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2024-05-07

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共8篇)

篇1: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XX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各部门、车间及中心:

现将新制定的《XX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发布执行。

XX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签 发 人】XXX 【审 核 人】XXX 【起草部门】安全环保部 【起 草 人】XXX 【适用范围】XX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XX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术语

第三章 公司领导管理职责 第四章 部门职责 第五章 罚则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落实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规范,强化危险废物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公司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转、利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危险废物产生环节管理水平,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保障环境安全。制定本责任制。

第二条 公司内所有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的过程,均适用于本制度。

第三条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由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环保部负责日常管理、监督和协调。

第二章 术 语

第四条 术语及定义

1、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2、危险废物贮存:危险废物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和最终处置前的存放行为。

3、贮存设施:按规定设计、建造或改建的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

4、集中贮存: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中所设的贮存设施和区域性的集中贮存设施。

5、容器:按标准要求盛载危险废物的器具。

第三章 公司领导管理职责

第五条 董事长(总经理)职责

1、对公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及办法。

3、组织制定公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责任制度并督促落实。

第六条 主管技术环保副总经理职责

1、对公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2、审查和批准公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计划、危废管理制度、文件和各类报表。

3、检查督促公司各部门、车间(中心)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4、按权限组织危险废物重大污染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拟定防范措施,并监督落实。

第四章 部门职责

第七条 安全环保部职责

1、主持公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日常工作。建立管理网络、档案、台帐,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监督各车间(中心)的污染物防治情况;

2、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和抽查全公司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3、参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会审,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负责新、改、扩建项目试生产报审工作;

4、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危险废物污染事故调查和分析;

5、负责制订公司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制订危险废物管理办法。

6、组织从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的培训教育。

第八条 安全环保部经理职责

1、在主管技术环保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贯彻国家、地方环境保护及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条例和决议。

2、审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协调其实施。

3、参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会审、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实施;参加工程竣工验收,防止新污染。

5、组织危险废物污染事故调查,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向公司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建议。

6、组织开展公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保护业务培训,提高公司员工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素质。

7、定期组织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工作。第九条 生产运营部职责

1、在制定公司年、月度生产经营计划时,安排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2、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停运须经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存在的重大问题要及时通报安全环保部,按安全环保部的协调组织生产。

3、发生危险废物污染事故时,应汇报公司主管环保和生产的副总经理及安全环保部,并负责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待现场勘察处理完毕,经公司安全环保部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环保的前提下,组织恢复生产。

4、参与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第十条 车间(中心)职责

1、负责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具体工作。

2、执行集团公司和公司环保管理制度,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制度,督促本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履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职责。

3、负责车间(中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 车间(中心)经理职责

1、对本部门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

2、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学习公司的有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3、组织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基础资料、档案。

4、按权限组织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第十二条 车间(中心)环保员职责

1、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危废管理制度。

2、负责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日常监督、检查、隐患整改工作。

3、对污染防治设施所在岗位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教育。第十三条 班组长职责

1、在车间(中心)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本班组日常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环保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2、组织本班组职工学习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监督管辖范围内环保设施和主体装置同步运行。督促生产操作人员精心调控,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不得乱排乱放而造成超标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

4、督促设备检修人员做好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防止所管理设施泄漏和污染物流失。

5、组织本班组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处理建议。第十四条 员工职责

1、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危废管理制度。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做好各项记录。

3、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并保护现场,作好详细记录。

4、接受各级环保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 危险废物库房管理人员职责

1、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标识制度,确保危废标识清晰、醒目。

2、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危险废物,必须送至危险废物暂时储存库,并由专管人员按相关程序进行接收。

3、危险废物储存点不得放置其它物品,应配备相关的消防器材及危险废物标示。

4、应保证存点场地的清洁,危险废物堆放整洁。

第五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各项行为,造成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得不到落实的部门和个人,将依据《XX集团化工新材料公司安全环保专项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止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做到生产建设和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司总经理是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领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三、公司设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止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污水站全体工作人员、谢伦标、马苏红

四、污水处理站负责全公司的环境污染防止工作,并在组长的领导

下,落实各项环境污染防止与保护工作。

五、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

1、禁止向环境中倾倒、堆放危险废物。

2、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转移或处置。

3、危险废物的收集容器、转移工具等要有明显的标示。

六、公司制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事故 演练。

七、建立健全公司的环境保护网,专人负责各项环境保护的统计工作。

××××××有限公司

××××年××月

篇3: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关键词:公司环境责任,生态文明,公司治理

一、公司环境责任的意义

1. 公司环境责任的含义。

从公司法的角度看, 公司环境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种, 是指公司在谋求自身及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 还应当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义务, 应当对政府代表的环境公共利益负一定的责任。公司环境责任具有派生性, 派生性是指公司的环境责任建立在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或营利性活动的基础上。公司环境责任具有从属性, 即公司的环境责任与公司的本质属性——营利性相比, 是第二位的。公司环境责任与其营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绝对的, 和谐与彼此促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 公司环境责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

(1) 公司环境责任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关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各种生态风险全方位出现, 严重地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生态安全也因此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安全需求。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看, 公司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公司环境责任, 就是要保证公司在最大限度地追求股东利益和增进社会相关群体的利益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使公司的经营行为避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实质损害, 维护生态安全。

(2) 公司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对一个承担着环境责任的公司来说, 它对自身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不污染周边的环境, 而是努力促使企业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让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平衡和协调。因此, 落实公司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新公司法在落实公司环境责任方面的制度缺失

新公司法第5条规定,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受信, 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法的这一规定为公司承担环境责任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仅此规定并不必然带来良好的秩序, 公司环境责任的法律实效,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套科学有效的规则。从新公司法的内容看, 没有为公司环境责任的实现提供任何制度保障。

公司立法在公司环境责任方面的制度缺失, 与公司立法的理念密不可分。公司法属于私法, 传统私法以“经济人”为人性标准。所谓“经济人”就是设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满足的人, 或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在“经济人”的理论假设之下, 公司是一种股权式的投资收益形式, 是股东赚钱的工具。公司法律制度以维护股东利益为标准。尽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私法之人不再是纯粹的“经济人”, 而是具有了社会属性的“道德人”和“社会人”。公司也不再是股东赚钱的工具, 而成为企业公民, 承担着社会责任。但立法者在公司制度的安排上, 仍然忠实地贯彻了现代财产制度的基本逻辑, 强调股东应该具有排他性的、支配公司的权力。其结果是, 股东垄断了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基于环境利益的正外部性, 职工、股东等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对环境保护表现出天然的排除和冷漠。在公司利益、职工利益、股东利益与环境利益发生冲突时, 职工和股东往往合谋损害环境利益。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做出有损于生态文明的决策时, 只要不损害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股东一般是不加制止的。相反, 如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有利于生态文明却损害到股东利益时, 股东会以经营者违反忠实义务为由, 追究经营者责任。其结果是, 公司是否履行环境责任仅仅停留在道义和良心层面。

三、新公司法有关公司环境责任制度的构建

1. 建立公司环境责任的决策机制, 将涉及公司环境责任事宜

的决策权授予公司董事会, 同时确立判断董事责任的标准, 以保证生态文明的实现。目前比较成熟的观点是, 引入经营判断准则作为判断董事的经营决策是否违反注意义务的标准。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 在司法实践中, 审查董事涉及公司环境责任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经营判断准则,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董事的决策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董事的决策是否是履行一个负责任公司应尽的道德义务;董事是否将合理的资源用于环境事业。只要董事的决策合法或者合乎道义、符合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有利于社会, 则董事尽到了注意义务。股东不能以董事的决策未使自己获利为由, 追究董事的责任。

2. 增加规定一些专门性的非诉讼控制程序。

这些非诉讼控制程序主要是从公司的内部机制着手, 防止公司出现违反环境责任的行为。比如在监事会职权中增加规定, 应公众的要求而行使相应的监督权, 并对公众向监事会提出要求的具体程序作出规定, 这样以来, 与环境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和个人可以通过这种程序机制间接地防止公司违反环境责任。

3.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公司环境责任大多涉及公共利益。由于公共利益的主体比较分散且诉讼成本高昂, 导致在很多情况下环境利益受到公司行为的损害而无法得到救济。在这种背景下, 公益诉讼机制开始为理论界所推崇, 在部分国家的一些法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确认。只要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侵害了公共利益、环境利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代表受害人起诉违法者, 追究其责任。但在我国, 公益诉讼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 应该由公司法对公司违反环境责任的公益诉讼做出相应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高桂林《:公司的环境责任研究—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导向的法律制度建构》,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年版, 第40页

[2]王如松:和谐社会亟须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国环境报, 2007-10~22

篇4: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关键词:环境责任;环境侵权;保险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缘起

环境责任保险,也被称为“绿色保险”,是从责任保险发展而来的,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以责任为标的特殊的保险。具体而言,环境责任保险是投保人,主要是排污企业,对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进行投保,由保险公司对第三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环境污染进行赔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开始着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工业化更是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目标。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在短期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若发生污染事故,企业将会面临难以承受的巨额的赔款,甚至走向破产;受害者也将难以及时的得到赔偿,甚至会出现找不到赔偿主体的情况;同时政府承担的环境责任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责任保险产生了,它利用市场机制分散企业的环境风险,实现环境责任社会化。

20世纪60年代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并成为一种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实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时间比较晚,直至90年代,环境责任保险才被我国引入,并开始一些试点工作,但是结果不尽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因此研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显尤为迫切。

二、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法学理论基础

(一)公民环境权理论

公民环境权理论就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产生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公民环境权理论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最基础的理论,没有公民环境权,就不会产生环境侵权,更谈不上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产生与构建了。公民享有优美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的权利,这本应是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1972年的国际法文件《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环境权这一概念被世界所接受。受其影响,一些国家也开展了环境权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有权利才会有救济,环境权的法律化才能使公民在遭受环境污染的损害时根据法律请求救济。一般传统的权利主要是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财产方面的权利,环境权的提出是对传统权利的突破。传统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虽然也有保护公民免受环境污染侵害的内容,但是他们作为传统的理论基础是达不到环境权理论所要求的程度的。环境权理论作为最基础的理论依据,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石。

(二)责任社会化理论

环境责任保险的本质是环境侵权的一种社会化的救济途径。被保险人将自己的因环境侵权而承担的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又将责任分散给其他保险人,也就是潜在的侵权人。所谓责任社会化,是指一种将因特定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社会之上,在全社会范围之内或特定的社会群体范围之内分散损失金额的侵权赔偿责任机制。①责任社会化理论是以救济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救济理论认为对受害人的救济是侵权行为法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责任的首要目的不是指导人的行为,而是决定由谁担责以完成补救。所以责任社会化也是以救济为第一要务,采取创新的方式来使救济高效、充分。

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实践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事件处于高发期,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1991年以大连为首在东北地区开始进行试点,主要涉及海洋污染领域。2007年以《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在高污染行业开始进行新一轮试点。虽然各地政府都努力采取措施来推进试点工作的进行,但试点工作陷入僵局,呈现出企业投保不积极、投保额度小、赔率较低的状况。

关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立法实践方面,在2015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提出了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虽然对环境责任保险的态度仅限于“鼓励”,但是这是第一次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确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地位,打破了全国性实践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况。我国最早的关于环境责任保险的法律规范是海洋环境责任保险领域,主要涉及油污损害和海洋石油勘探方面的保险。只有这一领域的法律规定相对来说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而其他领域的法律规定都属于鼓励性的、促进性的规定,缺少强制性的规定,在实践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在我国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立法不健全,相关法律规定严重缺乏,并且现有法律中的规定比较笼统,满足不了实践中的需要。除了立法方面的问题,环境责任制度具体的细节设计不够完善,相关技术的缺乏是完善制度设计的困难之一。非强制性保险使污染企业消极应对,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参与度不高。因此,我国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四、对我国构建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

彻底贯彻落实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因此必须要完善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首先,目前我国的环境基本法中只规定了鼓励性条款,,要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确立强制保险、任意保险为辅的投保原则。其次,应该进行《环境责任保险》专项立法,在这部法律中系统、全方位的规定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内容,通过立法明确环境责任保险的主体、承包范围、保险方式、承保机构、保险费核算、责任认定、理赔程序、责任限额、诉讼时效。最后,要在其他相关法律中加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内容,比如《侵权责任法》中明确环境侵权行为的责任及应当履行的义务,明确其损害赔偿的标准,还有《保险法》也要增加环境责任保险的内容。目前我国关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可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完善。

(二)立法确立强制责任保险为主、任意责任保险为辅的模式

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模式有以下三种: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美国为例;任意责任保险制度,法国为其典型国家;第三种是强制责任保险和财政担保制度,德国采用此种模式。我国在开展试点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除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保险意识不强这个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是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在没有法律的强行性规定的情况下,很难主动把资金花费到环境责任保险上。所以我国应该在立法上确立强制责任保险模式,首先在高危污染行业强制企业投保环境责任保险,通过法律强制力来培养企业的环保意识,然后在一些污染事故发生频率不高、污染较小的行业实行任意责任保险,作为强制责任保险的补充。

(三)科学确定承保范围及限额赔偿原则

承保范围和限额赔偿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两个重要的细节性内容,所以要对这两个问题予以研究。国际上的承保范围是逐渐扩大的,从突发性的环境事故到渐进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其中“日落条款”的实施对承保范围的扩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谓“日落条款”就是指在保单失效后,仍有一个30年的期间使被保险人通知保险人并向其索赔。对于承保范围,我国针对突发的环境事故进行承保,可以在积累了经验后逐渐扩大到累计性的环境污染事件。与此同时,世界上几乎都是实行限额责任赔偿原则,限额的投保对应限额的赔偿,在分担被保险人责任、救济受害者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商业利益,同时也符合法理上的公平原则,因此在我国使用限额赔偿原则是必要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注解:

① 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制与社会》2007 年第 1 期。

参考文献:

[1] 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J].法学研究,2006,03:84-97.

篇5: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止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做到生产

建设和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司总经理是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

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领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三、公司设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止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

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污水站全体工作人员、谢伦标、马苏红

四、污水处理站负责全公司的环境污染防止工作,并在组长的领导

下,落实各项环境污染防止与保护工作。

五、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作必须遵守国家

和公司的相关规定。

1、禁止向环境中倾倒、堆放危险废物。

2、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转移或处置。

3、危险废物的收集容器、转移工具等要有明显的标示。

六、公司制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事故 演练。

七、建立健全公司的环境保护网,专人负责各项环境保护的统计工

作。

××××××有限公司

篇6:公司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作者: 发布于:2013-6-17 15:47:15 点击量: 95 第一章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公司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三条

术语定义

(一)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三)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四)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组织机构与责任

设立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主管副总经理负责监护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一)组织制定(修订)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贯彻执行。

(二)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三)制定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四)直接领导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和档案。

(五)组织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法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六)定期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七)定期听取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八)对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九)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第三章

责 第五条

职业健康职责

(一)总经理职责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危害防治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由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组织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主管副总经理职责

严格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

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重大隐患和问题,不断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保证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经费等投入的有效实施;

保证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的运行所需人力、物力;

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消除作业场所职业卫生隐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必要时立即下达停产处理和人员撤离指令;

组织开展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和实施等各项工作;

及时、如实向区局、市局安全监管局报告职业危害事故,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进行分析处理。

(三)总工程师职责 分管技术操作、工艺、质量、科研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职业安全工作;

要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强化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装备;

对涉及技术操作、工艺、质量等方面的职业安全隐患及时组织治理整改;

组织对职业安全事故进行技术原因分析,提出并落实技术改进措施;

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必要时立即下达停产处理和人员撤离指令。

(四)设备副经理(助理)职责

负责涉及职业安全防护的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

组织开展设备维护、检修(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遇有危及职业安全的重大隐患或紧急情况时,立即下达停产处理和人员撤离指令;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五)总会计师职责

对分管专业有关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

在财务预算中须确定必要的职业病防治基础设备设施投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设施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概算;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保障疑似职业病病人及职业病患者的诊断、定期医学检查、康复等费用的落实;

(六)职能部门

1、安全处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将职业健康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相关责任人员,并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

负责组织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组织做好本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组织人员做好提供从业人员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工作;

组织人员落实好本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工作;

负责组织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负责公司职业病统计管理工作。

对各生产厂的粉尘、煤气、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负责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2、人力资源处职责

负责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和离岗时体检,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

负责内退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

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人力资源处负责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建立、健全公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负责建立健全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

3、技术处职责

编制公司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职业健康生产技术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职业健康文明生产。

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4、装备处职责

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及维护情况进行管理并督促检查,确保安全运行。

5、退管处职责

负责退休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

6、计财处职责

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健康费用管理制度,制订费用计划,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资金落实。

7、工会职责

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公司主管领导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

8、职工总医院职责

负责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

负责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体检;

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负责组织职业病病人到市有诊断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将诊断报告报送安全处办理工伤认定;

(七)党委(总支、支部)书记职责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把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纳入到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参加本单位职业健康委员会会议,研究解决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重大问题。

指导本单位党政各级领导,对职工群众进行党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和做好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教育工作。

负责分管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发挥党对职业健康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

(八)各生产单位职责

各生产单位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各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事故应急柜。

各生产单位要严格管理有毒化学品、放射源以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各生产单位应当主动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1、厂长职责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跟进,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整改,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组织单位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车间主任(作业长)职责

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公司制订的各项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全面负责本车间(作业区)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负责制订和健全本车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负责制订和修改紧急事故预案。

负责对新职工和换岗职工的车间级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对特殊工种必须坚持证上岗。

经常进行安全检查,督促职工穿戴劳保用品,做好文明生产,及时组织力量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发生伤亡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应保护好现场,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落到实处,同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充分发挥作业长、管理人员的作用,对他们的安全工作每月进行考核。

3、班组长职责

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本班组工人的技术、体力、思想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领导本班组职业健康安全作业。

做好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组织班组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开好班前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经常组织本班组职工认真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教育本班组人员遵章守纪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对制度和规程情况进行抽考。

定期对本班组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发现职业危害因素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

对新工人(包括调换工种的工人)进行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教育,新工人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上岗。

支持、接受专职安全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提出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组织贯彻落实。

发生工伤事故、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积极配合事故的调查处理。

4、从业人员职责

参加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培训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正确使用、保管各种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主管部门报告;

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5、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管理人员职责

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单位领导研究处理。

负责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第四章

第六条

各单位应在此制度基础上,细化分解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纵到底,横到边,形成事事有人管的职业危害防治体系。

第七条

篇7:《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制度摘要】 业务类别 安全生产

适用范围

内蒙古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

内容概要 《内蒙古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大唐国际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的一部适用于职业病防治责任管理的制度。《制度》共分四章二十一条,主要明确了内蒙古新能源公司各级人员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的责任。此办法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工作效率,规范职业健康工作方法,为强化公司系统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结合内蒙古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试行)》

第三条 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部门员工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高温、低温作业、风机试运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四条 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单位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预防、控制、管理和监督,有效防治职业病,促进公司生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和权限,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第六条 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第七条 总经理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在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合理意见建议责成相关部门落实。

4、组织审核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可能引起职业危害的,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企业内部发生的职业病事件的调查及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八条 公司职业卫生工作主管领导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公司内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组织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指导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和督促职能部门做好分管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5、组织对公司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经常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经常听取各部门、各单位、职业健康工作人员、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8、对企业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第九条 安全生产部主任职责

1、负责公司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申报,和与有关上级部门的请示和沟通;

2、负责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颁发的文件并及时组织传达和学习;

3、负责监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有关文件、档案的编制;

4、负责监督计划物资部购买符合要求的(具有“安全标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检查员工正确使用情况;

5、负责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培训具体工作和培训效果的验证;

6、适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公司职业健康危害工作的进展,协助领导做好工作。

7、经常深入基层,指导下级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8、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9、制止制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发现重大危险源,有权暂停生产,并及时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10、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革新项目等工程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试运转工作。

11、监督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的工作状况,提出职工预防和改善职业健康安全条件的措施。

第十条 各风电场厂长职责

1、负责组织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学习,做到人人知法,防治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生产环节。

2、负责组织对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按时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负责督促、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制止违章作业。

4、定期组织本单位范围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检查,对车间的设备和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当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及时报主管领导,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和本单位的环境卫生负责。

7、组织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8、负责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9、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第十一条 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安全员)职责

1、协助主管领导推动公司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参与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和监督有关部门、人员切实按要求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深入施工现场,检查职业健康工作的开展,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遇有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报告领导处理。

5、参加审查施工“三措一案”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联系和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7、联系有关职业病检测机构进行作业现场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8、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革新项目等工程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试运转工作。

9、监督计划物资部购买符合要求的(具有“安全标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检查员工正确使用情况。

10、适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公司职业健康危害工作的进展,协助领导做好工作。

11、负责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12、负责公司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档案的管理,负责职业危害的登记、存档、申报等工作。

第十二条 财务部职责:

及时将职业健康安全措施经费使用计划列入生产财务计划,专款专用,确保经费的落实,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第十三条 计划物资部职责

负责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和回收工作。

第十四条 人力资源部职责

搞好公司所属特种工作人员的考核、招聘、辞退、调配等管理工作。制止无证人员上岗作业。

第十五条 工程部职责:

1、合理组织基本建设,贯彻及执行职业健康安全规章制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管理。

2、参加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危险源,积极配合安全部门进行评价并提出技术改进措施。

3、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五条 库房管理人员

1、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台账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领用卡片;

2、负责对进库的劳动防护用品实施验收、保管、发放;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核验产品合格证和安全标志。

3、负责向主管领导汇报库存劳动防护用品的数量和完好情况;

4、有权拒收经验证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第十六条 班组长的职责:

1、认真执行和模范遵守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本班组工人的技术、体力、思想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领导本班组职业健康安全作业。

2、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组织班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开好班前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3、经常组织本班组工人认真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教育本班组人员遵章守纪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经常检查本班组作业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

5、对新员工(包括调换工种的员工)进行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教育,新员工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上岗。

6、支持、接受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安全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提出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组织贯彻落实。

7、领导并支持班组安全员开展日常工作,及时采纳安全员的正确意见,发动全班组职工共同搞好职业健康安全生产。

8、发生工伤事故、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积极配合本工种工伤及其他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生产员工的职责: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方面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各项职业健康安全活动,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交底,听从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人员的指导,不违章冒险作业。

3、爱护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4、搞好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

5、对不安全作业要积极提出意见,对违章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职业健康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发生工伤事故,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积极配合工伤及其他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章 监督与考核 第十九条 公司安全生产部应职业健康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较好的部门、个人,由公司给予表彰;对不按本制度落实职业病防治职责部门和个人,将按公司有关规定由人力资源部配合进行业绩考核,并予以通报批评,要求相关部门、个人作出整改计划,限期整改,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且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企业职业卫生事故的,由公司或涉案单位按照人事管理的分工和权限,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解释。

篇8:公司破产环境侵权责任探究

(一) 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责任是一种综合责任的形式, 从多个角度来规定责任, 其中包含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是公司在申请破产且通过清算程序注销法人人格, 从而在法律上失去独立主体资格后对公司在破产前对生态环境破坏污染造成人身等伤害应承担的环境责任。由于公司破产后承担责任的特殊性, 决定了公司破产后承担环境侵权责任的复杂性。

(二) 公司在破产程序中环境侵权责任的特殊性

公司处于破产程序中的环境侵权责任可以从两个阶段的特殊性分析, 第一, 公司在破产前造成的环境侵权责任, 由于环境侵权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致使受害者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才发现的, 就现行的破产法对于这样的环境侵权只能在申请破产债权中列为普通债权受偿与环境受害者。第二, 公司是在申请破产进入破产程序后在用破产财产进行必须的生产经营中造成的环境侵权责任的, 受害者同时也在破产程序中提出申请破产申请请求获得损害赔偿的, 此时的环境债权可以被列入破产债权优先受偿的地位中, 也就是共益债务, 在后详细论述。在破产程序进行当中, 虽然公司受到破产程序的诸多限制, 但是其主体资格依然存在, 公司理应受到环境法的制约, 具有主体资格, 这样对受害者在司法程序上作为环境债权的主体是有利的。

(三) 公司破产后承担环境侵权责任的特殊性

公司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在一般情况下, 环境侵权的受害者可以通过诉讼公司主体在司法途径上获得救济。但是如果公司破产后, 并且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使得主体资格消失的话, 通过司法途径来追究责任就会困难。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侵权具有持续性, 很强的隐蔽性。破产清算有时间周期, 但是远不及对于环境污染的时间上的持续性, 通常部分公司会因为经营不善而选择破产, 而更有公司会选择恶意破产来注销公司法人人格, 用来规避自己对环境破坏侵权的责任。

二、研究公司破产环境侵权责任基础制度

(一) 在破产程序中环境债权作为优先受偿权

本文探讨的是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破产法》经过修改以后相对于修改前的内容有不小的完善, 在修改后的《破产法》里没有对环境债权做出相关规定。现行《破产法》受偿顺序:1、具有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2、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3、职工债权;4、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才是普通破产债权。从上述的受偿顺序中可以清晰的看见没有环境债权的规定, 即可以认为环境债权是在普通债权当中, 等优先受偿的债权受偿完以后才能作为普通债权受偿, 通常情况受害者是根本得不到相应的赔偿, 有违法治精神的公平正义原则。如果让环境债权处于普通债权的状态下, 从侧面也是在暗示公司可以通过申请破产来规避本应该自己承担的环境侵权责任, 使得环境责任制度形同虚设。修改后《破产法》值得探究。

(二) 修改后《破产法》之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

《破产法》进行修订了, 并没有明确规定幻境债权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地位。在仔细分析了修改后的《破产法》后, 笔者对修改前的《破产法》作对比发现, 在修改前, 《破产法》以及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区分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却是统一的规定为破产费用。在修改后的《破产法》里完善了区别开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并且进一步规定了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具体种类, 而且在破产清算时清偿顺序上破产费用优先于共益债务清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益债务第6款中明确规定了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通过这款规定给予了环境侵权受害者间接的拥有了优先受偿的地位, 但是必须是满足相应的条件, 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详述。

修改后的《破产法》中, 值得关注的是第41、42条就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相关规定。在破产程序当中,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以及破产债权都是以债务人财产作为共同的责任财产, 并在债务人财产中受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是在破产程序中, 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和负担的债务, 应当由债务人财产先于支付和偿还, 剩余财产才用于清偿各项破产债权。即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应优先于破产债权受偿。[1]破产费用属于在破产清算过程中的管理费用, 可以认为在破产程序过程中公司依然要遵守环境保护责任, 为了遵守此责任有必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些费用是为了保护破产财产的价值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应该注意的是这类支付必须是必不可少的费用来保护破产财产的开支, 从另一面我们就知道这笔费用不是所有的环境债权都属于破产财产的管理费用。从第42条的共益债务的规定来分析, 在共益债务具体规定中笔者发现第6款规定了债务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2]从这一款规定可以分析得到直接关于破产环境债权具有优先受偿地位的法律解释依据。共益债务的第6款具体规定了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不管是财产损失还是人身伤害, 破产债务人都必须在共益债务里进行责任承担。这一规定比较开放, 笔者认为由于在破产程序中公司同样要受《环境法》的约束, 所有在这一过程中债务人的破产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环境债务可以在共益债务中实现, 因为环境侵权行为处于一种持续的状态, 具有连续性和隐蔽性, 公司的环境侵权行为通常的贯穿于破产程序的整个过程, 就是在破产程序这一特殊性的时间区域里破产中债务人的生产设备在必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损害导致的损害后果。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可以让这部分损害获得优先赔偿的权利。值得关注的是只能是在破产程序开始和结束前产生的环境侵权可以通过共益债务获得优先受偿, 其余时间段的环境侵权都不可以通过共益债务获得环境债权得优先受偿地位。在司法实践当中审判员可以对此有充分的自由裁量的权利。

三、国外相关环境债权的规定

(一) 美国法律规定

美国现在的环境保护体系, 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相当复杂而且有非常严格的环境保护责任体制, 《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也称“超级基金法” (Superfund) , 或称为CERCL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 美国在处理相关环境侵权债权赔偿时基本都是通过超级基金法来得以实现的。[3]中国和美国在破产法中都没有明确直接给予环境债权的优先权地位。由于美国的每个州的法律不同, 但是在美国法院在破产程序中会根据当地州和具体案情来给予相关的环境债权人优先受偿的地位, 都是从司法实践中来裁决, 并且以超级基金法作为赔偿或补偿的法律依据, 通常情况都不会直接明确讨论环境债权的优先权。

(二) 奥地利法律规定

奥地利采用环境保护基金来解决公司污染对于有关权利进行补偿或赔偿。具体到奥地利的规定:“如果污染行为人无法找到或者无法支付赔偿金, 那么必须由公众基金来赔偿损失。”[4]其实这样的方式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 无法长效机制下来解决环境侵权对权利主体的赔偿或补偿。在最初的时候可以比较容易的在社会上获得基金,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务方面的影响, 环境基金的筹集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出现基金资金远不足以解决环境侵权所带来的治理费用。所以奥地利这样的方式是具有局限性的, 只能是综合治理环境费用手段之一。

四、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的完善

(一) 公司责任主体保留制度

公司注销终止后法律人格丧失。其实可以建立公司的责任主体保留制度。现有的制度不利于保护权利人在诉讼中的权利, 因为当公司注销以后就没有了可诉讼的主体, 这会让权利人无法获得相关救济。引入公司责任主体延长制度, 让公司独立主体资格延长, 即便公司注销了, 也有诉讼权利主体。由于环境侵害自身的特殊性, 即具有连续性, 隐蔽性, 可能公司注销一两年了受害者没有出现人身伤害, 因病发都有一定的潜伏期。所以笔者认为至少规定公司责任主体保留制度延长需要长达5年, 尤其是针对粗放型有环境污染能力的公司。而且在具体的案情下这个延长时间还可以再延长, 具体时间根据具体案情, 但是不能低于基础延长的5年时效。这样有利于权利人主张自身的环境权利。

(二) 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

由于环境侵害的特殊性, 其诉讼时效也应该有其特殊性。现阶段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 民事诉讼最长时效是20年。当年日本“富山痛痛病”受害者的潜伏期长达30多年之久, 可以看出如果时间越长对于受害者主张权利会更有利, 但是公司的责任也就延长得很长, 按照法制精神来分析这样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个基础时效制度, 就是根据前面所述的公司责任保留制度的5年为准, 时效可以设定为5年。同时由于环境侵害的复杂性, 也应该对于像日本“富山痛痛病”特殊的时效制度, 那就是根据具体的案情和受害者知道侵害综合来判断公司环境责任时效是否已过。这样对于双方主体都是公平有效的。

(三) 如何判断受害者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环境侵害认定

在判断受害者是否知道受到侵害不应该仅仅以损害的后果来判定, 而是要结合受害者自我认识判断综合判定受害者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环境侵害, 笔者认为不应该简单的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 而是要主客观相结合来判定“知道或应当知道”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这样法院在认定时会更加准确灵活。

总之, 公司破产后环境侵权责任是现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棘手问题, 值得深入的去探究这样的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结合自身国情的需要修改《公司法》、《破产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创新出新的制度和机构来处理这样的法律问题, 如果这一切的责任由社会、政府、百姓埋单, 这将有违公平原则。

摘要: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公司企业不断发展, 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结构转型中面临破产的境地, 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法律主要规定是针对的正常运营的公司的环境侵权责任, 但是对于已经破产的公司, 如何追求其环境侵权责任则是一个隐蔽性很强的特殊侵权问题, 不仅在立法上有漏洞, 在司法实践当中法院处理类似公司破产造成环境侵权责任追求的问题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本文笔者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破产,环境债权,环境侵权责任

参考文献

[1]安建, 吴高盛.企业破产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9:55.

[2]安建, 吴高盛.企业破产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9:54.

[3]J.G.阿巴克尔, G.W.弗利克.美国环境法手册[M].文伯屏, 宋迎跃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8:499.

上一篇:校园零食店策划书下一篇:贵州省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黔发改就业[2005]6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