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2024-04-28

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共8篇)

篇1: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

调研提纲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

1、成立帮扶联盟。在延中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有意愿为困难党员服务的辖区单位成为街道党建工作的联盟单位,根据联盟单位的实际情况整合辖区组织资源,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

2、明确帮扶对象范围。一是帮扶本人或家庭遭遇重病、重大灾难(灾害)及其它突发性事件,个人难以承担、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二是年人均纯收入符合扶贫对象要求,或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的党员;年可支配收入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居民党员。三是企业下岗失业困难党员。四是建国前入党现无固定工资收入或入党50周年以上的困难党员。五是连续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15年以上或累计担任社区委员25年以上,且获得县级以上授予的荣誉称号的离任退职困难党员。六是其他需要扶助的困难党员。

3、对困难党员进行摸底。由办事处党政办公室牵头,深入社区,对本辖区内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其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困难原因、有何特长、急需何种帮助等,并将调查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据统计,延中辖区2007年有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5人,男性一名,其余为女性。均无工作、无收入,年龄均为50岁以上,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子女就学困难的3名,需要办理低保的3名,再就业培训的4名。

4、筹集资金。通过对社会各界、尤其对辖区单位的广泛宣传和动员,延中街道于2007年7月开展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启动仪式,筹得帮扶基金14216元。并对该基金的使用及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使用。帮扶基金的拨付遵循‚年初计划、急事急办‛的原则,一般在每年在春节前夕或‚七一‛期间发放;若遇到对全市有影响的重大灾情或紧急情况时,可及时启动救助活动。帮扶基金的发放由党工委办公室统筹安排,分配到各社区党支部,再由社区党支部进行走访慰问。二管理。街道党工委设臵基础性帐表。正常情况下,年度筹集资金的80%用于困难党员帮扶,20%留存,不断滚动扩充扶助金额。扶助金不能用于任何投资,帮扶基金的运行情况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通报,接受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其它人士的监督。

5、‚三扶‛结合送温暖。开展精神上扶志、经济上扶贫、技能上扶智,让困难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一是用成立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以物资或现金的形式帮助困难党员,以解燃眉之急;二是推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让联盟单位着重提供技能培训、再就业职介等服务。

(二)建立‚社区党员诉求站‛

2008年3月,街道党工委专门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究会,提出将团结社区作为试点建立‚党员诉求站‛,逐步在延中辖区全面铺开。街道党工委制定了建立党员诉求站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负责抓推进落实,而诉求站站长则由团结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作人员由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以及一部分党员志愿者担任。就管理模式而言,诉求站实行的是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楼群 党小组的‚三级‛组织管理网络,专门收集和倾听党员、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并及时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搭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街道党工委要求: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党员,要切实解决困难党员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和困惑;党内同志要团结互助,特别要主动关心困难党员,尽己所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二、成效

1、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今年‚七一‛期间,街道党工委成员对辖区内的5名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依托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为3名特困党员家庭申办了低保,帮助2名特困党员解决了子女上学、就医看病等难题。同时,委托各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对下岗党员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再就业能力,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并积极与各非公有制企业主联系,推荐下岗党员到非公企业就业。困难党员邝世英,丈夫下岗在家,儿子也无固定工作,一家三口只靠其爱人四处打临工的收入过活。让邝世英找到固定工作,成为居民区党支部的一件大事。今年上半年,社区支部将其安排在社区警务室值班工作。邝世英说:‚党支部就像家,为我解决了生活大难题,现在,我也应该为这个大‘家’做点事。‛他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双休日为小区居民服务。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真正做到了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终时有人送‛,使广大党员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拉近了党员与党组织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2、强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延中街道在开展党内关怀系列活动中,95%以上的党员自觉转变思想,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3、加强了党员的有效管理。在实施党员关怀中,我们坚持把关怀党员活动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在党员教育管理中体现服务理念,在服务关怀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效果。街道党组织根据外出流动党员的实际,在落实党组织关怀的同时,加强了对外出流动党员的联系和管理,使辖区5名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外,社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来党员维权服务、帮扶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外来党员的实际困难,增强了外来党员对当地党组织的向心力,为有效管理外来党员,发挥外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困难党员从个人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因‚病‛致贫。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自已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同时,还要承受因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生活十分困难。

2、因‚脑‛致贫。由于水平低,少数党员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致富,精神空虚,抱有‚破罐子破摔‛等思想,失去党员的先进性。

3、因‚能‛致贫。绝大多数的困难党员,家庭收入不高,创新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弱导致贫困。许多党员从工作岗位下来以后,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变成‚留守党员‛,导致贫困。

(二)困难党员关怀机制在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1、困难党员帮扶资金有限。以延中街道办事处为例,该街道办事处于2007年率先在各街道办事处中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截止到目前共筹集到困难常员帮扶基金14216元。基金主要用于对本街道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上。但基金是有限的不可能真正解决困难党员的全部问题。同时,基金的成立滋生了部份困难党员的等、靠思想,不愿意以劳动换取报酬,甚至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组织部门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2、帮扶措施落实难。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困难党员的实际困难,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是界定帮扶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建库工作,建立街道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街道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 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三)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加强街道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街道‚三级联创‛、‚岗位培训‛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四)制订扶助政策,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订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要出台街道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街道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一是技能扶助。对街道困难党员,要以‚造血‛、‚输血‛并重,切实加强街道适用技术培训。同时要以‚送岗位‛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二是资金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项目。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营造良好环境。把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作为基层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增强关怀困难党员的自觉性,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帮扶典型和脱贫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2、打造好四个帮扶平台。及时扩大党内各类群体间的互动力,建立 好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帮扶平台、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逐步扩展建立党员为困难群众的帮助服务平台。

3、创新帮扶手段。健全帮扶网络,建立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服务单位,街道党组织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突出帮扶重点,完善帮扶制度,逐步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联系会议制度、结对帮扶制度、优惠优扶制度以及激励回报制度等,实现帮扶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整合组织资源。利用组织优势,整合、激活、挖掘街道内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建立困难党员扶助基金,建立和完善党员服务中心、街道服务站,搭建社会各方参与平台,采取无偿、低偿等多种方式,提供各类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5、构建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就业服务机制,增强致富本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由“输血型”帮困向“造血型”帮扶转变,由简单的送钱、送物变为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困难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一是加强对下岗职工中的党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由劳动部门牵头,会同党校、电教中心等部门,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免费为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党员提供电脑、电工、厨师、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二是通过报告会、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组织困难党员学习“再就业、自创业”先进典型,引导他们克服自身困难,树立发展信心。三是帮助困难党员更新观念,适应 市场经济的要求,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2)建立困难党员信息管理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专人对本辖区、本系统内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困难原因、有何特长、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并将调查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在对党员困难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排次的基础上,按年龄、居住地、致困原因等进行分类,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进行帮扶。在帮扶工作中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帮扶工作的硬措施。一是对因缺乏技术、致富无门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党员,在技能、资金等方面予以帮扶。二是对因年老体弱、患有疾病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党员,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三是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困难的党员,下拨救济资金,帮助度过难关。四是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劳动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加强与辖区内非公企业和劳务部门的联系,帮助困难党员就业。五是落实保障政策。工会、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共同配合,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乡居民最低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此外,重视做好困难党员的慰问工作。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给困难党员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并勉励困难党员要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党员的关心。

(3)完善困难党员帮扶载体建设,拓宽帮扶层面。积极为困难党员解难题、办实事,建立起多形式的帮扶载体。开展“一帮一”活动。即领 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子,进行‚一帮一‛的活动。采取政策扶贫、观念扶贫、资金扶贫等措施,多形式帮带群众共同致富。

(4)建立健全关心困难党员保障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将关心困难党员工作作为考核各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各党组织负责人为关心困难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二是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帮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三是结合对基层组织建设检查验收等工作,对关心困难党员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以保证此项工作的真正落实。

篇2: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课题调研方案》的要求,近期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既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党员的尊重关爱。党中央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党内生活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反映,是激发党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做好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既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党员意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党心、坚强组织,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一)建立了党内激励机制。一是政治激励。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每两年评选一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真正把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结合起来。

另外,各基层党组织每年还结合庆祝建党活动、年终总结和民主评议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二是物质激励。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应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三是精神激励。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行评先创优激励机制,培养广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确保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涌现出了岳喜芳、杨宗胜等县市典型。

(二)建立了党内关怀机制。全县各级党委始终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为各条战线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县委在每年年底都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摸清辖区内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情况,并将情况上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在上级党组织下拨的慰问金基础上,从县党费中拿出部分配套资金,一起分配下拨,用于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并研究制定了慰问金分配方案,下发了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通知,确保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慰问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在开展慰问活动中,县委领导带头分赴各村、企业的老党员、困难党员家中进行慰问。各村乡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都带队入村入户慰问,确保慰问金及慰问品能按时送到党员手中,让每一个被慰问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2011年全县共发放困难党员、老党员慰问金20余万元。

(三)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全县各级党组织都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制定并下发了长海县领导干部“一助一”扶贫帮困实施方案,健全了党员“一助一”扶贫帮困和党组织扶贫制度。扎实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村工作制度,机关干部

联系贫困户和下岗职工等制度,组织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积极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等形式与困难群众结对,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群众党员中深入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帮扶党员干部针对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公开承诺帮扶内容和措施,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就业门路,解决其家庭实际困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全县受帮扶困难党员172人,结成帮扶对子131个,受帮扶困难群众253人,结成帮扶对子110个,党员为群众办实事512件。

(四)建立了政策扶持机制。一是开展技能培训。我们充分整合劳动保障、科协、党校等单位资源优势,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对企业下岗分流的困难党员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给予资金扶持。我们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视不同情况由村党总支证明,帮助与金融部门联系借给启动资金。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发布制度,利用远程教育和农村远程信息机及时收集、整理养殖产品、苗种销售价格、新技术新品种、新就业岗位等信息,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尽快找到致富门路。

(五)建立了以组织帮扶、党员互助为一体的党内服务机制。一是构建党员服务网络。全县建立党员服务中心5个,社区(村)党员服务站30个,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党员服务网络,收集党员求助信息,提供及时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流

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认真落实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规定责任,对应发《活动证》和《小读本》的流动党员要求做到100%发放到位,及时接转流入党员组织关系,特别是对进岛长期务工经商和定居的外来党员组织关系,统一协调安排转入居住地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进一步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三、当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连续性不够。一方面,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特别是1997年乡镇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后,自谋职业者和下岗失业党员增加,一些党员特别是年龄较大党员,确实是面临创业的困惑,随之而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个别党员因投资失败或因病致贫,生活上出现了困难。虽然各级党组织都利用“七一”和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予以救助,但救助的方式往往是一次性的,无论从思想上、生活上,对他们的关怀都缺乏连续性。

二是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双向性不够。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是一个互动双赢的工作。我们现在的工作模式是党组织一头动,党员被动。作为客体而言,普通党员缺乏主动向党组织倾诉个人要求、想法和困难的主动性,甚至有些党员因思想退步,对党组织缺乏信任。主体上党组织为普通党员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软环境不够,个别党员在主观上放弃了向党组织寻求帮助的想法。因而形成了对党员的关怀、帮助,只有党组织一面想,个别应当得到激励、关怀、帮助的党员,没有得到关怀与帮助,形成工

作遗漏在所难免。

三是对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虽然对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一般是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投入的资金渠道也不宽,主要是指党内帮扶的多、社会帮扶的少。而且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都是些临时性的物质帮扶,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

四是帮扶工作的效果不实。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党内帮扶活动,比如,开展“一助一”、“定点帮扶”等活动。但有的基层党组织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导致各项帮扶措施难落实。此外,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基本要求:健全完善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党员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形成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关怀、帮扶“五位一体”的格局。广大党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投入机制和资源有效配臵体系,部分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切实解决。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建议 “建立健全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及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工作,使他们在政治上有目标、生活上有保障,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党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运行过程,从工作过程看,本身是一个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工作者为每名普通党员服务的一个过程。享受这些关爱的党员在社会上、生活中很可能是弱势群体,党的关心和爱护,会大大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坚定跟党走的决心。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要带着感情去工作,要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贫困党员。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健全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原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落实好,并有实施方案和计划,使每位党员感到是真关心,而不是临时性的关爱,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党内关怀的触角延伸开来,做到关爱送温暖,关怀憾心灵,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三)强化措施,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创业富民”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筹措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在组织部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管理、定时审计、救助公示制度,主要用于补助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等特殊困难的党员。

(四)加强引导,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思想上引导。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二是政治上引导。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困难党员的荣誉感。三是源头上引导。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五)完善政策,增强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完善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要出台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

篇3: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1、探索党员教育管理途径。

对每名党员, 建立个人信息卡, 个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联系方式, 都登记在卡;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外出登记备案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专人联系制度等, 由党支部书记上门或由党支部指定专人负责与流动党员联系, 向党员通报企业形势, 传达支部安排以及对他们的要求, 了解党员在外的基本情况, 使每个党员都能置于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下。

2、深化党员责任区活动。

据企业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 将党员划分到责任区, 明确当好“四员”、做好“四者”的责任和义务, 即:当好综合治理治安员、党的政策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做攻坚克难的带头者、党组织的“护旗者”、增创效益的“优胜者”、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者”。对党员在责任区履职尽责情况, 半年一次总结、讲评, 一年一次评比、表彰。

3、激励党员争表率做楷模。

围绕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党委、支部、班组三级党员教育网络, 保证党日活动, 抓实党课教育, 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建活动, 有效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先锋意识, 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盏灯, 盏盏都是耀眼星。

4、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利用每年七一、春节等, 从党费、党组织活动经费中列支专项费用, 对企业困难党员进行集中慰问。大力开展“学技能、送岗位、促就业”活动, 通过社区就业平台召开招聘会吸纳流动党员再就业。

二、当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员登记信息不全。

有些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着党员信息不全或没有相关信息的现象。有的对党员、申请入党人员的变化信息没有及时定期核查、录入和汇总;有的党组织换届、调整变化, 党员发展、转正、出入、党员流动以及申请入党人员变化时, 相关信息资料未及时更新, 或者数据不全;有些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 没有党员的相关资料;在党员流入流出时, 未及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和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

2、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固定。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重视不够, 教育管理跟不上, 忽视了流动党员对整个党员队伍的正面影响, 以至于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 组织纪律观念不强, 来去自由;部分党员因家庭困难外出务工, 党组织缺乏对其关心支持, 对党组织有怨言, 故意疏远党组织;部分流动党员活动地点不固定, 无法参加原支部的组织生活。还有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 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混同于一般群众, 放任自流, 不但起不了党员的带头作用, 反而做出有损党组织形象的事情。

3、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难。

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活动经费不足、阵地缺乏的问题和困难。开展党组织活动显得捉襟见肘。组织活动开展不起来, 党员做的好的得不到激励, 外出党员得不到关怀, 困难党员得不到帮扶, 体现不了党组织的作用, 党员教育困难, 更谈不上发挥模范作用。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举措对策

1、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从组织层面来讲, 党内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要与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一致, 这是党内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党员层面来讲, 党员个人的荣誉感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相互挂钩的, 关怀激励党员, 能更好地鼓励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党性与人生意义升华。同时, 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要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政治关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健全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切实把对党员政治上的关心落到实处。二是要工作激励。要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大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基金机制。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 对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 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 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困难排查、建档工作, 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掌握本单位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状况, 确定帮扶对象, 确定帮扶标准, 确定资金来源, 确定使用原则, 确定审批程序, 确定监管制度。

3、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机制。

在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中, 既要关心党员的工作和生活, 又要注意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既要重视党员的正当合理的利益和需求, 同时也要将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这就要求我们党组织要在注意区别不同对象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增强帮扶互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党员干部与本单位困难党员结对、党组织与困难党员结对、党政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等方式, 开展多样化的帮扶活动, 切实帮助解决困难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使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 真正把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转化成现实中促进工作开展的巨大推进力。

4、建立困难党员再就业援助机制。

对有工作能力却又暂时失业的困难党员来讲, 党内帮扶的关键是建立再就业援助机制。党员再就业援助帮扶应以单位、社区两级党组织为依托, 积极困难党员就业观念的转化, 增强困难党员自主择业、艰苦创业意识, 建立和完善困难党员再就业的援助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 提高困难党员就业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困难党员家庭成员解决就业问题。

摘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主要在于解决基层党员的实际困难, 发挥好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关键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采油生产建设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索,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夯实党群工作基础的重要实践之一。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凝聚党员队伍的迫切要求

随着采油一线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能够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将党员凝聚到党组织中来。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党员作用的发挥是党建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党的光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能够促进党内先进典型选树、带动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有效地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推进原油生产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原油生产,带动广大员工投身生产,有力促进了原油生产。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索

近年来,冯地坑采油作业区党总支给合原油生产建设,努力构建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

(一)“四项措施”构建激励机制

1、周例会、月考核。建立支部工作通报和交流机制。通过每周支部书记例会,通报工作、交流经验,形成了班站“岗位立体巡检法”、“快乐工作法”,支部“两定两创工作法”、贴心管理法”。修订和推行月度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定期检查各支部党建工作,奖励先进,帮促后进,推进了党组织活动按时有效开展。

2、党员自主工作法。总结指导帮促党员工作的方法,形成了“党员自主工作、书记日常指导、支委集体点评”的“党员自主工作法”,即党员月初规划自己本月的学习内容、承包活动内容、具体工作;支部书记在日常跑现场的过程中指导党员工作,督促党员完成规划;支委会月底对每个党员进行逐个评分考核。这3个环节激发了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

3、党员承包活动。结合党内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承包活动”,指导每位党员结合自身岗位确定一个班站或井组作为承包点、确定一个具体可行和便于衡量的目标,每月制订计划、深入承包点开展活动,促进承包点的具体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作业区一百余名党员讨论确定了各自的承包点、承包项目和承包目标,按计划活动,促进了班站管理。

4、典型选树。宣传优秀党员。结合“十大优秀党员”的选树与宣传,开展“立足岗位做奉献”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横幅、展版、标语、自办小报营造声势,选拔演讲人员,进行“身边好党员”事迹宣讲,激励岗位员工学习先进,立足岗位、干好本职,掀起了“学先进,争做先进”的热潮。

建设“党员示范岗”。姬二转油站通过创新工作方式、调节业余生活、探索工作乐趣,激发员工的归属感,推进“快乐工作法”,注重培养工作热情,将快乐融入工作和生活,同时,站内员工改进站内巡检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监控,制作巡检指导卡,总结提炼了“标准立体巡检法”。通过近年来的探索,站内员工精神面貌、站容站貌焕然一新,成为作业区的“党员示范岗”典型。

(二)“三个开展”凸显党内关怀

1、开展党员服务。作业区党总支创新载体,建立党员“诉求--服务”机制,通过飞信、微信群、QQ群与党员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党员的需求和呼声,把关心和解决问题做为服务党员的出发點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党员有所呼,组织有所应”。

2、开展思想关怀。作业区党总支结合生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党员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在党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党员入党、提职、调任时,及时进行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通过思想关怀,让党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

3、开展党内关爱。作业区党总支坚持“党员四必访”,即党员遇重大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困惑必访,党员未完成工作必访,党员生病必访,为党员送来了组织关怀。在工作之余,作业区党总支适时开展关爱活动,丰富党员业余生活,“七一”前后,慰问困难党员,开展入党观影教育、组织党员联欢活动,丰富党员生活,增强支部凝聚力。

(三)“两个活动”促进党内帮扶

1、坚持分类帮扶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注重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培养;在操作岗位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我争先”活动,引领党员努力学习采油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在岗位上做到“技能领先、业绩领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开展党员“结对共进”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党员与普通党员结对子,以“一对一”、“一帮一”的形式,采取思想帮扶、技能帮扶的互助共进方式,帮助普通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党员提高技能,坚定信念,促进了党员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了党内激励机制,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行之有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通过认真规划、努力工作,推进了“党员自主工作”法,深入开展了“党员承包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个个争先”的氛围,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党员典型。

(二)深化了党内关怀机制,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通过对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关心帮助,使党员感受到组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有利于促进党内团结和谐,有利于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有利于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推进了党内帮扶机制,促进了党员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

篇5: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一、经验做法

近年来,党组织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高度重视,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注重从党员需求入手,从政治上关怀党员、思想上关心党员、精神上激励党员、物质上帮扶党员,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热爱党、忠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和动力,为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满足党员政治需求。各党支部严格执行党总支的“民主评议党员”的安排,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走过场严把质量关,听取群众代表提出的建议,作到真评实议。党支部及时作到了把党内外评议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每个党员,使党员通过“民主评议” 真正找出不足得到激励和鞭策,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按规定参加了双重组织生活,通过开展“民主评议”使全体党员,思想觉悟、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建立学习培训机制,不断满足党员的学习需求。

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八荣八耻》廉正光盘等学习资料,使党员深刻理解在新时期对保持先进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用党员标准和党纪党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把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十一五”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举措上来。党总支对党员队伍状况进行了框架分析,党支部对每一个党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差距较大的党员建立帮促对象,使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明显的效果。

3、从党员利益诉求入手,不断满足党员生活需求。开展党员互助活动,创新党组织服务困难党员、党员帮扶困难党员的途径。重点要求党员要在党员互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以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等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努力为生活困难党员办实事、办好事。

在企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党员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们先后为汶川、玉树及困难职工募捐多次,送温暖献爱心。

4、从党员具体岗位入手,不断满足党员工作需求。党支部按照党总支工作部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立项立功”活动。每一名党员都针对本岗工作实际,结合厂长工作报告中工作任务进行立项。党办每季度对各党支部“立项立功”活动进行跟踪检查,将“立项立功”工作落在实处,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此项活动,部分项目收到一定的成效。

第一党支部党员在技改技革方面的业绩非常的突出,他们都有一

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生产工作中累计技改十几项,小改小革不计其数。例如:降低整机压损技改项目、LIII型铝壳燃气表设计开发项目、G2.5B型钢壳燃表设计开发项目、III型G4(1.2升)钢壳表技改项目等全部都是在支部党员的努力下完成的,这些项目很多已初见成效,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闪光点。

5、优秀党员发挥作用情况 我厂厂长谷式勤同志多年以来,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他团结和带动厂领导一般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把握大局运筹帷幄,带领班子成员团结奋战,带领全体职工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使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局面。

家用表制造部部长王玉俊同志工作勤奋、讲求效率。由于铝壳煤气表产量较少、资金和技术缺乏,车间的生产和管理比较困难,为了使车间能够正常生产排满工作量,王玉俊同志高瞻远瞩为正常生产做准备,他主动找事干,提出要下大力气清理车间死角和仓库。他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认同和赞许。在王玉俊同志的带领下铝壳表制造部已经摆脱了困难,走上了正规化大规模生产的道路,相信在王玉俊同志的带领下铝壳表制造部会再创辉煌。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二是帮扶资金来源渠道少,帮扶资金比较紧张。

三、意见建议

在新形势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天津市自动化仪表十厂

篇6: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近期,我部组织人力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借助县委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召集部分乡镇党委负责人、现(离)任村干部、企业党务干部、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就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应该涉及哪个范围,如何筹措资金,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研座谈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肃南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定点联系帮扶农牧村和社区工作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帮扶典型村、贫困村制度,帮助制定发展思路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实行县直部门单位联系农牧村制度,每个单位定点联系一个农牧村,从资金、项目、实物等方面进行帮扶,重点解决村级阵地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二)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我县把帮助农牧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作为发挥党的先进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党群连心桥”、“双链条”、“三队三强”、“双联四帮”等党性实践活动,县、科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农牧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项目,促进农牧村困难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区困难党员群众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县已结成各类帮扶对子1176个,帮扶党员群众累计1400多人,已有12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500多户农牧村困难家庭走上了靠舍饲喂养、屠宰贩销、旅游服务等发家致富道路。

(三)建立了机关干部进村办实事制度。深入开展了 “察民情、访民心、解民困”活动,每年初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抽调科级后备干部驻村开展工作,一方面进行干部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开展农牧村工作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帮助农牧村和农牧民党员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

(四)建立了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2007年,为解决全县农牧村和社区老党员生活困难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构建和谐肃南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发挥余热,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为农牧村和社区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的制度。从2007年元月份起,由县财政出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党员每月发放生活补贴。补贴发放标准为:1949年9月30日以前入党的每人每月补助50元,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入党的补助40元,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入党的补助30元,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入党的补助20元,1992年10月以后入党的补助10元。农牧民和社区居民党员补助从党费内支付,每半年发放一次,由县委组织部拨付乡镇按时发放给补助对象。2007年,共为全县190名农牧村、社区符合条件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7.5万元。健全完善了困难党员慰问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在春节期间认真开展老党员和生困难党员慰问活动。2007年春节期间,全县各级党组织共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1832人,发放慰问金和困难生活补助95.56万元。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共有党员3676名,现有困难党员167名,约占党员总数的4.5%,其中农牧村困难党员141名,社区困难党员26名。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县农牧村、社区党员致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病致贫。困难党员家庭有的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党员本人或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医疗负担沉重。二是年老体弱。这类致贫的党员集中在农牧村贫困党员中,农牧村党员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三是长期失业。“两个置换”改革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党员,由于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失去生活来源。四是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有的老龄党员子女下岗失业或无工作,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五是突遇重大灾难。少数困难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自然灾害等,给家庭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于贫困。六是生产条件差。部分农牧村生产条件差,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另外,还有少数党员因生产和就业观念落后、子女就学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急需予以救助。

三、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面对新形势,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不断探索创新。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切实关注广大基层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基层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富裕肃南、平安肃南、和谐肃南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目标原则。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标是:以建立覆盖全县、措施得力、长期有效的党员救助体系为重点,保障基层困难党员基本生活,对因疾病、残疾、老弱、灾难、长期失业、子女就学等非主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党员家庭给予适当救助,帮助困难党员战胜困难、摆脱贫困。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救互助为主、党组织和社会救助为辅的原则;

2、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3、低标准起步、逐步扩展、分类施救的原则;

4、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正的原则;

5、属地管理的原则;

6、城乡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党内关怀帮扶的范围及建议。困难党员帮扶救助范围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活标准未达到城市和农牧村基本生活保障线,享受低保的党员;二类是因疾病、长期失业、子女就学、偶遇的天灾人祸造成衣食住行各方面生存条件极差的党员。对于因懒惰、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等主观原因造成贫困的,不纳入困难党员救助范围。困难帮扶救助应与党员的一贯表现、遵纪

守法情况、所做贡献采取适当方式挂钩。救助方式、条件和标准:对于第一类困难党员,在低保的基础上,分城市和农牧村两种情况,每月分别给予一定金额固定补助;对于第二类困难党员,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给予临时救助。第一类困难党员救助条件为低保对象确定的条件;第二类困难党员救助条件分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基本条件大致包括: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家庭无高档消费品;子女赡养能力低下;无赌博、吸毒、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如实提供情况,不弄虚作假。具体条件需根据救助对象的情况确定,如医疗救助必须是患重大疾病,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困难党员。失业救助必须是连续失业达6个月以上。灾害救助必须是生产收入或从事生产经营所得遭受70%以上损失,并未参加意外保险。子女就学救助必须是子女就读大学,且表现优秀的,等等。救助标准按类别分别制定:对于第一类困难党员,城市党员每月补助50至100元,农牧村党员每月补助40到80元;对于第二类困难党员,因疾病贫困的,分病种一次性给予2000到5000元补助。因失业贫困的,失业期间每月给予50到100元补助,直至重新就业。因灾害贫困的,根据受灾情况,一次性给予2000至8000元补助。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的,每学期给予200至400元补助。资金来源渠道、管理方式和发放。资金来源渠道:财政拨款、留存党费补助、社会赞助、党员自愿捐助、民政福利资金补贴等,建议财政拨款占60%,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留存党费补助占20%;民政福利资金补贴10%;其他来源渠道占10%。由于救助对象为困难党员,范围较窄。因此,我们估计社会赞助、党员自愿捐助等难度比较大,资金筹集有一定困难。资金管理方式:县委成立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中心,隶属组织部门,全权管理困难党员救助资金的发放,机构性质为社会团体。救助资金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运行的监督。困难党员救助中心设立专户,财政拨款、留存党费和民政福利资金由财政部门、组织部门、民政部门作为专项资金拨付,封闭运行。社会赞助和党员自愿捐助以管理中心名义展开募捐,开据财政部门统一的收款收据,纳入国库管理,并按财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支出。资金发放:第一类困难党员救助资金的发放跟随城市与农牧村低保资金一同按月拨入党员低保帐户进行发放。对于第二类困难党员,则在资格审核完毕后,由困难党员救助中心按照救助意见发放资金。

篇7: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大力激发党员政治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党内氛围,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对于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要求,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解决困难、帮助发展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

式,着力从精神上、生活上、工作上激励关爱帮扶党员,切实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广大党员心中,努力形成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尊重党组织、服从党组织、维护党组织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严谨、务求实效的原则,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各方面综合优势,切实从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扶持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提高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和帮扶措施,力求做到依法依纪、合理合情,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人性化开展,规范化运行。

2、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既要关爱帮助党员,保障党员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履行义务,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

3、坚持科学严谨的原则。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表彰、关怀帮助要建立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要通过会议公开、文件公开、党务公开栏公开等形式,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区分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生活、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和弱势群体要实施重点帮扶。

4、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既重视从思想方面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又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员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让党员真正体会到党组织的关爱与温暖。

三、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部门单位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建联系点“双结对、双促进”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内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要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及党员全员承诺、党员先锋岗以及机关党员挂牌上岗、亮牌办公、党员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明确党员岗位、落实党员责任,激发和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勇争先的激情、为民服务的真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切实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在每年“七一”或年终集中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让干事创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无私奉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威信差、有损党员形象的不合格党员要进行结对帮教转化,对帮教仍不见效者,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3、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给予党建活动经费补贴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

(二)以办好事、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2、建立党内探访、谈心机制。建立党内结对联系制度、谈话制度、定期走访制度,通过结成一对

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对困难党员切实做到“六个必访”,即:每年“七一”、元旦、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

党员生病或亡故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主动为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减轻思想压力,使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3、建立政治关怀机制。重视党员干部的成长,对优秀下派干部、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要按照适人适岗的原则,大力培养推荐,适时将他们补充到各级领导班子中,使其尽快成长,充分施展才华。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组织做出的重大事项决定、重大决策部署、干部人事任免、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以及项目安排、慰问救助资金发放等党员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要通过会议、公开栏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

四、切实抓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落实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周密安排,认真实施。党组织负责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盯着抓。同时,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积极整合政府、社会、民间等多

种资源和力量,为开展党内关爱帮扶工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生活救助、生产帮扶等党员关爱帮扶活动,切实形成多方参与、各尽所能的工作合力。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社会现状、党员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生活实际,坚决杜绝和防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样形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真正顺应民意、体现民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8: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

1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进而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

1.1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最具时代特征的阐释和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7 400多万名党员、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庞大队伍。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日益明显。要实现党组织的良性运行,就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因此,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适应党的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有利于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1.2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增强党的决策的民主特质,是新时期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持。没有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就没有党员主体地位实质上的对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民主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迫切要求,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顺利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宏伟建设目标的现实要求

广大党员及党的基层组织依附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建设发展水平,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制约着党在社会基层的执政能力,是展示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具体要求的重要标准,更是直接反映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一面镜子。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客观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奋勇拼搏,确保党和国家新的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2 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广西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设计院)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关爱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有效措施和办法,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彰显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2.1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原则。2009年,设计院把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企业新一轮发展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课题,切实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紧紧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的主题,以“五对照五促进”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对话等环节,认真查找自身不足。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制定了市场开拓、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安全生产、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等7个方面、34项主要整改内容和措施,着力在突出重点联系实际上抓整改,在务实创新、健全机制体制上抓整改。共解决突出问题6个(比如职工广泛关注的蟠龙小区2 000多万元出资款追款遗留问题已于2009年9月30日全部解决,人员规模过于庞大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10件,废除旧制度4个,修改完善制度4个,出台新制度5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中,群众满意率为100%,体现了设计院党员、职工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的充分认可。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节日前,院领导亲自带队奔赴各个施工现场,为远在异国他乡的工作人员送上亲切的问候和关怀,为在家的老党员和困难职工、困难党员送上最诚挚的关怀与祝福。院党委牵念着每一名党员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工作实际,一句句简单的问候饱含着院党委对员工的关爱,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党务部门为代表深入各个党支部进行调研,针对不同领域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从党员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和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入手,制定和完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制度,统筹各个方面的激励、关怀、帮扶力量,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开展激励、关怀、帮扶工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激励关怀与教育管理相结合,开展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把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融入党员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推进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以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为前提

提高党内民主化程度,增强党的决策的民主特质,是新时期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会议还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些都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深入发展的具体内容。

上述内容的贯彻,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持。一个内部成员之间政治、经济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相差悬殊的党要实现党内和谐,是很难想象的。没有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没有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无法缩小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济地位差距,克服党内两极分化;没有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没有党员主体实质地位上的对等,困难党员的自尊和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无法保障,从实质上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对此,一是保障党员的决策权。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决策和落实,设计院通过推行党员议事会、征求意见建议、民主表决等方式提高决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二是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对党组织实行重大决策、党的干部考察任免、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别通过会议、宣传栏、新闻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开,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在重大事项决策中,通过举办党内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听证会的形式,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制度,要求党务公开做到规定公开时间、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项目。三是保障老党员的基本权利。坚持采取送学上门、委派联络员等手段,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提供便利,定期召开老党员座谈会,让老党员及时了解设计院发展情况。

2.3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以人文关怀为基本方式

及时掌握每名党员的思想状况,改变以往对党员要求履行义务多,给予关怀鼓励少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党员的精神鼓励、思想激励和人文关怀。一是要定期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放在重要岗位上,条件成熟的要及时提拔任用,通过网络广泛宣传优秀党员、红旗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形成典型引导、典型激励、典型带动的导向。二是要坚持开展慰问走访活动。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优秀党员、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三是要坚持开展谈心接访活动。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党支部书记与本支部的每一名党员定期进行谈心,同时还要通过公布党员热线电话、设立党员意见信箱、建立网上党员意见建议平台等多种形式,畅通党员领导干部直接听取党员意见、建议的渠道。四是要关心党员身心健康。近年来,设计院不断完善党员活动阵地的功能,配备必要的体育健身、图书阅览等设施,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党员健康档案,组织老党员定期进行体检。

2.4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以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为目标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要将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激励关怀与教育管理相结合,开展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以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最终目标。一是要加强党员的主体意识教育;二是要科学设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载体;三是要帮助生活困难党员树立信心、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四是要深入开展“双评”活动。

2.5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以形成长效机制为保障

设计院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列入党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通过建立制度,对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具体表现为:一是健全工作制度;二是强化工作责任;三是抓好协调配合;四是加强检查考核。创造争优竞先的良好环境,重视党员的工作表现,通过年终“双评”建立重优奖先、“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激励机制,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将那些政治素质过硬、带动能力强的党员优先推荐为党员中心户,为党员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并针对重大会议制作电教片,充分利用网络对新理论、新思想、新人、新事进行宣传,使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提高素质,成为设计院和谐发展的带头人、骨干力量。

党内和谐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和谐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推动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的党内和谐建设新机制,形成党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新局面,促使包括困难党员在内的所有基层党员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活力。E

参考文献

[1]黄小娟.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积极促进党内和谐发展[J].企业导报,2010(1).

[2]高新民.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周乾松.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新态势新要求及其新问题新对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1).

[4]彭大成,贾岚.党内关怀的内涵、机制及其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2008(5).

上一篇:我的铅笔盒100字作文下一篇: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