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新型学教关系

2022-10-2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才是真正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课堂中, 构建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共同体是当前教育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课堂应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统领下, 构建好小组学习共同体、组间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学习共同体, 充分发挥这些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共学、共事、共修养建立起平等共进的学教关系。

一、小组学习共同体是新型学教关系的基本组件

小组学习共同体要求班集体根据学生的性别、智能、责任心、组织力、兴趣特长等因素, 按每组4至6人, 把全班学生均衡组建成多个学习小组。根据不同成员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选好小组长, 明确成员分工, 每个成员分别负责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组织管理,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小组的主人。

小组学习共同体是学生间分享自主探究收获, 解决学习困惑和问题的有效平台。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利用这个平台, 一起分享同伴的学习收获, 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 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小组学习共同体扩大了学生间信息交流面, 能较好实现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交流、讨论, 在团结友好氛围中实现共享、共进目标。

小组学习共同体建立之初, 小组长可能不清楚该如何组织成员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交流讨论, 成员也不知道该如何分享收获、交流困惑、探究问题, 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与技巧:怎样提出问题他人才能听懂, 怎样倾听见解才礼貌, 怎样补充才完美, 怎样评价别人的发言才能让对方接受, 怎样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才能产生智慧碰撞等等。

二、组间学习共同体是新型学教关系的必备组件

现代课堂重视组间学习共同体建设和作用发挥。它要求在教师组织下, 各小组有序交流自主学习共识, 发表不同见解, 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寻求其他组同学的帮助。

组间学习共同体在展示交流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展示内容应包含两个层次:自主、合作学习的结果;得出结果的思维过程。二是用好展示的两种组织方式:汇报评议式, 即请一两个小组汇报小组学习过程和结果, 其余组进行评议、补充和纠正。竞赛质疑式, 即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结果, 设计好题目, 考考其他组成员, 组与组之间互相问、答、评, 甚至是辩论。

组间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率及交流面, 学生能经历学生、教师、作者、裁判等角色转换,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新型学教关系的核心组件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融洽交流、平等沟通的良好平台, 更是师生思维碰撞,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提升, 达成课时教学目标, 保证共同体的学习质量, 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

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或呈现出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没有达成课时目标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利用师生学习共同体这个平台, 将学生没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达成教学目标的遗漏之处, 作为释疑或学习的重点, 通过点拨、讲授等方式启发引领,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再学习、再探讨, 提升学习质量, 实现共同进步。

新课程的课堂仍需重视教师点拨。它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情况, 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或目标达成的遗漏之处, 结合学生汇报讨论进程, 及时抓住点拨时机, 选准点拨切入点, 把握好点拨的度, 灵活运用点拨方法, 开启学生思维, 提升学习层次和质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点拨”过程做小结, 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新知, 总结学习经验。

新课程的课堂不忌讳教师讲授, 但讲授要做到:讲没弄懂的重点, 讲没突破的难点, 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 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授要把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学习共同体”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阶梯的重要平台,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如果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 去创造, 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摘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课堂应构建好小组学习共同体、组间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学习共同体, 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共学、共事、共修养建立起平等共进的学教关系,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共同体

上一篇:国家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倒逼涂料企业治污下一篇: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