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2024-04-20

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精选14篇)

篇1: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必须完成补修教育类课程的任务,并在申请报考时需提供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教育方法概论》等考试合格证书。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除了必须通过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课程考试外,还要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以上,并通过有关实践能力的面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

方法/步骤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提交下列材料:

1.所有申请人员均需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二份。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

(3)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生由毕业学校出具的学业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

(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一式一份。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

(6)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应届毕业生由毕业学校出具)对本人的思想品德鉴定或者证明材料一式一份。

(7)近期二寸半身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2.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还应提交《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

3.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应提交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

4.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和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除外)还需提交《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或者《省高校教师教育科学理论自学考试合格证》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

教师资格分类:

1、幼儿园教师资格;

2、小学教师资格;

3、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5、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6、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7、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各类教师资格的适用范围: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学历要求:

申请认定各类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具备哪些相应的学历?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学校毕业不能作为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

2、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学校毕业不能作为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

3、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以上学历,并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放宽到高中毕业。

6、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普通话水平要求:

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只需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标准)

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只需达到达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注:凡1954年1月1日后出生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参加由各级语委办组织,由省语委办批准的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要求:

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

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补学和考试

1通过国家自学考试已学完师范教育类专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并取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员。

2取得教育学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3已参加了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或已通过省上统一组织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

4在高等学校已受聘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教师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

考试科目:暂定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科

具体要求: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达到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要求。

2申请认定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达到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要求。

3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达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要求。

4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达到高等师范本科学院(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要求。

根据上述要求,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各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 适用于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教师资格的本科层次人员

B级 适用于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专科层次人员

C级 适用于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中师层次人员 D级 适用于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幼师层次人员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向本人户籍或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领取有关资料和表格。

注:各高等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或本人户籍所在地、或本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领取有关资料和表格。

教师资格认定的法定程序:

1、申请人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

2、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3、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提出审查意见。

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于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次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内(不含法定节假日)作出是否认定的结论,并通知申请人。

5、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认定合格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保存档案,并在教师资格信息管理系统中作出认定记录。

篇2: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以非师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考这个证一般都是在网上自己申请报名,缴费,进入进行申报,要求填写的内容必须要真实,可靠。如果你是非师范专业的,毕业以后再去考会有点麻烦,任何事都要自己去弄,说不定还要参加培训班,花点钱。在学校还可以问老师和师范专业的学生请他们帮忙。

2笔试主要是两门。

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买好教材的同时不要忘了买辅导书和试卷,只有天天做一套练习,你就会知道从中的差距,你就会知道你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真正的掌握,在考试之前每天至少做一套,真的对你很有帮助,我就是这么做的。

3笔试最重要,只有笔试通过才有面试的资格。

先把笔试过了,再去想面试。从平时做的试卷来说,考试的题型如果教育局没有发布更新,那么就按照试卷上的题型来做。考试的时候,题目其实非常简单,内容也考的不是特别多,只是要求平时一定要细心,因为简单的题目都容易做错。

4两门笔试的教材平时要多记多背。

过这个笔试最重要的还是得看平时的努力,努力和考试是成正比的,不要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去对待,教科书上的内容但是试卷上经常考到的,都要把它背下来,你可能会觉得特别难!但是我就这么做到的,该记的都记下来了,考试半个小时做完。

5考试很简单,不要紧张,发挥你的水平。

就是平时做试卷的心态一样,不要把这个考试想的太复杂。平时看的书都记下来了,考试的时候就照样做,千万不要紧张。考试最忌讳的就是心态,我们每个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考试的场次应该也达到几乎上百场了,何必还对这场考试那么紧张呢?告诉自己你一定行的!

6面试的时候最好不要穿的太随意。

教师面试穿着也是比较重要的,真正面试的时候不要穿的太随意,因为这个面试分数里着装占了一些分数,最好有正装的穿正装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面试的说课内容准备的如何。

7面试过程中切记要谦虚,不要和评委发生矛盾。

面试的内容是与你报的科目内容一样,如果你报的科目是小学数学,那么就应该去找到小学教材,从里面选择一篇进行讲解。面试的内容主要以说课的形式,说课和平时的上课,微课都不一样。说完后,最后评委会有问你问题的时间,运气好可能只问你一个,问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你的说课内容,答不出来没关系,不要和评委发生矛盾就好。

8面试完不要走开,当场出结果。

最后面试完了,要求坐在指定要求的教室等待结果,而这个面试结果不仅是这个考试结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宣布你拿教师资格证的结果。当你的笔试和面试都考完了,就可以慢慢的等着上面给你发证了。

1.非师范专业考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2.非师范院校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3.非师范学生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4.非师范应该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5.非师范生怎么才能考教师资格证

6.非师范生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7.非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的条件是

8.非师范专业,如何报考教师资格证?

9.非师范生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篇3: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明确提出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概念, 2014年国家教育部第16项工作重点又要求全面构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标准体系。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均要求高师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实践智慧”的未来人民教师———师范生。 2015年开始教师资格证将逐渐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师范毕业生从此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这一制度的实施终于破除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师范生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制度,引发了社会对教师教育师范性的一系列讨论。

教师资格证的全面改革对于新政策形势下的教师教育师范性问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师范生具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是走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面临着师范教育全面转型和深刻变革的当今社会,师范专业学生却逐渐面临着主体性缺失,慢慢陷入一种动力不足的尴尬之地。

针对师范生实践智慧的不足, 笔者试图揭示在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的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特质, 结合当前师范生实践技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现状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特质

(一)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实践性

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实践性指的是当师范生面对复杂、生动的教育实践情境时,在个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范生学习了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培养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不仅要对未来的教学进行预设,而且要根据未知的教学情况进行大量的实践,当处世不多的师范生面对难以预设的复杂情境时,这就需要师范生根据学习的大量教育理论知识,职业道德,对教学事件做出迅速、灵活的应变能力。

(二)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动态生成性

智慧并不是一旦得到就永久留下的。智慧常常处于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智慧就要随时观察它的结果,而且要具有虚心学习的心态和重新调整的勇气。实践智慧的形成并不是立即看到效果的,当然也不会一劳永逸,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固定的发展过程,而且实践智慧不断的处于发展、生成的动态过程中。教学的对象不断的都在更替着,教学的环节也在不断地发生复杂的变化,师范生应该根据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并结合在校学习的大量教育教学知识,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的动态过程中生成实践智慧,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范生实践智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范生实践能力不足

师范生技能教育是师范专业教育训练核心之一,但现实情况却是“师范专业技能教育各相关主体普遍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 陷入严重的动力不足困境”由于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持续增加, 所以各高校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相关的教学安排不得不简而又简, 为节约教学成本,像教育学这种具有通识的课程大都实行大班授课,大班授课忽略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讨论发言,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且最为重要的教育实习大多在大四进行,且多由学生自主进行联系,太多太多的准毕业生由于考研学习就业等的压力很难实际到一线中小学实习,大多高校也只是疲于应付,很难实际贯彻落实好学生的教育实习。而且最终技能的考核也只是依赖于形式的书面答卷,而不是个体技能达标的现场测验,一系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敷衍了事使许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严重不足,师范生也就不再显得那么 “师范性”,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也就无从谈起,很难和其他非师范生有明显区别。

(二)师范生在反思教学实践中发展实践智慧的能力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实践”观点越来越受到西方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认可,我国为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于2011年颁布的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 试行)》中提出培养“反思性实践者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应以反思性实践为理论基础, 构建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的个体独特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很难实际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问题情境做出决策和行动。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师范生不知道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或者不屑于进行教学反思,有的学生确实不断反思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的合理性与选择性,但他们并不质疑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不懂得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对教学手段的精雕细琢远远大于对教学结果的价值追问。

三、强化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对策

(一)理论指导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前提条件

1.教育类课程应成为师范院校开设的重点。

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是各高校培养方案的具体表现,也是区别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重要特征, 各师范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师资等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我国师范院校这三个板块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大致是:“公共基础课约占20%, 学科专业课70%多,教育专业课只占7%。教育见习、实习占四到七周,与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专业课程比例明显偏低,英国为25%,法国为20%, 美国为20%。”通过以上对比发现,我国教育课设置所占比例明显不足,而且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较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无法及时反映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逐渐脱离中小学一线的教学实际等。

2.师范院校应当进行“优势定位”。

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培养人民教师的主力军,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体,但相比于几所部属师范大学丰厚的办学经费、优秀的教师资源和相对优质的生源, 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却面临许多窘境,由于大多数地方高校经费的负债,学科专业的限制和所在地方区域的限制,地方师范院校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师资生源,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新鲜充满活力的“血液” 。由于盲目地跟风增加学科门类和转型意识不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使原本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学生师范性不强的尴尬境地,师范毕业生只知道怎么学却不知怎样教,学生不论在教育理论的学习过程还是教育实习过程中都很难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使用人单位对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师范性问题产生怀疑。师范高校应改变在培养体制上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内容僵化的局面,努力协调好校外实习时间不足,实习基地不足和学生数量较多的局面, 为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实习是实践智慧构建的核心条件

1.构建“同伴互助”体系,积极促进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

许多师范生虽然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了教育实习却苦于没有收获,只注重了过程却忽视了结果,不懂得如何在教育实习中不断的获得实践智慧。实践智慧具有内隐性的内在特征,师范生往往难以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同伴互助体系则可以从同学处获得反馈信息与启示,同时分享同伴间收获的知识与经验,进而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也会不断清晰起来。 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避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习惯,实践智慧的形成是在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中日积月累形成的,需要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在实习过程中,在师生互相学习之间,师范生则要虚心从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吸取他们数年积累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倾听学习他们的实践智慧,学会问问什么,认真思考老教师为什么那样教、那样教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展开有针对性的谈话, 将自己多年大学生活对教育教学智慧的理解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和看法,进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教学智慧。

2.发展“批判性反思”精神,努力将批判意识付诸于实践教学。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应该遵循着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动态发展过程,“批判性反思” 精神注重实践与反思的相互结合, 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师范生要根据复杂的教育情境,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科学的来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 “批判性反思”精神注重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积极倡导实践者自身实践智慧的能动建构。 师范生应努力通过创设教学实践情境、拓展反思渠道、时时处处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不断地发展 “批判性反思”精神,努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发展“批判性反思”精神,努力将批判意识付诸于实践教学,形成师范生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摘要:师范生的实践智慧是指师范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时能够根据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结合教学实际做出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理论指导—教育实习—实习评价—实践反思”的过程,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对师范生实践智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范生如何发展实践智慧将会为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篇4: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差异会在日常教学中慢慢显现出来。在中小学教学中,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促使教学正常开展,学校应有意识地对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比较。

1.教学观念方面。

师范类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教学观念,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考虑教学观念的科学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师范类教师比较关注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非师范类教师则不太关注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差异导致了教师对教学观念的理解不同。

由此可见,相比非师范类教师,师范类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观念,更愿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2.教学效率方面。

教学效率方面的差异是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教学能力差异的重要体现。师范类教师往往基础扎实,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较高,因此在教学中,师范类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比较高。

3.时间把握方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师范类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更为精准。师范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会事先进行细致的计划,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有效调控,严格执行,因而师范类教师组织的活动一般不会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虽然非师范类教师也学习过专业理论,但总体来说他们对理论的掌握并不扎实,执行能力也有待提高。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非师范类教师对时间的掌握不够精准,可能会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

4.训练方式方面。

师范类教师受到过专门的训练,因此他们对训练方式的选择会更加准确,对训练时机的选择会更加科学。

5.活动组织方式方面。

师范类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更为灵活和有效,而非师范类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则比较呆板。实际教学过程复杂多变,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思想、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6.教学实践方面。

相对来说,师范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为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师范类教师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计划地进行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有巨大的帮助作用。非师范类教师虽然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建立扎实的理论体系,但是却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践,因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获得认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所以,从实践方面来看,师范类教师比非师范类教师更有优势。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非师范类教师的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

篇5:师范类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吗

师范类专业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教师资格认定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参加改革试点未启动的省份例如西藏、新疆、新疆兵团、内蒙古等地区教师资格认定考生可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师资格。

往届师范生免考问题由于各省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年份不同,部分省份对改革试点前的师范生认定也设置了最后认定期限。具体请咨询本地教师资格考试或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

面试考试流程基本上就是这5个步骤: 候考;抽题;备课;结构化问答+试讲;答辩。

候考:考官会逐一核验大家的准考证、身份证、户籍或人事关系证明、学历证书或在校生学籍证明等材料原件。

抽题:考官会协助大家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指导监督考生抽取面试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

备课:考生携带准考证、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开始撰写教案,准备时间20分钟。

结构化问答+试讲:进入面试室后,考官会从试题库中 随机抽取两道规定的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结构化问题有六类,包括 自我认知与职业匹配、计划组织协调类、人际沟通类、应急应变类、综合分析类、时政类。

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等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教师资格证面试科目有哪些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不分科目。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科目分别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和小学全科。

报考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选择面试科目应与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一致。

初中面试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篇6: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非师范生是完全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国家是非常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是职业学校任教的。如果你听说过非师范生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那一定是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当中的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的相关制度。如果发考生是中国公民并且遵守宪法和法律,十分的热爱教育事业,有极高的思想品格素质,具备法律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承认的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有教育教学的相关能力,经过认证合格,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了。第15条规定,各个师范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国家是非常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人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的。

篇7:非师范类专业教师资格证考取程序

教师资格证考试:

1、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或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

2、教师证全国通用,属于地方考试,但是全国通用,取得了任何地方都承认。但教师资格证现在是五年一审核,五年之后要重新考心理学与教育学,当然这是取得了编制以后,都是后话了。

3、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三门考试,然后申请自己想要教的科目,那需要个试讲,通过后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专业资格证书。

具体的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具体的报名时间和地点你可以去问一下你们当地的教育局、或者报名教师资格证的地方

学历要求:

幼师: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高等教育学历。

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职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关颁布的相当于技师以上等级证书者,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高校教师: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毕业学历。

具体流程:

1.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

2.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全面辅导,通常是在下半年10月份举办,考试通常在2月底和3月初,合格成绩

保留三年,因此最好一次性通关;在考心理学和教育学时,就要报名好考试的等级——幼儿教师/小学/初中/高中(高职)/中专/中职/高校,你的学历一定要高你报名等级一级,如果你要教高中就一定要本科或以上学历,另外高校教师资格证是提供给大学在职教师考的)

篇8: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1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意义

1.1 对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更多专业

的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 提高老师队伍整体素质, 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队伍整体上的专业结构如何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是保障学生合理的素质结构的前提。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给他们进入教师队伍的空间, 对于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单一性局面, 丰富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类型, 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组成必将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教师资格制度构筑的教师入职的关隘, 既是严格的, 同时也是开放的, 因为《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 可以……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这就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有利于调动更多专业的毕业生投身于教师教育事业。

1.2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

定, 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体现了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的教育精神

我校自从办学以来一直是以师范专业为主体的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因此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质量相对较高, 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非师范专业大都是近几年新增加的专业, 就业面较窄, 毕业生就业困难。学校为了解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也想了很多路子, 为毕业生开拓了多种渠道, 创造了很多条件。其中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让他们进入教育领域从教也是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一条较为合适的就业渠道。从2004届毕业生开始, 我校与延安市教育局多方协调, 连续为四届非师范毕业生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 总计共有400多名毕业生经教育学、心理学考核,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 延安市教育局对他们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虽然, 目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由于对教师资格认定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申请认定者还比较少。但是,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了解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为有志于从教的非师范毕业生创造更多便利的条件。

1.3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

定, 能拓宽毕业生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获得了就业的新渠道

按照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对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人员, 必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 同时还必须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对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在教学培养方案中不安排修读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 经过毕业时补修这两门课程, 能增加知识积累, 扩大知识面。通过面试、试讲等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能够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提高组织教学、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就业市场逐渐饱和, 允许鼓励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 也是学生获得就业的一条新途径。

2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时间短, 情况复杂, 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进行研究。在实施此项工作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制度不健全

我校关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从2004届毕业生开始, 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 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 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实施细则, 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的步调, 使认定工作不能有序地展开。

2.2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条件的标准偏低

世界上意在通过建立教师资格制度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的国家, 大多在教师资格制度中规定了非师范专业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所应研习的课程及其学分。例如, 日本目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日本自1954年以来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 即《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 《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中明确规定了非师范大学师资培养的课程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一般教养、教职专门科目、教科专门科目 (即教育类科目) 三类, 并规定了三类课程应取得的相应的学分。与日本的教师资格制度相比,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中规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条件的认定标准显得偏低。《教师资格条例》和《实施办法》都没有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证所应研修的课程门类, 更未规定考前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类课程的训练。虽然对其思想、文化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素质的综合考核, 但考核注重是结果而非过程, 结果是不能代替过程的, 不能代替教育的经历。这种资格认定降低了教师资格的门槛, 难以保证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轻易获得资格又使教师资格证书贬值, 势必影响法律和政策制度的本意和精神。

2.3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的目标不明确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找工作, 而并不是真正想从事教书工作, 并不是真正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另外, 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很盲目, 大多数学生不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 而是选择社会上就业领域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学科。再加之, 大多数教育系统用人单位的都喜欢用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这样就使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2.4 认定机构与学校的关系协调不畅通

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对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 在教师资格认定之前, 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所辖区域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按照此规定, 我校非师范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 要由延安市教育局受理, 经过学校与延安市教育局协调, 由学校统一受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信息, 并安排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 由延安市教育局和学校共同组织教育学、心理学测试, 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最后由延安市教育局发放教师资格证书。我校从2004届毕业生开始, 已经连续认定了4届毕业生。在整个认定过程中, 作为认定机构的延安市教育局, 和作为被认定机构的学校, 在时间安排、认定进程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协调不一致的地方, 致使认定工作不能正常展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学校和延安市教育局不存在隶属关系, 没有能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教育, 广泛宣传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实施的时间较晚, 制度也不完善, 对认定工作还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体系。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对教师资格认定的条件、申请认定程序、认定办法等内容了解的比较少, 大多数毕业生都在需要认定的时候才主动向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咨询, 因此, 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 导致认定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认定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低, 直接降低了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鉴于以上因素, 在今后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中, 要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等渠道让学生更多了解教师资格认定的相关内容。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 各学院都可以对新生介绍教师资格认定方面的知识, 让新生从开始就了解教师资格认定的具体情况,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 有意识地增加有关方面的知识积累, 毕业时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就能够胸有成竹。

3.2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辅修师范类专业的

课程, 并纳入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是解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中申请教师资格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的细则明确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必须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 每门课程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0计划学时。”根据此规定,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大学四年学习中, 通过选择辅修的方式, 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计划, 并且获得相应学分, 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的学分储量, 又可以作为毕业时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学校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并纳入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计划完全和日常教学计划有机结合。

3.3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应纳入常规实践教学环节

陕西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的细则明确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者, 必须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 使用普通话以及板书、讲解的技巧。目前,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主要是通过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试讲的形式完成。测试只注重结果没有考察的整个过程。学校应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纳入常规性实践教学环节, 使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真正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3.4 精简认定程序, 改变过去由教育行政部

门认定的单一化格局, 交由高校全权认定, 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协调顺畅

《实施办法》规定:“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教育行政部门, 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我国这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惟一认定的体制, 导致认定教师资格的程序复杂, 效率不高。同时作为自居的教育内行, 他们的视角单一, 容易排斥某些申请者, 无法真正实现资格制度优化教师素质、调整教师队伍的功能。学校作为学生的培养单位,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把握较为准确, 因此, 由学校来认定教师资格既能够减少认定的程序, 又能够提高教师资格认定的可信度。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协调顺畅。

3.5 实行多层次非师范类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篇9: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关键词] 中小学;非师范;教师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教师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相对来说较好的工作环境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进入到中小学去当教师,其中大部分都是中专和大专的学生。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人员占据一定比例,且近些年来这一比重有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类毕业生到中小学去,对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科学性以及促进教师整体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但同时,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学训练,其从教能力相对来说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中小学非师范类教师的从教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发现其中问题并及时处理。

一、非师范类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和传统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不同,非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对于教师岗位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严格来说,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只是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尚欠缺一些必备的素质,比如专业知识结构不够扎实,对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非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同时也要能够根据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接受过正规和严格的教学训练。然而很多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暂时并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

(二)职业道德水平低

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其职业道德水准与师范类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职业训练,也没有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进入学校工作后,学校对这部分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没有针对性,不能弥补此类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缺陷。其次,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并没有仔细了解成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道德素养,导致他们在工作时没有科学、正确的定位。由于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有些教师甚至会将一些负面情绪带到课堂教学中。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部分非师范毕业的教师思想上开始有波动。客观来说,教师的工作虽然稳定,但相比较公务员和社会上一些高收入职业人员来说,在社会地位和收入方面上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会让部分教师产生失落感,甚至怨天尤人。

(三)进取心不强

对于部分非师范专业的人来说,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中小学教师只是为了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抱有这种想法的教师通常在工作中进取心不强。而且部分人在成为教师之前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迫于无奈才选择从事教师工作,现在有了稳定的岗位就安于现状,希望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这种思想会让教师产生惰性,丧失前进的动力。基于这样的心理,教师在正式任教之后教学积极性明显不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对自己不作严格要求,也不想通过别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教学行为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教师的这种消极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此外,不少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是很方便,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及时传达,再加上部分非师范类教师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满足实际需要了,不想主动学习,这就使得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缓慢。

二、提高非师范类教师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促进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三观要正,以身作则,方能顺利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要对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之情。

(二)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

与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相比,非师范类教师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不扎实。学校可以针对存在这种问题的非师范类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或者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技能比赛,促进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用正确和科学的视角看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通过学习和进修能够有效提高非师范类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在实际教学工作安排中多给非师范类教师实践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学校可以安排部分非师范类教师集中参与教学交流,或是到外校进行考察和理论学习。此外,在教学生涯初期,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师范类教师相比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校在培养这些教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非师范类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桂仙.以校本研修促进非师范类青年教师成长[J].现代教学,2012,(Z1).

[2]钟海青,卢辉矩.广西中小学师德评价问题调研报告[J].教师教育研究,2008,(2).

[3]潘志琴.“非师范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江苏省常熟市中小学任用现状的调查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10: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笔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笔试需要根据自己报考的阶段不同考试的内容、大纲也会不同,整体的来说不管考哪个阶段都要考综合素质,科目二根据不同类别有不同的知识与能力,针对考初中、高中的教师还增加了一门学科知识与能力。

报名方式

篇11: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1、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首先要具备我国的国籍,并且还要在平时遵纪守法。

2、考生必须要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学历,并且还要具备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的水平。

满足相应的报考条件后,自然就需要加油准备考试了,考试相关的真题、模拟题、历年重要考点等,都是重要的备考资料,一定要点击小程序及时下载。

3、考生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知识,且热爱教育事业。

4、必须要遵守我国的宪法,且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二、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注意事项

1、考生在报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自己是不是符合条件,也只有符合条件者才可以报考。

2、考生在报考的过程中提供的资料也必须是真实有效的,这样才可以顺利通过审核。

3、考生报名时,还要注意确定自己要报考的专业,如果选择错了专业,审核通过之后将是无法修改的。

篇12:国际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报考条件

1、遵纪守法,热爱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语言类、师范类等专业毕业生优先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

3、普通话须达到标准水平,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考试的.内容和方式

国际汉语言教师资格考试为全线上考试,电脑在线答题,摄像头实时监考并录像。

ICT考试侧重于对汉语教学能力和汉字基础能力的考核,通过专业课程培训后,考试通过率较高。线上考试均为客观题,主要考查ICT基础知识和HSK教学两部分内容。

篇13: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含义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为将来从事小学教师职业、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包括心智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在内的一整套复杂的操作系统。

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设计、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二、“国考”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

1. 综合性

当前,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也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但大多数考核较为侧重单项技能,例如教师的口语、“三笔字”、舞蹈、弹唱技能、科学实验技能等,有的技能考核过程中还出现重复和交叉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基础的、启蒙的、各方面相互渗透到的。课程的综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趋势。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统考科目中所引入的“综合素质”一课与基础教育课改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也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

2. 示范性

示范性是教师职业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小学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识的养成,要求学生深刻树立“以身立教”的思想,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取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成为小学生可模仿的对象,让小学生在成长中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榜样。

3. 实践性

小学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国考”政策的实施就是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教师生活,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学生掌握和形成的专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具有实践性的技能。

4. 创造性

对教材的加工和处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的管理等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教师面对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经历、兴趣、爱好,不同的气质、能力、性格、思想行为,同时还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就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未来的小学教师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小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体系中就应该富有创造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体系

1. 学科教学技能模块

小学学科教学技能是教育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这项技能的培养将为全面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把学生打造成师德风尚好、专业水平高、身心素质优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夯实基础。

这一模块的专业技能要求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加强“片段教学”训练,体现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从事小学各门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的能力。学科教学技能模块是学生多项技能的良好结合和综合体现,例如教师口语表达、“三笔字”、课件制作、教师形象和礼仪、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等等。

2. 教育管理技能模块

该项技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不仅要求学生能对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中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出“为什么”,更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思考“怎么做”。这一技能的培养能够充分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小学教育的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第二个方面为班级管理文案写作。从事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未来的教师掌握和熟悉各种班级管理文案的写作,例如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少先队活动方案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班主任就职演说等。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班级管理基本文案写作格式和规范。

3. 综合素质技能模块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模块应该包含以下内容:①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即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师观;②掌握基本的教育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③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注重自身的行为和礼仪;④熟练掌握基本的科技发展知识和科学常识及作为小学教师必须知道的中外文学、儿童文学的知识、文化常识以及艺术鉴赏知识;⑤达到小学教师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要求。

4. 教育科研能力模块

从事教育科研不仅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育教学成效的保障,也是教师工作快乐的源泉。2015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小学教师可以评“教授”,对科研能力的要求必然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能够掌握基础的科研理论,培养问题和科研意识。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熟练掌握教育调查报告的格式和规范,通过毕业论文等方式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四、以“国考”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1. 创新“全科培养,学有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科培养”强调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后,能够胜任一到两门主课(语、数、外)以及艺体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有专长”是在胜任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特长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资格证”就是进入教师职业的“敲门砖”,教师资格证实施全国统考,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能通过“国考”,再优秀也不能进入教师队伍。因此,我们提倡在高职高专类小学教育专业引入“2+0.5+0.5”模式(两年文化学习+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半年顶岗实习)。

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中,为了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2. 建立“校校对接”、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高校和小学的“校校对接”是培养和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例如各学科教学法,可以引入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要将技能培养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就必然要求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高校内部,小学教育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都应有对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根据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校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遴选与建设,要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满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特别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3. 开发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要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就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抽查,这就要求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办学情况和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模块开发出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必须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考核模块、考核方式方法和考核要求。考核标准体系中针对专业技能的每个模块都要有丰富的题库储备,同时还要有详细的评分标准,以便考核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量化评比和统计处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技能考核标准中的要求内化到教学中,使教学能够围绕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展开,不断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4. 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常态化

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建立后,将用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抽查。作为学生的核心技能———学科教学技能最好是每年都定期举行抽查,抽查面应该涵盖所有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技能的抽查可以以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技能可以通过“走进小学”等课外活动的方式强化;法律知识、文学文化常识、艺术修养可通过知识抢答、书面考核等方式进行考查;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可结合教育见习、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进行。

总之,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和抽查都应建成具有教师教育特点的“两化”特色实践教学,即技能训练模块化、技能考核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李兰芳.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综合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68—74.

[2]陆小路,胡晓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核标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02—108.

篇14: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关键词:教师素质;师德;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职院校中也有师范类的学生,他们与理工类的学生不太一样,既要有过硬的教育技能,对本专业的知识也要掌握得当,并且还要有钻研精神,这就要求学生们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针对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先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以教师素质带动学生素质,从而提高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教师素质的构成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大学本科院校的研究性教育,它属于技能型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理论和科研方面可能没有本科学生那么全面和精湛,但是动手能力必须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强,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特殊的教师素质,这些素质主要体现在个性品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首先,为师者应当有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其次,必须精通业务,以专业成长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再者,在教学上,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并且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教育好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只有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丰富、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师范类教育的生源大多是通过高中的综合教育,高考失利的学生,其中不乏单科能力较强、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据笔者这几年教学实践所得的情况分析,这类学生主要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以及自信心不强等问题。而他们中大部分在毕业之后却将成为新一代的教师,教授小学或者初中的课程,他们要做的是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对中小学生进行培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该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师范类学生自身存在基础薄弱、兴趣不高的问题,那以后将无法胜任他们的工作。另外,因为现在就业竞争难度加大,并且这些毕业生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于(重点)大学本科的毕业生,而本科院校毕业生拥有相当的优势:知识比较全面、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因此也比较自信。在本科毕业生面前,大专院校的学生总会感觉“低人一等”,不够自信。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途径

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高职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特殊的教师素质,这些素质主要体现在个性品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只有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丰富、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师德,要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有教无类。

教师的人品,无不体现在其言谈举止中,在日常的教学中,这种“身教”会慢慢地被学生所吸收,因此,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教师的形象更是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学生、引导学生。作为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习负责任,是教师爱岗敬业最直接的表现。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为学生讲解、指导学生学习。

言传不如身教,要培养新一代的教师,只有教师们做好本分,兢兢业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学生才能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好老师。

2.及时充电,提高知识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学生,高职高专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更应该是受教育者,应该时时为自己“充充电”,不断超越自己,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

而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喜欢知识渊博的教师,因为知识面较广的教师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全面,也比较新颖,并且能够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当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包括教学和研究水平更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因素。高职高专的教师现阶段面对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们加强专业修养,了解、学习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更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的多方位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

3.提高教学能力。在当今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整个社会和教育体系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过去“教鞭加粉笔”的那一套是绝对行不通的,笔者认为,当前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以下两点进行提高。

(1)创新教学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如果仍然拿主流教育的方法去要求他们肯定行不通。针对这群学生,就得首先在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下功夫。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引导他们走向课本的知识,再从课本走向实践。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千篇一律的教法只会使学生更加厌烦,如果在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一些小惊喜,那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到时候再顺理成章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学好他们该学的知识。

(2)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①计划与准备;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③教材的呈现,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④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⑤评估学生的进步;⑥反省与评价。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①教师对教材和教辅材料的驾驭能力;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③对教学效果的評估和反省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拿到课程教材后要详细分析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达到驾驭教材的目的:一方面要分析教材涉及哪些技能与能力,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再处理,合理利用教材,分重点和次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在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也可以发挥网络优势把市场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方面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办法纠正;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上,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教师需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

四、小 结

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教书先生,是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作为他们的老师,师范专业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因为教师的素質将决定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教育方法也会被他们所沿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将借由他们这样一个中介,不断地传承,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影响新一代教育的关键因素,是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教育类师范类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并以此熏陶学生,使他们有动力、有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冯知岭.浅谈高职教师素质的提高[J].科技创新导报,

2011,(27).

[2]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1).

[3] 梁明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三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1,

(2).

[4] 苗蕴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策略创新性研究[J].职教论

坛,2010,(25).

[5] 钱海燕,季建华.从香港的职业教育看高职教育改革中的

观念转变[J].科技向导,2011,(35).

Shallow Negotiate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CHEN Ying-zhi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s at train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for the market. Students of norm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rained to be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 or middle school, which requires high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their teachers. This essay aims to discus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who are guiding their students to be good teachers after their gradua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eachers' morality; teaching abilities

收稿日期:2012-07-15

上一篇:《荒野的呼唤》读书体会下一篇:王保和个人整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