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024-05-17

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共19篇)

篇1: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1、负责项目工程预算测算,在工程投标阶段,及时准确做出预算成果,为投标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参与投标文件编制和合同评审,收集各工程项目的造价资料,为投标提供依据。

3、负责投标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实际成本测算,为项目内部评审流程提供参考数据。

篇2: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适时跟踪监控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落实集团管理层要求的预算执行整改措施,并及时馈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做好月度(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决算数据汇编及分析报告。

4、推进预算数据信息化管理,完善预算工作相关信息化管理制度。

篇3: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0世纪40年代末期, 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逐渐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实行预算管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迅速发展。很多跨国公司在评价经理人业绩时偏重以预算为标准进行评价, 预算管理在西方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 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逐步为我国企业人士所认识并受到重视。然而, 部分企业对预算管理缺乏深刻的了解, 在执行时出现“两层皮”现象, 这样的预算管理不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作为一名财务人员, 笔者对预算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 常常思考能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方法。ISO9000的先进理念给笔者带来了新的思路, ISO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 由来自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化团体组成。笔者认为如果能依照ISO的八项原则对预算工作进行管理, 那么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效实施非常有帮助。笔者以ISO八项原则为依据, 阐述一下预算管理中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以顾客为中心———ISO原则1

组织依存于顾客, 故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实际工作中, 有很多人 (包括部分企业领导者) 认为预算是一种财务行为, 预算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 其他部门处于旁观和被动的地位。而财务部门根据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编制出的预算却经常受到其他相关部门的质疑, 认为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工作及重点, 影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核心是企业战略目标, 将宏观的战略目标细化为一系列数字化的预算, 又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辅相乘, 这是一个既富有技术含量又充满矛盾和妥协的复杂过程。企业只有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实施预算管理的新理念, 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 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 使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

2 领导作用———ISO原则2

领导的作用, 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 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个别企业高层管理者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将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是预算工作执行不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认为只要财务人员在报销的时候进行控制即可以了, 甚至认为有预算就等于预算控制。可是, 业务部门的业务千变万化, 财务部门也难以有效控制预算的执行。日积月累, 财务部门认为业务部门不遵守公司预算管理规定, 业务部门认为财务部门吹毛求疵, 拿报销来刁难, 部门间造成不可调节的矛盾, 甚至妨碍业务发展。实际上, 预算控制是构成预算管理完整循环的重要环节, 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环节, 那么预算目标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也就更谈不上战略目标的实现了。领导作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首的, 财务、人力资源及相关部门共同组成预算管理机构, 行使着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喉舌”和“桥梁”作用, 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的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评等工作, 才能保证预算工作的有效进行。

3 全员参与———ISO原则3

各级员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 让他们充分参与工作, 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收益。个别企业的预算只有少数人才知道, 譬如:企业高层、财务人员、部门主管等等。基层员工只知预算而不知其所以然, 可实际工作与预算息息相关。由于对预算的不了解, 增加了基层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 因此而引起的麻烦与误会不在少数, 极大的增加了预算管理及控制工作的难度。即使少数知道预算的人, 对预算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预算的执行过程得不到全方位的监控, 发现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失效。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 需要公司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积极推动和亲自落实, 更需要各个层次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提高各级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度和参与度, 注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预算工作, 这些都是实现企业目标及预算成功与否的关键。

4 过程方法———ISO原则4;管理的系统方法———ISO原则5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针对设定的目标, 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为预算而预算, 个别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预算编制时轰轰烈烈, 完成以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漠不关心, 长此以往不但挫伤了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也使预算管理工作成为鸡肋。编制得再好的预算, 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与严格的考核, 它就会流于形式。因此, 必须重视预算的沟通、反馈与考核, 它是企业预算目标得以全面实现的有效保障。预算执行过程中还经常出现责任不明确, 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预算算理不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负责人认为财务控制不力, 工作不负责, 而财务部门又很委屈, 认为业务部门没有提供必要的数据, 财务部门无从控制。为了更有效进行预算管理, 企业应格外注意预算过程控制。实际工作从计划到实施, 要求各部门、责任单位各司其职, 有人负责、有效制衡, 任何一个环节把关不严, 均可能导致预算失控。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预算结果及相关数据值得信任;二是使企业各部门满意, 最终获得成功;三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

5 持续改进———ISO原则6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永恒的目标。

预算是严肃的, 预算确定之后需要尽量遵循预算、按照预算来执行。但是由于理论预测水平的局限性, 经济发展态势、政治以及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 有时已经成形的预算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预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确实发生了改变以至于影响我们原有预算的支持, 应当引入ISO持续改进的理念, 使预算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 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预算调整 (持续改进) 是预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预算调整需要有严格的条件、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 不能随心所欲的调整。

6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ISO原则7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 可防止决策失误, 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当一个预算期间结束后, 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保证当期预算的有效执行, 也为下期预算编制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增强预算的预见性。这项工作, 在企业中非财务部门莫属。可是财务部门的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只能揭示表面现象, 不能深入剖析深层次原因, 无法“对症下药”。只有预算执行部门自身才知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预算分析工作不是单个部门的事, 需要部门间互相沟通, 相互协调。预算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将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报告。经企业高层管理者牵头定期召开会议, 为各部门提供交流的平台, 找出预算工作中的不足, 及时纠正。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达到加强预算管理的目的。

7 互利的供方关系——ISO原则8

通过互利的关系, 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预算管理作为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使现代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更加准确可靠, 从而为预算管理的实施者提供了速度更快和质量更高的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使其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预测、预算目标的制定特别是中长期预算目标的制定, 有了更为可靠、科学的资料依据, 增强了企业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的预见和应变能力, 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篇4: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研究

关键词:财务预算;高校;绩效管理;作用;策略

一、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内容及作用

(一)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高校在编制、审批、实施与调整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将绩效作为工作目标,在绩效和预算间建立联系,使二者互相匹配,从而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与目标控制作用。

(二)主要工作内容

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人员结构和编制、院系分类与学生数量、资源配备、科室设置等基础资料,并进行核实,以便细化编制的收支预算。对各项可能的收入进行合理测算,除了要评估高校的可控制财力,还需在预算中加入不可控收入,如横向科研收入、院系创收等。执行财务预算时,监控支出的整个过程,特别是采购图书资料、购置大宗设备、实验室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内容。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的行政管理单位和教学单位,设立经济指标(包括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事业费等)和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校友捐赠率、师生比等)。最后,还要正确应用绩效考评结果,将其与往年预算建立联系,同时还要和高校资金支持重点、经费投入方向、发展规划等建立联系,有效跟踪预算资金,合理使用高校资源。

(三)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

除了拥有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外,高校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其有助于高校维持竞争优势,并且集中体现了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预算数量化表达了高校预定的目标、行动方案与策略,若按计划实施就可以获得预期效果。在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安排资源,明确预算指标后就要给出相应的资源配置要求,为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根据预算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因此预算管理的一个作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另外,预算绩效管理相当于高校的控制系统,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沟通预算绩效,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绩效管理,获得反馈信息后再加以调整,通过不断循环促进员工与组织绩效提高。进入市场的高校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同样要面对种种风险,而财务风险对其影响最大。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学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进行有效考核与评价,了解其承受风险与负债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损失。

二、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认真编制前期预算绩效

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部门的经费预算进行编制,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财务计划。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基本形式就是部门预算,预算依托于部门,并且其基本单元就是部门。对于高校而言,部门预算管理就是下属的院系与其附属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的经费支出与收入,制定预算建议方案,提交给预算管理办公室,待通过审核后向预算管理委员会上报,并汇总所有信息,编制高校的整体预算。预算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部门经费年度预算的编制。各部门要结合学校的可调度资金、事业计划、稳定经费预算指标等内容科学安排经费预算。部门预算方法强调根据支出项目与部门分配预算支出,方便管理支出,能够将各项支出的实际用途与部门职能明确反映出来,满足了透明、公开、细化预算的要求。各部门的责任预算表达了其经济活动蓝图,是未来一年或某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其实际执行情况决定了最终是否能达到目标。为完成预算目标,在高校管理预算时,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预算为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激励措施除了包括精神激励外,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激励,同时涉及近期与远期激励,满足教职工在某方面的需求,增强其内在动力,推动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

(二)严格控制中期预算绩效

首先要建立信息库,将大量庞杂信息加入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库中,方便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需要的、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评估者合理控制被评估者的绩效,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信息适用、准确、及时,作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在各个管理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利用硬性规定来保证预算的有效性与严肃性,执行预算时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调整,除非国家颁布的政策中涉及重大改变内容,或者学校事业计划出现较大变化,使学校预算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才能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得到批准后再加以调整。高校调整预算的过程必须遵循预算审批流程,完全参照流程进行办理。管理支出预算时,更要落实刚性化管理,合理设定预算支出限额,约束财务资源总量,进而约束高校的运行,在执行预算时可以拒绝任何支出机构提出的高于预算限额的请求。另外在执行预算时,还要严格审批与监督,保障开支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确定其在支出范围内再报销。

(三)科学考核后期预算绩效

预算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评价经费支出造成的影响与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对预算支出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高校领导有意识地管理支出,对预算支出结构进行优化,促使预算支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要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绩效目标后,才能正确编制预算,而该环节目前并未受到高校重视。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与预算之间联系的纽带,预算根据绩效指标评估能否实现绩效目标,而绩效目标则根据绩效指标反馈预算方案执行结果。其次高校要选择适合的考核方法,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综合评价方法,即按照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评价单项指标后,总结、归纳其结果,用一个指标表示总体特征,从而全面判断经济现象的状态,优化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

(四)及时反馈财务预算绩效

作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绩效管理除了向高校职工提出了明确的赏罚措施,而且发出了改进财务预算工作与提高业绩的信号。大部分管理者人为,考核财务预算绩效后,就相当于完成了绩效管理的全部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那么考核就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还浪费了高校的物力与人力,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改进。高校要向每一位教师、职工以及有关的预算支出机构反馈考核结果,使教职工认识到自身职责和考核结果的联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进取。而高校通过该措施可以扬长避短,使办学水平提升,预算支出机构也会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所以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结果反馈环节的作用,一旦发现绩效低下等问题,应尽快分析并寻找原因,向有关人员及部门反馈,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绩效管理。高校需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科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除要加强全过程的预算控制,还要及时评价财务决预结算的策略与结果,完善评价体系。与此同同时,校领导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参与其中,有机结合教职工管理与专业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作者单位: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 曾岳艳,王辉,单轶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1,(4):112-113.

[2] 邓小军.高校战略导向型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118-120.

篇5: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过程中的协调与问题的解决、台账合同费用相关工作等;

2、负责立项阶段对各前期费用进行估算或者审核;

3、负责预算送审的相关工作;

4、负责协助招标与合同工作;

5、负责与项目实施部门的工作协调以及协助工作;

篇6:投标预算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编制装修工程项目清单、复核工程量;

3、编制装修工程项目预算成本价;

4、参与项目现场踏勘、答疑、开标全过程

5、及时关注招投标平台和公司邮箱等网站的动态,全程参与标书制作、后续跟踪工程。

6、负责与项目负责人、公司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投标文件制作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投标文件按时投递

篇7:投标预算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1 投标文件清单计价部分编制。

2.投标文件封装。

3 领导安排其它事项。

篇8: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一、当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分离,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分离, 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 导致部分单位普遍存在账外资产现象。如果资产管理脱离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 不问资金去向与资产来源, 管理将是“空中楼阁”很难落到实处。各单位之间借用、调用资产频繁, 如办公电脑、车辆在上下级、部门单位之间, 随意调换这种资产的随意流动, 使资产的占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造成有些单位无法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 并缺乏对资产的有效监督, 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 出现“不对称”状况。

2.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经费管理体制适应能力不强

实现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 必然要求军队预算管理体制由过去的单一经费管理转变为钱物并重的管理模式, 但是当前各单位对于如何适应预算管理对象的改变, 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资产经费管理制度和方式的调整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体制方法上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这其中主要涉及的有:各级统筹规划资产与经费整体预算安排的经验欠缺, 预算编制方式不能适应其管理职能扩展的需要资产配置审批权限不够明确, 资产调拨周转渠道不够畅通等等。各单位应将预算管理和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结合起来, 就可以对本单位一定时期存量资产的实际价值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将本单位的财力资源进行分配。

3.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 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不够清晰完善

资产与经费管理的割裂及与预算管理体系的分离, 成为导致各单位经济资源投入使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没有规范可行的资产价值量化机制和对经费物资相互转化结果的跟踪监测, 也造成了各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片面性与不可控性。军队资产构成复杂, 各种性质的资产价值衡量依据各不相同, 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但是目前无论是依靠市场定价还是进行内部评估, 各单位资产价值界定都没有完整可循的制度规范和统一的衡量标准, 造成数据统计的模糊与混乱, 阻碍了资产信息数字化、电算化管理的进程。

4.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 监督检查不力

目前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没有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目标责任制, 也没有认真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的任职、调离, 只进行财务审计, 不进行资产移交审计, 客观上也导致部门、单位领导对资产与财务管理不重视, 不问资产存量、不问资产质量、不问资产效率。再加上一些单位领导和主管人员“重进、轻出”, “重资金、轻实物”等问题存在, 导致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松懈, 家底不清。

二、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措施

1. 认真核实财产清查登记数据和增减变动情况, 打牢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基础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抓好军队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在新形势下对推动资产合理、有效使用, 逐步实现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接轨, 提高军费使用效益, 促进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关的各级部门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掌握好政策规定, 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工作中人少事多的矛盾, 提高办事效率, 从组织指导上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各方面的组织协调, 切实把财产清查登记数据和增减变动情况查实、查清、查准。

2. 结合预算编制改革要求, 完善军队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建立健全资产价值报批制度, 以维护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一是要切实把军队实物资产纳入会计核算, 逐步实现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接轨, 促进预算管理新机制的有效运转;二是要根据预算管理工作需要, 完善国有资产法规、制度, 以提高和促进军队财务改革工作, 保证年度预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总队应进一步完善军队国有资产实物计价核算制度, 制订有关标准, 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配套衔接、充分挖掘实物资产潜力、盘活军事存量资源和提高经费使用的整体效益等打牢基础;三是要实行物资集中采购, 统一结算报销。综合计划部门、有关业务部门要根据各部门的采购计划、规模改革物资筹供方式, 建立军队采购制度, 并及时组织物资供应。财务部门要根据各单位物资采购清单和购货票据进行审核结算, 并根据各单位按实物资产计价挂账要求填制的“物资增减变动表”对采购物资进行计价挂账。

3. 严格预算编制程序, 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分配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是要及时转变预算编制方式, 把一年中要办的事, 要花的钱, 都在预算中安排好, 经费分配明确具体使用单位和项目, 库存物资的实物资产价值要纳入预算, 对实物分配的标准、品名、数量、价格等要准确;二是对下分配的经费、实物资产, 在预算中要明确使用单位和项目, 上一级不能细化的由下一级细化。部门直接开支的经费和实物资产, 要详细列出开支项目和实物资产、经费数额, 以增强预算管理的自觉性和提高经费物资的保障效益;三是财务部门要发挥为党委理财的参谋作用, 对所有预算建议方案或预算方案要认真审核, 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以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4. 狠抓预算执行管理, 严格预算监管机制

财务部门和各事业部门应坚决按照批准的预算办事, 对经批准的事业部门经费预算按编制预算开支。对预算中安排的直接支出, 如公共设施建设、办公用品采购等, 实行军队采购制度, 要从预算上严格控制办公消耗性用品开支。各级党委要加强对财经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发挥对经费物资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制约作用, 切实抓好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进一步推进后勤财务改革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警广东总队后勤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知识手册, 2009年1月

[2]杨建春: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辽宁师专学报, 2007年第5期

[3]许惠彬谷振华:深化军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 第10期

篇9: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预算;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预算及成本控制是工程承建方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涉及项目全过程,从项目开始一直延续到项目的正常使用。

1、建筑工程预算工作

1.1准备工作

广泛收集工程的各项资料,具体有前期地质勘察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标准图集等,对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查,完善方案研究,对管理部门进行走访定额,收集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明确适宜的编制方法。

1.2掌握图纸,工程量与套用定额单价计算

在对工程量进行计算以前,需全面了解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掌握定额子目分项的总体布局,并能熟练使用各项计算规则。在此前提下仔细研读图纸,特别是总平面布置示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在研究图纸过程中,应准确体会工程设计意图,并对施工以前出现的变更做好相应的准备。

1.3其他费用计算与利税汇总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其在工程预算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可大幅減少预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降低甚至消除了人为误差和错误。在实际计算工作中,要求预算人员必须尽可能提升原始数据准确度。

2、工程设计与招投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1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前期环节,其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后续发展。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设计过程中的花费较小,但其对工程整体造成的影响往往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设计过程中的总成本不会超过项目建设成本的2.0%,但其对应的成本控制影响巨大,通常占到80%之上[1]。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各项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充分考虑环境等影响因素,还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经济指标,编制详细的项目方案,进而实现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的有效控制。

2.2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招投标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为机械设备与原材料采购与施工招投标。采取招投标的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建设方更加准确的选取最优的施工承包方和材料、设备供应方,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手段。招标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并严格检查承包方的资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实地考察等方法,避免出现转包等不良事件,防止造成大规模的成本浪费,实现工程招投标阶段成本的有效控制。

3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3.1合同控制

(1)明确合同管理的作用与意义。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方与各参建方签署合同,每一方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开展工作,合同具有较高的法律约束性,它与其他的规章制度相比,作用更加直接,也最为有效。因此,在合同中必须详细注明成本控制方面的内容,将其纳入到规范的法律程序,形成法律约束力,以此更好的保障成本控制,确保与其相关的条款得以有序执行。

(2)注重合同签署及管理。进行合同管理时,需创建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进而在项目建设的所有细节上都坚决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可组织专业管理人员、法律顾问等共同参加管理活动,形成一个具备谈判、评审等作用的保障体系,以确保合同条款有序执行。

3.2机械设备管理

(1)实行设备机长责任制。首先,通过委托使用协议的签订对设备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然后由机长负责按照协议规定执行管理工作,管理效果直接和机长的薪资待遇挂钩,从而提升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最佳效用的基础上,起到节约养护维修成本的作用。

(2)创建一机一卡制度。每一台机械设备都需创建动态的记录卡,用作检修及保养实时记录,此外还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善相应的技术档案,进而准确掌握设备实际情况,减少维修次数,有效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从根本上降低工程成本。

3.3物料管理

(1)根据建材市场环境与工程实际情况,对采购的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开展项目建设前,需对物料采购权限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物料采购是成本控制的重点环节,不仅要确保采购准确性,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确定材料的数量。采购过程中仔细检查供应商的资质和和能力,针对各种材料进行质量抽检,如果采购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3)为有效控制物料成本,还需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掌握物料的价格信息和走向,进而在适宜的时机果断出手,选购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材料。

4、工程竣工成本控制

验收及反馈是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的主要工作,而且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需按照相应的标准实施审查。总结存在质量问题与超过前期预算的部分,算出增加的额外成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是由若干个分项组成的,每一个分项在完成之后都要按照规定实施验收,要求分项承包方及时处理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后由建设方与监理方监督执行。验收与审核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步,也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一道大关,因此,必须坚持做好验收环节的成本控制,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圆满完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工程建设预算工作及成本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决算偏差、成本控制不到位等,为此,必须加强预算与控制工作,关注每一个细节,进而从根本上缩减工程经济成本,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土建预算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负责项目工程量计算及材料用量的计算工作;

3、按时完成现场月度计量程序办理即进度计量;

4、完成本项目成本分析;

5、负责参与现场技术洽商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与结算有关的各种文件资料;

6、负责现场工程洽商、变更的管理及内容编制工作,并报请技术人员审核;

7、负责项目后期结算工作;

篇11:预算主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日常签证审核、商务沟通、现场计量、符合性验收等工作;

3、总包及分包工程进度款审核、工程结算办理、变更及核价等工作;

篇12:预算主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准确完成本专业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的编制;

3、完成本专业工程预算、结算的编制;

4、根据施工进度编制、审核工程进度款,编制工程资金使用计划;

5、参与施工工程或材料设备的招标工作;

6、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提交符合规定的工程造价复核资料及编制说明;

篇13: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的标志, 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方法。工业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 从事工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 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1]。在工业企业中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培养, 是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 从而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目前,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较快, 经济效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较晚。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误区, 缺乏有效且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 不能做到全面预算与内部工作管理有效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计划、激励、控制和评价等综合经营管理机制, 能够提高企业工作成效,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在企业内部,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内部的资本预算、业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它能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计划, 是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保障。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是以企业利润为目标, 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资金状况进行相应的预测和规划, 在进行企业层层分工方面进行有效指导, 实现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 促使管理效率的提高, 从而实现利润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财务管理是其核心内容。通过财务管理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内部控制; (2) 全员参与预算编制。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各层各级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 是预算管理的工作保障; (3) 市场动态变化起导向作用。市场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基础空间。在进行预算管理时, 把握好市场的特点和动态, 分析研究市场运行规律, 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总之, 以现代企业管理来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价值为主的定量描述, 具有系统化和战略化的特点, 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概念。它通过一系列量化和细化的安排, 对未来做出精确的规划, 并通过联合管理和行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国际企业活动中唯一成熟的系统性管理工具, 它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各级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从而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高经济生产水平, 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是企业全过程, 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

三、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难点

(一)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仍处于初步阶段,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操作上。在计划经济阶段, 工业企业生产受国家和集体企业分配政策和考核体制的影响, 多年来始终是以资产经营责任制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进行预算管理时, 企业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 直接引用考核的指标数对销售利润和成本进行定义, 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对企业管理成效反而起到阻碍作用。由于在预算管理中存在漏洞,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为了节约经营成本, 部分企业只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 造成了部分部门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行为。例如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上一味夸大成本费用, 导致执行率偏低, 或者在实际预算管理执行中为完成预算目标, 在年终集中使用, 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和资源浪费。

(二) 缺乏全员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很难实现。由于工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员工对于全员参与企业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很多企业中, 员工认为他们处于基层, 只要负责好自己的工作范围就好。管理方面的事情属于上层工作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他们的义务是服从。有的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认识, 认为它属于财务人员的工作, 不将其列入企业整体经营范围内。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容易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固有的思维模式又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实施与运行, 导致企业管理模式得不到实质上的改变。长此以往, 企业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不能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必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润目标的实现。

(三) 预算依据脱离市场和企业实际情况

首先, 工业企业进行全面预算一定要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为依据, 以企业既定的利润目标为基准。当前企业预算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 预算审批的流程中也缺乏相应的合理性。例如企业的成本预算要以业务产量为基础, 以定额的参数值和历史指标为测量依据, 同时兼顾市场行情变化和国家政策走向, 部分企业还要考虑自身地域因素, 缺乏其中的任何一项因素, 其预算成本的制定就会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 市场的发展状况是企业制定预算的风向标, 部分企业只关注自身经营状况, 对市场需求量和潜在风险都缺乏详细准确的调查, 导致预算信息出现误差, 使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济发展中存在风险。合理的预算是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前提,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遇到难点和阻碍, 会使企业的经济得不到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落后地位。

四、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观念

“以人为本”是市场化经营的基本理念, 工业企业的领导层和员工层树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符合人本式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中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级员工之中, 发挥其全面预算控制的作用, 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成效。首先,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主动性, 为实现其利润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其次, 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在企业经营中实施跟踪监控, 面对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预防, 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我们应注意, 预算管理并不只属于财务管理方面, 它涵括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 企业的整体信息和内外部信息。

(二) 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制定预算计划

市场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工业企业进行预算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段的发展水平, 市场为企业建立长远目标提供了方向。这就要求企业制定正确合理的预算计划必须切实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 根据市场变化和现阶段企业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使企业在正确的预算管理下稳健发展。

(三) 建立信息保障机制

及时有效的信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化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 其要求是全方位的, 包括反馈信息和前瞻信息等等。建立信息保障机制, 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依据与支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传统的电子表格已经不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 新的预算管理软件应广泛应用于企业预算管理中, 专业的预算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加快复杂数据的分析速度, 而且其考核、执行与分析的能力也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 只有在现代化工业企业中实行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才能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实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和简单的东西标准化。我国工业企业应持续不断的改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作用,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

参考文献

[1]白雪梅.试论中型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管理, 2010, (06) :115-117.

[2]李晓红.浅析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06) :38-40.

篇14: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摘 要 预算是科学、合理、准确地配置各项资源的有效手段,实质就是消防部队经费管理的纲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及预算监督管理的过程就是经费使用管理的过程。因此发现并解决预算编制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消防部队 预算编制与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预算编制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除基本建设经费预算外,消防部队对预算的作用和地位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编制预算主动性不强,预算编制滞后于预算执行。虽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规定支队级单位上报预算的时间为当年的2月28日之前,另外中央军委文件——《军队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军队预算编制时间与国家预算编制时间相适应,逐步做到从年初开始,经过项目论证、草案拟制、报批下达,在年底前完成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实际上,许多支队预算编制工作一般在六月底完成,预算编制不仅没有提前,反而大大滞后于预算执行,从而带来无预算安排开支经费的弊端。其二,预算编制要求不严格,预算缺少应有的严谨性和严密性。预算编制者就是预算执行者,预算难免不夹杂些个体部门或团体利益偏好;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够,导致预算内容不具体、不全面;预算编制不经过市场调查,导致预算要素不全不准;预算项目立项不是紧紧围绕单位战略意图,而有可能是基于含有灰色意义的利益(政绩利益甚至是经济利益),从而导致预算本质依据缺失。其三,党委研究预算不够细致透彻。在很多单位,预算研讨会成了预算宣布会,预算安排的合理性、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测算不实、论证不细、投向投量不准的问题就有了滋生的空间。其四,预算执行随意性大,按需调整预算,不依预算开支。预算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法规,预算是严肃的,是具有高度权威的,预算一经形成,就必须维护它的高度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严格依照预算内容开支各项经费,没有纳入预算安排的经费是坚决不能开支的。但很多单位的业务部门报销经费是建立在报告批准或党委(办公)会议通过基础上的,这种“临时动议,现场拍板”的现象屡有发生,致使预算成了摆设,预算是徒有其表、徒有其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认知预算,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单位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对预算的认知面不大、重视程度不高,对预算的意识相对淡薄,不能自觉地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对预算的认知感。首先,要强化预算编制及执行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方面是明确他们的经济责任,要根据不同岗位划分责任层次和责任大小;另一方面要把经济责任与行政责任挂钩,对于在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瑕疵的人员要依规严厉查处,对于因违规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人员应依法追究责任。从而增强责任者预算控制意识,提升预算执行力。其次,要加强预算管理教育引导,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中决策、编制、执行三个层次人员的预算意识,强化他们对预算的认知,切实明白预算的作用和地位。要重点突出三方面的教育:一是预算是党委理财的依据,是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及经费可能进行经费配置的集中体现,是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最大效益性及年度目标任务实现的保证;二是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是对经费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及强化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三是预算是使用经费的直接依据,只有列入预算的项目,才能开支经费,未列入预算的临时性项目只能在预留经费——机动费额度范围内开支,各单位党委只能在机动费额度范围内研究临时性项目开支金额及内容。只有让预算责任者绷紧这“三根弦”,才有可能切实规范预算管理行为:决策者在预算编制时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充分考虑重点方向、重点任务经费需要,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用好财力办实事;管理者在预算执行时做到超预算范围外的开支不批、超预算标准的开支不报。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次,认真编制预算,着力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预算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质量,不科学、不合理、准确度低的预算不能称之为预算,因为它失去了预算的本质意义,预算管理也就无从谈起。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通盘考虑党委意图,积极沟通业务部门,确保预算内容详实。单位党委的决心和意图就是紧紧围绕部队建设发展规划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任务而形成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的决策,是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指示。只有充分领会党委意图,深刻理解党委具体打算,从而找准经费保障侧重点,确切把握经费投向,优化配置财力资源,突显经费使用效益,编制预算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明白党委的意图后,就要积极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了解它们的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全面掌握它们的实际经费需求及经费保障内容,以便为编制预算提供具体详细的资料。2.根据经费可能,做好项目论证,突出重点、择优排序,建立项目库。部队经费总是有限的,而部队的建设与发展需求则是无限的,那么怎样用有限的经费满足部队建设与发展的无限需求呢?《武警消防部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七条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即“项目经费需求由预算单位根据保障任务、建设规划等逐项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测算”及“预算单位应当根据财力可能、区别轻重缓急,按照下列原则对预算项目进行排序(我简称为择优排序)”。所谓财力可能,就是要把可动用家底经费、货币形态的流量经费及实物形态的存量资产全部纳入预算。做好预算项目论证及项目库建设工作关键要抓好四个环节。一要查看仓库是否有该项目实物,避免重复建设;二要查看预算项目是否符合部队建设发展规划需要,是否有利于部队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三要查看预算项目是否具有紧迫性,是否属于单位年度计划重要任务内容;四要查看预算项目是否能产生最大边际化效益,有无经费可能,有无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要把项目论证及项目库建设情况形成专门的、明细的书面材料提供党委参考。3.展开市场调查,确保预算要素齐全准确,并编写综合及分类预算。市场调查是为预算提供准确、详实数据的有效手段。进行市场调查,就是要调查清楚预算要素(商品的品名、規格、性能及单价),查明关联物品的配比关系(如一个HP10硒鼓可以打多少张A4的纸张),并根据配比关系推算所需商品数量,从而测算预算内容金额。项目论证及市场调查工作如果做实做细了,拟制一分内容详细具体、要素齐全准确的预算草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消防部队经费由部队经费及消防业务经费两部分构成,因此必须根据两部份经费可能编制一份综合预算,才能够比较容易做到“量入为出,综合平衡”。同时,又要根据两部分经费的功能差异编制两份分类预算,以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对号入座。

再次,积极研讨预算,坚决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及操作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均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倾向,部门之间相互利益博弈的直接危害就是成本最大化以及经费投向投量的不合理,因此综合预算草案很有可能存在瑕疵。这就要求预算单位党委积极研讨预算,要仔细研究经费投向投量是否合理,要研究预算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效性,要研究预算的可操作性,从而除其糟粕,留其精华,确保预算合理,易于操作。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非传统致灾因素不断涌现,各类火灾事故、自然灾害和其他安全事故显著增加,消防工作的职能将不断向综合性抢险救援方面拓展,消防保卫任务日愈艰巨;随着城市架构迅速拉大,城区面积迅速扩张,高层、超高层建筑、超大面积建筑和超大规模地下建筑与日俱增,高科技含量、高精密仪器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消防保卫对象日趋复杂。这就是消防部队目前面临的难题和要保障的重点。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使部队的发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就是消防部队的战略目标,就是党委研判预算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党委研讨预算一定要按照“一保战备、二保生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从实战需要出发,从提高部队战斗力出发,严格按照新“三年规划”的内容,集中财力解决好部队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讨预算不仅要研究预算内容,还要研究预算执行方式、方法,要预防因外界客观原因,导致预算失去操作性(如物价上涨等因素)。现在通用的“集中采购”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经费允许、被采购品保质期长的条件下,按需分散采购不如按类别通过竞标方式一次性把一年的采购任务完成,这样既可以主导定价权,又可以多节约经费。在经费不足、采购品受保质期限制而目前又不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订立近期甚至是远期采购契约,预防市场价格上涨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力。

最后,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预算实施的绩效性。必须建立监督检查预算执算情况的长效机制,成立由相关业务部门和审计、纪检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组织,采取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全面监督检查与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内部监督检查与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查找剖析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意见,从而确保预算实施的绩效性。监督检查一定要摒弃以往只注重投入的传统观念,而要树立注重成效的绩效理念,要建立一套正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否则检查的越多,误导也可能越多。在以往检查过程中,可能会过多地强调经费使用的阶段性、过多地强调可动用家底经费的增加量、过多地强调在基层或基础建设上的投入。认为经费不在相应阶段使用、可动用家底经费不逐年增加,就是超财力办事,就是没有精打细算,认为在基层或基础建设上投入越多越好,而不管投入有没有成效,有没有必要。预算执算情况分析报告也是简单列举经费使用情况及开支比例,而很少说明完成预算任务的情况,从而造成短时期内大量透支经费的错觉。其实,短时期内完成长时期的预算任务,未免不是一项工作业绩;应为可动用家底经费设定上下限,有钱不用或不会用,不发挥经费应有的效益,不想办法加快部队建设与发展,未必不是一种腐败。

参考文献:

[1]翟钢.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1).

[2]宋堂军.加强预算管理必须抓好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三个重要环节.军队财务.2009(5).

[3]肖洁.健全军队预算制度之浅见.军队财务.2009(6).

[4]包志贵,袁启金.深化预算编制与执行同步改革.军队财务.2008(2).

[5]余昌金.深化军队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军队财务.2008(6).

篇15:预算主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负责对设计估算、施工图预算、以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量计算;

3、工程过程跟踪,及时处理相关事宜,如进度款申报、签证申报等;

4、负责项目结算,包括与甲方结算、与施工班组的劳务结算;

篇16: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2、经营分析:完成月度经营分析及专项分析,按时出具费用支出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研发、销售投入产出分析等报表;

3、计划管理与经营预测:按月编制预算利润表,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规划,追踪计划执行结果,分析计划偏差原因,根据公司月度或季度规划完成经营预测;

4、组织预算报销系统的宣贯及培训工作;

5、负责公司大额付款单据的复核;

篇17: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2、负责协助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疑、难点疑问的相关事项

3、负责协助参与项目的商务谈判、对工程合同的商务部分给予技术支持

篇18: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一、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不具有独立性

审计机关属于本级政府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并且在该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时候, 还需要接受这一级别政府领导的管理工作, 但是这样的做法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审计工作中的独立性受到限制。同时也使审计机关很难在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中按照“第三方”的身份进行合理、公证、客观的的评价和监督, 这样的问题仅仅能够与上级的机关单位领导进行反映, 严重的影响了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2.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没有良好的宏观把握

政府部门在预算的时候, 主要就是对于本级的财政进行合理的支配, 这样的工作情况具有非常强的宏观效果, 与此同时也要求审计机关需要以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以便于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与限制, 仅仅是重视审计事物的本身工作事项, 停留在传统的差错和纠正的内容上, 却忽略了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宏观效果。

3.审计工作缺乏良好的实效性

事业单位中的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一直都属于单位审计工作的范围之内, 因此这项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效性。一般情况下, 在逻辑方面讲,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部门决算工作完成之前进行, 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在决算工作之前准确的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实际工作中,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的开展都是在经过层层决算之后才开始实施的。

4.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处理手段需提高

在我国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属于高层次的监督工作, 一旦发现问题还需要在发生部门的物资经费管理中进行合理的检查, 有些问题甚至需要领导亲自做出决定。遇到这种情况还需要审计部门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及时做出审计处理工作。同时在事业单位中一旦出现违纪人员, 对于其违纪行为, 还需要对这类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对于相关人员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 按照违反情况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分, 构成犯罪者还需要司法机关进行责任的追究。

5.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中,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是非常需要技术和政策的, 要有相关的技术和政策规定, 审计工作人员才能够保证高要求的完成任务, 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和职业道德, 目前来看我国政府中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人员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其中包括:素质低下、不懂法律、对财务状况不明确等现象, 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中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改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措施

1.改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情况

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单位最基本的职责, 同样也是审计机关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样的情况就突出了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也要求各个级别的审计机关给予高度的重视, 所以在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过程中, 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合理相关工作, 保证单位中的资金能够有效合理的分配, 履行自身职责, 提高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2.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行统一的领导方式

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实践非常紧迫, 并且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 在审计部门的安排和组织上, 需要按照重要的系统工程工作来管理。同时对于比较重要的项目, 涉及面比较广, 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大局意识, 剔除传统的观念, 集中骨干人员统一开展工作, 把审计工作全方位实施。

利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审计监督的功效

首先还需要按照我国政府中对于公共财政的具体需求, 改善工作的重点内容,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合理的工作, 并且需要及时的调整工作人员的审计思路, 按照工作重点, 坚持审核政府资金的流向问题, 对于重点的单位和项目, 需要把审计工作合理的展开和延伸。同时随着财政部门的深化改革, 还要求审计人员转变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方式, 按照新情况, 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全面的推动审计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3.实行审计公开制度

我国政府的审计公开制度主要就是为了保证相关单位财政部门支出资金的透明度, 并且财政透明也是体现公民知情权的重点。政府的审计功能具有良好的职能见证, 不管是政府的职能见证或者是工作效率的监督, 主要的目标就是本着对政府工作的负责。并且对于政府中的公共财产而言, 审计部门工作的合理开展, 能够实现政府工作的全面监督, 加强财政部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但是如果政府部门没有推行审计公开制度, 就会严重影响政府中的经济法规执行, 严重的会影响审计机关的正常工作效率, 影响政府工作总体的发挥。

4.强化审计队伍

事业单位部门中, 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第一点就是要求相关人员需要掌握事业单位的经济和财政情况, 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知识和业务水平。其次还需要关注审计机关的工作情况, 重视对于审计人员工作的业务培训, 以及后期的教育工作。当审计人员的工作深入实际时, 还需要解决相关的矛盾, 了解审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况, 并且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训, 这样也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5.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于这一级别的政府人员工作的经济监督。鉴于我国目前的审计执行环境和审计机关的特殊性质, 调整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做好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沟通情况, 这也是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内容, 在这一工作中, 审计人员还需要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 以保证工作顺利的进行, 同时还需要加强和审计单位之间的协调, 使各个单位能够了解和支持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 为了这项工作的良好开展铺垫顺利的道路。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还需要在综合方面进行分析, 并且从审计部门检查发现的实际问题着手, 以真实、客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宏观管理问题, 在解决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主要分析其中的倾向性和普遍性, 这样能够完善财政管理体系, 按照主要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给予良好的解决方式, 这样也能够使我国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为我国政府工作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振东, 吕博.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 2013, 05:17-22.

[2]赵早早.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与公共预算改革的关系研究---基于1996年至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的内容分析[J].审计研究, 2015, 03:41-48.

[3]杨乐, 龙小燕, 刘西友.预算法修订背景下开展政府决算审计的思考[J].财政研究, 2015, 04:84-87.

[4]林慕华, 马骏.中国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监督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6:73-90+207.

篇19: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关键词】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修订了新预算法,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有着明确的相关规定,它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根据具体的相关政策积极去实施新预算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完善预算体系,提高预算透明度

新预算法对预算有着明确的规定,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行政事业单位所参与的一切收支项目都属于预算管理范围,如公共预算、基金预算、经营预算等,新预算法对预算的明确规定促进了预算体系的完善,避免出现预算不规范的问题,而导致单位内账外资金现象的出现。新预算法也允许预算的各种情况对外进行公开,并具体明确公开时间,不仅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而且可以通过社会的监管,降低资金外流的风险。

2.优化预算控制方式,科学规范财会工作

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按规定要实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弥补往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成为促进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实现与年度资金丰歉的调节的有力工具。这一新规定有利于改进并优化预算控制方式,还能科学规范财会工作,避免出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超出仍在年末突击花钱的现象。新预算法对预算控制的方式可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化。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分配财务资金

新预算法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科学分配。新预算法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一般的转移支付,需要均衡地区间的基本财务或者下级单位的统筹安排使用,对其进行限制管理,在专项转移支付上也进一步完善评估与退出机制。上级政府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要配备必要的配套资金,还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额,而地方各级政府则在编制本级预算是要提前将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额算在内。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优化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转移支付结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科学合理的分配,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开展。

4.加强预算风险管理,降低财会工作风险

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举借债务的行为,不仅对主体、用途、规模与方式进行约束,而且还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控制预算风险。新预算法的这些新的要求促使债务工作的风险地位提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债务工作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不仅能够加强预算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工作,还能有效地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预算风险。

5.约束预算支出,节约财会工作支出

新预算法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要求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约束,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支出。如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预算金额的超出与使用范围支出的扩大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单位就需依据新预算法的明确规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中要认真仔细的编制年初支出预算,硬化对年初预算的约束,严格限制预算的随意调整。

二、新预算法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预算的透明制度

新预算法下要保证财务预算的透明化,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公开财会预算,积极主动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合理改善工作中的不合理因素,加强自身的发展。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预算的透明制度中所做的一些工作,该单位在资金收入管理上,要求各类事业经费以及专项补助收入按实际收入入账,分别核算与保障;在资金支出上该单位内部实行“一支笔”的审批原则,避免资金上的私用,并定期公布资金支出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出差费与通讯费等,需按照各省市的规定执行;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需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经过审批后才可对该部门增加固定资产。该单位的这一系列工作,都有利于单位的财务预算的透明化,促进了单位的发展。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预算的合理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首先,单位领导要做好表率,转变管理思路,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基本的内部控制框架。其次,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加强对业务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岗位之间的制约作用,加强财务管委对财务人员的制约与监督,避免财务人员在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等弊端,保证单位业务的真实性。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要认真实行,及时对财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审计部门需要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与财会工作的审计,较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财务部门还可以及时应对单位的监督,动态对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进行监督,促进预算工作的合理开展。

3.完善预算监管制度,确保预算的民主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要加强进行监管,并辅之以一定的建设体系,完善预算监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重大支出与巨大投资项目的预算中,单位要严格审查该预算,确保预算的妥善安排,并且要求与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相一致。如某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监管中的滞后,导致单位损失大量的资金,阻碍单位的稳定发展,该单位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收入,在新预算法的要求下,该单位也要加强对预算的审查,提高预算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促进单位的发展。

4.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促进素质的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运用新预算法,就需要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如一所事业单位因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以及法律知识,经常会出现财务人员私设“小金库”、做假账更甚者挪用公款的现象,这就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此开展定期的培训,以各种专题和业务为主,还可组织有竞争性比赛,让财务人员了解专业与法律知识,在培训中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5.权责发生制的合理运用,促进财务报告编制的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上一般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人大常委会报告的新预算法中对于特定一些事项也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合理运用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检测,保证单位财务状况和基本运营情况的全面真实。如某一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要根据新预算法实行权责发生制,这就要求该单位的财务人员对其权责发生制深入了解,这样才能促进财务报告编制的合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影响着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在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财会工作的规范,促进单位的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新预算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更好的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Endnotes)

[1]刘永侠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6(8),49-50.

[2]李竟榕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4(12),77-78.

[3]曲歌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及具体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0),52.

[4]田银玲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2015(24),182.

[5]李英利 新《预算法》背景下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5 38(5),74-77.

[6]陈黎笋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3),78,87.

[7]蒋小兰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141-142.

[8]刘玮 浅谈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5(19),15.

[9]周峰 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30.

上一篇:大美朝阳散文下一篇:实验室安全学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