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伴我行

2024-04-08

母爱伴我行(共14篇)

篇1:母爱伴我行

记得网上有一个段子:许多人出门郊游,二十多度的天气,一个小美女却穿着一件厚厚的羽绒服。伙伴为她,你不热吗?小美女幽幽的回答:“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一个娱乐性的段子,令人哑然失笑。可笑着,却感到一阵暖流淌过心尖。世上,哪个妈妈不是这样的呢?

记得儿时,或者说,从儿时到现在,我的妈妈也是这样一个“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的母亲,冬天,常常就是我的衣柜里羽绒服无数。十月的天气里。一条条秋裤已经将牛仔裤撑得鼓鼓囊囊,厚厚的外套里还套着几件毛衣。这种妈妈认为的冷肆意了整个冬天,却也温暖了整个冬天。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源于两个字:母爱。

记得小的时候,和妈妈赌气,自己在大晚上的独自跑去学校。在灯光昏暗的马路上,越走越怕,内心荡漾出无限的后悔。四周的景观渐渐陌生了,而我,似乎也迷失在了这座无比熟悉的小城里。我很冷,肚子也很饿。我绝望地四周张望,内心充斥着恐惧。直到……我看到了那个躲藏在路灯后的,熟悉的身影,。没错,是妈妈。她在偷偷跟踪着我,随时准备着保护我。

清冷的月光,终于洒下了一片清冷的温柔。

又记得小的时候发高烧,半夜里整个人都在抖,近乎全身抽筋。那天夜里,母亲抱着滚烫的我,近乎央求的呢喃,说,不要吓妈妈,不要……没有那些老套的桥段,她只是抱着我抱了一夜。那个夜晚,一直令我记忆犹新。

有的时候,母爱是含蓄的,是不太会表达在生活中的。只是在危机关头,你才会懂得,理解何为母爱。小时,或在成长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母爱并不张扬,它只是低调的潜藏在一件小事里,藏在一片关怀的目光里,或者藏在一件能带来温暖的外套里。

母爱,是一根牢牢的线,而我们,则是渐行渐远,渐行渐高的风筝。无论遇见大风,还是暴雨,或是遇见各种困难,母爱这根线,总会在下边默默的支持着你,保护着你,向更远的天……

篇2:母爱伴我行

我记得数学书上说一个小朋友步行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妈妈骑电动车到学校还得二十多分钟,我要是步行怎么也得一个多小时。“大约5千米吧!”爸爸笑了:“估计得靠谱,有6千米还要多。你知道6千米是多少里地吗?”

这可难不住我,“一千米是一公里,一公里是二里地,那6千米就是十二里地。”爸爸一边点头一边接着问:“你能算算妈妈一天接送你要骑多远的路吗?”

这还不容易?就按一天往返四趟来算,每趟12里。总共48里。好远啊,将近50里路了,我有些吃惊。

“那你觉得郑州远吗?”爸爸继续问我,“那当然远了,我记得坐了将近3个小时的汽车,晕的我受不了呢!”“郑州离安阳大约400里地,也就是说,妈妈每接送你8天,就相当于从安阳骑电动车跑到了郑州一次。”我不禁张大了嘴巴,那妈妈一年得跑多少次郑州呀!我有些算不清了。

“一年12个月,除去节假日你大约要上8个月学,你来算算妈妈一年要骑多远的路吧?”

我使劲动起了脑子:一个月按30天算,8个月就是240天,每天最少骑50里路,那一年就是240乘以50等于1里路。哇,简直就是一次红军的“万里长征”,妈妈好伟大呀!而且,妈妈都已经送了我两年半了,那又该是多少呢?我悄悄低下了头,飞快跑到妈妈身边,扑到妈妈怀里,轻轻对着妈妈耳朵说:“妈妈,我爱你,再不惹你生气了。”

篇3:国学伴我行

现在我是四年级学生了,从二年级开始,爸爸教我学书法,又接触了许多名诗名句,并在不断地摹写、诵读中逐渐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这诗句告诉我时间宝贵。金缕衣虽然华贵,但还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大好年华,应当珍惜,才不至于后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作者那坚毅的面孔,感受到了那赤诚的爱国之心。读着这千古名句,我的眼里已是泪花盈盈……

当我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时,我就会用《劝学》里的名句鼓励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如果不能坚持做事,即使你面对一块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弄折;但如果你能坚持不懈,就是金石也能雕刻出自己理想的作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四年级学生王文杰)

点评:结合经典名句,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还能够引用课文中的古诗词,学以致用,值得表扬!

暑假里,我爸爸给我报名去学习国学。我记得有一节课,内容是:“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让我知道了宽恕他人的不是傻子,傻子才不会宽恕他人。要用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

《增广贤文》中的这则故事让我改变了许多,也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我很爱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别人斤斤计较,现在我不会为一点儿小事而追究。今天中午我到教室时,惊讶地发现我的凳子不见了,我不知道是谁拿了我的凳子,就跪在地上上了一节课,后来才发现是程新宇同学拿去了。以我以前的脾气非痛骂他一顿不可,不过我想想还是算了吧,也许他是无意的吧。最好是以后我也能宽恕别人吧!(三年级学生唐恩慈)

点评:小作者以平常身边发生的事情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宽恕是一剂良药,宽恕是一种美德,只要大家都学会宽容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习作立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和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的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吸引着人们的眼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无论何时,只要一卷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我是从二年级开始认识名家经典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名家经典是什么。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地认识名家经典、了解名家经典。我认识名家经典已有一年了。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我都能体会到名家经典非凡的魅力,我都能体会到名家经典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学生陈奥)

点评:在书籍中,我们观察他人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式!小作者又从自己了解的故事出发,与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思考,整体来说,思路和层次还是比较清晰的,值得肯定哟!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国学经典诵读》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都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啊,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自己的情感。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国学经典诵读》,真是我的运气。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让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年级学生唐国全)

点评:小作者体会到了“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习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小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采斐然。

篇4:母爱一路伴我行

一、儿子,你没有父亲

我一岁就失去了父亲,这个家全靠母亲一个人扛着,在我久违的记忆里,我一直觉得自己就象爱迪生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从小颇受人的岐视和冷漠。孩提时代,我根本没法与同龄人攀比,偶尔与人发生口角,母亲总是责怨我。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没有父亲,没有父亲的孩子,就等于失去了支柱。

长大后,我凭着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婚后,社会的压力,家庭的重负,儿女的缠绕。这一切的一切,使我反而变得格外坚强、冷静,因为我没有父亲,一切得靠自己独立自强。

父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只记得,80年代初,社会上流传一句口头禅:不要学好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爸爸。有人说,父爱像山一般深沉,虽然我没有深沉的父亲,但我却拥有温馨的母亲,在这个由母爱编织的港湾里,累了回家歇一歇。烦恼时找母亲诉一诉,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外的日子,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忍耐,将烦恼埋在心底,即使遭受莫大的委屈,我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人生本来如此,我习惯这样。

二、母爱使我从跌倒中爬起来

高考,我以几分之差与高等学府失之交臂,一段时间,我情绪一落千丈,性格变得异常暴躁和不安,还当我处于人生渺茫无助的时刻,一位你女孩飘然闯入我的生活,那时我们之间,都由于幼稚和任性,对于婚姻这个词,没有上升到理智的认识。因此,好景不长,几个月后酿成婚姻的悲剧。

从痛苦中跌倒,我开始反思过去的一切,临去贵州从教的那天夜晚,我变得十分沉默,周围死一般的寂静。

忽然,房门“吱呀”一声,敞开了一条缝,我悠然一惊,只见母亲一步一颤地走到床前,她双手捧着的毛巾里,叠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鸡蛋,双手似乎在颤抖着。那如松树皮一般的手,青筋一道道地突起,苍白的脸上显出一丝痛苦。

“儿子,娘知道你的心里难过,明天要出远门,这里我给你煮了几个鸡蛋,你把它带在路上吃了。到了贵州,就打个电话,娘不用你操心,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娘呀,你已经承受了常人难以言喻的痛楚,几十年来,为了这个家和儿女,你风里来雨里去,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如今姐姐们都已结婚成家,本来你已应该安度晚年,可是现在你仍然孤影相随。

晨曦里,我透过模糊的车窗,望着赶来送行的母亲,从她老人家佝偻的背影里,我读出了人生的无助和凄凉!

三、 简陋的行裹里深藏着

浓浓的母爱

九三年四月,我从贵州水城返回,挤身于深圳打工的盲流之中。初到石岩,我连一张“身份证”都没有,当初我几乎无一点防范意识,在广州一下火车,身份证及钱夹全部被盗,真是欲哭无泪。

打工,从年头忙到年尾,最怕的是回家过年。因此,每到腊月初,我就开始筹备一些钱,寄回去。电话里,我学会了寻找各种籍口,瞒过母亲。并一直许诺,明年过年一定回家,可是我一直没有回家与母亲过一个年。

在深圳,老乡们偶尔回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托他们捎一些花生,辣椒,等食品。每次,当我看到母亲捎来的东西,见到她亲自打点的包裹,心里总会涌起一股难言的心酸,仿佛她老人家在一次次地提醒我。儿子,娘老了,要学会照顾自己呀!

娘,你今年八十岁了,在家还要照顾读书的孙儿。我知道你向来舍不得吃和穿,几次在电话中,我一再不要你捎来东西,可你总是说,家里有,就捎一点,免得多花钱。

这些年来,我与妻子在外,你每常风湿折腾得不能动弹,可是我从没有替你烧过一壶水,端过一次热饭呀!

母亲,你仍然在无时无刻地牵挂儿女,我想,这便是你作为一个平凡母亲伟大而无私的爱!这是一种与天齐高与地齐阔的宽宏和理解呀!

四、风雨人生 母爱无价

我生长在遍地煤窑的邵阳,家乡的主要劳力都靠挖煤作为副业补贴补家用。那时候,我身体十分瘦弱。从学校刚出来,我根本干不了挖煤这桩重活,可是我作为一家之主,面对家庭入不付出的窘境,我心急如焚。

一天,我那五岁的女儿从村西头回来,手里攥着一把嚼剩的甘蔗皮,妻子见状,忙叫女儿掷了,女儿哭着却仍往小嘴里塞。当时我瞧着小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心里在滴血。

女儿呀!爸对不起你,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在那段似煎熬的日子里,我发现母亲也在从早到黑地忙碌着。一天深夜,我见母亲的小屋里还亮着微弱的灯光,走过去一看,原来母亲还在纺线。

此时,我的眼眶里一股湿热的稠液模糊了双眼。“娘,夜深了、你怎么还不睡呀!”我内疚地说。

母亲抬起头来望了我一眼,说道:“儿子,娘也知道你心里难过,睡不好,是吗?那天,孙女拾捡别人嚼过的蔗渣,我也看到了。当时,娘想说几句话,但话到唇边又只好咽下去……这些日子里,我也在想办法,前天我到过镇上,揽了一点活计,帮黄家铺子纺些棉沙送过去,挣点小费。”

说罢,母亲起身,从床头木箱底层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沉甸甸地掂在手里,说道:“儿子,我这里有几块‘民国银洋’,这是娘年轻时,做小生意赚来的,解放初期怕被人发现,一直藏在贴身衣袋里,现在娘老了,用不着,你拿去镇上兑换,置点家用也好。”

看着面容憔悴、皱纹满布的母亲,我不知说什么好?这时,我抬起头来,仰望窗外的夜空,只见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我挪动如铅的双腿,凝视着这几块沉甸甸的银洋,不,这不是银洋,这凝聚着娘一生的珍藏,这是我家的“传家宝”,我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变卖呢?

十几年过去了,我永远也记不起来,当时我是怎么步出母亲那间小木屋的。

八月十七日是母亲的生日,远在异乡的我,只能撰写此文告慰她老人家,以表游子的歉疚之情,并祈祝普天之下的母亲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责 编:熊正红

篇5:母爱伴我行作文

在我的心中海风是母亲。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随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多,自然的,与母亲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步入青春期后,思想日发健全,我喜欢写小说,可是母亲和老师的反对使我十分懊恼,有时还会因为这件事与母亲发生口角,我脑子里面全是天马行空,总想把我所想的写下来,可是母亲却不理解我,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就因此“大开一战”。可事后却只剩下后悔。

母亲与我很和睦,我也十分爱她,但是自从她接手了一份才艺培训的工作后,我就有点怪她没时间陪我了,她一直忙于工作,常因此废寝忘食,有时也会忘记接我放学,她也很久没给我做过饭菜了,一直点的都是外卖,我已经将外卖吃的没有了滋味……而工作还在无情的夺取她,让她离我越来越远,甚至将要消失在地平线上。以前我会因此而怪她,但现在想想,我真自私啊!这一切都是为了我,而我却不懂得感恩。

母亲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她说的很多话都富有哲理,这也使我爱上了哲理,我记得很深的一次,是我问她:“妈妈,您当时为什么接受这份工作呢?”她告诉我:“我想拼一拼,上帝给我这个机会,就是想让我尝试,没准我真的闯出一片天地了呢,任何事都要尝试,没准哪天属于自己的天地就出现了。”这是我领悟她的第一个道理——尝试,从那之后,我总是能从生活中悟出许多道理。

《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着,那么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前几天她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突然发现竟然还没有梦想,事后我一直在想:“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可是怎样想终究是没有答案。这时她就站了出来,帮我细细分解,终于使我明确了梦想。

我想感恩母亲,可我不知道感恩是什么,以至于不知道如何感恩她,事到如今我有了答案:好好学习,不让她劳累。

母亲教会了我很多道理,为我的人生之路增添了很多光彩,让我不再孤单,也只有她伴随着我慢慢成长。

篇6:母爱伴我行作文

爱其实不需要刻意地去表达,有时即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能传递出浓浓的爱,不论何时何地,我都被爱包围。在爱的种类里,我最感动的是母爱。

记得有一次吃中饭,刚坐下,妈妈就夹给我许多菜,包括讨厌的大蒜。我不由皱了眉头信箱;看来今天我要‘关进监狱’‘受刑’了。我只好捏住鼻子,大口吃一口大蒜,没想到妈妈又给我夹了许多蒜,我把筷子一摔回到房间,怒气冲冲地走到房间,用腿狠狠地蹬了们,就在这时我听见了我爸爸妈妈谈话,我赶紧将耳朵贴在门框,听见妈妈唉声叹气;‘哎,这孩子。春天是细菌传播的季节,吃大蒜可以增加抵抗力,莉莉从小就容易生病,吃大蒜少生病,她生病全家担心 哎o(︶︿︶)o

唉。’爸爸安慰妈妈;‘没关系,她会明白的。’听到这里,我鼻子一酸,,一下子坐在地板上,双腿并拢,手撑着头,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晚上吃饭,我大口大口吃着大蒜,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看见了别提有多开心。哦,原来大蒜里也有爱。母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篇7:母爱伴我行作文

记得我那时还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时,学习课文总是感到有点吃力。妈妈总是走过来亲切的对我说:“颖颖,不怕,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那么那堵墙――困难就会被我们推倒!”

有了妈妈的鼓励,从此我遇到困难再也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去面对,克服了生活、学习的种种困难,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小时候,我很爱吃美味的鱼。妈妈总是把鱼刺挑干净然后才把鱼肉放进我的碗里。有一次,我自己夹了一条鱼放在妈妈碗里,妈妈笑了笑说:“颖颖,谢谢你,妈妈自己夹,不用给我夹。”我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妈妈不让我夹菜给她。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妈妈每次都是把最好吃的夹给我,从来把不好吃的留给了她自己。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的懂事了,爱发脾气的我也学会了关心妈妈。妈妈在单位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我就为她端上一杯热茶,跟妈妈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让妈妈放松一下。这往往是对妈妈最好的安慰,妈妈也为此经常感动不已。

生活中,是妈妈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妈妈时常在我耳旁对我说:“做人要诚实,要守信用!”这也使我慢慢养成了诚实的做人原则。是妈妈教会了我照顾别人,多替别人着想。在妈妈的教导下,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个会照顾和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篇8:绘画习作——轻松伴我行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特长并能从中受益绝非易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作为从事教育者的我们要有极大的耐心。我曾在乡村小学任教多年, 乡下学生见闻少, 基础差, 根本谈不上发展特长, 为了培养学生特长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将班里的小黑板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凭自己的兴趣一日一生轮流在上面写字、画画展示自己的才能, 并要求他们在训练写话、习作时都配上相应的图画。久而久之学生通过锻炼, 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 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到三年级后, 班里的班级文化建设, 如板报设计、自制手抄报、说句心里话、学习园地的制作、学生自制作文选等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完成。到六年级时我班包揽了学校所有板报设计制作, 一些曾到我校亲眼目睹他们设计制作板报的教师都感叹道:这些学生将来不简单!可见只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便能促进他们发展。

二、提高鉴赏能力, 促进合作交流

很多人都认为绘画习作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可我不这么看,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犹如红花配绿叶相辅相成。花再鲜艳可没有绿叶的陪衬也彰显不出它的妩媚。一篇好的习作配上合适的插图犹如锦上添花, 更能吸引读者的眼光。绘画习作既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创作环境, 激发他们的兴趣, 又能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在创作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促进交流。习作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 可如果摆脱以往一贯的死记硬背和仿写, 为学生留一点创作的空间, 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 在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则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在学生即将离校之前由学生个人自制的手抄报, 小组合作自制作文选均被学校收集存档。这一切成果都跟长期不懈的能力培养分不开。

三、注重学科整合, 绘画促进写作

教学中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过程形式多样, 教学设计重在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动脑思考的习惯。

我有过几个成功的案例,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学校习作教学研讨课, 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借班上课, 上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一写身边的春天。在这次习作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观春天、唱春天、说春天、赞春天、画春天、写春天。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观春天———收集创作素材。

其次, 唱春天———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授课一开始就用问题引入:同学们, 你们会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唱一唱这首歌, 会唱的大声跟着老师唱, 不会的轻轻跟着唱好吗? (师生同唱) 。唱完后接着问:同学们, 谁能告诉老师从这首歌里, 你了解到了什么?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在湖水的倒影里, 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同学们:那么你们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描绘一下你身边的、眼中的春天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大家纷纷举手回答。

第三, 说春天、赞春天———鼓励个性表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词语, 教师出示春天的词语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同学们眼里的春天真美呀!这么美的春天你舍得让它离开吗?你想把它抓住, 永远的留在你的手心里吗?那还等什么呢?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快速画一画, 把春天牢牢地抓住, 让它永远的留在你的身边好不好?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有效回顾词语, 检查学生好词佳句积累情况。同时达到巩固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四, 画春天———提高鉴赏, 促进交流。让学生自由绘画。将自己眼里的春天画出来, 并为自己的画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写一段话简单描述画面内容进行交流, 展示学生画作。教师用婉转的语言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 刚好我们这一单元的习作是以春天为主题的。那么你愿不愿意作为春天的使者, 当个小作家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写一写春天呢?好!那就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写一写吧。不过在写之前老师要提几个小小的要求, 希望你能做到。要想成为一名小作家, 你就得了解描写景物应注意些什么, 你可以写校园里、校外看到的景物, 也可以写写你的画。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从春天的颜色、气味、声音入手。写景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观察, 由远及近, 由近到远, 从上到下。语句通顺, 用上好词佳句, 标点符号正确。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 把一幅画描述清楚。要能抓住春天的特征 (颜色、气味、声音) 进行描写。在这一环节组织学生交流绘画, 以身边的春天, 眼中的春天为话题, 激发兴趣, 互相启发, 为绘画习作丰富素材、拓宽思路。同时通过片段欣赏, 使学生理清写景要按一定顺序, 并能通过丰富的想象, 精美的词句完善写作。

第五, 写春天———明确要求, 引导写作。同学们, 春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 香甜的气味, 还有美妙的声音, 在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的同时, 使我们进一步发现了她的美丽, 感受到她的美好,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 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瞧!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 认真积累和思考, 就能描绘、创作出一个神奇、美丽、醉人的春天, 尽情想像发挥你的创作吧!

这次教学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有的教师说他们听了几天的习作课, 都枯燥乏味, 这是他们听到的最生动、最享受的一节课。不仅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 创作的激情也被激发出来了, 连老师也陶醉在这活跃的氛围中了。这节课学生通过歌唱春天、赞美春天、描绘春天的图画, 叙述自己的画作, 采用互听、互看、互评等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 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虽仍有部分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于画作和习作中却无法用连贯通顺的语言口头叙述。但只要在今后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兴趣发展, 注意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表达美、表现美的能力。

篇9:○○伴我长母爱伴我行

“圆如潮,大似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

您猜出来了吗?

以上节选的文字出自蒲松龄的《煎饼赋》。煎饼,在北方极常见,尤其是辽西,90%农村妇女会做。

玉米面、小米、高粱米都可作原料,先把原料用水充分浸泡,喜食酸的人可多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放在磨上推。推磨时母亲总是用剩下的米饭或者粥作兑头,搅拌均匀,然后一勺一勺地填到磨眼里,磨碾出的液体叫沫糊。我家用的是小磨,一人便可推动。

然后母亲在灶前支起鏊子,鏊子有三个爪,一忆起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三足鼎立。鏊面中间略鼓,整体看是平滑的。煎饼耙子是母亲自制的,一块像木梳背的薄木,中间靠上穿根筷子。摊煎饼时,母亲先在鏊子底下塞些高粱Nao、谷Zha(我实在找不到能与亲切的乡音匹配的合乎规范的字)等细软柴禾,点燃使鏊子均匀受热。我常看到母亲在擦得黑亮的铁鏊子上用粑角蘸点沫糊点几下,进盆里舀一大勺沫糊,往鏊子稍前处一倒,哧啦,一股白的热气升腾起来,稀稀的沫糊一下子散开,顺势流淌。母亲不慌不忙地用右手捏耙子向下轻刮,仿佛是个宽宽的“1”。接着又嗖的一撩,正向下淌的沫糊就扭转方向,呈顺时针随耙子向前赶去。快和初始点相合时,母亲轻提耙子,还未看清怎么回事时沫糊就抡到了右边空处,旋转,到下端稍稍一收,耙子就从“1”的下端抬起了,但有个向上提的动作。这个过程,简单地说就像写个阿拉伯数字“1”,外面顺时针套个圈。母亲在鏊子上写得干脆利落,眨眼之间,一圆圆的、大大的、薄薄的、热乎乎的,背面微微有点焦黄嘎渣儿的煎饼就躺在旁边的盖帘上了。

通常摊第二张时把前一张重铺在鏊子上,嘎渣儿面朝上,先折回一小部分。再把大半个圆对折,成为有一角是直角,直角边不一样长,另一边是弧线的特殊形状了。我们若在跟前,母亲推一张我们吃一张,管它什么形状呢。若是玉米或新鲜的小米做的,煎饼就金黄金黄的,小米做的还油汪汪的,特别有筋道。有时沫糊是发酵过的,那煎饼又酸又甜,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和它媲美。

吃煎饼方便,不用摆桌子,谁忙谁先吃。往地上一蹲,磨架子、门槛子上一坐,几张下肚,饱了,好吃。

六七十年代,除了玉米就是高粱,大饼子、粥是家常饭,想换花样的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煎饼,里面可卷各种菜。大酱一抹,苦菜、莴笋叶、葱、生菜、小白菜、萝卜缨都是好东西。卷紧,咔哧这么一咬,香,不吃您是永远不会知道的。母亲有时也炒点土豆丝,里面掺点芹菜或红辣椒丝,味道也比较好。有谁不舒服了,母亲会从那个神秘的黑柜里拿出几勺红糖或白糖卷上,也蛮有滋味。来客人了,母亲就煮几个鸡蛋或炒一盘鸡蛋,那算是特别美味了。

母亲会用煎饼作饸子,好吃,但费工夫,忙碌的她会在某个孩子生日时做一顿。摊好的煎饼不叠,顺势翻过来,把提前备好的馅撒在中间,将四面向里折,再折,馅就包在里边了。做完两三个的时候烙,就把它们统统摆在鏊子上,文火烙,翻个,待两面都有焦黄嘎渣时铲起,香酥脆软,我们个个都爱吃极了。

兴致高的时候,母亲偶尔也擦几张,手法不是拉,而是推。反复推,煎饼在鏊子上停留时间较长,揭下来时煎饼挺刮,吃起来更筋道。

15岁那年外出求学,食堂定量,一顿只4两,要么玉米面窝头,要么高粱米干饭。每次回家,母亲都偷偷给我准备十来张煎饼嘎渣儿。我看到过母亲从小柜里拎出小布袋,抓几把芝麻放进一个盛沫糊的小盒里。这样,芝麻在鏊子上欢快地笑着,一咧嘴,香气禁不住跑出一缕。此起彼伏,香气溢满小屋。烙好的带芝麻的嘎渣不发霉,不怕碎,吃的时候永远都不凉。

母亲的手艺我学了,没学精。同样多的沫糊,母亲摊出的煎饼又大又薄,我的又小又厚。住平房时我常摊,入住楼房后,只好作罢,但我常买手工摊的煎饼作饸子。

篇10:母爱伴我行

当我还是个婴儿时,母爱是那甘甜的乳汁,母爱是那一声声轻声哼唱,:“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母爱是我尿湿尿布时,辛苦换洗尿布的身影……在我无知的婴儿时代,母爱是我成长必不可少的食粮。

三岁时,母爱是为我这个大胃王做的一顿顿营养餐;母爱是为我这个调皮鬼洗的一件件脏衣服;母爱是为我这个爱哭鬼擦的一滴滴眼泪;母爱是为我这个大懒鬼整理的一个个玩具……在我顽皮的幼儿时代,母爱是我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扶梯。

六岁时,教我写字手里冒的一滴滴汗是母爱;教我打乒乓球累得满头大汗的是母爱,教我下象棋憋得难受仍耐心教导的是母爱;教我学自行车累得腰酸背痛的是母爱;教我打电脑玩游戏的是母爱……在我懵懂的少儿时代,母爱是我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老师;

九岁时,纠正我坐姿的唠叼;叮嘱我做作业的唠叼;要求我整理房间的唠叼;嘱咐我注意安全的唠叼,控制我玩游戏的唠叼,……在我生病时,一声声关怀;在我调皮时,一声声喝叱,在我受伤时,一句句安慰……难道这也是母爱吗?这不是调皮的我们都想逃避的空间吗?其实这也是母爱,在我天真的童年时代,母爱犹如一剂剂良药,虽然苦口,但利于我们的成长!

十二岁了,我虽不在母亲的身边,但是电话中的一句句问候,一句句叮嘱;书信里的一句句开导,一个个道理;回家看我时带来的一本本书,与我的一次次谈话……这一切无不继续温暖着我的心。在我独立的少年时代,母爱犹如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给我前行的勇气,成长的信心!

篇11:母爱伴我行

小时候不懂事,常常对着母亲发脾气。母亲也不会说一些好话来哄我,而是给我讲道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的母亲从来不会因为我是她的女儿,就包庇我,这种黑白分明的态度,我是常常能从她的身上感受得到的。那时还小,总觉得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坏,最不近人情的一位母亲。

我的母亲,我觉得她又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位母亲。当我考试成绩差时,她会跟我一起分析试卷上的错题。我总是因为考差了,回家哭丧着脸,母亲就会把我搂在她的怀里,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仿佛在给我传递某种神秘的力量。她还会跟我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你坚持不懈地跑,也会到达终点。我们比的是耐心,努力,我永远相信你。”我心中明白,这里寄托着一位母亲对孩子,多么深沉的希望。母亲对我的爱,我永远铭记在心。

母亲她是最关心我的一个人。晚上,我回家复习时,她会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拿着勺子轻轻搅拌着热牛奶,又轻轻地放在我桌上,就走了。我闻着牛奶味,一股好闻的味道立刻钻进了我的鼻子,真香啊!我喝了一小口,嗯,浓郁而醇香。再喝下一杯牛奶,我仿佛浑身充满了力气,精神抖擞继续学习。这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个孩子了!牛奶的香甜一直在我的舌尖荡漾,使我回味无穷。

晚上,睡前躺在床上,母亲她每天都会过来,亲自给我重新盖好被子。我总是嫌她麻烦,她就会语重心长地说:“被子盖不好要着凉的,影响学习。生病是小事,你学习落下了可不好办。”我笑笑,躺好。母亲又在我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像是祝福我做一个安恬的美梦。在母爱的包裹下,我沉沉地睡去了。

篇12:母爱伴我行作文

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过度的劳累使母亲额头上不知不觉多了好几道皱纹,头发也渐渐变白了。望着她: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充满皱纹的脸,让我感觉到时间的无情……

母亲的文凭不高,但她教育人的方式很有用。有一次全校的期中考,弟弟的语文考了满分,他一放学就拿着试卷直往家里跑,一进门他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但什么也逃不过母亲的“慧眼”。“宝贝儿,是不是取得好成绩了呀?”弟弟很得意地点了点头,母亲搂着弟弟坐到沙发上说,“孩子,你还记得《蜗牛的奖杯》这课书吗?蜗牛得到了奖杯,可它却永远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宝贝儿记住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却使人落后’。”弟弟听了后惭愧地低下了头说:“母亲,我明白了,骄傲不好,它会夺走我的100分。”我听了以后也被震撼了。她小学都没有毕业却能这样做,我很为她感到自豪。母亲,感谢您在我们得意忘形时的谆谆告诫。

我母亲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我上初一时她患上了好几种病,可她从未闲下来,再苦再累,干活的劲不减以前。那是插秧的季节,她本来不能弄水,可她坚持要去插秧,谁也没拦得住她,而且一直坚持到活干完了才回来。那天是星期六,来到离家不远处,就看到母亲站在家门口等着我回来,看到她那张憔悴的脸和消瘦的身体,我心如刀割。我飞快地跑到她的怀里失声大哭了起来,可她却硬着语气说:“小傻瓜,哭啥呀,我不是好好的吗?”我知道母亲的心,可她不让我察觉。每次我上学时,她都不厌其烦地叮嘱我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好好学习……直到我走远了她才慢慢地回到家里。每次我偷偷地从一条小缝隙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每次想到母亲为我们任劳任怨,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报答她。

篇13:漫漫抗糖路,健康伴我行

高老先生是80年代初患上糖尿病的。最初是因为脚踝骨肿, 在单位指定的卫生所做了简单的检查, 发现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偏高, 但是并没有确诊为糖尿病。平时比较爱好医学的高老先生, 根据自己的经验, 自己分析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心脏方面有问题。于是, 高老先生去医院进行了详细的化验检查, 才确诊得了糖尿病。

去医院看病的病人非常多, 大夫每天要诊断那么多的病人, 平均每次接待一位病人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并不能对每个人的情况面面俱到地了解和分析透彻。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患者自己多留心病情, 多配合医生做一些。

高老先生坚持每三个月就去检查一下肾脏、血糖、血脂。他说:“多学医学知识, 能自己看化验单, 对自己的病情很有帮助。”

我给高老先生打电话, 他正在家看书。接到我的电话, 很开心, 跟我侃侃而谈。我想起那次与高老先生去北大医院, 看他就诊的过程。当时, 他给他的医生贾培红大夫递过去一本“血糖监测日记”, 上面工工整整记录着他每天的血糖情况, 还有结果分析。他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咨询医生:“大夫, 我如果在饭前吃山药, 血糖值就会升高, 但是如果在饭后再吃一点山药, 血糖就不会升高, 这是什么原因呢?”贾大夫很快就根据他的血糖监测结果分析:在饮食过程中, 如果吃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要与主食进行交换, 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 不能光靠医生开药治疗, 日常生活主要还是得靠自己。高老先生在家做的血糖监测都记录在本上, 每次都有记录, 而且, 出现血糖升降明显的情况, 高老先生还在做出原因分析, 比如, 有一次吃蒜薹以后, 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 比平时有所升高;后来再有一次吃蒜薹的情况, 血糖也升高比较多, 高老先生就有了吃蒜薹对餐后血糖影响比较大的结论。高老先生还得出很多的个人饮食结论:大米饭和燕麦片一起混合着吃;早上吃一个鸡蛋、一袋鲜奶、一个馒头;包子不好计算主食和菜的成分, 就吃的比较少。

因为尿蛋白检查发现比较高, 所以, 高老先生对豆制品一般控制严格, 吃得很少。现在高老先生比以前控制得更加严格了, 他两天才吃一个鸡蛋, 以前每天平均吃2两肉, 现在也减少到了1.5两。他决定这个月再去医院做一次尿蛋白检查。

高老先生说起饮食经验来就如数家珍:“很少去餐馆吃饭, 因为餐馆的油都比较多。即使有朋友聚餐之类, 也一定很注意饮食, 吃肉控制也比较严格。烹调方式主要选择蒸、煮、凉拌等。火锅汤不喝, 酒不喝。”

高老先生在患糖尿病前, 是一个运动健将, 尤其爱好足球、排球, 那时候还每天骑车去公司上班。确诊糖尿病后, 年纪比较大了, 主要靠骑车和走路来运动了。

饭后走路半小时, 是高老先生一直坚持的。高老先生家里比较宽敞, 卧室和客厅之间是直线, 可以迂回散步做运动。他说:“下雨天的时候, 不能出去散步, 我就在家里来回地走动。”

高老先生一直反复地向笔者说, 国家在医疗上的费用开支很大, 医疗、检查、预防, 都要花很多的钱。其实在药物上, 不管是自己花钱, 还是国家花钱, 只要能治好病都是好药, 药并不是越贵越好。

目前4000万糖尿病病友, 希望大家都能自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自己懂得与大夫沟通。多去医院听健康讲座, 多学糖尿病知识自我科学控制血糖。高老先生平均每周去听一次健康讲座, 有时候是去医院, 有时候是去一些产品商邀请专家做的健康讲座。

高老先生有段时间餐后血糖比较高, 生活饮食都与之前一样没有变。他后来主动跟医师建议, 是不是该换一种药了?医生给他换了一种药后, 病情果然得到了控制。高老先生平时在家经常学习医学知识, 他已经有了临床医生的潜质了。很多时候, 如果哪儿不舒服了, 他就能判断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需要去医院检查了。他的五六十岁的子女们, 身体都没有他好, 经常向他请教一些病理问题。

他退休前就职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主要做设计工作。工作之余, 高老先生爱好广泛, 喜欢医学、音乐、摄影、旅游。他家客厅写字台上, 摆放着一对长方体大音箱, 采访之余, 高老先生拿起话筒高歌了一曲, 嗓音洪亮, 丹田气足。他还从壁柜的箱子里拿出一整套的摄影设备出来, 相机、镜头、三脚架……工具很齐全。厚厚的相册里, 满满的都是高老先生去全国各地旅游的照片。

篇14:健康日月伴我行

国际睡眠日(3月21日) 2001年3月2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首个“国际睡眠日”。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加之不良的睡眠习惯,使三分之一的人群产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国际睡眠日”旨在使人们关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质量。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鉴于世界感染结核病的人口已近6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 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柯赫,并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控制这种与贫穷相关的疾病。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卫生组织其组织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通过的,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为“使全人类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初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从1950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每年选定一个健康内容作为当年国际卫生保健活动的中心主题。

世界哮喘日(5月7日) 哮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全世界有近两亿患者,它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且难以得到根治。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5月7日为“世界哮喘日”,是让人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应预防为主,并以治疗和锻炼并重的方法来战胜哮喘。

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 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 (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亨利·迪南的生日)为“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会各国的分会将以各种形式宣传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之一。

国际牛奶日(5月16日) 1961年,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决定每年5月16日为“国际牛奶日”。近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牛奶与民族健康的重要关系,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宣传、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1988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该年“世界卫生日”作为第1个“世界无烟日”,其主题是“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在世界范围开展禁烟健康教育活动。后来将“世界无烟日”定在5月31日,号召热爱健康的人们与吸烟做长期的斗争。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1987年6月12日~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 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决定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国际禁毒日”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人口迅速增长是现今世界难题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人民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次会议的建议,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举行“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

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 1992年 8月的第一周是第一个“世界母乳喂养周”。科学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直接降低婴幼儿腹泻死亡率和发病率,对母亲产后恢复也有好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母乳喂养作为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措施,并决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为“世界母乳喂养周”。

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

世界聋人节(9月28日)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世界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是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尊重聋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卫生部、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国际老人节(10月1日)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1991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10月1日确定为“国际老人节”。 1992年联大通过了《992年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目标》和《世界老龄问题宣言》,促进各国对老龄人群的关爱。

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联合国将这一天设定为全世界对人类居住状况以及获得适当住房的基本人权进行反思的日子,以增强人们对通过更多的城市与城市的合作来改善居住环境必要性的认识。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卫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报说,精神错乱等精神类疾病将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为此,从1991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 10月16日为“国际盲人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联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盲人协会出面,相关部门协助,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体现出政府对盲人的关怀。

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46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确定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国际糖尿病联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为发现胰岛素的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正式规定每年的11月 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预防的重视。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类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战略委员会提出,将2002年11月20日作为首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科学保护人体的肺,拒绝香烟,让人人自由呼吸。

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月1日) 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3 4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在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将“宣传教育”列为第一项,并宣布从1988年起每年 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每一年二世界艾滋病宣传日”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世界残疾人日(12月5日)

1992年10月14日,在纽约举行的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残疾人日”,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种帮助残疾人的活动,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使残疾人在各方面的权力得到确实的保障。

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5日) 198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消灭脊灰策略中,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12月5日)。在开展国家强化免疫日活动中,许多国家首脑亲自参加口服疫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下一篇:班主任材料--与学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