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

2022-09-11

可诉性, 又称司法性, 是指权利受到侵害时, 权利主体可以向国家法机关请求司法救济。 (1) “无救济则无权利”。权利之所以为权利是因为法律赋予了权利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为了保护这项自由, 必须有相关的配套保障救济措施予以支持, 否则权利的实现便无从谈起。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是指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予通过审判、执行等程序进行司法救济。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公认的公民基本权利, 越来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于社会保障权可诉性的激烈讨论。众所周知, 社会保障权是否具有可诉性直接关系到当社会保障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能否运用司法手段予以救济, 这一问题已然从简单的学术问题上升到了对于人权保护的政治博弈。

一、否定说

否认社会保障权就有可诉性的学者具有如下观点:

首先, 部分学者认为, 权利可以分为自由权利和社会权利。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社会权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前提, 但随着社会保障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写入宪法,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着手进行了社会保障立法, 从而在为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 一些学者认为, 公民自由基本权利基于其“绝对性”的特点决定了对于其实现权利的自由国家不得予以干涉。因此, 对于国家来说, 公民的自由权利的实现是免费的。而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社会权利要求国家承担了巨大的经济义务与社会责任。如果承认了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 司法机关将有权通过判决的形式要求国家和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对公民积极作为, 对于国家财政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 承认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 需要一个适应的期间。

再次, 部分学者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进行分析, 认为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 司法机关可以实现针对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 但这种审查仅限于对于积极立法行为的审查。社会保障权作为公民要求国家对国家资源进行分配的权利, 属于立法机关管辖的范畴。若承认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 法院可以通过审判方式对社会保障权的实现进行干涉, 便出现了司法干预立法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 提供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法院将过多的介入政府的事务范围。这是对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违背。因此, 不应给予社会保障权可诉性。

二、肯定说

随着社会保障权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多种角度对社会保障权进行分析, 进而承认了社会保障权具有可诉性。

首先, 有学者认为, 公民的社会基本权利是公民在社会中维持基本生活并实现自身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权利, 已被各国普遍承认具有与自由基本权利同等重要的地位。“无救济则无权利”, 社会保障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社会基本权利, 在给予其基本权利地位的同时也赋予了公民主张实现的公法上的权利, 这项权利如同自由基本权利一样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救济性。 (2) 这种救济针对的是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不作为。该理论还认为公民有权要求立法机关进行相关立法并在立法机关不作为时可以通过司法方式进行权利救济, 进而肯定了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

其次, 有学者认为, 公民自由权利的救济不需要成本的观点是对权利属性与司法机关性质的误解, “选举权、平等权、言论自由、公正审判等许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涉及社会政策问题, 都关系到预算问题。” (3) 任何权利都需要救济, 而对于权利的救济都需要国家的积极回应。没有救济措施的权利便失去了实现的保障, 实现权利便成了空谈。 (4) 只有通过国家强制力赋予权利以救济的手段, 并通过物质支持予以保障, 权利才具有了法律意义。因此, 既然各种权利的实现均需要国家支付成本, 那么以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昂贵”为由否认其具有可诉性的主张便无法成立。

再次, 针对赋予社会保障权可诉性会损害分权原则的主张, 有学者认为, 宪法所确立的分权原则实际上是着重于对政府权力的约束, 目的是通过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来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对于社会保障权的的司法救济一方面对于公民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给予了法律上的确认, 使得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 法院以一定的规则介入国家资源的分配虽带有一定的“反民主”的性质, 但能实现对于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 提高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承诺, 从而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从这一角度来讲, 承认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符合了分权原则的根本目的, 实现了与分权原则的本质上的契合, 同时也是对社会公正的维护。

笔者认为, 承认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已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实践的必然选择。首先,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人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各国所接受, 但碍于其社会权利的属性使得社会保障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因缺乏必要的救济途径而被束之高阁, 难以发挥其在保障生活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 赋予社会保障权以可诉性实现了司法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众所周知, 与其它社会调控手段相比, 司法基于其强制性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能够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国家公权力对公民权益的侵害,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 赋予社会保障权可诉性, 使社会保障权在面临国家公权力时具有法律保障, 是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司法内在功能的体现。再次, 从目前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 关于社会保障权的立法已经呈现出了由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向普通法律的具体性规定发展的趋势。

摘要: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这一观点已被各国通过法律规定与具体实践所认可。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 社会保障权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重要权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而在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越发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权,可诉性

参考文献

[1] 童星.社会保障与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 董保华.社会法原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3] 李步云.法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4] 李龙.宪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5]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探讨公路四化管理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下一篇:从easycome,easygo的多个意义看语境对意义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