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

2024-05-17

《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精选5篇)

篇1:《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

出师表 示例

出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

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二、阅读分析

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下边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V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样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熟悉课文

(l)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同时能朗读课文,消灭生字词,读好长句,为加深认识做书后练习一。

在能读熟的基础上,请找出课文中成语并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语文重在积累,想一想由这些成语还能想到有关的一些成语。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

方法:二人小组,对照注释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二人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集体解疑,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最后,请几个学生每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在学生择课文时,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语气,思考: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请班里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l)讨论刚才提出的思考题。

提示学生再读“阅读提示”。

(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3)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4)参看“阅读指导”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完成练习

当堂完成书后练习二先二人小组讨论后,后全班讨论答案。

五、.总结、扩展

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向刘掸提出了3条建议:广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这三条建议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诸葛亮在这里以老臣的身份,谆谆告诫,表现了一片忠诚化国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出师远征之前,对宫中、府中都作了妥善安排,思虑精细。

诸葛亮的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他的散文开门见山,直抒己见,感情真挚,质朴清新。文中谆谆劝诫刘禅尊贤纳谏,严明法治,说明出师的目的和任务,披露自己的忠心,情辞恳切,肝胆照人。

出师表 教学设计示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

出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

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二、阅读分析

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下边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V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样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熟悉课文

(l)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同时能朗读课文,消灭生字词,读好长句,为加深认识做书后练习一。

在能读熟的基础上,请找出课文中成语并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语文重在积累,想一想由这些成语还能想到有关的一些成语。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

方法:二人小组,对照注释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二人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集体解疑,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最后,请几个学生每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在学生择课文时,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语气,思考: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请班里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l)讨论刚才提出的思考题。

提示学生再读“阅读提示”。

(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3)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4)参看“阅读指导”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完成练习

当堂完成书后练习二先二人小组讨论后,后全班讨论答案。

五、.总结、扩展

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向刘掸提出了3条建议:广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这三条建议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诸葛亮在这里以老臣的身份,谆谆告诫,表现了一片忠诚化国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出师远征之前,对宫中、府中都作了妥善安排,思虑精细。

诸葛亮的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他的散文开门见山,直抒己见,感情真挚,质朴清新。文中谆谆劝诫刘禅尊贤纳谏,严明法治,说明出师的目的和任务,披露自己的忠心,情辞恳切,肝胆照人。

出师表 教学设计示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出师表》说课稿

★ 出师表练习题

★ 出师表 翻译

★ 后出师表全文附翻译

★ 《出师表》文言文赏析

★ 《出师表》阅读答案

★ 出师表教学设计

★ 后出师表原文及赏析

★ 出师表阅读以及答案

篇3:《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其教学模式为:自主练习→实验演示→讲练结合。

二、教学目标 (认识、技能、情感)

(1) 知识技能: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 超重、失重。 (2) 过程与方法:由平衡到不平衡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认知的规律;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2) 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

四、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体重计、弹簧秤、装满水的塑料瓶等。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环节

(1)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2)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

1.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

2. 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训练:教材P91题1、2)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并不说若指某一时刻静止, 那这一时刻就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或平衡状态是指加速度为0的状态。

例1:城市中的路灯, 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 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1为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1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 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为G, 角AOB等于θ, 钢索OA对O点的拉力和杆OB对O点的支持力各是多大? (1) 轻质细绳中的受力特点: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 轻质直杆仅两端受力时 (杆处于平衡状态) 的特点:这两个力必然沿杆的方向且大小相等。 (3) 节点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

3. 超重与失重

那么,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播放一段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

例2:如图2, 人站在电梯中, 人的质量为m。 (1) 人和电梯一同静止时,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2)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3) 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4)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 (a

【解析 (1) 】求解人对地板的压力, 该题中如果选电梯为研究对象, 受力情况会比较复杂, 甚至无法解题。所以我们只能选人为研究对象, 那选人为研究对象能求解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吗?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只要求出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求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因为人是静止的, 所以合外力为0, 有:N=mg.

【解析 (2) 】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因为加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 物体是上升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也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 看到了什么?人对地面的压力竟然会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3) 】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因为减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 物体是下降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人对地面的压力还是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4) 、 (5) 】学生自己分析解答, 不会有太大难度。 (4) (5) 两题加速度方向均向下, 合外力向下, 于是有N=mg=ma圯N=ma+mg>mg.当人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本身重力;当人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本身重力。物理学中分别把这两种现象叫做超重和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观察实验视频。实验验证:大家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实验1:用弹簧秤挂上钩码, 然后迅速上提和迅速下放。现象:在钩码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大;在钩码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小。体会为何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时要保证在竖直方向且保持静止或匀速。实验2:学生站在医用体重计上, 观察下蹲和站起时秤的示数如何变化。实验前先让同学们思考示数会如何变化再去验证, 最后再思考。 (1) 在上升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上升、减速上升;下蹲过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下降、减速下降。 (2) 当学生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会出现超重现象;当学生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3) 出现超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上, 出现失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解析 (6) 】mg-N=mg圯N=mg-mg=0, 即当电梯对人没有支持力时, 人只受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 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人竟然可以对电梯没有压力?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定义】: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 这时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 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作用, 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

观看视频。问题: (1) 人随电梯能以加速度a (a>g) 匀加速下降吗?不可能, 最大只能是g. (2) 如瓶竖直向上抛出, 水会喷出吗?为什么?不会, 仍然完全失重。 (3) 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 物体实际受的重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

4. 归纳总结

(1) 什么是超重 (失重) 现象? (2)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3) 为什么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牢记】 (1) 超重和失重是物理现象; (2) 物体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 (3) 规律: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加速度方向决定, 与速度方向无关。

篇4:《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文题解析】

在我印象中,北京卷的命题人都比较有爱心,往往设计两道作文题供考生选择,独具人性化关爱情怀。

两个作文题,故此,为醒目起见,我们分而述之吧。

第一道题是命题作文,题目为“‘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规定是写议论文,且明确提出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这道命题作文,很明显,是出自北京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的一篇文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也就是说,你要写好这篇作文,一定要认真阅读陈忠实的这篇文章,了解《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的内容。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呢?把震撼人的原因找出来,就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所在了;“老腔”震撼人的原因,也基本上就是作文的立意点。那么,我們反复阅读《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一文,可以归结出这么一些震撼人的原因:

①“老腔”留住了乡愁,乡愁美丽动人……

②“老腔”坚守了本真,本真魅力无穷……

③“老腔”独具原生态,原生态原汁原味……

④“老腔”演绎淳美乡情乡音,淳美乡情乡音令人陶醉……

⑤“老腔”中蕴含古朴,古朴令人向往……

⑥“老腔”体现出简单、简洁,简单、简洁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

⑦“老腔”保留了平淡、平静,平平淡淡才是真……

找到了“老腔”震撼人的原因,就找到了立足点、立意点。确定了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事情就是择取素材,组织架构,缀文成篇了。

第二道题也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为“神奇的书签”。

构思该文时,重点毫无疑问地要放在“神奇”二字上面。怎么才算是“神奇”的书签呢?我们平时所用的书签,是很一般的书签,不是“神奇”的书签。要把和平时书签不一样的功能写出来,才能算是“神奇”的。

作文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力的人,写作文是非常困难的。想象力越丰富的人,其写作能力就越强。写此作文题,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书签的各种各样的“神奇”功能。

那么,书签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我们不妨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

①书签助“我”穿越时空,与古人谋面……

②书签融入了高科技,独具诸如复述、阅读、翻译、定位内容、解难答疑等功能……

③书签助“我”摆脱凶悍继母的袭扰,融洽亲情……

④书签让“我”一夜暴“富”,成为学富五车之人……

⑤书签扫除一切盗版,廓清文化市场的乱象……

⑥书签自动识别文化的优劣,将低级庸俗清理出文化市场……

……

应该说,写这篇作文,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就发挥多大。你的想象越离奇,书签就越神奇。

总之,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有想象的空间,的确是两道不错的作文题。

【佳作展示】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我的答案是:因为“老腔”是一种原生态,是一种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的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原生态”的事物,具有诸多迷人的魅力,

原生态具有的最大美感就是万物共生共荣,充满着生命的乐趣和无穷的奥秘,总能给人带来惊喜和思考。健康的身体需要五谷杂粮,人类精神的生态也离不开原生态的孕育和启示。曾记得,一位非常勤奋的女职业经理整日忙于生意,终于累倒了。在家养病的日子里,她第一次走进了处于小区一隅的花棚。面对沿着长满青苔的断墙尽情攀爬的青藤,触摸绿叶萌芽和鲜花绽放的喜悦,她热泪盈眶。原来,大自然中那些看似简单、粗糙的生命乐趣,才是最为珍贵的心灵家园。

人类美好的情感永远是鲜活的,它源自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而生命的基因所蕴藏的信息又与自然那样的默契和相通,让心灵感受原生态的魅力,营造“生命绿洲”,乃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在当代文学中,我很久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很久没有目睹一朵花的开放,也很久没有看到田野和庄稼的颜色了。”关注原生态,很可能是帮助世人重新发现自我的一个途径。

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民族文化是有其特性的。文化有其特性,才有生命力,才有其独立存在,否则何以立足于世界?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多种多样才是美丽的。”民族特色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丽。“老腔”以其民族特色产生于华夏土地,正是以民族性而具备了世界性。

“老腔”凭借着原生态而活力无限,震撼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或来自边疆草原,或来自山寨村落的原生态艺术,被世人所了解。它们是天然的山水、淳朴的民风、古老的文化酿造的艺术美酒,散发着山野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与憧憬。随着“原生态”或粗犷,或婉转,或激昂,或俏皮,或悠扬的风格,人们仿佛走进了苍翠而辽阔的原野,听到了万物生灵的歌唱,感受到了天籁之音带给心灵的滋养。

[点评]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者认为是其“原生态”之故,原生态的东西,往往具有诸多迷人的魅力。本文见解与观点新颖、独特、鲜明。提出观点以后,快速进行论证。作者从三个角度论之:原生态具有纯洁性、生命力、世界性的神奇魅力。结构清晰,层次清楚。论述中并辅以实例,再加上名人名言的引述,使得论说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折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结尾进行总结、升华,独具画面感和生活气息,给人清新自然之感。

神奇的书签

北京一考生

“主人,快醒醒,咱们今天一块去见诸葛先生,好吗?”一大早,我在迷迷糊糊中就被我夹在《三国演义》中的那枚小小的书签唤醒。这枚书签可精美了,上面印有京剧《空城计》的剧照呢!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国迷”。我最仰慕的三国人物就是诸葛先生了,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一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平时起床总是磨磨蹭蹭的我,听了书签的话,大喜过望,立即告别了周公,迅速从床上跳起来,三下五去二就洗漱完毕,然后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急切地问书签怎么出发。

书签让我闭上眼睛,过了几分钟,才让我睁开眼睛。等我睁开眼睛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卧龙岗”三个大字。我兴奋得差点蹦了起来,连忙要书签带我去见诸葛先生。不料,书签却冲我摆了摆手,说:“不行,你忘记‘三顾茅庐的故事了吗?咱们需要表现出诚意才行。”

我一听,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便笺,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封求见信。书签接过书信,突然就从我眼前消失了。过了许久,才见书签从天而降,笑呵呵地说:“诸葛先生看了你的信之后,被你的诚意打动,同意马上接见咱们。”

正說着,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位羽扇纶巾的老者来到近前。我定睛一看,那不正是我仰慕已久的诸葛先生吗?我连忙用古人的礼节上前施礼。在寒暄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向诸葛先生请教:“诸葛先生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我也想有您那样的聪明智慧,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妙诀吗?”诸葛先生笑容可掬,语重心长道:“孩子,我哪里是什么神机妙算,只不过自己平时注重学习积累罢了。就是赤壁大战中的东风,也不是我借来的,我设坛作法,只不过是让士兵以为我们真的有神助,用以振作士气罢了。我多年以来就注意观察记录天气变化,依据这些经验,才能准确判断何时会有东风刮起,所以,就选择了那天与曹军决战……”这时,书签插嘴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会常属于有准备的人吧?”诸葛先生连连颔首称是。

“还不快醒醒,你不是要和你爸去看《斩马谡》吗?”妈妈刺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睁眼一看,原本夹在《三国演义》里的那张印有京剧《空城计》剧照的书签,掉在床前,我连忙捡起,小心翼翼地重新夹到了书中,然后,洗了洗脸,就和爸爸一道向剧场飞奔而去……

[点评]

书签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一般情况下,还真难以言说,可本文作者却为我们演绎出了其中的奥妙,作者大胆想象,其想象力异常丰富,描绘出了这么一枚书签,它让“我”“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来了一场梦寐以求的,与自己心仪已久的古人的会面、讨教。书签助“我”了却一睹诸葛先生真容的心愿,这书签真的是神奇无比。这样写,紧紧地扣住了题意。作者的确是一个“三国”迷,处处扣住“三国”内容行文,如书签是夹在《三国演义》中的,书签上面印有京剧《空城计》的剧照,“我”和爸爸去看《斩马谡》……反映出其对古典名著的热爱和熟知程度。文章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叙事简洁明快,构思巧妙,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也非常明确,记叙文的文体清晰,是篇不错的考场佳作。

神奇的书签

北京一考生

我是一枚小小的书签,可你别小看我哟!我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签哟!

传统意义上的书签,基本功能是方便读书人快速找到上次读到的地方。在书签出现之前,读书人在读书中需要休息时,往往需要将书页折一下,以便下次继续阅读。书签出现后,读书人读书时临时中断,就可以把书签夹在此处,避免折叠书页对书造成的损伤。

而我除了保留书签的这一传统功能外,还有更多的功能。我本质上是一个超薄的微型计算机,具有多种功能。下面,我就给你展示我的神奇功夫吧!

小明是一个盲童,以往,他只能阅读盲文书籍,而自从我问世后,他就可以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读普通书了。他把我插在书中的任何一页,我就可以把这一页的内容朗诵出来。当然,我的这一功能对于其他正常人而言,也是十分有用的。人们在视力疲劳时,就可以利用我的这一功能,享受别具一格的听觉盛宴。

汤姆是一名美国少年,以往,他只能阅读英文图书,而自我问世之后,他就可以阅读更多语种的图书了。因为我具备翻译的功能,可以将世界各种文字进行互译,方便更多读者阅读更多国家的图书了。

李华是一名留守儿童,以往,他在家里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只能查字典、上网百度或打电话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而自我问世后,他不用为此苦恼了。他只需要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书签中间的手写板上,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看了上面我的介绍,我那爱书的小伙伴们一定会为我的神奇而惊呆了吧?你也一定想拥有这样的一枚书签吧?你一定想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书签吧?对了,忘记告诉你了,目前,我还处在研制开发阶段,具体什么时候能在市场上公开发售,这可是一项商业机密哟,我的主人——科研公司的研发人员,让我暂时保密,等有了新消息,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爱书的小伙伴们。

[点评]

篇5:《出师表》优秀教案示例

师:同学们, 诸葛亮的《出师表》能传唱千古, 成为“表”中之“至文”, 被陆游称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你们认为关键是靠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 但大多数都认为是“真情”。

师:许多同学都说是“真情”, 我也赞同。那“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分别说了“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等词语, 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我把这些词语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把这些词语分为了四类:第一类: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第二类: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第三类: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第四类: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

师:恐怕同学们都看出来了, 每一类的几个词语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我们能不能每类只留下一个词语呢?

生 (齐) :能!

师:那好, 第一类选哪一个词语呢?

学生讨论后, 大多数倾向于在“耿耿忠心”和“赤胆忠心”中选一个, 但争论较大。这时, 我这个裁判说话了。

师: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同, 选哪一个都是可以的。

生:老师, 不行。比如在“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心使我感动万分”一句中, 你能把“赤胆忠心”换为“耿耿忠心”吗?

是啊, 经学生这么一说, 这两个词语确实有区别。可我在备课时翻了词典, 两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未想到学生这样来将我一军。

师:哎呀, 你真聪明, 老师都没想到啊!那你认为保留哪一个好呢?

生:赤胆忠心。

为了证实学生的说法, 我请学生举手表决。绝大多数都赞同用“赤胆忠心”。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的?

学生分别回答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想“率三军定中原, 复汉室还旧都”等, 并作了分析。

师:这些地方确实能够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那为什么读了这些就觉得非常感人呢?

生:把这些内容与整篇文章结合起来看,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诸葛亮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刘禅和天下所有的人看, 以此来表白自己敞亮而高尚的内心世界。如果我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我的心为之一颤, 学生概括的这一句话我闻所未闻, 系言人之未言之语。我带头向该生长时间地鼓掌, 并把这句非常漂亮的话写到了黑板上。想到学生的这一绝妙的表达, 我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请学生把后三组词语每组筛选一个, 结合课文, 像刚才这位学生一样, 用“……到了只差……”来表述诸葛亮所抒发的“至情”。约五分钟后, 大部分学生都同意留下“殚精竭虑”、“知恩图报”、“哭诉衷肠”三个词语。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选留词语的理由?

生:诸葛亮“联吴抗曹”、“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次北伐”, 不是为蜀国、刘备和刘禅而“殚精竭虑”吗?

生:还有他在北伐前向刘禅提出“三大”建议, 陈述治国之理, 并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不是“殚精竭虑”的表现吗?

师:两位同学晓得那么多, 真了不起。后两个词语呢?

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临崩寄臣以大事”, “由是感激”;“陛下”如能“自谋”, “以咨取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由是感激”;如果刘禅“亲贤臣, 远小人”, “由是感激”。不用“知恩图报”用什么?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这位同学的排比句太漂亮了!哪位同学也用排比句来说说“哭诉衷肠”呢?

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能不“哭诉衷肠”吗?担心“陛下”“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内外异法”, “亲小远贤”, 能不“哭诉衷肠”吗?为“报先帝而忠陛下”北伐, 可又对国内之事忧心忡忡, 能不“哭诉衷肠”吗?文中13次说到“先帝”, 且又深忧“陛下”, 能不“哭诉衷肠”吗?

师:太美了!我没想到同学们对本文的理解是如此透彻。请同学们把仿写的句子说出来大家共享吧!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粉身碎骨。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师:该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二句好一些。因为诸葛亮后来已经“粉身碎骨”了。

师:好, 接着说。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肝脑涂地”。

师: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一句, 诸葛亮为刘氏父子已经“肝脑涂地”了, 只差做牛做马。

生:我说第四个词语, “哭诉衷肠到了只差震天动地”。

师:那么大声音呀!

生:应该说成“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师: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呢?

生:男子汉更多的是内心的哭, 声音不大, 但内心的痛苦却大, 所以用“肝肠欲断”最恰当。

最后黑板上留下了四句话:

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上一篇:路灯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班绘本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