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2024-05-23

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精选14篇)

篇1: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问:我的孩子原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听话,上初中之后开始不爱学习、喜欢上网玩游戏、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多说两句就发脾气,这可怎么办啊?马上就面临中考了。

答:您的问题我们咨询过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后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更换了,会因为环境的变化慢慢形成厌学等情况,比如,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在陌生同学面前羞于提问;教师天天批评,有时还会向家长告状,而家长得知后又是一顿臭骂。若家长没有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开始自闭、自卑、厌学甚至逃学,以至于最后对学习产生抗拒没有兴趣。这些孩子听到的都是批评指责,都没有切实的帮助到他们,所以开始变的不爱讲话,用网络游戏等等来躲避让他们厌烦的学习,心理得到一时的轻松。这些孩子的处境十分难受,需要家长的格外的关心。

孩子学习跟不上,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的,大多是没有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

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我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景,但为何孩子年级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呢?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我们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视。可透过以下几点改善。

1、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总是渴望优秀,但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是孩子必须明白的道理。我们会适时地对孩子每一阶段的优点和进步进行总结,并不断地鼓励他发扬优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的自信心自然会不断增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自信心,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时一件快乐的事情,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

孩子回家温习功课时,最好不要轻易打扰或者监督,因为这样延续下去只会消磨掉他们的自觉性同时也滋养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为孩子买或者借阅一些课外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学习有关的,而另一些是他自己选择的,写完作业后可以看。

3、培养学习习惯,训练独立作业。

“安静、专注”是优良新歌的一个基础,也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所以孩子在学习前,我们要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找本子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也不能打扰孩子。一个学习时段结束后,可以起来活动一下,家长需提醒孩子眺望远方缓解眼睛疲劳。另外家长需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时间,不要刻意强迫。比如星期天大人与孩子一起根据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有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大人只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形成了安静、专注学习的习惯。

4、养成良好的习惯。

俗语说的好:留金留银,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从小就养成自立、自觉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家长有意识的培养而养成的,如可以尝试让他们干些家务活,多多体会劳动的乐趣与必要性。教育孩子天界有爱,关心他人,学会团结,不但能增强生存能力,还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学习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比如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的能力。学了、不断练习、不断温习,最后成为一种能力。

都市学堂教育专家提醒您: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让孩子吧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尽可能的抽出时间进行运动益智游戏,这又助于孩子身体、智力及感情的全面发育,让孩子充分快乐地运动,是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能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实。

篇2: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从思想心理上进行教育:

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起,思想上的变化较大,较有逆反心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一下几点方法:

1.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初中生开始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想法有时常会显得幼稚不成熟。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些什么。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耐心细致的进行教育开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指明前进的方向,制定近期的奋斗目标,往往会让学生明了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更能帮助他们主动的进行学习。

2.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与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有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较差,再怎么努力也好不到哪去。其实,就是这种错误认识让很多学生在学习面前提不起兴趣,被动而学,更是越学越差。教师要帮助这些同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注重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细小的优点,然后经过放大,多鼓励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的进步,更应当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是成功。

3.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竞争对手,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向上的心理,帮助他们通过相互竞争相互提高。学生有了竞争对手就会在各个方面相互比较,如果他们要超过一方,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自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很有作用。

二、从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觉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充满学习的积极性。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能“一言堂”。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相反,如果在被动学习活动中就会感到烦躁。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

总之,对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然后进行对症下药.培养主动性 家长应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得要我催十多遍才能完成。”针对许多家长最关注的孩子学习不主动的问题,优优数学学校分析称,造成孩子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六个方面:

1、学生成就感缺失;

2、学习态度不良;

3、家长期望值双偏差;

4、家长在情感上的关爱缺失;

5、学习动机的缺失;

6、教师方法不当。

“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是一个改变的过程,分析以上这些原因,绝大多数与家长有关,因此,这个改变的关键就是家长。”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让他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经常干预、指导、帮助;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以肯定任何大小的方法树立孩子的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败,只要他努力尽心就行了,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争取,不要一步登天。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优优数学为您提供十种方法参考: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2)每天放学回家后了解孩子在校的活动情况;做的好,没做好的,别谴责,要引导。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4)把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孩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学琴,但家长一定要孩子学,使他一看到琴就产生厌倦的情绪。试问孩子又怎能学得好呢?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提高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如玩扑克可以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比如,如果你出一个“3”,小孩就想办法出一个与“3”凑成“10”的扑克。孩子就这样在玩的过程当中提高了口算能力,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猜谜语等形式教孩子认识、理解字词。可以通过玩卡片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学习英语单词。再如,孩子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这个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我教过有个学生,他小时侯很喜欢听故事,整天缠着奶奶给他讲故事,他奶奶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告诉他:“书里头有很多很多故事,你如果学会了认字,就可以自己看了。”当孩子产生了学习识字的强烈愿望时,他奶奶又抓紧各种时机,利用多种方式教他认识字,后来这个学生喜欢看书,每天放学回到家就进书房看书。老师知道了之后,就利用他的兴趣特点,让他在班上给同学讲故事,有时要求他讲讲自己看过的故事,有时要求他将课文的故事复述出来,讲完故事后,我又要求他把自己看完故事后有什么感受,自己的体会以日记形式写出来。我记得,有一次教委宣传部组织一次《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征文比赛,我鼓励他去参加,当时学校就是唯一他以童话形式写了一篇文章去参加比赛,还获了奖。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郊外参观、游玩,回来后,老师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爸爸、妈妈听或写下来。节假日,家长都会带自己的孩子去旅游,回来后,家长同样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写出来,多给机会他们练习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以上的例子讲明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3.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还要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篇3: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家庭数学活动, 让孩子体会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课堂上, 学生凭借书本和老师的教来学习数学, 而课后家长开展的数学活动, 可让学生全方位体验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将数学从枯燥的数字、符号转化成新鲜、生动、活泼的体验.这里设计几个家庭容易实施的数学活动案例, 并罗列其对应的知识点:

以第一个活动为例, 形积变化一直是个教学难点, 它需要孩子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测量鸡蛋的体积是一件有趣且好操作的活动, 孩子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 很容易就将圆柱体体积与鸡蛋体积联系起来.家长还可根据孩子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自己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 让孩子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体验式学习是深刻的学习.经美国专家研究, 24小时后知识再现 (在大脑保留) 的规律如下表:

家长设计巧妙的数学活动, 和孩子共同研究, 并让其将发现的数学结论表述出来, 能使孩子能在感性中学习, 学会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 这是一件多么有效且愉悦的事情啊!家庭式数学活动还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亲情交流, 提高孩子的情商, 的确是学校数学教育的有效补充.

二、了解初中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实现“动态成功”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 生理上剧烈变化, 心理上迅速发展.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是一个需要用心呵护、细心关怀的特殊时期.而另一方面, 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很多家长在物质上给予充分满足的同时, 在学业上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马克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高度觉悟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理性分析, 因势利导, 承认学生的缺点, 允许学生失败, 给学生自我调整的空间, 不求完美, 但求尽力.家长应该意识到, 任何大的进步, 都是由无数个细小的进步链接而成的, 成功不是结果, 而是过程.因此只要孩子是在过程中, 都应该及时的鼓励, 共同欣赏动态成功的喜悦.

三、用古往今来数学名人的事迹来打动孩子

初中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而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 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家长多给孩子讲讲数学名人的故事 (网上很易查找) , 让孩子感受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 如简朴的生活、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大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 而这些榜样的示范效应也会对孩子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2000多年前, 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算出地球的周长.那么, 在当时他又是怎样测定地球大小的呢?位于尼罗河畔的歇尼, 在亚历山大城正南800千米处, 并且恰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 每年夏至正午时分, 太阳便正好位于歇尼的天顶, 阳光直射歇尼地区预测尼罗河水变化的水井的井底.此刻, 在亚历山大, 埃拉托色尼利用一座高高的尖塔测得阳光的倾斜角为7.2°, 便进行如下的计算:设地球大圆的周长为x千米, 利用相似, 便有解得x= (800×360) ÷7.2=40000 (千米) , 由此可知地球大圆的周长约为40000千米, 这与地球实际周长40076千米相差无几.

初中数学开始接触到简单的解析几何知识, 孩子开始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习函数, 而解析几何正是由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创立的.他一岁时, 母亲就去世了, 42岁移居荷兰, 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和写作生涯.他提出必须把几何与代数的优点结合起来, 建立一种“真正的数学”.也是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把几何学的问题归结成代数形式的问题, 用代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 从而达到最终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笛卡尔的这些成就, 为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 为一大批数学家的新发现开辟了新道路.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学校课堂上, 基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同伴效应, 孩子基本都能认真听讲, 之所以会产生成绩上的差异,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作业这个环节没落实好.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这种现象:孩子听得懂, 却一做就错, 或者孩子听得懂, 碰到题却不会下笔.孩子的数学成绩渐渐下滑, 却还找不到症结, 自然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在哪里失误, 就在哪里改正.笔者曾经的学生王晗数学非常优秀, 高考考了珠海市理科状元.他从初中时就养成好的习惯:即在每天做数学家庭作业前, 先花几分钟的时间把数学课堂内容在大脑里过一遍.将他的方法完善一下:数学作业的好习惯=两个5分钟+改错+认真.两个5分钟, 指的是作业前5分钟复习和作业后5分钟预习;改错指的是作业中的错题及时订正;而认真指的是做作业时非常投入的去思考.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建立稳定的神经联系的过程, 这个神经联系从接通到稳定下来要通过训练、不断强化和巩固.有关专家研究认为, 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家庭作业习惯, 让孩子在进步中体会快乐, 孩子将会受益无穷.

五、关于补习班:补是为了不补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 就想送到补习班去补一补, 其实这里面也大有学问.首先, 上不上补习班要和孩子做好充分的思想沟通, 若孩子不想去补习, 而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去, 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其次, 即使是孩子非常想去补习, 也要向孩子强调这样的观点:补是为了不补!将成绩补上来后, 进入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就不需要补习了.不能对补习产生依赖, 倘若产生依赖, 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会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极不自信.

有的孩子不补习, 参加的是超前学习班.超前学习班的确能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 但也抹杀了孩子自主预习的能力蔡林森校长著名的“5828”论断:一般传统的课堂, 至少有50%的时间是无效的, 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 另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可见, 孩子是完全有能力自行进行超前学习的, 这样, 在提升成绩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篇4: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对他们没有吸引力。正如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说:“孩子们天生好奇,求知欲望强烈,他们之所以没有全部发挥出学习潜力,必然有其他原因,如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或家庭内部出现危机,或是孩子承受的期望压力过大等。”心理学家指出,不要总是生硬地强迫孩子学习,要让孩子自觉地学习,让学习任务变成他们个人生活中的需要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想让这些孩子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就必须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

兴趣。

陪伴孩子 孩子在家学习时,父母坐在他们身边,同他们讨论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孩子学习就比较安心。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做作业时有家长陪伴是极为重要的。假若父母在一边玩乐,对他们毫不关心,想让孩子安心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营造环境 在家中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典雅、安静、舒适、清洁、宽松的良好学习环境,光线要柔和适宜,既不强光刺眼,又不太暗,还要避免与减少噪声、不良气味等干扰。如父母同牌友在一边哗哗啦啦的打麻将,高声争论;或在厨房炒菜,香辣等气味扑鼻而来;等,都会严重影响孩子专心学习。

提高兴趣 孩子在很多时候认为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没有用,因此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父母就应告诉孩子这些学习内容对将来个人的前途、职业和平时生活有什么关系和帮助。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如果能像讲故事一样向孩子讲述他自己的学习经验,讲述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怎样在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而没有知识所造成的困难和痛苦是多么大,就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加强和老师的联系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中学后就和学校失去联系。专家指出,和学校老师常联系是很重要的,可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孩子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也可及时与老师共同协商,采取适宜的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发育成长。

共同学习 家长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中来一起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和促进。特别是对孩子的弱项,共同学习可激励孩子的好胜心,提高成绩。调查中还发现一种有趣现象,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自己家长的话,却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时,有时家长还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可让孩子给你解答与讲解在学校学到的新知识,让孩子给你当一次老师,这样可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走出家门 历史、语文、物理和其他课程的内容,如果孩子们能与电影、电视、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中看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所以,父母应经常带孩子们出去走走,有条件的经常去国内、国外的名胜古迹和城市旅游,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很大。孩子爱看电视、玩电脑不要禁止,而是要正确引导。电视、电脑能为青少年提供很多学习上的便利,应该合理开发利用。

不要惩罚 调查表明,孩子们都喜欢老师、家长的表扬和肯定。所以,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在学习等方面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鼓励。有时还需要适当的物质刺激,奖品不一定要十分贵重,越是孩子平时所希望的东西,就越能起到激励作用,或周末与假期带孩子去他们特别想去的地方游玩,等。专家认为应放弃一切效果不好的传统作法,如无原则地惩罚孩子,或满足孩子过高的无理要求,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奖励孩子决不可失信于孩子,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的,一定要与孩子讲明原因,且以后一定要补偿。

玩游戏对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很有帮助。还可把学习内容作为智力测验,采取让孩子回答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和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有让孩子获胜的机会,这样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和老师应分析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如家中是否发生了变化,环境各方面对孩子有没有不良影响,是否换了新老师让孩子们不适应或感到紧张,还是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等。必要时还可向孩子(在同学中)的朋友了解情况,以便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家长应支持孩子在校内、校外参加集体活动,对自己孩子在体育、音乐或艺术等方面的特长要给予表扬和支持,这对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陶冶孩子的情操和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很有好处,并能增强孩子的多种兴趣,有助于消除学习上的精神压力。

篇5: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建议

小宇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她喜欢画画,虽然每次画的什么都看不出来,但父母并没有打击她,而是和她聊天,问画的内容,还为她报了画画班。每次她画的有进步,父母都表扬她,渐渐地,小宇对画画越来越感兴趣,画的也越来越投入和认真。画画也进步很快,并取得了市里比赛的一等奖。

孩子往往并不知道什么是兴趣,只是简单的喜欢,家长如果能够加以引导并鼓励,往往能够发展成为孩子的兴趣。进而使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方法灵活多样

孩子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如果我们总是让孩子做同一件事,他们一定会厌烦,或者我们总是用同一种方法教育孩子,他们也会慢慢失去兴趣。如果我们能灵活多变培养孩子,他们学习起来就会一直保持新鲜感和浓烈的兴趣。

举个例子,每个孩子喜欢游戏,如果学习很游戏融为一体,他们就更加感兴趣了,和孩子一起比赛完成一项任务。或者一起做标本,或者一起做某一项实验来探索一个科学知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耐心回答孩子看似幼稚的问题

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被父母的批评和不耐烦所打压,认真回答孩子感到好奇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多问为什么。他们也会对某个事物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

让孩子对他们的兴趣保持新鲜感

篇6: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不要对孩子过分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漠不关心,固然不好,但是反过来说,若是要求过高,甚至超出孩子能力之外,只会对孩子造成压力,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能力,给孩子订立一个可以达到的合理目标,才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善用鼓励说话

老是批评、指责孩子的不是,只会令孩子产生反感,甚至会采取放任的态度,与其不停的抱怨,不如在看到孩子稍微用功时,就说:「哦,你懂得用功,妈妈很开心!」如此的赞美,也许效果较好,尢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更有用。

四、让孩子感觉到成功感

每个小孩都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希望每做好一件事情,都能得到学习成果。假如家长对他说:「你现在懂得用功了」、「你的成绩不错」,如此,给予鼓励或赞美,就会使小孩子尝到成功感。假如把学习结果用图表表示的话,更能使小孩了解进步的过程,并尝到成功感,以后就会更努力用功了

五、让孩子得知学习的结果

家长应直接将孩子的成绩说出,例如「你这篇抄书比上次好了很多」,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成绩有进步,便会对自己更有信心,自然会继续努力。

六、安排适当的功课时间

有些家长在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就非常着急,每天逼孩子读书、写字、算算术,以致使小孩连坐在书桌旁两、三个小时,这是很不合理的,其实,一位六、七岁的孩子集中能力,都不超过半小时,因此,要他连续做二、三个小时功课,简直是苦事,功课固然没有做好,而且孩子亦会产生逃避心理,不愿做功课。

七、给孩子安静的学习环境

麻将、电视机、音乐声、兄弟姐妹的叫声、车声…

篇7: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父母的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不仅会积极投入,而且能牢牢记住,比如,家长带孩子到现代化的游乐场,孩子会对那逗人喜爱的“碰碰车”,天旋地转的“三环滑车”、惊心动魄的“激流勇进”……产生极大的兴趣,虽然只乘坐过一次,但每当谈论起来,孩子会“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一旦孩子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要使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身的需要。因为兴趣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多参加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会发现他所不理解的新奇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有的父母怕影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这种做法恰恰是放弃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要使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半是由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所引起。比如孩子喜欢上学,可能是觉得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与小伙伴们一道读书、写字是很有趣的。根据儿童兴趣特点,父母应让孩子多与小伙伴来往,交流各自所学的知识。再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性阶段,对事物的感知、记忆和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和具体形象。所以,家长和老师在传授知识或辅导学习时,应当在孩子面前适时适量地呈现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甚至还可以做一些小实验,给孩子一些直观形象,这样再配以讲解。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结果的兴趣。社会要求孩子们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系统的知识并非每个环节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如:孩子在开始学习乘法口诀时,对众多的数字感到枯燥乏味,但当孩子用自己掌握的“五五二十五”,去解决“5+5+5+5+5”的具体问题后,孩子就会对学习乘法口诀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追求到这个结果,就会坚韧顽强地反复背诵,灵活机巧地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因此,父母应该不断地向孩子讲清各项学习结果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使孩子有兴趣地学习。

篇8: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若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则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教学中也是如此,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制的要求, 而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教师不应该死板地教给学生知识, 而是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应使其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在一个快乐、自由、充满光明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识字教学不感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呢?现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 对各种游戏充满兴趣, 在游戏中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 开创思维。因此, 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识字教学环境。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开展形式各样的识字游戏活动, 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认识了生字, 真正达到了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如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同桌间进行互打牌游戏, 一边出牌一边读出卡片上生字的读音, 并进行组词练习, 谁先出完手中的汉字牌即为获胜方。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获胜心理, 都会积极地认字, 想尽办法解决生字词。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识字游戏比赛,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识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其学习的方法, 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识字的方法, 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认识, 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中常用的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儿歌识字法。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教师可根据汉字的构成特点为学生创编朗朗上口的儿歌, 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 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忆汉字。

2.字谜识字法。猜字谜识字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结构为学生编字谜, 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 又理解了字义, 同时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

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很多, 如加减笔画识字法、拆分组合识字法、动作演示识字法等。只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所学生字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就会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语文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的一门学科,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 而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生活的有利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学生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应指导其学习认读说话字幕, 墙壁上粘贴的《小学生守则》, 指导其朗读, 或是认识校园的校训、同学的姓名、黑板报内容等, 以上均是学生进行识字学习的好办法。另外, 学生还可在各种商标中学习汉字, 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公交车广告、路牌、各种宣传册内容等。也可指导学生开展识字交流会, 有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充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识字, 尝到识字的乐趣, 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识字, 提高识字能力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 都喜欢用自己独创的方式去做事情, 在得到充分的肯定后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会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方法, 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综上所述,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根据识字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直观的印象中加深了记忆。同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识字学习, 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不断拓宽识字量, 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琳.自能识字主动发展[J].语文教学通讯, 2010 (36) :328.

[2]陈晴.对新课程识字教学之浅见[J].小学教学参考, 2013 (10) :184-185.

篇9: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德】 歌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着眼点。

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因为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时,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里播放故事,他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绘声绘色的故事尤其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只要他们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眼界,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發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3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责编 悬塔塔)

篇10: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家族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曾家世代耕读,在曾国藩之后更是除了像曾纪泽的大外交家,曾昭轮这样的大化学家。这一切都源于曾氏严格的家教和重学的家风。

2>、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大哲学家康德的早年的教育就是在他父亲一手操办下完成的。虽说康德天赋异禀,但他的成就与其父早年的精心看护有很大关系。

3>、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大数学家陈景润早年对各科的学习都没有什么兴趣,唯独对数学情有独钟,后来他正式在数学领域找到了自信。

4>、鼓励表扬。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我有一老友,他女儿叫思思,思思是个极其内向的孩子,老友对思思也极为严厉。最近思思不光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劝老友多关注孩子,多鼓励孩子,老友听劝了后,就开始写信给孩子,向孩子道歉,鼓励孩子。这不,思思的学习也开始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思思开始喜欢说话了。老友每提起这事儿,都对我千恩万谢。

篇11: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一期:

上周末我们通过微信跟朋友们做了一次互动。深本君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或您的学生,或您本人)在数学学习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在问题下面我们提供了几个选项,包括“对数学没兴趣”,“题目太难不会做”,“作业太多做不完”,“很用功但成绩一般”,“压轴题和难题没思路”,“做题粗心”以及“其它”。

以下是我们根据后台反馈的数据制作的图表:

图中显示,在数学学习中,最让朋友们困惑的是做题时的“粗心”问题,其次是解难题和压轴题是总是没思路,以及对数学学习没兴趣。这三个问题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典型却最不容易解决的。

今天我们将会跟大家分享其中一个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兴趣”问题。我们会把这个问题拆解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既从理论的层面理解其中它的原理,也从实践的层面进行训练和修正,以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启发。

兴趣的本质 邹华权老师说,人生的大部分烦恼来自于看不清事情的本质。

这就好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我们就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烦恼会不断卷土重来。只有找到事情的“本质”和“关键”,我们才能找到解决的方向,并对症下药。

那么兴趣的本质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搜索一下网络,会发现很多人说“兴趣是天生的性格和想法”,或者“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些非常模棱两可的回答,往往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数学学习贯穿了孩子极其重要的十二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孩子“天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们难道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吗?

在深本数学邹老师教过非常多这样的学生:考试从来不及格的;极度厌恶数学、准备放弃数学学习的;被称为“数学白痴”的;高中一年半没有学过数学几乎要放弃高考的„„

这些学生刚来到深本的时候家长们都非常无奈苦恼,说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把他们送到这里来试试。语气中颇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感觉。结果呢?哎,一节课下来,不感兴趣的有兴趣了;一个月下来,准备放弃的也愿意继续学了;一个学期下来,之前完全没有基础的学上瘾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我们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兴趣的本质。深本数学的老师们都非常清楚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原因,因此通过我们与传统教育不同的上课模式渗透给孩子,孩子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渐渐发生了改变。

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就是“成就感”。没错,“兴趣”的本质,不是鼓励,也不是重复,而是“成功”。

假设一个人“天生”喜欢做一件事,如果这个过程中他只遇到挫败而没有任何一点成就感,他就会慢慢失去对这件事的兴趣。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注意,这种感觉不能由大人“强硬”地给予孩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常见的一种状况,当孩子做不出一道题或无法完成一件事时,大人会很着急地想要去帮助他,结果就是大人干脆直接把答案或做法告诉孩子。这样做孩子有没有成长呢?可能会有。但是效果好不好呢?很难说。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成功地完成了这件事情。但是实际上呢?这件事情真的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吗?

孩子从头到尾并没有自己去解决一个问题,是大人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让孩子接受了成功的结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成功感,他也许有成长,但是幅度很小,也很缓慢。

在怎样的情况下孩子成长最快,最有成就感?

只有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难题,他才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他才会感到快乐;感到了快乐,他才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原来解不出的问题,他现在可以自己解出来了; 别人解不出来的问题,他能够通过自己思考解出来; 大家都能解出来的问题,他总能比别人多想一种方法„„

像这样学习,孩子们怎么会没有兴趣呢?我们见过许多孩子来到深本数学之后,经过老师的引导自己解出题来,还能想出很多种方法。以前很怕数学的同学竟然会主动跟老师要求“怎么这么简单,再出难一点!”,或者是“老师,我给你出一道题吧!”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深本数学的例子。孩子们都是如此具有潜力、富有创造力,他们内在其实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资本。我们要做的,是找准关键,把它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成就感、成功感,这样,孩子们自然拥有了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本质,是“成功”,而非鼓励。

了解了“兴趣”的本质后,我们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呢?更多分享内容尽在下一期,敬请期待。

第二期

上一期的内容里,我们说到,“兴趣”的本质是成功,而非鼓励。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有什么提高孩子对数学兴趣的办法呢?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点在哪里?核心又是什么? 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在上一期,我们谈到,兴趣的本质是成功,而非鼓励。这就意味着,我们想要提高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或者做其它事情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奋斗之后的成功感。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逆向思维。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什么样的原因或事情最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找到了这些原因,我们就可以逐一分析,各个击破,从最根本来解决问题。运用NLP(神经语言程序学)进行分析后,我们在这里总结了三大原因:

1、先天数学逻辑思维偏弱,跟不上班里学习的节奏,造成学习困难;

2、应试教育下做题太多,导致心里烦躁,从而不想学习;

3、数学题目有难度,解不出题目,学习找不到快乐。

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些原因本质上都是孩子内在的原因——这意味着,只有当孩子的内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种外部状况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背后的原理同时也是NLP的精髓之一是:“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我们无法强硬地控制和改变孩子,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从而影响孩子,或是因材施教地引导孩子进行学习。

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难题,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1、找到学科的学习规律

邹老师反复强调过一点:数学是一门科学,其中隐藏着许多规律。找到规律,根据规律学习,就可以轻松学好数学。

例如,在深本数学,孩子们理解学习解出题目的4大规律,15个中规律和35个小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后,他们往往只需要做少量的题目,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

2、选择难度适当的题目 题目太难没兴趣,题目太浅没意思,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题,让孩子通过思考做出来,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会很有兴趣。

我们教过一些初

二、初三的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吃力。做入学测试时,我们发现原因是他们以前的知识跟不上。例如要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或者是全等三角形了,但他们可能把乘法分配律和三角形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果断地放弃让他们直接学习初

二、初三的知识,而应该先把原来孩子不明白的基础知识彻底弄通。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卡在12减9等于多少的水平,那么即使他是一名初三学生,我们也必须从这个水平出发,把断了的“知识链条”接上,才能继续下面的学习。

3、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兴趣的核心是找到方法,让孩子掌握方法,自己解出难题,享受成功,不但快乐更有自信。

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并非盲目的重复做题或死记硬背,也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因为虽然教材和题目千变万化,但是核心的东西没有变,那就是知识。

如果我们能从知识出发,把每一串相关联的知识从头到尾让孩子彻底地明白、学通,孩子在大脑里对知识结构有非常清晰的认知,而且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哪些知识,那么孩子自然能够思路清晰地解出题目。数学课的课堂模式

在数学课的课堂模式上,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们也需要做出转变,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来自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由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它形象地展示了: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这个理论又被称为“学习金字塔理论”。金字塔显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听讲”的效果最差,记住率只有5%;让学生教别人的效果最好,记住率竟达到惊人的90%。

我们会发现,学生学习掌握的主动权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而现实中我们采用得最多的教学方式是:

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好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两张图略窥一二。

在上课模式上,学生要眼、耳、手、脑、口并用,要有充分的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这样知识才能记得多、记得久、记得牢;老师充当的不是“教授”的角色,老师应该成为导演、导游、评委、主持人、啦啦队长,在课堂中穿针引线,而非主宰一切。

篇12: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写作业磨蹭,今天晚上不许玩!

我常常听到家长限制孩子玩的时间,但是有没有家长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呢?

支招:限制学习时间有时更高效。

看看人家孩子,又考了第一!

当父母总比较成绩给孩子造成压力时,你口中的榜样,常常变成孩子仇视的对象。

支招:名次不是输赢。

是你自己要学的,怎么能半途而废!

很多家长明白学习的目的也支持孩子的兴趣,但是当我们很高兴孩子有了喜欢的事情,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三分钟热度,有了热情,很快熄灭了怎么办?

支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你就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

很多家长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反而阻碍了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

支招:学习不是只在课本上。

别问“为什么”,别胡思乱想!

在孩子小的时候,会问我们无数个为什么,其实这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

支招:“为什么”是点燃学习的火种。

2、了解这8个心理学规律

小考都挺好,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 )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一到赛场就会失利,自己和他人都很失望。

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因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现象,平时名列前茅的学生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表现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一片空白。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结果期望值过高,想要成功,又怕失败,患得患失,压力过大。

结果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就随之而生。

启示:要教会孩子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学会关注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而不仅仅是看结果如何。

给孩子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很不耐烦,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最终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启示:孩子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只要一看到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就会跟孩子提起没考好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又来了”,使孩子从最初的内疚不安到后来的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要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逆反的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德西效应)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开心时,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解答智力难题。

实验的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奖励组的学生完成一道难题就会得到1美元奖励,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研究员通过观察学生在业余时间是否继续做题,来判断学生对解题的兴趣。

结果发现,被奖励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地快,而未被奖励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解题。

启示:不要随便奖励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会让孩子更愿意做一件事,奖励也会浇灭他们对一件事的兴趣。

谁都喜欢“够得着”的目标(登门坎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这个人为了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启示: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不要在最初就给孩子设立一个难以完成的大目标,而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他们“够得着”的目标。

比如,希望孩子养成快速写作业的习惯,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从自我分析开始;第二个阶段在学校完成三项作业;第三个阶段九点以前完成等等,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

面对压力怎么办(齐加尼克效应 )

因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

期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而让另一组顺利完成任务。

结果发现: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出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启示:孩子完不成作业或完不成学校的任务时,虽然表现得满不在乎或者逃避,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指责只会让他们更有压力,更加逃避。

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被关注的力量(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关注或观察时,会刻意改变自己某些言语和行为的效应。

1924年11月,哈佛大学的心理专家在霍桑工厂做了一项研究,他们选定了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试图通过改善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等因素,找到提高员工效率的方法。

历时九年的实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发现在霍桑试验中,当这六名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自己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被关注的。

启示:给予孩子一些权力,比如:学习任务的规划、分担家务、零花钱的管理等等,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自我能力的认可,这份关注能够激发孩子们前进的动力,证明自己是值得被关注的。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对一个人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依据这些印象来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做了一个试验。

上课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

向一个班的学生介绍他时,实验者用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词,向另一个班的学生介绍他时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

学生会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启示:孩子对于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积极性,所以与孩子交流时,不要过早地对他的老师和同学做出评价,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与他们交流,更加全面地看身边的人,不要因为某句话或某个举动就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什么样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得到。

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就是“禁果效应”。

启示: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早熟或因为早恋而影响学习,于是就控制孩子上网或与异性的接触。

但这样的.阻止反而让孩子更加好奇网上的内容和外面的世界,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能还会骗父母,父母就会失去正面引导孩子的机会。

孩子迟早会走入外面的世界,与其不让孩子接触,不如与他们分享利弊,教会他们自我保护、自己判断的能力。

3、帮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自己解放出来

在孩子上学后,很多家长都开始守着孩子做作业,不厌其烦地,一道题一道题地耐心讲解,有时甚至全家总动员,为的就是辅导孩子的作业。

两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一直领先,但是独立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上了三、四年级,语文的阅读分析、作文加上来了,数学题目也更难了,有些家长辅导力逐渐力不从心了。

孩子失去了家长的支撑,学习马上就滑落下来了。

家长着急,孩子失落。

孩子自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而且越小开始训练,效果越好。

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陪读”中抽身,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立精神。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广泛的兴趣,更能够积累孩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丰富知识量,拓宽思路,面对问题时能够多角度的去思考。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行为,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辅相成,那怎样培养孩子的广泛的兴趣呢?

(1)拓展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或参加社会活动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2)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类、竞争类游戏能很好的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

(3)让孩子多读书。

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适合孩子特点的书,像是趣味科学、脑筋急转弯、自然奇观等,最好是图文并茂,孩子容易感兴趣。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他喜爱的书籍。

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而自信心更多时候是来自家庭、父母的鼓励。

(1)适时、及时的夸赞。

受到自己信赖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的表扬,会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做事更加认真努力。

(2)充分尊重、信任孩子。

与孩子有关的一切事宜都让孩子拥有知情权,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强制性的让孩子被动的接受“爱”心安排。

多给予孩子积极有益的暗示

父母直接的教育,孩子可能不愿接受,但是一些积极的暗示作用效果确实很明显的。

如表情暗示(眼神),榜样暗示(以身示范),动作暗示(大拇指),语言暗示等等…

在适当的时候真诚的给予孩子一些积极暗示,一定会收到意料想不到的惊喜。

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

经常的成功会给孩子带来快乐,通过学习取得好成绩,受到老师、父母的称赞对孩子来说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篇13:如何激发小班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创造班级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氛围主要指班级制度和行为风气。班级制度必须符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必须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从美化教室环境过渡到美化孩子的心灵。其次要抓好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合理、必要的常规,坚持一致性、一贯性、灵活性的原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最后要抓好班级的精神文化,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班风,逐步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

(二 )重视环境创造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幼儿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 切实发挥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创造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环境,我园经常开展卫生评比、环境检查等活动。为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我们以《家园联系》、《家园互动》等专题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教育要求、育儿知识和家园互动的情况, 并且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和问卷调查等活动 ,增进家园联系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三 )创造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环境 。

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强的直觉行动性, 思维大多是伴随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更好地装饰《娃娃家》,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在教室的一角开辟出一个温馨的“家”,并且用彩色珠串成门帘挂上、摆放孩子换的一些衣物、安全小餐具(自制)、放入镜子、梳子、一系列的幼儿生活日用品、摆上桌椅和小床(自制)、电视机、各式各样家具样样齐全,丰富的环境改变了过去只有玩角色游戏时才拿出来玩的现象。幼儿游戏的机会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多了。

二、活动中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 )幽默的语言。

幽默是活跃课堂气氛、交流师生情感的润滑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有趣地学习知识。记得在一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兴奋。教师灵机一动,说:“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吗? 我们教室里好像有许多小蜜蜂,看看在哪呀? ”小朋友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咦,小蜜蜂怎么不见了? 可能是看到我们小朋友们这么安静,它们不好意思来打扰我们上课吧? ”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二 )神秘的语言 。

神秘的语言能引人想象, 令人回味。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就能吸引幼儿听讲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兴趣。比如引题的时候,我用神秘的口气对幼儿说:“今天数字城特别热闹,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顷刻便激起孩子们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个个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期待着老师继续讲下去。良好的开端预示成功了一半,这堂课小朋友们学得特别专心,自然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 )表情的语言 。

教师的表情语言对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蚂蚁搬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光应具有自然、亲切、柔和的美感。眼睛里既要包含丰富的情感,又要有特殊的暗示作用,即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鼓励、赞扬、惊喜或制止,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美好的面部表情能使幼儿产生良好的心态,使学习氛围轻松和谐。如教师讲故事时应根据情节的变化表现出相应的、适度的喜怒哀乐,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手势的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形象思维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教师说:“小鸭来了。”幼儿可能不会很有兴趣,而如果边学小鸭的动作边说:“嘎嘎嘎,小鸭来了。”幼儿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还会和教师一起做动作。

三、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都是基于“游戏即游戏活动”的认识,即游戏是由特定的行为或行为系列而呈现出的一种活动类型或形式。然而,游戏的实质绝非一种行为层面的存在而更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所谓精神层面的游戏,是指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特质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或趋向,可称“游戏即游戏精神”。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可以说是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的。只要对幼儿的言行稍有留意,就不难发现他的游戏精神无处不在。例如当教师在教孩子欣赏散文诗、绘画、做美工、欣赏音乐作品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配上自己设计的语言及动作,这些都是孩子游戏精神的流露。他们在教师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更充满其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如在唱“小花猫,喵喵叫”时,会情不自禁地表演起小花猫叫的动作和发出“喵喵”叫声;画好一幅画,就会把自己的图画编出有趣的故事。可以说,在孩子那里,那种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轻松自在的玩笑幽默和无拘无束的活泼天性等, 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都是孩子游戏精神的呈现,也是孩子快乐情感的流露。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可以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的一种反映童年精神的灵魂。唯此,游戏与教育才可真正实现立体而有机的融合,幼儿园才可给予儿童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

摘要: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自觉性,就没有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篇14: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小学英语新课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境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境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2、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3、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还应把他们当成孩子去交往,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教师更应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就会真正钦佩、喜爱英语老师了,由“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英语兴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

4、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生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让学能干什么”。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计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老师走。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fox and cock》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是采用自己先戴上课前制作的“fox”和“cock”面具,并配以丰富表情和手势进行英语语言操练表演,学生看到新颖可信的情景,争先恐后请求表演,学生置身于说英语的环境,把“fox”和“cock”各自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来,学生口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和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在新理念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忽视。

上一篇:走进文房四宝教案下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