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小人

2024-04-25

跑小人(通用4篇)

篇1:跑小人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自律小人,它最讨厌的,就是放纵和偷懒。

所以我总是在制订计划、实行计划,对自律的标准越提越高,高的哪怕有哪一天、哪一个小时没有遵守计划,就会满心焦虑,觉得自己又偷懒了。

这种局面在我上大学时达到了顶峰,我的每日计划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精确到每分钟要看多少页书、每分钟要跑多少米步,吃饭不能超过多少分钟,洗澡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平均绩点要达多少,每月减肥要多少斤……

简而言之,我希望生活的每分每秒都不要浪费,都是处于绝对自律的计划之中。

就这样严苛的计划,我当时居然疯狂地执行了好几年,而且看起来收效确实不错,生活、学业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我对此也很满意,觉得自己会一直这样自律下去。

但毕业之后开始工作,问题来了。

踏入社会后的生活内容要比还在学校里时复杂许多,每天都有各种突发事件在发生,许多事情也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涉及与家人、同事、客户的沟通协调。我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习惯的自律方式不管用了,因为变化永远要比计划来的更快更多。

这意味着我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把生活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原本预估一周能完成的项目都拖了两周了还没弄完,本想早睡早起又因为各种事情连着熬了几天夜,明明打算这几天都吃清淡的食物却还是因为晚上加班而吃了油腻的夜宵……

随着越来越多的计划被打破,我也越来越焦虑。

我觉得自己不自律了,堕落的不行。

由于没法接受这样的自己,所以我又拼命想把自己拉回绝对的自律,给自己制定了更为严苛的计划,像是每天晚上必须几点睡觉,一口甜食也不许吃,工作期间不许开一分钟的小差等等。

我以为自己能做到。

但事实上,在那样的高压环境下,我心里反而冒出来了另一个小人,偷懒小人。

这个偷懒小人专门对抗自律小人,让我明明该睡觉时还在玩手机,想减肥却在狂吃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越是重要的工作就越是拖着不想做。

可看似轻松的偷懒并不能给我带来丝毫快乐。越是偷懒,我就越是焦虑,可我越是焦虑,那个偷懒小人就越是强大,每天都把自律小人殴打的半死不活,让整个生活都陷入了一种彻底的无序状态,根本拽不回来。

那段时间我简直快要崩溃了。

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明明想要自律,却反而越来越不自律了呢?

然后我听到自己心里一个弱弱的声音在回答:因为先前所谓的自律计划,实在是很可怕。

当一个人处于生活、工作的种种压力之下时,意志力本来就在不断地被消耗,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歇口气,回回血。这时候再给自己安排一个分分秒秒都不得浪费、任何享乐都不得拥有、生活毫无弹性的计划,这完全就是反人性的嘛!

当自律的标准被定的违反人性,目标放的太高,以至于自己踮着脚尖往上跳也根本没法达标,那这个标准也就没有意义了。

或许正是为了对抗因为过于严苛的计划而变得面目可憎的自律小人,我的人性本能才弄出来这么一个偷懒小人来反抗它,逃避它,这也是为了保护我自己。

想通这一点,我突然感觉轻松多了。

之后我抛弃了原先那个过度严苛的自律计划,转而开始给自己一些探索的机会。

探索的内容主要在于,究竟要自律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我不至于产生太多抵触心理,能够长期承受并坚持下来。

比如每天都运动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那我隔一天或者两天运动一下行不行?今天如果很抵触长跑练习,那就出去散散步行不行?从来不吃油腻的食品做不到,那吃了这一顿高热量的,下一顿稍微吃清淡点行不行?工作时无法保持连续几小时的全神贯注,那我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放松一下行不行?

因为不知道那条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所以我允许自律小人和偷懒小人之间不停地讨价还价,有时候是自律小人占上风,有时候是偷懒小人占上风,但我不会再为此而过分焦虑。

我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现实,没法达到太高标准的自律,能保持一种愉快稳定的状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就已经是我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在这样调整了大概几个月后,我渐渐习惯了这种新的自律方式,也摸清了自己在各种事项上的极限值在哪里,我允许自己偶尔偷偷懒不守规矩,也鼓励自己的该休息时好好休息。我承认,在这种状态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效率,确实没有最早期保持极端自律时高。

但只有这种程度的自律我才能坚持下去,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去面对各种压力,不会因为急功近利反而崩溃。

这比什么都强。

毕竟人活一辈子的时间还是很长,从长期的效果来看,循序渐进的积累效果并不会比仅仅一时的爆发效果差。

自律的目标也并不是自律本身,而是用一种自己能承受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我想,自律小人和偷懒小人应该会一直同时住在我心里,不停地打来打去,永远也不会有谁占据绝对的上风,分出胜负。

但没关系,这就是我所习惯的自律方式。

篇2:驼背小人

对,笨拙,就是这个词,好像连反应都变得迟钝。今天为了尝试一种从未学过的绣法,弄得满头大汗,返工返了好几回,等抬头四顾的时候,才在茫然疲惫中发现天色已晚。就在此时,我好像看到了德国民谣中的那个驼背小人正在捂着嘴嗤嗤地笑着我。

那个小人是专门笑话笨蛋和倒霉者的:

我想走下地窖,开桶去把酒倒;那儿站着一个驼背小人,它把我的酒罐抢跑。

我想走进厨房,给自己做一小碗汤;那儿站着一个驼背小人,它把我的小锅打碎。

我走进小屋,想吃麦片糊糊;那儿站着一个驼背小人,已经吃了我的半碗糊糊。

每当自己笨或者倒霉到不可理解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个小人。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开始,我恨它,讨厌它 ,躲着它。后来,我开始无奈地和它面面相觑,接受了它陪伴在我的身边。再后来,它甚至开始成为我的朋友了,当我一切顺心,它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会开始想念它,我甚至感觉到,一种笨笨的、倒霉的状态才是自然与本真的状态,这个时候更令人安心。

篇3:小人,小人

小人们有的生活在地板下,如英国作家玛丽·诺顿笔下的阿莉埃蒂一家,只有铅笔一般高,他们把家安在房子的地板下,靠从楼上的“巨人”那里“借”东西为生。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看见”。

有的生活在和人类的地下室重叠的另一个神奇世界,比如日本童话作家柏叶幸子笔下的木芽时国的小人。

有的生活在花园、农场或森林里,比如西方大多数的小矮人。荷兰一位作家还和一位画家联手,出了一本研究小矮人历史生活的专著。研究他们怎么谋生,怎样盖房子,怎么计时,怎么救护动物,他们的服装、求婚生子……简直就是一本小矮人百科全书。

这些都是国外故事里出现的小人。同学们读过的书里,比较熟悉的可能还有金波爷爷的《追踪小绿人》,去年获得全国儿童文学奖的《住在房梁上的必必》……其实,小人的各种传说在我国也源远流长。

最著名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东方有一个小人国,居民身长只有九寸,经常会被海鸥当成食物吞掉,因此小人们不敢独自出行。

在《庄子·则阳》中,庄子写到了触国和蛮国的小人。触国建在蜗牛的左角上,蛮国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两个国家经常为了争地盘而发生战争。

这两个国家是建立在蜗牛角上的,你可以想象,那小人该有多小啊!恐怕得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吧。这两个国家恐怕是史上最小的小人国了。

汉朝郭宪的《别国洞冥记》则记载了身长三寸的勒毕国小人,这些小人特别擅长说话谈笑,因此又叫善语国。他们身上长有翅膀,可以吸收太阳能量,以晨露为食。

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记载:西北某地有个鹤民国,人身高三寸,却能日行千里。走路快步如飞,却常被海鹤吞食。大多数鹤民都在山涧溪岸的旁边,凿洞建筑城池,有的三十步到五十步长就是一座城,像这样的城千万座都不止。春夏的时候,鹤民会裸露着身体,吃路上的草籽,秋冬就用小草编衣服穿,吃草根。鹤民很聪明,为了防范海鹤袭击,他们会用木头雕刻小人扔到野外水边上,海鹤以为木人是鹤民,吞到口中却被卡住。长此以往,海鹤见到真鹤民也不敢啄食了。鹤民国小人和上文《山海经》里提到的小人还颇有相似之处呢。

清朝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两则关于小人的记载。其中一则说,在乌鲁木齐,牧马人经常看到身高只有尺许的小人,男女老幼都有。每到红柳树开花时,这些小人便折下柳枝,编成小圈戴在头上,成群结队唱歌跳舞。因为小人喜欢戴红柳,人们便叫他们”红柳娃”。

清代笔记《夜雨秋灯录》中则记录了一群住在树孔中的七八寸的小人,这些小人住在多孔的枯树中,肤色就像栗子皮,特别喜欢吃松子果,生活习性和人没什么区别。

世界上关于小人的传说肯定还不止这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象过小人的存在?福州的郭福灵同学想象中的小人是这样的——

小人国

福建省福州市井大小学四年一班 郭福灵

一座山上住着一群小人,只有小兔子般大小,长着大如牛铃的眼睛、红鼻子、绿耳朵。他们双手有十六根指头,双脚有十四根趾头。这些小人个个都很和善、助人为乐。

山脚下住着一群普通人。普通人经常向小人借东西,小人有时也会向普通人借东西。普通人要么不还,要么还给小人的都是破破烂烂的,小人还给普通人的东西却都是崭新的。这样几次后,普通人感觉很惭愧。后来,小人和普通人成了好朋友。

也许小人们就在某个我们不注意的地方,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他们也许和人类一样,也许不一样。你想象中的小人是什么样的?发邮件告诉我们,就有机会和全国小朋友分享喔。

篇4:近君子,远小人

与“人以群分”连用的成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一个历史典故。战国时期,齐宣王要辩士淳于髡推荐贤士,他一天就推荐7个,宣王感到很惊讶,进而怀疑他在敷衍。淳于髡说:“鸟有鸟类,兽有兽类。如果到水泽洼地去采柴胡、桔梗,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这就是物各有类。我经常与贤人打交道,因此可以为您推荐更多的贤人。”

古人云:“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人是感情动物,有自己的是非标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要成就一项事业,离不开团队,需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完成。事业越大,需要的人越多。领导亲近什么人,依靠什么人,取决于他的用人理念、导向及其个人品格。一个正派公道、勤奋敬业的人必定容不得品行不端、投机取巧、惹是生非的小人。而一个胸无大志、贪图享乐、好听谗言的领导,肯定喜欢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之辈,贤达君子就没有生存空间。

领导有用人取向,人才也有自己的主张。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得君子成事业,亲小人招灾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盛世”,都得益于君主正派明智,贤臣君子尽力辅佐。而毁掉江山,衰败事业的无不是君主昏庸、亲近小人、恶化政治生态所致。秦二世、唐玄宗、明熹宗等都深受亲近小人之害。

就连英武一世的汉武帝刘彻在晚年时也有过一段亲近小人酿成痛彻心扉的“巫蛊之祸”。晚年的汉武帝志得意满,宠幸佞臣,听不进忠言逆耳的谏诤,于是朝中奸臣小人便趁虚而入。在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汉武帝认为是有人在暗中诅咒他。宠臣江充等便投其所好,向汉武帝大进谗言,说:“您的病不见好转,是因为宫里有‘巫蛊’之气诅咒您”。愤怒的汉武帝立刻派江充率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一干小人进行调查。江充为了加害正直的太子,趁人不注意时,悄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藏入太子宫中。并向武帝报告说:“在太子宫中挖掘出许多木头人,还发现了写着诅咒皇上的帛书。”由此激化了汉武帝父子矛盾,并大动干戈。结果造成皇后卫子夫上吊,太子和两个年幼的皇孙被杀的悲剧。

汉武帝知道事情真相悔之晚矣。为了寄托缅怀警醒之情,汉武帝下令建造一座“思子宫”,还在太子被害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高台,取名“归来望思之台”。悔恨与悲痛纠缠着年迈的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汉武帝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晚年的过失,并以前无古人的胸襟,颁布了《轮台罪己诏》,反省并公布自己的罪过。

上一篇:加拿大的英语是什么下一篇:故意的反义词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