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2024-05-04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通用7篇)

篇1:“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类型;学习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写作时运用想象虚构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理由是什么?2时。

示例: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人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

注意:在你思考的同时已经有了联想与想象的参与。

二、知识探究

1、观看法国依云矿泉水的广告,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故事,观察并归纳出联想和想象的本质特征。

根据学生的归纳,结合一些有趣的图片总结出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2、什么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包括下面几种类型:

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相关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相反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

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3、判断下面的联想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冰心《荷叶母亲》由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想到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

④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⑧看到他,使我联想起许多往事。

⑨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⑩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4、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类别:一是把、图画、音乐等材料通过思维形象地再现出来的想象,叫再现想象;二是独立地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联想由此及彼,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联系:联想中有想象的成分,而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创新的想象过程,更不能没有联想。所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想象;而谈联想时,实际上也往往包含着想象。

我们由鸟的飞行想到飞机的飞行,是联想还是想象?(联想)

我们看到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想到飞机上的许多人可能正俯视着大地,这是联想还是想象?(想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象和联想比较,想象更着重于创造、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技法指津

1、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方式1:由此及彼。比如由“﹌”想到绳子、大海的波涛……

由“○”想到镜子、月亮、数字等。

方式2:形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比如由“﹌”想到曲折的人生道路、学习成绩的起伏波动;由“○”想到家人的团圆、故乡的思念等。

2、练习:运用以上两种方式,由“白纸”生发想象和联想。

示例:

由此及彼:白纸——视觉——草原哈达的纯洁

白纸——听觉——森林伐木的凄怆

白纸——触觉——树干干枯而沧桑

白纸——嗅觉——林木葱茏的清新

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白纸——书本——人类文明的传承

白纸——光秃的山野——关注生态、生存的问题

小结: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向多个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不同的是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3、拓展训练1:由圆圈里的问号你想到了什么?

示例:圆代表自划的一个小天地,每天画地为牢,势必孤陋寡闻,满脑子装的怎能不是大大的疑问号?

有人说脑袋大的人聪明,可这个人偌大一个头脑,并不见得怎么聪明,因为他不学无术,脑子里除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号,什么也没有装下。

从这幅图我看到了一个爱动脑子的同学,遇到事情总要问一个为什么,这种敢于质疑问难的作法不值得我们学习么?

拓展训练2: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似乎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

问1:你猜这个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2、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人们盼望严冬早日消逝,春天早日到来,诗人写的“春天就要来了”就如同报晓金鸡的第一声高啼,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憧憬和遐想,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紧接着写的“可我不能见到他”真切地表达了乞丐痛苦、不幸、无比失望的情感,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乞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于是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怜悯和关爱。)

四、感悟要领

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要求。

出示四个片段,学生齐读,教师点拨,共同归纳出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几点要求要求。

1、要符合事物特征,符合生活逻辑。

2、想象联想要有依据。

3、想象联想要有目的。

4、想象联想要有新意。

(具体内容在上。)

五、牛刀小试

1、请调动各种感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拓展为百字左右的文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老师捕捉到了两幅画面,你觉得它像什么?用文字表述出来,10字左右。

六、学以致用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1、……的自述

2、我是……

3、假如……

篇2:“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想象的内含和虚构的类型。

2、掌握想象与虚构的技巧和标准,既要大胆想象,又要合乎情理。

3、通过作文的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指导】

1、什么是想象?心理学是说,想像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而我们说,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叫想像。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思维,想像是人最宝贵的素质,它以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

2、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何?作文需要虚构,因为要表达心中的希望,就是想象,就是虚构,就是编造故事,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不能简单地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为此,必须经过艺术概括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想像的作文,虚构性的作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一类是幻想的。

(1)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

正如鲁迅在《我怎么起小说来》中所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渐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2)进行幻想。幻想,也是一种想像,它是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或愿望为依据,虚构还未发现或实现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想像过程。由此可见,幻想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但这并不是说幻想可以凭空妄想,归根结底,虚构的事物的具体形象还是决定于人的愿望和需要,反映人类的进步和美好的愿望。

3、想象有什么作用?(1)想象是连接思想和现实的桥梁(2)可以丰富表现的内容和手段。(3)可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4、如何去想象?(1)抓住事物的相似、相关、相反关系加以想象(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对未来进行想象(3)超越时空,突破现实,大胆虚构

5、想象有哪些要求:(1)以真实为基础(2)有一定的跳跃性 【当堂训练】

1、△○□请大家就这三个图形,联系现实生 活,构思一篇短文。

2、儿子、鲜花、父亲、核桃。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思一篇短文。附加材料: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像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例文 《卡拉 OK来了林黛玉》 盛 煜

话说林黛玉本想在太虚幻境小憩片刻,不想一闭上眼睛就睡着了,一睁眼已经是第二天傍晚。她想去大观园看看,重温一下“物是人非”的感觉。

篇3: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1.添枝加叶。真实的事件本身往往简单、平淡,需要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首先,要根据已有材料,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填补“空白”之处。其次,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准确捕捉事物特征写景状物。再次,添枝加叶,即在原材料的主干上丰富细节、展现形象,切忌离开材料节外生枝地喧宾夺主,从而导致偏题、离题。

2.移花接木。即在情节的处理上,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段,把一个人的事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读者浑然不觉。

3.杂取种种。指在广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典型。正如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4.偷梁换柱。即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作者一番偷梁换柱,使文意曲折跌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能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5.无中生有。如果有的作文命题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不能写实,又不能“移花”“添枝”,那就得有“无中生有”的本事。

6.夸张感受法。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受外界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时在构思时,作者需要打破时空界限,让不同时空的人物聚合在一起,以此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如魏明伦的荒诞剧《潘金莲》,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大聚会,除我们熟知的武松、武大郎和潘金莲之外,施耐庵、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派出所警察、法官等古今中外的人物汇聚在一起,演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情节离奇荒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上演之后,曾引起极大反响。

7.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这里的“虚”和“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未来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十分注重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审美效果。如《阳关雪》中的一段描写: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段描写,显然是依据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想象而成的。王维的行为在诗中没有具体的描写,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友人送别的场景描摹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描写,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8.化平淡为奇特,叙述描写适当渲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无奇,写作中,直白地叙述下来,必定味同嚼蜡,令人难以卒读。如果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或对所写对象选择加工、渲染,就会化平淡为奇特,收到好的表达效果。高考优秀作文不乏这种成功的例子。请看北京某考生的《包容》片段: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地哀鸣。

单薄的长衫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战,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热。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了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这两段文字,写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时的情景。如果只是概略地叙述柳宗元被贬永州,内心极度怨恨、失意,就不能感染读者,不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作者深知其中的奥妙,发挥了想象功能,虚构了柳宗元被贬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对环境氛围(“远山”“秋叶”“残阳”“孤雁”“衰蝉”等)加以渲染,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对柳宗元形象(身体瘦弱、形容憔悴)的刻画,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和下文柳宗元面对坎坷、打击和失意命运时的包容相结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想象虚构,是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构思技巧,它既可以用于整篇文章,也可运用于文章的局部,具体情况应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处理。

篇4:“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写作时运用想象虚构的兴趣。

一、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平时老师一给大家布置作文,同学们就发愁,总是抱怨说:我们的生活两点一线,我们的圈子小之又小,素材少,思路窄,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是的,我们的生活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却是无限的!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作文。

板书: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二、想象

1、人人都有想象力

(1)展示:一组奇形怪状的云彩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图片)

很好!这些普通的云经同学们的想象,竟幻化成如此丰富生动形象。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组声音,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并描述出声音发出者形态以及所处的环境。

(2)播放:打呼噜、煮东西、吃面条的声音片断,学生描述声音发出者的形态和当时的环境。

经过刚才的小测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想象力,正是因为想象,让单一变得多样化,让呆板化作生动,让我们的是世界更丰富多彩。

可以说,不管是科技进步还是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就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感叹道: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的兴趣。

2、想象的概念

那到底什么是想象呢?(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想象的概念)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回忆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对此概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例如,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这幅我们从未感知过的图景,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牛羊等记忆表象的组合构成的。

第二,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例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他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过的;我们在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也是我们未曾感知过的。这些没有感知过的但又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是想象的结果。

3、想象方式

想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又是如何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呢?

(1)黏合

展示:美人鱼、飞马等想象形象。

分析: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与强调

展示:千手观音、九头鸟等形象。

分析: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叫做夸张与强调。

(3)拟人化

展示:白蛇与青蛇海绵宝宝与派大星

分析: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4)典型化

展示:鲁迅笔下的阿Q的形象、祥林嫂的形象

分析: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概念入手,理解什么是想象力。并通过列举学生们熟悉的形象分析其形成的方式,进而掌握想象的方式。

三、虚构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那么,我们写作文是如何运用想象呢?其实,虚构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平时我们写作文时,总是要求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如今,要求大家虚构作文,有的同学难免会觉得这是不是矛盾啊。同学们一定看到过某些电视剧的开头,经常会打上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没错!虽然是虚构的故事,有的却能让我们追剧追得废寝忘食,为什么呢?我们能在其中看到生活的影子,能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好的影视作品是这样,好的文学作品也是这样。虚构,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为根据,是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1、虚构概念

虚构是指创作者在从事写作活动中充分调动想象思维,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为了表现生活、塑造典型、突出主题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2、虚构性的作文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的社会生活类,如鲁迅的《祝福》;一类是科学幻想类,如刘慈欣的《三体》。

3、如何虚构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然而却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写作时撷取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构思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必然对生活素材有所取舍,并按我们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看法、感情加以叙述和描写,这些就是艺术虚构。

艺术虚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虚构故事的人物。

其次,虚构生动的情节。

第三,虚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

最后,虚构特定的环境。

常用虚构手法:

(1)移花接木法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是“移花接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系列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塑造有很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孔乙己》,就是作者想要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而“移”到是“孔乙己”身上。

(2)添枝加叶法

在作文中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者只有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丰富深刻。作家茹志娟在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中,只是在弹火纷纷的夜晚跟着一个通讯员,“默默无声地展开了一场紧张的竞走比赛”,后来通讯员的面貌也记不清了,真人真事就这样简单,但作家在写作时充分发挥了想象,洋洋洒洒,细致入微,一系列的动作、肖像、对话、环境等描写,使得故事妙趣横生,人物跃然纸上。

(3)偷梁换柱法

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就有很多人物塑造采用了这种方法,主人公孙少平曾激励了一代青年,而他就是作者路遥直接取材于自己的弟弟王天乐,特别是王天乐曾当过五年的煤矿工人,路遥说:“他(王天乐)对这个我最薄弱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所以在这番偷梁换柱之后,使孙少平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尤其是在第三部里,真实地反映了他在矿区的生活、工作,从多方面再现了煤矿工人的典型形象,使孙少平的性格也更加鲜明。

(4)超级链接法

翻开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有很多都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其题材的新颖、主题的深刻而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这就是运用了超级链接法收到的效果。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赤兔马作为一个触发点,在此基础上,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吕布、董卓、关羽等人物,同时这几个人的为人又正好与话题“诚信”相关,于是就充分展开想象,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命的感人故事,构思独到,想象丰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授虚构的概念,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实际应用的方法。

4、虚构训练

组织学生有序进行“胡编乱造”的游戏。思考:虚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游戏内容如下:

“胡编乱造”

(1)步骤一:

第一大组:写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语。

例如:爸爸、老师、桌子……

第二大组:写一个表地点的词语。

例如:月球、公园、操场……

第三大组:写一个表动作的词语。

例如:吃饭、看电影、踢球……

(2)步骤二:

在“事物”、“地点”、“动作”的纸条里各抽一张,将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例:爸爸在月球吃饭。

(3)步骤三: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这一大组的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力求使这段话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例: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2057年,月球成了人类的旅游胜地。作为开发科技人员之一的爸爸,带着我们全家去月球度假。坐在月球的大氧气罩里,我们和爸爸一起享用了一顿丰富而又奇妙的宇宙餐。

步骤三时,播放激发想象的乐曲。老师下去指导写作情况。

(4)步骤四: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自己这一小组内各个同学的作品,合作品评。然后选出优秀的作品,读给全班同学共同点评。

总结:虚构的原则

1、虚构要有目的

2、虚构大胆,要合情合理(以真实生活为基础)

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巴尔扎克

课后作业

1、把现实生活典型化类:高中生的一天

2、科学幻想类:当彗星撞上地球

选择上述任意一个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800字的虚构作文,题目可自拟。

总之,虚构是一种创作手法,使用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上得心应手,帮助我们在写作最困难的时候产生灵感,闯过无话可说的难关,从而使我们的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游戏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在严肃紧张的课堂中放松下来,进而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写作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布置课后作文题。

作文题目

1、把现实生活典型化类:高中生的一天

2、科学幻想类:当彗星撞上地球

选择上述任意一个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800字的虚构作文,题目可自拟。

葛娜

篇5: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思想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教改的重要任务,而想象力本身就是创造力,它必然远离板滞,所以训练本身应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学生的想象都能振翅高翔。

(2)、学生不仅要有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还要有一定的理性深度。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思想认识

教学步骤

一、讲解想象的方式

1.象形想象(抽象→具体)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识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形想象要可感、含蓄。

2.象征想象(形象→意蕴)根据事物外在的或内在的某种具体特征,想象出某种与之相应的精神、品格或含意。

3.类比想象(此物→彼物)将两件以上的事物的相同(相似)或相异之处加以联系,从中获得某种启示,或用以说明费解的事物或抽象的道理。

4.推测想象(已知→拟测)根据事物的发展和过程,推测 他的未来;根据熟悉的事物,推测生疏的或不存在的事物。

5.合成想象(群体→个体)集众美于一身或集众丑于一身,塑造出一个新的形象。

二、常用虚构手法 1.移花接木法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是“移花接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系列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塑造有很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孔乙己》,就是作者想要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而“移”到是“孔乙己”身上。2.添枝加叶法

在作文中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者只有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丰富深刻。作家茹志娟在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中,只是在弹火纷纷的夜晚跟着一个通讯员,“默默无声地展开了一场紧张的竞走比赛”,后来通讯员的面貌也记不清了,真人真事就这样简单,但作家在写作时充分发挥了想象,洋洋洒洒,细致入微,一系列的动作、肖像、对话、环境等描写。3.偷梁换柱法

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就有很多人物塑造采用了这种方法,主人公孙少平曾激励了一代青年,而他就是作者路遥直接取材于自己的弟弟王天乐,特别是王天乐曾当过五年的煤矿工人,路遥说:“他(王天乐)对这个我最薄弱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

4.超级链接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翻开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有很多都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其题材的新颖、主题的深刻而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这就是运用了超级链接法收到的效果。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赤兔马作为一个触发点,在此基础上,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吕布、董卓、关羽等人物,同时这几个人的为人又正好与话题“诚信”相关,于是就充分展开想象,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命的感人故事,构思独到,想象丰富。

三、虚构思维趋向

1.虚构人物形象,塑造美好的心灵

人物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体,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要看写作者对人物心灵挖掘得够不够深,表现得全不全面。人物的心灵表现在真善美上,有时是单一的,但为了塑造一个典型人物,必要时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表现它,如电视剧《闯关东》中朱开山这个人物就集礼、仁、义、侠、勇、智多种形象于一身,人物的高大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心灵的标尺豁然树立在观众面前,这种呈多样性的心灵写真,是将众多人物性格特征集中概括在一个人身上。一句话,无论写什么人,怎么去虚构,都要去挖掘人物心灵的深度,必要时可以采用移植法,将这个人的性格“剪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这完全是符合中心——表现典型人物的性格的需要。

2.虚构生动的情节,创设故事的情景

人物形象的鲜明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的本质意义是感染人、打动人。我们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联想、加工、组接,不要完全拘泥于真实生活,可以大胆地虚构。例如《呼唤师魂》中怀念一位因车祸去世的老师,但这位老师并不是她的老师,她只是听说过这位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动人事迹。她大胆地虚构:一是将这位老师当做教过自己的老师来写,便于叙述和抒情;二是将车祸的真正原因由去镇里开会改为去镇里领作文竞赛奖,把老师辅导学生作文处理为中心事件。这样情节更集中、更有表现力,这样的虚构更能产生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3.虚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展开细腻真实的描写

很多学生不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导致人物形象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再就是不善于虚构。教师要强调的是虚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一定要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如:有个学生写父亲如何勤俭节约供他读书这一情节,结尾写父亲送他上学,送到村口还不肯离去。便虚构了一个给伙食费的细节。“当我从父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中接过那一叠暖和、很旧、却放得很整齐的钞票时,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这一细节蕴涵了父亲多少艰辛、节俭和爱怜!

4.虚构景物、描绘景物衬托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怎样的心情便有怎样的景物。当我们高兴时,所感受到的是“天街小雨,姹紫嫣红”般的美妙景象;当我们悲哀时,眼前又是“樯倾楫摧,去国怀乡”的凄惨景象。如《社戏》,写到我和小伙伴终于平息无船看戏等波折后,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在写月夜航船这一情节时,心情无比的愉悦和惬意,文中写道:“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作者几十年后回想童年往事,对当时的情景未必还记得那样清楚,这里的景物描写完全是为了烘托当时愉快的心情而虚构的,但符合常理,也就是说要符合生活逻辑,符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修养、性格,否则就是捏造。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成功例文欣赏

《回到原点》

[高分理由]:第一,忠实于原著,又能用当代的眼光观照人物的内心。小作者敢于想象,既忠实于原著,又运用超级链接法,让主要人物置身于鲁迅其他小说某些人物形象的观照中,很好地反映出“新时代”的孔乙己继续 “回到原点”的本性。

第二,精辟的描写折射人物的固有特性。作者时时处处都不脱离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对孔乙己如此,对阿Q、阿义等都如此,作者紧扣原著中的情节结构和事件内核,把人物塑造得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用人物的独特个性来演绎主题“回到原点”。

用心

篇6:“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1.带虚构性作文指导与想象力培养概述

一般来说,大家一致认为写作应该讲究“真实”而非“虚构”,但实际上,有时虚构的文章反而更加有趣,更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所以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进行虚构,大胆表达,以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写出的文章更为优秀。但同时要避免那些远离生活实际生活的虚构,避免材料不真实且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虚构;想象力的培养是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一种开发和引导,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般包含想象和创造两部分的内容,训练前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后期则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带虚构性作文指导以及想象力培养的实施建议

2.1 通过讲解课文促进学生进行写作

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优秀的文章和经典的名篇,这些课文不仅结构严谨而且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涵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就是坐着通过一种诗意的笔调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字让读者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情不自禁的在自己的脑海中随着作者的笔触对春天进行想象。这样一篇文章讲解完毕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一些带“虚构性”的文章,可以是描写景物的文章,诸如《美丽的春天》《热情的夏天》等等,通过对《春》的欣赏和模仿并加以想象写出具有自己的特色的文章。此外,在学习完《背影》这篇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去描写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这都是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的时机,通过讲解名篇促进学生的写作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2.2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从阅读入手,首先,可以“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作文,看到图之后先进行想象和构思,之后写起来就会更具备创意和想象性;其次,可以通过续写扩展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很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对这类文章进行续写,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情节和故事,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少年闰土》进行续写,想象闰土和作者以后再次相见的情形,通过这种续写的训练来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最后,以改写延伸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一些诗歌的时候,()学生难免会有想要自己创作的想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对这些诗歌的改写甚至是自己进行创作,让学生自己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中去进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想象力延展的训练。

2.3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作文的完善

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还应该包括对作文的`评价和修改,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作文有哪些不足和闪光点,对于好的地方要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完善,在作文评改的环节教师应该将作文收上去之后先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讲作文发下去交由学生互评,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篇好的文章进行交流,然后说出为什么推荐这篇文章,通过这样一种过程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人的文章,互相学习并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文章,在这样一个互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并加以借鉴,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加以完善,让自己的作文改善不足,并借鉴经验从而写出更为优秀的文章。

2.4 通过写作促进学生对作文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写作方法还掌握了评改的方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发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将自己的作文与名家名篇进行对比,在这一过程中,就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以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学完这篇文章之后要进行写作的训练,那么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格外注意,也会更加认真,同时学习的目的性也更强,在学习以及阅读的同时也是对写作的一种积累和铺垫,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阅读水平会提高,更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在这样多的素材积累之下就可以更为自由地进行想象和虚构,大量的素材也就成为了写作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平时进行想象和虚构写作的练习,一旦有什么想法就可以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练习和提升的过程,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和构思之后,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更为容易,同时也更加容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在写作中应用也会更为顺畅,促进学生对作文的学习。

3.总结

写作运用虚构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更为关注虚构性作文的指导和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在课文讲解中促进学生的写作,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关注作文的评改环节,让学生多多练习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作文课有限想象无极限――怎样教想象类作文[J].新课程导学, (8)

[2]丁六芳。试论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30)

篇7:放飞想象学会虚构

一棵树的自白

新洲一中 夏云丽

我是一棵树。

八十年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树,蓊蓊郁郁的,我身边的人们都说很美。然而,一棵大行星向地球撞了过来,慌忙中,科学家从一棵白杨树中取出了我——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细胞。

几十年过去了,在新行星上生活的人类开始培育我,渴望回到多年前的样子。生活在液体中的我很疑惑:我的祖先们不是都生活在土壤中吗?生活在液体中的我会死吗?……然而,我的种种担忧都是多余的,人们说那是营养液,只有它才能维持我的生命。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树根轻飘飘的,仿佛随时都会流走。我更喜欢在土壤中,即使被厚重的土压着,但更适合我生活。

每天我的周围总有一大堆人,“真美啊,那绿色真漂亮……”美吗?我的枝干上只有几片叶子,况且我只是一棵白杨,一种普通常见的树。“这是我们科研所培育的第一棵树,如果成功,我们将大力培养,到时候我们将再次生活在一片绿意中……”平时沉默寡言的一位照顾我的人,此时眉飞色舞地说着。噢,原来我只是个实验品,原来我是唯一存活下来的树。

最重要的时刻来临了,我要被移植到土壤中了!我有些兴奋:终于可以到梦寐以求的土地上生活了,但又有些担忧:习惯了在液体中生活的我还能适应别的环境吗?无论如何,我都将被移走。这一天,周围的人的神色都很凝重,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我被移到了整个星球上最肥沃的土地中。感受着根部的挤压感,我高兴极了!然而,没几天我就有些虚弱了:这里实在太贫瘠了,根本不是我能生活的地方。培养员, 我不行了,你知道吗?此刻的培养员依旧眉飞色舞:“人类是万物之灵,能够创造生命,我身后的这棵树便是最好的证明!”

身后的那棵树,培养员,你没有看到我身体的亏空吗?你是否真正地了解我呢?生命,我们同样都是生命,为何你们可以自称是万物之灵呢?为何我的命运要被你们操纵呢?万物之灵,睁开你的眼看着,我这棵树是如何拒绝你们操控的!

伴着周围的呐喊与喝彩,我的身体缓缓倒下。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是无法复制也无法创造的,你们知道吗?

内容:本文以一棵树的心理为写作对象,通过其在营养液中培育、生长,之后移植土壤,而又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死亡的悲剧故事,来劝诫所谓万物之灵的人类。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心随文动。不足之处在于主旨突兀,前半部分为主旨铺垫太少,易让人以为是一篇环保文章,减弱了文章的说服力,故得19分。

表达: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亲切自然;想象比较合理,大段的内心独白,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但文章前半部分介绍白杨的背景及生活时,语言啰嗦冗长,到后面揭示主旨时又显突兀简短,有头重脚轻之嫌,详略处置欠妥,弱化了主旨,可得18分。

发展:从发展等级中“构思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的要求来看,本文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构造了新颖生动而又富有内涵的情节,以小见大,主旨深刻隽永,耐人寻味,可得8分。

本文是一篇虚构想象的记叙文。想象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虚构则是艺术想象的产物,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图画。本文记叙了行星撞击地球后“我”作为一个实验品所受的遭遇,令人耳目一新。但有几处美中不足:一是主旨不够明确,前半部分似乎是写环保,后半部分却是写人类的自高自大。二是自我想象太多,对人类的足迹描写过少,使文章有些平淡飘然。三是文中有几处语言令人费解,如“伴着周围的呐喊与喝彩,我的身体缓缓倒下”的想象描写等,令人费解。

【跳级升格】

一棵树的自白

新洲一中 夏云丽

八十年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树,蓊蓊郁郁的。然而这一切的美,人类并不懂得珍惜,他们不停砍伐,树愈来愈少。有一天,行星撞了地球,慌忙撤退的人类,从一棵白杨树中提取了我——那时的我只是一个细胞。

经过漫长的太空旅行,人类终于抵达了新的星球。宇宙飞船一着陆,科学家们立即将我送入了实验室,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让我这个唯一的树细胞存活下来。他们将我安置在营养液中来延续我的生命。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慢慢生长开花,但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树根轻飘飘的,虚无飘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我多么怀念那些脚踏泥土的日子啊!它让我感到真实又踏实。

我的周围每天总有一大堆人,对我做着各种实验记录。“如果这棵树培养成功,那么这个星球上也能遍布森林了!那时我们又能生活在一片绿意之中!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为我们人类控制生命、创造生命奠定了基础,不久我们人类就能够操控万物,成为世界的主宰……”我被放在透明玻璃器皿中,就像一件艺术品,每天来参观我的人络绎不绝,感觉不到一点自由,仿佛连生命也不是自己的……

最重要的时刻到了,我要被移植到土壤中了!我有些兴奋:终于可以到梦寐以求的土地上生活了,但又有些担忧:习惯了在液体中生活的我还能适应别的环境吗?无论如何,我都将被移走。这一天,人类的神色都很凝重,在他们期盼的目光中,我被移到了整个星球上最肥沃的土地中。感受着根部的挤压,我高兴极了!然而,没几天我就有些虚弱了:这里实在太贫瘠了,根本不是我能生活的地方。培养员, 我不行了,快来救救我?我虚弱地摇晃着瘦弱的枝干,几片叶子也随之坠落,但培养员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异样,依旧眉飞色舞:“人类是万物之灵,能够创造生命,我身后的这棵树便是最好的证明!”人们欢呼着,雀跃着,低声讨论,高声尖叫,而我却感到呼吸困难,很难适应这颗星球上的环境……“看哪,这棵树多么健壮!这将是我们重建森林的一小步,也是我们人类控制万物的第一步!今后的人类,不仅能控制生命,还能够创造生命……”我再也听不下去了,用尽最后的力气奋力弯腰,“咔”的一声,我折断了自己的身体,人类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而我终于挣脱了束缚。

人类啊,现在这颗星球上再也不会出现绿色了,你们也永远无法控制万物,更别说创造生命了!

首先,对文章前半部分进行改造,通过写人类对树细胞的培育过程来强化人类对生命的复制与创造这一要批判的主题,通过叙写“我”的苦闷与向往自由,来为后文的反抗埋下伏笔,做到了前后呼应,主旨进一步明确。

其次,对于树的反抗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想象,通过树的心理描写与人类的自高自大控制欲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主旨,强化中心。

再次,通过修改原文中一些过渡突兀、上下文衔接不紧以及令人费解的语言,使过渡流畅自然,行文紧凑,表意明确。

作文的虚构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想象便没有创造。想象虚构并非不要真实,它以真实为基础,基本的要求是大胆而合情理。想象虚构类的作文,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要明确虚构想象的目的。我们在虚构想象时,常常重虚轻实,让自己的想象变成了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其实,任何好的虚构想象作品,无论看起来多荒诞,它都是紧紧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去的。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为了表达一种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

上一篇: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下一篇:威海市总工会2007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