳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增长的孤寡空巢老人需求;服务内容与项目不全面;互助养老机构中,专业老年社会工作缺位;选择性限制入住对象。互助养老服务供需的不平衡,将会影响互助养老质量的提升,不能够有效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缺少专业的团队指导互助养老,使得老年群体之间互助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指导,导致互助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难以得到保障,影响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工作介入互助养老策略分析

(一)社会工作在互助养老中的优势分析

在具体的互助养老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秉承专业的服务理念、助人技巧,为老年人个体或群体开展服务工作,提高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实现服务对象自我成长,助力服务对象摆脱困境,使其顺利安度晚年。一是服务理念优势,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真诚、倾听、接纳、尊重、保密、不批判等专业服务理念,帮助其链接资源,既可以维护老年人的权利,又能强化互助养老服务功能。二是服务技术优势,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丰富多彩的助人活动和三大基本工作方法由“点”到“面”的逐次开展服务工作,以此来提升老年个体或群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三是学科优势,社会工作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使得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中借用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医学的理论,因人而异为老年个体或群体提供精准高效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从而提升老年人群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社会工作在互助养老中的角色定位

在帮助老年个体或群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承担各种各样的角色。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雪中送炭”的能力、也要有“锦上添花”的本事,如使能者、中介者、计划者、服务提供者、教育者、倡导者、社会活动家等。社会工作者角色功能作用的彰显,有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对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及完善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社会工作服务于互助养老的方法和技巧

1、老年人个案工作

老年人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人提供物质或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通过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为老服务。在具体的为老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秉持着尊重老年人、相信老年人、接纳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自决权以及保密原则等服务理念,通过危机干预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等,介入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个别化、针对性的个案服务。如在为患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时既要帮助解决身体疾病,又要关注心理、精神服务,还要帮助链接整合社会资源解决面临的问题。

2、老年人小组工作

现代老年人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和精神慰藉问题,老年人小组工作正是基于老年人的需求,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建立起老年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来缓解他们面临的难题和困难。小组工作通过招募老年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发掘老年人潜能,在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中实现教育与治疗的目标,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价值感。在具体的实务中,社会工作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成立老年社交小组、老年兴趣小组、老年支持互助小组、老年治疗小组、老年服务小组、老年游戏小组等,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水平,使老年人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以帮助老年人摆脱失落、孤独等负面情绪,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3、老年人社区工作

在为老服务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年人的个人、家庭、小组层面,而是要在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汇集社区力量,通过社区内老年全体的集体智慧、力量合力解决社区老年人面临的共同问题,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在开展老年社区工作中,注重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给予老年人亲自参与的机会,以足够的耐心发展老年人,给予老年人支持和鼓励,积极正面的对待老年人,发掘更多的社区资源。在老年人熟悉的社区中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地区发展模式,社区策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开展为老服务。如在重要的节日时刻,组织老年人各种活动,开展关爱行动,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氛围,增强老年人社区归属感及社区凝聚力。

五、结语

面对养老的挑战和压力必然会倒逼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群的养老问题,进而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转变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推动延伸服务于养老服务供给上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因此,在为老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服务能力,以真诚服务的价值观,多样而灵活的服务手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从提升协调能力、服务能力,成为精专结合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者。同时,社会工作者也需要深入大众去,到社区中做具体的服务,了解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开展针对性服务,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服务,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摘要: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互助养老,依托社区养老资源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力量,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针对相关政策法律有待完善、互助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互助养老质量有待提升等现有互助养老困境,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技术优势、理念优势、学科优势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基于此,通过老年人个案工作、老年人小组工作、老年人社区工作,开展为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顾、人际交往、老年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实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互助养老

参考文献

[1] 廖鸿冰,李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06):121-124.

[2] 冯晓娟.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状况与社会工作介入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3(01):72-75.

[3] 钟仁耀,王建云,张继元.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22-31.

[4] 李俏,刘亚琪.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演进、实践模式与发展走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72-78.

[5] 王伟进.互助养老的模式类型与现实困境[J].行政管理改革,2015(10):63-68.

上一篇:数字调频激励器简析下一篇:天然气长输管道通信方案的选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