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环境保护责任书

2024-04-19

公司环境保护责任书(共6篇)

篇1:公司环境保护责任书

安阳优创热电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2005年)

为了贯彻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实现市政府对国家环保总局的承诺,进一步加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环境保护法》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的要求,安阳市人民政府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完成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市政府《安阳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现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1、各种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2、2005年11月15日前完成各点源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3、按照“以热定电”原则,确保供热用户正常用热。

4、2005年10月底前建成脱硫设施,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允许排放总量之内。

5、2005年4月15日起,对贮煤场所及粉煤灰场采取有效扬尘污染治理措施。生产区和生活区地面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落实道路扬尘、建设施工扬尘、料堆场所、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6月底前完成以上任务。

二、目标考核

1、市政府将按照省政府考核办法制定《安阳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并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全市。

2、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要明确一位领导负责市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工作。

3、经年终市政府环保目标考评,获得前3名的单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对有关单位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予以奖励。

4、对未完成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和违反《安阳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安办[2004]25号)有关规定的,对有关部门或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实施“一票否决制”。

请你单位要于今年4、7、10月10日前报告工作进度,2006年1月10日前将“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报市政府并抄送市环境保护局(一式伍份)。

本“责任书”一式叁份,市政府、市环境保护局、市政府有关部门或重点企业各壹份。

安阳市人民政府 安阳优创热电有限公司

二00五年三月 日 二00五年三月 日

篇2:公司环境保护责任书

何丽颜03法学(1班)20032407216

3摘要:现代公司在以营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责任。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与其营利性从长期看是互相促进的,但从短期看可能是相互冲突的。但承担环境责任是现代公司不可回避的义务。本人将从公司环境责任的一般问题、理论依据、责任承担主体和我国立法上的规定及不足进行,最后对如何强化我国公司环境责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公司自其中世纪在欧洲意大利沿海都市产生以来,它以其特有的适应社会商品经济的财产组织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在近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公司规范不断扩大,公司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目的的实现无不得益于社会良好的发展状态和各种物质保障,其中包括人类、环境和自然资源。当今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的问题,而公司对环境的使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公司的努力。如果公司逃避环境责任,环境问题必将更严重,这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一、对公司环境责任的一般理解

(一)公司环境责任的含义

公司环境责任属于公司社会责任中的一种。因此,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的。多数美国学者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营利性的公司,在其决策机关确认某一事项为社会多数人希望后,该营利性公司便应该放弃营利的意图,以符合多数人对该公司的期待。换句话说,除了必须依靠法令行事外,亦必须实践“公司的伦理责任”以及所谓的“自行裁责任”。[1]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相关的社会利益。[2]

根据如上所述,什么是公司的环境责任?我国有学者认为公司的环境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和道德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3]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将公司营利最大化与承担环境责任同视为公司的二元化目标,对于公司的经营者来讲是不现实的。公司的环境责任的定义应为:公司在谋求自身及股东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应当考虑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或者说应当对政府代表的公共环境利益负一定的责任。

(二)公司环境责任的性质

探讨公司的环境责任的性质也离不开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的社会责任是道德上的责任还是法律上的,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话题。在对它进行探讨的初期,多数学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道德层次上的问题,因为当时并不无关于社会责任的立法,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是尽道义上的义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性质已演变成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者并重兼而有之。公司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那么公司的环境责任也应包括环境道德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排污者缴纳排污费的责任。我国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主要是由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公司的环境责任。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包括: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其中以环境行政责任为主。

那么公司的环境道德责任是什么呢?由于我国社会及国民的环境道德意识都很低,环境道德应包括什么内容还未形成一致看法。至于公司的环境道德责任包括那些内容也没权威说法。根据的外国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如下几条行为规则是应当首先考虑的:(1)不滥用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非消费性的物品及尽量回收再利用;(2)视生态系统为有效率的经济系统而加以尊重;(3)勿被“消费主义“所左右;(4)谨慎对待罕见和脆弱的环境.[4]

二、公司环境责任的理论依据

公司为什么要承担环境责任?根据我国学者关于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环境责任的研究,笔者认为公司应承担环境责任有以下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

公司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非是新议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公司的理论即涉及此类问题。时至今日,公司的环境社会责任逐渐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密切相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之中正式提出,人类需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5]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对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环境保护责任不再单单由政府承担,它已成为个体的自觉行动。根据《21世纪议程》的规定,环境管理是公司最优先的事项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认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同时,国际社会认为环境保护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以及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司的经营目标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社会中的公司已从单纯的营利性组织发展到具有社会性使命。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对公司经营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根据以上所述,公司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让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应该在经营中开始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环境保护主体的变化

当今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源于社会成员对环境的不科学使用,其解决也应依赖于所有的社会的力量。环境问题产生于所有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对环境的使用,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生存环境质量,甚至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社会主体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市场经济中的公司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其设立与活动远远超出股东利益的范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司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位居社会前列,对环境的影响利是其他主体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它具有的强大的经济及技术实力,比其他社会力量更能及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公司承担环境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在过去,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是由政府一力承担的。可能在环境问题还不是很突出的时候,由政府来承担还勉强可以,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普遍,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日益严重,仅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环境,公司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理应保护环境及自觉承担环境社会责任。

(三)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促使环境保护成为公司经营理念之一

现代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困扰。

在传统意义上,股东的最大经济利益是公司的唯一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6但在现代社会中仅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促使股东的利益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崇尚追求公司利益并兼顾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更有利于公司的得到良好的社会认可和更多的支持,也有利

于长久地 发展。因此,很多公司自觉地将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构成公司文化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环境保护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和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实现其经济目的。

因此,公司为了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将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的唯一目标,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将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纳入公司的经营决策之中,以及履行适当的环境责任。

三、环境责任的承担主体

保护环境是需要投资的,谁为环境买单?公司、政府、消费者?[7]大多数人认为,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言下之意是由公司负责。那么到底谁买单才是公司承担环境责任的最优选择呢?还有,如果由公司负责,公司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的责任,还是部分责任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第一种情况是由公司负责。这种做法必须由政府设计出最严厉的负面激励机制,制定最严厉的法律,且执法普通有效。所谓负面激励机制,包括法律强制、行政强制和社会监督等,即约束和监督机制。但此时,公司和政府的对抗是非常激烈的,最终问题也不能解决。公司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执法机关讨价还价,形成对政府的一种倒逼,政府不能把全部公司关掉,这不符合政府要求。[8]此时政府只得容忍公司的污染行为或对公司提出比较低的治污要求。总之,完全由污染者公司为环保负责是不大现实的,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不合作,政府监管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无论政府制定多么严厉的环境法律都无法避免出现公司实际承担的环境责任很轻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政府买单。政府买单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政府买单有两种做法:一是减免公司的税收,给公司提供财政补贴、技术援助等激励公司自己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二是政府自己拿钱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政府是否为环境买单还取决于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及政府的意愿。但是,政府单独治理环境,无法调动公司预防污染的积极性,不利益遏制公司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必然使得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象愈来愈严重,最后,政府根本无法治理。[9]

第三种是由消费者负责。即企业的环保投入通过其产品以高于非环保产品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把环保转嫁给消费者。由消费者买单是有条件的,让消费者买单,一方面要政府强制公司承担环保成本,公司通过其产品强迫消费者接受(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必须是环保消费成为主流,即多数消费者乐意出高价购买环保产品。消费者是否自愿选择购买取决于其自身的环保意识的强度,取决于其对环保自量的追求,还取决于其经济收入的高低。

[10]由消费者负责,在发达国家是可行的,但在发展中国家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及环保意识都不高,他们不愿出较高的价格购买环保产品。总之,如果公众的环保觉悟较低,政府监控能力较低,公司逃避环境责任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如果环保投入只能使公司增加经营成本而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而只队公众和政府有利,时,公司必然选择不与公众和政府合作,逃避环境责任:第二、如果环保投入既可以给政府和公众带来福利,也可以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时,公司通常会选择与公众、政府合作,自觉承担环境责任。环保利益是一种社会利益,对所有大众都有利,因此作为受益人的公众应当为环保负费。公司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应当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和政府也应当分担公司的部分环境责任,与公司共同承担环境责任。消费者、政府和公司都应当为环保买单,在环境公共利益上,消费者、政府和公司应当奉贤共担,才能利益共享。理想的环保承担模式是消费者自愿负费,公司自觉合作,政府积极引导并辅以必要制裁的机制。[11]总之,消费者、公司、政府都应当成为环境责任的主体。

四、我国立法上的规定及欠缺。

我国法律关于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的规定相对比较原则。比如,我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该条规定在原则上表明任何单位,包括公司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公司的环境责任有直接关联的还有《环境保护法》第18条、第19条、第22条。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排放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其污染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第十九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十二条规定:“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还有,现行《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从以上的法律规定,也不难看出,公司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有其应当履行的环境义务,亦即是公司应当承担环境责任。

从上述可见,我国关于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的规定比较不太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很低。因此,对于公司环境责任的立法规定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那么,我国目前的一个立法完善方向就是在法律中明确而详尽地规定有关公司环境责任的。

五、强化我国公司环境责任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所述,我国应当改变环境管理思想,积极培育国内市场引导机制,促成公司自觉履行承担环境义务,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目前,中国的环保消费和采购还没成为时尚,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愿意为环保买单,多数公司缺乏环保投入的积极性。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要着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12]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强化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提高公司环境道德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我国公司普遍缺乏环境道德观念,许多经营者并不认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一种违反道德的为,公众也这样认为,公司违反环境道德的行为很少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公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角色,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一般公众更大,国家应当引导公司把遵守环境理论作为自己的经营准则。[13]提高公司的环境道德水平,这就要求公司在决策时,要考虑自身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公司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需要,甚至整个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公司自身的环境保护能力。

第二、要健全关于公司环境责任的理发,完善公司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在环境与资源立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法律、法规、规章的数量看,环境与资源立法已经成为最庞大的法律部门之一。但是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还很低。[14]还有关于公司的环境责任,无论是公司法,还是环境保护法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应当在现有的有关环境保护及责任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司法和环境立法的修改,明确公司在环境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结合我国公司制度的特点,建立适合在公司中推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公司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15]

第三、应当改变环境管理思想,由传统的行政强制转为以市场引导为主。过去,社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主要好是政府在发挥作用,由政府实行强制政策,运用行政干预手段。这种行政干预手段的环保效果较好,但不符合社会价值。因此,不宜多采用。因为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益不能兼顾,会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顺应

社会的发展规律及潮流,政府要积极培养国内市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国际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公司采用ISO140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立公司内部的环境管理制度,从而促使公司自觉履行环境义务,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

第四、建立健全公司环境责任的监督机制。对公司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

1、政府监督。政府监督,是依据政府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分工,回公司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进行监督。国家立法机关在环境法修改是能够明确国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以更好地履行其职责。[16]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指大胆鼓励与保护包括公司个人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其可分为:(1)公民个人的(含劳动者、消费者、公司所在地居民等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的监督;(2)债权人的监督;(3)社会经济团体的监督。如工会、消费者写、投资者协会、行业协会、质量监督协会的监督;(4)新闻舆论的监督,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甚至网络等大众媒体的监督。[17]

没有全社会参与的法治不是真正的法治,没有全社会参与的公司环境社会责任监督要想不断引向深入也是不可能的。强化公司的环境责任监督,必须坚持专门机与广大消费者相结合的方针,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全社会在经济监督活动中的积极新年感,不能片面强调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18]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社会监督可以影响公众对公司的社会形象的评价,这更有利于公司促进自身的发展。

舆论监督成本低,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而深远。因此它是社会监督的重心。[19]

3、司法监督。司法监督包括人民法院的监督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但主要是法院的监督,这是通过处理相关的环境纠纷,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制度的法律,增强整个社会对公司环境保护行为的关注来实现的。由于司法监督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此,为更有效地发挥司法监督在强化公司环境责任方面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杜绝司法腐败与司法专横现象。

六、小结

综上所述,综观公司的发展历史进程,其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公司规模的扩大与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所有物及人。因此公司如果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兼顾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伦理道德的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由此可见,公司承担环境责任是与其自身发展是不可割裂的。但环境保护责任不仅仅由公司承担,政府及广大民众都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各社会成员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建立所有主体参与的约束机制,以督导包括公司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

根据新的环境保护思路,21世纪的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的活动,公司必须积极参与并履行自己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从而使自己踏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注释:[1]参见李正划、陈雁飞:《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初探》载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cn)

[2] 参见《公司的社会责任》,刘俊海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第122页。

[3]参见马燕:《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5期

[4]]参见白平则:《论公司的环境责任》,载《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4卷第2期,2004年

[5]参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台北:台湾地球日报出版社,1992年.1

[6]同3

[7]参见白平则:《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机制探讨》,载中国环境网(http:///shou.asp?ID=1440)

[8]同7

[9] 同7

[10] 同7

[11] 同7

[12]同4

[13同4

[14]同3

[15] 同3

[16] 同3

[17] 同2

[18] 同2

篇3:公司破产环境侵权责任探究

(一) 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责任是一种综合责任的形式, 从多个角度来规定责任, 其中包含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是公司在申请破产且通过清算程序注销法人人格, 从而在法律上失去独立主体资格后对公司在破产前对生态环境破坏污染造成人身等伤害应承担的环境责任。由于公司破产后承担责任的特殊性, 决定了公司破产后承担环境侵权责任的复杂性。

(二) 公司在破产程序中环境侵权责任的特殊性

公司处于破产程序中的环境侵权责任可以从两个阶段的特殊性分析, 第一, 公司在破产前造成的环境侵权责任, 由于环境侵权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致使受害者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才发现的, 就现行的破产法对于这样的环境侵权只能在申请破产债权中列为普通债权受偿与环境受害者。第二, 公司是在申请破产进入破产程序后在用破产财产进行必须的生产经营中造成的环境侵权责任的, 受害者同时也在破产程序中提出申请破产申请请求获得损害赔偿的, 此时的环境债权可以被列入破产债权优先受偿的地位中, 也就是共益债务, 在后详细论述。在破产程序进行当中, 虽然公司受到破产程序的诸多限制, 但是其主体资格依然存在, 公司理应受到环境法的制约, 具有主体资格, 这样对受害者在司法程序上作为环境债权的主体是有利的。

(三) 公司破产后承担环境侵权责任的特殊性

公司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在一般情况下, 环境侵权的受害者可以通过诉讼公司主体在司法途径上获得救济。但是如果公司破产后, 并且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使得主体资格消失的话, 通过司法途径来追究责任就会困难。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侵权具有持续性, 很强的隐蔽性。破产清算有时间周期, 但是远不及对于环境污染的时间上的持续性, 通常部分公司会因为经营不善而选择破产, 而更有公司会选择恶意破产来注销公司法人人格, 用来规避自己对环境破坏侵权的责任。

二、研究公司破产环境侵权责任基础制度

(一) 在破产程序中环境债权作为优先受偿权

本文探讨的是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破产法》经过修改以后相对于修改前的内容有不小的完善, 在修改后的《破产法》里没有对环境债权做出相关规定。现行《破产法》受偿顺序:1、具有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2、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3、职工债权;4、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才是普通破产债权。从上述的受偿顺序中可以清晰的看见没有环境债权的规定, 即可以认为环境债权是在普通债权当中, 等优先受偿的债权受偿完以后才能作为普通债权受偿, 通常情况受害者是根本得不到相应的赔偿, 有违法治精神的公平正义原则。如果让环境债权处于普通债权的状态下, 从侧面也是在暗示公司可以通过申请破产来规避本应该自己承担的环境侵权责任, 使得环境责任制度形同虚设。修改后《破产法》值得探究。

(二) 修改后《破产法》之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

《破产法》进行修订了, 并没有明确规定幻境债权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地位。在仔细分析了修改后的《破产法》后, 笔者对修改前的《破产法》作对比发现, 在修改前, 《破产法》以及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区分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却是统一的规定为破产费用。在修改后的《破产法》里完善了区别开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并且进一步规定了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具体种类, 而且在破产清算时清偿顺序上破产费用优先于共益债务清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益债务第6款中明确规定了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通过这款规定给予了环境侵权受害者间接的拥有了优先受偿的地位, 但是必须是满足相应的条件, 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详述。

修改后的《破产法》中, 值得关注的是第41、42条就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相关规定。在破产程序当中,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以及破产债权都是以债务人财产作为共同的责任财产, 并在债务人财产中受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是在破产程序中, 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和负担的债务, 应当由债务人财产先于支付和偿还, 剩余财产才用于清偿各项破产债权。即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应优先于破产债权受偿。[1]破产费用属于在破产清算过程中的管理费用, 可以认为在破产程序过程中公司依然要遵守环境保护责任, 为了遵守此责任有必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些费用是为了保护破产财产的价值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应该注意的是这类支付必须是必不可少的费用来保护破产财产的开支, 从另一面我们就知道这笔费用不是所有的环境债权都属于破产财产的管理费用。从第42条的共益债务的规定来分析, 在共益债务具体规定中笔者发现第6款规定了债务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2]从这一款规定可以分析得到直接关于破产环境债权具有优先受偿地位的法律解释依据。共益债务的第6款具体规定了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不管是财产损失还是人身伤害, 破产债务人都必须在共益债务里进行责任承担。这一规定比较开放, 笔者认为由于在破产程序中公司同样要受《环境法》的约束, 所有在这一过程中债务人的破产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环境债务可以在共益债务中实现, 因为环境侵权行为处于一种持续的状态, 具有连续性和隐蔽性, 公司的环境侵权行为通常的贯穿于破产程序的整个过程, 就是在破产程序这一特殊性的时间区域里破产中债务人的生产设备在必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损害导致的损害后果。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可以让这部分损害获得优先赔偿的权利。值得关注的是只能是在破产程序开始和结束前产生的环境侵权可以通过共益债务获得优先受偿, 其余时间段的环境侵权都不可以通过共益债务获得环境债权得优先受偿地位。在司法实践当中审判员可以对此有充分的自由裁量的权利。

三、国外相关环境债权的规定

(一) 美国法律规定

美国现在的环境保护体系, 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相当复杂而且有非常严格的环境保护责任体制, 《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也称“超级基金法” (Superfund) , 或称为CERCL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 美国在处理相关环境侵权债权赔偿时基本都是通过超级基金法来得以实现的。[3]中国和美国在破产法中都没有明确直接给予环境债权的优先权地位。由于美国的每个州的法律不同, 但是在美国法院在破产程序中会根据当地州和具体案情来给予相关的环境债权人优先受偿的地位, 都是从司法实践中来裁决, 并且以超级基金法作为赔偿或补偿的法律依据, 通常情况都不会直接明确讨论环境债权的优先权。

(二) 奥地利法律规定

奥地利采用环境保护基金来解决公司污染对于有关权利进行补偿或赔偿。具体到奥地利的规定:“如果污染行为人无法找到或者无法支付赔偿金, 那么必须由公众基金来赔偿损失。”[4]其实这样的方式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 无法长效机制下来解决环境侵权对权利主体的赔偿或补偿。在最初的时候可以比较容易的在社会上获得基金,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务方面的影响, 环境基金的筹集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出现基金资金远不足以解决环境侵权所带来的治理费用。所以奥地利这样的方式是具有局限性的, 只能是综合治理环境费用手段之一。

四、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的完善

(一) 公司责任主体保留制度

公司注销终止后法律人格丧失。其实可以建立公司的责任主体保留制度。现有的制度不利于保护权利人在诉讼中的权利, 因为当公司注销以后就没有了可诉讼的主体, 这会让权利人无法获得相关救济。引入公司责任主体延长制度, 让公司独立主体资格延长, 即便公司注销了, 也有诉讼权利主体。由于环境侵害自身的特殊性, 即具有连续性, 隐蔽性, 可能公司注销一两年了受害者没有出现人身伤害, 因病发都有一定的潜伏期。所以笔者认为至少规定公司责任主体保留制度延长需要长达5年, 尤其是针对粗放型有环境污染能力的公司。而且在具体的案情下这个延长时间还可以再延长, 具体时间根据具体案情, 但是不能低于基础延长的5年时效。这样有利于权利人主张自身的环境权利。

(二) 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

由于环境侵害的特殊性, 其诉讼时效也应该有其特殊性。现阶段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 民事诉讼最长时效是20年。当年日本“富山痛痛病”受害者的潜伏期长达30多年之久, 可以看出如果时间越长对于受害者主张权利会更有利, 但是公司的责任也就延长得很长, 按照法制精神来分析这样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个基础时效制度, 就是根据前面所述的公司责任保留制度的5年为准, 时效可以设定为5年。同时由于环境侵害的复杂性, 也应该对于像日本“富山痛痛病”特殊的时效制度, 那就是根据具体的案情和受害者知道侵害综合来判断公司环境责任时效是否已过。这样对于双方主体都是公平有效的。

(三) 如何判断受害者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环境侵害认定

在判断受害者是否知道受到侵害不应该仅仅以损害的后果来判定, 而是要结合受害者自我认识判断综合判定受害者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环境侵害, 笔者认为不应该简单的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 而是要主客观相结合来判定“知道或应当知道”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这样法院在认定时会更加准确灵活。

总之, 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是现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棘手问题, 值得深入的去探究这样的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结合自身国情的需要修改《公司法》、《破产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创新出新的制度和机构来处理这样的法律问题, 如果这一切的责任由社会、政府、百姓埋单, 这将有违公平原则。

摘要: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公司企业不断发展, 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结构转型中面临破产的境地, 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法律主要规定是针对的正常运营的公司的环境侵权责任, 但是对于已经破产的公司, 如何追求其环境侵权责任则是一个隐蔽性很强的特殊侵权问题, 不仅在立法上有漏洞, 在司法实践当中法院处理类似公司破产造成环境侵权责任追求的问题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本文笔者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破产,环境债权,环境侵权责任

参考文献

[1]安建, 吴高盛.企业破产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9:55.

[2]安建, 吴高盛.企业破产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9:54.

[3]J.G.阿巴克尔, G.W.弗利克.美国环境法手册[M].文伯屏, 宋迎跃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8:499.

篇4:跨国公司环境责任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环境责任;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3-0027-05

面对法律规制、政府引导、社会呼吁、舆论监督,跨国公司纷纷选择承担环境责任以规避远期战略风险(Michael Porter,2006)①。从内容上看,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其环境责任与一般企业的环境责任没有本质区别。但从范围上看,跨国公司在多国经营,环境责任理应惠及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履行环境责任,是成本大于收益、竞争力下降?还是收益大于成本、竞争力上升?弄清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

Michael A. Berry(2000)发现由于制药公司的管理体系具有天生模块化、流程化特点,以及跨国经营的国际背景,跨国制药公司将环境责任管理模块化地植入公司本身的管理体系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 Iulie Aslaksen(2003)研究指出公司在环境责任方面的“道德投资”(ethical investment) 为公司变革注入了新的元素,并且用经验数据证明进行道德投资公司的业绩表现上没有输给传统公司。这种作用的影响机制是通过风险调整补偿(risk-adjusted return)实现的。③ Mike

Simpson(2004)研究发现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也能够通过引入环保体系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④

Michael Porter(2006)指出跨国公司环境责任,有可能而且应该与公司战略相结合;一旦结合成功,履行责任不止是一种成本、限制或是慈善,而是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就像Foods Market、Toyota和Volvo做到的那样。⑤ Petrus Kautto(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环境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EMSs)和综合生产责任系统(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ystems,EPR)更有利于实现责任对公司成长的积极影响,更符合清洁产品向清洁生产转变的时代潮流。⑥

David Cavett-Goodwin(2007)研究了Body Shop,Starbucks,Sara-Lee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履行责任,另一家没有履行责任。发现履行责任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动态的正向影响。⑦ Jaywant Singh(2008)研究英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发现消费者对企业责任的认识进而影响对企业的感观,企业责任正在从整体上影响着企业的品牌管理。⑧ Francesco Perrini(2008)发现在意大利公司里,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体系在塑造可持续性的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社会绩效(CSP)对经济绩效(CFP)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所选择的竞争战略。⑨Armando Calabrese(2008)研究意大利银行等服务行业的环境责任,发现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主动承担环境责任表现出浓厚兴趣。⑩ Hayam Wahba(2008)以埃及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履行环境责任(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对公司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是市场补偿(market compensation),市场补偿效率系数与“托宾Q比率”(Tobin’s q ratio)类似。?輥?輯?訛 Dong-shang Chang(2008)以311家公司的数据,证明了公司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盈利性(Profitability)相关。影响公司可持续性的正是经济责任(economical)、环境责任(environmental)和社会责任(social)。?輥?輰?訛Cyril Bouquet(2008)以813家公司证明企业社会表现与海外市场盈利的能力U型相关,如图1所示。?輥?輱?訛

Longinos Marin(2009)指出那些积极支持企业环境责任的公司,之所以会受到消费者的赞扬,是因为责任强化了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忠诚度。?輥?輲?訛 Kathy Babiak(2010)研究了17家职业体育经营公司,发现在该行业,环境责任已经被植入公司管理体系并形成框架,环境责任可以看作对此框架的“随机冲击”(causal drivers)。?輥?輳?訛 Pasi Heikkurinen(2010)研究北欧的酒店行业,发现通过大股东权益共享(shared values with the firm’s key stakeholders)引入的环境责任机制,可以通过内外部的差异化提升公司的战略地位。具体说,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积极性(enhanced employee motivation)、成本节约(cost savings)、提高声誉(better reputation)和顾客忠诚度(guest loyalty)等方式使公司成为“更完美”的雇主、搭档和供应商(more preferred employer,partner and supplier)。?輥?輴?訛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履行环境责任对跨国公司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履行环境责任一定带来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意味着利润减少。

二、传统观点的经济学分析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会造成在价格不变情况下,产量的相对减少和成本的增加,利润减少,公司竞争力下降。经济学分析思路是: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横轴代表产量Q,纵轴代表价格P与成本C。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1专业生产a产品,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直线d。若厂商1生产a产品的边际成本为MCa(Marginal Cost),则厂商1的均衡产量为Q1,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1。

若a产品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则会对其他厂商造成负外部效应(Negative Externality),进而形成其他厂商的负外部效应成本(Negative Externality Cost,简称NEC)。此时,生产产品a的社会总边际成本TMC(Total Marginal Cost)就是MC与NEC之和,也就是TMC=MC+NEC。此时,社会总的均衡产量就会Q1→Q*。

如果厂商1选择承担环境责任,即:使自己的边际成本曲线从MC→TMC。厂商1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保持产量Q1不变,提高产品价格;要么保持产品价格Q*不变,降低产量。因为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定价。单方面提高价格,这会使自己面临市场的零需求。所以厂商1实际上只有一种选择,就是维持原价,降低产量。总收入TR:Total Revenue=p·Q,这种选择会造成厂商1总收入的减少。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当然也会减少,造成竞争力下降。

三、对传统观点经济学分析的修正

以上分析的关键在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就跨国公司而言,更多时候面对的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条件,如汽车、能源、通讯、医药等行业,总是几家大公司主导全球市场,所以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不符合现实情况。如果是寡头垄断市场,厂商1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就不再是一条水平直线,而是一条向下的需求曲线d′,斜率为负,如图3所示。

若厂商1不承担环境责任,边际成本仍然为MC,均衡产量为Q1′,均衡价格为P1′。造成环境污染,给其他厂商带来负外部效应仍为NEC,则社会总边际成本TMC满足:TMC=MC+NEC。此时,社会均衡产量为Q*′,均衡价格为P*′。

如果厂商1选择承担环境责任,当然会造成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减少。但是相比起P1′,a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升,为P*′。产量减少、价格上升,总收入可能增加,特别是当需求曲线比较陡峭,也就是价格弹性较大时,更是如此,如图4所示。

(5)式的经济学含义在于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至此,得出结论,在寡头垄断竞争市场,如果厂商选择承担环境责任,即自己承担环境污染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只要满足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的条件,厂商就能从承担环境责任中获利,获利的多寡取决于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

四、修正的扩展

以上的修正部分还有一个隐性假设,就是封闭的经济体。这个假设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国内市场的情况,如果将此假设放宽为开放经济体,将更有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为了简化分析过程,不妨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每个国家都生产产品V。如果不采取措施,V产品的生产可能造成污染,但在A国可以用更先进的技术避免污染,且购买力平价成立(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忽略关税、运费的差异。V产品在A、B两国价格相同。

从短期来看,如图5所示,其中(1)、(2)、(3)分别代表A、B两国和全球市场的V产品供求曲线。在图5(1)中,SA1代表A国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时的供给曲线,SA2代表A国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时的供给曲线。把两国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得到图5(3),也就全球市场的V产品供求曲线。需要解释的问题是A国应该采用有污染的方式生产,还是应该采用无污染的方式生产?哪种方式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水平?

如果A国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供给曲线为SA1,成本更低。全球市场供需均衡点为E1*,均衡产量为Q1*,均衡价格为P1*。此时,A国国内供大于求,所以A国是净出口国,出口量为国内市场供需缺口,即F1G1。

如果A国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成本上升,供给曲线为SA2。全球市场长供需均衡点为E2*,均衡产量为Q2*,均衡价格为P2*。此时,A国国内供大于求,所以A国还是净出口国,出口量为F2G2。

对比可知,A国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时,会使V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国际需求量上升,即Q2*→Q1*。需求量上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A国国内市场需求量从G2→G1,二是A国国外市场、即B国国内市场需求从H2I2→H1I1。

但是,问题在于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不等于收入的增加。

0,即总收入TR是市场价格P的增函数。也就是说,A国采用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反而会造成总收入的减少;相反地,采用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导致市场价格上升,反而会造成总收入的增加。

不仅如此,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也不等于利润率水平的上升。

因为利润率函数

市场价格P下降、市场需求量上升→利润率水平下降。

相反地,A国采取无污染的方式生产,均衡点E1*→E2*,会出现下面的结果:

市场价格P上升、市场需求量下降→利润率水平上升。

从长期来看,采取无污染的方式生产,更符合所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在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在原有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产品诉求点;在新入市场上减少进入阻力。市场份额的扩大进一步影响需求曲线斜率,获利的空间更大。

综上所述,当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时,如果A国不承担环境责任,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全球市场价格P下降,需求量上升,但总收入随价格下降而减少,利润率水平随价格下降而下降;如果A国承担环境责任,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全球市场价格P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总收入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利润率水平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五、结论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会造成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公司竞争力下降。但这样的分析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本文分别以封闭经济体的一国市场以及开放经济体的两国市场为例,分析了在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寡头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承担环境责任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结论是当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时,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会使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总收入和利润率水平也会因此上升,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

注释:

①Michael Porter and Mark Kramer,2006,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s The links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

②Michael A. Berry and Dennis A. Rondinelli,2000,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tegrat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Business Strategy.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4).

③Iulie Aslaksen and Terje Synnestvedt,2003,Ethical Investment and The Incentives For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0).

④Mike Simpson,Nick Taylor and Karen Barker,2004,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SMEs: Does It Deliver Competitive Advantage?.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13).

⑤Michael Porter and Mark Kramer,2006,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s The links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

⑥Petrus Kautto,2006,New Instruments-Old Practices: The Implications of Environa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Business Strategy Environment (15).

⑦David Cavett-Goodwin,2007,Making the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51).

⑧Jaywant Singh,Maria del Mar Garcia de los Salmones Sanchez,Ignacio Rodriguez del Bosque,2008,Understand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duct Perceptions in Consumer Markets: A Cross-cultur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Bussiness Ethics (80).

⑨Francesco Perrini,Mario Minoja,2008,Strategiz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medium-sized,family-owned company.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17).

⑩Armando Calabrese and Flavia Lancioni,2008,Analysi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ervice Sector: Does Exist a Strategic Path?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15).

参考文献:

[1]金润圭.国际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金润圭,杨容,陶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基于CSR报告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5).

[3]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马伊里,杨团.企业与社会福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陶冉.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全球责任——基于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关 华

责任校对:周海鸥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Amendment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ewpoints

Tao Ran, Jin Runkui, Gao Zhan

Abstract: Studies show that under the oligopoly market conditions, as long as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total revenue is greater tha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total cost, a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benefit from the 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rofitability depends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curve. Further amendments to the multi-country model demonstrate that if the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hoose non-polluting way to produce to assum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world market price would ascend, and demand would decline. Bu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rice, total revenue and the level of profit margin will go up.

篇5:公司环境保护责任书

【论文摘要】自公司的环境责任被公知以来,各界学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理论做了反思以及各国立法在该方面也作出了修正。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以及实践都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以至于公司的环境责任真正的被实现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故笔者在结合众多学者的讨论成果以及源头难防范、过程难监管、事后难追责的“三难”困境提出关于完善公司实现环境责任的机制。

【论文关键词】公司环境责任 污染防范 环境责任保险

一、公司环境责任的概述

(一)公司环境责任的涵义明晰

公司环境责任涵义来源于公司社会责任,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公司社会责任观念源于美国。1924年,美国谢尔顿在《管理的哲学》中首次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在界定公司环境责任时,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环境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种,卢代富博士认为,“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承担责任,这是企业对全人类和后代负责的体现,故企业的此项责任是一种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故,公司环境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的环境利益。公司环境责任包括公司在法律层面上应承担的含有环境利益的责任和道德层面上应承担的含有环境利益内容的道德责任。其中,公司环境法律责任指的是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必须担当起的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社会责任。公司环境道德责任是公司在履行好法定的环境义务之外的基于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自觉而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

(二)公司环境责任的现状

我国已经初见公司环境责任的相关规定,基本上形成了一套以《环境保护法》为综合性法律档的,以《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主体的,并且以《公司法》为配套的规制公司承担环境责任的法律体系,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还是相当薄弱。全国人大尚没有将《环境保护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来确定,有关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单行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这也说明了重视程度的不足。另外,各个法律规范档中存在着立法不完善、联系不紧密和有相互矛盾之处的缺陷,仍然有待改进。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法现状加上我国在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经济政策为“经济增长优先”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凸显,再者,由于环境权的难以界定,环境风险形成后的其形态的不固定,便使得公司为逐利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毕竟被稀释为全人类的环境社会成本是难以测量的,而公司的责任追究也相当困难的。

从现状来看,我国面临着污染严重和资源过度开采的两大环境问题。我国长期以来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对于大气、水质、土壤的严重污染。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属于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污染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8%。故为防止环境进一步的恶化,重视污染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是必须关注的问题。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约8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来自于企业,故以公司为主体的实现环境责任的承担便是重中之重了。

二、我国公司环境责任实现的困境

(一)源头难防范

我国公司法以及其下位的特别法对于成立公司的门槛只有以资金或者特殊行业的人员配置为度量,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高污染行业为: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造纸、印

染、纺织等行业。正是因为公司成立的便利,门槛的易于跨入,导致国家在防范企业破坏环境的源头上措手不及。这也正是公司在其本应该承担的环境责任上可以如此的放肆的缘由。

(二)过程难监管

一者,对于公司经营过程之中的环境责任监管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对于作为地方性实物的管理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不仅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者,也是地区经济的引导者,而通常,地方官员会为追求自身政绩,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无视中央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出台的法律法规,故导致虽然中央政府考虑全局制定诸多法律规则手段,也难以彻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法律规制效果因此而层层弱化。二者,加上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导致所谓的定期检测成为某些官员的敛财工具。再者,目前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规制大多是行政性的命令,而企业天生的逐利性使得其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选择降低生产成本而外化为经济包袱直接转嫁于社会,企业规避其环境责任便是这方面典型的表现。为了抑制这样现象的发生,政府不仅仅是需要强迫式的命令,更需要的是一系列完善的约束机制。因为强迫机制不仅会使人产生抵触的心理,也很难契合市场主体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人的理性特征。最后就是,在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管上,公众缺乏参与的途径。在发现企业违法生产后的民众,法律并未作出实质性的规定鼓励其参与到举报企业的过程中,只是原则性的提出鼓励,这便使得强大且广泛的民众基础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因为毕竟在真正的影响力很大的环境污染发生前,是没人愿意参与这还没有具体实体形态的环境风险的举报事件中的。

(三)事后难追责

在源头的随意妄为以及监管的混杂和不力后,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后,政府、民众自然就只剩下束手无策了。一则是因为,在寻找污染的源头上,地方政府的实力是落后的,企业是可以寻找众多缘由去规避自己的责任的,只要能够举证证明污染并非一定是由其造成,自然不必承担责任。而检测技术的落后以及环境污染被发现的滞后使得这样的侵权的举证显得益加艰难。二则还是因为,公众参与途径的缺乏,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包括由公众在环境政策、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参与行为即决策参与;也包括对于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及开发建设项目的过程参加参与即过程参与;还包括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后所进行的救济惩治措施即末端参与。这些本应该有公众参与的过程,在我国是没有的。这便造成了事后的难以追责。

三、针对“三难”提出的完善对策

(一)设置企业进入门槛或建立环境责任保险

正如前述的源头防范难得主要缘由便是,公司作为主体进入市场的便利。这不仅仅为众多的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提供了便利,也是为之后的监管困难埋下的伏笔。所以,对于高污染行业的进入门槛不应该仅仅只是资金方面的规制,也不仅仅只是具有相应的人员配备。一则要求主管部门事先检测其污染处理系统是否合格,这是前提之一;二则根据污染度由高到低设置相应层次的污染处理基金,以便事后污染事故发生后的救济。在满足公司法以及相应的特别法设定的门槛的前提下,再满足上述的两个要求,主管部门才准许该公司的成立。当然,这或许会造成相应的事业企业成立的困难,但对于日后会造成的环境危害,相较之下,环境的保护会是更重要的,而且,有实力成立这样的实业的企业必然会能够承受这样的规制,这也防止了以敛取环境为成本而换取自身企业利益的用心不良的企业的成立。而对于已经成立的高污染企业,可以根据其审计报告以及环境公示情况将其信誉等级作出排列,然后由此而设立相应层次的污染处理基金。或者,设立相应的环境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责任保险作为防范环境污染风险的法律技术手段。是经济制度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特别法高度结合的产物。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可借鉴美国和瑞典的立法模式。实行以

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为主,任意性责任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在产生环境污染和危害最严重的行业实行强制责任保险。如石油、化工、采矿、水泥、造纸、核燃料生产、有毒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等行业。而在城建、公用事业、商业等污染较轻的行业可以实行任意环境责任保险。这样的强制保险与任意保险的结合既能顾全部分轻污染且薄利的企业的利益,且能为高污染企业某些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提供后援。

(二)完善监测体制

正如企业的、季度报告一样,检测也需定期进行,按照行政区划的方式设立不同层级的检测部门,以定期检查和抽样检查的方式相结合,对相关企业进行污染处理系统的检查,合格者给予相关的奖励,奖励可以物质或政策优惠的形式进行。当然,为防止权力寻租的情况发生,要求各层级监管部门建立一个公示平台以便公众以及上级部门的监督。再者,便是企业自身的一个信息披露义务,环境信息披露,是一种全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它承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批评权,通过公布相关信息,借用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既可以满足消费者、投资者、管理者等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从而使得自己获得竞争优势;又可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降低公司经济活动中对环境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故,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关于企业信息披露义务的规定,其中应该有对于披露的内容、程序、时间间隔等内容的明确说明,其关于企业披露信息的知道应该由无利益相关的第三人制定,以保证其真实性。且政府可以发动公众根据该信息的披露建立一个排行,根据排行的情况给予企业奖励或惩罚,这也实现了公众又一参与监管的途径。

(三)明确责任归属,严惩不贷

在完善高污染企业进入机制之后,较完备的企业信息自然就形成了,然后根据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机制在污染发生后的追责上,主体就容易找寻了,这样便自然的清楚了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归属。至于该企业承担的责任原则可以是一个由轻到重的原则,既首先要求其弥补,承担由此造成的人身及环境损害,且将其违法做成记录备忘,日后,根据其违法的频率,决定是否将其直接逐出市场。而且根据其损害承担,决定是否要求其主管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以及相应的有牵连的政府工作人员承担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四、结语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企业的经济活动作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其的规制自然是重中之重,而且我国的国策已由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走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发展之路,故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以企业环境责任为基础,而因企业逐利的本性加之我国对于企业环境责任法律规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的环境责任并为落到实处,故,推动完善企业实现其环境责任是践行我国国策的必行之路。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法律的制定,亦需要政府的全力监督及公众的全面参与,企业的自律,而且贯彻企业的环保观念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这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 on the 2011, science press;“design” MCS-51 Series MCU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g University

篇6:公司环境保护责任书

环境自查报告

xxx环境监测站

根据你局对我公司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的批复意见,我公司结合相关制度和实际情况,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环保理念。公司总经理亲自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制度、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以及生产、装卸、原料储存等重点部位等进行了认真、全面地排查、自查,现将有关自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时间

2011年8年31日至2011年9月2日

二、自查范围

1、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环保风险应急预案和生产污水处理相关制度。

2、生产装臵区、原料区及生活区、绿化区重点部位。

3、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三、自查具体实施情况

此次自查活动由公司总经理牵头,生产副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生产技术部和原料部组成自查小组进行排查。由于我公司刚刚进入试生产阶段,正处于人员、设备的熟悉和磨合期,因此我们将此次自查的侧重点落在查制度、查漏洞、查隐患、查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公司生产运行的总体体系进行拉网彻查,为公司今后的安全生产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环保制度以及环保风险应急预案的审查

重新审查完善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了各岗位责任制,对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逐项进行了认真审查,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生产区、原料区及生活区、绿化区、污水处理 区操作规程等。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环境保护体系的管理。

2、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安全及环境保护教育

作为此次安全及环境风险自查的一部分,我们组织全厂员工进行了安全及环境保护教育,对有关安全、环保规章制度、生产事故案例以及违反规程操作造成的严重后果做了深入宣传,要求每名员工自觉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掌握生产运行安全操作规程,从个人岗位和日常工作中做起,在全厂上下形成人人讲安全、查隐患、防事故的良好风气。

3、对生产区、原料区及生活区、绿化区、污水处理区等重点部位排查情况和实施方案

(1)生产区:公司的生产设备符合国家环保技术要求,生产时产生的粉尘我们装臵了回收器,生产中产生的少量灰尘公司有专业人员清理,有专业人员对各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以及责任分属和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核实。

(2)原料区:由原料部专业人员管理,对进料、装卸都有严格的制度。原料区对每种原料都有原料仓。生产期间公司有都有人员在清理,原料产生的灰尘我们采用喷洒少量水

(3)污水处理区:对于生产产生的污水公司投资了11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区,由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清水池、回收池、洗车台等5部分组成的污水处理区,在整个生产中产生的污水、沉淀物我们都以回收利用;对产区雨水天我们对雨水有收集的回收池;洗车后的污水由砂石分离器分离回收利用。对保护产区的环境和周边的环境起了很好作用。

(4)生活区:在厂区的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公司以县环卫站购买了3只环保垃圾桶,由环卫站垃圾车定期回收处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我们以沉淀处理后用于树木、花草的浇灌。做到生活污水“零”排放。

2(5)绿化区:公司坚持以生态为主,公司厂区绿化带投入53万元用于购买树苗、花草,使整个厂区更生态,更环保。做到真正意义上“零”排放。

通过此次环境自查活动,确认公司年产6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生产运行平稳,没有发现可能因生产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逐一进行了整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复查、倒查制度。公司将不定期对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经常性检查。

xxxx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谋求新发展下一篇:泉港区教育局机关考勤制度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