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2024-05-11

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共9篇)

篇1: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浅谈优化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摘要】美术是一门以视觉为主,具有情感性的学科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技能.它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是美术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兴趣 过程 小组 评价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创新 兴趣与评价

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当今的美术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文化生活,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有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美术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是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浅谈个人的一己之见: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驱动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当发挥出美术的教学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美化作用,充分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声像同步,再现生活,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运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设计,电脑绘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学习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通过投影丰富学生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得学生对学术的兴趣转化为较为持久的认同感,形成对小学美术学习的重要动力,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全面调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热情

有效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全人”发展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当教师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时,顾及到学生的多样性、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互动的多种组合和发展的可能性,才真正懂得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并非都能在课前预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最终结果,更多取决于课的进展和教师的即兴处理。因此,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和成长。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少儿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

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新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中,进行集中、分组、分层次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水平、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不仅要面向个别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整个校园生活充满浓厚的艺术氛围,才是根本。由此,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创新思维被激活了,并不断产生各种新思想。

五、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何其相似,教师一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追求卓越,不断地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激发儿童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责任。【参考文献】

[1]杨建滨 主编《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左藤正夫 著 钟启泉 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年,4期。

篇2: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浅谈发电厂锅炉运行方式的优化措施

本文分析了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阐述了锅炉运行方式的优化措施.

作 者:赵旭波 作者单位:浙江省浙能钱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2)分类号:X928.3关键词:锅炉效率 运行方式 优化

篇3: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一、教学目标优质化

新的课程标准中生物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 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针对此, 我们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衡量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做到:第一, 科学性:根据课程标准, 确定知识的重点、难点, 做到有据可依;第二, 选择性:结合课程内容, 选择、确定三维课程目标的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第三, 渗透性: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做到游刃有余。此外, 还应该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 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 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 又学会方法, 增加体验, 同时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 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 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方式优质化

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 教师可结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通过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使常态课教学“优质化”。

(一) 精心设疑激发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 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 而是靠反复训练, 靠学生在语言活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设疑正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为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较多地体现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上。因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 通过精心设疑, 提供思维导向, 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 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另外, 也可以凭借插图、挂图、录音、录像等帮助学生进行联想、讨论、质疑,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并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 运用恰当的词语, 进行准确的表述。需要强调的是,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有一定深度、广度和难度的问题, 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受到启迪, 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其深入思考。

(二) 丰富资源激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习就有了驱动, 教学也就有了效果。所以,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搜集和收藏一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好素材, 在教学时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 借助这些资料创设各种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 在学习有关生物科学史的知识时, 教师可审时度势地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课前提问中可通过猜谜语的形式, 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由于听课犯困时, 可讲一个笑话, 唤醒他们沉睡的脑细胞;当所学知识比较难时, 可设计一个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还可以开展一次演讲、一次辩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勤于积累, 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以提高, 学习兴趣就会大增,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 适时幽默焕发活力

幽默是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保护剂”, 是课堂传知解惑的“催化剂”, 是学生课堂思维的“润滑剂”。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难免会有感到枯燥、沉闷的时候, 这时学生的思维通常处于低潮, 如果继续传授知识, 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此时若来一点附加的插曲式幽默, 则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思维, 使其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 教师要重视幽默的运用。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等方面去寻找契机, 恰当地把握好幽默艺术, 使课堂充满笑声和快乐, 使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学习。

(四) 辅助媒体化解疑难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尤其是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 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教学容量大增, 减少了教师的板书量, 节约了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其中, 精彩的视频、精美的动漫, 化抽象为直观, 更让学生热情高涨, 学习劲头大增, 有利于突破难点, 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取材应贴近学生实际, 来源于学生生活, 具有“原生态”的特点, 以制成精简、精致、精美的课件, 为教学内容服务, 起到“辅助”的作用。

(五) 巧绘板画画活课堂

网络信息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空间,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但不是每堂课都能在多媒体环境下展开的。在没有多媒体或媒体出故障的情况下, 教师恰当地运用简笔画也能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比如在讲授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时, 教师寥寥几笔便画出了一只胖胖可爱的实验小白鼠注射S型肺炎双球菌后, 跌跌撞撞倒下的模样, 让学生激动不已地急忙给教师“点赞”, 使原本生硬的课堂一下生动了起来,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 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而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都能称之为最理想的常态课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夏邦青.对生物教学反思“热”的冷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 2009 (4) .

[2]王洪宾, 张宝钗.浅谈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学生物教学, 2009 (5) .

篇4: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学习模式

一、实行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课堂教学方式是课堂活动结构系统,它是教学方式即教学活动结构系统的第二环节,这就要使课堂活动符合学情。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又是数学教学的归宿,还是衡量、评价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我根据所带班学生都来自农村的,基础差,能力低,根据传统教学方式等特点,采取以宏观指导为主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有效地统一起来。为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六步”学习程序,我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了相应的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和小结的单元教学。通过小单元,多层次,内容少,基本型的单元教学,使学生较快地适应了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每一单元教学,学生先根据预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教师在布置自学任务后,根据了解掌握的学情,对某些问题进行宏观的自学指导谈话,扫除自学中的“拦路虎”。待学生自学一段时间后,转入面向全体学生宏观指导的启发教学阶段。在自学启发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复习教学,出示复习提纲或者进行强化式复习,然后进入做练习题、习题的作业教学阶段,根据作业情况进行改错教学。

二、实施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化

学习方式是学习活动的结构系统,自然也是教学方式的第一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极其密切重要的关系,好的教学方法与优化的学习方法相配套,就会产生极其明显的效果。

在学习方法方面,不少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的环节。学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请,按照“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改错——系统小结”六个环节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经过“自学”初步弄懂教材中力所能及的内容,接着通过“启发”逐步解决自学中的难点,后通过“复习”将“启发”“自学”弄懂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之系统化,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最基本的内容,然后通过“独立作业”检验前面三个环节所获知识的正确程度,作业后“改错”最后进行一次“系统小结”,进一步使内容李兴华、系统化,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和技能。

三、倡导课外学习方式的优化

学生数学能力差,常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在课外学习中,对学生按两条自学线实行要求。一条是直接配合课堂单元教学的自学线,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在不同的时间内,自学完成所授课时的内容,对于中差生尤其重要。另一条是间接配合课内学习的自学线,它不受教学进度计划的约束,因人而定,一、二类学生可赶到教学进度之前自学,也可加深拓宽所学内容;三、四类学生利用这条自学线补学基础知识,学生都可利用这条自学线对所学的内容按章节进行系统小结。这样,就使课内与课外形成了相互统一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教学效果跟踪管理方式的优化

教学的跟踪管理方式是教学管理活动结构系统,它是教学方式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控制系统。要建立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和具体学情的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行不同方面的控制。“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学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在实验中我对学生的学习经常采用教学效果的跟踪管理方式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对自学参考提纲、复习参考提纲和小结参考提纲执行情况的检查,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错误进行的面批式改错等都是直接控制;对学生在课外自学中,受自学参考提纲支配的计划控制,受复习参考提纲支配的复习控制,受小结参考提纲支配的回路控制,为掌握学情定期对学生学习各环节进行调查统计等都是间接控制。通过各种对学习方法的优化控制,学生能初步根据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学习起点和单位时间的学习知识量,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

篇5:优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创新人才培养,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发展。在纲要中所提及的“学有所教”,就是指课程要能或基本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有优教”,就是指课堂要上好每一堂课,要上出新课程所要求的高质量的课;“创新人才培养”,就是指所有课堂教学都应该是主动地学习;“获得公平教育”,也就是指所有课堂教学都应该是有效的。

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一讲到底,不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活动组织形式不够多样,有的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但采用的形式不够多样或者选用的形式带有随意性;还有的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缺少一定的方法指导;有些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开放度、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弱化学生质疑问难的的价值作用。还有的教师存在缺少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方法指导;忽视学生质疑问难的平台搭建;缺乏瞻前顾后、归纳提炼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另外还有的教师存在练习一做到底,机械重复,缺乏课堂练习的分层与思维的多维度拓展培养。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这样几种因素:教师带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客观推进内容的被动要求;教学设计时没有用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而多以站在教者的立场上考虑;教学过程的推进缺少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忽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与学习能力原比教学知识内容本身更重要。

篇6: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高一数学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高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课堂上需要进行一定量操练外, 还需要布置足量的笔头作业, 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 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内所获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消化理解的程度, 这样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布置和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由此可见,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目前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方法多采用“全收全改”。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上课、管理班级、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一天8小时,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还余下1个小时左右,别说是年轻教师,就是老教师在1个小时内要备好一节课也难以办到。由于作业批改占去了教师相当多的时间,教师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又使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量增加,无形中又加大了教师作业批改量,从而在作业批改与教学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最令人伤心的是, 教师们花了很多心血批改的作业一旦分发给学生, 学生经常把作业本往书包里一塞或最多看看自己做对了几道题, 很少留意错在什么地方, 更不会去追究错误的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挥。由此可见,目前的这种低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完成作业、评价作业。不仅完成作业是学生必须做的,评价作业也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二者不能分开。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思维、判断、辨别、评价能力的角度讲,评价作业的教育功能是单纯完成作业不能替代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过

程分割开来,形成了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对自己的作业质量做出评价的不正常状态。作业批改退缩为教师检查学生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专项工作。学生对“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怎么避免”的认识需要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传统的作业批改将这一过程由教师替代了。教师改正了学生作业本上的错误,不等于改正了学生头脑中的错误。学生是否真正弄懂错误之处,教师并不清楚。此外,传统批改方式由于工作量大,作业批改周期长,正确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强化,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失去了信息反馈的最佳时机,同样也失去了作业批改的信息价值。由于纠正措施不力,遗留了很多问题,作业形同虚设。因此,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探索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1、作业

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内、课外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反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从教的角度看,是教师对作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据此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或进行查漏补缺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而言,作业批改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外部的评价。

3、作业批改方式

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所采取的方式。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通过作业批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好的作业批改方式恰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选取何种作业批改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1)监督功能。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完成作业有监督作用,但监督力度的把握很重要,过松形成放任,过严则强化学生的依赖性,弱化自制力的培养,如果作业难度大,又要求学生高质量完成,完不成要受罚,那么抄袭作业在所难免。(2)反馈功能。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从短期看,作业作为一种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及时调整有关错误信息,同化和顺应正确信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当前高中数学作业批改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构建“合作、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新模式

“教师抽改”、“教师面批”、教师指导下的 “学生互批”以及“由课代表向全班学生收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的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3、新课程背景下作业批改方式与传统批改方式“全批全改”优劣的对比与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五严”规定的实施对优化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

1、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包含以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倡导体验参与;关注学生情感;注重过程评价,作业批改是这一评价的主要形式。

2、优化数学学习活动: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忽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在20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批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如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法”原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实验等,这些教育思想和观点虽然在理论基础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系列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做数学作业是主体的一种探究和回忆过程,而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回忆过程的引导、帮助、纠错的手段和方法,这就学要教师用恰当批改作业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如做作业)时效率不高,往往不是缺乏知识和策略,而是不知如何、何时使用它们;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恰当的批改,使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再认识和适当的调整。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38年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对白鼠进行实验。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强化的观点占有主要地位。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他还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指明这种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从斯金纳的理论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作业批改的重要性。“强化”是作业批改在斯金纳理论的代名词。白鼠在收到“刺激”后,做出一个“反应”,如果该“反应”是实验者预期的,那么就给予“正强化”,如果不是实验者预期的就给予“负强化”,经过多次重复,白鼠习得了实验者预期的正确反应。这就如同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刺激),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反应),然后老师批改作业(强化),正确的打√(正强化),错误的打×(负强化),学生在多次强化,反复练习的情况下习得正确的知识。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对留作业、批改作业的现有方式进行观察、调查,总结优劣,归纳出实用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作业批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索实验研究活动,共同探究实用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

4、案例研究法:根据作业批改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考,探索批改作业的最优方式。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不同形式的作业批改方式的作法和效果,用叙事、案例、论文的形式,总结并物化研究中的经验与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文献研究;

2、调查分析,确立课题,申请立项。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1、研究、调查、分析师生现状;

2、调查学生对现在批改作业方式的想法;

3、尝试“合作、互动式”的批改作业方式。

4、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及案例分析。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篇7: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总结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笔者感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优化整合,能激发习作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我爱游戏”———动画课件,架起兴趣之桥

如果细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他们最热衷的莫过于上网、玩游戏和看动画片,为什么这些东西能牢牢吸引学生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多媒体数码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变静为动正符合儿童注意的活动性特点,课堂中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写作素材,给作文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使虚幻的形象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技巧形象化,从而激活了教材内容,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习作五《动物名片》时,试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描写小动物外形。传统的教学往往将“先整体后部分”,“从头到脚”等写作顺序直接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据此观察,模仿,显得比较生硬无趣。该教师用数码技术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拼图游戏:在碧绿的草地上有一只小兔轮廓,请学生把它画得更漂亮。教师先示范,同时一边有顺序地描述白兔外形,一边点击电脑,依次出现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前腿长,后腿短等局部画面组合成可爱的小白兔形象。鲜明的色彩与有趣的游戏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潜移默化地将写作知识教给学生。接着,教师请了几位同学边玩拼图游戏边口述小兔外形,学生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在游戏进行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写小动物外形的一般顺序,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写其他小动物,难度降低了,学生兴趣自然浓厚了起来。

二、“精彩一刻”———数码成像,突破习作难点

为了解决学生不善抓住细节展开描写的问题,笔者想出了形象的比喻———“用你的眼睛拍照”,这样打比方比生搬硬套好得多,但是能领悟老师这种说法的学生依然不多。如果能有一些示范和引导就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过去相机很少有一次成像,立刻观看的功能,即使有立可拍相机也必须到强光下暴晒,并且清晰程度较差,没有鲜明、生动的画面再现,很难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而数码相机的诞生却使即拍即看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描写的效果。

案例二:近年来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走进生活,拓宽写作范围的机会。我们组织同学开展设计、制作“我的小天地”室内装饰活动,我用数码相机拍下同学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场面,并转发到自己的网页上,使他们不仅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自己活动的情景,还能与家长一起分享活动的快乐,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帮助他们再次入境。一两张照片并不一定能真正体现活动的全部,但无疑它有着星火燎原的作用,可以启发学生去回顾,去表达属于自己的精彩一刻。这次活动之后,学生开始善于留住精彩,每次有大活动他们会自已向电脑老师借数码相机,或者干脆自己带来数码相机拍摄。我想如果可以做好班级的网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传、发言、评论,使交流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将会更加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

三、“爱拍生活”———数字视频,丰富作文形式

随着数码产品的兴起,网络拍客的`盛行,很多学生尝试用数字视频记录自己或周围生活的小故事。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数字视频的形式新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应立足“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从“以自己为中心”逐步趋向参与校园生活,走进社会生活,关注家庭生活,使学生在丰富人格的同时学用语文。所以,笔者把数字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运用。

案例三: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在设计教学时,笔者就想到用数字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笔者挑选了两位同学分别拍摄朝霞和晚霞,在课堂上,因为它是由同学拍摄完成的,格外引起关注。笔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和讨论这段视频的优点与不足,接着,启发他们:“如果你也来拍一段视频,你想怎么拍?”“在拍摄时,你要插入哪些解说?”学生兴致很高,发言积极,之后我让他们先写出剧本,再给老师修改,并鼓励他们:“如果剧本非常可行,我们可以给家长看,到那时他们一定会支持你们用DV来拍摄的。”这次活动,也只是一个开始,但是确实很受学生欢迎,今后可以继续深入地开展。

篇8: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 创设情景,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课堂氛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英语技能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呆板, 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 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 阻碍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 则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 教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实践演练, 这样才能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授过程中可用英语或汉语谐音, 借用谜语游戏、幽默笑话、巧解试题或单词等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学生记不住be married to sb., 常把介词with与to相混淆。我对他们说:“这里你们不能用with, 因为它是个第三者, 那是不道德的。”学生听后茅塞顿开。老师还可用顺口溜、谜语吊起学生的胃口, 让学生去动脑筋, 去思考。在教学中, 可让学生扮演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他们实践英语的胆量和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我, 满足他们的实际表现欲, 使他们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 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持久力。

二、发挥民主,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以生为本的英语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机会, 让学生表现自己。这样的语言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 不是学生单纯的认知成分的参与, 而是以个体的积极参入和投入为特征, 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因此, 在课堂操作中我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1. 让学生明确目标。

主体教学要求学生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激起求知的欲望, 强化其学习动机, 克服因目标不明确而随意性强、费时多而实效低的弊端。在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单元中的Goals和Checkpoints, 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和认知水平, 制定学习目标。然后, 老师出示全班要达到的目标, 供学生修订或补充;也可由老师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对学生提出分类要求和目标。一般说来, 英语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对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 在情感、口语表达和动手技能三个方面考虑欠缺。因此老师在这个方面应多指导学生, 尽量完善学习目标。总之, 学生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 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2. 让学生自主选择。

自由选择是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如在Reading中教师可以问:“Who would like to read this paragraph?”或者“Which would you like to read?”在Answer questions时, 学生可以不根据问题的顺序, 先回答已经考虑好的问题。

3. 让学生支配时间。

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讲巧导, 尽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消化和理解。越是重要的内容越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地学习、研讨, 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予指点和引导。

4. 让学生质疑问难。

我认为在授课中, 老师要给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 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 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深思和善问, 比如在阅读课中, 引导学生对main idea, keywords, sentence patterns等疑问。这样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 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疑问, 提高学习效率。

5. 让学生参与板书。

如果板书由老师一手包办, 学生只有看和抄的份,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依赖老师, 其主动性、创造性及主体参与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间, 设计好思路或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板书中, 把板书变成学生的直接活动中心。英语口语表达虽然重要, 但在必要的时候, 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写, 如有错误, 经过老师纠正, 会使语言更地道化、更准确。这不仅能调节气氛, 激活主体的积极思维, 而且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面向全体, 发展个性

人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独特, 与众不同。现代的教育就是要求重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重视个性发展应该是“发展优等生, 提高中等生, 关注后等生”。目前, 我国中学大部分是大班教学。五六十名学生的高中班级, 由于学生初中的英语基础不同, 个人的认识与学习态度、学习条件、学习兴趣、爱好不一样, 自然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也就不同。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严重阻碍着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 教学中要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采取分类要求、分层次教学指导的方法。

1. 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

2. 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应由浅入深, 富有层次。可以采用两手抓的办法:一手抓后进生, 使他们的成绩逐步提高;一手抓优秀生, 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 为全班树立榜样, 鼓励中等生步入前列。对处于两头的学生, 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对待, 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把学生分成快慢两个小组, 一样的教材, 不同的教法。对于快组, 教师精讲多练或采用答疑的方式, 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至于后进生, 首先要尊重他们, 对他们的落后给予帮助, 对进步应予以鼓励,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其次, 从基础知识抓起, 稳扎稳打, 让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3. 分层次练习。教师设计课内外不同的练习, 要有一定的梯度, 使后进生“吃得了”, 中等生“吃得饱”, 优等生“吃得好”。我经常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精心地为优、中、差三类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要求的练习-WH问题,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main idea, 连线题, 划分段落, 猜测词义等。当然练习的形式和对象是不一样的———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或个人与小组之间进行练习;口头或书面练习,集中或分散练习等。 通过系列训练,使每个学 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得到了发展,都能体会到自 己成功的喜悦。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善于引导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绪变化的人。 教师不应只关 注知识讲解正确无误,讲得亲切,有条理,很完整,而且必须掌 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什 么样的思想情绪。 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 课下完成作业的情 况,以及学习的进步或停滞不前等。 教师应随时注意并了解造 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配合教学,结合讲课、提问 或其它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时提出要求, 容忍学生的错 误。 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

五、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 滑剂。 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 作关系,对优等生和后进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态 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多给他们一些表 扬和鼓励。 教师耐心细致的育人精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老师的好感、尊敬和信赖,这样就会在师 生之间架起持久的情感桥梁。 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起 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教与学的 共鸣,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则是重点之重。

篇9:浅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优化 电网运行 技术 措施 智能诊断 谐波滤波 无功补偿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074-01

电网的运行状态与工业、矿业、商业的发展及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电能的广泛运用和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投入使用,不断加大了电网传输的负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极大挑战。

1 我国电网运行的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对电能的传输主要采取提高输送电压的方式,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失。目前我国采用的输送电压主要有10kV、110kV、220kV等几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为传输电压越低在传输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而电压越高对传输线路、设备、技术等的要求越高,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越大,所以10kV的传输电网应用较少,而110kV和220kV只在大型供电电网中应用。所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专门兴建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20kV传输电网,在提升传输电压等级的同时,有效控制了资金的投入。在目前所运用的电网运行监测与控制技术中,主要侧重于监测,在控制方面还不太成熟,就是对于现在电力系统运用的检测系统来说,也是以正常运行稳态监测为主,缺乏实时动态监测功能,大电网受扰前后的动态行为并不能及时被反映出来,致使对电网运行状态参数的监测较为及时,而电网控制的相关技术发展却比较滞后。目前,在优化电网运行方面,还仅仅是停留在依靠电网运行软件的控制上,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实现一些较为简单的性能优化,对电网运行的整体性能优化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2 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的技术措施

2.1 电网故障智能诊断技术

近年来,在电网运行优化方面,新产生了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该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使潜伏中的系统故障得到及早的发现,从而将系统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目前,在电网运行优化上较为成熟的智能诊断技术主要分为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两大类。运用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可以把保护、断路器的动作逻辑和运行人员的诊断经验用规则表示出来,形成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进而根据报警信息对知识库进行推理,获得故障结论。与专家系统比,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比较独特的优点。它可以采用神经元及神经元之间的优先权重连接来处理问题,容错性较强,非线性映射能力强大,泛化能力出众,即使在输入信号中产生一定的噪声,也可以给出正确的输出结果;神经元具有相对独立性,便于并行处理,因此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谐波滤波技术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因为需要给具有非线性阻抗特性的电气设备(又称为非线性负荷)供电,所以会产生谐波。由于在非线性负荷中的电流与所加载在非线性负荷上的电压不成线性关系,导致其在工作时会向电源反馈高次谐波,使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波形为非正弦波,产生畸变,使电力质量变坏,对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影响。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可以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技术上对谐波的进行抑制,从而解决高次谐波的污染和干扰问题。增加换流装置相数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理论分析,在换流装置交流侧产生的特征谐波次数为pk+1(p是整流相数或者脉动数,k为正整数)、直流侧pk,当p从6上升到12时,换流装置产生的特征谐波次数的低频项可有效清除幅值,使谐波电流的有效值得到降低。此外可以用无源滤波法和有源滤波法。即设法防止在谐波源附近产生谐波电流,从而降低谐波电压,减少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危害,以保护电气设备。

2.3 电网无功补偿优化分析

在专用变压器低压侧(0.4kV侧)进行配电网无功补偿,是一种优化电网无功补偿的常用方法。但分散的公用变压器不容易管理,不便于装设补偿装置,配电网的补偿度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无功补偿主要是通过安装补偿电容器来达到降低网损和提高用户电压质量的目的。在安装补偿电容器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优化时,要防止并联谐振,并将补偿度控制在50%~80%之间;要采用星形接法进行补偿,使保护装置能够在补偿装置过流保护的作用下迅速切除电容器组,以保证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4 FACTS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TACTS)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输电系统的传输容量,它较常规输电控制技术而言,控制灵活,适应性极高。FACTS技术的优势还在于,与现有交流输电系统并行发展且百分之百兼容,这使它能够在不对现有设备做重大改动的情况下,就可通过采用适合的FACTS技术来最大程度地激发现有电网的潜力。FACTS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发挥了现有输电线路的能力,使其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从而使电网和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扩大了交流输电的应用范围,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成本。应用FACTS技术,可以抑制功率振荡,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可以实现对电网中的潮流大小和方向的更好控制,可以缩小电网和设备故障的影响范围,减小事故恢复时间及停电损失,实现了实时控制中心对整个电网的控制,使整个系统更加优化、可靠。

3 结语

总之,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电网,是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的关键,电力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加大对电网运行的监控、优化力度,在降低电能损耗的同时,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电网运行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9).

[2] 周文华,姜真杰.城市电网优化运行的技术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3] 杨宪邦.电网运行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4] 孙强,张俊鹏.浅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技术手段[J].价值工程,2010(10).

上一篇:2023办公室工作思路和措施下一篇:公司返聘退休人员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