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2024-05-15

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归纳综合的能力;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进而认识到中国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与内涵,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勤劳恳干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资源,一个星期内进行收集整理,同学间进行资料共享;活动课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1、通过“见字见马” “马的故事” “马的诗文”等有关“马”的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马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2、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资料,小组间交流,做到资料共享。

活动过程:

一、导入:(略)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沿坡讨源,见字见马(形式:小组比赛)

(主持人1)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那么让我们沿坡讨源,见字见马。这项活动我们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展示大家对“汉语汉字中的马”的了解。希望大家亮出你自己。

第一环节:马字“大探究”。(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前展示与“马”字有关的字,一分钟内写出多者为胜,给前四名的小组依次加上8、6、4、2分。)

第二环节:书画作品“大展示”。(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前展示“马”字的书法,前四名为优胜组,给该组加5分。)

第三环节:成语“大点兵”。(必答题:每组指定一名同学说出一个马字成语,并解释,回答正确每组加10分;抢答题:快速解释卡片上马字成语,并造句。抢答正确的同学给该组加5分。)

第四环节:谚语,歇后语“大背诵”。(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规定的一分钟内看谁说出的谚语或歇后语多,给前四名的小组依次加上8、6、4、2分。)

第五环节:马字名句知多少。(第一轮:每组必答一句诗词名句且不重复,回答正确组加5分;第二轮:抽签答题,对者每组加10分。)

活动二:悠悠岁月,浓浓马情——马的故事 (形式:故事会)

(主持人2)热情澎湃的比试,好像竞技的赛场,同学们热情澎湃,希望下面的表现更出色。在日常生活中,在军事活动里,马与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下面让我们走进悠悠岁月,诉说浓浓马情。我们开个小小的故事会,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如的卢马、白龙马、汗血马)(给故事说得好的同学这组加10分。)

(主持人1)谁能再给大家讲一讲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伯乐相马、老马识途、按图索骥)(给说得好的`同学这组加10分。)

(主持人2)刚才这几位小故事家都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才华,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活动三:走进文学,找寻马的精神 ——马的诗文(形式:诗文朗诵会)

主持人:同学们,马和战士结合,便成铁骑,铁骑劲突刀枪鸣。没有马,秦始皇不可能驱驭万军统天下;没有马,成吉思汗不可能十万铁骑建帝国。而三国时的曹植的《白马篇》,更是写一个游侠骑着白马,武艺高超,英武奋勇,寄托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另外,辛弃疾《破阵子》里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就写出了马冲锋陷阵的英勇气概。臧克家的《老马》,也同作者一起因背负沉重的压力,对前途茫然,因而悲伤、忧虑。但当孟郊考试登第,策马奔驰在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便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样神采飞扬的诗句,可见马也会意气风发的。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诗文朗诵,从而进一步体验马的驯良、勇毅、和睦的品格,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畅而有感情。(给朗诵优秀的同学这组加10分。)

三、活动总结(说出心里话):

你最想对我们的朋友——马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从你收集到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取一则自己最感兴趣的,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力求把事情发展的经过叙述清楚。

2、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准备活动表

语文实践活动:《马的世界》

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尽管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我们不该忘记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伙伴。愿我们做一个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和平使者,去传递共享美好世界的心声。

活动时间:七年级 二学期 第 16 周

活动地点:

参加活动人员:

活动内容:

收集与马有关的资料。

活动过程:

1、 查找我国古代“马”字的写法,并描摹其写法。

2、 写出以“马”字为偏旁的常见字(至少20个),并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3、 写出含“马”字的成语(至少10个),解释成语的意思,并分别用他们造句。

4、 搜集与马有关的谚语,歇后语及含“马”字的名句。

5、 搜集马的故事,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准备一个故事向同学讲述。(写出你要讲的故事名。)

6、找寻马的诗文,并有感情地朗诵。(写出你要在班上朗诵的诗文名。)

篇2: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2、学习从事一般课题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及从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及从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歌曲《马儿啊,你慢些走》引入。

刚才的歌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将军的一首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歌。马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忠勇的象征,素为中国人所钟爱。据说在我国各地与马有关的地名数量之多仅次于龙!在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在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本节课同学们通过了解马,进一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一周来我们自主实践、深入生活、调查研究的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同学们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搜集资料,了解马的有关知识、历史作用、艺术内涵,激发了大家善待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展示我们的活动成果吧。

二、展示文化活动成果。全部有学生进行自主展示。

一)、汉语汉字中的马

1、“马”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公元前1300——1100多年前通行。大篆是春秋时秦国的文字。

金文是在战国时出现的,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小篆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全国统一文字。隶书在秦代通行,到汉代成为正式字体。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流行,直到现在。

2、写带“马”字的成语活动。请在1分钟内写出含“马” 字的成语,看谁写得多。一马当先 千军万马 天马行空 犬马之劳 汗马功劳 老马识途 兵荒马乱 走马看花 车水马龙 金戈铁马 指鹿为马 万马奔腾 龙马精神 心猿意马 马到成功

3、说出与马有关的俗语、歇后语。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马背上打电话——奇(骑)闻。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人在衣裳马在鞍。见鞍思马,睹物思人。人有错手,马有失蹄。马行十步九回头。二)、历史传说中的马

1、老马识途

2、田忌赛马

3、千金市马

4、赵高指鹿为马

5、按图索骥

6、九方皋相马

7、伯乐相马

指名学生讲“老马识途”的故事。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指名学生讲“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一天,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后,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三)、艺术作品中的马

1、绘画艺术中的马:徐悲鸿的《六骏图》《奔马》《八骏图》。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2、介绍唐三彩中的马,大屏幕显示唐三彩图片。

唐三彩是唐朝生产的一种彩陶制品,以黄、绿、蓝、赭(红色、赤红色)等为基本颜色,三彩又蕴涵着多彩的意思。唐玄宗时三彩工艺炉火纯青,因此被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现代的唐三彩以河南洛阳为代表。

3、摄影世界中的马,大屏幕显示名马图片、现实世界中英姿飒爽的女骑警照片。

三、文学作品中的马:散文和诗歌 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关于马的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唐)李贺《马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凉州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四、生肖姓氏中的“马”姓。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五、作文训练与指导

活动是作文的准备,作文是活动的小结。本次作文就体裁而言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改写故事”──凭借已有的历史故事改写一则小故事。这类作文,一是要注意展开适当的想像,使历史故事中的“筋骨”变得血肉丰满;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倾向融进历史故事,这样写出来才会感人。为此,同学们可对原有的故事的主题、结构进行改造。作为“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脉络要清楚,叙述语言力求生动。

第二类是“谈谈感想”,这类作文偏重于议论,也可适当融进抒情。行文中有“述”的成分,一般要“述”得简明,相当于“概述”“综述”之类。同学们要在“综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方面下一点功夫。

课堂小结

篇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一、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起来后, 就能倾注全部热情, 兴致勃勃, 认真地进行学习。同样, 学生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就会积极开展研究, 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 在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既不能抓住不放, 也不能放羊不管, 而应该正确引导, 注意调控;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所选择问题的价值;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 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如教学《探索人类的起源》和《黄河, 母亲河》时的活动名称、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活动评价等, 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采访、拍摄、整理、表演、撰写以至最后评价, 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动手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过程。

二、实践体验学习

新课标提出了“观察自己”、“观察社会”、“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要求, 都是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达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从实践过程来看, 它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 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从实践方式来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需要选择各种学习方式, 既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交流;从实践手段来看, 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 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世界,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

一位教师以《桥》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过程是: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 阅读有关“桥”的重点文本, 或引导学生温习一些由“桥”构成的词语诗句等, 把对于桥及其词义的发展的理解结合起来。然后, 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实地参观、访问或查阅图书资料, 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使学生对中外的名桥有一定了解,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引导他们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 开展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很明显, 活动目的在于以“桥”为主题组织材料和线索, 搭建一个活动平台,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综合性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并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奥妙和乐趣、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样,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又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经验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使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合作创造学习

记得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作为教师, 我们更应该坚信——每一块云彩都会下雨!正如我们学校提出的育人理念:每位学生都要发展, 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 但不必相同规格。我们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身上,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把一个孩子都看成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 及时发现并挖掘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都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分工合作, 彼此配合, 互相取长补短, 谁也没有绝对的“权威”, 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我把能否全员参与, 合作是否密切当作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的学生,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协调能力也很强。

特别强调的是:要求人人参与、生生互动, 也不能把教师排除在外, 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 不能仅充当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 更要做参与者。

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教学, 我就是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之中去的, 像聊家常一样与学生聊电视, 引出本堂课的话题——广告语。再对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告语与学生一起作简要评价。最后,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设计广告语。要使学生主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还要重视就地取材的优势, 挖掘学生中熟悉的资源。这样, 就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我“教”你“学”的模式, 有利于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研究表明, 学生只在有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 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因此, 综合语文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 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客观地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积极提倡。”笔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做了一点探究, 综合性学习可分为自主探究学习、实践体验学习、合作创新学习。

关键词:语文综合,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创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知识整理

整理者:黄文

一、知识整理

1.按“马”字的汉字演变过程排序应该是:早期甲骨文、晚期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由此看出汉字的演变的主要特点是:由繁到简。

2.能写出5个以“马”为偏旁的字。驼驮驰驴驶3.写出3个含“马”字的成语:一马当先、走马观花、老马识途。4.历史传说中的名马:的卢马、汗血马、昭陵六骏。

5.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伯乐相马、老马识途、田忌赛马、指鹿为马。

6.与马有关的俗语、谚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驴唇不对马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谚语:马儿伸腿——出题。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7.艺术作品中的马

画马名家:唐代的韩幹、韦偃,近代的徐悲鸿;雕刻名作:昭陵六骏 陶瓷名作:马踏飞燕;音乐名作: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 8.文学作品中的马:杜甫《房兵曹胡马》、臧克家《老马》 9.含有“马”字诗句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我国古代的车马。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因此,古人所谓御车就是御马,乘车就是乘马。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战国时代才形成了骑马之风。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战国时代,按车乘的多少区分国之大小,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11.列举出关于马的典故、作品或活动项目吗?列出两个即可。

答案:马术比赛、那达慕赛马、二胡《赛马》、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美国电影《赛马》12.请为这则俗语配上下句:

二、训练题

1.标语、宣传语、主题语走进马的世界,去探寻马的秘密2.活动形式

“马的图片”展示讲“中外名马”的故事举办“马的世界”板报或手抄报举办“马的风采”演讲或征文开展“现在还不要马”的辩论赛3.活动步骤班上准备开展马的图片展,请你拟写活动步骤。

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第二步: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收集到马的图片。第三步:评选最佳图片,为选出的图片配上解说词。第四步:宣布评选结果。4.手抄报题目 请你为手抄报设计两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

栏目三:颂赞马的美文栏目四:探索马的起源

5.在展示图片活动中,有一个小组没有按要求准备好素材,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的建议:活动主持人应将活动要求形成文字,发到各小组长手中;在活动准备阶段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准备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

三、材料题

材料一:马的起源:

马属哺乳纲,草食性家畜,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材料二:的卢马介绍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材料三:赤兔马介绍

关羽从曹操那儿得到赤兔马之后,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材料四: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1.根据以上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案】马在我国历史悠久;马的性格是忠义、刚烈;“千里马”现在比喻优秀人才,“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2.你认为马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答:一是人类对动物的态度的重新思考和根本转变,马由此得自由,放归山野,恢复天性;二是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借助科技力量而无需依靠马力,马被人类冷落遗忘; 三是马成为人类娱乐、体育训练项目。

四、活动收获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我们活动中的感受。

篇5:《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马的世界》,要求每位同学查找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二十个含“马”字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造句。根据书上的要求及老师的专题活动建议,个人收集资料,小组开展活动,资源共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作家布封说过:“人类所能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又剽悍的动物——马。”。马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说马话马,走进马的世界,与马共舞。让我们走进第一站——了解汉语汉字中的马。

二、第一章:研究“汉语汉字中的马”

2、学生明确任务 全班分成两个小组: a组任务:

①、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写在纸上)②、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写出与“马”有关的义项,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如:骁(xiāo)——好马 b组任务:

①、至少列举十个含“马”字的成语。

②、找出其中的褒义词(用不同颜色的字写出)。

③、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可口述)

如: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汗马功劳原指战功,现也指对事业的贡献。——这个成语能体现“马”的忠诚、勤劳。

4、各组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

6、成语、俗语接力赛

全班学生进入“马的世界•学习资源”,一分钟时间快记成语。比赛分两组进行,各组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不能重复,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的成语、俗语最多。

二、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

1、过渡:在我国古代涌现过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历史传说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些故事中,有着重写马,体现马的精神,形象的,也有着重写人叙事的,告诉人们一件事情或讲述一个道理。下面,同学们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资源”部分,找出着重写马,能体现马的精神、品质的故事。

4、学生筛选资料,小声讨论。

5、全班交流,明确。

6、指导说故事

师: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认为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对人忠诚、勤劳、善良的动物)

篇6:《马的世界》教学设计2

1.通过有关马的成语、故事、诗文等的积累交流欣赏,让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接受马文化的熏陶,增强对马的认识,丰富其精神世界。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故事进行创造性改写。3.思维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有效运用。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有关马的成语、故事、诗文等的积累交流欣赏,让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接受马文化的熏陶,增强对马的认识,丰富其精神世界。

2.思维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有效运用。课前准备:

1.师生同步阅读积累; 2.讲学稿设计; 3.阅读材料归整; 4.课件制作。教学设想:

1.读写结合和师生同行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 7 2.整个教学流程体现一个中心,即交流为中心:1)交流主体:学生老师;2)交流内容:素材交流(成语、故事、诗文等),表达交流(复述、改写),技巧的交流(改写技巧、选材角度),写作思路的交流,创新思维的交流…… 3.贯穿整节课的一条明线,那就是:人与马的亲密关系。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赠大家一句话。大家齐读,好不好?

新时代的我们,是奔跑在阳光下的骏马,学习中应该有马不停蹄的上进精神,这样我们才不会有马齿徒增的遗憾,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收获春风得意马蹄急的骄傲!

师:洪亮的声音,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满腔的自信。希望在课堂上你们能积极表达,让老师发现我们七(2)班的匹匹“千里马”!(板书:“千里马”)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搜集了大量的有关马的资料,充实了头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情感,今天更重要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进入我们今天的写作训练。二.故事改写

投示要求:从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一)交流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

/ 7

1.万“马”奔腾

说成语 ①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 ② 教师交流自己的分类积累。

A老骥伏枥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快马加鞭

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 B塞翁失马

指鹿为马

老马识途

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

走马观花 学生观察老师的积累,得出规律:

A组侧重于马的精神气概,或勇敢威武,或奋进快速,或忠诚勤劳,或飒爽英姿。B组侧重于马带给人们的警示,成语里都包含着一个故事。

我结合自己的积累,写了一段话,请同学帮老师读读。(朗读中的“千里马”)马是人类的朋友,不仅是它的精神,还源于它的带给人们的启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让我们用发展的、辩证的、乐观的眼光看世界;指鹿为马警示我们应该用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明辨是非;老马识途告诫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它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2.马不停蹄

叙故事

马的故事大家读了很多(成语故事、名马的故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讲给大家听听?

(简洁)

塞翁失马

指鹿为马

老马识途 伯乐相马……

白龙马

赤兔马的卢马

昭陵六骏 汗血宝马……(表达中的“千里马”)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为改写作准备。

/ 7 3.饱含深情

颂诗歌

①学生诵读诗歌。并头脑中想象画面,三言两语谈体会或感受。②教师积累交流。

臧克家的《老马》这首诗写与1932年,表达作者对老马忍辱负重的悲惨命运的同情。找同学读,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③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点拨细节:把头沉重的垂下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二)天马行空,放思维

过渡:交流了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诗歌,回过头来看作文要求,你又有了怎样的想法?(稍等)

1.以改写臧克家的《老马》为例,谈谈想法。

2.教师示范作品:老马的诉说——改写《老马》(师生共读)

/ 7 3.学生从写作角度谈体会,归纳出写作导航: 立意的深刻性;生动的细节描写;大胆的联想与想象。

师:立足于现实生活,揭露现实社会中人类的贪婪。其实,关注我们的现实社会,自然环境的恶化,归根结底是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

4.学生谈自己的改写思路。(可找黑板上的“千里马”)

过渡:追溯历史,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马”字就出现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了,说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就已经有了马。在以上我们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马的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马,是人类无言的朋友。下面我们将要面临的是两个命题作文的挑战。三.命题作文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马,我为你哭泣》 1.指导审题: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最应当予以关注?

“无言”马的默默无闻;“朋友”,文章应该围绕马与人类密切的联系来写。选取典型材料重点体现马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人类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与人类发生了哪些故事。“哭泣”对马的遭遇的同情。“你”用第二人称来写文章。

2.引导选材:对于两个不同的题目,你认为可以将哪些材料写到文章里?

学生广交泛交流,教师归纳:

/ 7 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古代和现代(驰骋疆场的战马、力尽不知热的家马、表演观赏的马、竞技场上的马)

马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鼓舞与启示:勇敢、威武、飘逸、洒脱、奔腾、快速、忠诚、勤劳——

具体事例:历史故事生活事例(和谐共处、人马互助;老马遭遇、千里马被埋没)

(历史故事中的事例我们掌握了不少,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和马的近距离接触呢?讲给大家听听?)

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是我们写作中源源不断的活水,其实,我们阅读积累中的素材也可以成为写作活水的。

示范片段写作:(找同学读)

马是人类的朋友,不仅在于它的精神,还源于它的带给人们的警示:二千多年以前的乌江江畔,末路英雄项羽将战马托付给渡工,自己拔剑自刎,那匹乌骓(zhuī)是幸福的,他能感受到主人的侠骨柔肠,对江水长嘶,泪流不止,谱写了忠诚的悲歌;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在主人被害之后,拒食草料,郁郁而终,谱写了一曲诚信的壮歌。它们所傲视的,也许就不仅仅是它的同类了。小结归纳:选好题目→定感情基调(歌颂

同情)→选择材料 4.你想怎么写这篇命题作文? 学生交流

5.教师示范作文《马,人类无言的朋友》(三个学生读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 7 引导文章构思:点题→各类马的形神事→升华主题 6.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作文

1以下两题选作一个

①投示要求:从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②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 “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恰当引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课后完成作文。

五.课堂结束,教师寄语

马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崇爱的动物之一。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一部分。让马的精神给我们更多的支撑与鞭策,希望大家在学习上有一马当先的闯劲、马不停蹄的韧劲,马到成功的人一定是你!

篇7: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综合听、读、说、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注重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自从走进新课程,笔者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也进行过许多尝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上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来展示笔者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永葆童心》教学设计

1. 活动目的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彰显学生个性与自我。

(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

(4)回顾童年生活,清晰、自信地设计和规划今天和未来,帮助学生良好地衔接小学与中学生活,克服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恐慌与不适,培养学生勇克困难的坚定信念。

2. 活动准备时间:一周

(1)阅读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他人的童年故事,可记在心里,也可将故事梗概写在纸上,在课堂交流时使用。

(2)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了解他们的童年,就“童年”或“童心”与他们做一次坦诚的交流,并进行记录。

(3)从自己的童年照片中选一张或两三张最有特点的或最有意义的照片制作成“童年纪念卡”,在照片的旁边空白处配上“题名”和“题词”,尽可能简练生动、有个性。纪念卡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展示,最后选出一两件出色的在班上展示。

3. 活动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一组儿歌)。

(2)回眸自己的童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尽情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童年纪念卡。

(3)每组推荐出的人进行全班交流讲述。

(4)书写童年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写的文字,展示写作成果。

(5)过渡现在的生活:播放歌曲《不怕不怕》,让学生跟唱,在歌声中挥手告别童年,昂扬走向青春!

(6)张贴卡片:将每个学生制作的纪念卡在负责人的指挥下有序地张贴在教室墙面上,使学生进一步体味童年的快乐。

三、活动反思

篇8: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性学习”的定位是“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这是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来的,但是《课标》中并没有提出更多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导。我们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与研究”课题研讨走在不懈探索之途上。

我想,不论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是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综合性”都应该得到体现,这是首要。在设计《马的世界》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讲故事、听别人讲故事、读成语俗语、表演情景剧、成语接龙、写一段关于马的文字等活动内容,虽然短短的一节课45分钟无法一一展示,但是同学们对这一次活动的重视和感兴趣的程度是我没有预料的到的。同时我也发现,语文教学开始呈现一些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或许能够开拓更多的功能。我联想到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有效综合性地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愿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突破口。

篇9: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等阅读材料。

二、默读材料,了解大意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⑴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⑵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⑴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相机引导学习: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例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例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⑵……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例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例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例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⑴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⑵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_________

现代:_________

当代:广播、电视和_________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题目:

种类: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_________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_________

三、了解现状,生活拓展

篇10: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种植和培育、观察兰花,让学生认识兰花,了解兰花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多动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懂得如何种植兰花。并在此基础上,学生品赏兰花、说兰花、写兰花。

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兰花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做一个像兰花一样的人,风雨之中,独傲群雄。

教学重点

兰花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教学难点

兰花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以及如何做一个像兰花一样的人。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则通过网络和书籍,搜集有关兰花的相关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内容包括兰花的有机构成部分、品种、种植技术,以及有关兰花文化精神的文字资料。做好专门的教学设计,写好专题教案。并利用相关资料,做好PPT。

2.学生。

(1)小组。确定小组的汇报展示方式以及组员的分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背诵、演唱、讲故事、制作等,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2)个人。确定采访的对象,准备好采访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学习习作,写贺卡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图片和有关兰花的诗句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兰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来猜猜这是什么。并让学生说出有关兰花的诗句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兰花的世界。

附:1.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3.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杜牧《兰溪》)4.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韩愈《幽兰操》)

二、兰花基本知识 1.概念。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2.兰科花卉基本形态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状。

(1)根。

分为地生根和气生根两类 根菌—兰菌(Mycorrhiza)(2)茎。

分为直立茎、根状茎和假鳞茎三类。见图(3)叶。

依种类和品种形态差异很大,是兰花分类的标准之一,和重要的观赏部位, 如叶艺。见图(4)花。

由七部分组成,三基数。即萼片三枚(萼片瓣化),花瓣三枚及蕊柱一枚。三枚花瓣中有一枚称为唇瓣,其形态各异。某些属中如兜兰属两侧萼片合二为一,称为腹萼。蕊柱是花的繁殖部分,其上有雌雄两部分性器官。见图。

(5)果实和种子。

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蒴果。种子极小,数目众多,每一蒴果内可含种子上万至十万粒,每一粒种子仅重0.3-6.5微克,似蕨类植物的孢子。

二、栽培兰花的分类

中国兰花: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及暖温带地区,为草本丛生性植物,属地生类型,如墨兰、建兰、春兰、蕙兰、台兰等。

热带兰花:又称洋兰,原产于热带雨林中,植株呈攀援状,多为气生根,附生在其它物体上,属附生类型,如卡特兰、兜兰、石斛等。

寒兰:花色有绿、黄、紫红、淡红等,芳香。花期初冬即10-11月

墨兰:别名报岁兰。花色多紫红或浅褐色条纹。花期春节前后。原产我国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品种较多。

台兰:为变种,与原种区别在于叶短小,具光泽,花较少。生于林一或溪边有覆土的岩石上。

1.兰花生长习性。

兰花喜温暖湿润的气侯,春兰、蕙兰耐寒力较强。在华东、华中一般地区栽培建兰、墨兰、寒兰需入室越冬。兰花喜半阴、湿润,忌直晒和干燥的环境。喜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

2.中国兰生长特点。

春兰主要生长期在春季,叶芽和假鳞茎的生长主要在夏季,少量在秋季,冬季为休眠期。9-10月花芽分化,花芽生长时间较长,从秋季至开花,其中11月下旬至2月为花芽休眠期。蕙兰生长期比春兰稍迟,冬至翌春休眠,3月初花芽分化,花芽无休眠期。建兰、墨兰、寒兰的芽,叶均春夏生长,花芽出土后无休眠期。

3.中国兰的繁殖。

分株繁殖为主。春季开花的春兰宜花后生长停止时进行,秋季开花的,宜于春季新芽未抽出前进行。也可结合休眠期换盆进行分株。2-3年分株一次。

播种繁殖难度大,要有适宜的培养基,种子经严格消毒无菌的条件下,半年至1年才能发芽,8-10年开花。兰花组培一般以芽为外植体,在短期内能生产出千百万无性系植株。

春兰主要生长期在春季,叶芽和假鳞茎的生长主要在夏季,少量在秋季,冬季为休眠期。9-10月花芽分化,花芽生长时间较长,从秋季至开花,其中11月下旬至2月为花芽休眠期。蕙兰生长期比春兰稍迟,冬至翌春休眠,3月初花芽分化,花芽无休眠期。建兰、墨兰、寒兰的芽,叶均春夏生长,花芽出土后无休眠期。

4.栽培要点。

选半阴或适当遮荫通风的地方种兰花。从春至初秋均需遮帘避直晒。夏秋入荫棚下通风处,早晚开棚承受露水。室内养兰0℃以下才关窗。秋未加强光照。兰花生长适温一般白天18-21℃,夜晚5-6℃。

“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是对春兰和蕙兰的栽培总结。即春天低温不出房,夏天不可直晒,秋天保持湿润的环境,冬天不可过湿。种兰花盆土宜湿润不积水,要通气、疏松养料丰富。

兰花施肥宜勤而淡,忌骤而浓,春兰可稍浓,秋兰宜稍淡,开花前后不施肥,三伏天不施肥,休眠期不施肥。生长期1周至半月可施稀液肥1次,也可施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化肥,但应控制浓度。

兰花换盆宜2-3年1次,也可与分株结合进行。换盆时除去多余的假鳞茎和老根,最好稍晾干后栽。栽时新芽向外。老鳞茎向内有利新芽萌发。栽时根系要舒展,填土要实,但不可重压。栽后略喷水,置荫处。

兰花喜阴、温暖、湿润,怕日晒、酷热、干燥气候。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中可生长良好。浇水不宜过勤和太湿。兰花施肥以豆饼肥为好,硫酸铰、磷酸二氢钾等酸性肥料也较适宜。生长旺季半月至二十天可施一次,以稀释的液肥为好,平时少施,休眠期不施。分株时间多在新芽未露土之前进行。一般春兰秋末冬初分,蕙兰和秋兰、寒兰春季分。分根:使选定的母株盆土略干,根部微蔫,分根时不易折断伤苗。将母株从盆土中翻出后,轻轻抖落根部泥土,剪去病根、腐根和衰老叶后,放在水中浸软未抖掉之泥土,再刷洗干净,放在阴凉处,待根变灰白色或有皱纹柔软时,即可分根栽植。

三、中国兰花的欣赏和品评 1.我国传统名兰的欣赏标准:

1、香

2、姿

3、花色

4、肩(萼片)

5、瓣

6、捧

7、鼻(蕊柱)

8、舌(唇瓣)

9、梗(花梗)

10、叶 2.历代名家对兰文化的传承。

孔子把兰比作君子,称之为王者香草,一直影响后世。晋代书法家王曦之在会稽山勾践种兰处,修筑了兰亭,邀集了当时名士饮宴赋诗,并写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宋代苏辙“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吐幽兰继落梅”

元代画家张雨有“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篇11: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对在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一) 随意性强, 没有整体规划

现用语文教材中大多数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与课文阅读是紧密相连的, 但它们又并不完全依赖于课文而存在, 它们有相对的独立性。而部分教师却不作整体规划, 将它们当成课文的“附属品”, 把本应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素材随意地做简单的收集、积累处理。这种没有整体规划的教学完全背离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要求。

(二) “唯语文化”及“综合性活动课”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担心“非语文”学科的过分介入, 担心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时有的教师就质疑“语文何以体现”, 于是这些教师“唯语文化”, 极力避免其它学科的渗透。其实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语文作为母语是各学科的基础, 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多学科的一种体现, “唯语文化”恰是背道而驰。

“唯语文化”不可取但把综合性学习异化成“综合性活动课”也是不正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注重生活体验但并不意味着它仅限于教师设计、学生参加“唱唱跳跳”的浅层活动。学生应该在生活体验中习得和应用语文知识, 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些教师之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 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够。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呢?它有什么意义呢?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一)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简而言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听说、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综合的含义极为丰富:它既是知识的综合, 如语文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又是精神的融合, 如人文精神和学科精神的结合等;既是知识实践的结合, 又是实践与实践的结合, 还是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

当然, 综合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可能综合所有学科的知识。因此,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 只要依据现实生活环境、师生的实际情况, 以语文为核心, 综合运用其他各科知识, 有效地或者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的知识有所扩展, 能力有所提高, 就是达到了目的。

(二)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又一次革命, 它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 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目标,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充分的认识, 教师才能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进行科学研究, 才能在课堂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教学。那么, 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呢?

三、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一) 把握内涵, 转变思想

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 从多种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 以达到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其实质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良好习惯。它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 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时, 应当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法、并遵循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以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目标,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二) 悉心指导, 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目的, 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 悉心指导, 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可供广大教师检验。首先, 教师应积极地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资源, 例如活动类、研究类或是自然类话题、社会类话题等, 也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等。其次, 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话题, 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讨、研究, 并制订出活动或研究的方案, 然后依据确定的方案上网搜集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样, 在搜集资料、进行考察的过程中,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篇12: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这个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根据这些建议,让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另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

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通过上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这次实践活动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我把这次我班开展的活动过程总结如下:

一、浏览本组教材,了解本组教材的学习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一个部分《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活动。

2、学习“阅读材料”第一课《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了解古人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传递信息的,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特点。

3、学习“阅读材料”第二课至第四课。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4、把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现代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5、把全班学生分为九组,每组四人。让学生上网收集古代与现代信息传递还有哪些方式,或关于信息传递的一些故事。在收集资料以前,组织学生写好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第 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

组 长

收集内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结 论

6、学生收集资料后小组四人再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派代表进行汇报。

7、学习第五课。上网收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弊端,学习演讲稿。

三、学习第二部分《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阅读“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2、确定题目:(1)、家庭用水情况的调查报告。

(2)、本班同学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

(3)、校 门口交通 情况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

3、小组讨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进行分工。各自开始调查。

4、资料的收集整理,小组共同写一份调查报告。

5、全班汇报交流。

四、对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反思:1、本次综合性学习指导了学生们开展了多种实践,学生在这个单元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

2、现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学生从本单元中系统地了解了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也明白了我们应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把握好自己,让现代信息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3、学生学会了应用性的文体,写调查研究报告。虽然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还很稚拙,但他们在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的认真,参与的精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这次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完成学习。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自己分工、合作、讨论、研究,无不表现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

篇13: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摘要:

默哀,在平常看来,似乎平平常常,但是在今天,意义却是那么重大。

正文: 默哀时,我想到了

五年级组 肖慧明

5月

默哀,在平常看来,似乎平平常常,但是在今天,意义却是那么重大。

这天早晨,我们的国旗刚升上去就又落下来,在半空中飘扬。老师告诉我们,那叫“降半旗”。为了悼念在5月12号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举国哀悼三天。

到了下午14:28分,广播响起,我们全校师生开始默哀3分钟。3分钟,多么短的时间啊,可现在,我们却觉得是那么的漫长。闭上眼睛低下头,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3分钟的时间里,汶川的一幕幕连绵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地震发生后,汶川北川 绵阳,死伤无数,160个小时后,一位老爷爷从废墟中被救,164小时后又一位老婆婆被救。这是工作人员们日夜不停坚持不懈地工作着,寻找着,他们才能被救。

从5月12日起至今天,救出了3万多被困群众,遇难5万多人,失踪了2万多人,很多学生是在上课的时候被埋的。多么可怕啊!他们在做着噩梦,而我们却能坐在教室里上课,我们是多么幸福!

我想,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

这是我收集的学生的小作文,汶川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我运用网络向同学们进行了了解。巨大的灾难,国人的慷慨捐助,子弟兵的英勇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她们幼小的心灵再次感受到了灾害无情,人有情,大爱无疆的高尚境界。也知道了应珍惜眼前的幸福。

篇14: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 指导思想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课前准备

1、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 推荐资料

1.歌曲: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

2.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为音乐背景讲述故事),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冲卷上岸的小鱼。当太阳升起后,水会被蒸发,鱼儿只有死路一条。一个小男孩正一条条的将小鱼捡起来,扔进大海。他一边做一边对旁边惊异的男子说:“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是的,靠一个孩子的力量,不可能改变海滩上所有小鱼的命运,但是,他挽救了自己身边的小鱼的生命。小男孩的爱心令人肃然起敬。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你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

二、方法指导(投影显示)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3.要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三、讲爱心故事

要求:

1.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2.内容要集中鲜明,所讲故事要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3.灵活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四、谈爱的感受

人生命运存在着难以预测的因素,生活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需要他人同情、理解和关怀的事。当你面临困难、忧伤的时候,你是否接受过别人的爱心和帮助?请你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

五、小结

1、热爱他人从热爱父母做起,父母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依赖者,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关心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关心父母到关心他人、社会、自然。(生活中你做得怎么样?)

2、欺侮弱者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弱点,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普遍存在着。例如大国欺侮小国、富人欺压穷人、健全人歧视残疾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等等。强者对于弱者的优越感及这优越感引发的霸道行为既是普遍的,又是丑恶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3、从“人”的写法来分析,“人”字的结构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环境优越的人不该漠视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苦难和不幸,尤其不该漠视处于苦难和不幸中的儿童。(当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甚至是需要捐款的时候,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4、我们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或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我们应尊重被同情人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去爱他们。(请把目光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妨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

六、拓展

1.让每个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2.写作:

(1)命题:《这就是爱》或《这也是爱》

篇15: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 它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要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 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 安排好课前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 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 到校内外搜集资料, 并明确组员职责、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等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 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途径获取资料的方法。教师自己也应多搜集, 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 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 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 过程即目标。因此, 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照个别差异, 我们通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 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 由于综合性学习经常需要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活动, 因此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 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旁观的位置的现象。这样只能提高部分优秀学生的语文素质, 而不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 甚至会加剧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 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对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和督导。

3. 上好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课和综合评价课。

每次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了, 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以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 一方面能博采众长, 补己之短,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能锻炼胆量,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参加展示的人员可毛遂自荐, 也可小组选派代表;展示的模式根据活动的主题确定, 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景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 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 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千万不能本本主义, 画地为牢, 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 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 要矫正过分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做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5. 趁热打铁上好写作课。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它被编排在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其目的很明确:一是在积累资料、获取成果、收获体会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使学生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 作文有了源头活水, 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为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 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 教师要紧跟活动课之后精心组织学生写作文, 最好是在课堂上完成。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 就记住了;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系列活动, 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话题的素材, 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稍加点拨, 学生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 是语文教学园地中一朵鲜丽的奇葩。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 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杨明全.教师专业发展新动向新启示.中国教育报, 2006.5.9, 第7版.

[2]申卫平, 熊斌芳.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2003-12-24.

[3]曹公奇.略谈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6, (5) .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117.

上一篇:新教师岗位培训自我鉴定1000字下一篇:人资实习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