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的穴位,点到了哪儿——上半年吉林石化公司实现增效10.9亿元

2022-10-09

6月30日, 吉林石化最新统计数据新鲜出炉, 今年前6个月, 炼化主业预算完成率达119%, 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亿元, 炼化主业同比增效10.9亿元。

面对石油价格高企, 化工市场持续低迷, 吉林石化能取得如此可喜成绩, 究竟是把增效的关键穴位点到了哪儿?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给出了答案: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我们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消耗、压缩管理及采购费用、开展质量攻关等措施得来的, 是靠我们苦干实干得来的。这说明我们抓管理、抓效益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

安全环保, 为增效“打基铺路”

吉林石化作为一家炼化企业, 具有高危险、高污染的特性, 颠覆性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安全是天职, 天职不可违。”“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抓安全不松劲, 抓效益不蛮干”……这些是吉林石化公司上下逢会必讲的内容。

“正确处理好安全和效益的关系, 抓效益绝不能以牺牲安全环保为代价。”吉林石化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

责任包保到底, 安全叮嘱到班

吉化作为高危化工行业, 安全需要时刻做到“叮嘱”和“被叮嘱”。

“操作前必须认真确认设备状态”、“操作过程中自己状态不好或没把握, 要先停止操作, 思考清楚再继续进行”、“在进行操作前, 一定要做好风险识别”……在乙烯厂乙烯车间班前会上, 每天都能听到车间主任不厌其烦地叮嘱员工们要注意这里、注意那里。

在吉林石化公司各单位, 领导在班前叮嘱最多的是安全。员工在班中去巡检操作, 班长提醒最多的也是安全。叮嘱没有华丽的辞藻, 就靠这通俗易懂的声声喊话, 及时消除员工的麻痹心理, 时刻为员工绷紧安全生产弦。

“领导干部要做‘头羊’, 不能做‘羊倌’, 要带着干, 要走下去, 带动全体干部员工, 筑牢安全环保的第一道防线。”在吉林石化公司今年第一个大会, 也就是2014年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 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郑重强调。

高密度聚乙烯车间安全员贾旭 (右二) 给检修动火作业人员和安全监护人进行临战“安全喊话”教育

要把安全工作做扎实, 就要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 就必须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管工作必须管安全”。

“我们每年年初都会按公司要求, 层层组织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包合同》, 细化安全环保《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 逐级分解安全环保责任指标, 实施量化管理。全面落实以‘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和‘管工作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一岗双责’制, 细分领导管理内容、梳理岗位管理单元、明确安全环保责任。”丙烯腈厂安全副总监王振华如此谈到。

吉林石化就是这样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把安全的思想与行为做到和谐统一。

有风险“退守”, 有隐患“叫停”

6月12日15时50分, 有机合成厂乙丙橡胶C车间员工刘哲在监护外管线基建施工动火作业时, 突然闻到一股物料气味, 他赶忙查看作业点附近情况, 发现一处距作业点15米的丙烯管线上有一处漏点, 冒着白烟、管线挂霜, 向下滴液还有扩大趋势。丙烯易燃易爆, 一旦大量泄漏并遇到附近施工明火, 将引发爆炸、着火等后果, 情况十分危急。“停!停!停!快停……”刘哲果断采取“叫停”措施, 赶忙阻止了现场所有作业, 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有机合成厂采访中, 员工们向记者讲述了上面这个故事。

“这起事故的避免, 被我们公司授予了今年‘第一号总经理嘉奖令’。年初以来, 我们公司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安全和效益的关系, 要不急躁、不蛮干, 必须强化‘退守’和‘叫停’意识。我们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 不仅注意发现设备的异常,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检查的更是细致。”有机合成厂安全副总监毕景君说完上述这番话, 又向记者讲述了另外一件事儿。

5月20日, 在有机合成厂水汽车间242空压站岗位9号机拆除作业中, 操作工陈天亮负责现场监护。作业刚开始时施工人员都还遵守规定, 可干着干着有的人图省事就把安全带解了下来, 安全帽也不戴了, 说是干活不得劲。陈天亮发现后立即上前制止, 可这几个人照干不误。他立刻把工头找来, 要求他立刻通知施工人员把劳保穿戴好, 否则就停止作业。工头见他如此坚决的态度, 只好让作业人员穿戴好劳动保护, 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让我监护, 不符合规定就不能干, 就这么倔!”陈天亮毫不客气的对施工人员说。

当记者问起什么是“退守”和“叫停”时, 毕景君解释说:“我们公司所说的‘退守’, 就是当装置发生波动和异常时, 及时退守到安全状态;‘叫停’, 就是当进行检维修、临时作业、基建施工等工作过程中, 出现威胁安全生产的行为, 要立即叫停施工方及承包商作业, 对于不听劝阻的要坚决清出。眼下是施工的黄金季节, 各种检修项目全面铺开, 随着大批外来施工人员的进入, 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强化‘退守’和‘叫停’意识更是保证装置安全和施工顺利的关键。”

在动力二厂, 记者还了解到, 为了强化“退守”和“叫停”意识, 他们明确制定了锅炉、汽机等主要生产装置24条退守规定、20条叫停规定, 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了1号汽轮机低加疏水泵误动作退守演练。记者发现, 这两种意识不仅被写进了工作制度, 也已深深刻在了员工脑海。

安全有功“重奖”, 违章有责“狠罚”

5月23日, 动力一厂调度会议室座无虚席。厂长孟庆峰将装有2000元现金的红包和嘉奖令, 送到因发现主蒸汽管线泄漏避免可能引发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员工魏环宇手上, 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是吉林石化对避免事故人员进行嘉奖的一个缩影。公司安全环保处副处长接凤禄说, 作为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 最怕生产出异常, 一个生产波动动辄百万损失, 更不要说发生生产事故了。为此公司出台了《避免事故管理办法》, 并建立起对避免事故人员进行重奖的长效机制, 切实提高员工精心操作、精细管理的责任心, 提高装置稳定运行能力。

同样是因为避免事故曾受到表彰的动力一厂汽机车间王盛志说:“奖励和荣誉对我们来说是肯定, 更是激励。”装置安全员王喜彬说:“汽机装置已连续运行30年, 设备陈旧, 安全隐患多, 需要我们每名员工都负起责任。为此我们厂大力实施激励措施, 开展了最佳巡检之星、操作之星、技术之星、管理之星、产汽之星、发电之星、节约之星等‘岗位明星’评选活动, 不仅对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 同时, 还由主管科室到基层岗位颁发奖杯, 激发了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

据了解, 通过嘉奖避免事故的有功人员, 提高了广大员工人人要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会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上半年, 吉林石化就评出“安全型”模范班组10个、“安全型”模范个人6名, 嘉奖避免事故59起, 发放奖金12.2万元。

“公司着力构建激励约束机制, 不仅要重奖安全生产有功人员, 更要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接凤禄说。

吉林石化从基层选拔后备干部到公司安全监督中心和劳动纪律督查岗位挂职锻炼, 增强监督巡视力量, 严肃查处“三违”行为。同时, 针对出现的各类事故事件, 共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等行政处分54人, 诫勉谈话厂处级干部3人, 免职副处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6人, 坚持了“功过不能相抵, 奖罚必须严明”的原则, 真正做到了严格责任追究。

使天常蓝, 让水更清

5月19日9时50分, 投资2亿多元的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基建工程启动。预计工程2015年建成投运后, 吉林石化的废水排放指标COD将由目前的80mg/L, 大幅下降到50mg/L以下, 实现质的飞跃。该工程既是里程碑工程, 也是开创吉林石化环保出水水质新纪元的工程。

“我们不仅把环保工作当成一份社会责任, 更当成国有企业的一份政治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欣慰地说到。

年初以来, 吉林石化使用先进适用的减排技术, 逐渐完善配套环保设施。污水处理厂采用密封方法收集污水挥发的刺激性气体, 经过两次深度处理, 每小时处理废气3万立方米以上, 年运行时数可达8000小时, 大幅度降低了污水处理池周边异味;动力二厂4号锅炉脱硫、脱硝设施与主装置实现同步建成运行, 降低了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年可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200吨, 改善了周边空气质量;续建丙烯腈厂第二丙烯腈装置尾气脱硝项目, 启动动力二厂1-3号炉脱硝项目、炼油厂第三催化装置烟气脱硫项目, 都对降低大气污染发挥了明显作用。公司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不仅如此, 吉林石化以预防为主的环保监测也提升了企业化解和减少环保事故的能力, 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们设立了公司、工厂两级环境监测体系, 负责对全公司93个‘三废’排放口、2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64个厂界噪声布点监测, 同时在18个主要生产厂设立环境监测部门, 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进行不间断监测。在去年底实施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更新完善项目和三级防控自控升级试点改造项目中, 公司实现了在线监测仪表与三级防控设施自动联动, 极大地缩短了从环境监测到应急响应的时间, 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科学、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目前这些监测点已经成为安全环保基础工作的前哨和眼睛。”吉林石化公司安全环保处孙力东科长说。

“使天常蓝, 让水更清”, 吉林石化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念, 为建设美丽中国做着不懈努力。

精打细算, 为增效“开源节流”

精打细算、开源节流, 是吉林石化强化降本增效的具体体现。吉林石化始终把效益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调动全员挖潜增效的积极性, 坚持“芝麻”和“西瓜”一起捡, 勒紧腰带过紧日子, 千方百计节约挖潜, 向全员、全过程的精细管理要效益。

“紧日子”是这样过的

当记者走进吉林石化的办公大楼,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楼里很多灯是不亮的, 电梯间里十几盏节能灯只亮一两盏。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了解发现, 吉林石化为了抓点滴节约和内部降本增效, 办公室里灯怎么开、供热温度控制在多少度都有明确规定。机关办公室白天不允许长明灯, 光线不足时才可以点亮正上方的日光灯, 并且三只灯管只能点亮一只。员工随手关灯, 下班切断电脑电源已成为习惯。冬天办公室供热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 生产装置的泵房等室内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 生产过程放热的车间停止供热。各单位会议室、活动室平时不用就不供热, 临时用临时供。

在碳纤维厂, 机关干部带头将自己的劳保用品捐出来, 用以补充车间日常设备维护、清理现场卫生使用;车间员工把家里不用的旧床单、旧衣服拿到厂里, 撕成破布擦拭设备和制作拖布。“洗手的时候水流尽量开小一点;需要打印的材料缩减一个字号;打印纸能两面用绝不用一面;走廊照明灯减半……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 但是节约的意义却很大。”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段巧丽说。“现在的碳纤维厂, 节俭不再是一种形式, 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习惯。”

吉林石化不仅从小处抓节约, 还从源头抓费用管控。

年初以来, 公司办公室对公务用车费用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发现公务用车存在着油耗及车辆维修费用高、总体数量大、资产利用率不高、易于产生闲置浪费等问题, 租车管理价格、渠道、审批等环节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对此, 他们采取针对性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重新核定公务用车数量, 报废部分在用公务车辆, 规范租赁补充部分车辆, 退回并处置超标车辆, 健全完善公司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加强公务用车的集中管理, 统一调度, 健全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和奖罚制度, 降低了车辆运行成本。

“通过清理和规范, 公司仅公务用车运行费用这一项, 就同比节约674万元。”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这样说。同时, 通过压缩各种费用, 1至6月份, 全公司可控费用同比降低2.5亿元。

损失率是这样降的

记者来到乙烯厂装卸车间, 映入眼帘的是员工们一派繁忙有序的工作景象, 听到最多的是员工们小改小革的发明创新。

检修人员起吊拆卸低密度聚乙烯装置3E4002循环气冷却器

“装卸车间承担着70万吨/年乙烯装置外购裂解原料石脑油、拔头油和抽余油卸车重任, 如何才能把卸车损失率降到最低, 以前一直是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乙烯厂装卸车间主任王明臣跟记者说到, “不过现在好了, 我们员工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现在栈台罐车正卸油呢, 我带你去看看。”

跟随着王明臣, 记者来到了卸车栈台。他向记者讲述到:原来我们规定卸车后罐车底部的残余油面宽是30厘米, 在工厂提出挖掘增效后, 车间研究发现这个数据仍有缩小的空间, 于是利用操作规程修订的时机, 将残余油面宽定为20厘米。在制作检测工具过程中, 我们偶然发现家用擦玻璃器的伸缩杆长度刚好适合, 便改造成用来检测残存油面宽度的测量工具。为进一步确保罐车卸车标准, 车间还改造了罐车底部搂油的耙子, 在罐车内有冰或其他杂质堵塞集油坑影响抽底操作时, 用耙子将这些杂物清走。鉴于现有真空系统真空管管径较大, 彻底将罐车底部残存油品全部抽出存在操作难度大的实际, 我们又对现有真空系统进行了改造, 将一侧抽真空管由原来的50厘米改成25厘米, 另一侧保留不变, 在抽底操作过程中, 两种真空管可先后应用, 使罐车卸车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栈台现场, 记者还了解到, 装卸车间原来的火车卸车栈台鹤管上潜油泵的设计是开放式排气阀, 按规定进行排气前, 经常会发生一部分油品排放到栈台和罐车上, 最终流淌到栈台下地基碎石中的情况, 不仅造成物料排放浪费损失, 更关键的是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他们反复探讨和研究, 采取在排气阀外部增加快速短接和铜质弯管的简易方法, 实现了将鹤管排气阀排气后期喷出的石脑油完全回收到罐车内。

吉林石化乙烯厂在火车卸车鹤管潜油泵排气阀上增加短接及铜质弯管, 回收石脑油

采访结束前, 王明臣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员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小革解决了车间的大难题, 预计今年通过采纳这些小举措, 全年能实现增效将近2000万元。”

蒸汽成本是这样减的

在吉林石化了解到的数据显示, 1~6月份, 两个动力厂参照装置同期、历史最好、行业先进, 持续改善装置运行经济技术指标,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蒸汽成本均实现大幅下降, 实现增效9620万元。

据介绍, 自年初以来, 动力一厂以降低蒸汽成本为首要目标, 截至6月末, 实现累计蒸汽成本154.55元/吨, 创5年最低, 同比降低32.98元/吨。

“提高原煤掺烧比例是我们降低蒸汽成本的主要途径。从年初开始, 我们就展开技术攻关, 经过锅炉漏风试验、风速试验、锅炉效率、炉膛温度试验、各部风压试验等一系列工作, 力争实现原煤掺烧最大配比, 使4号、5号炉原煤掺烧比例达到60.9%, 共计掺烧原煤比例达到72.81%, 仅此一项就降低蒸汽成本25.51元/吨。”动力一厂副厂长王志刚说, “我们还通过实施年初制订的55项挖潜增效项目, 大幅度降低蒸汽成本, 实现节约蒸汽3吨/小时, 一个月就能创效30余万元。”

当记者走进动力二厂的机炉现场, 发现“度电必争, 克煤必省”的标语分外醒目。据该厂企业文化科科长朱云武介绍, 他们正是通过与其他企业横向对标, 发现自身在节能降耗上还存在差距, 才提出的“度电必争, 克煤必省”理念。

“我们为了加大今年降本增效力度, 年初研究制订了‘争发电、减自用、降损耗、控费用、调煤种’5个方面228项减亏增效措施。”动力二厂生产科科长边说边拿出一张半年的成本核算揭示报表。

虽然一度电只有0.59元, 一克煤不足1厘钱, 但记者从表中看到一组可观的数据:仅上半年, 动力二厂就产蒸汽246.6万吨, 比计划多产21.63万吨;发电1.7亿度, 比计划多产3094万度;蒸汽成本累计完成144.89元/吨, 比计划降低9.61元/吨。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一张统计表, 更是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保供降采是这样做的

一个计划员在大连石化蹲守22天。

一个月拉回石脑油4万吨, 成为吉林石化历史突破。

……这是记者来到吉林石化物资采购公司听到的故事。

据了解, 物资采购公司原料科主要负责石脑油、甲醇、丙酮等19个大宗原料供应, 关系公司经济命脉。作为乙烯原料的石脑油采购任务对他们来说是重中之重。石脑油属于资源型物资, 东北地区资源紧张, 吉林石化每月需要4~5万吨采购量, 但除了大连石化每月提供1万吨以外, 中石油内部配置也就在1万多吨, 缺口量每月都在1~2万吨, 而他们石脑油采购点, 最近的在大庆, 最远的却在宁夏, 涉及地域非常广, 采购难度非常大。

“3月份, 我们了解到大连石化要在4月份进行为期1个半月的检修, 那样的话石脑油就没有资源了。没了石脑油, 乙烯也就没法生产, 公司下游化工装置的原料也将难以保证。”原料科副科长麻柏军讲到, “原料没了, 家里等米下锅, 我们不能等。3月份我们就提前往回抢, 每天运回一列车40个车皮, 我们计划员陶世忠整整在大连石化蹲守了22天, 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大连石化拉回了4万吨石脑油, 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 吉林石化货比三家、精打细算, 减少中间代理环节, 降低采购成本。上半年, 物资采购公司整体实现降采15359.45万元。

物资采购公司化工三剂科科长于忠诚向记者介绍说, 为降低化工三剂采购成本, 我们采取成本分析定价、强制降价等措施, 累积完成75个品种的成本分析, 确保采购价格符合市场行情, 并处于中油系统较低水平;大力推进直采, 上半年引进生产商11家, 取缔经销商11家, 实现10个品种直采, 完成公司计划200%;实现29个品种打破独家采购, 实施代储代销采购品种74个;对全区循环水药剂进行重新定价, 实现价格下降10%。

提质攻关, 为增效“激活细胞”

技术攻关是提质增效的“激活素”。吉林石化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质量效益问题的关键, 把技术创新作为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 围绕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 持续开展科技攻关, 解决主要装置关键技术问题, 努力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和整体创效能力。

ABS, 成功闯进白色家电市场

品质好、质量优, 且连续稳定, 是中国最好ABS的核心内涵。

2014年年初, 面对国内ABS市场竞争激烈、吉化两套ABS新装置刚刚投产的局面, 合成树脂厂提出: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以高质量产品进入白色家电等高端领域为目标, 发挥吉林石化研发优势, 加大ABS产品质量攻关和新产品市场开发力度, 扩大产品高端市场份额和增效比例。

合成树脂厂企业文化科副科长王晶告诉记者, 面对不利形势, 为打赢攻坚仗, 工厂自2013年末, 就持续开展质量攻关工作。全厂上下发扬“敢为人先、忘我奉献, 不畏艰难, 合力攻坚”的“登天精神”, 坚持每天晚上和休息日、节假日的例会制度, 专题研究ABS产品质量攻关问题。各级管理人员眼睛盯在现场, 功夫下在现场, 积极挖掘查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62类问题, 制定108项攻关措施, 修订26种助剂质量标准。同时, 以ABS质量攻关四个阶段目标为节点, 注重细节与过程控制, 从人、机、料、法、环等多角度, 将质量攻关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经过半年努力, 我们的ABS成品质量实现了根本性改善, 0215A (SQ) 产品投放市场后用户满意度较高, 实现了三套装置高负荷、高质量生产。同时, 新产品0215H牌号打入白色家电生产企业使用, 产品提质增效的成效明显。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争了气, 为吉林石化和中国石油争了光。”合成树脂厂生产科负责人自豪地讲到。

丁苯橡胶, 跻身国内同类“第一梯队”

6月25日, 从吉林石化公司生产调度会上得到信息:有机合成厂丁苯橡胶产品经过半年攻关, 已全部完成第一阶段攻关计划任务, 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价格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由于国内化工市场持续低迷, 使丁苯橡胶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给装置挖潜增效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 吉林石化从今年三月初起, 以“三个提高”为突破, 全面打响丁苯橡胶质量攻坚战。“我们从3月1日正式启动攻坚, 主要分为湿斑组与重量组两个工作组, 采取每周三次质量例会的办法,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进行不间断的滚动排查、逐一突破。上半年, 滚动查摆问题78项, 制定落实措施169项, 使得丁苯橡胶的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有机合成厂技术科管理人员张松说。

橡胶车间技术组姜利赢介绍说:“为了解决成品橡胶的湿斑问题, 我们以班组为单位, 设立质量检查员岗位, 制定湿斑检测专用工具, 建立质量检查体系, 实行‘三级检查确认’制, 在每个班组设立一名质检员进行一级检查, 由值班长和运行工程师进行二级检查, 车间主任再对成品胶质量进行三级抽样检查确认, 规范成品胶的湿斑检测程序, 并在系统反应控制上, 把住‘三个精细控制点’, 适当提高或降低干燥箱各区的温度, 合理控制胶乳流量和干胶量, 使产品挥发份下降到平均0.28%, 使成品胶湿斑数量下降到基本上没有。”

“原来橡胶重量不稳定, 经常出现波动。一块35KG的橡胶, 最严重的时候出现过单块超重1~2KG。我们每块橡胶重量给多了、自己赔了, 客户一样不满意, 要投诉。最初, 在没投入资金前, 为了赶紧解决此问题, 我们所有员工一起想办法、出主意, 就提出了一个把称重的定量提前的办法, 原来每块35KG的橡胶, 通过调秤减少每块橡胶的重量到34.98KG, 经过运行调试, 在一定基础上减少了部分超重情况。”橡胶车间技术组组长朱洪有在现场向记者讲述到, “后来, 在公司支持下, 工厂对丁苯橡胶装置三条生产线自动称给料系统实施技术改造, 使成品胶超重率下降至1%, 不仅满足了客户要求, 更是大大降低了成本, 年创效预计可达到195.38万元。”

稳产上产, 为增效“添加砝码”

吉林石化在向精细管理要效益时, 注重在增量产品上做文章, 开好新装置, 开满创效装置, 向稳产、增产要效益。

航煤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5月22日上午10时, 清脆的哨声落下, 震耳欲聋的汽笛响起, 一列满载航空煤油的列车在吉林石化装车线缓缓启动, 驶往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吉林石化生产的首批762吨航空煤油正式出厂。

此前的5月7日, 中国国产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经过听取汇报和现场实地考察, 在评审会上高兴地谈到:“吉林石化航煤装置开得很好, 专家组对吉化的现场管理及航煤认证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航煤装置投产通过国家认证!”至此, 该航煤装置一次性通过认证审核, 这也标志着吉林石化航空煤油产品填补了吉林省空白。

橡胶车间技术组组长朱洪有 (中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

航空煤油车间主任刘剑 (左) 在接受记者采访

负责吉林省内民航机场航空煤油供应的中国航油吉林分公司负责人介绍, 去年龙嘉机场省内航空煤油用量为19.6万吨, 今年预计用油量将提高到23万吨左右, 吉林石化固定向机场输送500吨/日的用油量, 不仅能够完全满足机场需求, 而且以良好的地域优势为中航油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库存、降低风险发挥了保障作用。

“我们航空煤油是用炼油厂轻组分柴油精制而成, 产品质量要求极高, 从原料入厂至产品出厂, 我们设立了8处质量取样分析点, 根据每道工序确认分析内容, 出厂前要经过21项指标检验, 是所有生产油类产品中, 分析要求最为严格的品种。从外观看, 航空煤油和纯净水一样。对吉林石化来说, 生产这种精中取精的产品, 每年能给吉林石化新增1亿元的经济效益。”工厂生产运行科黄文波科长说。

在航空煤油车间采访结束前, 车间主任刘剑十分激动地对记者说, 为了建好、开好航煤装置, 去年8月份, 我们十多名平均年龄40多岁的员工, 在上海金山石化进行培训时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气温接近40摄氏度的情况下, 他们每个人在装置上观察实习, 一站就是小半天, 浑身汗水湿透衣衫, 有人还中了暑, 可就是这样也没有人要求提前回来。回来后, 他们在航煤装置建设、开车期间提出了200多条合理化建议, 不仅完善了设计不足之处, 还为装置开车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

丙烯腈首次实现全装置开车

随着市场好转, 今年上半年, 吉林石化重新启动了停产两年的第一丙烯腈装置, 实现四条生产线同时开车, 全部生产能力达到42万吨/年。作为国内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 吉林石化丙烯腈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自年初开始, 我们按照公司‘实施第一丙烯腈装置改造, 组织四套丙烯腈运行’的决策部署, 实施检修消缺42项, 低标准整治18项, 于4月17日实现一丙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丙烯腈厂副总工程师俞昌吉说, “这也是我们四套装置首次实现满负荷运行, 进一步奠定了国内最大丙烯腈生产基地的地位, 切实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硫酸装置焚烧废酸水能力直接制约丙烯腈装置的生产负荷。为此, 丙烯腈厂先后实施了P-505泵系统改造、燃烧器改造等5项改造, 采取加强锅炉炉管清灰管理、消除隐蔽漏点等措施, 优化焚烧炉炉膛温度、氧含量、工艺空气预热器出口温度等5个重要工艺参数, 处理废酸水管线和机封频繁泄漏、工艺空气管线泄漏、燃烧器运行波动等6个异常问题, 使硫酸装置投烧废水量达到了960吨/天, 攻克了制约丙烯腈、甲甲酯满负荷生产的瓶颈问题, 大幅降低了硫磺消耗, 使硫酸生产成本下降了500元/吨, 同比增效1895万元。

不仅如此, 这个厂还对副产品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长周期运行攻关。重新设定和调整优化了部分工艺指标, 严格工艺指标管理, 实施了酰胺尾气吹扫方式调整等3项改造。同时,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吸附剂国产化项目进行工业化试验, 经过工业化运行考核, 国产吸附剂完全满足了生产要求, 可替代进口产品。仅此一项, 每年就可为工厂节约生产成本450万元。目前,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三条生产线实现了高负荷生产, 为工厂增产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优化管理, 为增效“破题解难”

吉林石化坚持以市场指导生产, 加强经济活动分析, 依据效益优化生产, 统筹好装置检修、牌号切换等工作, 抓好资源和产品结构优化, 最大限度挖掘装置创效潜力。

开好“四个会”, 闭环管到位

要实现经济运行的高效管理, 就要抓住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月份计划平衡会、生产经营运行分析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及业绩考核会的“四会”闭环工作机制是吉林石化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

“月份计划平衡会是指导生产经营的‘指南针’, 每月末, 公司专业部门处室要分别拿出下月的消耗定额、产品产量、检维修及攻关计划, 经过各部门反复沟通、研讨, 形成精准、高质量的月份生产经营计划。这不但决定着月份工作完成质量的高低, 也直接影响公司效益指标的完成。”计划处管理人员邓雷谈到。

有特色“亮”出来, 有问题“点”出来。吉林石化在每月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之前, 要首先召开生产经营运行分析会, 由相关处室对本部门上月工作计划、工作成绩、存在问题纷纷“晾晒”, 接受讲评, 这种做法主要是通过及时总结生产经营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准确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集思广益对下步工作提出优化意见和解决办法。

通过指标分析、差距分析、专题分析的“三级”经济活动分析, 吉林石化充分发挥好经济活动分析会对生产经营工作的指导。“在每月一次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 我们都要重点围绕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薄弱环节或漏洞, 有所侧重地开展专题分析。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负责, 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建立跟踪督导和反馈制度, 确保经济活动分析取得实效。”公司总会计师王春霞向记者介绍。

吉林石化公司的业绩考核坚持“定责在先, 考核在后”。公司人事处管理人员滕峰告诉记者, 在业绩考核会上, 公司各主管部门都要对各单位上月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目标执行、实施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拿出最终的考核、评估意见, 兑现考核的各项指标, 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的考核管理。这也是确保公司政令畅通和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强有力手段。

“四会”闭环工作机制的实质就是PDCA循环, 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方面确保管理各环节落实到位, 并在每一个循环过程中达到管理的不断提升。

做好“加减法”, 市场盯到位

“想得比别人早, 想得比别人远, 想得比别人深, 让产品更加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吉林石化销售公司营销指导思想。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戢禹表示:实现增效既要巩固原来的市场, 还要开发新的市场, 因此, 今年我们提出“背起行囊走市场、扑下身子入工厂”的口号, 实现由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变, 由传统营销向技术营销转变。

为了推进乙丙橡胶的增销增效, 销售公司从年初到5月末, 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地毯式排查了大半个中国的55个城市, 走访涉及润滑油、密封条、轮胎等460家行业用户。针对高效重点的润滑油领域, 制定了灵活的销售策略;对于中石化二元胶销售, 不仅直接扩销, 还与为其供应黏质剂企业建立联系, 实现间接增量。上半年, 乙丙橡胶完成销量10943吨, 比上年同期增加1893吨。在拓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实现乙丙橡胶出口164吨。

据了解, 销售公司为了实现增效创效的目标, 适时跟踪市场, 收集信息、分析预判, 合理优化产销存。“针对丙烯腈市场走势, 结合产品成本和库存情况, 我们积极联合同行业, 1月份连续5次跟踪调整市场价格, 实现累计涨幅1200元/吨;5月份, 针对短期内市场资源出现紧缺的情况, 合理控制出货进度, 并适当调整了出厂价格。面对甲甲酯价格持续下跌的不利形势, 强化与下游沟通, 分别与主要生产商进行了交流, 使市场价格止跌回稳。5月份, 利用公司减产、异地库存不高的有利时机, 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价格, 实现产品价格连续10个月稳中有升。”销售公司负责人谈到。

销售公司赵亮对记者讲述了一个安全帽销售的故事:安全帽是吉林石化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产品,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 增加效益, 销售公司采取定人、定区域、定任务的办法, 2014年的元旦还没过, 他们就把5个业务员全部派了出去, 人家过年的时候, 业务员却在路上, 他们在外边一呆就是一个月, 足迹遍布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 销售公司在保持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开辟了多个销售新渠道, 上半年, 实现安全帽销售22.55万顶, 预计年末将实现连续三年销量递增10%的可喜成绩。

检修“强质量”, 保产抓到位

装置检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个周期装置的生产状况。提升管理标准, 控制作业细节, 确保施工安全优质, 实现检修与生产高质量衔接, 是保证装置稳产优产的关键。

今年5月, 吉林石化对16套装置进行“窗口”检修。为了确保检修后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建修公司全面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严格要求零部件规范摆放避免受损, 工机具规范使用检修操作受控, 作业人员按程序作业保证施工质量, 将每个工作环节都细化到最短步骤, 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通过执行、专监、巡检、验收四个环节, 实现了检修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设备检修维护作业管理水平, 把施工质量打造成亮点、品牌, 今年我们把创建检修精品工程作为质量管理目标, 以流畅的施工管理体系运行为保证, 在全员深入推行‘一次做对创精品工程’活动, 针对每项施工项目坚持运行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的质量管理模式。”建修公司质量监督员柳志国说。

建修公司还建立健全了一套完善的质量长效管理制度, 在施工管理部门下达检修任务时, 有针对性地制定、下发作业施工计划和操作规程, 细致地进行技术交底, 加大员工岗位质量职责的管理力度。同时, 加强质量管理运行情况、施工质量技术措施及作业规程执行等情况的检查, 并以工程质量备案的方式, 保证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

据统计, 在“窗口”检修过程中, 建修公司共对700余个作业现场进行了质量检查, 下发质量整改单97张, 收回整改回执97份。对60%现场进行了再检查再整改, 并建立重点工程质量备案172卷, 确保实现了所有“窗口”检修装置实现检修后高效运行状态, 尤其是使炼油厂重催装置提前4天结束检修并交付生产, 实现创效上千万元。

教育激励, 为增效“保驾护航”

吉林石化一直树立“要实现挖潜增效, 首先要从全员思想上树立挖潜增效意识, 再用意识指导实际行动”的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激励, 使广大干部员工在认清形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的基础上, 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执行力。

形势教育“凝心鼓士气”

“背山”莫为难。年初以来, 吉林石化面对来自安全环保的压力、质量效益的压力、发展升级的压力, 深入开展“爱吉化、尽职责、创效益”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全员危机感和紧迫感, 树立起“背山”莫畏难的决心和信心, 全力以赴打好质量效益攻坚战。

“我是不是热爱吉化”、“我能不能干好本职工作”、“我的岗位职责真正履行了吗”、“我能为吉化做什么”……围绕一个个课题, 动力一厂作为今年公司形势任务教育的试点, 首先开展了“我在岗位尽职责”形势任务教育全员大讨论活动, 层层传递了形势和压力, 真正触及了员工心灵深处。

“家属的支持是员工安心工作、努力进取的关键。为了抓实活动效果, 我们将宣讲活动拓展到了员工家庭, 通过开展‘抓安全、促和谐、保生产’全员大走访活动, 由包保班组员工的各级领导干部, 利用休息时间, 深入员工家中, 通过唠家常、促膝交流取得家属对员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真正摸清员工的思想动态, 为员工安心工作奠定坚实的后方保障。”乙烯厂企业文化科管理人员代红说。

合成树脂厂深入开展“讲危机、看挑战, 增强忧患意识;讲优势、看机遇, 增强质量意识;讲任务、看前景, 增强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三看三增强”形势任务教育活动, 用挑战激发动力, 用优势增添信心, 用目标鼓舞人心, 用责任强化担当, 使全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奋勇拼搏、全力挖潜增效的良好局面。

主题实践“弘扬正能量”

4月25日, 吉林石化公司召开命名“四种精神”红旗手大会, 张殿波等12人被授予“四种精神”红旗手荣誉称号。这是吉林石化自去年开展“四种精神”在我手中主题实践活动以来, 评选出的第一批红旗手代表。

“吉化在60年发展中形成的‘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始终是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法宝。特别是在当前公司面临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挖潜增效的艰巨任务时, 坚持用‘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武装员工队伍, 更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说。

吉林石化将主题实践活动与安全环保、挖潜增效、改革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 积极组织技术和管理攻关, 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在各厂掀起了学先进、做典型的热潮, 通过故事巡讲、厂史教育等形式, “四种精神”被故事化、人物化, 在“红旗手”带徒结对子, “挖潜增效我行动”、“我在岗位我负责”等活动中, “四种精神”被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从学习‘洋设备’、检修‘洋设备’到超越‘洋设备’, 李永翔钻研的劲头真的让人佩服。现在他把进口设备的脾气都摸得门儿清了, 是我们这里的检修大拿。”建修公司一名员工对自己身边的红旗手高度评价。

在乙二醇厂会议室里, 听完“四种精神”红旗手巡回演讲的事迹后, 一名岗位员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典型, 是公司层层推荐评选出来的, 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 有血有肉, 听完后感到可亲、可信、可学。”

“厂史教育活动是对吉化‘四种精神’的再学习, 加深了自己对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的认识, 能激励自己更好地工作。参观了先进的车间、班组, 也能把宝贵的经验带回工厂, 为工厂和车间做一些贡献。”染料厂员工魏宏泉在炼油厂东部中心控制室参观后感慨地表示。

薪酬激励“拉开不拉断”

“实施‘工效挂钩’薪酬制度改革后, 部分车间因化工市场行情低迷, 间歇性停产, 职工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能否通过什么渠道进行调整或弥补?”“一线工人不能左右市场行情, 但能左右装置的消耗, 力争把成本降下来。那么, 可否把员工节约创效的业绩和奖金相挂钩?”……在5月9日吉林石化举办的“总经理与职工代表议政会”上, 部分员工代表提起了大家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实施‘工效挂钩’, 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分配要靠贡献, 当然, 也要注意奖金差距‘拉开不能拉断’……”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一边记录, 一边与议政代表即时交流, “公司深化改革绝不能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我们一定会坚持把维护企业利益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 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从6月23日吉林石化视频会上获悉:年初以来, 吉林石化奖励分配坚持向一线和艰苦岗位倾斜, 实现在岗员工收入同比增幅0.6%, 生产一线员工奖金增幅7.1%, 一线班长增幅6.8%。

吉林石化人事处负责人谈到, 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 我们调整薪酬分配的效果非常好, 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当然, 在改革过程中, 可能会影响到一少部分人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 这恰恰是对全体吉化员工长期利益的最好维护, 是在做大做好我们的“蛋糕”。我们仍要继续坚持把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向创效单位倾斜、向艰苦的岗位倾斜, 最大程度保护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让员工知道, 在吉化就必须干活, 不干活就不能拿钱;对于踏实肯干的员工, 就要奖励;对于一些闲人懒人, 就要让他的收入降下来。这样才叫公平。

面对“改革增效年”的严峻形势和巨大任务, 吉林石化在坚持和强化“多创效多得、少创效少得、不创效不得”的分配原则基础上, 加大了对生产单位、效益贡献大的单位奖励倾斜力度, 有6家主要生产单位奖金整体增长10%。

通过薪酬激励措施, 吉林石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主要生产装置和一线岗位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工作热情积极高涨, 促使企业的增效成果实现节节攀升。

即将结束采访行程的记者在吉化了解到, 今年是吉林石化开工建设60周年。恰逢吉化60年, 让我不禁思考作为新中国化工长子, 在改革发展的历史征程中, 这个化工巨人是如何不断自我诊断, 自我调整, 自我完善, 自我加压, 从成功走向成功。当我整理完这样一个采访手记的时候, 我感到吉化所采取的正是一种综合性强身健体举措, 使吉化每一个管理方略都点到了点子上, 都点在了企业发展的“命门”。

上一篇: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开展下一篇: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