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2022-12-27

第一篇: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托里县三大机制逐步健全保障民生水平

不断提高

一是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托里县认真贯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自治区实施〈低保条例〉办法》和《托里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积极推行低保听证会制度,切实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积极做好城乡低保提高标准的测算、审批、核实等工作,并结合今年提标工作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复查,准确核定低保对象家庭收入,严把“入口关”,合理确定保障对象,切实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即退”,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11年1-9月保障城市低保56641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965.07万元。保障农村低保55251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457.02万元。提标后的城市低保资金连同原享受的低保资金共发放121.8万元;农村低保2011年第三季度发放133.2万元,现已发放完毕。

二是提升城乡医疗救助效果。认真执行《托里县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和《托里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试行)。截止目前,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75.22万元,救助11671人次,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体看病难、医病难的实际问题。

三是做好防灾减灾和救济工作。2011年以来,托里县先后发生暴雪、大风、洪水、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经统计,全县受灾人口达2315户8103人次,其中紧急转移安置95人;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96.3公顷,其中绝收面积为24公

顷;倒塌民房67户173间,损坏民房392户1375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35万元。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托里县委、政府积极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并加大了抵御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力度。截止目前,支出212万元,救济灾民12596人次。

第二篇:XXX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

XXX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共XX万人,全镇XX个行政村共有村干部XXX名,这些基层党员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但是,近年来,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较重、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年龄普遍较大、自身素质与形势任务不适应等诸多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村干部先进性的发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村干部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繁重任务,使他们保持先进性,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又不出事”的先锋模范,必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稳定农村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激发村班子内在活力,推动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一、当前影响XXX村干部队伍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1、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较重。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作非常辛苦。而在工资待遇上,标准低、难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组干部在税费改革前往往几年都难拿到一分钱,甚至还自己贴钱办公事,有村干部戏称“每个月一百多元钱工资连电话费都不够!”。

2、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村干部想办事“心有余力不足”。面对有限的资金,集体公益事业往往无钱落实。导致村干部上任时的承诺不能兑现,群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XX镇XX个行政村,除镇政府所在地XX村经济条件稍好外,其它XX个村几乎没有集体企业,为数不多的 “个体户”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不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3、村干部在职时凭党性、感情拼命干工作,年老离职后待遇不能很好保障。相当部分村组干部退职后生活没有保障。有的村干部连在职时的工资都没有拿到手,加上为办公事垫支的钱数额多的有几万元,长期拖欠不能兑付。更有少数退职干部随着年事增高,家境贫寒,养老无靠,使在职村干部产生了严重的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受影响。

二、XXX在落实村干部待遇、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已采取的有效措施

1、经济上落实待遇。

一是按照村干部工资,从转移支付中列支,按时发放。同时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定额补贴、绩效挂钩、奖惩兑现的办法,保障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兑现。

二是实行村主干享受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制度。从2003年开始,XX党委政府每年都会确定经济发展思路清,班子团结务实,战斗力、凝聚力强,全年各项工作完成较好,全村社会稳定的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极大地促进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止2007年已有28名次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到副科级工资待遇。

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由镇党委给予重奖,一次性或分期购买养老保险,改变村级干部“经济上没搞头,人老了没享头”的尴尬局面,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目前,XXX党委政府已累计为46名村干部购买了养老保险。

四是建立村干部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机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效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此基础上,为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村干部的生活质量,XXX党委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决定建立村干部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机制,每年为综合工作

搞得好的前十个村的全体村干部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实行大病救助机制,这些村的村干部生病住院的,花费5000--10000元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5%,花费10000元以上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8%。2007年,XXX已为10个村62名村干部购买了620元的医疗保险,同时为一名患病住院的村支书补贴医疗费800元。

五是实行村干部离任补贴制度。具体标准是:

1、工龄满30年以上者,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60%。

2、工龄满25年不超过30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50%。

3、工龄满20年不超过25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40%。

4、工龄满15年不超过20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30%。

5、工龄满10年不超过15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20%。

6、符合1至5条规定,主动提出离职的,补贴标准上浮10%。村主任主动提出改任副主任实现“一肩挑”的,其工资仍按正职标准发放。

7、工龄在10年以下的,主动提出离职的,在一次性补贴6个月工资的基础上,增补6个月工资,即一次性补贴一年的工资。目前,全镇已有218名离任村干部享受这一政策。

2、政治上树立地位。

根据党员、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党员群众认可、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干部除参加有关会议表彰外,还积极向上推荐参与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2006年“七一”,全镇共表彰优秀村干部党员59名;2006年推荐村干部担任镇级党代表43名、担任区级以上党代表11名;2007年推荐村干部担任镇级人大代表47名、担任区级以上人大代表9名,在广大村干部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增强了这些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生活上情感激励。

镇党、政班子成员坚持领导干部与村干部定期谈心制度,及

时了解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村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尽全力帮助解决,尽可能为他们安心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把关心村干部的生活作为镇政府的一项工作任务,凡是村干部生活有重大困难的,都要尽量给予帮助,凡是村干部及其家属生病住院的,尽可能都去慰问,使他们感受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村干部对组织和社会的感恩意识,激励他们为社会、为群众多做贡献。

三、XXX对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建议和下步打算

1、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解决村干部“不想干”的问题。用先进理论武装广大村干部的头脑,坚定他们建设小康农村的信心,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解决村干部“不会干”的问题。在培训内容上,抓好实用致富技术等培训,丰富村干部科技知识、增强村干部工作能力。

2、改进村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和职位晋升机制。

一是精神激励,采取每年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由镇党委、政府颁发荣誉证书,设立“终生成就奖”。二是物质激励,对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起到“鼓励干的,鞭策看的,推动慢的”的作用。三是改进工资兑现方式。通过预拨转移支付资金或对村干部工资实行按月发放,以减轻村干部负担,确保报酬及时兑现。 四是大胆任用,破格选拔。对那些文化素质高、年纪轻、有工作热情的村干部要大胆任用,敢于压重担,任用为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对那些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的村支部书记由镇党委建议上级组织录用为正式政府工作人员。五是紧跟形势,着力培养大学生村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对村干部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让“大学生”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时代潮流。逐步通过

提高工资待遇等方式,鼓励、吸引大中专生回村任职,是解决农村当前高素质村干部紧缺的有效途径。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陆营镇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使24个行政村都配有“大学生村官”。

3、完善养老保险机制、医疗保险机制和离任补贴机制。

一是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保险对象一般为村两委班子主职,并逐步扩大范围,根据人数多少对任职年限进行限制。实行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对村干部个人负担部分,还可按其工作年限长短对负担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工作年限长的,个人负担比例适当降低。年龄较大、接近领取保费年龄的一次性交清,年龄较小的可以分10年交或20年交,在职时按“三个一点”的办法执行,不在职后自己每年按标准交纳。

二是完善村干部医疗保险机制,提高大病救助的补助标准。通过努力,争取3年内为24个行政村的所有村干部购买上医疗保险。同时提高大病救助的补助标准,村干部生病住院的,花费5000--10000元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10%,花费10000元以上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15%。使村干部都能得到更大的实惠,有病都能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完善村干部离任补贴机制。第一种是按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担任村干部累计达到一定年限且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达不到条件的退职村组干部,由各村结合实际自行解决。第二种是一次性发放退职补助金。即对达到享受补助条件且在职时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按退职时全镇上劳动力的月平均收入标准,每任职一年计发一个月的退职补助金。

第三篇:关于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中共**市委组织部:

接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调研通知后,我部庚即行动,从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于5月24至5月29日奔赴各乡镇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地处川渝结合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属盆周丘陵

地带,总人口**万,农业人口**万。200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全县辖**个乡镇、**个村、**个村民小组,其中500人以下的村**个,500—1000人的村**个,1000—1500人的村**个,1500人以上的村**个,现有村“三职”干部**人。

二、我县在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

1、以提升干部素质为重点,建立健全村干部快速成长机制。一是建立选贤任能机制。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对成绩显著者优先提拔使用。在2004年全县村级组织换届中,我县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拔了**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去年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时,其中8名干部被提拔为乡镇副科级领导;二是建立政治激励机制。积极推选村干部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村党支部书记**等一批优秀村干部被分别推选为市、县党代表,**党支部书记**还当选为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三是建立定期表彰机制。坚持“七一”定期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近三年受县级表彰的村干部达**人,表彰覆盖面达到**;四是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机制。采取上岗培训和主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村级班子换届当年,对全体村干部进行上岗培训,重点加强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及管理等方面学习。以后每年由县上组织一次、乡镇组织两次主题培训,重点进行致富技术、新农村建设等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

2、以激发干部热情为目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报酬分配机制。一是实行定额误工补助加绩效考核的分配机制。村干部误工补贴每人每月**元,由县财政局按季度打卡直发。此外,县财政按照预算每年**元的标准将村民小组长的误工补贴拨付到各乡镇,由各乡镇根据村干部联系村民小组工作的实际情况统一考核、发放。二是落实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县财政统一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拨付到各乡镇,由各乡镇代发,每村每年**元。三是出台离职干部定额补助政策。对正常离职的村“三职”干部一次性发给离职补助费。连续任职15年以内的,按任职年限每年30元的标准发放;对连续任职15—30年的,按任职年限每年40元的标准发放;对连续任职30年以上的,按任职年限每年50元的标准发放,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和乡镇财政各负担50%。对正常离职且生活确有困难的,按照有关规定,将其列为农村低保对象予以帮扶。年龄达到60岁以上、生活又比较困难党员干部,县委组织部将其作为救助对象,每年给予300元经济扶助。四是实行村干部商业养老保险。从2005年2月起,对在任的村“三职”干部全部纳入了商业保险,每人每年缴纳180元(每月15元),资金由县、乡、个人各负担三分之一,主要针对村干部的意外伤害和养老保险。

3、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营造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一是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村干部的办公条件。采取“县财政拨付一点、留存党费补贴一点、乡镇匹配一点、村级组织自筹一点”的办法,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添置办公设备,解决村干部无处办公和办公条件差的问题,先后投入360余万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室建设和添置办公设备。二是坚决打击“村霸”及各种黑恶势力影响村干部正常开展工作的违法行为。对阻碍、威胁、甚至打击报复村干部的现象和人员予以重点打击,坚决遏制农村“村霸”和黑恶势力干扰、左右村干部工作的不良势头,先后对3名干扰村干部执行公务的“村霸”给予了治安处罚。三是在项目上对村级组织倾斜。积极省市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村级组织扶贫济困、兴修水利设施、修路打井、改善基础设施等,并努力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帮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受提拔表彰面窄,政治上难“出头”。村干部的身份“说官非官,说民非民”,他们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任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在晋级晋职方面除极个别的情况外,村干部要想成为国家公务员、享受级别待遇是十分困难的。在职时倍受重视,退职后缺乏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同时,村干部受表彰面也很窄。全县**名村干部中,每年各类表彰的村干部比例仅占2%,而且受表彰的基本都是村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表彰则微乎其微。

2、村干部误工补助偏低,经济上无“想头

第四篇: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

制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建设工作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做出的新概括,也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不仅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遇到的一个难题,更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健全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既是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必然举措,更是创 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的必由之路。

1、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完善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建经费保障是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就不能在发展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党的建设只有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党才能更好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历史重任。

2、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需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我们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依靠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要通过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疏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才能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各级党组织要把提升基层 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过程,作为体现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的过程,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

3、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各项工作,着眼于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在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体系的基本细胞,基层和谐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实现基层和谐,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保障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使党建工作持续上台阶、上水平。只要“龙头”作用发挥好了,必然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进而不断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二、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现状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北昆仑山和南天山两大山脉的交汇之处,位于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1170 多公里,占新疆边境线的五分之一,境内群山起伏,90%以上为山区,平均海拔3100米。全州总面积7.09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县一市37个乡镇。由柯尔克孜、维、汉、回、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总人口50.7万人。全州耕地面积46.1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95亩,农牧民人均收入1571元。三县一市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是一个人口小州、经济穷州、边防大州、战略重州。全州共设立各级党委61个、党组152个、党支部267个。

通过深入市、乡、村、街道,对各级党组织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中不难看出,全州普遍存在各级政府没有把基层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党组织也没有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只是采取基层党组织需要开支时,立项打报告,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下拔专项党建经费。乡镇党委开展党建工作的经费,主要从每年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中支出。实行“村财乡管县监督”后,村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所需的全部经费,也是采取由村党支部给乡镇党委、政府打报告申请,乡镇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后,乡镇财政管理办公室从该村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或集体经济积累中支出。近两年来,州、县两级党委加大了对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力度,党建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五小工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 的投入。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本级财政自筹一点、援疆省市争取一点等方式,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对乡镇办公室、干部宿舍、食堂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投入3000万元新建了15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入631万余元新建了128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改善了乡镇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无办公场所”和党员干部培训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各级党委用于基层党建经常性工作经费较低,通过初步估算,全州37个乡镇每年用于党建经常性开支只有70余万元,主要用于“七一”表彰、党报党刊征订、党员电教设备费、党建研究会费、党建制度牌制作、组织党员参观考察、慰问贫困党员和“三老”人员等。其中:开展党建工作经费支出最多的乡镇为2万元,最少的乡镇为1.5万元,基本上占去了乡镇全部办公经费的25%—30%。

三、当前党建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六大以来,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政策,投入基层阵地建设项目的资金数额逐步加大。尤其是对口援疆省份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大,基层政权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方面,普遍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与党在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通过近几年对基层政权建设经费的的投入,大部 分乡镇的工作环境、村级阵地办公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克州属经济落后地区,三县一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财政自给率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甚微,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致使部分乡镇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差,部分村级基层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目前,克州还有部分乡镇村的老党员生活还比较贫困,创业技能差,脱贫致富难。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虽然建立了 “三老”人员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各级党组织便组织开展各种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党的关怀。但是,由于受基层党组织经费的制约,对党员帮扶基金的建立和党员创业技能的培训资金缺乏,部分党员自身还处于贫困状态,脱贫致富的能力差,不能在基层经济建设中很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克州俗称万山之州,偏远牧区占67.5%以上,基层组织点多线长,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形复杂海拔高。有的偏远牧区乡镇离县城300多公里,没有来往的班车,干部每次回县城都是冒着危险坐“黑车”或“报废车”,往返一次就需要交通费200多元,有的干部因公外出的差旅费长期难以报销。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维护社会稳定、守护边防的任务比较繁重。尤其是克州乡镇实行“4 211”工作机制和驻村包户工作机制后,给乡镇干部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培训不到位、待遇没保障、管理跟不上,加之出行难、成家难、住房难、休探亲假难等诸多因素致使一些干部不能在基层安心工作。目前,还有部分边远山区乡镇、村级党组织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特别差,至今还未通电、通路、通自来水。通讯设施落后,更谈不上安装宽带网络。导致对基层党建管理不同步,信息交流不畅通,工作效率难提高,严重制约了对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诸多方面不协调、不同步问题:从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来看,一些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强、工作方法呆板、为民办事的能力较弱;一些村级干部队伍人才缺乏、干部“青黄不接”、素质不高、执政能力较弱、服务意识不浓;从党员队伍来看,文化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与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2、本级财力匮乏,党建经费难以保障。克州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地区,也是一个人口小州、经济穷州。财政自给严重不足,是个“吃饭”财政、“要饭”财政。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仅 1.36 亿元,财政支出达18.15亿元,财政自给率不到8%,对于党建经费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村级组织,每年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能够勉强维持村干部工资的发放,没有节余 资金投入村级组织建设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次,县没有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财政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干部工资、保办公运转上,而用于农牧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教育培训、村干部养老补贴等方面的经费十分有限,导致部分乡镇党建活动难开展,措施难落实,设备资料缺乏,党务工作管理不规范。第三,乡镇一级和村级对口帮扶部门,自身还处在“温饱”线上,也只有财政下拔有限的办公经费,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支持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发展速度缓慢,造成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城郊乡村有一定的地域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相对较好一些,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是比较薄弱的,有的乡村干脆就没有集体经济,是名符其实的“空壳乡”、“空壳村”,自然也就没有经费投入到党建项目上。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克州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748万元。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乡1个;20-50万元的乡2个;10—20万元的乡8个;5—10万元的乡8个;1—5万元的乡15个;1万元以下的乡3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个;5—10万元的村17个;2—5万元的村46个;1—2万元的村47个;1万元以下的村124个,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的村和“空壳村”就占到52.7%。 部分乡村出现了“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局面,以致于乡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在群众中没有威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重经济轻党建”的观念,使党组织经费的投入受到一定限制。经济相对落后村的基层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重经济轻党建,热衷于订制度、贴标语,做表面文章,而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单纯的抓经济建设,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割裂开来,认为经济工作务实,党建工作务虚。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地域环境的限制,经济工作任务重,顾不上抓党建,也不愿在党建工作上多投入。还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不认真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建工作持勉强态度,“你推一下他动一下,你不推他懒得动”,对经费投入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基层党建工作欠规范、欠完善,导致个别乡村的党建工作始终走不出低迷状态。

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党委对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经费相关体制,没有把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纳入到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中进行考虑,造成从上到下对基层党建经 费得不到保障,开展党建工作参差不齐。在各级财政收入有限,还要负担干部工资、单位办公经费及其它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支出较多的情况下,党建经费只能退居其次,经费投入存在临时性、随意性。

四、建立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克州处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的前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不得不抽出部分精力抓“维稳”工作。近期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无疑又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像克州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有址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能人办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加强“维稳”,筑牢基础,为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树立“维稳”意识,强化领导责任。在新疆,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抓发展与保稳定的关系,做到越是抓经济发展,越要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把敌情的危害性看得深一点、透一点,把压力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抓“维 稳”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单位领导具体抓。尤其是各级党委“一把手”作为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稳定工作,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二是要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要加大对“两劳”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力度,把责任落实到基层。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建立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使之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社会治安情报信息网络。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实行社区辖区与警务区划相统一,社区民警是党员的要兼任社区领导职务。同时,边境乡要全面实行公安边防派出所责任区警官兼任村领导职务,加大社会管控力度。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完善群防群治、警民联防机制,进一步加强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形成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覆盖全面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各类可防性案件和严重刑事案件的发生。三是要切实抓好集中整治工作。必须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集中整治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抓稳定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边境地区警民联防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巡逻力度和值勤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加强边境一线 的管理。四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认真落实“三管一加强”措施和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抓好爱国宗教人士的学习教育培训,采取有效措施淡化宗教氛围。坚决制止和杜绝党、团员干部、未成年人信教和参与宗教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更多地掌握宗教方面的知识,善于利用宗教自身规律管理宗教事务,不断提高对宗教工作敢讲会讲、敢管会管的能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五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要以开展集中整治、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活动、“无神论”教育活动、“五五普法”和“法制六进”工作为契机,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上的免疫力,增强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集中整治工作力度,组织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配备汉族党支部书记,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切实解决部分师生信教、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问题,防止敌对势力在学校的思想渗透。

2、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为完善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提供组织保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我们常说:“政治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是这个道理。一是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扩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范围,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公示制、公开选拔制、试用期制、任期制、竞争上岗制,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和精通“双语”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注意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形成年龄上的合理梯次和文化、阅历、性格等方面的优势互补。继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成员直选的制度和做法,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政治素质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工作模式,但不能搞“一刀切”。并积极建立推荐优秀村干部通过考试考核录用为公务员的工作机制。二是要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打破城乡、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界限选拔人才。要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等思想桎梏,统筹城乡人才资源,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形成一种灵活、务实的选人用人机制,从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拔一批有志于农村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当中,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批骨干力 量。三是要进一步加大选派挂职干部工作力度,继续做好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到社区挂职、任职和开展驻村工作。要加大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帮助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的力度,确保边远村、贫困村以及本村难以产生村干部人选的村都要有驻村干部帮助指导工作,要注意把干部驻村与部门包村结合起来,明确帮扶责任,增强帮扶效果。四是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要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契机,尽快完善制定一系列更有力、更具有针对性的村干部配套政策和激励保障措施,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使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

3、发展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为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提供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深刻认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和凝聚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物质基础。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没有实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经济问题来看,因为乡村两级党组织没有经济实力,拿不出更多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削弱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在群众中的威信。从政治问题来看,你没有经济实力,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弱了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和信任,削弱了党的群众基础的巩固和扩大。二是要 确立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新理念。集体经济搞得好不好,不是集体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观念、思路和办法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从过去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就是搞项目、办工厂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改变以往那种依靠集体畜、集体林草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发展。当前,特别是要从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着手,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技能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加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要探索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首先是盘活集体资产存量。乡村两级集体资产主要是集体现有的房屋、机械设备、耕地、草地、林地等,通过承包、租赁的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形成稳定连续的收入来源。其次是适度开发资源。乡村两级资源主要是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比如荒滩、荒地等,还包括本乡村具有独特的区域区位、人文、自然景观和其他旅游资源——“农家乐”等形式来发展

二、三产业,使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在旅游业发展中受益。第三是积极探索、创办“三农”服务 实体。按照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紧紧围绕农户家庭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成立葡萄等专业协会或其他服务性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以不与农民争利为前提,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使乡村集体获得服务性收入。第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结合部分乡村地理优势,实话一些短、平、快项目,推行特色产业开发和特色产品加工,如“巴仁杏”加工、“牦牛肉”加工、反季节的林果业栽培、牛羊育肥、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培育苗木等方式来增加乡村两级集体收入。同时,乡村两级党组织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稳步推进的原则,防止不计后果“一哄而上”,给乡村集体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第五是要减少支出,减轻负担。要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大小村工作量来精简村干部职数,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或任村民小组长、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等形式,减少村干部工资性支出,为村发展集体经济奠定经济基础。

4、争取上级加大对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缓解基层财政压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基层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上级财政适度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并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既符合国家财政的基本 要求,也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克州三县一市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在克州经济还未实现质的飞越前提下,保障基层党建经费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适度倾斜,加大对克州农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额度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力度,切实提高像克州这样的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面的经费保障,真正解决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财力严重不足、党建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中的“龙头”作用。同时,上级在拨付农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额度上,要根据地区类别级差及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边境线长、守边护边任务重的偏远牧区乡要在资金上予以大幅度的增加,确保边远牧区乡镇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5、进一步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增强财政自给能力。集中力量抓好财源建设,不断夯实财税增收基础,提高本级财政的自给率,就要按照克州党委提出的“以农奠基、以边启动、以矿腾飞、以游搞活”的发展战略,以打造“一区、两大基地”为战略目标,按照“第一产业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抓管理,增效益;第二产业以做大做强为中心,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速度,上规模;第三产业以繁荣市场带动就业为主题,突出特色,抓重点,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一体化进程,进 一步推动克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财政的自给能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本级财政才能不断的得到增收创收,建立健全并保障基层党建经费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6、加大与对口援疆省市和区级对口帮扶部门之间的沟通力度,弥补解决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争取对口援疆省市和区直对口帮扶部门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解决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加强与对口援疆省市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克州社会各项事业的支持帮扶力度。要以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克州为契机,积极同江西省、辽宁省、江苏无锡市、中国华能集团进行沟通联系,帮助克州解决在农林牧及农村、城市基础设施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援疆省市最大限度地为克州的经济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二是加强与区直对口帮扶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帮助解决对口扶贫点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基层政权建设等项目缺口资金的落实,同时,搞好扶贫开发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养殖加工等项目,推进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三是利用克州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省市和区级对口帮扶单位信息灵、业务面广等优势,采用招商引资、合作投资等方式,介绍区内外重点企业来州投资建厂,兴办企业,延长经济产业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7、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制度,调整和规范支出范围。保障基层党建经费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相联系的。因此,克州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就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际需要来研究制定。一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要把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党组织要把保障党建经费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首要条件来抓,要本着“再穷不能穷党建”的思想,加大对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二是要明确党建经费的来源和拨付计划。党建经费保障制度既要明确党建经费的来源,也要明确党建经费的拨付时间,特别是一些需要建设的重点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计划要纳入财政预算,除重点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必须拨付外,其他用于党建工作的经常性经费也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避免“要一点拨一点,不要就不拨”的现象,从而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对党建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避免党建经费挪作它用。在保障基层党组织开展正常的党建工作外,也要合理的调整、规范基层党建经费支出范围,大力压缩不属于党建工作范围内的支出,将有限的党建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8、严格把关,规范程序,切实加强基层党建经费的管 理和使用。一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使用范围。党建经费主要包括基层政权建设费用和党建工作经常性费用两大类。基层政权建设费用主要包括用于基层干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党建工作经常性费用主要包括“七一”表彰奖励资金、党报党刊征订资金、党员电教设备费、党建研究会费、党建制度牌制作费、组织党员参观考察经费、慰问贫困党员和“三老”人员经费等。二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使用办法。州县两级党建经费的使用由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委领导直接掌握,并经财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由主管财政工作的领导审批,在州县两级财政局设立党建经费专用账户,每年纳入财政预算后的党建经费和上级拨付的党建经费要在年初全部拨付到专用账户。用于乡镇的党建经费也要在年初和办公经费一起足额下拨。三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使用原则。党建经费要坚持服务基层的原则,要按照党建经费财政预算数足额下拨到各基层党组织。乡镇一级党建经费原则上由乡镇党委“一把手”掌握,经乡镇财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由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要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努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各级党建经费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办法,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党建经费必须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四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监督管理。乡镇党委要将党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党务公开内容,每季度将党建经费使用情况向 社会公布一次,接受党员监督。要把党建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每年向上级党委汇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上级党委和财政、审计部门可定期对党建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上级党委可安排审计部门定期对本级或下一级党建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责任审计,对发现有违规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有挤占、挪用党建经费现象的,要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确保基层党建经费的正常使用。

第五篇:湖北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鄂办发„2009‟7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2月13日

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村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选任制度改革,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1、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特别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双带”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村,从市、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后进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2、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考录工作结合省、市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工作一并进行。报考对象一般为大专以上学历、任职3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服务期满3年、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因为年龄、学历等原因不具备考录乡镇公务员条件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可以招聘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

3、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新途径。着眼于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制度、建立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积极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并逐步形成选任制度。参加选拔对象一般为中共党员、任现职满3年、符合选拔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4、提高村干部选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比例。完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推荐提名办法,适当增加村干部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的名额,增强村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

5、抓好村干部经常性培训工作。各县(市、区)要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计划,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培训村主职干部,乡镇党委负责培训村副职干部,确保每三年培训一遍;其中要保证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分区域规范建立一批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示范基地,完善培训基地功能,充分利用示范培训基地和各级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加强政治理论和“三农”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加大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使每名村干部掌握1-2门致富技能。省、市(州)委组织部坚持每年举办一期村主职干部示范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

6、提高村干部文化水平。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村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三、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增加村干部报酬待遇

7、建立村干部工作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认真落实《湖北省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实施办法》(鄂组发„2008‟5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村干部工作报酬逐步提高。从2009年起,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报酬,主副职干部的报酬待遇要有所区别。村级转移支付要重点用于解决和保障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可适当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

8、推进在职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2009年起,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88号)有关规定,为在职的村主职干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在职的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对象条件和具体实施办法,由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在职村干部办理综合商业保险。

9、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从2009年起,对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任职时间较长、正常离任的村主职干部,经乡镇党委考核、县(市、区)委审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由县级财政按或每月发放一定生活补贴。在此基础上,对累计任村主职干部10年以上、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离任干部,省级财政按人平每年1000元给予补贴,具体发放标准和办法由各县(市、区)研究确定。对其他离任村干部,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四、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

10、加强村干部档案建设和管理。比照干部档案建设和管理有关要求,由乡镇党委建立规范的村干部档案,做到村干部一人一档、内容及时更新、信息齐全真实,并实行微机化管理。村党组织建立党员个人档案和村后备干部档案,县(市、区)委组织部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备案管理。

11、健全村干部工作绩效考评奖惩制度。推行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按照6∶4的比例,将村干部工作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把绩效报酬与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目标考核和民主评议结果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其中村党组织书记的年终考核由乡镇党委组织。建立经常性发现、调整、处臵不合格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机制。

12、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以及村“两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完善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办法,建立和实行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村干部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1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县(市、区)要把涉及村干部激励保障的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各级财政要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适当新增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用于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和村级组织基本运转。

14、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为村级发展致富项目和产业积极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安排资金项目要向贫困村、薄弱村、后进村倾斜。乡镇党委、政府要引导和帮助村级组织谋划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全省90%以上的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15、大力培养和表彰先进典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培养、宣传、表彰优秀村干部工作。结合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十佳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村干部”、“双建双带”示范标兵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教你如何应付税务检查下一篇: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