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房四宝教案

2024-05-23

走进文房四宝教案(精选4篇)

篇1:走进文房四宝教案

课题:

2、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 课型:绘画知识课教学目标:

1、熟悉中国绘画的作画工具,了解它们的性能,并会正确使用。

2、掌握正确的毛笔执笔方法以及行笔姿态。

3、提高学生对画国画的兴趣。教学重点:熟悉作画工具性能,并会正确使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行笔方法进行作画。教学方法:演示法、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毛笔、墨、宣纸、砚台、中国画颜料等。板书设计:

2、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

一、文房四宝:

二、行笔姿势笔、墨、纸、砚 直笔 卧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并安排摆放有序。稳定学生情绪,按常规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提问:中国绘画的作画工具有哪些?(指名回答)——毛笔、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砚台、毡。

2、教师小结,并导入课题。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常被称为“文房四宝”,熟悉它们的性能,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性能和毛笔的执笔方法。(板书:

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板书课题:

2、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

三、讲授新课:

1、结合作画用具,教师简要介绍其性能。毛笔:分大、中、小号,有羊毫,也有狼毫,小号叶筋笔是勾画叶筋和线的。羊毫一般是上色用的。墨:一般是用书画墨汁,它比较粘稠,要根据用墨需要调好再用。纸:宣纸有生、熟之分。生宣纸是用来画写意画用的,能洇水。熟宣纸不洇水,是用来画工笔画的。砚:是用来研墨的,由于原墨较粘稠,需要用水来研匀,方可使用。

2、教师演示毛笔的执笔方法:(1)、执笔笔位:与写毛笔字大致相同。具体指位是:

(一)、先用三指合力持笔;

(二)、再用无名指抵住笔管;

(三)、指实掌虚。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与生同步练习执笔指位。

3、教师讲解演示行笔姿势:行笔姿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笔:笔管是直的,如同写毛笔字一样,中锋用笔。另一种好似卧笔:笔管是卧的,侧锋用笔。在用笔有时可悬肘,有时可枕肘。教师分别演示两种画法。

4、欣赏作品,让生观察、体会用笔的方法。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执笔指位和姿势的练习;并试着用不同的执笔姿势,看一看画出的墨迹有什么不同。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评价:只有熟练、大胆的作画,掌握并灵活运用用笔的方法,才能为下一步画国画打好基础。望大家课下多练习!布置下一节课用具准备。

篇2:走进文房四宝教案

(课题)

认识“文房四宝”

1

教材

简析

本课的内容是认识一下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材料

熟悉他们的性能,为以后学习中国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要求

让学生认识文房四宝,初步尝试他们的性能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

教学重点

难点

学会使用文房四宝

笔的执笔合用笔的`变化姿势

教具

笔、墨、纸、砚等

认识“文房四宝”

1文房四宝 2执笔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欣赏了很多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那么这些优美的作品最基本的用具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

笔墨纸砚

对!这四种工具统称为的“文房四宝”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文房四宝”

篇3:走进文房四宝教案

本文力求通过主题为“走进文房四宝”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 展现一名普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索与行进的历程。

一寻根求源, 确定主题

1.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之瑰宝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不但要立足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还应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上下功夫。

2. 笔墨纸砚是书法艺术之工具

“笔墨纸砚”是创造中国书法特有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认识和学习中国书法, 就应该对汉字书写工具与材料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孔子的《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3. 信息技术是交流学习之手段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 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以及对书写工具文化的了解。

4.“文房四宝”是课程理念之体现

十里堡镇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润泽生命”, 校园里有着浓厚的书法文化气息。校门口镶嵌着隶书字体的校牌, 国旗旁暗红色的石块上雕刻着行书的办学理念, 大厅两侧悬挂着校长亲自撰写的行书对联。书法专用教室是书法作品及文房四宝聚集地, 书法知识橱窗、文化墙融合在校园及教学楼之中。这些设置使师生们无时无刻不浸染在“翰墨飘香”的书法艺术氛围之中。同时, 书法也是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

二多措并举, 实施主题

1. 明确主题设计思路

(1) 学习书法知识, 传承祖国文化。“走进文房四宝”主题活动的确定, 正是基于“文房四宝”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而设计的, 为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书法文化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练习书法的兴趣, 从而推动书法教育。

(2) 以探究学习为主, 注重活动参与性。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 活动”, 必须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以探究学习为主, 在活动中发展, 在活动中受益, 在活动中体验成长, 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我们设计的“走进文房四宝”主题活动方案, 把活动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3) 多学科融合, 提升综合能力。深化书法艺术教育特色, 挖掘书写工具文化, 以学校书法特色为载体, 以“走进文房四宝”为活动主题, 探寻书法背后的知识领域。此次主题活动与写字、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美术、音乐、劳动技术、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多学科融合, 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 了解学情, 寻找探究切入点。实践活动前, 我们面向全校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找一找你所了解的“文房四宝”进行初测, 然后根据初测由学生自己挖掘“笔墨纸砚”要探究的内容, 最后用统计表形式进行汇总。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寻找探究书法与书写工具的切入点。

(5) 以课堂活动为支点, 深化研究。重视课堂实践活动, 不断优化活动方案的设计。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对书写工具文化产生兴趣,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 指导学生把获取到的知识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创作, 用作品使书法文化与书写工具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了探寻“文房四宝”发展过程的金钥匙时, 更加关注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同时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2. 合理安排实施流程

主题活动前初测用两学时。“走进文房四宝”主题活动课堂授课规划成三部分内容, 进行四学时的课堂实践活动。本主题活动共计用六学时完成。

流程一:以思维导图为方法, 提出问题 (一学时) 。

教师设计思路是, 首先让学生看课题质疑, 发现要研究的问题。紧接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方法——思维导图。教师从两方面介绍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其一, 教师向学生讲述了思维导图学习方式。其二,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列举利用思维导图研究的成果, 如《数学》及《西游记》人物特点。随后教师让学生明确绘制要求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绘制思维导图。在最后汇报评价的同时提出借助电脑解决要探究的问题。

流程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解决问题 (两学时) 。

教师设计思路是, 首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上一节课探究的重点, 接着向学生介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保存资料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 同时介绍其他搜集、处理资料的方法。实践研究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学习制作P P T, 汇报评价后, 教师提出创作作品的其他形式, 将在下一节课组织完成。

流程三:小组汇报, 展示成果 (一学时) 。

教师设计思路是, 对前两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课上获得的成果进行汇报总结。课上分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 由小组长携全体组员汇报展示本组创作的作品。其次, 教师针对学生课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最后,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走进笔墨纸砚基地实际参观, 动手做一做笔和纸, 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不断反思, 改进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 它与其他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以课程理念作为导引, 留下了很多思考。

1. 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 让学生真正探究起来

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 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等意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考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合理分组。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探究, 绘制思维导图, 就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后, 有的得到修正, 有的得到提升, 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2. 自觉主动地质疑,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学生天性好奇, 教师巧妙设疑, 创设思维情境, 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上, 让学生看课题质疑, 自主确定要探究的方向。这样的设计, 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 多个学科的合理整合, 让学习实现融会贯通

“走进文房四宝”主题活动, 旨在构建书法文化同书写工具融合的课堂, 使书法课真正有书法味。要不脱离中国文化探究书写工具, 就必须将书法同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课堂视野开阔, 另一方面也能将学生已知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做灵活恰当地迁移, 以完成本主题活动教学。课堂活动中, 进行作品成果汇报时会运用到信息技术、美术、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多学科相关知识。这都体现了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和学习书法的理念, 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文化课, 而非简单意义上的书写工具课。

4. 设计独特的调查评价, 让课堂更具针对性

在主题活动前的初测调查问卷中, 用画一画、写一写、找一找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文房四宝的认识水平, 尊重他们个性化的审美趣味。活动中进行作品展示汇报的同时让同学谈谈对他们的评价, 看似简单的举动, 却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锻炼着、成长着。评价设计紧贴所学,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鉴赏“文房四宝”,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情感、学法与技法有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 因为是新生的事物, 在实施的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

第一, 对于学生而言, 活动主题过大。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后使我发现, 在某些情况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是一项不断进行的工作。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做降级考虑的话, “走进文房四宝”实际上是个大主题, 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施教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将主题范围缩小, 逐步确定出学生真正能接受的研究内容。

第二, 仅作单项考虑, 致使知识目标低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自主性, 所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学生确实不能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而成为活动的障碍时, 教师就要适时出手, 来解决、排除这些障碍, 以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年级在小学阶段属于高段年级, 学生进行作品汇报时, 其中一组同学以一幅绘画的形式介绍自己课上学到的知识。针对这一组的汇报形式, 造成制定的知识目标比学生实际年级段低了。若当时课程实施的时候考虑得再严谨些, 把绘画这种形式换成以完成写作或填写报告册的方式, 会更恰当。

“走进文房四宝”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再一次证明每一门课程, 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秉承务实求真的态度, 深入学习,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及时反思, 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 (修订) [Z].京教基二〔2015〕12号

篇4: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 文房四宝

1.文房四宝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钱丽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书法初学者)了解文房四宝的历史及分类,知道其用途。2.了解其他的书法工具以及简单的书写常识。3.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毛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参观书法王国

(边听古典音乐边欣赏书法作品,引发兴趣。)你在书法王国里看到了什么?我们欣赏了这几幅非凡的书法作品,如果想要写出这些漂亮的书法作品需要哪些材料呢?(笔、墨、纸、砚)

(二)了解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合在一起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文房四宝”,它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咱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文房四宝”。(观看课件)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的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zhào庆,古称端州)。

1.笔

(1)了解笔的历史(出示图片,欣赏古时候的各种毛笔)

第1页/共4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笔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2)认识笔的种类

笔的种类很多,笔头是用动物毫毛制成的。以笔毫弹性强弱分类,一般分 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硬毫笔弹性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鼠须、石獾、山马毫、猪鬃等。软毫笔弹性较小,笔毫柔软,常见的有羊毫、鸡毫、胎毫等。兼毫笔是取硬、软之长,里面毫硬,外面毫软。

老师带来了几支毛笔,请几位小朋友来摸一摸,感受一下是刚刚我们说的哪一种毛笔?(狼毫、羊毫、兼毫)

宋以前为硬毫期,明以后才逐步盛行羊毫,清中期使用羊毫者居多。练习汉、晋、隋一脉相承的古代笔法应使用硬毫笔。

2.墨(出示图片)

中国古代书写、绘画用的墨叫墨锭。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制墨历史,最早应用的是松烟墨,宋时产生一种书画用的油烟墨。

起源:汉代采自终南山上古松,以缺氧燃烧法,燃烧松木后,刮取炉膛壁的烟垢,与牛胶等粘合剂混合,作为基本材料。

制作工艺: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现在我们初学书法的小朋友使用的多为墨汁(出示墨汁图片),这个大家熟悉吗?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买了这种墨汁。

3.纸

第2页/共4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了解纸的历史(出示图片)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张出现之前,古人的书写材料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商代:龟甲兽骨为书写材料。秦代:竹简大量通行。汉代:木牍盛行一时,造纸术刚刚出现。当年的纸张只有1尺左右,且表面粗糙,约6两重,纸质坚韧而较厚,不易破碎。东汉末年,纸张和简牍同时并用。魏晋时期:纸张已经是最通行的书写材料了,朝廷还明令昭示天下,要求用纸张取代简牍。(2)区分纸的种类

纸的种类大致有本色纸、染色纸、洒金纸、粉笺、粉蜡笺、单宣、夹宣、砑光纸等。同时又有“生宣”“熟宣” 和“半生宣”之分。

老师带来了这三种纸,你们在纸上写一写,看看这三种纸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写边观察,找出三种纸的不同之处。(生宣吸水性强,质地松软;熟宣是在生宣的基础上刷明矾水制成,吸水性弱,质地紧密;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4.砚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介绍五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教师出示实物,让孩子观察五大名砚。(出示图片,欣赏名砚)

第3页/共4页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整体感受文房四宝之美

笔、墨、纸、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备受文人的喜爱。让我们一起再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播放视频:《文房四宝》)

(三)认识其他辅助用品

其实,在书法用品中,除了“文房四宝”外,还有一些辅助用品,你们知道有哪些吗?(生:笔架、镇纸、毛毡)

1.(出示图片)笔架、镇纸、毛毡,这是常用的书写工具。

2.(出示图片)臂搁、诗筒、笔筒、笔洗、墨床、墨匣、水注、砚滴、砚匣、印章、印盒、笔掭。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也是写毛笔字时可能会用到的书写工具,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四)书画欣赏、练习运笔

有了这些书写工具的帮助,大家就能进行毛笔书写了,从古至今,有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流传了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出示图片:书法作品)

小朋友们,你们想写好毛笔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横向、纵向运笔的训练。(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上一篇:优秀的放飞梦想演讲稿下一篇: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