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2024-04-22

两本小人书的心情日记(共6篇)

篇1:两本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我永远忘不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黄昏。在镇上铁厂打了一天铁的父亲,顾不得一身疲倦,一进家门就把我唤到了他身边。父亲用满是血泡的手递给我一本小人书。我欣喜地摸索着小人书崭新的封面,欣赏着封面上那位刚毅而睿智的军人的形象,然后只有8岁的我小心地读出了书名———《从奴隶到将军》。父亲疲倦的脸上此时已布满了笑容。父亲说,孩子,你可不能像爹一样,你要像这个将军。

这是我平生所拥有的第一本小人书,也是如今我所有藏书中论年龄该属“爷爷”辈的一本,它更是带给我激励和不屈精神的永不过时的“励志书”。正是一遍遍翻来覆去地捧读它,我才渐渐明白了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父亲对我寄予了多大的希望,正是一遍遍地去想着主人公罗霄将军的不平凡经历,我才明白每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信念,只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哪怕你出身再卑微,也一定会走向人生的高处。

正是读着这本《从奴隶到将军》的小人书,我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活,而且在那时,我已默默地立下了志向,将来也要做一名“将军”,然后让父亲永远不再打铁,母亲永远不再流泪。虽然,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将军梦太过幼稚了,可是我又怎敢轻易抹杀它带给我的激情和梦想呢?!

后来,我又拥有了一本《济公传》,它是全套36本中的一本,有一个细节我至今难忘:济公游历到一堵老墙下,看到一个卖烧饼的把担子撂在一边,在墙根下大解。济公二话没说跑过去挑着那人的担子便跑。卖烧饼的急了,提起裤子就追。才跑出五步远,听到轰地一声巨响,原来那堵墙塌了,卖烧饼的出了一身冷汗,跪下就给济公磕头。这个细节当时我只是觉得好玩,又惊险又刺激,便一遍遍地看,后来在渐渐长大的岁月里,才明白原来有一种帮助更智慧更让人感动。

很遗憾的是这本《济公传》在我保存了十多年后,一次搬家的时候,被母亲当破烂卖掉了。和《从奴隶到将军》一样,这本小人书同样给了我谁也无法替代的教益和做人的道理。

再后来,仿佛一夜之间,小人书从书市上消失了,我也不屑去读小人书了,但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习惯却从那时起便养成了,这是我一生无价的财富。

在文化产品还不丰富的年代,是小人书陪伴大了一代人。真的,那些给人启迪给人梦想的小人书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篇2:两本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变成“一本账”

摘要: 精打细算是老百姓的生活持家之道。从屠园到界集,农村‚三集中‛给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改变,那么老百姓就业收入有哪些转变?老百姓的家中又多了哪些开支?三解三促调研中,蓝绍敏亲自上阵,为老百姓算细算...精打细算是老百姓的生活持家之道。从屠园到界集,农村‚三集中‛给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改变,那么老百姓就业收入有哪些转变?老百姓的家中又多了哪些开支?三解三促调研中,蓝绍敏亲自上阵,为老百姓算细算实这本生活账。

回首这几天的调研走访,收获还真不少。在古山河小区、在屠园,蓝绍敏每天都尽可能多地走访和接触当地群众,把自己放到‚群众圈‛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也确实掌握了不少新的情况,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5月11日 阴转晴

雨后的空气总是格外清新,窗外不时传来几声晨雀的清脆鸣叫,这样的古山河,宛如一幅美景美画,让人流连忘返。

记得三年前在中扬镇毛集村驻点调研时,我提出了建设城乡统筹试验区的设想,如今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并逐步形成了坚持做到‚三同步‛、算好‚四笔账‛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但几天调研下来却发 1

现,算账不难,但要算出一本群众满意的账却不容易。

为百姓算账,不能算空账、漏账,更不能算虚账、假账。从调研来看,目前基层干部算的账确实还有一部分是预期账,但老百姓需要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账,预期和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怎样解决这个差距,把‚两本账‛算成‚一本账‛?我一直在思考。

早饭过后,和老陈一家告了别。带着问题和思考,我又先后到古山河社区的‚三来一加‛服务中心、农村要素资源交易市场和屠园乡全民创业园去看看。在古山河社区‚三来一加‛服务中心,中心的负责人老庄告诉我,因为这里是集中居住,发包管理更方便,劳动力也有保障,所以很多‚三来一加‛项目都愿意发订单,他这儿的业务量,现在可以满足400人的需求。老庄指着一位正在学习新订单图案的女同志说,‚这个张月玲可是我们的‘劳模’,上个订单,她一小时能剪160个,挣24块钱‛。

张月玲给我算了一笔账,在土地流转之前,一年全家收入不到两万块钱。现在不用种地了,土地流转费照拿,她还在乡工业园的宇志电子厂找了份工作,一个月能拿1400块,平时又从服务中心领一点糊纸盒、裁剪等活回家做,一晚上能赚四五十块,一个月下来也能挣1200块左右。这样一来,仅她一个人一年就能挣到3万多块,远远超过了以前家里的收入。张月玲告诉我,虽然到小区集中居住以后生活成本有所增加,但和以前相比,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

离开屠园,来到了泗洪的界集,住进了当地的杜墩村。杜墩村附

近一大片土地都已流转出去,一望无际的广玉兰和红石兰苗木迎风摇曳,苗木脚下,整片的鹅不食草冒着新芽。这样的林农复合型产业在当地非常普遍,相比传统的林业或农业单一产业,收益也更为可观

界集新城党工委书记王克波告诉我,他们流转土地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而是要通过流转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调整,是要提升农业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通过生产方式的变化,带动老百姓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

篇3:两本《狂人日记》

关键词:狂人日记;日记体小说美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日记体小说不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产物。中国小说的典型形式是以故事情节为框架、以人物刻画为目的的章回体。像《红楼梦》、《水浒传》和《金瓶梅》。即便在现当代,也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乃至金庸等创作的章回体小说。从日记体小说的源头上看,可追溯到日记十分盛行的18世纪的欧洲。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就已经具备了日记体小说的某些基本特征。日记体小说偏重于抒发作者强烈奔放的主观感情,着重描写对事物的内心反应和情绪体验。摆脱故事的束缚,有利于作者进行自我表白和情绪宣泄。

一、日记体小说的出现

在西方文学中,日记体小说是与传统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西方日记体小说形成的主要动因;将小说的公共性与日记的私密性融为一体,从公共表达空间进入私密表达空间,是日记体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

中国的日记体小说开始于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这部由13则日记构成的小说,不仅拉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序幕,而且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发出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景线,一大批日记体小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庐隐的《丽石的日记》、冰心的《一个军官的笔记》、沈从文的《一个妇人的日记》、石评梅的《林楠的日记》,乃至茅盾的《腐蚀》等,形成了一种魅力独特的文学时尚。

二、两部《狂人日记》

对比两部作品,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20则,鲁迅的《狂人日记》有13则。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每则都有明确的日期,从相对具体的10月3日、4日开始,历经11月和12月的数天,再跳跃到2000年3月43日和3月86日,乃至后来无法辨别的某月、某日等,尽管有些荒唐,但依旧符合“日记”的特征。相比之下,鲁迅的《狂人日记》并没有明确地标明日期,而是用中国数字的“一”、“二”、“三”……来表示,尽管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表现出一点差异,但仍未超出“日记”的文体范畴。

果戈理的小说是“日记”,鲁迅的小说也是“日记”;果戈理小说中的“日记”为“狂人”所写,鲁迅小说中的“日记”也是“狂人”所为;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为第一人称,鲁迅的《狂人日记》也不例外;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按照日记的要求记述了“我”在当天的所见所闻,鲁迅的《狂人日记》也记录了“我”对当天经历的所感所思。虽然在时间上有较大幅度的跳跃,没有那么连贯,但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的,对当天事件的记载还是具体的,从日记体的角度上,这无可厚非。

两部作品又不仅仅是日记,而且还是小说。因为每则日记并非对“我”当天所经历的事件的简单记叙,同时还夹杂着深层次的思考。单纯的日记一般一日一记,一事一记,前后并无大的关联,而两部《狂人日记》联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人物形象。

这两篇《狂人日记》正文中,狂人们用自己的口吻写出了一则则日记,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虽然有些地方看上去语无伦次抑或只是一些胡言乱语,但是,让狂人们把自己内心的话语通过日记展示出来,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不仅仅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更多的让人思考其深刻意义。狂人的思维逻辑是奇异跳跃的,再加上他们精神状态限制,要让他们事后回忆当时的想法是困难而且不据说服力的。而日记体使狂人们及时地“记录”下他们瞬间的感受、凌乱的思绪以及突现的潜意识,表达出他们当时内心地痛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叩击读者的心扉,引导读者不停地咀嚼,反复地品味,进入情感体验的深处,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看到他们真实的内心剖析,使人觉得真诚而又信服。

三、影响与超越

从世界文学的发展来看,鲁迅的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又恰恰是俄国文学直接影响的结果。

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说: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绍介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一八三四年,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此后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画也稍加深切,但一面也减少了热情,不为读者们所注意了。鲁迅的这段话表达了以下含义:其一,他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影响的结果。其二,他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忧愤深广”。其三,他日后的作品“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艺术上更加成熟,但热情却减弱了,读者关注的程度也有所下降。鲁迅一贯主张“拿来主义”的思想: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然而鲁迅在文体结构上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尝试。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两重叙述,两重视点。正是鲁迅的这一独创之举,使借用于果戈理的“外来”文体本土化了,使日记体小说这种舶来品完全民族化了。并且鲁迅能够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脱胎而出,打破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

四、文化及哲学影响差异决定各自审美特征

在这两篇小说中,却都很奇特地出现了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出现的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披露日记的“余”和日记中的狂人“我”。从叙事意义上说,“我”是一个“经验自我”,是日记的主人公;而“余”是只承担叙述职能的“叙述自我”,他仅仅是文稿的编辑者、公布者,也就是边缘意义上的事件旁观者。这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我们不难发现,出现在文言小序中的“余”所代表的恰恰是那个常态的现实的社会,他的对于狂人的观点和对于狂人日记的观点,无疑代表了公众的观点、世俗的观点、视狂人为异类的观点:在“余”和常人们看来,狂人的狂言无非是一些无稽之谈。叙述自我“余”的文言话语在语言形式上体现着因袭和守旧,然而在“余”和世人眼里被视为“反常”的狂人却绝对是那个常态的社会的非常态的揭露者和批判者,正是这个和“余”以及世人截然不同的“我”,道出了世俗社会的“吃人”本质,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这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荒唐”、“无伦次”的狂人“我”的话语与代表世俗的“余”的点具有了强烈的反讽意味。在这样的反讽中,“余”的形象和话语不攻自破,而小说通过叙事反讽建立起来的正是“我”的“狂言”和“我”的“狂人”形象——五四时代战士和封建文化反叛者的形象。

而在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中的也有两者:一位是狂人“我”波普里希钦,另一位则是信件中的一只叫美琪的狗。这位狂人“我”是一位四十有余的九等文官,他地位低下却在内心深处爱恋着自己上司的女儿,于是他利用自己能够看懂狗的文字的“特异”功能,偷来了上司女儿的狗美琪写给另一只狗的信件,透过荒诞的狗腔狗调的“我”的叙述,我们得知部长女儿的狗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说他的头发像一把稻草,丑的“像一只装在麻袋里的乌龟”。当他得知上司的女儿将要嫁给一位将军,或者宫廷侍从官,或上校时,波普里希钦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他在恍惚的幻觉中认为自己是流落民间的西班牙皇帝被关进了精神病院,最后在残酷的折磨中,他终于呼喊出:“妈妈,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果戈里的创作是“开始可笑,后来悲伤”,他的独创性“表现在那总是被深刻的悲哀之感压倒的喜剧性的兴奋里”。然而,结合中国现代社会民族存亡的历史现实,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要承担起警醒昏睡的国民灵魂的启蒙任务,表现对现实人生的强烈介入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因此,相异的双重的叙述者之间所构成的张力在鲁迅笔下是犀利深刻的,而在果戈里笔下则是笑中含泪,让人顿生同情。这是两者的文化语境、文化意识的不同,鲁迅先生的小说侧重体现的是“治国教化”,而果戈理的小说离不开东正教这一重要的文化语境,因而,他的小说侧重体现的是“自我救赎”。

其次,两位大作家的哲学观念不同,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时期,其哲学思想的主要渊源是尼采的哲学,而果戈理的哲学思想渊源则主要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和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所借鉴,更有创新,至关重要的是拿来之后,可以用来医治我们自身的顽疾,并开一代小说之风。

篇4:关于小人物的日记

小人物的日记1

考试再次失利,心情不由低落,在一个北风呼啸的上午,我来到润百家广场徘徊。路边有一个老大爷卖烤红薯,他穿着臃肿的棉衣,戴着很大的棉帽子,脸上满是生活的沧桑与风雨。我和这位老大爷是多么相似啊,一个迫于生计而悲苦,一个考利失利而忧伤,我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

恍恍惚惚到了黄昏时分,我漫步到历山公园。这里空空荡荡,我低着头踢着一个个小石块。突然耳畔传来阵阵“啪……啪……”的声音,我不由向广场的另一端看去,那里正有人在抽鞭子。这是一项体育运动,十分需要力气。

我远远看过去,那是一位老人,六十余岁上下,可身材十分高大,只见他的手腕高高举起,正如指挥千军万马奔赴沙场的将军一样,威风凛凛,万夫难挡。然后他的手腕用力甩出,仅仅划出一个简单的弧线,鞭子便在夕阳的余晖下发出一圈圈金黄的光芒,熠熠生辉,金光刺目。紧接着耳畔又响起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啪……啪……”声,鞭子不住在半空中旋转着飞舞着,像一道道闪电一样迅捷而又难以捉摸,像一条条金蛇一样灵动而又充满力量,像万里长城一样绵延而又永不止歇。

我向前走去,等快走到跟前时,我发现那人正是路边烤红薯的老大爷。此时老大爷已经脱去棉衣,摘掉棉帽,他的头发全白,却在阳光下如芦花一样绽放。老大爷似乎也认出了我,他一边挥动鞭子,一边向我微微露出笑容,他脸上的皱纹如道道沟壑展现在我面前,奇怪的是那样纵横的皱纹并不令人觉得苍老,反而如高山一样厚重!老人手中的鞭子依旧骏马一样奔驰着,老人脸上的笑容依旧鲜花一样绽放着,我不由看呆了。

老人只是一个烤红薯的小人物,可是他拥有对生命的激情与热爱,他哪里是一个小人物呢?站立街头,生活卑微,这些对于老人而言只是生活的外在形式,当他手中紧紧握住鞭子,当鞭子在他周身开始飞腾,他的精神世界早已如烈火燃烧起来了。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人物,他可以从事普通的职业,可以在生活中默默无闻,但只要拥有生命的激情与热爱,就可以焕发眩人眼目的光彩。想至此处,我不由向老人亦报以微笑。

小人物的日记2

雨声渐渐止住了,推开窗户看见萤火虫在闪闪烁烁,这不正似我们生活中不起眼但又不断发光、放热的小人物吗?在这其中,只有他始终在我背后默默的陪伴。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转眼间,我长大了,他却在变老,他的头发上渐渐有了白发,皱纹也爬上了他的脸庞。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我的爱。

思绪纷飞,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展开:早晨,我正在贪睡,他附身轻轻的叫我起床。自从上学以来,他就义不容辞的成为我的闹钟,特别准时,不早一秒,也不晚一秒的闹钟。起床后,迎接我的是不同花样的丰盛的早餐,真不知他是几点起床开始忙碌的,对付这些锅碗瓢盆。每次想到这里,心里总有一阵暗流在涌动。

朦朦胧胧中,清脆的下课铃声一打响,我便箭步如飞般的向外冲。每天,家里那扇神奇的门总会早早的打开,他总是通过门缝小心翼翼的往外瞧,我刚上完最后一个台阶,门就被打开。为什么,他每天都会那么准时?原来,他总是提前站在阳台上等待,看到我的身影时便小跑着跑到门口,想象他那滑稽的动作,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起起伏伏。

不知何时起,他就成了我无话不谈的大朋友。暮色降临,晚风吹拂,小道漫步,畅谈心事。和他并肩走在一起,猛然发现,我已比他高了,我倒成了大人物。这时,我便开始了我的长篇大论,从某同学开始说起一直到自习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再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上……他一个劲儿地听,不时也被我逗乐,也许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我身边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大朋友,我的放学在家的时间因此变得更加有趣。

这个小人物就是我的父亲,在我生活中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在这个小人物的陪伴下我会在人生的路上搏击风雨,创造最精彩的未来。

小人物的日记3

悄悄走在历史前行的道路上,偶尔遇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体味着他们留下的气息,深深折服于他们的智慧。

不经意间发现,原本平平凡凡,不惹人注意的他们,却充满着大智慧,成为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整个苍穹。

不惑之年,东坡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黄州,可他并不因此而沉沦,依然显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万里眼波云海似乎勾勒出一个壮志未酬学子的悲凉心境。对于自己一贬再贬的曲曲折折的境地,他也歌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愤懑之情。可正是这样一个政治上不如意被人忽略了的小人物,却成为了万千学子的楷模,一句“清澈无底上有千仞嵯峨”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在文学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大作用,他上承李杜高旷之诗风,下启辛李婉约之清音,小人物的命运,却散发着大智慧的光辉。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优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显然是一个成功者,他能平静地离去,释然地说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竹篱茅屋下,青林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品味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宁静。仕途上的不称意,使他对山林的向往更加执着。于是悠然南山中,仕途上的小人物却乐得逍遥,文学的殿堂又平添一份光芒。

当西去的辇车随着塞北的风,在夕阳下渐行渐远,汉宫的青瓦粉墙消失在了地平线,再也看不见汉宫的风雨,一年又一年,辇车再也没回来过,只留下那一座青冢,独向黄昏,向人们诉说着那个凄美绝伦的故事。昭君,一个平凡的女子,却因那决绝的一别,独自走向荒漠,平凡的人生显现出大智慧的光芒。

历史悄悄落下帷幕,他们的身影渐渐地远了,去了,散了,他们睿智的光芒却照彻未来。他们这些特殊的平凡的小人物,用大智慧照亮了苍穹,照亮了历史前行的道路。

小人物的日记4

在生活中,总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它有着你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这个星期放假了。回到家后,妈妈提出要大扫除,把家里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于是,大家就都忙活起来了。椅子、桌子、凳子什么的,通通都搬出门外来。妈妈与妹妹拎着水桶,提着拖把,大踏步地往前走,那神情似乎在说:“不把家里打扫干净,我誓不罢休!”而外面的桌椅当然是由我全权负责。妈妈早已给我准备好了一块抹布和一个与脸盆差不多大小的盆。我拿起抹布,挽起袖子,将抹布浸湿,接着又将它裹一下,所有的“武器”都已就绪,我开始了“战斗。”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我早已满头大汗,终于擦干净了。将这些桌椅搬回原处,家里变的焕然一新,我很开心。但望着我手中那块乌黑的抹布,我心里不禁有了思考:是谁将这些桌椅擦干净的?是谁将家里变得一尘不染的?是谁打扫完后又默默地待在一边的?是抹布,是抹布。是抹布!

生活中,哪里都有抹布的影子。鞋子脏了,需要抹布来擦拭;桌子脏了,需要抹布来清洁;柜子脏了同样也需要抹布。可抹布却从未吱过声,就算有人用完它之后,将它丢弃,他也无怨无悔。它是多么的伟大啊!

即是你是一个小人物,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默默无闻的奉献,像抹布一样,总会有大作用的。就算再微小的光,也会很灿烂!

小人物的日记5

街角的芽包若隐若现,来来往往的人也只是匆匆一别,谁又会为无关紧要的人再次徘徊不前,独自黯然神伤。就算满园春色芬芳弥漫,却唯有足够鲜艳夺目的花朵方能艳压群芳。

是晴,细碎的阳光从树叶中穿透,摇曳的树叶哗啦作响,鼻间弥漫着淡淡的尘土气息,沁人心脾。这么美好的天气,又让人怎么会联想到,这只是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淅淅沥沥的雨转瞬间变为了倾盆大雨,急促而又密稀,不给人们一丝一毫的准备。行人手忙脚乱的,只为寻找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点,寻寻觅觅,可谁又会因为他们的狼狈而送上一把雨伞。

人群之中,总是那们着急。却有一个人不是在寻觅避雨处,而是撑着伞往反方向离去,随着他的脚步,不难发现,因突然来临的雨,妇人不想自己的孩子淋湿而把她紧紧地保护在自己温暖的怀中。感受到雨滴不再汹涌的打在自己身上,才发现,一把雨伞撑在自己头上,还来不及说出感谢的话,就被撑伞的人送去避雨。这一来一往,谁又会用心在意那个好心人。雨过天晴,总会有一段彩虹高挂于天空,很美,就像那把雨伞一样温暖。

是夜,稀疏的星星从黑暗中闪烁,皎洁的月光洒向林间,发丝飘逸着宁静的恬静淡雅,舒适安逸。那么美的夜空,又让人怎么明白下一秒,乌云忽如其来。朦朦胧胧的黑暗眨眼变为一片漆黑,暗到不见天日,暗到伸手不见五指,阑珊而又沉寂,不于人一分一掠的分歧。黑夜中寻寻觅觅,只为寻找一丝丝光亮,可谁又会因他们的迷茫而给予一缕光亮。

黑夜之中,总是那么迷茫。却总有一个人不是早点对世界说晚安,而是点着灯。顺着他的光亮,不难发现,因突出而逝的黑暗,小女孩在那微薄的光线上,忽闪着水灵灵的眼睛,泪珠在眼总打转。若不是那一缕光离自己越来越近,泪早已风干眼角。来不及安慰,又去为下一个迷失在黑夜中的人点名方向,乌云过后,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很美,就像那一缕光线一样闪耀。

一场又一场场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却彰显了一样的美,一样的凌波泛滥。

篇5:小人物日记读后感

comedian, writer, composer, actor, and singer , and his young brother Weedon

Grossmith ,who was an English comedian and painter.It tells us storis about the trivial matters with the dariy form set up in British Victorian times.Potter ,a really hardingworking officer worker , his wife Carrie, a Considerate and tipycal

housewife,and their son Lupin ,a rebellious and extreme new human being form a common but lively family.It is the ordinary family that reflects the contradictory

metality of civilians and strong desire to upper society.The language of the dariy which is sarcastic but full of life breath can really make you far away from the stressful life and study ,and realize the essence of life with a peaceful heart. Everything seems to go well.The family settle down in a capacious house on the suburbs with a little front garden.Potter has a stable job and his boss takes good care of him.Later,in a reward for his faithful working ,the boss,Mr.Perkupp promotes him to be the senior clerk with a higher salary.He lives a happy life with her wife ,and his son works in another town as a bank official.Two of his friends Gummings and Gowing get along well with him and always call for a visit.In memory oflife at the new house, Potter makes a decision to keep diaries.All of these diaries are about small household affairs,the daily necessities or something like that. Though life is cozy,there’s always filled with little unexpected affairs.The

scraper which always cuts someone’s foot over make a lot trouble.The only one that potter is late of the lot is known by his boss who unfortunately chooses this very morning to prounce down upon them early.Imagining that when you are lying in the bathtub cozily , you stretch out your hand full of blood.Pooter’s first thought that he ruptured an artery,looking like a second Marat.Though It is all the enamel paint’s fault which dissolved with boiling water,potter still experienced the most greatest fright he had ever had. Though life is satisfactory,a strong desire to upper society is always kept in people’s deep mind.The astounding invitation from the Lord makes the family jump out of their skin.They become busy in preparing for their dressing.But a most

unfortunate accideng occurs.When pooter starts dancing ,like lighting ,he leaves his foot slipped away and he comes down.A roaf of laughter is immediately checked.Another invitation to a ball given by the East Action Rigle Bridge was still terrible.They are told they should pay for what they eat,though it is a pravite invitation.Poote

scrapes up sufficient but still can’t finds enough money.On their way home,they are abused by the cabman for having no money to get on the cab.It seems that everthing goes unfavorable.But through these several balls and parties,pooter knows some influential people.One of the important person is Mr.Hardfur Huttle ,a clever writer for the American papers who contributes a large business deal for pooter. As parents ,the future of children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y focus on.Lupin suddenly comes back one day and they find that he gets the chuck.just because he doesn’t like his boss and colleagues.Later ,pooter becomes busy in finding jobs for his son.But to their surprise ,lupin gets engaged to be married without

consulting them or anything.Besides.lupin is elected a member of an amateur

Dramatic Club and makes acquaintance with several strange guys.All of these make pooter so confused ,however ,when he begeins to adapt to them,lupin parts with Daisy.It seems that lupin gradually succeeds in his career.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failures,he is finally engaged at a salary of 200 pounds a year by Gylterson and Sons. People in british times have typical character ,that is old-fashioned and

inflexible.They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gloss over something and try for reputation.Nobody is just a kind of metaphor that peacockish people are around the world and even yourself is no exception.Meanwhile , the diary is like a mirror who looks on everthing and he is the only one who keeps the most conscious mind. There are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the nobody who may seem to be

foolish,but people who are posted and noble apparently still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as the nobody have.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people with high education may have more clever ways to dissemble themselves.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3)的是田田(4)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5)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6)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7)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8)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9)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10),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11)(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篇6:两本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2009年2月26日晚,长沙市五一路晓园小区的一户人家里,传出一个女孩凄厉的哭喊声:“妈妈的日记不见了!爸爸,快来帮我找啊!”

女孩名叫林雨希,时年12岁,在五一路小学读书。母亲王英两年前患癌去世,留给她一本浸透母爱的日记。但这一天,日记却突然不见了。她发疯似的在屋里四处翻找,一无所获,不由得大声哭喊起来。父亲林建国忧心忡忡地看着女儿,眼睛里慢慢蓄满了泪水。其实,日记是他藏起来的。女儿歇斯底里的样子,让他心如刀割,但他却咬咬牙,狠心别过头去。

时年43岁的林建国早年成立宏发建筑设备公司,为了推销设备,常年在外奔波。王英罹患肝癌后,他带着妻子四处求治,但病魔无情。2007年11月9日,王英撒手人寰。

母亲的离世,对雨希来说,如同天塌地陷,小小的身体,仿佛一下被抽空了。她紧紧抱着一个日记本,枯坐在窗前,仿佛在等待妈妈回家,一直坐到暮色四合。可是,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雨希出生后,王英给女儿写的成长日记。患病之后,她自知时日无多,每天记录下和女儿相处的最后时光。雨希能从上面感知母亲的体温,嗅到母亲的味道。

这些年,忙于生意的林建国总是留给女儿匆匆的背影,雨希对父亲感到有一点陌生。王英去世后不久,林建国接到女儿的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最近林雨希的变化很大,每天抱着一个日记本,上课总是走神,说话也口齿不清。请您多关心她,别耽误了孩子……”

林建国这才惊觉无论他对女儿说什么,她回答得总是语无伦次,仿佛心门紧闭,久叩不开。2008年初,林建国带女儿来到湘雅医院精神卫生科,心理医生诊断林雨希患上了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她在遭遇丧母之痛后,心无所依,陷入抑郁状态。医生建议多给孩子关爱,采取“移情疗法”,重建孩子的心灵。

林建国自责对女儿太疏忽了!不久,他将大部分业务转包出去,把大量时间留给女儿,还让她休学半个月,带她出去旅游。可雨希不管到哪里,都抱着妈妈的日记本,有时在半夜会喊着“妈妈”哭醒。林建国的心生疼生疼,这本日记就像脐带,链接着她与天堂的母亲。可女儿每天都这样,正常吗?

2008年年底,林建国带着女儿去复诊,医生遗憾地告知他,雨希的情况更严重了,属于“中度抑郁”,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了解林雨希的日常行为后,医生建议:暂时让林雨希脱离那本日记,换一个环境生活,以免孩子触景生情,无法自拔……林建国痛定思痛,偷偷将亡妻的日记本藏到主卧室的空调挂机背后。

“妈妈日记”不见了,雨希的感情世界突然出现了真空。她无法接受,痛哭流涕地哀求父亲赶紧找回来。有那么一刹那,林建国心软了,他抬起手,迟疑了半天,又重重地放下。

今天不“残忍”,雨希的心理就会“残废”!剪断“脐带”是痛苦的,可也意味着新生!他狠下心来,佯装不知道日记的去向。

闹了几天,林雨希无奈地接受了“妈妈日记”丢失的事实,她失魂落魄,内心备受煎熬。

林建国以为女儿会迈过这道坎,不曾想,她却做出了让人惊心之举。2009年3月1日凌晨,林建国到女儿房间给她掖被子时,惊恐地看到,被子上、床单上血迹斑斑,女儿竟然割腕自杀!林建国疯了一样抱着女儿向外跑……好在伤口不深,发现及时,经过湘雅医院医生抢救后,林雨希生命没有大碍。

雨希醒来后哭道:“爸爸,我想去天堂,找妈妈。”林建国强忍着眼泪,在女儿的床边打地铺,日夜看护着她。公司的生意难以顾及,林建国只得将股份全部卖掉。2009年6月,他在芙蓉银座购入了一套精装3房,带着女儿搬进窗明几净的新家,并将向南的阳光房给女儿。他希望女儿能彻底走出抑郁!

随后林建国通过中介,将晓园小区的房子以每月1300元的价格租给吴美娟。36岁的吴美娟当时是广益中学的教师。父爱如良药。林建国舍弃事业,用浓浓的父爱,一点点驱散女儿心中的雾霾,雨希的情况出现了好转,再也没有自杀的倾向。但不容乐观的是,雨希依旧封闭着自己,不与人交流。

很多个愁绪满怀的深夜,林建国披衣走到阳台,怅望夜空,对着天堂的王英发问:爱妻啊,你挥手离去,可知女儿内心的苦楚?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呀?

把我的体温给你,因为我的心也曾被冰封

2009年9月的一天,林建国突然接到租客吴美娟的电话:“林师傅,我在搞卫生的时候,在空调机背后发现一个日记本。这是您家的珍藏,我怕弄丢了,是您来取,还是我送过去?”林建国一怔,想了想说:“您先保管好,我有时间去取吧。”

受好奇心驱使,吴美娟把日记打开,没想到,她一看却再也停不下来。

“我的宝贝雨希:今天你拧毛巾给妈妈擦脸时,妈妈身体的疼痛一下就减轻了。你说,要让妈妈漂漂亮亮的,我太幸福了……我的孩子,我常常感谢老天,把天使一般的你赐给了我,妈妈没有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永远陪着你……”

“宝贝雨希:那天你问我,最希望变成什么?妈妈当时对你说,我最希望变成一个公主,因为每个女性都有过公主梦。其实,现在我最希望变成一棵树,因为树一旦在一个地方,以后它就会永远在那里,不会换地方,这样,它就不用跟家人分开。”

泪水,就这样不可遏止地恣肆流淌。这是怎样痛苦的天人永隔?吴美娟陷入了久久的悲伤之中。

nlc202309040907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吴美娟也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本,承载着一段不敢触及的伤痛往事。

2007年夏天,吴美娟带着8岁的独子跃跃在湘江大桥下面游玩,一时疏忽,水边嬉耍的儿子竟然不慎落水身亡。要不是耄耋父母的阻拦,吴美娟差一点跟着儿子一起去了。

儿子的意外身亡,使得丈夫对她怨恨不已,半年后,丈夫提出离婚,为此,他净身出户。家庭破裂了,碎裂一地的,还有吴美娟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她将对儿子的思念诉诸笔端,一笔一画,把痛苦掰开了,揉碎了,找到情感宣泄出口的她,慢慢浮出悲伤的水面……在医生建议下,她外出租房,因此住进林家。

日记里那个叫做雨希的孩子还好吗?吴美娟坐立不安,她决定亲自跑一趟,让珍贵的日记本物归原主。

2009年10月的一天,吴美娟与林建国见面了。林建国叹了口气说:“吴老师,我考虑再三,还是想请您暂时将日记藏回原处。”面对疑惑不解的她,林建国伤感地将妻子去世后,女儿身陷抑郁症等情况和盘托出。吴美娟潸然泪下。

林建国还告诉吴美娟,林雨希的学习落了一大截,马上面临小升初的调考,成绩排名年级倒数,她心理又出现反复,不仅逃学还又出现自杀倾向……

苦着你的苦,痛着你的痛,此时的吴美娟感同身受,她一个成年人尚且难以走出心理困局,何况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回到家,她打开日记本写道:“儿子,妈妈今天哭了,不是为你哭的,而是为一个苦孩子。妈妈好想将她抱在怀里,像抱着你一样,用我的体温来温暖她冰凉的梦境。”

第二天,吴美娟向林建国提出,她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她帮雨希补课。林建国愕然。吴美娟说,看到雨希妈妈的日记,是一种缘分,她遵从内心的召唤。

几天后,吴美娟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来到林家。起初,吴美娟询问雨希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雨希总是爱理不理。一天,在帮雨希上了半小时的课后,吴美娟从包里拿出了一根长长的橡皮筋,对雨希说:“休息时间,咱俩来跳橡皮筋吧。”雨希发怔,因为母亲在的时候,经常和她玩这个游戏。她没有想到,这是吴美娟看了王英日记里的描述,想出来的主意。此举一下拉近了师生俩的距离,雨希在橡皮筋上像一只敏捷的小鹿跳跃着,不经意间,脸上有了笑意。

不会做饭的林建国,在吃喝上一直都是凑合了事。吴美娟每个星期给雨希授课两次,每次都做点好吃的带过去。看着雨希狼吞虎咽的样子,吴美娟内心有一种满足的感觉。一次见林建国在厨房的样子实在蹩脚,她麻利接过锅铲,教林建国做菜。

2010年5月的一天,吴美娟在林家忙碌后,准备出门,这时林雨希突然叫住她:“吴老师,你的鞋带松了!”吴美娟低头一看,果然如此。这时,雨希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她蹲下来,帮吴美娟系好了鞋带!那一刻,吴美娟激动万分,她知道,抑郁的人如果学会关心她人,这表明已经在渐渐走出阴霾。

每次上完课回到家,吴美娟习惯性地拿起笔,把雨希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开始,她是以倾诉给亡儿的口吻来写,后来,“亲爱的儿子”变成了“亲爱的雨希”,语气也由伤感沉郁变得春风和煦。

有那么一刻,吴美娟很是惶惑:难道,自己在慢慢忘记丧子之痛?后来她就释然了,她是在引领着雨希向“幸福”去靠拢。吴美娟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为雨希制定了速成教学法,她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几次小考的排名不再靠后,老师表扬了她。

小升初时,雨希发挥出色,被长沙市南雅中学录取。那天,开家长会,林建国没空便请吴美娟代替。

散会回家后,吴美娟在日记里写道:“雨希,今天在学校,听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名单里有你,我突然觉得很幸福,就像妈妈听到女儿被表扬一样,我为你骄傲。我也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被信任的感觉真美妙!”

两本日记一世情缘,我们是一家人

时光荏苒,雨希渐渐走出了抑郁,吴美娟也融入了这个家庭。林建国对她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但吴美娟经历过丧子、离婚之痛,她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心如止水。两人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纸。

2012年9月,雨希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女孩,成绩稳步上升,脸上也有了久违的微笑。林建国过生日时,雨希给父亲买了一条领带。林建国比中了500万大奖还开心,他系着领带去了吴美娟的住处。吴美娟打趣道:“没想到你也会耍帅!”林建国嗫嚅着说:“吴老师,这是雨希买给我的……我要谢谢你,你让孩子懂事了,成长了……这个家如果没有你,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他眼神炽热地望着她,她低下头。

从情感的寒冷极地走出来的人,都无比渴望温暖。而可以彼此取暖的人就在眼前,如果错过,就是一种罪过。林建国鼓起勇气说:“吴老师,你现在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可不可以考虑一下我?”吴美娟怔了一下,心里升腾起喜悦,几年的相处,她也喜欢上了这个稳重敦厚的男人,她毫不迟疑地说:“我……只是,雨希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我们应该先尊重她的意见。”

这天,在饭桌上,林建国向女儿提出想与吴美娟一起生活的想法,本以为雨希会举双手赞成,谁知她马上闷声不响地站起来,指着墙上母亲的遗像说:“那是不是意味着,要取下妈妈的照片?”林建国沉默了,雨希恨恨地说:“我不答应!你这样是对妈妈的背叛!”

其实,15岁的雨希早已从父亲和吴阿姨的相处中,敏感觉察出什么,出于对亡母本能的维护,她无法接受这种“背叛”。吴美娟从雨希突然变化的冷淡里,明白了孩子的态度,她选择了冷处理。

2013年3月,吴美娟在上班途中将腿摔骨折了,那段时间,她没有办法出门,陷入了困境。林建国毫不犹豫地当起了护工,每天给她送饭做家务。

雨希得知后,也很担心,虽然不能接受吴阿姨成为继母,但感情还是存在的。周末这天,她推开了曾经的家门。吴美娟非常开心,拄着拐杖给她去拿水果。

雨希在房间里逡巡,手掌轻拂过熟悉的家具,徒增了一点点伤感。突然,在吴美娟购置的书架上,她被一个熟悉的日记本封面定住了。她急切地拿起来,打开一看,顿时血往头上涌,呼吸急促,浑身颤抖起来。

nlc202309040907

她拿着日记,跑到吴美娟的面前,哽咽着质问道:“这,这是怎么回事?我妈妈的日记,怎么在你这里!”吴美娟也是一惊,随即又坦然了,她平静地说:“这是你爸爸让我保管的,其实,我早该还给你……”

敏感的雨希把这些年的经历联系起来,突然情绪激动起来:“你们这两个骗子!你们不仅骗了我,还骗了我妈妈!”原来,由于当年林建国常年在外,王英一直对丈夫不放心,特别是身患癌症后,更是疑神疑鬼,有时跟林建国吵闹,这一切让年幼的林雨希都看在眼里,由于跟妈妈感情深厚,她也对父亲产生怨恨。

那几年,王英有时不经意地向女儿透露对丈夫的怀疑,雨希深受影响……她想到妈妈去世没多久,父亲就把房子给吴美娟住,还让她走进他们的生活……

吴美娟没想到雨希会如此误会,她百口莫辩。愤怒的林雨希一把抢过妈妈的日记,夺路而逃。

她心里的世界再次轰然倒塌!那天,她没有回家。林建国得知女儿误会后,赶紧四处寻找。当天傍晚,在王英的墓地,他们找到雨希。她早已哭得精疲力竭,看到林建国和吴美娟同时出现,她更是如受伤的刺猬,从包里掏出一把水果刀,要林建国在妈妈墓碑前发誓,再不和吴美娟来往,否则她就随妈妈而去。吴美娟泪如雨下,因为担心林雨希,她只有黯然离开……

那天夜里,林雨希抱着“妈妈的日记”再也不肯离手。亲情对峙过后,林雨希的病情再次出现反复。她不愿意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林建国一刻也不敢大意,守在女儿门外。而此时的吴美娟只有将自己对雨希的全部担忧都写在日记里,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给儿子的日记开头早已换成“亲爱的雨希”。

要打开雨希的心结,一定要消除她的误解。考虑再三,吴美娟将这两年来给儿子写的日记,以及遇到她后,为她续写的日记,都通过林建国交给雨希,同时,她写了一封信给雨希:“我们都失去我们所爱的人,可遇到你后,让我对儿子的爱找到依托。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迟早都会离开。只是,有人走得早,有人走得晚。留下来的人,只有活得更加精彩,离开了的人才能心安……”

那天,拿到吴美娟写给儿子的日记,还有给自己续写的日记,林雨希这才知道吴阿姨对自己无微不至的背后,竟然是一份真挚母爱的重续。

“亲爱的雨希,你今天夸我做的剁椒鱼头好吃,很开心,你小嘴越来越甜了。如果跃跃长到现在也跟你年龄差不多,他会不会夸他的老妈呢?”

“亲爱的雨希,看着你一天天长大,变漂亮,我总在想,如果跃跃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怎么办,我已经快忘了跃跃的样子了,我是不是不是一个好妈妈?相信善良的跃跃会原谅妈妈的,因为现在有一个姐姐更需要妈妈的疼爱……”

看着这本“妈妈日记”,林雨希泪水再也忍不住涌了出来,吴美娟如此懂得她的心,原来是因为她也遭受了同样的伤。那一刻,林雨希为自己的幼稚和多疑深深懊悔。她打开自己房门,让阳光彻底照了进来。

2013年5月的一天,一束康乃馨送到了吴美娟的手里,附带的卡片上写着:“妈妈,谢谢你!”接到花的那一刻,吴美娟潸然泪下。

得到林雨希的理解,林建国和吴美娟开始试着相处。2013年9月9日,在星沙大酒店,林建国与吴美娟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礼上,林雨希一手托着一本“妈妈日记”,向宾客讲述了继母与她的亲情故事。

掌声响起,两本“妈妈日记”合为一体,雨希将它们紧紧抱在怀里,那沉甸甸的分量,将伴随她一路前行,风雨如磐。

上一篇:学习抗灾英雄心得体会下一篇:已发表的论文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