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

2022-09-04

第一篇: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

行政管理与危机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课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行政管理与危机管理方向)

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

(免试入学,符合条件可申请硕士学位)

【学院简介】

1、学科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我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2、师资优势

全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学者们贡献了大量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的45次学习中,我院共派出10多位专家学者为政治局委员进行授课,占授课教师总数的15%,位列第一,领先于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被香港《大公报》评为中国十大智库之首。在《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的505名“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学者人数达157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位居第二位的北京大学入选人数为51人。

3、在职研究生教育历史成果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自1989年起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是全国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教育项目时间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截至目前,共开设四百多期课程班;开设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等数个学科领域,4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累计培养了上万名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绝大多数学员目前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高级领导干部和学术研究带头人。

【项目优势】

1、 权威的师资团队

授课教师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关专业资深教授担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及政府官员举办专题讲座。

2、灵活的教学方式

课程班采用课堂讲授、集体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兼顾理论与实务两方面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理论修养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3、优质的教学管理

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每个班级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制定了班级教学监督、教学质量评估、学习资料网络共享等科学的管理制度。

4、丰富的图书资源

我院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研究生院本部图书馆藏书27万余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有18个图书馆,馆藏文献共计500余万册,研究生院和部分研究所图书资源可对在读研究生开放。

5、超值回馈与收益

我院在读课程班学员可以任意免费旁听其他专业课程;并可参加我院定期举办的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动态。

6、畅通的申硕流程

凡是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在就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期间,即可根据我院畅通的申硕流程快速进入申硕程序。

7、免费的申硕辅导

为帮助学员更好地准备申硕国家统考,我院固定于每年3月免费为学员举办英语考前辅导,直击考试精髓,大大提升申硕过关率。学员申硕期间可免费反复参加。

8、强大的校友网络

我院将为课程班学员组织拓展训练、运动会、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增进学员间的友谊,为学员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与人际拓展平台。

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英语 专业基础课

1、政治学通论

2、政府与法治

3、公务员制度

专业课

1、中外政治制度史

2、危机管理

3、公共政策分析

4、中外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

选修课(选开)

1、行政法学

2、公共管理学

3、应急管理

4、现代领导理论

5、组织行为学

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7、行政管理学

8、公共关系学

专题讲座(选开)

1、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3、政府政策评估的方法体系与效率研究

4、行政管理创新与现代化工作艺术

5、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费用】

学费21,000元,报名费200元,教材资料费800元,共22000元/人。

【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

2、大专及以上学历,旨在提高本人专业素质和学历层次的社会在职人士均可报名参加。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1寸免冠近照4张、报名费200元(未录取退还,录取但未入学者不退);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3、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学习安排】

1、学制:两年,共四学期;

2、学习时间:隔周周末上课一次,周

六、日全天;

上午9:00-11:30、下午1:00-4:30

3、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证书与学位】

1、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2、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按照我院相应规定申请硕士学位。

【交款方式】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房山支行良乡分理处

户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账户:0200 0264 0920 0176 883

【报名咨询】

报名电话:010-64728387 13366431257司老师

报名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望京中环南路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二层

第二篇: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3

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暂行规定

(2015年3月16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研究生授课教师遴选的指导意见》,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用于指导在研究生课程教学阶段,国科大各院系、教研室和授课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及组织教学的分院/教育基地和研究所开展有关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教学实施、课程考核及教学评估等组织管理工作。

一、课程安排

1.教务部按学期编制并发布《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日历》(以下简称“教学日历”),负责统筹安排每学期重要教学环节的执行计划。

2.各院系根据“教学日历”,依据课程设置方案组织每个学期的课程开设工作,并根据教务部的通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将开课计划报教务部。

3.开课计划中应包括所开设课程的详细信息,包括课程的学时、学分,上课的时间、地点、起止日期,授

1 课教师人选及详细的课时分工,以及课程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方案等内容。

4.教研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首席教授须以研讨会形式,召集主讲教师和助教共同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要求。

5.各类课程均须编制教学大纲,以保证课程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预修课程要求、讲授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与进度计划、考核方式、教材或主要参考资料等。

教学大纲须接受院系领导和相关专家委员会的审核。院系将每个学期的课程开设表与教学大纲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报教务部备案。

6.在保持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主讲教师可经首席教授同意,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调整的部分不得超过大纲规定内容的25%。

7.院系安排课程时,原则上,专业核心课、专业普及课和专业研讨课每次安排2学时,特殊情况可安排3学时,不得4节连排;相邻两次课程至少间隔1天。三类专业课不宜集中授课,每门专业课每周最多不超过6学时。院系和教研室应充分考虑课程进度的可行性,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质量。

2 8.教务部按学期编制《中国科学院大学课程开设表》作为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依据。

二、课程教学

9.研究生课程教学,应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原创意识和独立思考及逻辑思辨能力。

10.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检查本教研室授课教师备课工作,首席教授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授课团队的备课工作,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院系对首次参与授课的教师,应组织教学试讲考核工作,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1.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普及课的授课团队应尽可能稳定,每位教师的授课时间一经确定,不能临时更改。特殊情况下,可经院系批准在确定的授课团队范围内临时替换教师,但不得改变原定的授课内容。

12.专业研讨课一般应采取小班制,以研讨为主、讲授为辅。教师讲授课时不超过总学时的1/3,其余时间安排学生研讨或演讲,教师现场指导和点评。公共课程可采用讲授、研讨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开展教学。

13.科学前沿讲座须以专题系列讲座方式进行。学院制定的讲座计划应包括讲座的主题名称、数量、拟聘教师、

3 课时安排、开课时间和地点等详细内容。

14.授课教师应给研究生布置作业和文献阅读任务,尤其是专业核心课教师须对研究生有明确的课外作业要求。授课教师对研究生的作业及文献阅读进行评判,以强化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5.学校鼓励老师将课件提前上传教学网(课程网站),以便学生预习,提高实效。

三、课程考核

16.研究生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如作业或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7.结课考核可以考试或者考查方式进行,具体可采用课堂闭卷、课堂开卷、读书报告、大开卷等形式。

18.考试成绩的记录方式分为三种:百分制成绩;等级成绩,即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记录的成绩,分别对应百分制成绩中的“86-100分”、“70-85分”、“60-69分”、“0-59”分;合格成绩,即以“通过”、“未通过”记录的成绩。

19.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以百分制记录成绩,特殊情况经开课院系同意并报教务部备案后,可采取等级成绩的格式记录成绩;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以等级成绩或合格成绩的格式记录成绩。

20.专业核心课主要以课堂闭卷形式进行。首席教授、

4 教研室和院系或分院/教育基地及研究所须按照上述规定明确其它各类课程的考试方式,并在教学大纲中注明。

21.课程考核成绩应由首席教授或主讲教师负责,于考核结束后两周内,在国科大教务管理系统完成填报,同时将纸质课程成绩单由首席教授审核签字,经开课院系盖章后交教务部备案。

22.经教务部或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批准选修其它高校课程的研究生,持开课单位研究生教务部门开具的正式成绩单,交教务部或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登录成绩。开课单位成绩单的成绩记录方式与国科大成绩记录方式不一致的,由院系或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外选课程特点,参照所在学科其它相近课程的考核难易程度等换算为国科大的成绩记录方式。

23.授课教师对通过课程补考的研究生成绩,按“60分”、“及格”或“通过”登录。

英语课采取复考制,即考试未通过的,可以在就学期间多次参加补考,补考通过的按60分登录成绩。

研究生无故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计0分、“不及格”或“未通过”。

四、课程教学评估

24.学校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导、巡查和评估。评估拟采取定期评估、自我评估与适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5 定期评估由学校组织,按院系或学科,分批次开展课程教学评估,每两年开展一次。

自我评估包括院系自评和授课团队自评两种方式。专业课程的授课团队应在学期末完成所授课程的自我评估,院系每学年对本院系开设的课程进行一定数量的抽评。

适时评估由选修课程的研究生进行评估。

25.为逐步优化授课团队,专业核心课、专业普及课和专业研讨课的教学评估拟针对首席教授、授课教师和助教三个层面进行。评估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授课水平、责任心和态度、授课内容与方式和授课效果等。

26.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对评估结果为“中”的课程,院系与授课团队应提出整改措施;对评估结果为“差”的课程,院系可责成教研室主任提出授课团队的撤换意见,报教务部批准。

27.课程教学的评估结果将作为学校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的参考指标之一。学校将逐步实行课程教学评估结果与院系和教师绩效相关联的政策。

28.国科大另行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估和优秀课程评选办法。

五、教材与讲义

29.学校鼓励各类课程均编撰讲义和教材,并可通过一定的遴选程序,列入国科大研究生系列教材出版计划,获得

6 相应的出版资助。

30.专业核心课的授课团队应在课程开设后的1-2年内完成讲义编制,3-5内完成教材的正式出版。

31.讲义与教材的编写由首席教授负责组织主讲教师共同完成,按照贡献署名。

32.对通过学校评估的专业核心课,教材的出版可列入国科大研究生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出版计划,出版经费由学校资助。

33.为提高我校的研究生教学质量,扩大我校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其它高等院校的影响,国科大把出版精品教材作为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六、附则

本规定由教务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7

第三篇: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选择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科学选题。这不仅因为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还因为它对科研全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决定整个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进行科学选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需要是选题的基本前提。科学选题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的需要等等。从一个国家的科学政策往往可以透视出政府对于科学的需求,所以研究者应充分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

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未曾提出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并预期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成果。创新的成果可以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为此,研究者应努力到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去探索,应在矛盾的前沿和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中选择,应在知识的空白带、在各学科的连接点上选题。要保证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已进行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别人的工作意义以及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课题的价值和可能包含的创新性成分。

三、科学性原则。科学选题应以一定的科学理论或科学事实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就理论依据而言,首先应考虑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与已确证的理论相违背的题目不应选择,毫无事实根据的题目也不应该作为选择的对象。

四、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求所选择的课题要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择。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研究,而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研究到什么程度。

五、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所选的课题应考虑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时期内没有效益的项目应该减少选择的机会,因为现在的研究经费是一定的,所以要抓住重点。应当指出,在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充分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或把这些原则兼顾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些原则之间常常会有矛盾,比如,需要性与可行性、科学性与创新性之间的矛盾,使得难以在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周全。只能在上述原则的综合乃至折衷上选出相对合理的课题方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上述原则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科学选题中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是学术专著、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参考文献还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参考文献的引用,反映了论著作者具有科学的态度,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说明文章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表明了作者对某一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著录引用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为论著的审阅者、编者及读者评估论著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录引用参考文献是论著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肯定,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在科技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时,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部录入,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也为查阅原始文献提供了线索,便于读者溯本求源。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明确本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所在,围绕主题和假设来筛选文献,为的是从学术角度说明自己提出主题和假设的缘由。对于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内容,要概括出那些与本主题研究紧密相关的部分,然后做出相应评论,指出对本研究有用的观点。文献综述部分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基本功和文献阅读量。是否找到研究问题的关键文献,是否抓准文献的要点,评述是否切中要害,是否有独到见解,等等,都可以从文献综述部分看出来。可见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显得相当重要。为了达到文献综述的高质量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列为参考文献;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

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评价一篇文献综述的质量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准确如实地表达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文字通顺、精炼,可读性和实用性强;有无具有指导或启发性的新见解和新观点;有无自己的研究结果包括在综述中;应以文献为主;发表刊物级别和其他文献引用的次数。

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成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学术研究当然也不例外,创新是科学研究工作和研究生论文的灵魂。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然而当今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原创性的东西,导致东拼西凑,论文毫无新意。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评价视角。评价学位论文的创新性,首先要明确主体范围和评价的视角。评价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是从人类的生产、科研、经济、管理的实践角度进行评价,而不是从局域、微观进行评价;同时,是从学科体系、学术领域进行评价,而不受本学科的限制。在全球的人们的实践中,在现有的各学科的理论中都不曾有过的新的真理性的认识,这才称得上创新。这有别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二、评价等级。评价科技成果分四个等级: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分几个等级?这是一个没有系统研究也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有关高校对研究生论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等级与论文的论题的广度、深度、重要度(价值)、创新度有关。

三、评价标准。如何界定重大创新、重要创新、一般创新、有新意、无创新,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各自的标准,很难精确地确定。评价学位论文创新等级有三大要素:突破性、价值性、真理性。创新就是突破,就是对旧的突破。价值性是指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分为:①重大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②重要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③一

定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真理性是指创新成果所揭示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规律性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可以分为:①新的规律;②新的理论;③新的见解。管理研究中,真正使我们产生具体亲切感的是管理实践中具有生命力的现象和事实,如果在研究工作中真诚地对这些现象和事实产生亲切感,这种亲切感自然会使我们的创造力充沛起来,如果拘泥于抽象概念则难以取得创造性的成效。因此我认为创新性论文的基础在于多进行基础研究。因此我们要重视基础性研究,促进原始性创新。

一篇研究论文的撰写,按照模式化的方法说来包括四个部分:1摘要;2绪论;3方法;4结果及讨论。摘要:目的是向读者叙述本文的创新点和它的价值,一般采用直叙方式。摘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问题说明,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要界定清晰;创新点,研究工作的贡献,创新点应占去摘要的大部分篇幅;论证途径的说明,创新点论证过程不必叙述,把在论证方法和技术上有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写上。 另外要注意:引导性和支持性的解释应尽量少,也不要把摘要写成目录式,采用陈述方式,用学术语言表达创新点及其背景,让评阅人员和专业读者判断它的价值。绪论: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1)问题的提出及背景。论文首先要点题,选题不宜过于宽泛,提倡“小题目,大文章”。问题提出引导后续的研究工作,问题明确意味着聚集于关键的概念,并将围绕这些关键概念进行研究工作。(2)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明确本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所在,围绕主题和假设来筛选文献,由远及近,先谈关系最弱的文献,最后谈关系最密切的文献,为的是从学术角度说明自己提出主题和假设的缘由。对于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内容,要概括出那些与本主题研究紧密联系的部分,然后做出相应评论,指出对本研究有用的观点。撰写文献综述有三忌。一忌讲义式、二忌主观设置靶子、三忌含糊不清。(3)假设的表述。文献综述以后作者需要对研究问题给出主观的回答,即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树,这便是假设表述的内容。假设表述合理的化,应该清晰地表达主观预期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陈述是否具体、清晰到变量的层次,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第

一、是否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证据进行验证。第

二、是否能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论证和验证过程,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描述的方法,独立地重复此项论证和验证工作。包括三项内容的描述:研究主体,论证框架及步骤和数据分析。描述研究主体包括主体本身的特征以及主体所处的

总体结构。样本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抽样框架、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都应介绍清楚。论证过程一定要围绕绪论中提出的假设来组织。论文中关于论证过程的表述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将自己在论证过程中积累和知识都包括进去了。论证过程以主题、假设为纲领,提纲挈领地取材,支持论点和论据的材料就用,不支持或程度较弱的就不用。论证过程要围绕“阐明问题”阶段提出的假设树来组织,论证框架设计首先考虑假设树和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方法设计完毕后,就是运用实际数据。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应前后呼应,逻辑上构成整体。结果和讨论:这部分主要阐明假设验证结果,也就是论文的主要创新。结果和结论都放在结论一节,写法上分两段表达,一段是中性的叙述验证和论证结果,一段是作者自己可以表达自己对结果具有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看法。结果部分宜开门见山列举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一篇论文的主题最好只有一个。结论部分包括分析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讨论,但要防止引申过度的情况,结论还可以提出本研究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成果的产生需要灵感,但成功不是仅凭灵感一蹴而就的。还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艰苦细致地工作,才能实现目标。科研中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单打独斗时代难以再续,管理和经济学领域的宽广性客观要求成员之间要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互补,通过团队实现个人的成长。

第四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课程名

课程类参考学起止别

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证专题一: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学专题研讨

任选

分 2.0

班号

专业

教师姓教师职上课时备名

间 周二

5-7

1-11 00 金融学

2.0

00 金融学

杨云红 副教授

刘玉珍 教授

周五

2.0 1-11 00 金融学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公司财务案例金融学概论

实证金融

固定收入证券高级金融专题:资产定价信用风险管理货币金融理论

职业发展投资银行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统计学研究专题之一数据挖掘及应用

决策模拟理论与方法规划论

任选

2.0 任选 2.0

3.02.0 任选

2.0 任选 2.0 任选 2.02.0 任选

1.0 任选 3.0 专业必修# 2.0 专业必修# 2.0 任选

2.03.0 任选

2.0

2.0

2-4

1-11 00 金融学 贾春新 教授

周三5-7

1-11 00 金融学

周一

2-4

1-16 00 金融学

张圣平 副教授

周二

5-7

1-11 00 金融学

张峥 副教授

周四

2-4

1-11 00 金融学

姚长辉 教授

周三2-4

1-11 00 金融学

周四

5-7

1-11 00 金融学

王志诚 副教授

周一

5-7

1-11 00 金融学

周五

2-41-6 00 金融学

周三

2-41-11 00 金融学

周四

2-41-11 07 金融学

周一

5-71-11 08 金融学

周一

5-71-11 00 统计学

周三

2-4

1-16 00 统计学

张俊妮 副教授

周五

2-41-11 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菲 讲师

周一5-71-11 00 管理科学与

周五

决策分析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会计研究方法论

会计学前沿问题研讨

实验设计与分析任选#

组织管理前沿专题

多元变量分析与结构方程任选#

组织行为专题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

管理研究方法(1)专业必修# 市场营销专题专业必修# 国际经营研究专业必修# 数据运算和处理专业必修# 消费者行为(I)专业必修# 战略管理I - 经典理论回顾专业必修#

战略管理3:理论视角的应用与拓专业必展

修# 金融工程理论与实务

任选*

公司财务专题任选* 公司治理

任选*

工程

2-4 2.0

1-16 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雷明 教授

周二2-42.0 1-11 00

管理科学与周三工程

5-72.0 1-11 00 会计学

周二

2-42.0 1-11 00 会计学

周四

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徐菁 讲师

周五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王辉 教授

周四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周三

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马力 讲师

周四5-7

2.0 1-11 00 企业管理

孔繁敏 副教授

周一

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任润

讲师

周二5-7

3.0 1-16 00 企业管理

李博柏 副教授

周一

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涂平 教授

周一5-73.0 1-16 00 企业管理 武常岐 教授

周二2-42.0 1-11 00 企业管理 马力 讲师

周三5-72.0 1-11 00 企业管理 徐菁 讲师

周一5-73.0 1-16 00 企业管理 谢绚丽 讲师

周二5-73.0 1-16 00 企业管理

周长辉 教授

周一5-7

2.0

工商管理硕

00

2.0 工商管理硕 00

2.0

00 工商管理硕

公司重组与并购

任选*

2.0

00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

国际管理任选* 2.0

00

品牌管理任选* 2.0

00

营销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管理学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微观经济学

高级微观经济学

高级计量经济学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公共财政理论

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优化方法

社会政策的评估和分析专题应用统计学

营销模型I

任选* 2.0

3.03.0 专业必修#

3.0

3.0

3.0

3.0

3.0

3.0

3.00.0 任选

3.03.0 专业必修#

2.0

00

1-16 00

1-16 00

1-16 00

1-16 00

1-16 00

1-16 01

1-16 00

1-16 00

1-16 00

1-16 00

1-16 00

1-16 00

1-11 00

周四

5-6周四

5-7

王新超 副教授

周二

2-4龚六堂 教授

周四2-4王辉讲师

周三2-4孟涓涓 讲师

周三5-7

虞吉海 副教授

周一

2-4蔡洪滨 教授

周二2-4龚六堂 教授

周五2-4龚六堂 教授

周一5-7周黎安 教授

周四5-7徐敏亚 讲师

周四2-4

苏萌 副教授

周四

5-7

第五篇: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

一、研究生课程的选修

1. 根据培养计划选修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按所在学科的培养要求,制订个人的课程(及环节)学习计划,并根据培养计划和课程目录,在学校注册中心规定的时限内,正式办理选课手续。研究生课程的正常选修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初。选课具体时间见注册中心的通知。

2. 补选和退选。研究生可以在学校注册中心规定的时限内按有关规定补选和退选研究生课程,逾期不予办理。研究生课程的正常补、退选安排在每学期的开学初;研究生课程的期中退选安排在每学期第九周,并需交纳期中退课费,退选的课程将从成绩单中移去。每学期办理补、退选课程的具体时间见注册中心的通知。

3. 选课、成绩与学分。凡已正式办理选课手续的课程,其成绩一律记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单。研究生完成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且考核合格,方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未正式办理选课手续而旁听的课程,研究生不得参加考试,不计学分。若研究生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退选手续、无故不参加考核者,或未按教师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环节,成绩记“0”分或“不通过”。

4. 选修外校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根据需要可选修外校的研究生课程作为学位要求的课程,填写“选修外校研究生课程申请表”,须得到导师同意、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可并签字。选修课程后,应完成所选课程要求的教学环节,并参加考核,成绩单须由开课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经我校院(系、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后,交注册中心登记备案,方能取得学分。

5. 正式入学前选修的研究生课程。我校本科生在本科期间选修研究生课程,须征得导师或所在院(系、所)主管主任同意,正式办理选课手续。一经选课,即按照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执行。研究生入学后,经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核实后,可认定相应的研究生课程学分。研究生课程学分不能与本科生的学分重复计算。

外校考入我校的研究生,在入学前经正式手续随本校研究生修过我校研究生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入学后,经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核实后,可认定学分。

6. 补修课程。研究生选修的本学科专业的大学本科课程一般只作为补修课程,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7. 免修课程(或环节)。凡符合免修条件的课程(或环节),可免修,直接获得学分。

二、课程考核及成绩确定

1.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按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考试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为合格;考查课程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记“通过”或“不通过”。研究生课程可采用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结合、闭卷或开卷、课程论文、完成课程规定的项目等形式进行考核。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确定考核方式。学科专业基础课一般采用考试方式。

2. 考核安排与有关要求

研究生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末最后两周内。公共课首先安排考试日期,由注册中心和开课单位协商确定后,通知各院(系、所)。随后,各院(系、所)再安排其他课程的考试日期,与课表室协商教室后,尽早通知任课教师和研究生。

1)公共课程

政治理论课:按课程要求参加考核。博士生的课程论文按有关规定完成。

外语课:见研究生外语课程的有关规定。

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按各院(系、所)确定的考核方式进行。

3)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博士生资格考试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必须由有关教师给出考核成绩或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取得学分。社会实践要求写出思想小结和技术报告。

3. 重修、重考

研究生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允许“重修”或“重考”一次。“重修”课程的研究生应参加下一次课程的学习,按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环节,并参加考核。“重考”的研究生不需参加课程的全程学习,只参加下一次研究生课程的考核。“重修”或“重考”课程的成绩记录方式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注以“重考”或“重修”字样。 办理“重修”或“重考”的研究生应填写“研究生课程重修、重考申请表”,在下一次开课学期初,在注册中心按有关规定正式办理相应手续,按学校有关规定交纳“重修”或“重考”费,并通知有关任课教师。申请“重考”的研究生须经任课教师签字批准。

研究生在全学程内一般只允许“重考”或“重修”一次。研究生在全学程内出现两门次学位要求课程不及格时,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4. 缓考

研究生因病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者,可申请缓考。填写“研究生缓考申请表”,同时必须有清华大学校医院出据的证明,向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申请缓考,经主管主任批准后,申请书和医院证明原件留管理部门保存,以复印件通知任课教师和学校注册中心。因事一般不能申请缓考。缓考不单独安排考试,经批准缓考的研究生与下一次研究生课程考核同时进行,按正常考试记分。

5. 考试冲突时的处置

研究生在两门课程考试时间发生冲突时,本人要尽快向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通报,以便协调安排。

6.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内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包括学位要求课程和非学位要求课程)须考核通过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7. 研究生考试作弊者除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以外,该门课程记为“0”分,以后视其表现,由所在院(系、所)决定是否准予重修。

三、课程成绩及试题和试卷的管理

1. 研究生课程成绩的录入。研究生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在注册中心规定的时限内录入学生成绩,打印成绩单,经核实并签字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业务办公室。

2. 成绩更改。成绩一经任课教师签发,任何人无权随意更改。若确属判卷有误,任课教师应按注册中心的有关规定做修改。

3. 试题与试卷管理。研究生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应保存试题和试卷两年,研究生院将不定期地抽查研究生课程的试题与试卷,组织专家组评估,并通报抽查和评估结果。

四、课程编号与学分计算

1. 课程编号由八位数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第一位:课程级别;0-5号为本科生课程,6-9号为研究生课程(其中6号为全校研究生公共课;7号为学科专业基础类课程;8号为专业课;9号为博士生课程)

第二~四位:开课院(系、所)代码

第五~七位:开课院(系、所)同类课程顺序号(其中第五位为8号表示工程硕士课程)

第八位:课程学分数

2. 学分计算

每学期按16周授课(另加2周考试),每周的课内学时数为课程的学分数。对不满一学期教学的课程,其学分由该课程课内总学时数除以16来计算。

上一篇:一级医院的基本标准下一篇:一棵小桃树句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