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书课文内容

2024-05-04

米芾学书课文内容(精选11篇)

篇1:米芾学书课文内容

《米芾学书》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米芾学书课文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米芾学书课文内容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

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这位先生拿出一本字帖给米芾,说:“你天天照着字帖写,写好送我批阅。”米芾学字三年,不知写了多少张纸,可是字仍然写得平平常常。先生拿着戒尺指着他的脑袋责备说:“笨小子,还是回家放牛吧!”米芾只好停学回家了。

但是,米芾不甘心,总想学写字。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秀才,秀才是赶考路过这里的。米芾听说这秀才的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秀才见他虽是个小娃娃,但十分好学,便答应教他试试。

米芾按原先的办法,照着字帖,写了厚厚一沓子纸,一清早,就当见面礼送给秀才看。

谁知秀才随便翻了翻,把纸一放,冷冷地说:“请我教你写字,有一个条件,得用我的纸才行。”

米芾感到莫名其妙。但为顺从老师,他满口答应说:“只要能写好字,怎么都行。”

秀才笑了笑说:“我的纸得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吓得目瞪口呆,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呀?这不是成心为难我吗?他犹豫起来。

“不买我的纸,就算了。”

一听秀才说算了,米芾急了,忙说:“我找钱去!”边说边拔腿就往家里跑。

可他家并不富裕,哪里舍得买这么贵的纸呢?但母亲经不住米芾的百般央求,只好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手饰当了五两纹银,给米芾拿去买纸。

秀才接过银子,把一张纸给了米芾,说:“你好好地写吧。”然后把银子放进袖筒里走了。

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心里。

到了吃午饭时,秀才回来了。他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问:“怎么不写呢?”

米芾一惊,如同梦中醒来。他喃喃地说:“纸贵,怕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你琢磨了这么半天,写一个字给我看看!”

这可奇了,米芾写了一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象不一样,可漂亮了。秀才乐了,米芾自己也十分高兴。

秀才问米芾:“你说,为什么现在能写好?”

“过去写字时,没有用心,因此总写得不好。这次因为纸贵,我怕浪费了纸,先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捋着胡子说,“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

几天过去了,秀才要走了。米芾依依不舍地送别老师。分手时,秀才送给他一个布包,说:“不枉师生一场,我送给你这包小小的礼物,但你千万要在回家后打开。”米芾目送秀才远去,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才回家。回家后,米芾打开布包一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原来这包里装的正是那买纸的五两纹银。

后来,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米芾学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生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读出自己的感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用心。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做什么事都要用心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难点

能够将启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拓展阅读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含有哲理的小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2、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3、师: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大意?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1、米芾学书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起初为什么学不好,后来是怎样在书法上有造诣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你们有做事不用心的时候吗?联系实际说一说。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有没有新的启示?

4、用心读文,你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感悟,课下把你的启示整理在日记本上,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写全面,也可以抓住其中的一点,联系实际详细写。

这篇文章叙述清楚,所以同学们自己预习没有遇到太多的障碍。这其中一定有好的写作方法。你们发现了吗?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们课上没有深入探究字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自学的情况,好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2、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再去搜集米芾的故事,另外还有《中华勤学故事》、《100个勤学故事》等好书也能够激励人上进,希望你们用心读书,立下求学上进的远大志向!

学生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学生简述

学生充分读书,之后在班内交流。

生谈感悟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课外作业

生再读,思考

班内交流

学生做题

课外阅读

注意“芾”字的写法和读音。

检查预习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了解文义

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领会主旨

解决难点,学以致用

深入感悟

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分析写文章的技巧,学习写作方法

检查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多读好书,激励学生上进

作业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向父母讲述文中的故事,并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篇2:米芾学书课文内容

《米芾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塾、琢、窍、枉”4个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清米芾学习书法的的窍门,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名家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轻松谈话,调节气氛,同学们,你们练过书法吗?你知道哪些书法家?老师也非常喜欢书法,更喜欢欣赏书法作品。看来,是相同的志趣让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孩子们,你们想看看书法作品吗?(展示书法作品)

1、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这么漂亮的书法是谁写的呢?请大家再仔细看看碑文左下方的落款是谁?(课件2-___米芾)

师:这些碑文就是米芾的手迹,现在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米芾小时侯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

24、米芾学书)学生齐读课题,读准“芾”,这个字有几画?(7画)

2、让学生介绍米芾的一些情况。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善诗文,长书画,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米芾是北宋有名的书法家和画家,那么,从课题可以看出,课文是介绍他在绘画,还是在书法方面的情况?(书法)

3、(学生答)请再看课题,“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书法、写字”)“一封家书”中“书”又是什么意思?(书信)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4、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课题,有一个星号,说明本课是略读课文,需要大家自主学习。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常常用到哪些读书方法?)

(朗读、默读、浏览、分角色读„„)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

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用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来了解米芾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3)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利用工具书认读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中解决。

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检查学情

(1)师:大家已经陆续地读完了课文,首先请同桌互相检查课文中的生字,比比看,谁读得准确。

下面,我再请一位小老师,给大家示范读一次生字词,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4)(抽生读)。

Shútièzuóqiàowǎngmíngyì私塾字帖琢磨窍门不枉铭记苦心孤诣

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2)师:读词语要做到 :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学生齐读词语)

结合句子理解这些重点词语是意思?

“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学馆)先生学写字。”

“这个老师拿出一本字帖(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给米芾„„”

“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思考)字帖,„„” “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诀窍、办法)了。”

“不枉(徒劳、白白的)师生一场,„„”

“米芾时刻铭记(牢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苦心孤诣”较难理解,等学生了解内容以后再理解。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放在句子中,找近义词,查工具书„„)

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

3、让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汇报。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质疑:同学们初次读了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需要全班讨论。(预设)学生:„„

教师梳理后,(出示课件5)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然后讨论:

(1)私塾先生是怎样教米芾学习书法?

(2)秀才又是怎样教米芾学习书法的?

(3)米芾买了秀才的纸后纸是怎样做的?

3、学生汇报:(1)私塾先生让米芾天天照着字帖写„„

从这些语句,你认为米芾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勤奋)

(2)秀才„„

从这些语句,你认为米芾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好学、上进)

(3)“米芾拿着„„”

4、抓住重点语段,深入理解

再次抽生品读13段(出示课件6)

“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

着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脑海里。”

读了这段话,你们觉得米芾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好学、刻苦)

你是从哪些词句知道的?请同学们用“△”标出关键词

(学生汇报:琢磨、左看右看、画来画去、想、印进„„)

这些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米芾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形象,大家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描写人物的作文中。

提出要求,读好关键动词,齐声朗读。

三、抓住重点研读体悟

1、同学们,书中有幅插图,课文那些自然段是详细介绍了这部分的内容?(14到20段)

请两位同学扮演秀才和米芾,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师问:你认为米芾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择重要的语段来读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抽声朗读)——“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板书——提醒学生也跟着老师写写板书的内容)

3、师问:秀才为什么先不直接告诉米芾写字的窍门,而是要米芾用他五两纹银的一张纸?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追问:那张纸真的值五两纹银吗?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

米芾买纸的纹银是怎么来的?

五两纹银真的被秀才收了吗?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秀才针对米芾写字没有找准方法的弱点,别出心裁地让他五两纹银买一张纸,巧用这个办法逼着米芾悟出了写字的窍门,真是用心良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苦心孤诣”。

4、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词句的含义(对照板书)

学生汇报:“我明白了:写好字,不仅要用笔去写,还要用心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锋,而且要领会字的神韵,欣赏字的美感„„

5、写字的窍门,用秀才的话说,就是——(出示课件7),学生齐读:“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师小结:米芾在秀才的指点下,找准了写字的窍门,经过刻苦练习,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为后人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据说,米芾描摹名人的书法,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被称为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请欣赏他的代表作品——《蜀素贴》,这些字结构紧凑,笔画挺拔劲件健,用笔浑厚爽劲,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价值连城。(课件8)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谈收获,说体会

师:同学们,学了米芾学书的故事,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请大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学生汇报后,在课后写写自己受到的启示。

2、教师小结:孩子们,学了本课,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你们把米芾学习书法的窍门也用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人人写一手漂亮的字。将来,把祖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五、布置作业

(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勤于观察和思考的故事,老师建议你们课外去搜集这几篇文章来读读。)(出示课件10)

1、课外阅读《鱼游到了纸上》和《画稿在心中》。、搜集历代书法家的故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准备参加书法比赛。板书设计:

24*、米芾学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

篇3:关注课文之外的教材内容

一、走进教材目录, 做好阅读准备

语文教材目录是一册语文教材的统领, 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目录, 从感性上对本册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知道这册教材的整体架构, 从而在学习到某一篇课文时, 就可以联想到其他相类似的课文, 可以更完整地体验文本。

但是这一重要教学资源却被很多教师所忽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没有带着学生去体验教材的目录, 也没有带着学生去阅读教材目录, 进而让学生解读教材目录, 而是直奔每一篇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虽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但是却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体验, 学生不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反思单篇教材内容。当学生学完整册教材之后, 头脑中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线索把这些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所获取的语文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所以,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时, 首先要带着学生关注教材目录, 让学生体验目录中的文章标题, 在阅读目录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这一册教材的编排情况以及这一学期自己要学习的重点,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语文水平想一想:在这些标题中作者会写哪些内容。这样,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学生就可以利用前经验更好地学习文本。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目录编排, 全册的32篇课文分别被安排在8个单元中, 每一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主题。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 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真诚地待人处事”, 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如果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 那么就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 这是一个向学生普及科普知识的单元, 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中的孩子”,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点燃学生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热情。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美好”, 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珍惜生命的道理。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乡村生活”, 让学生感受乡村的田园诗情。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追求成功”,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有通过不懈地追求与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然后, 教材还在最后安排了8篇让学生自读的文章, 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当我们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目录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去体验每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主线是什么, 想象一下每一单元课文大致的内容。让学生在解读教材目录中寻找一些有用的内容, 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 并事先搜集与该单元课文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 为更好地学习本 单元奠定 扎实的基础。

二、利用课文插图, 做好阅读衔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几乎都配备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 有的课文甚至配备多幅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 先来解读这些插图, 就可以从感性认识方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然后再让学生体验文本内容, 看看自己对插图的解读与文本中所描绘的还有哪些距离, 产生这些距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如何来解读插图。但是这些插图也往往会被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遗忘。小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 好多知识与问题都是在直观思维过程中接受和产生的。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插图、描述插图, 把插图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 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比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望洞庭》, 编者在一整页上配了一幅插图。在插图中有秋月, 有湖水, 有山, 有小船。在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来解读插图, 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如果让自己来形容这些景物, 将会怎么来形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一轮弯月悬挂在天空, 与平静的湖水相互映衬。在平静的湖水上有几艘小船。远远望去, 洞庭山青翠欲滴……由于插图除了“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一句学生不好表述之外, 古诗中的其他诗句基本上都可以在插图中得以展现。所以, 说完插图上的内容之后, 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插图内容与古诗内容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就可以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就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三、依托课后习题, 做好阅读拓展

课文后面的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从字词到句 式的训练, 再到篇章的训练。但是有一部分内容却容易被语文教师所遗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大部分课文中的课后练习, 第1题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这也说明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现了朗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素养之一。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这一题给遗忘了。在教学时, 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文本的精心解读上, 在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时, 这一道题目往往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还有大部分课文课后练习的最后一题是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并抄写下来。这样的习题安排, 一来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去体验文本的内容与中心, 同时,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但是, 由于不好把握, 同时在考试时也很少考到这些内容, 所以也容易被教师忽略。

比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有两篇精读课文, 第一篇是《触摸春天》, 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是:“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 再抄下来。”第二篇精读课文是《生命生命》, 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是:“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 如,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让我们找出来, 体会体会, 再抄下来。”在这里, 笔者只是列举了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重视这些习题的解答, 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 二来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太费时费神了, 所以都被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忽略了。我们要重视这些习题的教学,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

篇4: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被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该文是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老先生所写,文中回忆了1963年叶老帮他修改作文和邀他作客使他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修改作文是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的内容,它只是肖复兴表现叶老文品与人品的一个例子。把课文中的一个例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否妥当很值得深思。按上海王荣生教授的分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当属“样本”类选文。正如叶老所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他坚决主张语文教学的内容应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课文仅是历练方法的“凭借”。王荣生教授认为“样本”类选文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反省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根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在单元的主题,以及我的阅读反省和四年级学情,我以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两方面来展开:一是讨论作者如何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品质;二是了解借景抒情的方法。而三至五自然段有关“作文修改”部分并不难理解,借此进行修改作文的教学可说是舍本逐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得最好的莫过于描写爬山虎的两处句子,这在课文通篇平淡的语言中特别显眼,可见作者当时对爬山虎印象深刻。学习这篇课文伊始,可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并找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对比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然后顺势介绍“借景抒情”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写叶老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并尝试练笔。写好后可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认识两种写法的优缺点。

认识了借景抒情后,第二课时的教学便可围绕第一部分修改作文来展开。但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从第一课时的教学直接引入,让学生找找有没有直接描写叶老的句子,明确什么是侧面描写。再让学生感悟“我”情感的变化,从获奖到听说修改时的“莫名其妙”,到乍看之下的“愣住”,到“仔细看了几遍”后感受到“温暖”,并由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其间的脉络清晰可辨。触动感情的事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我想这就是肖复兴不厌其烦地写出叶老对他作文修改的原因,因为这件事对他触动太大了。这一点也正是本文对单元主题的反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详尽地写出叶老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是否有必要,并指导学生进行缩写。

这样设计教学,教学重点不是课文的内容,当然更不是课文中所运用的一个例子,而是由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怎样阅读和怎样写作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对比,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借景抒情的方法以及缩写练习等,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正道。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以为正是把课文的内容当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如教学《火烧云》时,便着力探索火烧云形成的原因;教学《长城》时,便着重了解长城的历史,建造的原因、过程等;教学《电脑住宅》,便大讲电脑的知识……如此教学,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科学课、历史课或电脑课了。因此,如何凭借课文,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篇5:《米芾学书》教案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教学的特点,本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自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塾、琢、枉”等3个生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悟出写好字的窍门的。

难点:理解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

【教具准备】

几幅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作品激趣,谈话引入

1.展示书法作品欣赏。(师进行解说。)

2.同学们,你们想写出一手好字吗?曾经练过书法吗?想知道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小时候练书法的事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米芾学书》。

二、揭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题,读题。

2.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梳理问题,明确任务

根据学生提问,教师梳理总结本节课主要任务:

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提出来。

3.再度质疑,梳理重点问题。

(1)私塾先生和秀才各是怎样教米芾学书法的?

(2)秀才为什么要米芾用他五两纹银一张的纸?

(3)你觉得米芾是个怎样的人?

五、默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同学之前提出的问题,用符号标出相关答案,或在旁边加批注。

2.组织讨论交流。

六、品读赏读,积累语言

1.从课文中找出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读一读。

2.读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写字的窍门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体会。

篇6:《米芾学书》教案设计

2.加快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4.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内涵,使其懂得无论学东西还是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

3让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事情的要领及合理的方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说结合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3、指导朗读,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自然吸纳新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无论学东西还是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并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三幅书法作品透射出宋代书法大师的功力和水准。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带给你了怎样的启示?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琢、枉纠正生字读音。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强化字的正确读音。操作手法点:出错学生先读正确,线:再找3名学困生正确读音,学会生字,面: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互读或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他曾经跟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字三年没有进展,先生还拿戒尺指着他让他回家放牛,但他不甘心。第二次,跟一位秀才学写字,秀才以五两纹银一张纸,买纸教字的方法让米芾学书法,米芾也由起初的不解到最终成功的故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秀才采取了什么样的的方法让米芾习字的呢?秀才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带给了你这样的启示?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秀才以五两纹银一张纸,买给米芾纸,在这样的纸上写字,让米芾倍感压力,令他感受到纸的珍贵,谨慎下笔,用心写字。他懂得了学写字不仅要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突出了学写字方法的重要。秀才在临走时也将五两纹银作为礼物还给了米芾,而米芾也深切的懂得了他的苦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无论学东西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掌握事情的要领和合理的方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王献之学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一天,小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王献之心中不服,但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 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七、板书设计: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篇7:《米芾学书》教学反思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一段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不要生硬地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来理解。另外,秀才教米芾写字的方法也很巧妙,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让学生说出他的方法巧妙哪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篇8:《米芾学书》语文教案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用心去领会。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所受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学生搜集与米芾相关的资料,了解米芾的书法成就。

教学过程:

一、1检查准备情况,学生互相交流对米芾的了解。

2老师出示提前准备的米芾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交流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

①秀才的智慧和苦心。

米芾与秀才学书学有所获,但秀才并没有教米芾怎样写字,他的智慧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秀才随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随便,其实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发现了米芾学字的症结所在,同时也感觉到米芾是一个求学上进的人。于是米芾在那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米芾的上进和勤奋。

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对米芾的语言、动作和神情描写,重点理解以下几点:①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三年没有长进,但米芾不甘心,还想学写字;②米芾听说秀才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③虽然纸很贵,但米芾为了能写好字,还是满口答应,百般央求母亲给他买纸;④认真琢磨字帖,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心里;⑤明白了写字要用心,不但要关其形,还要悟其神。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后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BR>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篇9:米芾学书读后感

米芾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先是跟村里的私塾先生学写字,练了三年,字也没有什么长进。私塾先生说“笨小子,还是回家放牛吧!”米芾只好回家,但他不甘心,继续刻苦练习写字。

后来,正好有位赶考的秀才路过他们村。这个秀才写得一笔好字,米芾就苦苦央求他教自己写字。秀才却谎称自己的纸贵,米芾只好求母亲当掉陪嫁的首饰换来五两银子,才买了秀才一张纸。米芾不敢下笔了,把字帖上的字反复看,看了整整一上午,把字的间架和笔锋都琢磨透了,终于悟到了学习写字的窍门。

篇10:米芾自述学书经历:《自叙贴》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晚年所书《自叙贴》便可一窥全貌。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

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

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释文】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

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此虽心得亦可学,入学之理在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中国书画超市 启迪真知-鉴藏价值

⊙免费订阅:搜[书画超市]→关注 ⊙放到桌面:标题下[中国书画超市]→右上角[…]→[添加到桌面] ⊙书画拍卖:微信515958379[QQ]

篇11:语S版四年级下24《米芾学书》

1.关于米芾

米芾,北宋书画家。人称“米南官”。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豪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重点词语】:莫名其妙夺眶而出私塾 琢磨窍门枉然苦心孤诣目瞪口呆

【词语解释】造诣: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

私塾:亦称“书塾”“学塾”“塾馆”等。中国旧时私人办理的学校。一般为初级教育。

琢磨:思考;考虑。

晌午:正午或午时前后。

喃喃:低语声。

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办法。本课指练好字的好办法。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

不明白。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独有创见。亦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

费苦心。

【近义词】:责备--责怪顺从--服从犹豫--迟疑(踌躇)

【反义词】:责备--夸奖顺从--违背犹豫--果断

【课文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候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没有什么长进。他不甘心,又向一位赶考路过村里的秀才学写字,终于懂得了写字的窍门。

【中心思想】本文写的是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的道理。

语文百花园六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

上一篇:合肥市长丰县事业单位下一篇:上海市文明工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