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先生简介

2024-04-25

沙汀先生简介(共13篇)

篇1:沙汀先生简介

沙汀(1904.12.19—)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朝熙、杨子青。生于四川安县。7岁开蒙读私塾。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17岁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毕业后曾赴南京、北京,求学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不久,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乡遇,共同走上文学道路。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教小说的题材问题。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

一。以后陆续发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着力表现真正熟知的四川农村社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回川。1938年秋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新的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新的色调。他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即《记贺龙》)、《奇异的旅程(即《闯关》)。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这时的作品还有《磁力》、《联保主任的逍遣》、《老烟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长篇以及其他作品。《淘金记》写大后方地主劣绅为发国难财争夺金矿而引起的内讧。这一时期的短篇《范老老师》、《呼嚎》、《医生》等,表现人民争民主、反内战的新主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汀担任全国和四川省文学界的领导工作,同时继续创作,写了《卢家秀》、《你追我赶》、《老邬》等,转而歌颂新型的农民。1976年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

沙汀自30年代以来。主要以四川作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中国现代农村。他擅长描写四川社会风习,渲染场面气氛,捕捉人物的典型细节。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沙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任上离职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仍不倦地在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著作书目]

法律外的航线(短篇小说集)1932,辛垦

爱(短篇小说集)1935,天马

土饼(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苦难(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随军散记(散文)1940,知识出版社;又名《记贺龙》,1958,中青 磁力(小说、散文集)1942,三户

淘金记(长篇小说)1943,文生

小城**(短篇小说集)1944,东方书店

奇异的旅程(中国小说)1944,当今出版社;又名《闯关》,1945,建国

困兽记(长篇小说)1945,新地

播种者(短篇小说集)1946,华夏出版社

兽道(短篇小说集)1946,群益

呼嚎(短篇小说集)1947,新群

还乡记(长篇小说)1948,文生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说集)1948,文生

医生(短篇小说集)1951,海燕

沙汀短篇小说集 1953,人文

沙汀选集(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过渡(小说散文集)1959,作家

祖父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63,上海文艺

青枫坡(中篇小说)1978,人文

过渡集(小说、散文集)1979,人文

涓埃集(小说、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沙汀选集(1—4卷)1982—1984,四川人民

敌后七十五天(日记)1983,三联

木鱼山(中篇小说)1984,上海文艺 沙汀(小说选集)1984,香港三联

沙汀作品选 1985,四川少儿

沙汀文集(1—4卷)1986—1988,上海文艺(未出齐)

睢水十年(回忆录)1987,三联

红石滩(中篇小说)1987,湖南文艺

杂记与回忆(散文集)1988,重庆出版社

走出牛棚之后(中篇小说集)1987,作家

[研究资料书目]

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黄曼君)1982,长江

沙汀研究传记(金葵编)1983,浙江文艺

沙汀研究资料(黄曼君、马光裕编)1986,社科

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王晓明)1987,上海文艺

沙汀小说艺术探微(李庆信)1987,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篇2:沙汀先生简介

画家李鑑先生简介

画家,李鑑,擅长中国山水画。早年从师吴镜汀。作品功底浑厚,画风清秀,深受东南亚及日本收藏家喜爱。现推介两幅李鑑的作品共赏。

篇3:朱焕培先生简介

朱先生对隶篆书法的撰写颇有心得。隶书美观庄重, 活泼舒展, 字形方正扁平, 笔画矫健雄厚, 很有立体感。学隶要诀: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雁不双飞、蚕不二设、重浊轻清、斩钉截铁、外方内圆、波可四烈。篆书笔画匀圆, 偏旁定位整齐, 神虑精微、铁为肢体、龙驹骋驰、鸾凤于飞、山岳巍巍、长风万里, 看来使人精神振奋。但篆体规矩严谨不可苟且, 撰写要运腕自如、左右对称、不失偏倚。隶篆书法必须在笃实中下苦功, 于规矩中求变化, 在实践中再创新。本期刊载之隶篆字幅均为本人近期作品。

近年作品参展概况:

2002年, 赴江苏常州参加书画联赛展, 获奖作品均赠予徐伯荣艺术馆收藏展出。

2005年5月, 应山东维坊文联邀请参加“山东维坊国际文化论坛”, 三幅参展字画均获优秀荣誉奖。赠予维坊文联收藏。

2006年应安征大学徐静斐 (徐悲鸿之女) 教授与徐伯荣先生之邀, 参加徐悲鸿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的“怀鸿书画展”上, 朱先生三件作品受到全国书画名家和中央领导的赞许。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称赞朱先生“会写一手秀隶劲篆”。她说:“你的隶篆书法是见功夫的。现在能写好隶书又写好篆书的人实属不多。真是走-个少一个”。展后, -幅篆体作品送予大师夫人留存, 两幅赠予徐伯荣艺术馆收藏。

2008年2月, 朱先生两幅隶篆作品应内蒙文联之约参展, 均获-等奖。

篇4:刘瑞明先生艺术简介

刘瑞明书承二王,仰旭、素,笃崇毛泽东,其书法作品既粗犷、豪迈,又飘逸、精妙。启功、沈鹏、东铎、欧阳中石等书法大家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刘瑞明的书法“功底深厚,有传统,有继承,又有鲜明的个性,书法得此风貌,甚喜甚妙”;他的根艺和雕塑作品20年前也曾得到刘开渠、廖静文、董寿平、周怀民、黄胄等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

刘瑞明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了不少中国书法史上值得自豪的长篇巨著。2005年,他曾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奋战19个日夜,一气呵成书写了毛主席的5万字经典军事著作《论持久战》,长达1189米,轰动海内外;2007年,他为北京奥组委书写了《北京申奥代表团陈述全文》百米长卷,得到奥组委好评;2008年5月4日,他从奥运圣火在祖国三亚传递开始,以执著追求、坚韧毅力,历时14个月,夜以继日地以书法作品形式记录下每名火炬手的光辉瞬间,在祖国华诞六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完成了近28公里长、达60万字的浩大书法工程,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新的奇迹。

篇5:足亚先生简介

足亚先生简介

刘福葵,笔名:足亚先生。1970出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足亚文化”创始人。

工作:自然医学工作者

从事医学,祖国自然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人体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养生等健康与非健康的人体工程社会工作者。

职务:中国劳动和社会就业指导中心按摩师师资职业技能培训、考评和职业技能鉴定专家。

足亚先生,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人体工程专业技能与行业管理才智,使专业的技术成为专业管理的核心,使科学的职业管理成为职业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论文:20余篇

在20和自然医学的瑰宝,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病的治疗》,《现代推拿术的借力》,、《CHC之足亚篇》、《足亚文化足中求》、《足疗的附加值科学面面观》、贡献:2004年、2005会议,修改、邀参加资质和荣誉:20

高级医疗推拿师;

CHC 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足部按摩专业委员会师资培训、考评员;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足部按摩师师

“中国自然医学疗法特技人才”荣誉称号;

“中国首届当代医学名人”荣誉称号;

首届中国中外名人论坛“特邀嘉宾”;

中国足部按摩师教材编写、审定者;

中国江苏科技报“健康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研究发展、教育推广、服务社会、传播健康、专业化、正规化、产业化、国际化及产业加盟是一贯坚持发展的基本原则。

篇6: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

1893年5月24日,王卓然先生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城区莲岛湾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1年,他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其间他参加了青年基督教会,先后结识了张学良、阎宝航、杜重远、**绩等东北进步人士并成为挚友。1919年秋,王卓然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两年后,毕业返回奉天任省教育厅视学。1923年秋,他获官费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期间,王卓然为了使美国人民广泛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他准备了介绍中国历史和日本侵华罪行的讲稿于假期在美国讲演,足迹遍及美国各地。1928年8月,王卓然回到奉天,刚主政的张学良聘他任东北大学教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咨议兼作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师。自此,王卓然逐渐成为张学良的得力助手,核心幕僚和文胆。“九一八事变”时,王卓然陪伴张学良在北平治病。9月27日,他与流亡进关的东北爱国人士高崇民、阎宝航、**绩等在北平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执行主任委员。救国会得到张学良的暗中支持,在东北民众抗日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救国会派车向忱、高鹏等人负责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联络,有力地指导了义勇军的对敌斗争。救国会成立不久,王卓然提议创办《覆巢》报(该报后改为《东方快报》),他被任命为社长。该报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抨击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反映东北人民的意愿为主旨。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王卓然与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的领导人相继到了重庆,他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站在抗日的立场上,呼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释放张学良将军。王卓然的提案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共产党参政员的支持。6月20日,“东北救亡总会”在北平白塔寺东北大学成立。“东总”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周恩来同志关怀、领导下,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吸收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东北流亡同胞的团体,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0月16日在南京改组,把执行委员会改为主席团制,周恩来特别安排,吸收王化

一、王卓然等东北著名人士为主席团成员,他们与高崇民、杜重远、阎宝航、车向忱、**绩一起,并称为“东北救亡七杰”。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欲发动内战,王卓然参加了由在渝的东北名流宁武、阎宝航等人成立的“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设中国。他与阎宝航等人还常去曾家岩50号向周恩来请教。1946年5月4日,王卓然与许德珩等科技、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九三学社”,成为九三学社早期领导成员之一,为和平民主的实现作进一步的努力。

1946年夏,内战终于爆发,王卓然见和平无望到日本从事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他捎信给周总理,请求回国工作。1951年5月,他历经磨难,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王卓然回国后,用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在京、津两市创办两所少年儿童科学教育馆和3所幼儿园,从事科普活动。195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他到国务院参事室任参事,从事文字改革和科普工作。

1956年,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王卓然、张知行、范朴斋、李一平、陈修和、张志和、安若定、左宗纶、章友江、廖华、李仲公、余遂辛、李奇中、林志钧、胡公冕、舒宗鎏、万保邦、徐行之等18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直言中共的统战工作有偏差:“我们的意见是:切实检查统战工作的作风,纠正偏差;同非党人士接触应方式多样,深入实际,个别访问谈心容易听到尽情尽意的真话,而不是在台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动及事实上予人以鼓舞以开新风;真正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多听意见,有错认错。”报告希望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消除有关人士的疑虑。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十八参事上书”。根据国务院参事们的意见,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检查党的内外关系,国务院也开始着手提高参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国务院全体会议开会时允许参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轮流参加政府举办的一些大型招待宴会等等。当年国庆节,全体参事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与毛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国庆观礼。文革时期,受到“四人帮”泡制的“东北帮叛党投敌反革命集团案”的牵连而入秦城监狱5年。于1975年1月31日在北京含冤病故,终年82岁。粉碎四人帮后,王卓然得到平反昭雪,并在八宝山举行了追悼会。作家骆宾基在纪念他的书《王卓然史料集》中作了“爱国精神永存”的题词。这是对王卓然一生的高度评价。

王卓然一直思念故乡,在京任职时,经常为故乡捐资寄物,“文大”身陷囹圄时也不忘故土。临终遗言,让子女为故乡建一个图书馆。死后,他的骨灰一半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半送回故乡安葬。

1995年,王卓然的子女按照王卓然生前遗愿,他们与市、区有关部门共同出资,在村东山修建了王卓然墓,墓碑由张学良将军亲笔所题,这是世上唯一一处有张学良题碑的墓地。

1997年,王卓然的子女又捐资30万元在莲岛村小学校内修建了王卓然图书馆。馆名由原政协副主席吕政操将军题写。馆内陈列了珍贵的王卓然照片和历史事件史料,反映了他的生平事迹。馆内图书大部分是王卓然子女每年的捐赠,还有一部分是九三学社市委、团市委、师专、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及社会各界捐赠。

东北抗日救亡七杰:王卓然(左一)、王化

一、高崇民、杜重远、车向忱、阎宝航、卢

广绩

篇7:台湾音乐家李鹏远先生简介

李先生最近几年隐居于重庆,和大陆弟子万琴合作完成了《千首之约》(即1000首歌曲的创作,万琴词、李先生曲)!年过80的李先生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正进入创作的巅峰期!

李鹏远获教授职称。1967年开始做广播电台“空中歌厅”节目制作人,达30年之久。1968年开始做台湾电视台节目制作人,达20年之久,制作的节目有:“时代之歌”、“星星之歌”、“丽的歌声”、歌剧“花月良宵”、综艺节目“夫唱妇随”等。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任中华电视台音乐组组长。上世纪80年代退休,之后再未从事社会活动,隐居作曲。

李鹏远先生还先后为大导演李瀚祥、琼瑶、丁善喜、李冠章以及香港邵氏公司等的电影作曲几十部。

他还相继为东方、海山、四海、环球、丽歌、台声、铃铃等唱片公司作曲。

他先后还是数家歌厅的节目主任,包括七重天歌厅、夜巴黎歌厅、台北歌厅、丽歌歌厅、丽声歌厅、东方饭店餐厅等。

他曾是正声公司举办的27届歌唱比赛的主审,是残障协会举办的10届歌唱比赛的主审,是台湾电视台举办的4届歌唱比赛的主审。做其他大大小小的歌王、歌后比赛的主审则不计其数。

李鹏远先生25岁就红遍台湾以及东南亚,日本等地。被称为具有10项全能音乐才华。还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他在戏曲、民谣、歌剧、艺术歌曲、流行音乐等方面样样精通。这在华人乐坛是极少见的。他当时还拥有电影、电视、电台、唱片、歌厅等平台,经他点拨的学生几乎都能成名,所以名震四方,前来学唱歌的学生趋之若鹜。

1955-1985三十年中,培养成名的学生有:邓丽君、陈芬兰、凤飞飞、欧阳菲菲、张琪、谢蕾、青山、杨燕、林松义、陈琼美、李雅芳、杨燕妮、汤兰花、崔苔箐、金晶、白嘉莉、张小燕、包娜娜等。其中他引以为自豪的是在日本发展的邓丽君、陈芬兰、欧阳菲菲、肖丽珠,这四人曾几度打败了日本音乐、她们被公认为“国际巨星”。后三人还活跃在日本舞台。

篇8:张增伟先生简介

张增伟先生自幼喜爱书画自学西画后转习中国画。先跟曾刚老师学“彩墨山水”, 后又转随王锡堂老师续攻“彩墨山水”, 2008年初随曹永泉老师攻习传统山水画, 在山水国画中颇有青出於蓝胜於蓝之处, 很有心得。现仍在上海中国书画专修学院进修。

在今年上海国际老年书画大展上, 张增伟先生的“青城探幽”作品一举荣获“金奖”。

篇9:王树声先生地理教学思想简介

一、关于教学改革思想

教学要发展,改革是必须的。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进行一次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根本,一切改革都必然落实于课堂教学。

在谈到怎样开展地理教学改革时,王先生指出,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思想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的表现形态和不同层次。经过长期的锤炼、积累、升华,王先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详见王老师著作《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第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就地理教学而言,重点应能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能进行有效的地理观察;具有较高的地理想象与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地理解释与阐述能力。第三,教学改革就是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知识竞赛、学生演讲、讨论与探究、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教学形式。第四,教学改革应强化教学情境创设,以情育思。第五,教学改革应包括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对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考试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为重点。第六,借鉴国外经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改革不等于革命,传统的并不等于落后的。孔子的许多思想,在当代教学中仍有价值。同样,变化的东西并不一定代表方向,引进的东西不一定全是有价值的。王先生在谈到当前教学改革时,感慨地说:“课堂教学形式不可能完全改变,个性化教学只是理想的模式。改革必须立足于现实,某些国家实验证明是可行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即使适合我国部分地区,也不一定适宜全面推开,如选修分班就不是很现实。”

关于新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王先生提出了8条基本教学策略,即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联系中构建思维线索;在交流中展示个性才能。

二、关于教学艺术思想

王先生很重视教学艺术,其本人也表现出很高的教学艺术修养。王先生认为,教学艺术的核心在于和谐完美的统一。它既包括教学与艺术性的统一,也包括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王先生认为: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服务于教学,要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志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教材与教法、知识与能力、教育与教学、师与生、生与生、科学性与艺术性等多重关系,实现教学的和谐统一,并在实践、学习与思考中,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达到成熟和升华并进入艺术境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先生打造了很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一是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把握地理学科的思想与方法。王先生地理知识渊博,地理基本技能与地理教学基本功深厚扎实,对地理学基本思想把握深刻。二是丰富的人文修养。王先生的文学功底很深。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看京剧,对戏词很快就能背下来。他不仅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以及诸如《夜雨秋灯录》、《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六十名家词》等古代散文、诗词,还读过冰心、巴金、许地山、张天翼、老舍、朱自清、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他能根据教学内容随时引用典故、诗句等。如在教学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时,他引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以加深学生对平原与山岳因海拔不同而引起气温差别和时序不同的理解。三是重视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王先生特别注意创设地理情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分解为如下四方面:①课堂学习的基本功。要培养学生能通畅地阅读地理课本(教科书)的内容,有好的读书习惯,进而会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能主动勾划出重点;要培养学生能够较迅速地把老师口授的笔记内容记录下来,进而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要培养学生会看地图、使用地图,并掌握填注地图和分析地图的方法,同时也会运用图表和数据。②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要培养学生会观察周围自然现象,从说明到初步解释,进而敏锐地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应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综合知识,并有创新;要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学习的知识,清楚地叙述观察到的现象,生动地描述地理景观。③积极的思维活动。应培养学生会把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会自己举例说明某些地理原理;要培养学生会将形象思维变为抽象思维,根据地理事实总结特征、概括要点、找出规律,或根据推导结论,分析原因;应培养学生会区别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并进行分类,列表对比。④知识的加工整理、巩固提高与扩大知识领域。应培养学生会绘制略图、绘制几种主要形式的统计图表、列出关系式;应鼓励学生有爱好,有自己喜爱的读物、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动手实验或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的能力。

三、关于教师主导作用思想

在谈到教师主导作用时,王先生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混沌到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靠教师的外因起作用,但是学生学习成效如何,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成为学习的主体。

王先生认为: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解决“要学”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解决“爱学”的问题;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性,解决“会学”的问题;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自学性,解决“想学”的问题。

四、关于应试思想

高考是高中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在谈到高考时,王先生提到,高考并不仅是高三的事,也是高一和高二的事;不仅是一个学科的事,而是各个学科的事。

高考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竞争,而是学生学习潜能的较量。现在,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外界力量的介入,教师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最重要的外界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学生能否坚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坚持给予学生持续的力量支撑。

(2)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解决地理问题,首先要解决地理思维方式问题。应训练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式。应认真发现有用地理信息,及时调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顺利解决问题。

(3)形成牢固空间概念。空间概念是各个学科都必须具备的,只是各个学科侧重点不同。物理学中的场、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也属于空间概念范畴。各个学科的空间概念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地理是高中各学科中最早涉及空间概念的学科。因此,高一地理教学难度较大。空间概念的建立应以地图为依托,通过识图、用图,可形成地理空间概念。

(4)具有严谨的时间观念。应有计划地安排答题顺序与时间,书写快捷。

(5)养成敏锐的信息意识。应能从众多信息中识别有用信息,并加以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

(6)注重表达能力训练。地理表达具有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生动性和深刻性。

由于笔者对王先生的了解与研究还很不足,未能全面总结出王先生的地理教学思想,或者没有抓住王先生地理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但王先生的地理教学思想不仅是其本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界共同的重要资源。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今后有更多人研究、开发王树声先生等老一辈地理教育家丰富的地理教学思想。

篇10:沙汀先生简介

9月8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我看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

亲爱的汉修先生简介――这本书里面讲了:有一位小男孩名叫鲍雷伊,他从小就是个单亲家庭,对于这方面,它有着巨大的心理阴影。他在学校里,经常有同学欺负他,偷他的午餐。不过他经常给汉修先生写信,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因为他的梦想是一名作家,汉修先生是他的偶像,他非常喜欢汉修先生的作品。虽然,一直没等到汉修先生的回信。他曾在信中发过牢骚,还骂过汉修先生。但是鲍雷伊始终没放弃,他相信终有一天会等到汉修先生的回信......。

篇11:沙汀先生简介

中山先生爱儿童,一方面固然出于他“民胞物与”的高尚德性,而更重要的是本于他为解除人民被恶劣政治压迫的崇高理想。据康德黎(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的老师)的儿子堪勒斯康德黎的回忆,孙中山先生因奔走革命,流亡英国,居住在他家的时候,常常慈祥地爱抚着他的头发,有时还亲切地和他谈话,即使在和别人谈论问题或沉思苦索救国救民道理的时候也是这样。由于流亡国外,孙中山先生不能爱抚在清政府专制统治下的中国儿童。

1910月,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政府。191月,孙中山先生被选为革命政府的临时大总统,他普爱天下儿童的素愿得到初步的施展。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提倡下,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儿童教养院、儿童学校。为了鼓舞儿童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孙中山先生还于1912年为广东人民捐资创办,由女革命党人徐慕兰、邓慕芬、黄扶庸主持的广东女子教育院儿童部,并亲笔题赠“幼吾幼”三个大字。这三个含意深远、语带劝勉的大字,不但勉励了当时广东女子教育院儿童部的工作人员,鼓舞了广大的儿童教养工作者,也抒发了孙中山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伟大胸怀。

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先生被迫于1912年4月1日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孙中山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宏愿,也和他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一起,由于政权的丧失而遭受挫折。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广州成立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中国革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孙中山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宏愿同样获得了进一步的实现。那时,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州,不但陆续增建了一批小学和儿童教养院,还开办了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等培养儿童教育师资的专业学校。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对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一次演讲中,恳切地指出:“要使孩子们自出生至成人,都能受到国家的教育。为了提高儿童的文化知识,普及儿童教育,不仅要办小学,还要办平民学校,普及全体人民的教育,让成年人也知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使父母们都能安心让孩子到学校里受教育。”可以想见他发展儿童教育事业的宏伟设想。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孙中山先生要使全国儿童都能幸福地成长的理想,终孙中山先生之世都未能实现。

篇12:沙汀先生简介

要讨论悲剧型小说, 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悲剧, 悲剧的悲剧性来自哪里?最早对悲剧这一概念进行解释的是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里写到:“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应摹仿足以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的事件”;悲剧中“最主要的是情节”, 而情节的成分主要是“苦难”, “苦难是毁灭或痛苦的行动”。据此,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悲剧是表现苦难的艺术, 而悲剧的悲剧性来源于苦难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也论及悲剧, 他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对于亚里士多德, 鲁迅从价值观角度对悲剧的阐释更能揭示悲剧的实质。因为并非所有的苦难与毁灭都能引起怜悯之情, 前提是遭受苦难与毁灭的东西必须有价值, 落实到悲剧性作品中, 就是悲剧人物身上必须体现出某种正面的价值。黑格尔对此做过相关论述:“悲剧人物的灾祸如果要引起同情, 他就必须本身具有丰富内容意蕴和美好品质, 只有真实的内容意蕴才能打动高尚心灵的深处。”我们从悲剧人物身上看到正面的价值遭到无情的践踏和蹂躏时, 哀怜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这正是悲剧的悲剧性所在。因此, 悲剧型作品的创作是否成功, 具有正面价值的悲剧人物的塑造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

沙汀的悲剧型小说创作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沙汀创作伊始, “印象化” (茅盾语) 倾向比较严重, 作品多注重场面描写, 缺乏典型人物的塑造, 只勾勒出了一些影影绰绰的群像, 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有《恐怖》、《码头上》、《撤退》、《航线》、《战后》等。这些悲剧型作品的艺术性不是很高, 悲剧意蕴也不丰厚, 但因为对战争状态下人民的艰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进行了真实、细致的刻画, 工笔写实的基础上又有着恰如其分的氛围描写和环境烘托, 也有一定的悲剧感染力。并且, 作品中描写的灾祸和死亡, 充分揭露出战争的残酷性, 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在接下来的《老人》、《土饼》、《有才叔》、《老太婆》等悲剧型小说中, 沙汀开始注重个别人物的塑造, 同时注意围绕主要人物组织情节, 逐渐摒弃了“印象化”的写法, 文风质朴、明朗, 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得到加强。

一九三五、三六年, 沙汀相继创作出了《凶手》、《兽道》、《在祠堂里》三篇小说。这三部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悲剧意蕴, 尤其在悲剧人物的塑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沙汀早期的悲剧型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

三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悲惨、阴鸷的非常故事。《凶手》中老实憨厚的“断腿天兵”被军阀胁迫, 枪杀了自己的亲弟弟, 又因此受到家人的驱逐而行乞街头;《兽道》中勤劳善良的“魏老婆子”在先后经历了月子里的儿媳在惨遭土匪大兵轮奸之后上吊而死, 孙儿于饥饿和病魔中夭折, 以及亲家的无理揪打、闲人的侮辱还有儿子的责怪之后, 终于疯掉, 赤裸着下身在街上游荡;《在祠堂里》的洗衣婆女儿, 勇敢地反对包办婚姻, 追求自由爱情, 在当连长的丈夫的暴力之下也无怨无悔, 最后竟被几名军官活活地钉死在棺材里。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 并没有客观主义地铺成事件, 也没有自然主义地展示血腥和污秽, 而是谨遵悲剧艺术的创作原则, 以极大的热情去发掘悲剧主人公的正面价值因素, 让他们身上都闪耀出鲜明的人性美, 并使这人性之美受到恶势力的无情蹂躏和践踏, 从而突出悲剧精神, 使悲剧意蕴得到自然流露。

《凶手》中的“断腿天兵”忠厚, 安分, 他对一同被拉夫的兄弟一直心怀愧疚, 在生活中对其关怀备至, 他对于弟弟有一种出于人类本性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在得知弟弟准备逃跑时, 他惶恐着, 恳求他放弃这危险的计划, 却未能成功。最后, 弟弟逃跑未果, “断腿天兵”竟然被胁迫去做枪毙弟弟的凶手, 他是如此痛苦悲伤, 颤抖着“一连几次都不能瞄好准”。《兽道》中的魏老婆子原是一个勤快、满足的佣人,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儿媳和孙儿, 处处为他人着想, 很少考虑自身, 显露出朴质、善良的本质。然而接踵而至的惨剧、世俗的嘲弄以及亲人的不谅解终于将这个淳朴的老妇人折磨至疯。《在祠堂里》的洗衣婆女儿, 对包办婚姻嗤之以鼻, 在丈夫的咆哮与打骂中, 她依旧不改自己忠贞于自由爱情的纯洁的意志。这是一位敢于用生命护卫人格的女性, 她身上折射出新女性勇于追求幸福爱情的理想之光。通过他们的悲惨命运, 那军阀统治下那惨绝人寰的黑暗世界得到了淋漓精致的展示。三部小说的构思虽然各有不同, 但悲剧的内核和表达方式却是一致的, 都表现出人性真善美与兽性的对立, 通过兽性对人性的亵渎与毁灭而获得强烈的悲剧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 作者不仅批判了军阀的荒蛮统治, 更是把笔触指向了更深广的社会层面——鄙俗、冷漠的闲人大众以及彼此隔膜、缺乏亲情和信任的家庭成员关系。这更加丰富了悲剧意蕴, 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善良人的孤独与人情世态的荒芜与悲凉。三部小说的格调是晦暗、沉重的, 充斥着窒息感, 能使人的内心深处获得长久无法驱散的触痛, 但悲剧毕竟是“鼓舞的艺术, 悲剧的目的或本质正是要使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得到肯定与再生”。我们哀叹、惋惜“断腿天兵”、魏老婆子和洗衣婆女儿的苦命, 完全出于心底里对他们身上体现的正面价值的肯定与认同, 这也正说明了这三部悲剧作品的优秀与成功。

悲剧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朱光潜先生这样总结过:“悲剧与喜剧的基本区别在于喜剧主要诉诸理智, 而悲剧则打动感情。”如此, 对于现实主义作家来说, 悲剧型作品的创作无疑是一个挑战, 因为他们不能在作品中过多地宣泄自己的主观情感, 添加直抒胸臆的抒情插笔, 也不能以自身的好恶去丑化或美化各类人物, “打动感情”需要另辟蹊径。沙汀的悲剧型小说具有现实主义作品的一般特征, 同时又蕴含着足以打动读者情感的艺术力量, 究其原因, 除了沙汀选择的故事素材具有深刻的悲剧性以外, 也与他对一些艺术手法的匠心独运分不开。

首先是象征的运用。象征“是指用一定的艺术形象, 来暗示寓含深刻的意旨”。《恐怖》中, 水车清厉的叫声被屡次提到, 它就是一种象征, 暗示着军阀统治下如磐的黑暗以及青年学生必定的厄运;《航线》中哀鸣着汽笛, 行驶在岸边是战火纷飞的河里, “正预备死里逃生”的轮船则象征着中国的命运;《野火》的题目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它蕴指的是在压迫和剥削下, 民众内心深处随时可能喷发的怒焰;还有《兽道》中“淅淅沥沥”的雨和“异常低暗”的天空, 《在祠堂里》中不能被点燃的“洋灯”等。象征是用具象表达抽象, 它依靠的是一定经验条件下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类似和联系, 使后者得到更加直观的体现。在沙汀的悲剧型小说中, 象征的手法或被用来暗示一种氛围或抽象的内容, 使其变得具体可感, 从而增强文章的意蕴;或被用来揭示人物无可挽回的命运, 使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意蕴更加深刻。无论是哪种用法, 都能给人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从而能更长久地打动读者的感情。

其次是意境的创造。沙汀被誉为“农民诗人”, 他的创作被形容为“用优美的诗意的文字写出了地方色彩很浓的故事”, 这主要得益于作品中意境的创造。沙汀的这一艺术风格在其早期的悲剧性小说创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恐怖》、《赶路》、《在祠堂里》中都不乏“诗意”的文字。意境是情与景的互动, 情中有景, 景中蕴情, 情景相融无间, 形成一种情意浓浓、回味无穷的境界。《恐怖》讲述的是反动军阀深夜滥杀无辜学生的事件, 在作品中, 作者时不时地描写场景、渲染气氛, “可以分明地听得见”的“水车清厉的声音”, “头上是秋天的天空, 很高, 饰着繁星”, “外面的街道好像是死灭了”, 烘托出茫茫夜色中的冷清和静谧。最后, 青年学生们在惊悸之后惨遭枪杀, 作者以这样的一段情景描写为文章结尾:

一切静寂。街上依然没有行人。人听着昂昂的水车叫, 就想到那俯瞰着江岸的巨人, 转着, 转着, 溅起一切流过的水, 在萧瑟中消逝了……

这里作者没有用悲恸的笔触为青年学生们鸣冤, 也没有用激愤的词句去谴责军阀的暴行, 而是仍不改含蓄的笔法, 描绘、勾勒出一幅寂寥的死一般的夜景, 小说所蕴藏的悲情在这夜景中升华, 化为萦绕不去的哀意, 给人以无限的悲凉、窒息之感。《赶路》的意境塑造方式与《恐怖》较为相似, 小说的最后, 青年家庭教师在深夜受到绑架, 接着被枪杀, 作者在这里写道:

我神经质地颤抖了一下, 正像傻瓜一样, 依旧站在泥水当中, 而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 越来越沉重了。

“路灯”还没有熄灭。

雄鸡阁阁地小声哼着, 用翅膀拍着棺材。

阴森、沉滞的画面衬托出凝重的悲剧氛围, 我们仿佛能听到被雄鸡用翅膀拍着的“棺材”发出冰冷的声音, 嘹亮地穿透了那死寂的夜色, 回音经久不息。

在沙汀的早期悲剧型小说中, 《在祠堂里》的诗意最为浓烈。小说在开始就描写的那“冷清”的、“没有一点活气”的祠堂院落, 不只为故事发生、人物活动提供了的地点, 也为整部作品奠定了悲凉的基调。伴随着情节的发展, 作者又时不时插入一些景色、声音的描写, 比如“摇曳而悠长”的号音、寂寥懒散的鸭群的鸣叫、还有洗衣婆撕裂的哭声, 极力衬托出一种压抑、郁闷的悲剧氛围。此外, 作者还特别注重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来渲染气氛, 比如在没有风的情况下, 奉命点燃洋灯的小勤务兵却怎么也划不着火柴, 禁不住抱怨道:“今晚上有鬼”, 使文章笼罩着一股诡秘、幽暗的气息。等到洗衣婆女儿被捆绑着放进棺材, 几名军官匆忙地捶打着钉子封口, 作者写道:

夜很深, 四近没有一点声息。锤子敲在棺材盖上的声音, 恰如敲在木桶上的一样。而在远处, 突地响起一阵五十清脆的“司刀”声, 接着便是一阵悠长而又凄厉的呼唤。

“……三魂七魄回来没有呵!……”

狗嗥叫着。……

各种凄切的声音在阒然的夜里交响, 渲染出如漆般黑暗的境地, 这境地与文中的悲情相互映衬, 彼此交融, 造就了小说强烈的悲剧艺术感染力。

摘要: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出了许多极具川西北风情的出色的悲剧型小说。这些小说的篇幅都不长, 内容也不复杂, 但却有着丰富的悲剧意蕴, 蕴含着“不绝的哀意”。本文将在仔细分析沙汀的悲剧型小说文本的前提下, 阐述作品的悲剧性内涵和悲剧意蕴,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其悲剧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的分析, 来说明作品蕴含“不绝的哀意”的原因。

关键词:沙汀,悲剧,意境,叙述视角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34.

[2]鲁迅.论雷锋塔的倒掉·鲁迅全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179.

[3]黑格尔.美学 (第3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288.

[4]曾庆元.悲剧论[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 1987:64.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48.

[6]施军.叙事的诗意——中国现代小说与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19.

[7]杨晦.沙汀创作的起点和方向·沙汀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219.

篇13:沙汀先生简介

行书1968年出生,从小受哥哥王行翠(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家,民族大学教授,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特邀专家)影响,八岁获得中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并在以后的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得名次。十几岁移居上海读书,在此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一直钻研大篆(又称种鼎文)、小篆,并对秦汉金石铭刻有“目然而了于心”之感,对秦李斯和唐李阳冰,宋初徐龄、徐楷,南宋鹤山、魏了翁,元代丘衍、吴睿、赵孟俯、周伯奇等大家作品都曾一一研习。

大学毕业后在沪虽一直担任领导之职,但业余时间里除了写诗词外仍不忘自学篆刻书法,在从政从商者中所少见,实为难能可贵,有儒者之风。

在篆刻艺术历史中,晚清呈现出群英辈出,精品荟萃的局面。行书在学古人的同时也吸收了近现代印坛三杰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大师的制印技法,又融入李骆公的书法篆刻艺术于其中,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其特别对图形篆刻有深入的研究,并能推陈出新,对于传统人物石刻,能达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程度。人物石刻很费精力和时间,一套人物从构思到刻制完成,有时得花上半年至八个月。虽艰苦如此,但其从没放弃,一直坚持不懈的去做。真应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宴子讲的两句话:“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行书坚持研习各流派的绘画、书法、篆刻,在读书索理,提高文化,了解中华五千年古老艺术的同时,善于涉及前人的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经过反复锤炼,在行草隶魏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擅长观察,思考、提炼、升华。并书写出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颇受行内书画大师以及党和国家部分领导的喜爱和青睐,极具较高的艺术品位,近年来行书的作品相继在《中国古玩报》、《民营经济报》、《世界华人》、《中华名人》、《时代创富》、共青团广州青企协《扬帆》、广州日报《都市精英精品》、《中国书画家报》以及中国当代思想教育艺术精华丛书《实践与创新》等等报刊有所报道。

上一篇:加油站资金安全风险防范下一篇:淘气+创新+智慧=我的弟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