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作业如何设计

2022-10-25

第一篇:初中地理作业如何设计

2014国培初中地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培训课程综述》作业

认真回顾《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培训课程综述》这门课,你认为教学中,《课标》的最主要功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习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地理学习的评价应该做到: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开放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

一、传统评价体系注重终结性评价,形成单一的标准,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传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一般都是人为地划定一个分数值,再根据学生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品质作出鉴定,这种评价的科学性越来越低。这种用“筛子”淘汰学生的评价方法,没有过分强调学生是否具备了地理思维,无法考查学生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实际技能,更无法去考查学生是否形成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基本地理理念。因此,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杀,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立性,这种旧的评价体系给我国人才培养造成的误区是较为严重的。也是我们改革现有地理学习评价体系的根本原因。

二、评价体系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英国《国家地理标准》突出考核、评估功能。在每个关键阶段结束时,要分别进行统一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地理教学质量。中小学校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模式和定量)表达和阐述问题。地理教师的评价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包括测验、平时的档案记录和成绩记录,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他们采用学校内部的教师评定和外部的全国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部的统一考试是考取“普通中学教育证书”的考试。

因此,我国的地理课程评价更应博采众长,借鉴外国取得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认真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构建基于现代地理学基本理念的多种评价体系。

基本的地理理念包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堂;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由于地理理念的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学习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上进,发展能力,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建立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书面评价包括试卷测试和操行评语。组织考试试卷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识记程度,更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综合思考、融会贯通才能抓住解题的要害,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对学生答问题的总体要求既要用书本知识来指导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又要联系实际问题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试卷的设计上,可以将一套地理试卷分为考查方式不同的两种试卷类型:客观题和能力考查题。客观题注重学生阶段性过关考试,能力考查题则注重选拔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应用力和评价力,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考生,可以对第二卷放弃答题。也可以适当增加开卷考试的内容,让学生边考边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和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操行评价时教师的评语应以鼓励为主,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口头评价要求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不能用静态和停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质量,更不能根据考试成绩对其进行“对号入座”,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应以博大的情怀去认真寻找并精心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的发展。口头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用的最多的,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地理教师不应该禁锢学生思维,提倡“阳光思维”,尽量寻找其“闪光点”,因此,教师在评价上就应该积极化,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定量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与处理,可实行等级制,用以淡化分数。 定性评价方面,可采用档案袋评定法,实行个性化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可让学生自己保留学业档案袋,档案袋里应装入学生所学知识取得的成就,包括他人的评语、自己的反思、最满意的个人制作、最好的个人收集整理的地理信息、书面测试成绩最高的试卷等。

3.采用观察法,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书面形式载入学生的学业档案,制定具体的评价方式和操作要领,做到客观、公正、公平,使用的评语也以激励性为主,鼓励学生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4.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平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富有个性的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自评是学生自己对地理学习过程的客观性自我评价。互评包括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使用于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和阶段性的考试终结时。形式可以是书面评价,也可以是口语评价,教师使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阶段性时段的教学特点而定。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采用书面评价较为方便。操作表附后,供各位同行参考。

总之,地理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应实现多元化,不仅要以书面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理技能的形成情况(占总成绩的60%),还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发言、提出问题的态度、上课态度、课外阅读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地理小报设计情况、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填绘和判读地图的能力,自学情况和研究性学习参与情况,对一定地理现象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项目(占总成绩的40%)也列入评价的内容之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第二篇:初中七年级暑假地理作业及答案参考

1、(2011哈尔滨)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波斯湾及其沿岸B、里海及其沿岸C、红海及其沿岸D、黑海及其沿岸

西亚地区宗教复杂,物产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读图4,回答2—3题。

2.4内①②③④国家中,不是石油输出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于该地区特产和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紫羊羔皮——⑤国B.安卡拉羊毛——②国

C.羊毛地毯——④国D.椰枣——③国

4.(2011福州)读图11“中东某资源输出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中东处在联系_______洲、非洲和欧洲,沟通大西洋和________洋的枢纽地位。

⑵中东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与该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东的________资源匮乏。

⑶中东该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往东经过_______海峡(①位置),输往日本;往西经过________运河(②位置)或绕过非洲南端________(地名),输往西欧和________(③国家)。

答案:1.A2.C3.A

4.(1)亚印度

(2)石油波斯湾水

(3)马六甲苏伊士好望角美国

(2011湖南株洲)

上题为P48页创新题第8题及答案。

第四讲欧洲西部

一、基础题

(2011福建漳州)读图,完成1-2题。

1、四处景观中,位于欧洲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处景观都位于

A、北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西半球

3、(2011黑龙江哈尔滨)右图是哪个国家的著名旅游胜地()

A、英国B、法国

C、荷兰D、意大利

4、(2011山东济南)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人喜吃牛羊肉B高原为主的气候

C和网密布D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5、(2011吉林长春)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下列关于旅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巴黎看埃菲尔铁塔B到西班牙看斗牛

C到荷兰观看峡湾风光D到雅典观看巴特农神庙

(2011山东泰安)6.A7.D

8、(2011山东德州)下图为北京和伦敦两地气候资料。与北京8月相比,伦敦8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A降水较少,气温较低B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C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9、(2011山东菏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图文资料,来研究欧洲西部莱茵河的航运价值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一般来说,河流的通航里程与河流总长度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河流通航能力的大小。莱茵河长1320千米,通航里程为885千米。

资料二:图甲、乙、丙、丁分别为欧洲西部地区局部国家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

⑴从甲、丙两图得知莱茵河流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受其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⑵从乙图得知欧洲西部(莱茵河干流流经地区)的地势特点是,受其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⑶莱茵河所流经国家的经济特点是(发达、不发达),人口分布特点是(稠密、稀疏)。

⑷莱茵河的通航里程约占莱茵河总长度的%。

⑸结论:莱茵河的航运价值___________。

基础题答案:1.D2.B3.B4.D5.C6.A7.D8.A

9、⑴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季节丰沛均匀;

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小

⑵多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第三篇: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课

首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

其次农村学生的厌学成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学改革深入的一大因素。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 、“小儿科” ,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其三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其四农村中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忽视了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卷上。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学校处理好对本校教师评价和教师处理好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是一大关键。对于评价机制如何进行,由于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师们也只能从本学校目前的教学机制出发,很多的教学工作只好围绕考试评价来进行。

初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

上传: 巫秋花

更新时间:2012-5-23 20:04:16

由于中考不考地理,一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首先不按新课程标准开课,片面增加“主课”,压缩“副课”课时,甚至有的学校的把地理课改成其他主课,严重压缩了地理课时;其次按照学生“主课”的成绩分快慢班或试验班、普通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地理;第四学生的家长也没有对初中地理给以足够的重视;第五有的地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磨刀无法,按紧死檫”,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时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详细阐述了教学好初中地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

关键词:地理教学

联系实际

学生兴趣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利用地图

空间思维

评价机制

学生能力

互动教学

实用技能

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地理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西双版纳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黄土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在观察过程中配以黄土高坡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黄土高坡的荒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下答雨时景观图,观察地表径流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并设计一份治理方案。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如观察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树木高大、茂密、分层、终年常绿,降水量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着蟒蛇、鳄鱼等喜水的动物。根据自然景观的动、植物特点来分析当地气温与降水两大气候要素,来掌握它的气候特征。由此判断,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它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三、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它能把所有知识都串连起来,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先利用多媒体三维空间,定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让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册,读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让学生地图册读出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向望的国家,并勾画出中国的国界线。

四、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冬季从哈尔滨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地理位置、距离、乘车路线、气温变化、民俗民风等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密切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再到“会用地理”。

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地理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二道贩” ,而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引路人。一个地理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课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地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储备,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巧妙的教学艺术是上好地理课的手段

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上好地理课的根本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生活是地理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地理提源头活水,才能让地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理念。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地理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东西干湿的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和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

1、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训练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不同干湿地区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如:南方的水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驼队,森林,草原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原因:造成这些景观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的不同,最主要是降水多少的不同)。

一、展示图片:

①新疆平顶房 ②云南丽江的尖顶房

师:请大家观察图上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生:一个是平顶房——降水少的地区的民居

一个是尖顶房——降水多的地区的民居 师:屋顶坡度不同,有什么作用? 生:平顶——可以晒粮食和经济作物

尖顶——主要是便于排水

师:观察房屋的建筑材料有什么不同? 生:新疆的平顶房是土坯垒墙

云南丽江尖顶房,建筑材料多为砖、瓦、竹、木。

请学生讨论后归纳:降水多少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影响房屋的建筑形式,影响建筑材料)。

师: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觉得我国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大家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知道了。

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师: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别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它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

引导学生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以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分布作对比,加深印象。

请学生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三、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谈谈降水多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或者对我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影响都可以)。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师:漫画展示:第一幅:包子、馒头、面条

第二幅:米饭、元宵、粽子 师:哪个是北方人爱吃的食品?

哪个是南方人爱吃的食品?

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北方人爱吃面食——北方主要种小麦——旱田(降水较少) 南方人爱吃米食——南方主要种水稻——水田(降水较多)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们归纳:降水多少影响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教师再启发学生降水多少对交通工具、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的影响。

四、降水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对自然景观及动、植物 的影响也很大。

师:请大家读我国干湿地区图。

1、观察我国划分了哪几类干湿地区?

2、观察干湿地区划分与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

3、观察不同的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展示图片:第一幅:热带雨林图片

第二幅:沙漠驼队图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上的自然景观判断是哪一个干湿地区?说出判断依据?该地区动物、植物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五、展示各种图片,如自然景观图(森林、草原、沙漠图),动、植物图(骆驼、仙人掌、河马)等,包括地理书的封面。让学生判断其干湿地区,陈述判断理由。

最后教师对全课做出小结: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等许多方面,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张维一中

张新悦

第五篇:浅析教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黄州区路口中学 潘志旺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有效性 自主学习 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越来越重。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高效课堂的定义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从个人角度分析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地理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地理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地理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地理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三、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1.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2.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4.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师,而只有最适合特定课堂的老师;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最有效实现特定目标的课堂。地理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地理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地理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及参考.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2002. [4].吴国泉 新课改: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5].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中华论文网-地理论文 2008-04-14. [6].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7].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上一篇:操作工岗位职责说明书下一篇:初中个人学习生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