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024-05-25

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共8篇)

篇1: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办法

本期明阳天下会议服务公司将分享《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知识,以期帮助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从而用更有力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会展业秩序,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各类经济技术贸易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中有关专利、商标、版权的保护。

第三条 展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监督、检查,维护展会的正常交易秩序。

第四条 展会主办方应当依法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展会主办方在招商招展时,应加强对参展方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的知识产权状况的审查。在展会期间,展会主办方应当积极配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展会主办方可通过与参展方签订参展期间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或合同的形式,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五条 参展方应当合法参展,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并应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或司法部门的调查予以配合。

第二章 投诉处理

第六条 展会时间在三天以上(含三天),展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展会主办方应在展会期间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机构。设立投诉机构的,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派员进驻,并依法对侵权案件进行处理。

未设立投诉机构的,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监督和有关案件的处理,展会主办方应当将展会举办地的相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在展会场馆的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会议服务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21号

《广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已经2009年7月27日市政府第13届8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广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会展业有序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本市展会登记部门登记的各类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展会中有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的保护。

第三条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应当遵循政府监管、展会主办单位负责、参展商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专利、商标和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展会主办单位、参展商进行各种知识产权培训,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检查、督促展会主办单位、参展商自觉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

(三)查处展会中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违法案件。

前款规定的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统计制度。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商标、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第五条 举办时间在3日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展会,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应当设立现场办公室或者指定联络员,接受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行政处理请求,对符合立案标准的予以处理:

(一)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主办的展会;

(二)在国际或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展会;

(三)可能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较多的展会。

文章由牛仔裤收集

未设立现场办公室或者指定联络员的展会,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直接向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提出行政处理请求。

第六条 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在与参展商签订的参展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内容包括:

(一)参展商应当承诺其所有的参展项目不侵犯他人在先拥有的知识产权;

(二)参展项目如经展会主办单位认为涉嫌侵权,且参展商不能作出不侵权的有效举证的,参展商应当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三)参展项目已由人民法院作出侵权判决或者由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作出侵权处理决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参展商拒绝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时,展会主办单位可以收回参展人员参展证件或者取消参展商当届参展资格。

(四)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 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建立知识产权备案和公示制度,将本届展会参展商备案的知识产权按类别编印成知识产权保护目录,在展会开始15日前向参展商公布。

第八条 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在展馆显著位置或者参展商手册上,公布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接受投诉或者处理请求的联系方式和立案标准;

(二)为参展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

(三)接受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投诉,依约处理展会中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四)应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要求,出具相关事实证明,或者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入展会取证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五)妥善保存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与资料,在展会结束后统计展会期间自行受理的知识产权投诉纠纷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分别报送专利、商标和版权行政管理部门;

(六)配合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展会登记部门的工作。

展会主办单位应当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并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员参加;未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展会登记部门不予登记。

第九条 参展商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参展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应当准备相关权利证明材料,并且在展会开始30日前向展会主办单位备案;

(二)在参展项目上标注知识产权标记、标识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标注;

(三)自觉对参展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查,不得将涉嫌侵犯他人在先拥有的知识产权的项目带入展会参展;

(四)接受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展会登记部门的监督、检查、处理。

第十条 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就被投诉人的涉嫌侵权行为向展会主办单位投诉,展会主办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处理投诉。

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就被投诉人的涉嫌侵权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

第十一条 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展会主办单位提出投诉时,应当提交证明材料;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及时受理并告知被投诉人。

被投诉人被告知参展项目涉嫌侵权的,应当及时出示相关证据,作出不侵权举证。被投诉人不能作出有效举证的,展会主办单位应当要求被投诉人按照合同约定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被投诉的参展项目已由人民法院作出侵权判决或者由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作出侵权处理决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展会主办单位应当要求被投诉人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第十二条 被投诉人拒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采取措施的,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对涉嫌侵权的参展项目拍照取证,交予投诉人,或者配合公证机关进行取证。

属于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情形,被投诉人拒不采取措施的,展会主办单位还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收回参展人员参展证件或者取消参展商当届参展资格。

第十三条 展会主办单位应当从下一届展会起连续三届拒绝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参展商参加同一展会:

(一)拒不对已由人民法院或者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认定侵权的参展项目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的;

(二)拒不对展会主办单位认为涉嫌侵权的参展项目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投诉人证明其后该参展项目被人民法院或者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认定侵权的;

(三)参展项目在上一届展会中因人民法院或者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认定侵权而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本届展会中又继续展出同一参展项目的;

(四)参展项目在上一届展会中因展会主办单位认为涉嫌侵权而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投诉人证明其后该参展项目被人民法院或者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认定侵权,本届展会中又继续展出同一参展项目的;

(五)有其他不配合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十四条 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由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签署或者盖章的请求书,委托代理人处理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并注明授权权限;

(二)涉及专利的,应当提交专利证书、专利公告文本、专利权人的身份证明、专利法律状态证明;涉及商标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证明文件、商标权利人身份证明;涉及版权的,应当提交版权权利证明、版权人身份证明;是利害关系人的,还应当提交独占使用许可合同或者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等证明材料;

(三)被投诉人基本信息,包括被投诉人的名称、所在展位等;

(四)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出具的专利权评价报告;

(五)被投诉人涉嫌侵权的参展项目名称、涉嫌侵权的理由及证据。

第十五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五)项所称证据,涉及专利侵权处理请求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除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外,涉及方法发明专利或者是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应当提交涉及产品的配方、组分或者被投诉人所采用的方法;

(二)涉及大型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结构等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应当提交其形状、构造或者二者的结合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其他能够证明被控涉嫌侵权产品侵权的证据。

第十六条 当事人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提交虚假材料。

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形成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公证认证的规定,并应当附带相应的中文译本。

第十七条 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不受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展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一)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

(二)专利权正处于无效宣告请求程序之中的;

(三)专利权存在权属纠纷,正处于人民法院的审理程序或者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调解程序之中的;

(四)注册商标被撤销或者确认无效后处于复审或者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之中的;

(五)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十五条、十六条相关规定,未能在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通知的期限内补充相关材料的。

第十八条 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在调查处理展会中发生的知识产权案件时,可以到被投诉人的展位进行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询问当事人,采取拍照、摄像、抽样等方式调查取证。

第十九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现场办公室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符合以下条件的专利侵权纠纷:

(一)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仅要求被投诉人停止在本届展会中的侵权行为;

(二)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十五条、十六条、十七条的规定;

(三)所涉专利权已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了展前备案和公示。

第二十条 按照简易程序处理的案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处理请求材料的24小时内立案并送达被投诉人。

被投诉人应当在收到材料后的24小时内进行答辩,逾期未提交答辩材料的,不影响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作的进行。

第二十一条 按照简易程序处理的案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不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被投诉人答辩期满后24小时内作出处理决定。

处理决定应当送交纠纷双方当事人及展会主办单位,被认定侵权的参展项目应当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第二十二条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处理请求的时间距离展会结束不足48小时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按照简易程序立案的案件,通过现场对比无法判断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不适用简易程序,按照《广州市处理专利纠纷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展会主办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

(一)未在展馆显著位置或者参展商手册上公布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接受处理请求的联系方式和立案标准的;

(二)未向参展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的;

(三)未报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与资料的。

第二十四条 展会主办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绝受理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投诉,未按照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涉嫌侵权的参展项目采取处理措施的;

(二)经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要求,拒绝出具相关事实证明,或者拒绝对涉嫌侵权的参展项目拍照取证,或者拒绝配合公证机关进行取证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允许参展商继续参加同一展会的。

第二十五条 投诉人提交虚假材料的,由处理投诉的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存在伪造主要证据等严重情节的,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展台、产品及照片、目录册、视像资料,以及其他相关宣传资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篇3: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一、案情回顾

诉讼当事人:

原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唯冠)

被告:苹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苹果公司),IP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公司(以下简称IP公司)

2012年初,中国大陆公司———深圳唯冠首次通过微博声称,自己拥有全球最畅销的平板电脑ipad品牌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权,随后深圳唯冠就向深圳、惠州、上海的法院提起针对苹果公司的商标侵权诉讼。

1991年,台湾商人杨荣山来到中国大陆,创办深圳唯冠公司,2007年该公司上市成为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冠国际)。杨荣山先后在31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并成功注册了十个ipad商标,包括中国大陆的商标。

2010年9月17日,苹果公司在大陆推出ipad平板电脑。在2004年,苹果公司便开始与唯冠国际在台湾的子公司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唯冠)进行了接触,之后购买了台湾唯冠在全球的ipad商标的所有权。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苹果公司就由于自己开发生产的MP3“ipod”商标与唯冠国际的“ipad”相近,在英国对唯冠国际提起过诉讼。当时苹果公司的申辩理由是撤销闲置不用商标,苹果公司败诉。2009年8月,苹果公司在英国设立了IP公司,新成立的公司与ipad也是近似的。2009年12月23日,IP公司经过与台湾唯冠法律代表简单谈判后,以3.5万英镑的价格买走了台湾唯冠在全球市场上的所“代表的”共10个ipad商标,包括在中国大陆的两个ipad商标,并签署了转让协议。随后,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对价,向苹果公司转让了所有的ipad商标。

现在台湾唯冠认为自己受到了商业算计,在美委托律师起诉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则在一份律师函中,称唯冠公司“对商标转让毫不知情”言论失实,称深圳唯冠全程参与了ipad中国商标的转让。另外,深圳唯冠发现注册于中国大陆的两个ipad商标持有权不在台湾唯冠手里,因而当时台湾唯冠与苹果公司签订的转让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涉嫌侵犯深圳唯冠的商标。因此深圳唯冠在美以不公平交易的嫌疑起诉苹果公司,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浦东法院提起了对苹果公司商标侵权的诉讼,认为2010年9月开始,苹果公司“盗用”了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非法销售近500万部平板电脑,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可以对行为人最高三倍非法销售额的罚款,也就是说,在此案件中,工商部门可以对苹果公司开出高达300亿的罚款。

深圳中级法院一审判决情况:一是苹果公司经销商深圳市顺电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构成侵权;二是禁止销售苹果公司ipad相关产品;三是案件受理费用人民币45600元,由苹果公司和IP公司承担。

苹果公司不服提起上诉,终审在2012年2月29日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苹果与深圳唯冠双方经过长达6个小时激烈交锋后仍没有结果,谈判的焦点是赔偿金额。

唯冠公司与苹果公司之间的ipad之争,已进入白热化。看来这场ipad商标之争,不是轻易就能够解决的。不论是苹果公司还是唯冠公司,现在都深陷在这场耗时耗力的商标争夺战中,这也给其他的企业一定的启示和借鉴,防治再出现这样的问题,阻碍自己的发展。

二、案件启示

1. 全民参与,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意识上进行了转化,行动上才会有本质的改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全民参与,普通公众参与到知识产权战略中也是实施战略的重要基础。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应该成为人们必备的一种素养。这就需要政府在不同的层面,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推进相关工作的进行。需要逐一步增强普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只有普通公众乃至广大员工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武器,进而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中去,要积极的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遇到他国知识产权滥用时,学会正确的运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强烈的责任感去推动相关的保护工作。

2. 完善知识产权体系

修订和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体系,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当前国情,也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要。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不违背当前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通则和惯例,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国情和市场的法律体系,以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运用。应该以商标、专利、著作权等三大领域为基础,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专利信息的早期披露制度,定义广泛的研究例外,允许对计算机程序的逆向工程等,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的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3. 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是国际贸易的主体,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能力来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政府应该在经济上,加大对企业的扶植力度,引导其加大科技研发大投入,鼓励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各类产业园区和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进一步引导相关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信息沟通,形成行业优势;建立企业和高校直接的联合,让教育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专业人才,优化资源的配置,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既要在短期内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又要在长期内打造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4. 政府主导,企业发展

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应坚持政府为主导,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宏观上,政府应该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整理研究,战略上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及时了解国际发展动态,掌握发展态势,承担起政府的主体作用。微观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系,加强评价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成为战略实施的主体,进一步将知识运用到产品上,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外资并购中的监督作用,对低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坚决制止,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对于解决人员流动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政府需要对企业的科技秘密进行严格的界定,采取合法有效的保护措施;需要完善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技术转化为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7

[2]王素娟.知识产权热点问题的法律剖析:失误、风险与对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4-44

[3]许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54-58

[4]吴綪.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52-60

[5]张建忠,刘志彪.知识产权保护与“赶超陷阱”[J].中国工业经济,2011(6):58-68

篇4: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今年起,厦门市开始实施《厦门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以下简称《保护办法》),这一《保护办法》解决了如何快速调处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程序问题。《保护办法》有两大亮点:一是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展会主办方处理参展方知识产权纠纷的依据,二是明确了行政执法部门快速解决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程序。

《保护办法》要求,由政府主办的展会、对展会时间在3日以上(含3日)、展出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有以上情形之一的,展会主办方应当在展会期间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投诉点。会展行业协会应在展会举办前20日,将展会的名称、时间、地点、展出面积、主办方基本情况等书面告知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应当组织召开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展会重大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关注

思明区出台《关于会展业发展扶持奖励若干意见》 “奖补结合”大利好

资讯编辑·李红

日前,厦门市思明区出台了《关于会展业发展扶持奖励若干意见》,凡在思明区举办的经贸类展览与会议项目以及新入驻思明区的会展企业,均可享受“奖补结合”的扶持。

自办展方面,规模在4000平方米以上1万平方米以下且达到200个以上500个以下国际标准展位、举办天数在3天及以上的展览,根据展位数不同,每个展位可分别奖励500-700元,每届奖励最高不超过35万元。后续展览每增加2000平方米且不少于100个展位的给予2万元奖励。场租补贴方面,展览规模在4000-10000平方米范围内的自办展增量面积、招揽引进展1万平方米以上3万平方米以下、企业在思明区举办大型订货会及布展规模达4000平方米以上的,均给予实际展览场地租金50%补助。自办展存量展览面积,给予20%补助。

会议举办奖励方面,市级奖励的基础上追加市级同等额度的奖励金额。

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

资讯编辑·李红

为加快推进广东省展览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方向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广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展览业体系。

《方案》提出,在展览业模式方面,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展览业的应用,探索网上展会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展览商业新模式,促进虚拟展览与实体展览互动,扩大展览网上交易规模。

为优化展览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确定展览业发展定位,完善发展规划,防止展馆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完善展馆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展馆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建设。

关注

民政部公布第四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

资讯编辑·田傲云

近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www.chinanpo. gov.cn)“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曝光台连续公布了三批名单后,根据社会各界向民政部门提供的新名单和线索,将核查后的第四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予以公布。

据介绍,第四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包括: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中国摄影联合会、中国医疗器械管理协会、中国厨师协会、中国金融管理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协会、中国投资协会等100个。

民政部表示,欢迎社会公众继续提供“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的名单及活动线索,将对名单持续进行更新。

篇5: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加强大型专业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认定管理流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的认定管理工作按照“自愿申报、择优推荐、综合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

第二章 认定条件和程序

第三条 申请资格

(一)参与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工作的市场(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确定的市场名单为准);

(二)已参加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试点工作的市场(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市场名单为准);

(三)上述(一)或(二)项市场还应参加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社会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的规范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工作。

第四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认定工作,采取书面综合考核与实地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推荐的市场进行评审认定,确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名单。

第五条 参与规范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的时间

(一)对于第三条(一)项所述市场,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市场培育期满一年时进行规范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

(二)对于第三条(二)项所述市场,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每年汇总有意向参与当年规范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的市场名单,于当年2月底前报送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

第六条 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对第三条(一)项所述市场于培育期届满前2个月内,对第三条(二)项所述市场于试点培育结束后,组织各市场填写《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认定申请表》,开展初评工作。

第七条 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依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认定标准》对第三条所述市场进行初评,初评时应当采用书面与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八条 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对经考核合格的市场制作初评报告,填写《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认定推荐表》,择优、统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本省参与认定的市场,并将初评报告和相关材料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

第九条 评审认定标准

(一)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依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认定标准》对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推荐的市场进行评审,得到测评分数1;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调查公司对相关市场开展规范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得到测评分数2;

(三)测评总分=测评分数1×80%+测评分数2×20%;

(四)测评总分在80分及以上的为合格。

第十条 评审认定合格者,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周。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

第十一条 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有效期为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称号之日起3年。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在有效期满60日前组织各被认定的市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续延。续延审查程序原则上与认定程序相同。

第十二条 测评总分在60分以下的市场,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测评总分在60(含60分)-80分(不含80分)的市场,经过工作改进,次年仍可以申请认定。连续两年申请测评总分均未达到80分及以上的,应重新参与培育方可申请认定。

第三章 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十三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及认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本地区培育市场的推荐、培育、日常管理、督查、具体指导和认定初评工作。

第十四条 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应明确市场管理责任处室,指定具体负责人员,加强对本地区培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每年对相关市场进行考核。相关地市知识产权局应配合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评审认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参评资格:

(一)以不当手段影响考核认定结果公平性,或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二)发生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权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出现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第十六条 已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的市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区域省(区、市)知识产权局责令限期整改,并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

(一)未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管理工作的;

(二)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负面影响的;

(三)发生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权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出现其它违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第十七条 经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复查,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被责令限期整改的市场在整改期内没有完成整改,或整改没达到要求的,撤销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并进行公告。

第十八条 被授予“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的市场,可将相应标识物放置在市场内,也可在各种广告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和发布。

第十九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可组织对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的市场进行宣传。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可组织对本区域内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的市场进行宣传。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负责解释。

篇6: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大型专业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切实认定一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化的市场,鼓励其持续做好市场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在本地区发挥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引领示范作用,经局批准,现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认定管理办法》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4月7日

联系人:保护协调司 刘 佳 曹建飞

电 话:010—62086878 62083470

传 真:010—62083171

篇7: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第四章 生产过程环境保护管理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六章 科研与宣传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 附则

为规范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化管理,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月20日以国家电网科[2004]85号文予以印发,要求系统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送国家电网公司。

2004年2月20日

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保护公共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是:

(一)电力建设项目(包括输变电工程、火电、水电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的影响;

(二)输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场、磁场、电磁场、噪声、无线电干扰、废水、废油、六氟化硫等对环境的影响;

(三)发电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废水、灰渣、噪音等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条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电网及电源建设和运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四条 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实行全过程归口管理和分级负责制度;推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本部及所属的全资、控股企业(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外的单位在承包或参与公司系统项目建设和提供技术服务时也应遵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领导小组(代行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职责)是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信息部),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公司环境保护战略和有关重大决策;

(二)审定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规章、规划和计划;

(三)协调解决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信息部是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积极参与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制定;

(二)负责与国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对重大环境保护问题的联系;负责国家及有关部门委托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编制并组织实施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规章、规划、计划及企业环保标准;

(四)负责电网及电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管理;

(五)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控制与重大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管理;

(六)负责组织对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公司法律部门做好环境保护纠纷的调节和处理;

(七)负责公司环境保护技术监督与环境保护统计工作;负责对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八)负责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组织实施,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的组织实施;

(九)负责公司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 各区域电网公司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区域电网公司内环境保护的领导工作,各区域电网公司应明确环境保护工作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设置环境保护工作专职岗位。区域电网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标准,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战略、规章、规划和计划制定本公司相关的办法或细则;

(二)积极参与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制定;

(三)负责本公司电网及电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负责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各类环境保护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负责本公司环保技术监督、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统计;

(五)负责对本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本公司法律部门做好环境保护纠纷的调节和处理;

(六)负责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组织实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及其他环境保护工作;

(七)负责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国家电网公司委托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应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环境保护工作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设置环境保护工作专职岗位,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在区域电网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本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条 省级以下供电公司和发电企业也应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管理机构和专职(责)人员。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审批程序;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交流电网建设项目、位于敏感区的500千伏以下的交流电网建设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直流输电项目和位于非敏感区500千伏以下的交流电网建设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电源建设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三条 电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电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投资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应严格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有关批复要求进行;各级电力环保管理职能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审查。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在设计或施工阶段需要变更环保措施时,建设单位要行文报告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未经审批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所需的资金,包括环境保护评价和竣工验收等费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列入工程概算,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或挪用。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中应有明确的环境保护条款,并在招标工作程序中全面落实设计文件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对外谈判、签订合同,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批复文件的要求。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谈判工作,应有电力环境保护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

第四章 生产过程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 电网设备的运行应满足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与要求。电网企业对电网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与电磁场、噪声、无线电干扰,废油、六氟化硫等污染源应进行监测分析,对不能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的送电线路和变电站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进行综合治理与改造。第二十二条 发电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污染物排放应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按国家要求设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系统,做好企业的环境监测、排污费核算和环境统计工作;对不能达到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要求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治理设施必须和生产设施同时运行、加强维护,达标运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检修要纳入生产检修计划,发生故障应及时修复。确需停运或拆除的,应经本单位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排污费征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并积极申请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二十五条 在重大工程技改工作中,应按照环保的有关要求,做好设计和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全资、控股企业(公司)实行环境保护工作考评制度(具体考评办法由国有电网公司另行制定),区域电网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于每年12月向国家电网公司上报本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等统计报表。国家电网公司每年一月发布上一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通报。

第二十七条 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将本公司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和环保专职人员报国家电网公司备案。

第二十八条 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全资、控股企业(公司)在评选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项目优质工程等活动中必须进行环境保护考核,并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第二十九条 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全资、控股企业(公司)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四十八小时内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电网环保管理职能部门报告;对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在发现事故后,二十四小时内向上一级电网环保管理职能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加强环境保护业务培训,提高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六章 科研与宣传

第三十一条 环保技术开发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列入公司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在电力建设与运行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电力环境保护科研成果。

第三十二条 在公司内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标准宣贯工作,提高全体电力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十三条 加强国内外电网环境保护信息交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国际电力环境保护交流合作。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四条 国家电网公司及其所属全资、控股企业(公司)对于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是考核企业法人代表业绩的重要内容,对任期内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报国家电网公司备案。

篇8: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吗?

正方认为, 当前, 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能否有效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 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就是保护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法律保障。因为, 一项科技进步成果的取得, 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作保护, 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科技进步成果, 发明创造人 (自然人或法人) 的投入就难以收回, 更谈不上获取收益, 那么, 人们就既没有动力、也没有物质基础去进行科技创新。

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的内容来看, 一项发明创造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包括新颖性和创造性, 一件作品要想获得版权必须具备独创性 (或称原创性) , 商标设计要想通过注册取得商标权必须具有新颖性和显著性 (又称区别性) , 构成商业秘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新颖性 (又称非公知性) , 这些都与“创”和“新”有关。所以,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本质就是鼓励和保护创新。

反方则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论, 其潜在的逻辑是, 知识产权特殊、神圣!完全不顾有些权利的获得没有经过实质审查, 把知识产权这样一个普通的民事权利说成是战无不胜的, 将知识产权制度与狭义的保护权利人相提并论, 完全不能兼顾权利人和公众的利益平衡, 逻辑上不通, 理论上混乱、实践中害人。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实质就是扣一个大帽子, 令很多当局者误解、误读、误用。反方认为商标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个主要种类。有人将刘老根申请商标, 是创新吗?其实是一种商业嗅觉。有人将武松打虎图用作酒商标, 是创新吗?其实是利用武松搭便车, 与专利法意义上的创新无涉。却被神化了。还有, 将已有的东西申请专利, 如安吉竹席, 是创新吗?其实是掠夺。是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抢钱”。如果一个人在大街上抢钱, 就会受到大家谴责, 如果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抢钱”反而被冠以正面的形象。所以, 逻辑上, 只要有一个反例存在, 就不能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命题成立。

可谓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在全球化时代, 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创新, 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就可能受制于人。当前, 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设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的创新激励法制体系, 已经成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任务。

知识产权保护可促使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如果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尊重与承认, 创新积极性就无从激发, 潜在的创新就无法变成实际的成果。只有当每个创新者都能从自己的劳动和投入中有所收获时, 创新才能成为全社会积极追求的目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恰恰承认了创新者的劳动和投资, 使创新成果得以产权化, 通过法律的形式使创新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创新成果得到尊重、知识财富受到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还能使创新成果得到有效利用。创新不是目的, 而是形成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手段, 是社会发展的途径。理论和实践表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没有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创新成果不能有效商品化、要素化, 或者产权不明晰、权属不明确, 往往就会被束之高阁, 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更不可能得到积极推广。创新成果只有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才能按照市场规律投入生产实践, 创新成果只有成为商品, 创新者才会通过市场大力推广。

知识产权保护能使零散的创新思想变成有用信息, 为实现跨越式创新积累知识。知识产权制度也是促进信息流通和技术扩散的制度, 创新成果成为知识财产的过程就是零散的创新成果变成知识体系的过程。国外、国内的创新者通过把创新成果公诸于众, 获得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零散的、个别的发明通过这一过程转变为系统化的知识, 不断丰富、不断积累, 从而为跨越式创新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的系统化知识和有用信息, 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创新思路、创新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有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作为支撑。在知识产权制度下, 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尊重他人创新成果、自觉保护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不再是无偿使用的公共物品。这都必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造的民族新文化。

上一篇:2024年山东省会计继续教育(会计基础理论和企业经济业务)考试答案-90分以上下一篇:法律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