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发展理论讲稿

2023-03-02

第一篇:思想道德发展理论讲稿

20世纪管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演变

随着历史的进程,管理的含义、内容、方式及特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综观20世纪管理理论与思想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其演进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初至30年代:科学管理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这一阶段对科学管理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有: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德瓦尔钢铁公司总工程师泰勒致力于企业管理改革的研究,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并于1911年出版了理论著作《科学管理原则》,提出以计划、标准化、统一管理作为三条基本原则来管理生产,代替以往的经验法则,从而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人们称之为“泰勒制”,泰勒也被誉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由于“泰勒制”的推行,使美国当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3倍,对世界的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泰勒的追随者也对科学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有:亨利·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劳动报酬奖金制”等;弗兰克·吉尔布雷在建筑业中研究发展科学管理,在动作研究、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埃默森,著有《十二条效率原则》一书(1912),被称为“效率大师”。

2)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管理理论;①将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②提出了组织经营的14条原则;③提出了能力与管理层次对应的原则(法约尔法则);④提出了合理管理幅度的原则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同级下属可自行协商相关问题的法约尔跳板原则。此外,法约尔还提出了对管理者素质和知识的要求。法约尔所提出的上述管理的理论要素和原则,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很多方面直到今天仍然为管理工作者所采用。

3)组织管理之父——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创立了行政组织设计理论(又称古典组织理论),因而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式的“理论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

此外,詹姆士·穆尼在与赖利合著的《组织原则》一书中,提出“协调、等级、职能”三原则,并提出管理是指导、激励别人的方法和技术,组织是把各种不同职责联系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的方法。有突出贡献的英国著名管理专家林德尔·厄威尔,把泰勒、法约尔、穆尼等人的理论联系起来,系统化,并提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三职能和预测、协调、指挥三项指导原则。

科学管理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这是科学管理的最大缺陷。

30年代到6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这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需要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此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科学管理思想阶段及其管理方法不注重人的因素常导致管理效果欠佳,这就促使管理学家们从人类行为的角度对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这段时期,除了行为科学理论得到长足发展以外,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的见解,形成了管理理论纷呈、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1961年美国管理学院院长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主要学派;①孔茨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②杜拉克等人的经验主义学派;③麦格雷戈等人的人性行为学派;④巴纳德等人的社会系统学派;⑤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⑥马克兰特为代表的数理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到了80年代初发展到十一大不同学派,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1961年,菲根鲍姆博士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并出版《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引起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60年代至80年代初,以战略管理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

60年代之后,由于环境变动剧烈,越南战争爆发,加上汇率浮动,美国经济内临石油危机,外遇崛起的日本及欧洲的挑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出现了战略理论的研究。例如,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到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同时,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著作还有劳伦斯等人的《组织与环境》(1969),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卢丹斯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1976),其核心是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即按不同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选择最好的管理方式,认为普遍适用的万能管理理论方法是不存在的。权变理论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日益为管理实践所证明。还有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顶峰,其许多思想被认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并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80年代至90年代初: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进入80年代后,管理学因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在管理中作用的凸现,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创新。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其间,企业再造(也称组织重组、流程改革)风潮相当流行。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由迈克尔·哈默博士与詹姆斯·昌佩完成,他们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书》(1993)中阐述了这一理论:要使现代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的优势,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根本改造,以适应竞争、客观环境变化、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企业流程再造,系指以组织过程为出发点,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一项活动的价值贡献,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将人力及工作过程彻底改变,重新建立组织内各层关系。

此外,对企业再造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日本学者小林裕,著有《企业经营再造工程》(1993),完成了日本管理学界对这一时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总结。美国的特蕾西·高斯、理查德·帕斯卢卡等也有所建树。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8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源于日本80年代初的经营管理的成功。当时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如终身雇用、年薪制度等各种福利,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极大的向心力,从而以踏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促进了日本企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关注,是全球普遍重视的战略管理之一。研究者和提倡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成功的关键,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90年代以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获取这些资源提供了可能;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只有能够合理组织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上赢得顾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段时间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更加活跃,影响较大的有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1990年由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强调营造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建立有机的、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作为“教师”的领导者应提高员工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学习型组织包括五要素: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达到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增强组织生命力。学者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也指出,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他认为,知识是未来的资本,只有学习才能为不断的变革做好准备;此外,罗勃特·奥伯莱与保罗·科恩合著的《管理的智慧》中描述了管理者在学习型组织中的角色的变化,他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学习的技巧,还要使自己扮演成学习的领导者、师傅和教师的多重角色。

除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外,90年代还有一个热点——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想与方法,得益于90年代的信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思想结合互联网建立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积累知识的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知识管理的代表作是杜拉克的《知识管理》一书,其主要内容是要在组织中建立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最终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从而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成本,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只有让知识与创新、管理、组织相结合,知识才会成为生产力。时至今天,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的热门话题。

结语

纵观20世纪管理科学的发展史,尽管学派众多,理论纷杂,但基本上是按互相联系的两条路径演进的。一是组织理论研究:从经济人组织向社会人组织、自我实现人组织、文化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演进;二是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从科学管理方法向行为科学管理方法、管理科学方法、流程管理方法、信息和知识管理方法的演进。这两条路径的演进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管理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各阶段开始向信息时代的管理转变和改型。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行为科学、战略管理,还是企业再造,或是知识管理等依旧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无论是哪一种管理理论和思想,都是围绕管理的核心问题:“效果”而展开的,对于今天的企业改革,没有哪一种理论已过时或无用,应结合各自具体情况与环境,兼收并蓄,有选择地取舍,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自我,这才是我们回顾历史的目的所在。

第二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与建设

2005年03月31日09:5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编者按

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总政治部举办的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日前结业。来自各地各个领域的学员们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感触颇多,本报摘取几位学员的体会刊发,以飨读者。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与建设

南开大学

武东生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的智育、体育、美育,当然也离不开德育。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导向和决定性作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将自己铸造成才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必修课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完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从服务和服从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有助于我们牢固地树立起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自觉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娱自乐”、游离于学校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布局之外的问题。

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主渠道”的涵义。青年身处高校特殊的文化环境之中,又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困惑,他们需要引导和帮助。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建立起一个思想和行为的理论基础、大体的纲领、一个人生观的信念体系,从而能够学会在复杂和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处理种种艰难的价值问题。人们形象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喻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主渠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给学生。而要保证“主渠道”的畅通高效,则应该转换视角,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沟通”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找寻党的教育方针与学生实际需要的结合点,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要看到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的主流,凭藉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着力发掘他们潜在素质。

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让我们的大学生都懂得,这个“主渠道”实际上是一个他们系统而深入地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真切地体认社会应有价值和观念的机会。教育的完美形态是自我教育。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朝气蓬勃、刚劲有力,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身心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上的特点,充分尊重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和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自我教育的水平,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思考

兰州大学

王学俭

为了适应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央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它客观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历史性的研究课题和时代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中央近期确定马克思主义为一级学科,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有新意的决定,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奠定了学科生长和发展的依托,它既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巩固,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要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克服教材内容老化、陈旧,忽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突出强调,要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正确的方向,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作用,这对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其中教材建设是关键。首先要处理好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课程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也要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初中、高中思想品德课的衔接与内容不重复问题。二是要处理好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既要注意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又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三是要组织编写好课程的教学大纲和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对于教材的编写要认真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克服从概念到概念的弊端,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点。首先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起到课程教学的示范作用;二是要大力推进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在内的教材体系的系列化、立体化建设,通过建立教学资料库,实现资料共享,促进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步进步和共同发展。三是把党的最新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要注意不同的针对性,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转化内容和转化方式要有区别,对于课程的理论重点和难点要增强社会现实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和介绍,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四是建议在理论课教学中执行教师挂牌上课制度,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积极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竞争机制;五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增加咨询服务,如设立心理、法律支援和保护,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构建等服务咨询,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基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为此,希望尽快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资格的具体细则,严把进出口关,提高教师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队伍工作考评、学术研修和出外学习及学位提升制度,真正促进和形成一种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光荣的价值导向和政策体现。

学术积累与学术繁荣

吉林大学 孙利天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也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党中央及时提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是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托和期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文化标志,对此我们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献身精神和理想精神,以及清醒的、理性的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必须有艰苦卓绝的劳动和漫长的工作积累。学术繁荣基于学术积累。

党中央提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和号召,充分意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条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都为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充分汲取和消化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仍需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学术群体扎实的学术积累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首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全面占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充分吸取和消化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前提;关注和汲取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是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先进性、时代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总之,只有充分占有和利用丰富的理论资源,才能真正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其次,要真正消化和吸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成果,也需要长期艰苦的学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自觉的、理性的设计和创造,也是经验的、探索性的实践过程,把自发的、经验的实践活动升华,总结为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以本学科的视野、概念工具和思维方法穿透经验的表象,把实践经验理论化、概念化,形成理论原理或学说。这一艰苦的、创造性的理论工作,既需要逻辑的沉思和推理,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相对稳定的研究传统、学术传承和较长时期的学术积累。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学术流派往往通过几代人的连续工作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研究成果,如哲学的维也那小组、法兰克福学派,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史学的年鉴学派等。我国学术史上也十分重视学派的传承。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和学术流派,在各自的研究纲领、风格和传统中长期积累,才能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

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清华大学 艾四林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都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与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和相关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有关。其实,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一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要能够有效的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其次,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有过硬的学术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从根本上必须依靠“以理服人”来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为其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学科基础,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大批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理论研究工程,并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纳入这项工程,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科学研究的舞台。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出台,也为调整充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科研质量

武汉大学 朱志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译著,建成了一支30多万人的庞大研究和教学队伍。但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质量上的差距。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根本任务是提高质量。

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项目重复、时间短。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资助的来源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研究项目、省市社会科学基金、学校科研资助、民间科研资助等。由于各种项目渠道之间缺乏沟通和统筹,项目内容重复甚多,有些学者同一课题得到多种资助,因此同一批成果也成为多个课题的成果。一些重大的基础性研究,往往要求

三、五年内,甚至

二、三年内结题,项目承担者只好赶工期,质量不高。

二、成果重复。项目重复是成果重复的原因之一,评价机制上的缺陷也是造成成果重复的一个原因。由于现行的评价标准以数量为主,一些学者和学术机构为了提职称、上博士点硕士点、争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同一内容的论文、著作改头换面地多处发表和出版。

三、论文和著作学术品位低。一些著作和论文,满篇空话、大话和口号;作者对国内外研究成果不甚了了;结构松散,甚至各节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一些论文和著作既无学理上的论证,也无有力的事实根据。

四、一些论文和著作中还有较多的技术错误。涉及中国古代和外国的作品,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一些译文存在着整段的句法错误。

五、抄袭事件时有发生。

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是提高学术质量。质量是创新的生命。造成学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队伍的部分成员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不高、学风不端正、管理机制存在较多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级专门人才。今后的哲学社会科学专职教学和科研人才,基本上来源于博士学位获得者。目前博士生是按期限毕业而不是按水平毕业。博士生培养年限应适当延长,不论是在职还是脱产,符合要求的才能毕业。

第二,论文稿和著作稿的采用,都要实行严格的双盲评审制,评审权应在专家而非职业编辑。译文和译著应有两位以上的专家审读。质量不高的不能发表或出版,以杜绝“人情稿”和“名人稿”。

第三,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评估体系。评职称,评博士点,评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都应以所发表成果的质量为主,而不应以数量或刊物的“级别”为准,杜绝“学术公关”或“公关学术”,建立公正的学术评估程序,尽最大可能消除评估过程中的“人情化”因素。

第四,建立学术批评制度。周期性地对为期几年的学术作品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评估,对学术次品进行公开批评。对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制度的人,给予处罚。

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水平的、真正的创新。把好质量关,关键在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

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

中国人民大学 张雷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创新精神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境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体系,如何用创新精神来研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首先自己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的动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必须体现在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协调统一的价值观上。教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实际,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的需要,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协调统一起来,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真正表现为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的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样,才能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必须体现在理论创新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通过其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

一、开放性的特点反映出来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简单地套用到现实中去,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世界的眼光、现实的眼光进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今天的世界,走进大学生的视野,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开放性的特点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不断吸收同时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总是从发展着的世界中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阐发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永远关注和研究新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今天,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必然要符合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新时代、面对新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还必须体现在创新式教育教学上。创新式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教”。“教”,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复合式教学,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从“满堂灌”教学转向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即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启发大学生的思维。“教”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准则。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也在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变化着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更需要能不断“进取”、“开拓”的人才;不仅是能够对知识进行“应用”的人才,更需要能有所“创新”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特别是进行“科学创造的教育”。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放到“科学教育”层次上,放到“科学创造的教育”层次上,在这一层次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大学生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篇: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演讲稿

我演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名记者到农村采访,问一个放羊娃:“你上学了吗?”“上学了。”“那你长大后准备干啥?”“放羊呗!”“放羊干啥?”“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生娃呗!”“生娃干啥?”“放羊呗!”。这个故事虽然简单而好笑,但却寓意深刻。它讽刺了一部分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也反映

出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发展怪胎。这种把思想仅仅停留在类似“放羊”的层面上,其实质就是思想不解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腾飞,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我们的思想观念。思想解放一小步,经济迈进一大步,思想解

放步步迈,经济发展日日新。纵观古今,从商鞅变法到科举纳贤,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无不闪烁着“思想解放”的光芒。翻开伟人的历史,你更会发现,一代代伟人都是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实践者。毛泽东同志一生坚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同志用“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突飞猛进。他的“黑猫白猫论”更是启发了几代人奋发图强,迅速崛起。

日照荆楚满眼新,燕子衔泥报春来。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期,省委省政府再一次发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号召,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等宏伟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湖北人,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

感受到了那种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的奋发精神,它犹如嘹亮的号角,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自古以来,荆楚之地就不乏解放思想的精神积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精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求变创新精神;以屈原、王昭君为代表的报国献身精神;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抗洪英雄的拼搏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无不为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提供了思想的沃土。但是,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走慢了,我们落后了,原因何在?省委书记罗清泉在九届二次全会上的话语音犹在耳:“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湖北的振兴崛起,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解放思想。”承认差距是一种胸

怀,找出差距是一种境界,而缩小差距则是一种本领。“深圳速度”靠什么?“浙商独领风骚”又靠什么?靠的就是这种解放思想的大气魄啊!

解放思想,不能空喊口号,必须把我们自己摆进去。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最好的解放思想的机会。作为人事编制干部,我们要把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障碍因素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发展需要。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我省科学发展育才、聚才、用才。死水不藏龙,天低鸟难飞。“海”阔了,“天”高了,才会有更多的“鱼”来跃、更多的“鸟”来飞,富民强省才大有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许我们不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可以立足本职岗位,在反思中“查漏补缺”,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创新中超越自我。小草

虽小,却能为充实辽阔草原而骄傲;小我虽小,也能为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而自豪。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拓进取的志气、改革创新的锐气、敢于拼搏的勇气,争当开路先锋,勇立时代潮头。做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做湖北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人才保障者。

朋友们,解放思想是探照灯,能够照亮别人,但它更是反光镜,我们要对镜自查。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厅党组的直接引领下,人人奋勇当先,个个拼搏向前,实现我们人事编制干部的大有所为,实现全省人事人才事业的阔步前进,从而为湖北的科学发展增添一双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及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及评价体系研究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生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的根本依据,可持续发展是实效性评价指标构建的指导思想,全面协调是实效性评价方法的原则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是其基本要求,其中,教学实效性是衡量思政课教学工作成败得失的一个核心标准,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引起重视。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要求和指导下,全国各高校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不断推进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并充分发挥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的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比如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虽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进程中却陷入了困境。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之现状及问题随着近年来广大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及实践上研究的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得到了全面的改进,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程序化,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是一大问题,有待解决。 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这要从内容体系的科学建构、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方面入手,力求使每一堂课都上得引人入胜。这就需要选拔培养真懂真信的思政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既与课程的性质有关,更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关。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上得精彩纷呈,也可能上得索然无味,关键是什么样的教师在上。还有一个就是要严格教学质量监控,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

实现实践教学的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人生修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观点的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外化为行动,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以考试模式改革为突破口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透过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实要求,必须学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来开展教学,自觉加大对新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入探讨与科学把握。平心而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工程中的考试改革自然是一项关键内容,因为,如何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考试具有独特的教育、导向和管理功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带动教学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科学养成,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方法改革、师资培养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的学科认知存在误解与偏差,如:不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学科研究对象不十分明确,内涵较模糊,外延较宽泛;研究内容不集中,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范畴、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学科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学科队伍水平不高,缺少高层次拔尖人才;学科规划明显滞后;管理体制也不够规范。总之,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作科学进行研究,当作学科加强建设。应该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并不相互对立、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显而易见、不容含糊,它的设置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要求的体现。但与此同时,它的科学性也十分重要,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完成理论宣传任务的同时,也讲出学术性,用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支撑高水平的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的科学理论说服学生、启发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的学科——已经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这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适应社会环境、教育对象的变化,实现教育教学两个主体的转换。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产物,如果隔断历史,孤立地谈理论,就会使理论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应着眼世界新变化,立足新实践。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存在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导致课程体系变化和教育教学改进的基本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可以用“多样化”来概括,主要是指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和社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社会存在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和就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基本方面和主要表现。社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多样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同多样化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同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针对性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教育教学对象——当代大学生的变化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原因。青年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希望,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观,或者他们所潜藏的特质、特性,如他们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往往反映着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体现时代性”,就是要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使其与时代同步,展现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趋势。“把握规律性”,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的规律。只有认识、把握了这些规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科学性。“富于创性”,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善于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料,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直面社会现实,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能否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局面的问题。“增强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面对当今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指标是由教学评估对象分解出来,能够反映教学评估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教学评估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也是教育过程中进行调节、控制、评估对象行为的准则。将教学评价指标按照教学评估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排列组合的有机体称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估的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虽不尽相同,但就评价内容而言,主要由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的组织与方法步骤等部分组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评价目的缺乏明确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最重要的是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最关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根本的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2. 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依据,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和评价要做到科学、具体、公正有一定难度,因而就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使之具有具体性、可测性、可操作性,指标就是根据评价这一要求提出来的。3. 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优劣是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对教学全程的系统评价。就目前情况来看,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仅仅局限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不能否认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也绝不能把课堂教学作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唯一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素质、教学管理、教学设施乃至校风、学风、班风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 评价方法缺乏多样性。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通常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例如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些意见等方法。这些评价方式,很难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全貌,评价的偶然性、局限性较大。5. 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程。价值判断结果是否客观、科学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本身的素质。评估是一项具有主观性的价值判断活动,所以教学评估难免会受到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评估原则,适当采用相应的评价指标,又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实践性等特点,找准课程建设及教学的切入点,从整体上把握其指标体系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 建立独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重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

2. 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做到:首先它必须与目标保持一致,不能游离目标之外;其次,指标制定必须整体完备,能全面再现和反应教育目标;第三,指标体系还能符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能为广大学生认可和接受,具有可行性;第四,指标体系的制定能通过测量得出明确的结论;第五,指标的制定还有一个信度和效度的问题,等等。

3. 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评价;既要有同行交互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又要有教师自我评价

4. 采纳可信权威的评价结果。每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结果应该在本部门内予以公开,以增强透明度,接受全面监督。

第五篇: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推进发展演讲稿

文章标题: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推进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座的同志们:

我是机电设备公司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打破枷锁和桎梏,推动改革促发展》。

今年初,在集团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上,*董事长和*总经理都突出地强调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并号召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

观念,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姿态,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集团公司党政的这一重大决策,不仅是符合民意的明智之举,而且切中了集团公司问题的症结和要害。

大家都知道,思想总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支配行动。只有具备了领先一步的观念,才会有棋高一筹的结果。享誉全球、深孚众望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博士著名的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就生动的阐明了这一点。故事中的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奶酪突然不见了的时候,两只小老鼠积极行动,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更多的奶酪。两个小矮人中的哼哼不去寻找新的奶酪,却在思考奶酪是谁拿走的,为什么要拿走;而唧唧经过一阵犹豫后及时行动,也终于找到了新的奶酪。故事告诉我们,老办法、旧观念不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唯只有转变旧观念、放弃旧思维,“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才会有全新的发现,找到新的出路。

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和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干部职工必须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急剧变化着的新形势。然而,集团公司的现实情况却与此要求存在着明显的、甚至是巨大的反差。时至今日,在干部、职工中,依然存在着那么多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依然存在着那么多陈旧落后的习惯和做法。推行市场经济已多少年了,不少职工却至今还认为“进了国企的门,就是国企的人”,[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手上端的铁饭碗,只要不死你就得管”;“患不均而不患寡”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人还怀念调资同步走,分配大锅饭,你有我有大家有;当企业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有的人热衷于坐而论道,不是想办法,而是发牢骚。不是想着怎么办,去寻找新的奶酪,而是一味地高喊扭亏难。殊不知发牢骚于事无补,想办法才有出路;在日常工作中,牢骚病、推诿病、扯皮病、护短病、妒贤病,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等靠要”的思想,封闭保守、小而全的思想,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重视管理的思想,以及自由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之病、体制之弊、机制之痛。正是因为思想僵化,观念滞后,才导致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囿于所成,不思创新,致使企业改革落伍,发展缓慢。许多事情要么是看不准而没有动手,要么是看准了,却犹豫、畏缩,求稳怕乱,迟迟不敢动手。仅一个住房制度改革,就不可思议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漫长的八年,干打雷,不下雨,光研讨,不行动,白白地丧失了难得的机遇。还有许多项改革,该进行的却尚未进行。对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加以反思,并迅速行动起来,积极迎头赶上吗?

假如说,在计划经济的“王国”里,我们尚可以得过且过;但在市场经济的疾风暴雨中,我们却再不能高枕无忧了。因为时代是一条长河,百舸竞流中我们必须奋力向前追赶。只有做竞争大潮的趋赴者、驾驭者、创造者,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应对挑战,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洗头换脑,大胆地冲破思想枷锁和桎梏,与时俱进,敢破敢立,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要破除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封闭意识,确立闯荡市场、与世接轨的战略眼光;破除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颓废情绪,确立大步跨越、赶超全国的昂扬锐气;破除基础差、家底薄产生的自卑心理,确立穷则思变,变则思干,干则思成的奋斗精神;破除有条件就干,没条件就算的不负责任态度,确立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条件上的创业胸怀;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止的小农思想,确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精神;破除消极管理、无所作为的思想,确立勤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破除当官不理事、甚至你干事我骂事、从中作梗阻拦的扭曲心态,确立执政为民、创建业绩的为政情怀。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思想解放也是一种生产力。只要我们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我们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和理念,就有了正确的智慧和策略,就有了克服困难的途径和办法,集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就定能开创出崭新的喜人局面,我们广大职工就一定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大家朝着这个光辉的目标去努力吧!

谢谢大家!

《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推进发展演讲稿》来源于,欢迎阅读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推进

发展演讲稿。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下一篇:少先队建队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