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开展历史课堂的有效探究是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逻辑结果。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历史课堂有效探究的实践,让师生生命共同成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钻研专业,巧妙设置探究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深度互动,科学引领探究实施。

第一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以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媒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虽然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是教学效能低、学生全面素质难以提升的现状长期存在,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改善当前尴尬的瓶颈局面,提高组织效能至关重要。因此,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以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媒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有效性

所谓教学设计,指的是对整个教学阶段的概述与设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统筹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前期的教学准备、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的基础——有效的教学准备

有效的教学准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与前提,而教学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对教材的有效解读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所谓教材的有效解读,指的是对整本教材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包括这个教材中每个单元课文的分类、衔接,整体的教学目的等等;而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有利于教学方式的选择,进而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文章讲解之前,我们需要在对文章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拟定有效的教学准备。

例如,我们在讲解《七颗钻石》时,就可以做出以下几点教学准备。

二、教学设计的核心力量——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采用“一套切”的强硬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而降低了课堂有效性。而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选用最佳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故事类题材的文章——情境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故事类题材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每一个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写中心思想。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我们在教学过程就可以科学地使用情境式教学。

师:同学们,在初步预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就行整个故事的表演?

生:我们小组进行表演。

表演结束

师:在表演结束之后,我想问一下每个同学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心的真实想法。

生1:我表演的是国王。我从见到骗子开始,我就认为我是一个傻瓜,因为我看不到衣服。但是最后当我听到孩子说根本没有衣服时,我才知道我是被骗了。最后我明白了:真正的愚蠢是自欺欺人。

生2:我表演的是大臣。在最初见到这两个骗子时,我也没有见到金线,但是为了可怕的自尊,我撒了谎,最后才导致国王光着衣服被全臣的人取笑。因此,我认为,身为大臣,对国王、对自己真诚是尤为重要的。

生3:我表演的是骗子。我在骗国王和大臣时,内心时充满了恐惧的。所以,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随意撒谎。

生4:我表演的是说出实话的孩子。我认为有时候说出真相也是需要勇气的。

……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十分独道,回答得非常好。实际上,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就是安徒生利用了衣服的“美”暗讽了人类的“丑”,讽刺了人类的虚荣心。

(二)议论类题材的文章——探究式教学方式

与故事类题材的文章相比,议论类题材的文章语言更佳严谨,缺少了故事的趣味性。因此,在这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选择探究式教学更为合理。探究式教学,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學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位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在他们的整个探究过程中,起到的仅仅是引导作用。

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

师: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老师希望你们能够与我一起,回忆一下议论文的基本类型以及基本组成形式。

生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生2:论文的基本形式包括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总分总式等等。

师:老师将同学们回忆的内容都写在了黑板上。(板书)现在我需要同学们自行分组,然后探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议论文是属于何种基本形式的。

分组探究:

生1:我们组认为这篇文章是层进式的,因为这篇文章在开头的时候提出了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然后通过四层去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是担任引路人的责任,而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都是由学生自行探究而来。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有效性。

三、教学设计的推动力——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能够给学生带去正向的引导。而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得学习成绩的提升。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经历、生活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这些个体差异性进行评价体系的合理选择。

例如,我们在讲解《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对学生提问:愚公移山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1:愚公移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生1的性格腼腆,平时不爱说话)

生2:是一种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生2的性格活泼开朗)

生3:表现的是一种恒心、毅力。(生3的性格马虎,平时大大咧咧)

由于这三个学生的性格迥异,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因人而异,做到推动每一个学生的提升。

针对生1的评价: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声音更加洪亮就更加完美了。老师希望你以后也能够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这样你就能收获成功。

目的:鼓励生1能够更加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针对生2的评价:你的见解很独道,愚公身上确实有着这样的奉献精神。老师也希望你能够将你的快乐奉献给我们班级。

目的:鼓励生2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继续保持自己开朗的性格特点。

针对生3的评价:正如你所看到的,恒心、毅力是愚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你能够在学习中,也能够如愚公一样,必将取得较大的进步。加油哦!

目的:鼓励生3能够改掉自己当前马虎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中勤恳、踏实,充满恒心与毅力。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回答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程度,进而自主地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否高效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好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推动整个课堂持续、有效的进行。也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事业中。

【参考文献】

【1】范蔚.语文课程的教学案例精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方斐卿.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银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研究【J】.上海:教育板报,2004

作者:孙玉英

第二篇:有效探究,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摘 要:开展历史课堂的有效探究是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逻辑结果。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历史课堂有效探究的实践,让师生生命共同成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钻研专业,巧妙设置探究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深度互动,科学引领探究实施。

关键词:探究;有效教学;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有效探究是实现有效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探究都是有效的探究,普遍的问题是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变成了“看上去很美”的满堂问,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仍处在沉睡的状态,只是机械地应付教师所谓的“探究”。所以,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需要去思考课堂开展有效探究的理论逻辑、基本原则、具体方法。

一、开展有效探究的理论逻辑

利用先进现代教育理论去分析开展课堂有效探究的必要性,有助于教师深切认识到有效探究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谓意义建构是学习者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去理解新的情境,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搭建认知上的逻辑结构,即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意义建构实质上就是设置科学合理的情境,激活学生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去探究的智力活动。

有效教学理论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而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现代教育思想成果,在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指提高分数和升学率这样急功近利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做法,而是指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等。有效教学强调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在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论强烈反对“填鸭式”教学,因为这是最无效的教学。填鸭式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记忆背诵,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思路理解,并加入大量练习“题海大战”,就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完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对教育、对人生命的摧残。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呢?“有效教学考虑的是教师怎样鼓励学生自己来做: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树立信心、产生愉悦、激发动机,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让知识融入探索者的情感在大脑中扎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开展有效探究的原则要求

为了更好地认识、开展有效探究,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究的原则要求。

(一)主体性

即学生是课堂探究中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和教学活动的主角,要求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明确自身定位,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做的是在探究活动的准备中,科学处理教材,突出主干知识,设置探究问题,补充史料资源;在探究活动中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索,在探究遇到障碍时适时补充材料推进探究活动。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性更要体现为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内容和过程不应该强加给学习者,而是同学习者商量决定或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在教学实际中多数探究问题的设计是由教师设定的,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的人能够全面深入辩证地思考问题,具备很强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对探究活动的评价上。学生通过对同伴探究活动的评价可以在别人那里学习到经验教训,而且这是一种鲜活的具有现实生活场景的活动,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驱动力;学生通过对自己探究活动的评价,可以养成反思性思维,对自己的探究进行事后审视,然后去矫正学习和探究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思辨性

即历史课堂有效探究设置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一定的探究趣味,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意志、情感等因素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中。有学者作了这样一个说明:比如要让学生掌握“1+1=?”这一知识点,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法。一种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1+1=2”;还有一种教师会启发学生说“1+1=?”;第三种教师会设置一个学生预想不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1+1=0”!很显然第一种是起不到探究效果的,第二种看上去是让学生探究,但实际上也没有思辨性,学生真的会认真去探究吗?第三种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带着自己的价值、体验、理解去主动思考探索。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也知道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但不少教师忽视了有效探究的思辨性,只是枯燥的提问,让学生兴味索然。比较常见的是,许多教师会直接发问:某某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某某事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三)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在开展课堂有效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并不是严格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难免会出现“惊喜”或“意外”,教师必须作适当调整,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1.教师要充分认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2.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

3.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变化多端的教学生态系统,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如果没有教师的动态调整,那将是一个萧条的世界。

三、开展有效探究的操作方法

(一)为了保障有效探究的主体性,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因此能否实施有效探究活动,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取决于自身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抓紧教改脉搏。

1.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下,许多教师把分数当作毕生追求的“命根”。可以说,课堂上死记硬背、死气沉沉、万籁俱寂的局面完全是这种教学质量观的恶果。当然造成分数至上的客观原因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从自身主观方面查找原因,那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新课程理念认为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学生生命的成长。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才会在教学中切实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2.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教师还必须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真诚友善地去构建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宽容、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呵护学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动力去探究历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教师要对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才会有亲和力,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应该走下神坛,放下架子,俯下身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与孩子们共同思考,共同成长。

(二)为了提高有效探究的思辨性,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钻研专业,巧妙设置探究问题

思辨性是保障有效探究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设置探究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即通过模拟特定历史场景、扮演历史角色、道具出示、多媒体演示、实物展览等方式,使学生仿佛进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会给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调动学生探究的动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联系现实,设置问题。历史是久远的,现实是鲜活的。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①强调历史现象的现实影响,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如“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一课,教师可以渲染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对当今政治的影响,设置如下问题:今天西方政治制度哪些方面是从古希腊继承的?古希腊的哪些制度看起来比今天民主还要“先进”?为什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能够产生这样的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是怎样运作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怎样的?

②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的进行比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接近历史现象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知识储备全身心投入探究之中。

③逆向设置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有效探究的思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④在历史现象中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设置问题,让学生耳目一新,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横向比较: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是什么?结果的差异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纵向比较:把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造成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⑤介绍学术界不同观点,激起学生心理内在探究渴望。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观点,基本肯定说和基本否定说。基本肯定说认为,洋务运动虽有针对国内农民起义的因素,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派在对外交涉中确有妥协退让的一面,但也有强硬抗争的一面,有些妥协退让是迫不得已;洋务运动有与洋商争利、保护民族资本的作用,洋务运动并没有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危机,相反它是向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基本否定说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引进西方科技的自救运动,是中外反动派勾结的产物,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洋务企业是带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危机。

(三)为了适应有效探究的动态性,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深度互动,科学引领探究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和学情,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历史知识的基础、思维的倾向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可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观点作出合理的预判。

2.根据可能出现的观点,教师要查找资料,准备好纠正、支持、引领学生思维的素材,以便在探究中及时导入,为有效探究提供资料支持。

3.加强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加强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及时引导,合理评价。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有价值的“生成”,要及时调整、补充探究方向;对消极的、负面的、缺乏价值的“生成”,应巧妙地、委婉地指出其问题,将出轨的思想拉回来,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探究因生成而丰富多彩,课堂探究因生成而具有挑战性,课堂探究因巧妙引导生成而成功!

只要我们高度认识到历史课堂有效探究的重要地位,只要我们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探究的思辨性,适应探究的动态性,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途径方式,那么有效教学之花就会在历史课堂盛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58.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3]陈理宣.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206.

[4]夏晋祥.论“生命课堂”的本质及其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5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

作者:胡伟

第三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推进有效课堂

【摘要】有效管理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推进有效课堂的基本方法,近几年基础教学课堂教学研究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和理论相继出现,但什么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却鲜有人思考,怎样使课堂有效却百端待举。本文根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论和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在充分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与环节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的措施,并予以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措施可操作性强,切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有效管理

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来体验自主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为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化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充分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物理表象的认知、抽象、类化和具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感知新事物、新物理现象、新物理概念和新物理规律时,自然的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与已学的知识相联系,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2 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提出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表明:“学校即社会”,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课堂实效,教会学生实用的知识。有效课堂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课堂是不是有效课堂,并不是指教师教的是不是认真,是不是完成了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是不是真正的学会了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等。落实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堂中是否贯彻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是否使学生形成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3 有效管理

有效管理是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出来的。传统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的控制,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本文提出的有效管理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绪、知识、活动、提问、评价、习题等的教学教学要素与环节的管理,是体现在教师端的管理,而不是体现在对学生的管制性管理。是教师理性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反思的管理。有效管理要求教师不能有经验主义思想,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单一的应试目的而漫无边际的实施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学生苦、老师累。

3.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管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不是简单围绕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拖堂、赶进度等现象。这说明教师在备课是未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仅仅为了教而教。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准确的把握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教师才不会出现脱离学生的教学。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你教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哪种方法,提高了那种能力。所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才是有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3.2 提问管理

提问管理是指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的针对性、明确性的管理。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深挖教材、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背景、思维现状和特点。避免为了问而问,问题要脱离低级、重复、偏离主题、随意提问等误区。有效提问要起到检查学生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问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课堂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提问要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智力;提问要发现学生的问题,调控教学的方向;提问要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乐群的态度与合群的性格,推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效课堂提问一定是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的;有效课堂提问一定是表述清楚的,问题和提问对象指向明确的。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少用指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尽量少提封闭式(“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等等。所以,高超的、艺术性的提问是有效课堂的不可替代的要素。

3.3评价管理

评价管理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客观性、积极性管理。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立足于學生实际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个性差异等客观性因素,即不期望过高,也不“掩耳盗铃”。教师做到对学生客观评价后,也就能准确把握自己的教学效益,接受自己的教学现状,为后续教学的调整找到了充分的、科学的依据。有效课堂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是积极的,哪怕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是遇到了困难,教师都应该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这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改善学生对待物理学科的态度。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懊恼,不能因为讲了几遍学生都回答不起的问题而烦躁,甚至对学生出现语言伤害、肢体伤害等违法行为,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客观的、积极的评价是推进有效课堂的正面的影响因素。

总之,推进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就要做到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各个要素的研究,对各个有效管理环节的学习研究,多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不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还是组织、实施环节(情绪管理、活动管理、评价管理、提问管理),还是课堂教学的内容的把控(知识管理、习题管理)等。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运行、资源配置、教学技术都是有效的,都是科学的。教学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对学生实用的,对师生来说都是实效的。只有课堂是有效的,我们才能去进一步研究如何让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国跃,龚劲涛,廖碧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物理教师,2009:1~3.

[2]孙枝莲,主编.中学物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作者:吴衡

上一篇:教育硕士论文范文下一篇:合同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