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探析

2024-05-05

因素探析(精选十篇)

因素探析 篇1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产业的迅猛崛起, 可利用土地面积在逐步减少。如何在现有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 就显得十分紧迫。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和饲料作物, 玉米生产对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就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气候资源, 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本文对玉米高产因素进行了分析。

1 玉米品种的选择

品种的选择是玉米丰收的关键, 如果选择没有良好的品质特性, 不适合本地土壤特性和气候特点的品种, 就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所以在选择夏玉米的品种时应注意:首先要选择符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的品种, 有良好的品质特性, 能抗病虫害、抗倒伏, 生育期在100~110d的中早熟在当地普遍推广的品种。种子纯度应≥98%, 发芽率≥85%, 含水量≤13%。并选择有高效低毒的种衣剂包衣的品种。包衣种子可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等。或采用药剂拌种, 用戊唑醇、福美双、粉锈宁等可以减轻丝黑穗病的发生。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播种, 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如河南普遍推广的品种郑单958、浚单[1]系列品种等。

2 土壤的质地性质及肥力

安阳大部土地是适合种植玉米的土地, 没有盐碱地, 土壤质地较好, 除西部山区外, 其它区域秋作物以玉米为主, 由于地块是承包责任制, 土壤肥力相差甚远, 且长期使用化肥, 有机肥使用量很少, 甚至没有, 这样造成部分农田土地板结, 对这样的地块应该多使用农家肥, 以改善土壤质地,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增加土壤的综合肥力, 避免氮磷钾利用率低的问题, 提高土壤和肥料的利用率。玉米对土壤的PH值的适应范围为5~8, 最适宜玉米生长的p H值范围为6.5~7。安阳地区农田能满足玉米的需要。

3 播种收获时间及生育期

安阳夏玉米播种日期在5月20日至6月5日之间, 大面积播种在5月24日到5月30日。由于种植制度的不同, 各地略有差异。以汤阴县为例, 近几年播种日期较前几年提前5d左右, 套作地块在小麦乳熟期进行, 9月15日左右成熟收获, 全生育期114d左右。据1990年至2010年汤阴县气象局农业气象作物地段观测, 玉米各发育期平均时间见表1[2]。

4 密度

玉米因品种特性之间存在差异, 植株高度、叶面积、株型等的不同, 都有一个合理的密度范围。浚单29在浚县农科所2009年田间密度试验表明[3]:密度在52500株/hm2时产量为10200~10500kg/hm2, 密度在7500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10950~11100kg, 密度达到90000株/hm2产量为10500kg, 和密度是52500株/hm2时的产量相近, 证明玉米的播种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 且不同品种之间都有一个最合理的密度值。高水肥地块密度可以适当增加, 水肥条件差的地块要适当减小种植密度, 以达到最佳效益 (见表2) 。

5 气象条件因素

5.1 温度条件

玉米是喜温作物, 安阳地区以夏玉米为主, 播种时间在5月底, 9月中旬成熟, 播种时的平均温度在22.0℃左右, 近5年全生育期平均积温为3012.3℃, 日平均气温26.2℃, 温度条件可以满足玉米生育期对热量的需要。

5.2 光照条件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 但不能缺少了光合作用。近5年玉米生育期日照时数平均为499.7h, 最高为2009年的696.3h, 最少为2011年的360.3h。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影响百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日照时数不可选择, 只能选择适合的品种。

5.3 降水量, 降水时间, 关键期

在安阳地区, 玉米生育期与汛期基本一致, 就是说一年中的降水量有60%左右集中在这个时段, 近5年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平均值为386.3mm, 最多为2010年497.5mm, 最少为2009年312.1mm, 自然降水总量能满足玉米生育期的需要, 但是由于降水时段和降水量的不均匀, 造成玉米需水关键期没有自然降水的现象经常出现, 这时, 应及时进行灌溉 (见表3) 。

6 土壤水分

图1为安装在汤阴县农业气象观测作物地段玉米田的自动土壤水分站观测小时记录, 记录时段为2013年玉米播种至收获土壤重量含水率情况, 10cm一层, 记录深度为50cm, 红色线是10~50cm平均值, 其他线代表层次如图例, 图中变化最大的是7月3日进行了灌溉, 其它为自然降水形成的土壤重量含水率变化曲线。

7 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的病虫害较多, 矮花叶病、黑粉病, 大、小斑病、粗缩病、茎腐病、锈病和玉米螟及食叶虫等。玉米的病害需要靠玉米品种的高抗病性解决, 玉米的虫害需要及时发现进行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 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 破坏茎叶组织, 使养分和水分不能输送, 影响玉米生长, 抽穗后钻进雌穗使果穗折断影响授粉。

蝼蛄: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 或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 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

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 咬断植物幼苗、根茎, 使幼苗枯黄而死。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初孵化的幼虫日夜群集在作物幼苗的心叶或叶片背面, 把叶片咬成缺口或孔洞。3龄后进入暴食阶段, 白天隐藏在土表下, 天将亮露水多时出来活动, 将玉米从地面3~4cm高处茎部咬断把断苗拉至洞中取食。

8自然灾害的影响

夏玉米生育期间多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 尤其以初夏旱、卡脖旱和花期阴雨对夏玉米的影响为大[4]。当出现初夏旱和卡脖旱时应及时进行灌溉, 保证玉米苗期和孕穗期对水分的需求。出现涝灾时应及时排水, 减少水分对玉米根系的浸泡时间。当出现大风暴雨把玉米吹倒伏时, 要根据倒伏情况进行扶直处理。

9 科学管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玉米生产要想高产丰收, 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 在玉米播种时要考虑种子的出芽率、播量、播深等因素, 达到一播全苗, 苗期要清除田间杂草, 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在七叶期要进行培土施肥, 保证全部壮苗。玉米生长后期也不能放松田间管理, 发现病株要及时进行处理, 以免传染别的植株。玉米成熟后, 适当推迟收获, 使玉米籽料有更多干物质的积累, 达到籽料饱满。有条件的地块, 要采用玉米收割机进行收获, 以提高收获时效, 保证收获质量, 收获后抓紧时间晾晒, 防治玉米霉变, 以提高玉米的品质。

1 0 结语

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较多, 除气象因素中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自然灾害不能人为控制外, 其它因素都可进行控制, 从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的品种, 到土壤性质、土壤肥力、种植密度、土壤水分、病虫害的防治及田间科学管理等都可以实现。要实现玉米高产, 就要选对玉米品种, 进行科学的管理, 精心耕作, 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注:本表所用数据是汤阴县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计算数值。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产业的迅猛崛起, 可利用土地面积在逐步减少。如何在现有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 就显得十分紧迫。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和饲料作物, 玉米生产对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气候资源, 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本文对玉米高产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玉米,高产,因素

参考文献

[1]程相文, 张守林, 程立新, 等.高产多抗广适玉米杂交种浚单20的选育及技术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7) :32-34.

[2]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

[3]张素芬, 章慧玉, 程建梅, 等.耐密玉米新品种浚单2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6) :140-141.

教师教学观念阻抗因素探析 篇2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抗因素探析

摘要: 科技的日新月异,竞争的与日俱增,要求社会各个领域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转变陈旧观念去积极适应发展。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当今物质文化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顶梁柱,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要转变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原有教学观念容易与新教学观念产生冲突,在观念的吸收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阻抗因素的干扰,这令教师难以转变观念,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引导的,因此对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抗因素探析对教师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观念 转变 阻抗教学思维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便是将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中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无疑是将更为科学的教学观念装到教师的脑中,这是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核心问题,但是,通过对教学实践操作层面的大量考察,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学观念的理性阐释与教学事实描述之间的差别表现极为明显即观念的转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与创新,因此,对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抗因素及对策研究十分必要。

阻抗是指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时所遭遇的各种阻碍和产生抗拒的现象,阻抗因素即导致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产生阻抗现象的原因。我国国内对教学观念阻抗因素研究目前有涉及,但是总的来说还不够深入。王明全的《促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一文明确指出要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关键是要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新的教学观念。冯茁的《教师教学观念转变阻力探析》告诉指出教师教学观念主要受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条件、教学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观念的阻抗因素对于教学产生着重大影响,教学观念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它的转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需要从各方面努力来构建新的科学的教学观念。①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抗因素及原因分析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①

(一)主观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客观条件也要通过主观条件的能动作用。影响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经验、教学信念、价值取向等,本文着重分析思维方式、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这三个因素。

1、教师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期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结合, 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工具, 它主要由观念要素、知识要素和智力要素等部分构成。思维方式的本质在于它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思维工具,它和物质工具一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作用。实际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 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意味着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最终需要广大教师去实施,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于课程改革的进程,那么教学本质还是没有任何变化。相对来说,开放、多向、外倾、以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可能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封闭、求同、单向、直观的思维方式则可能不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①。教师要逐渐适应现代的教学物质工具,例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的应用。

2、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教学理论具有解释教学现实、探索教学规律、预测教学未来等诸多功能,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②学理论能够为教师提供关于教学的各种知识,使教师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实质上是教师教学观念结构的调整与转换。要实现观念结构的调整与转换,就必须向此结构中注入新的知识要素,用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去冲击和剔除其中的旧知识、旧观点。很难想象一个教学理论水平很低的教师可以很好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对教师来说,不断学习教学理论,不断补充新知识,并以此对照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而调整自己的观念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3、教师的教学经验

对旧教学观念的理性批判和对新观念的全面理解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基础,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理解新教学观念的“先见”来源之一,人不能自由地选择它们,也无法轻易的摆脱它们,它们是理解的出发点。教学经验一方面能够吸纳新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也会因为自身原本教学经验的习惯性而排斥新观念。因此,教师原有教学观念与新教学观念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此时,一般会出现教师对待教学观念的三种现象: 一是, 教师原有教学观念对新教学观念进行“ 打击”和“排斥”;二是, 教师原有教学观念对新教学观念相互调适,即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师原有教学观念的弊端和新教学观念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

②刘正海: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视角》,《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10期。①[2]

益处, 并采取相互融合的办法,整合原有与新的教学观念,达到“和谐”状态;三是, 教师完全否定或抛弃原有的教学观念, 极力拥护新教学观念。很多教师不能处理好新旧教学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制约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除了受主观因素影响外,还有许多外部的客观因素对观念的转变起作用。

(二)客观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客观因素,是指存在于教师主体以外的所有条件的总和,即凡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阻碍作用的外部条件均属这一范畴,本文主要分析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

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的框架,这一体系在理论、实践上仍然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现实。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由于这一教学体系立足于教的需要,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为教学服务,重视教学过程、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在实践中深受教师的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最大的便利,使得教师没有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愿望,由此给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

对教师进行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检查、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师工作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进行管理。教学评价既是学校与社会对教师进行评价与考察的过程,也是教师本身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诊断功能,不仅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利,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还很不完善,教师评价很多只是关注教学的学生成绩,教学课堂的活跃度,忽视了教学中教师的劳动以及教师前期备课的努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也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尤其在实施各种新的课程观以及探索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合理客观的评价。很多教师也感觉无奈,心中蕴积了许多教学设想,但是由于升学等各种压力,教师不得不打消放弃这种想法。因为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并没有给教师提供足够的自由发挥的舞台。

3、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

近年来,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极大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王维娅:《师生关系的重建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评论》2000年第4期。①①[3]

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一些学校为了打响学校名声,赢得一些所谓的荣誉与利益,教学改革和科研带有越来越强的功利性倾向,表现为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地位、声誉。很多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是真正为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是为了让科研成为提高自身职称的跳板,科研只是教师迫于学校教改压力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使得科研愈加趋向被动和功利化。此外,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及繁忙的教学改革的双重重负下容易呈现疲于应付、疲于奔命的状态。教师很难有冷静思考的时间,很难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这不仅损害了改革自身的成果,而且严重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真正转变。

教师的教学实践受教学观念的制约,科学的教学观念将对教学结果产生重大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策略

(一)转换思维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

思维方式是由逻辑结构、观念结构和情感结构组成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渗透和交融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中国几千来的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不仅使教师自身受教时受其影响,教师教学实践同样会不自觉的实践这种传统。当然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在不同的文化传统观念,构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产生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封闭性的思维方式向开放性思维方式转换,从单向、求同的思维方式向多向、求异的思维方式转换,从以内倾、直观为主的思维方式向以外倾、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转换,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关系思维方式转换,从稳定、慢节奏的思维方式向动态多变、快节奏的思维方式转换,以适应教学观念转变对思维方式的需要,从而加快转变速度,增强转变实效。教学重点要由重学生成绩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强调知识的重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信学生,充分认可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为人处事,人际关系,面对生活苦难应有的姿态等方面进行引导,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转变思维方式这一问题上必须下足苦功。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学性,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技能,利用好网络教学的,寻求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并将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去。[4]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以转变旧观念、理解新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转变与理解不能是随意和盲目的,4而应当具有科学性。教师必须学习教学理论,认识教学的本质,掌握教学的规律。然而,教学理论的学习还没有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教师职前与职后培养单位与培训机构也没有为他们创设相匹配的条件,师范院校开设的普通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课程备受冷落,教育科学的科学性被众人怀疑。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理论水平对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必须不断努力地学习来提高理论素养;而师范院校则应该注重学校师范生的理论培养,从高师生阶段就必须强化未来教师的理论知识,从一开始就为教师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未来潜在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开展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竞赛、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课程等。[5]

(三)加强教学交流

教育教学过程中, 分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教师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主要体现在教学反思、教学后记以及教学追踪等过程中,也包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探讨。通过这种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教学交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之间通过教学实践的交流, 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启发完善教学观念, 进而实施符合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生理心理学习成长的教学行为。教学交流能够强烈地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批判, 在原有教学观念与新教学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下, 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变革最终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行为效果的提高,教育部门和教师们应高度重视教学交流,深刻认识到教学交流不仅存在于“教学交流”研讨会上, 学校与学校之间, 还应大量存在于本学校范围之内, 应把学校范围内的教学交流作为交流的主要阵地, 充分挖掘教学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并把教学交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一项经常化的活动,学校应该为教师交流提高平台,只有这样,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变为现实。[6]

(四)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教师评价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对教师的激励、导向、诊断功能,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劳动对象具有复杂性,这要求评价主体必须能够认识和区分教师劳动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与非根本利益等等,使教师评价成为一种基于事实的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因此,教师评价制度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也应该多元化,而不仅仅只是采取听课、查教案等传统做法;评价人员也要深入教师工作实际生活中去,注重对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力求做到合理、公正的评价教师。②[7]①

(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功利化的教研往往会阻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但如果学校能够对教师参与教研正确定位,充分合理利用教研这一手段,那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参与科研的前提应该是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第,444-445页。

邓云洲,范兆娟:《有效教学的内涵与评价标准的误区及其规避探析》,《教育导刊》2009,年第4期43-45页。②①

基于问题的解决, 这个前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供了基础。在教育教学问题出现时, 教师一般会想到产生这样的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是否教学观念出了问题, 如果是教学观念出了问题, 又具体是哪些教学观念, 等等。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教师教学观念的冲突,为其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基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教师获得新教学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就会主动分析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 并努力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和对策,这样的过程容易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提升和转变。然而, 教师仅仅参与一次或几次科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应该积极致力完善、建立各种条件和措施,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端正科研动机,并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意识习惯化。如提供教师成长所需要的教学用具,从生活上给予教师足够的生活保障,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隐性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的设计、布置,学校张贴的各种名人名言标语,教工食堂教师住宿条件的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等积极申请教研活动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还应该建立适当的培训机制,系统地确立培训程序,有针对性的对在岗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养。另外对于现在全国上下普遍用到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等,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不仅仅做到在硬件上给予支持,在软件方面,如课程的设计开发等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教育,转变习惯式的教学观念,也要求学校社会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个宽松的教学平台,给予教师教学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塑造积极的隐性课程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消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阻抗因素。

参考文献何志学,马灿玲:《在中学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的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第35~37页。

[2]冯花朴:《系统科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6期。

[3]王传金:《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抗因素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4]徐继存:《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杨启亮:《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与思考》,《教育科学》2000年版。

[6]周建平:《“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的转换》,《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1版。

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探析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价值决定;灰包系统

2006年笔者提出应以人力资产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当代财经,2006.8),并通过人力资源者评指标的灰聚类分析给出了评价人力资源的大类指标(会计之友,2006.8)。但由于所得指标“智力素质”、“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均为非货币化因素,不能直接用于人力资产价值的计量,必须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白化技术进行处理。得出三类因素的货币化白化指标。

一、人力资源价值与人力资产价值

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其有的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可见。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产权只能归属每一个独立自由的自然人,他通过支配和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带来益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各种经济利益。这些经济利益的总和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其大小取决于人力资源拥有者的素质、能力及其发挥。直接表现为一个人的智力素质、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而其思想道德素质、情趣品质、身体素质、所处环境的优劣等是前述因素的潜在条件。

人力资产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因过去的交易、约定或事项所拥有的在特定时间内使用人力资源的法定权利。显然,人力资产价值是会计主体所拥有的“法定权利”的效用的货币表现。它只是人力资源价值在本会计主体中所体现出的那部分价值。而非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所以人力资产价值的决定因素也必然不同于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因素,尽管两者有相同之处。

二、人力资产价值的形成分析

人力资产价值形成分析的起点是指一个特窟的会计主体开始形成人力瓷产的时间起点。显然,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否则就无法进一步确定人力资产的具体形成过程。由于人力资产是一个会计主体所拥有的法定权利。所以,人力资产价值的形成分析不能脱离会计主体,只能从一个会计主体取得人力资产开始结合人力资产开发使用过程具体进行。

一个会计主体取得了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使用某一人力资源的权力(即人力资产)以后,就进入了人力资产的使用开发过程。人力资产的使用开发过程具体包括岗位安排和上岗培训、从事岗位工作和在岗培训、工作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与激励等环节。可见。人力资产的使用开发过程不仅是人力资产的耗费过程,而且是人力资产的再生甚至增值的过程。这里的人力资产耗费是指人在劳动中的体力下降和知识技能陈旧;而再生是指再生产过程中人力资产耗费的补充;增值则是通过接受教育培训或主动学习(包括不断积累经验),使得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获得更高的行为能力,从而能够为会计主体带来更多价值。

综上所述,一个会计主体所拥有的人力资产的价值从该会计主体取得人力资产起开始形成。在人力资产的使用开发过程中不断消耗也不断再生、增值,所以。人力资产的价值运动过程必然是:会计主体取得人力资产时支付的代价形成人力资产的初始价值;人力资产使用过程中随着知识技能的陈旧、体能的下降和约定服务期间的临近,人力资产的价值会不断下降;同时随着人力资产的再生和经验积累,人力资产的价值会得到补偿和提高。显然,对于一个会计主体来说,能够形成其人力资产价值的是人力资产的取得成本、为提高人力资产效用所支付的培训成本和经验积累成本及为恢复人力资产消耗所支付的人力资产再生成本等。

三、人力资产的效用分析

人力资产作为资产的一种,要能为会计主体带来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现行的观点一般认为:人力资源所有者将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源投八到企业之中,其他资源的所有者将其他资源投入到企业中,企业管理当局将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出新的产品或创造出新的价值。为补偿人力资源的消耗要向人力资源所有者支付工资性费用,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再生产。支付的工资费用和其他资源消耗的补偿费用一起构成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费用。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抵偿所耗成本费用后就形成了企业的利润。按照这样的思路,企业向人力资源所有者支付的工资性费用全部是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补偿。这和补偿其他资源的生产耗费没有区别。所以,在讨论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时,持这一思路的研究者均无一例外地强调企业所获超额经济利益或利润应在人力资源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以全面体现人力资源价值。但这一观点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指责,理由主要是人力资源所有者不具有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利,因为人力资源所有者并不承担企业发生经营亏损甚至经营失败导致破产的风险。应该说,不承担风险就不能分享收益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仅以此一点来否定前述思路,依据还是不充分的。前述思路的根本问题在于其所隐含的前提:向人力资源所有者支付的工资性费用全部是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的补偿。正如张文贤教授在其著作中所怀疑的:“在现在人们工资报酬差异悬殊的情况下,难道每个人的工资报酬都应只算作是补偿吗?如上海2000年人才招聘薪资信息中,博士生最高月薪8000元,最低2000元。难道2000元是补偿。8000元也全是补偿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268页)。

笔者认为:基于企业的利润是由各生产要素共同带来的这一思路,人力资源所有者应参与企业利润的分割,但基于人力资源所有者不承担企业风险这一思路,人力资源所有者又不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割。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方法应是重新界定企业支付的工资性费用的性质,将企业支付的工资性费用分成两部分:一是为恢复人力资产消耗所支付的人力资产再生成本;二是对人力资产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的分割。前者是对人力资源再生产过程中因体力下降、知识陈旧等因素导致的人力资源耗费的补偿,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和知识自觉更新费用等;后者是人力资源所有者不能按投八资产的比例(即承担风险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但又应分割企业生产经营新增价值所得的与其他资产投入者约定的固定金额。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利益分割过程可以表示为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其他资产的耗费补偿可以在企业内部直接进行,而人力资

产的耗费补偿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所有者才能完成。这是由人力资源的自有性和能动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所有者将人力资产投入到企业的一段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资、津贴、福利、奖金等形式获取了人力资源耗费补偿和新增价值分成以后,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该企业进行下一段生产过程,也可以选择离开该企业加盟其他企业或组织的下一段生产过程。而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支付了一个生产过程所耗费的人力资产再生成本,只是补偿了该生产过程所耗费的人力资产,并不一定取得下一生产过程所需的人力资产,能否保有原来的人力资产甚至取得更多的人力资产还决定于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除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企业为个人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人才管理的方式方法、人力资源的心理想法等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新增价值的分配方式与方法。新增价值的分配方式如果能够使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感到其价值得到了体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他会继续选择留在原企业或组织中,否则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流动。

四、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的初选

综合人力资产形成和人力资产效用的外在表现,人力资产的价值可以用货币化的因素来全面表示:第一,人力资产的取得成本;第二,人力资产的培训成本;第三,人力资产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产的取得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获取人力资产而支付的一次性引进费用,包括支付给所引进人才的原单位的补偿费用、支付给引进人才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等。人力资产的取得成本实质上是通过对该人力资源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绩的评价所形成的对该人力资源进入本企业或组织工作以后在合同约定的服务期内所能创造并分享的新增价值的最低预期,是提前支付给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应由其分享的该人力资产在企业未来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最保守的预计金额。

人力资产的培训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人力资产的效用而对人力资源所有者进行脱产或在职培训所支付的教育培训支出,包括支付的培训费、学习期间的补助性支出、学习期间导致的生产效率和业绩损失等。从投资主体上看,这些教育培训投资一定只是本企业或组织所支付的;从时间上看,这些教育培训投资一定发生在本企业或组织与人力资源所有者签订合同从而取得了该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后。

人力资产的使用成本是指在人力资产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支出,包括为人力资产再生而支付人力资源生活维持和知识自主更新的费用、人力资产在工作过程中因不断积累经验所导致的费用支出、人力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创造并应分享的超过取得人力资产时预支的取得成本后的新增价值的金额等。人力资产的使用成本在现实中是以工资、津贴、福利、奖金等形成支付的,而且是混合在一起支付的,并没有详细地区分为人力资产再生成本、经验积累成本和新增价值分事威奉。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断定人力资产的取得成本、培训成奉、工资等费用可以代袭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产价值。

五、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的验证

(一)分析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为了证明一次性引进费(即人力资产取得成本)和工资等费用可以代表人力资源价值的考评指标。笔者发放了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针对本单位所引进的人力资源回答其人力资源考评指标的评分和一次性引进费与工资费用情况,并提供本单位的平均工资。通过调查,收集到可用于分析的样本60个。处理后得到的数据见表1(限于篇幅,未给出所有数据)。

(二)数据的线性相关分析

对上述数据利用SPSS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上述五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1。这从线性相关的角度验证了笔者对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的初选结果。

(三)数据的灰相关分析

为了更充分地验证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与人力资源考评指标的相关性,笔者又使用表1的调查数据自行编程进行了灰相关分析。

首先,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初值化变换。计算公式为:

X'j=X1j/X1j

(i=1,2,…,60;j=1,2,3,4,5)

其次,分别以一次性引进费对平均工资倍数和工资对平均工资倍数为母序列,以“工作业绩”、“工作表现”、“智力素质”为子序列,计算每样本母序列与各子序列数值差额的绝对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min,△max分别为相关数据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最后。计算各子序列与母序列的关联度。即关联系数的平均值。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一次性引进费对平均工资倍数”与“工作业绩”、“工作表现”、“智力素质”的灰关联度分别为0.8565、0.8555和08573;“工资费用对平均工资倍数”与“工作业绩”、“工作表现”、“智力素质”的灰关联度分别为0.8721、0.8653合0.8708。可见,一次性引进费(即人力资产的取得成本)和工资费用与人力资源考评指标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可以用它们来评价人力资产的价值。

六、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的相关分析

决定人力资产价值的一次性引进费和工资费用也并非是独立的因素,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 从线性相关分析的结果(表2)可以看出:两者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0.754的线性相关系数。说明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笔者利用前述调查数据对两者的灰相关程度也进行了分析。分析的过程不再赘述。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两者的灰关联度为0.8545。说明按照灰色系统理论,两者也具有较大的相关程度。

传统街区生存因素探析 篇4

关键词: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政策,改造,人居环境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曾经在历史上写下繁荣的传统街区,在现代生活中逐渐丧失了往日的繁华,也失去了文化、经济上的地位,在光鲜现代都市的夹缝里尴尬的喘息。

常见的形式有:

1)沦为所谓的“城中村”。随着城市发展扩大,在远离传统居住区的地方形成现代化活力区域,原来的中心逐渐萧条,房屋大多年久失修。有经济实力的老住户搬离,留下经济拮据、生活不便、以老人为主的都市贫民和大量寻求廉价房租的外来务工者。

2)被开发成旅游景区,成为面向外来游客的消费点、当地人的文化纪念馆。很多传统的技艺和符号,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但有些已经变成噱头,如同被参观赏玩的一件古董,失去了原本普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功能。

过去的几十年里,以上似乎已成为传统街区发展定式。但是地处浙东临海市的紫阳街却呈现出与上述传统街区不同的现象。

1)居民外来人口较少,仍以老住户为主。居民素质较高,文化氛围浓郁。脏乱差的情况很难看到。

2)居住环境适应现代生活。居民生活并没有因传统和现代的冲突而不便。

3)商业融入本地生活。街区内有大量老字号店铺,不同于通常景点主要针对外来游客的情况,其商品已融入老城区的历史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生活起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下面将从多方面分析,研究形成紫阳街现状的影响因素。

1城市

1.1 地理环境

临海市位于我国的东南,浙江中部,东临东海,在宁波和温州、绍兴和温州之间。春秋时属越国。从一千多年起便是联系浙江南北交通贸易往来的节点。位于现临海市西南的临海古城区共3.99 km2,被山脉水系环抱,形成天然边界,可谓“山之南,水之阴”。其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人类居住。除了天然屏障外,还有城墙这样的人工屏障。古城墙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北枕北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呈C形环绕古城区,全长6 000 m,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1.2 人文历史

从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台州以来,临海一直是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又作为台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直至1994年台州市成立,行政中心由临海迁至新台州市时止。

位于临海老城区东南隅的巾山不仅是屏障和自然景观,还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巾山三面街市,南临灵江,作为宗教文化的集中地,山上儒、释、道并存(见图1)。

历史的原因,形成临海老城区浓厚的人文气息。居民皆以文化为荣,被誉为“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

1.3 规划方式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由于老城区被C形包围的特殊的地形,不像大多城市一样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而是由C形东侧缺口向东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分布离旧城区越远越密集,并未剥夺传统的空间。新旧区域衔接处形成了拥有大型购物和休闲文化圈的新中心,并和自然景观(东湖公园)结合。一般居民的生活需求,无论传统的下棋、打太极、唱戏,还是现代的购物娱乐,都可以在此满足。中心区的环境和设施,以及与旧城区共生的关系,是影响传统街区居民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街道

2.1 街道格局

古城区街道以紫阳街为中轴线,呈“丰”字形,向左右拓展,延伸出阡陌纵横的街巷。紫阳街长1 086 m,宽4 m~5 m,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完整保留了原有明清建筑风格和前店后坊、上宅下店等街道格局。每隔几十米设一座墙坊,起整体防火隔断作用(见图2)。这些墙坊横跨街道,下部半圆拱券开过街门,中部设字堂,顶部砌成高出屋顶的马头墙,形成江南古街留存极少的建筑特色[1]。

2.2 历史文脉

沿街两侧自古以来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主要经营布匹、粮食、南北货、药材、文化用品等,夹杂理发店、饭店、茶室,自古就有府城“日日市”的兴旺景象[1]。有多家保留下来的百年老店(见图3),还有许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人。与工业制品相比,手工制品以其优秀的质量取胜。

清河坊白塔桥一带在历史上是紫阳街的商业中心,随着城市的变迁,商业之风渐退,而美食遗风依存。每到周末,食客们蜂拥而至,除了紫阳街的老居民,还有新城区的居民们。到老街区享受美食是很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见图4)。

街两旁的众多水井是紫阳街的另一大特色(见图5)。古井建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哺育了数代人,起到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水质优良,受到历代居民的喜爱,水井周围也历来是居民聚集的社交活动场所。

2.3 改造政策

为加强对紫阳古街传统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临海市政府从2004年起,先后出资3 600万元,坚持“源于历史、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延年益寿、古为今用”的原则,收集使用民间各类原建筑物老构件近万件,进行总体性修缮,使古街面貌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格[2]。

1)全面改造基础设施。

对街道的自来水、通讯、电力“三线”进行入地处理,雨、污井分流改造。新建了化粪池和生态型公厕,把居民的排污管道连接到公共排污管上。沿街配备消防设施。路面统一铺设人工凿毛石板。彻底改变了昔日街面杂乱无章的形象,改善了居住条件,完善了基础设施,使居民家内得以安装抽水马桶和现代电器等设备。

2)墙坊、水井等修复整治。

解放后居民用上自来水,井边空基宽敞,被附近居民占用建房,破坏了整体风貌。整修中将井边的民房全部拆除,恢复空地,种植绿化,增建照壁和亭阁、护栏等,恢复了空间环境的原貌[1]。现在井边已不是生活取水的主要场所,而成为居民休憩聚会的地方(见图6)。

3人家

3.1 所处地段

本文所研究的黄姓一家可以说是古街区老住户的典型代表。黄家住宅始建于民国时期,位于紫阳街中段,巷口转角处,曾祖在世时经营南北货,将一层转角处辟出作为商铺,其余部分和二层作为居住。地段好加上善于经营,一直家业兴旺。

如今的住宅周边环境也是这样的老住户留下来的原因之一。

3.2 文化影响

经济条件提高后,人们更重视社会地位的提高,尤其在台州府历来的“尚文”背景下,作为身处当时最繁华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解放前的紫阳街上很多商人在发迹后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当时街区内还有一座孔庙,可见儒家文化的影响。

这一代老人中不少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在解放后分布于临海市各文化岗位,受到市民的尊重,成为当时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动者,并将文化氛围延续至今。现在这批老人虽然都有迁出的经济实力,但依然居住在紫阳街内。这也是紫阳街在今天城市的生活中依然享有地位、受到尊重的原因之一。

3.3 渐进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居民们逐渐对战争年代中受损的建筑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不仅是将其还原,还根据他们变化了的生活对房屋进行自发改造。以黄家为例,此时曾祖已去世,两位儿子都已成年,二人将房间用墙隔开,分为两家。原来的木墙体改为砖砌,部分柱子和楼梯、楼板、屋面保留木构。一层的分户墙上开30 cm×40 cm的洞,方便两家人相互联系照应。部分二层砌成阳台,改善了传统住宅二层没有室外空间,衣服只能晒在窗前的缺点。木构上沿用了传统技术,窗户形式、山墙线脚沿用了民国风格。改革开放后,浙东沿海成为最早发展起来的区域,紫阳街居民对住宅的另一轮改造开始。黄家把二层阳台下的空间改造成浴室和盥洗室,但由于此时地下无化粪池,倾倒排泄物依然要到公厕。两家共用一部电话,放置在一层分户墙的洞口上。

1994年随着城市重新定位,旧城区从过去的政治中心变为发展历史风貌旅游为主。政府对旧城区的生活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以兼顾历史与现代生活。黄家居住条件再次得到改善,原有的盥洗室内设置了室内抽水马桶,安装了电热水器,抽油烟机和空调,沿街面的空调室外机按照保护规定装在木百叶框内。

目前街区的大多数人家都已完成现代设施的引入。

4结语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是一切人居环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类的活动产生了社会、历史和人工环境。历史文化既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人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紫阳街的居民创造了紫阳街的文化,同时受历史文化熏染和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政策影响,使得这个地区在发展和改造中,得以延续历史文脉和本土生活,呈现出不同于大多数传统历史遗留街区的风貌。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大的变量。本土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才是历史街区活的灵魂。在这个地区的发展历史中,人们不断的调整和改造居住环境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前寻找平衡。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影响该区域人居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黄大树,鲍宏伟.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与修缮[J].建筑知识,2007,27(1):35-37.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探析论文 篇5

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的。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目的就是满足农业经济增长对于资金的需求。我国农村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国家拨款、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等方面,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来源渠道,国家是最有力的政策推动者;民间融资处于规范和发展的过程中。但是随着银行商业化的脚步加快,银行出于对自身资金安全和盈利的考虑,对偏远落后地区的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已经不再具有原先的利率优势,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十分不利。

1.2消费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

消费不仅是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是拉动所有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广大的农村人口中,大部分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这样就无法发挥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诱导和刺激作用,会进一步减缓农业经济的增长。而城镇居民由于自身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1.3出口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国际贸易成为各国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的重要筹码。农业产品虽然不是一个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但是却是各国在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过程中谨慎保护的对象,在出口过程中收到的摩擦和反倾销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面对农业进出口贸易的严峻形势,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应对挑战,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朝着现代化方面发展。

1.4科技是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主导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增加农业中的科技含量也是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更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口的增长与粮食危机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来解决,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化的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较很多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是需要学习地方。在农业研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产研学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化发展,提高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5制度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保障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如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出台的免除农业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法律法规的确立和政策的出台,减少了偏远落后地区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促进了广大农村和城镇之间的相对公平。国家的惠民政策不仅在资金上对于很多农村经济项目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国家对于农业领域的重视,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观动力。

2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水平的对策分析

2.1加大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资金投入

农村金融发展稳步推进,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落实到位;政府要发挥在农村信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对“三农”项目的信贷投入力度,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疏通供应渠道。对一些新兴的农业项目在政策上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创造途径。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只有保证农产品的价格稳定,才能保证农民的稳定收入,农业经济的增长才具有动力。

2.2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紧紧跟随市场经济的改革,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生产市场需要的农业产品。例如在当前人们绿色消费的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就要加大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投入,走农产品的“无公害化”道路。整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多元化的目标,提高农产品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加快农业经济的产业化进程

农业经济之所以相对薄弱且存在产出投入比低的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处于碎片化式的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粗放式的发展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农业经济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可以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过程中扩大农业经济的规模,增强农业经济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过程中,改善农业经济的效益问题,使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城中村幼儿语言环境因素探析 篇6

城中村幼儿园现状调查

1语言环境现状。通过走访几个处于西安市西郊的城中村,笔者发现这里在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家庭的语言环境。家庭是儿童获得语言的第一环境。从幼儿出生到入园这段时间内,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最多来自他们的家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家庭语言教育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状况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奠定了母语的基础,影响幼儿语言的水平和发展的可能性。由于城中村当中,抚养者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语言的丰富性、规范性都相对欠缺。一方面,城中村居民大多处于安于现状的生活状态,对于更高文化层次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另外一方面,农村抚养者对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少有家长注重家庭语言环境的创设。最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抚养者而言,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对幼儿语言指导的科学方法。因此,城中村幼儿的语言家庭指导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是导致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低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邻里的周边环境语言环境。在城中村,邻里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他们常常串门交谈,或者坐在院落当中拉家常。很多人语言随意、不拘小节。某些不良的习性、言语都给幼儿语言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在直接或者间接与周围环境中各式各样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到一些好或者不好的语言习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幼儿听到了一句并不文明的话语而不断重复的时候,他们的长辈会因为觉得有趣而给予他们的反应在孩子看来则变成了一种强化,在鼓励他们继续使用这样的语言。因此,笔者在观察一些幼儿的时候,会发现幼儿有不规范语言的使用。

(3)幼儿园的教育语言环境。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自从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起步以来,语言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在广大的农村幼儿园中,由于师资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些老师自身的语言基础较差,直接给幼儿的语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多的教师则对培养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方法缺少了解,常用成人化的语言学习方式来教授幼儿语言学习。有时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重灌输轻兴趣、重形式轻表达”的基础上,在语言环境的创设上也浮于表面。笔者走访的幼儿园中,教师基本上能够注意到方言和普通话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上课和平时的交流基本都采用普通话,并且能够适时地穿插对外语的教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2家庭教育观念现状。通过调查,可以显示出城中村居民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消费是占到家庭支出一定比例的。只是就如同以上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对幼儿教育的投资集中在了饮食和穿着方面,尤其是饮食的比重最高。幼儿教育投资出现了项目失衡现象,家长的文化程度越低,越注重孩子的“吃”和“穿”,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用于孩子食品方面的消费占儿童总支出的一半以上;’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娱乐”。

课程现状调查

城市幼儿园和城中村幼儿园的语言环境从现实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同,在城中村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条件下,尽可能寻找出其困难所在,从而做到能够把问题明了化,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课程这个概念上,我们依然对它进行分层讨论,那就是显性还是隐性的问题。显性课程上,是幼儿园所采取的正规课程。我们能够通过看到他们上课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他们计划的课程。另外就是隐性课程以及一些显性课程中的隐性因素。这个方面的问题是最大的。我们知道,隐性课程能够被划分为三个层级:

1物质——空间是一个物化了的教育观念的体现。首先是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在城中村幼儿园当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幼儿园的建园面积都不会很大,另外他们的建筑、美化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相比教室而言,户外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城中村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并不是非常好。他们并不能像农村幼儿园一样做到与大自然比较接近;也不能像城市公立幼儿园一样做到拥有草坪和跑道。在调查中,我发现,在这所城中村幼儿园中,只有一个院子,里面摆放了一些游戏器械,左边是一排教室。右边是一排二层小楼,全部是一些办公室,大概是该城中村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其次是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以幼儿利益为先,以幼儿发展为本,已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调查之前,我们对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已有一些程式化的概念:幼儿园的活动室应该划分为一个个活动的区域。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览角悠然自得地阅读图书,去美术角尽情地涂鸦……幼儿园的活动室还应该像个小超市,应有尽有。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快乐地、自由地活动着、成长着。他们有着充分的挑选权利。幼儿和教师应该围坐在一起,师幼之间、幼儿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通过调查发现,这所城中村幼儿园在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他们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了他们不大的室内环境。

2组织——制度是和管理者本身有很大关联的。城中村幼儿园的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并不会要求自己的幼儿园能够有多大的作为,他们只是在采取更多的是一种保守的思想。生源和声誉问题只要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就没有太多的想法和创新之举了。

对策分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言语的发展、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幼儿语言环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研究实践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家长对幼儿时期家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母语环境;积极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如何针对孩子自身存在的语言问题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与培养。这些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为孩子选择怎样的读物;如何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习惯;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交流;在日常生活

中让孩子多说话、敢说话;幼儿园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儿童节目的时间告诉家长,特别是利用广播、录音,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等让孩子学习语言;召开家长座谈会,请一些家长谈谈自己的教育得失,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进行家园互动、家长开放日活动,适时地提供一些各年龄段的语言学习材料,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进行,互相配合,相互补充。

2积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园是儿童规范语言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儿童同伴之间社会语言交往的最为重要和频繁的发生地。

(1)创设课堂内外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在语言课上,要将语言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当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能充分利用每一个时间和每一个能够让幼儿练习语言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需要多重的语言环境。不管是母语教育还是第二语言教育,教师都要领会到一个核心,那就是:只有让幼儿听看说结合在一起,幼儿才能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从而得到发展语言的机会。

首先,利用日常生活中语言多用、经常重复的条件,巩固幼儿语言基础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例如:①入园的时候可以教幼儿如何跟老师打招呼如何跟小朋友打招呼,上楼梯的时候告诉他“上”和“下”的含义;②一日三餐时都可以让幼儿说出餐具名称。说出饭菜名称;吃过饭在盥洗时教幼儿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称和盥洗动作,叫出手指名称等;③上课的时候和幼儿多沟通,话题可以多一些,师幼互动能够加强幼儿开口说话的机率;④在户外活动时,看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器皿时可以教幼儿分辨上面的颜色和形状,丰富幼儿的词汇。其次,和幼儿一起玩一些提高词汇量的游戏,并逐渐提高要求。第三,让幼儿经常给全班幼儿讲故事,这样能够增强幼儿在语言使用上的自信心。第四,引导和鼓励儿童之间的恰当语言交流。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具有符合儿童自身心理特点、鲜活生动的优势,也体现了语言最为重要的社会交流功能。

(2)创设宽松的语言心理环境。只有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应是在这种氛围中进行的。在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时,我们应该用一种鼓励的方式,这样孩子才能减少开口说话的压力,大胆地与老师、父母进行自然的交流。另外,老师和父母要全面地看待幼儿,看到幼儿语言智力发展的不同,帮助语言能力稍弱的幼儿,但是要切记不能过于着急。

3努力创设良好的周边语言环境。在目前城中村相对较差的儿童语言环境中,幼儿园不仅需要给儿童在幼儿园的时间和空间中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也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对于周边环境的辐射作用,为儿童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学习空间。周边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周边环境范围广、人员复杂。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更需要幼儿园教师下功夫对它进行创设,否则幼儿在家庭中和幼儿园中养成的良好语言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宣传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进行宣传活动,让周边的人们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利用适当的时候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社区人士到幼儿园来,让他们跟幼儿一起活动,让幼儿分享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和幼儿一起讲故事、游戏。

审计风险及其形成因素探析 篇7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无论研究何种事物,首先应当了解其定义。审计风险并非刚刚出现的概念,业界对其研究也已有一定深度,但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很难完全一致。比较常见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审计风险可以做如下定义:审计主体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审计结论与事实不一致,这种结论会造成有关方面的损失且审计主体必须要对此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模型

目前我国多用的还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83年提出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2003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新准则时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了重大改动,这就意味着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妨对这两者都做一下说明。

1.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审查对象建立起来的,符合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式的要求。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分别加以控制,可以解决账户、报表、交易类别本身的问题。但就目前的现实来看,该模型已有不少缺陷。比如,只能定性的分析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而无法定量的分析;所考虑到的风险因素多与审计程序有关,并不全面;无法描述道德风险等等。陈毓圭就曾指出,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就会失效。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纯的账表层舞弊已经逐渐减少,传统风险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的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环境变迁等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正越来越多的出现。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则可以更全面、更详细、更具体的从各方面综合控制审计风险,更贴近公众的需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中,检查风险与传统审计模型并无太大差异,但重大错报风险的内涵与原先相比却有了很大的延伸。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分为认定层次风险和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虽比传统的模型有所改进,但还是有问题存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审计风险”这一点上,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也无法完成,这将导致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只有期盼理论更深入的研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监管机构的不力监管形成的风险

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证合法运营。迄今为止,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证券法》虽然已经出台并实施,但有些规范仍然采用“试行”、“暂行办法”的形式,明显带有过渡色彩,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仍不规范。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扩大,现行会计制度中有些规定仍有些滞后。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尚处初期,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一是在监管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对个别上市公司的处罚存在宽严不一的做法;二是虽然每年查处大量违规案件,但违规的具体事实、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处罚的具体依据不对外公开,警示作用不大。同时,监管机构信息反馈滞后、法规漏洞有机可乘、监管人员素质低、处罚多在事后、事前、事中监管缺乏力度、对参与造假有关部门没有有效的约束,这些问题往往造成巨大损失,却由会计事务所承担大部分责任。

(二)会计事务所方面自我管理的问题

1. 审计方法

审计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关注的重点的差错风险,对舞弊风险、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风险则关注较少,而现行审计模式还是建立在制度基础审计之上的,尚未有完整的方法体系来防范和化解因舞弊、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现代审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不可能完全肯定把握所抽取的样本总有差错存在的可能性,即审计人员是用检查一部分事项取得的证据来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从理论上讲,抽样所选择的样本应该是具有代表总体的性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是不能肯定的。一方面,审计人员根据抽取样本得出“审计总体无严重错误”的结论,而对总体中所有项目的检查结果却表明,总体仍然存在严重错误;另一方面,审计人员根据抽取的样本得出“审计总体存在严重错误”的结论,但对总体中所有项目的检查结果却表明,总体无严重错误。因此,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2. 竞争环境

财政部的鼓励政策加快了中国审计国际化的步伐,中国审计市场日益融合于各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可以在本国范围内从事审计工作,而且可以把在本国注册的会计师派往国外处理审计业务或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订立国际协议,以联营合伙等方式开展国际业务。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审计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审计实务一旦走向国际,往往因为环境因素造成审计标准不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判断和执行国际审计具体业务时缺乏审计依据,加大了审计风险。

3. 专业能力

商铺租金的影响因素探析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 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住宅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的调整, 而尚未受到调控制约的商业地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行为之一, 商业房地产不仅是商业活动的物理载体, 其本身又是市场交易的对象, 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房地产区别于住宅地产,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商业房地产专指用于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业经营用途的物业形式, 包括商场、商铺、Mall、步行街以及社区商业等;广义的商业房地产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的物业形式, 除狭义商业房地产外还涵盖写字楼、会议中心、连锁酒店等具有商务运行属性的不动产 (刘勤, 2007) 。而租赁市场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分支, 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对于商业房地产而言, 租赁市场的活跃程度以及租金的高低是商业房地产项目经营成功与否的直接反映。商铺是商业房地产的其中一种类型, 其出租能为出租方带来利益, 同时使得承租方能够经营某种业态从中盈利, 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科学地确定商铺租金, 杜绝商铺租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寻租”行为, 能够促进企业的高效管理, 体现公平和透明原则。

研究原因

近年来,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但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房地产的估价、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运作模式、经营模式、投资估算等方面, 对商业地产租赁尤其是商铺的租金的研究较少, 并且主要偏于定性分析, 特别是在对影响商铺租金的驱动因素更缺乏系统的研究, 而这些对于确定商铺租金却是至关重要。

本人所供职的上海市快乐 (集团)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快乐集团) , 已经完全由传统商业企业转型为以商铺租赁为核心业务的管理型企业, 目前管理着遍布整个普陀区的24万平米商铺, 对商铺租金的影响因子进行分层的系统分析, 可以为企业制定租金价格提供科学的, 从而提升企业在敏感管理领域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商铺租金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房地产作为房地产的一种类型, 除具有房地产的固定性、异质性、耐久性、保值性等特点外, 还具备其他特征, 如区位的重要性、配套设施的差异性、经营状况的影响性及相邻商业房地产的相关性等。本人结合多年来在商铺方面的管理经验, 总结分析商业房地产重要类型之一的商铺的租金影响因素, 从商圈区位、场所区位及个体因素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1、商圈因素

商业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 而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 即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商铺在位置上具有固定性, 任何一个商圈都存在特定的区位条件和地理环境中, 商圈与区位密不可分, 商圈状况是影响商铺租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商圈区位这个层面上, 需要考虑的以下因素:

(1) 商圈购买力

商圈购买力涉及数量与质量, 它与商圈半径、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紧密相关, 其数量可由商圈半径和人口密度来测度, 质量则是指商铺所在商圈内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倾向等, 购买力的质量和居住人口的学历、平均年龄、就业状况等人口因素有关 (姜新国, 2001) 。在上海, 人们一提起徐家汇、静安寺、淮海路等商圈, 就代表着时尚和高消费能力。近年来, 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兴起, 上海出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商圈, 更有很多废旧厂房成为新兴商圈, 带动了周边的商铺的兴旺。

(2) 中心邻近性

商铺与商圈中心的距离对其租金具有显著影响, 是确定商铺租金的核心区位因素, 确定租金时需要考虑商铺与所在商圈中心的距离, 同时考虑其与最近的市级、区级商圈中心的距离。中心城区、繁华路段的商铺是众多投资者的首选。

(3) 交通便捷性

交通因素对商铺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经营状况好的商铺多邻近交通要道, 交通越便捷, 商业就越发达。拥有地铁、干线公交站点或邻近这些输送能力较强的交通设施, 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到此消费, 从而增加商铺的租赁吸引力, 提升租赁质量, 产生更大的租金收益。可以说交通因素是决定租金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 还需要考虑商铺邻近轨道站的距离, 临街公交线路的班次等。近年来,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13号线在普陀区的贯通, 沿点商铺无论是租金价格还是商业业态, 都有了长足的提升。

2、场所区位

场所区位主要有两个方面:邻里因素和微区位。

(1) 邻里因素

左邻右舍的影响也可正可负, 主要由其经营业态所决定的。若是经营同类商品, 有可能会产生竞争, 使客源分流, 但也可能形成规模效应, 吸引更大规模的客源;若销售不同商品, 则可能进行互补, 吸引更多顾客消费, 但也可能因规模效应不足而难以达到门槛客源。制定租金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相邻商铺的影响。在2012年5月, 快乐集团将区内另两家商业集团纳入管理范畴后, 原先各集团的众多点状商铺连成片,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下一轮的业态提升和租金谈判中明显有了更大的优势。

(2) 微区位

一般地, 处于街道两端、十字路口的商铺, 由于交通方便、人流汇集, 拥有两条道路上的客流, 价值较高, 可以获取更高租金, 这即是人们常说的“金角银边”。即便是在同一交叉路口, 位于4个不同街角的商铺也可能因人流和“注目”效应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商业价值和租金水平, 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市场选择中自然形成的, 后天人为改变实现逆转的概率相当低, 即使是在上海的最繁华区域, 有些商铺生意兴隆一铺难求, 可能斜对面的商铺几经易主依然门可罗雀。

3、个体因素

商铺租金除了受外在的区位因素影响, 还取决于各个商铺的具体状况。

(1) 商铺面积

商铺面积是租金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规模经济。每份租约的交易成本可能与商铺的规模是相互独立的, 那么每个商户都占据一个更大面积的零售单元, 这将会减少出租方所需协商的租约数量, 从而带来规模经济, 租户可以享受更大的租金折扣。 (2) 侃价能力。租用商铺的面积越大, 租户的侃价能力就越强, 更容易获得租金优惠。 (3) 产品选择。更大面积的商铺就意味着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更为舒适的消费环境, 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更大。但对于出租方来说, 通常将大面积商铺分割为若干小面积招租反而能获得更大的租金收益, 不过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以及安全风险同比增加。

(2) 建筑年代

年代较早的建筑由于功能不完善, 基础设施落后、陈旧, 可能被消费者所忽略, 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还要面临新建商铺的竞争, 因此, 年代更久的商铺预期可得到更低的租金。快乐集团在计划经济年代公建配套获得的商铺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招商质量也始终难以突破。不过也有例外, 有些老商铺由于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客源市场, 可以满足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 或者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 这些商铺也能实现较高的租金。

(3) 层高

合适的层高能为顾客营造舒适的消费环境, 层高应有一个合适的度, 低于2.8米的小型商铺会给人压抑感, 而较大规模的商铺 (200平方米以上) 的层高低于3.2米又会显得十分沉闷 (姜新国, 2001) 。

(4) 经营业态

不同的业态经营策略, 能够承受的租金水平也不同, 这就为出租方通过业态调控达到提高收益提供了可能。快乐集团近年来就是通过对租赁到期商铺进行业态引导和调整, 实现社区商业环境和租金收益的双提高。

结语

商铺是以房地产形式存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地产, 最终决定商铺价值的是其产租能力, 包括租金价格和有效产租时间 (姜新国, 2001) 。而商铺的租金价格是由一系列外在的区位条件和内在的个体因素所决定的, 在具体确定租金时需要识别一系列影响因素, 并进行量化测算与分析, 赋予权重, 实现对商铺租金的科学估算。

上海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 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 快乐集团运用“科技+制度”的信息化手段对商铺进行管理, 获得了有益经验和经济效益, 加之企业所处的普陀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商贸科技区, 因此, 深入研究商铺的租赁状况, 掌握历史统计数据及市场发展状况, 客观、科学、定量地分析影响因素, 探讨科学合理的商铺租金定价方法, 构建商铺租金定价模型, 对于判断商铺租金是否合理、实现租金收益最大化意义重大, 并能够揭示租金变化规律,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可减少乃至杜绝商铺租赁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以促进企业的高效管理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探析 篇9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5年1 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 018例, 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189例, 发生率为3.766%, 高于其他报道[1]。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定义: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2]。

1.2.2 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

①称重法:事先称重产包、手术包、辅料包和卫生巾等;产后再称重;前后相减所得的结果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②容积法: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臀部放置聚血盘, 根据刻度测量盘内的血量;③面积法:根据血液浸润纱布的面积, 大致估计出血量;④计算血羊水中血量:总羊水和血混合量×羊水中HCT/产前外周血HCT[3]。不同的分娩方式选择不同的计量方式:阴道分娩出血量的计算选用①+②+③;剖宫产出血量的计算选用①+③+④。

1.2.3 评分标准

对每位孕产妇参照《高危妊娠》评分标准从孕妇基本情况、异常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环境和社会因素五个方面进行评分[4], 评价孕妇产前情况, 评分值>5分为高危妊娠。

2 结果

189例产后出血产妇中, 初产妇101例, 经产妇为88例;最大年龄47岁, 最小年龄19岁, 孕周32~43周。产后出血量>500mL 127例, 出血量达1 000mL~2 000mL 58例, 出血量>2 000mL 4例。无1例孕产妇死亡。

2.1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1)

注:经χ2检验, 分娩方式、产次、有无手术史、单-双胞胎各因素的P值分别为:0.019, 0.048, 0.028, 0.008, 上述因素各P值均小于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产次、有无手术史、单-双胎有密切关系。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初产妇;凡有流产、引产和剖宫产等手术史的发生产后出血风险性更高;多胞胎妊娠发生产后出血也明显高于单胎妊娠。

2.2 产后出血与高危妊娠的关系 (见表2)

从上表可知, 对每位孕妇从基本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异常孕产史、环境和社会等五个方面进行筛查, 发现产后出血案例中高危妊娠占84.13%;经χ2检验, P值为0.048 (P<0.05) , 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高危评分值越高产后出血发生几率越高, 特别是有异常孕产史的案例发生产后出血风险更高。

2.3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见表3)

由上表可知,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占55.03%。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 巨大儿17例, 双胎5例, 羊水过多2例, 产程异常10例, 胎盘早剥2例, 子宫内翻1例, 精神因素24例,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例, 瘢痕子宫18例, 胆汁淤积综合征11例, 胎位异常3例。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第二因素, 占38.10%。其中前置胎盘占35例, 胎盘植入占23例, 巨大胎盘9例, 副胎盘2例, 胎盘残留3例。此外, 软产道损伤中宫颈裂伤7例, 盆腔血肿2例, 阴道壁血肿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766%;经产妇发生率高于初产妇, 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 有手术史、多胞胎等因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这与胎次越多、分娩、流产等手术机会越多都可能带给子宫及子宫内膜的损伤, 致局部微环境的改变, 再次妊娠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粘连、残留, 绒毛膜膜炎发生率相应上升, 发生产后出血的机会增加。剖宫产手术破坏了子宫完整性, 人为造成子宫肌发育不良, 影响正常子宫收缩, 同时给下次妊娠埋下了不良的环境, 形成恶性循环, 成为产后出血的因素之一。产后出血是产科领域里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 因此, 重视计划生育工作, 应从婚前教育开始, 减少意外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3.2 产后出血与高危妊娠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 高危评分分值越高, 特别是有异常孕产史, 潜在的高危性越大, 越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 对每一位孕妇应严格按照高危妊娠管理的要求进行高危因素的筛查,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 降低高危因素, 同时做好孕期保健, 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妊娠期各种并发症及合并症, 是降低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3.3 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 在产后出血中, 子宫收缩乏力仍为首要因素。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胎产次、多胞胎、巨大儿、产程延长、镇静、解痉剂过多, 妊娠合并全身疾病 (如肝脏病、心脏病、血液病等) 及产妇心理因素等都会影响宫收缩。妊娠高血压疾病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子宫肌纤维缺血缺氧, 易发生产后出血。我们采用了knrjak[5]等推荐的最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是对第三产程进行积极管理, 胎儿娩出1min内给与子宫收缩剂, 胎儿娩出后尽快钳夹、切断脐带, 同时通过腹部向产妇头部方向给产妇一个反相压力以帮助胎盘娩出。目的是增加子宫收缩力, 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所以, 加强第三产程管理, 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3.4 产后出血与胎盘因素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 因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占38.10%。其中胎盘植入、粘连有23例, 前置胎盘占35例为主要因素。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出现与多次人流、引产等宫腔操作致使子宫内膜损伤或子宫内膜感染有关, 如绒毛附着子宫肌层中间无蜕膜组织则形成胎盘粘连、植入。剖宫产致使子宫完整性破坏, 因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子宫手术切开处更易并发“凶险性产后出血”。因此, 加强社会教育,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减少宫腔操作, 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 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3.5 产后出血与孕妇年龄的关系

产后出血与多因素有关, 但孕妇年龄>40岁仍是产后出血 的高危因素[6]。

3.6 产后出血处理的“两戒三性”原则

产后出血在处理上应遵循“两戒三性”原则。“两戒”:一戒盲目观察, 就是要强调重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 早期诊断, 预防其发生, 避免等其出现休克现象再作处理就比较被动了;二戒轻举妄动。“三性”是指原则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就是在产后出血的处理上应将原则灵活用于不同的患者,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McCormick等[7]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缩宫素是最有效的宫缩剂, 而米索前列腺素是最佳替代药[8]。除了药物治疗以外, 结合目前的医疗现状, 非药物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宫腔填塞、子宫缝扎、子宫动脉结扎以及动脉栓塞等, 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 产后出血的处理应根据产妇病情、具体病因以及现有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的治疗方案有个体法和多样法, 应选择最合理的方法用于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寻找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案例。结果:在5018例中, 发生产后出血189例, 其发生率为3.766%, 高于其他报道。结论: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产次、有无手术史、单-双胎均有密切关系;高危妊娠者发生产后出血风险更高。因此, 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 分别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产后出血,高危妊娠,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丰有吉.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林健华.如何正确估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5) .

[4]冯国银.妇幼保健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KURJAK A, BEKAVAC I.Perinat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countries: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challenges[J].J PerinatMed, 2001, 29:179-187.

[6]曹泽毅.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MCCORMICK ML, SANGVI HCG, KINZIE B, ET AL.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low-resource settings[J].Int J Gynecol Obstet, 2002, 77:267-275.

探析金融改革的关键因素 篇10

关键词:中国梦,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关键因素

2011年信贷紧缩政策的出现, 对许多的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顺利申请到贷款, 许多的企业采取了互相担保的方法, 但这种方式使得诸多的企业因部分企业还不起贷款而受到牵连, 社会影响颇大。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下,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加困难, 但由于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范来扶助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 这种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高利贷困局, 因为这个困局的根源是金融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实际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治标又治本, 实现金融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迄今为止, 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实现, 但仍有三个主要利率的市场化未得到实现。第一, 企业的债券中除了短期的债券利率实现了市场化, 其余的大部分企业债券利率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审批。第二,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在管制范围内, 银行不能自主制定。第三, 银行对再贷款的利率管理不彻底, 市场化只实现了部分。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 央行对中长期的债券市场利率有着较大的掌控, 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但对短期的债券利率影响较小。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化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彻底,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也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约束。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 在这期间, 非市场化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得以共存。

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一) 利率市场化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就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 虽然我国也采取了很多政策来扶助这些小微企业, 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 融资困难仍然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发展, 引起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大、成本高, 使得小微企业贷款不易。虽然小微企业以高利率的承诺来得到银行贷款, 但这些高利率带来的收益仍无法抵消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小微企业的结局就是得不到银行贷款, 企业融资困难。同时, 小微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也受到阻碍,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 小企业对于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使得许多投资人对小微型企业没有信心, 融资困难就成为了必然。这时, 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使商业银行可以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定位, 为企业提供银行可以承受风险的资金, 同时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为小微企业开拓了其他的融资渠道, 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 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利率的市场化对货币政策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目前的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数量型与价格型。但是, 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操作两个方面, 而价格型的工具以利率为主。就目前现行的货币政策来看, 央行更加侧重于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 央行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准备金率上调12次和下调1次, 而利率却只上调了3次下调1次, 两者对比可以发现价格型的货币政策不受重视。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虽然在货币政策工具中数量型工具比价格型工具对货币的调控更加具有优势, 但它的漏洞也是相对明显的, 它将资金的正常供求关系打破, 使得诸多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 融资相对困难, 使借助高利贷的现象频繁出现, 小型企业的发展大受阻碍,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融危机几率大大增加。就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 经济体制的核心还是在于价格, 只有将价格型工具的使用放在首位, 才能使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 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完善,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 利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之一

利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第一, 就目前来看, 利率的市场化还未完全实现, 国外许多人民币的持有者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投资渠道。所以, 要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化市场中有一个合理的计价和定位, 为诸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标准, 使人民币的国际化得以实现, 同样使多样化的、以人民币为标准的金融产品扩展到世界各地。第二,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然要达到资本账户可控开放的目的。只有利率的市场化与实体经济达到同步的发展, 才能有效的减小以人民币计价资本交易的稳定性, 使得国内国外的金融市场平稳的发展, 减少了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同时, 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就是息差, 也因此具有较差的抗风险能力。只有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商业银行才能打破这个经营格局, 大力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改革经营体制, 增加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这是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助力。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

(一) 市场化利率体系已具雏形

从目前建立的机制来看, 首先,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直接和间接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另外, 我国已经去除了存贷款的利率限制, 利率的市场化在债券和货币市场都得到了实现。同时, 央行实现了对市场利率的引导和贷款利率的调控。其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理财和企业、金融机构对财务管理中的利率重视得以提高, 以便于调整资金的走向, 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另一个基础。

(二) 金融市场体系趋于完善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基础就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 货币紧缩环境尤为突出, 引起了各大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激烈争夺, 但由于存款利率受到限制, 银行不能随意更改利率的高低来进行竞争客户, 所以就激起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开发与完善, 使得金融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同时, 在法律制度和规范上, 关于金融方面的制度日益完善, 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金融机构不断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来完善金融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利率的市场化。

(三) 金融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利率实现市场化提供了较好的环境。19世纪末, 中行开设了九个分行, 这是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分行的设立实现了银行分业监管, 降低了死账坏账等账目问题的几率, 提高了金融管理的质量, 减少了面临风险的可能。另一方面,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对存款的准备金率进行了改革, 这些金融监管手段使得金融的管理不断加强, 同时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

(四) 宏观经济步入转型期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 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平稳, 整体发展状况也处于良好的环境中, 所以整个的经济进入了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由对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 我国正处于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期, 因为我国具备两个条件, 即经济结构处于调整阶段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迅速而稳定。而又由于经济类型的差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 同时这个转型又可以促进利率市场化, 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相互推动。

四、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途径

从国际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 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改善利率浮动的制度和范围来减少对金融正常运行的影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为了完成利率的市场化可以扩大开放资本项目, 主要从下面几点进行考虑。其一, 向市场化完成程度较高的国家学习, 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其二, 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与运用, 减少企业融资困难等难题, 完成债券和存贷的利率市场化。其三, 促进金融企业对金融工具的开发, 实现金融工具在各类市场的运用。另外, 利用非存贷金融工具与银行存贷款的相互竞争, 取消存贷款的利率设置的限制。银行存贷款对着企业融资有着较大的影响, 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又避免对银行经营体系的稳定造成较大的影响, 是利率进一步完成市场化的核心所在。第一, 中长期债券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 而短期的债券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实现, 所以要加大金融工具的开发力度、实现利率市场化在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二, 选择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作为一个试点, 实行利率市场化, 找出缺陷和解决方案。第三,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 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合理定位风险, 逐步发展。第四, 建立一些特殊的制度和机制, 减少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

五、结语

金融改革的目标包括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由直接调控手段为主向间接调控手段为主转变、促进市场化的金融交易和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建设富有竞争力的金融组织机构, 这三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利率市场化。所以, 利率市场化将成为金融改革中的最关键因素,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所以需要按照科学的途径实现金融改革的目标, 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滑冬玲.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改革的政策方向前瞻[J].财会研究, 2010 (14) .

[2]谢冬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3) .

[3]胡海峰, 罗惠良.对金融创新经济效应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研究, 2009 (06) .

上一篇:地震勘查下一篇:中学语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