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

2022-09-11

学生班级是特殊的组织形式, 而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班导作为主导者和引领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还要不断探索完善适合本班实际的管理方法, 以激发学生潜力,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从而有效提高班级整体实力。

一、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今, 高校教育转向大众化, 学生群体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多数高校班导仍延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直接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 而综合素质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使得班导的管理工作存在种种问题。

(一) 班级管理制度不规范

班级规章管理制度既能调节个人和班集体的行为, 又能保障个人利益, 促进班集体的共同发展。成文的班级制度是从学校、教师、管理层的角度出发, 在个人与集体间形成对立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约束, 而非成文的班级制度是约定俗成的, 会有部分学生认为这不是民主、自由讨论制定下的, 因此这种规范在某种程度上会形同虚设, 不利于班级管理。

(二) 班级荣誉感缺乏

高校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步入成年的典型过渡期, 而自由、多元化的校园环境, 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独立人格、自我张扬性格, 进而直接影响学生在行动和思想上更倾向于独立行为和独立意识, 减弱心中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甚至为了突出自我还会产生不和谐的班级竞争氛围。

(三) 班级管理作用受限

与学校教育持同等重要作用的是家庭教育,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学习事大, 仍一味督促学生埋头苦读, 考出好成绩, 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 会与家长一样只看重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社会实践以及能力的培养, 这就使得学生缺乏自我培养、与人相处、集体生活的意识和经验, 进而使得班级管理作用大打折扣。

(四) 班级学风不强

学生经历了寒窗苦读十几年以及压力巨大的高考, 轻松的高校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好比乌托邦, 对学习以外其他事情的兴趣远远高于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这样很容易失去学习目标, 整体学风不强, 十分影响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五) 班级活动简单乏味

有趣、有吸引力又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对于学生的在校成长很重要, 这也是学生对于校园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然而实际情况是, 班级组织形式单一、经费有限, 且远远比不上校级或院级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经费充足, 使得学生把更多精力和兴趣转向各类社团组织, 对班级活动反而积极性不高, 另外, 班级组织的活动一向简单乏味、缺乏创新性, 形式大于意义, 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使得活动以及本班学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二、新型学习共同体创建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

新课程催生新的教学思想观念, 在此背景下, 基于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引起教育者们的广泛重视, 而将新型学习共同体与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二者相结合, 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 新型学习共同体

交流是新型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核心概念, 以班为单位, 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资源, 学生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构成有机整体, 并通过共同体内部间的信息交流, 形成了合作相依的学习共同体结构。而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促进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社会强化功能;有利于高校学生研究水平的提高, 从而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整合班级教育的力量, 加强班级和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同时也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可从两方面注重入手:一方面, 班导及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 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使学生身心放松, 有利于彼此间的顺畅交流, 从独立竞争转化为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如在探讨领域可代入学生的共同爱好、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等, 维护学生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增强班级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 加快班集体的共同进步;另一方面, 班导及教育者们要集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新型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的个体特色和差异性, 注重学生间的友好交流, 并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如可在班级学习共同体中建设非正式团队并开展活动,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完成班级新型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此外, 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还需要意识的铺垫, 意识的培养也正是构建学习共同体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高校学生实际情况, 班导及教育者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二) 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也是依法治班的基础, 还是德育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班导作为顾问和参与者,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班导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有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宽容、热情、正能量的班级氛围, 让班集体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2. 提倡民主与自由的管理方式

首先, 班导及教育者们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 这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还要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 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 再从群体性、主体性、细微性及实效性入手, 如讨论商定班名、班徽、班歌、班服、班规等, 在此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由学生自由探讨、民主发言, 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 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建设。

3.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班集体自我管理模式的创建离不开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导作为班级的灵魂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开展班会时要明确班级管理目标,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以及认真反思, 还要多表扬, 适时批判、把握尺度, 坚持正面激励教育学生, 从而持久性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终有利于班级的高效管理。

4. 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

班干部对于班级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凝聚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班导要遵照学生意愿民主选举班干部, 而班干部在明确职责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尤为重要的是, 班干部要划分区域和职责, 定点定岗, 责任到人, 为强化管理, 还可以实行班内自我监控机制和全员管理系统或岗位轮换, 如设立互查小组和监督小组, 检查班干部的责任落实情况, 督促班级检查工作以及总结班级管理制度, 又如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管理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中, 班导还要注意处理好收与放、松与紧的关系, 在轻松氛围中凝聚班集体的意志, 以达到外送内紧、形散神聚的最佳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让学生承担班级责任并服务于班集体, 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摘要: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这就对学生提出高要求, 因此, 必须改变班导为核心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并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新型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杨惠英.浅议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 (6) :245-245.

[2] 刘雨晴.“班级学习共同体”中的“共同学习”理念与策略.[J]中国培训, 2017 (12) :45-46.

[3] 曾兰, 梁冰冰.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社团化"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16) :237-238.

[4] 吴晓静.浅析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电子刊) , 2018 (7) :76.

上一篇:等待一朵花的盛开——特殊教育例谈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