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2024-04-22

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通用9篇)

篇1: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九五年至九六年之间,在淄博市张店一隅的斗室里,我静静地捧读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暗自嗟叹:黑格尔洋洋洒洒写出的一部书,我却连通读的能力也没有。半年的时间,我还徘徊在导言和序言之间,不得其门而入。(说来惭愧,至今我还是读了寥寥数十页书。黑格尔实在太深奥、太晦涩难懂了。我甚至连仰视的能力与勇气都丧失了。)

“知识是惟一的救星”这句话却深印心中,久久不能释怀。它激励着我去登攀,激励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在我最憔悴最暗淡无光的时候,我也没忘记去阅读古往今来的世界圣哲的心灵之书,人类文明的历程就浓缩在这些普通而又厚重的书中。我只有在对大师的`顶礼膜拜中,找到一丝心灵慰藉。只要坚持就能够一点点前进,如果放弃,那就永远地远离甚至失去一丝成功的希望。就这样,每晚陪伴我的都是大师的身影。终于,我也能读懂(也可能是自以为是的懂,其实是误读。)一些大家著作了。

在一个深夜,当我终于合上弗洛伊德的《摩西与一神教》时,喜悦油然而生。读了三遍我终于理出了一点头绪。并且由衷地佩服弗洛伊德的阐述:他对其假说的阐释是如此完美,以致于让人证伪或证真的余地都没有。你只有跳出弗洛伊德的学说系统之外,才有可能有所辩驳。——而这样的人又是凤毛麟角不世出的。凡夫俗子如我之辈,也就只能高山仰止了。

英雄之谓,并非仅指驰聘疆场运筹帷幄的马背英雄,更有文化英雄之义。实际上各民族的文化英雄彪炳千秋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发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俱往矣。“当他们的目的达到之后,他们便调谢零落,就象脱掉果实的空壳一样。”(黑格尔)。他们的全部影响甚至比不上孔子一人。“何谓不朽之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再次有立功。”我们的老祖宗与西哲的心灵是那么的契合。

知识是惟一的救星,最终对知识的追求与摒弃成为划分人与虫的惟一标准。“有的人至今还是虫子。”(鲁迅)知识是惟一的救星,它使我在失望与希望的徘徊中找到了一盏抵达内心澄明之境的永恒之灯。

篇2: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烈日下,山岗上,七八个十岁左右小孩,身后一大人如风随影紧追不舍……儿时常发生的一幕幕故事至今依然清析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小时候,砍柴是我们山里孩子周末和寒暑假主要的农活。在那苦难落后的岁月里,木柴是乡下农家做饭烧水烧菜的必需品!

儿时的山林是属于生产队的,要队里统一安排某天某日,才能去山上砍的。那时的山可不像如今的山――树木茂密,灌木丛生,今天的我们走入山中,真的是异常艰难!可想而知,单单依靠队里安排的一个月一二天砍得的柴火,是根本供应不了日常需要的。咋办?为了生活,原本善良纯朴的人们不得不去偷邻村人的柴火,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去做损人利已的事。

生长在那个年月的我,也无一例外地参加过多次偷柴。

砍柴本就是个累活,手指常被灌木刺破,满手伤痕累累是常有的事,有时,一不小心,刀砍上了手背手指,刹时血如泉涌!那时我们的生命可没有今天小孩生命娇贵,若发生了这种误伤,我们自我救护,迅速找到山上一种止血的树叶(低矮的一种灌木叶,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放在嘴里爵烂敷在伤口,血就能很快堵住了!

一般来说做亏心事是心虚的,也是高度紧张的!因为别村的山林也是常有看守山林的人。一般在行动之前,我们会预先在山头进行侦探,若感觉安全,即刻潜入灌木茂密之处,火光电石,柴刀挥舞,几分钟光景,一个个就背着一捆或一畚箕柴火往山顶冲刺。待爬到山顶时,一个个早已汗流夹背,背酸脚软了。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歇歇,此刻的我们如一只只警兔,一心就想迅捷逃往安全地带!

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脚的?我们被看林人追赶是常有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和伙伴们背着柴火离山顶大约有五六十米左右,突然一声大喝:“兔崽子!你们也有今天啊!一个都别想跑!”妈呀!看林人守株待兔,我们顿时魂魄飞散!但也就是眨眼功夫,柴滚刀落,我们如惊弓之鸟,四处逃窜,一场惊心动魄的你追我逃的戏幕拉开了!有的钻进了树林,有的躲进了灌木里,也有的似兔子般往山脚直冲……大人毕竟是大人,他很快就盯紧了K目标不放,可惜的`是,他盯错了对手,K可是我们同伴中跑步能力超强且最灵敏的,见崖跳崖,逢田过田,遇陡坡时,如足球般直滚下去,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追赶的大人反到是累得气喘虚虚!等到他喘过气来时,一个个“偷窃者”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当然,好运可不会总是眷顾我们这帮逃命者,偶尔也有一些不幸被“捕”的,悲惨的恶运毫不客气地将降临到他家,邻村的一帮人马气势凶凶,如恶神般赶来,结局要不就是数目不菲的罚款或直接把猪栏的猪拖走!

一时,被拖人家哭得呼天喊地,胜利者扬长而去!

篇3: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英雄形象在民间传说与戏曲舞台上被广为流传,在戏曲舞台上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在中国戏曲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唐代出现的歌曲戏将项羽形象首次编排在《樊汇排君难》中,以配角的人物形象出现。此后, 宋杂剧中所出现的《诸宫调霸王》、《霸王中和乐》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但却无从考证。直至元代,当我国戏曲处在一个发展高峰期时,出现的《霸王垓下别虞姬》等剧目才将项羽的舞台形象较为清晰的展现出来。到明代, 《千金记》一出戏奠定了项羽在戏曲舞台上的艺术形象。该剧以 “起兵江东”、“鸿门会宴”、“别姬自刎”三段故事作为题材,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淋漓极致的呈现在舞台之上。清代长篇巨制《楚汉春秋》中进一步丰富了项羽的戏曲舞台形象,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万种柔情融入其中,进一步彰显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在戏曲舞台上,项羽形象被不断更新与演绎,无论是何种剧种均是以《千金记》与《楚汉春秋》为蓝本进行改编,在此基础上项羽形象被注入新的元素。

在近代京剧舞台上,项羽题材的作品经久不衰。京剧版本的初演在1918年的京剧连台本《楚汉争》,全戏共四本,由杨小楼先生与尚小云先生合演,两位大师的合作一时间风靡了整个上海滩。该作品侧重于武打,擅长运用宏大的背景来衬托项羽的拔山举鼎之势。 随后,一代京剧宗师梅兰芳先生在改编的《霸王别姬》中将虞姬由配角发展为主角,意以虞姬的绝美与凄凉来衬托项羽的不羁。当代戏曲舞台上,项羽形象一直被呈现在各地方剧种中。

古筝曲《西楚霸王》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所作,作品取材于项羽与刘邦“垓下之战”的历史故事。在该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羽霸气的形象,在战乱之际仍不失英雄气魄。在《项羽本纪》中将垓下之争描绘的极为丰富,将项羽这一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描写的有血有肉。项羽被围困在垓下,退至乌江,直到再也无法与命运相抗争,最终自刎。作曲家在将项羽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进行刻画时, 同样描绘了项羽与虞姬之间刻苦铭心的爱情,以此来衬托出项羽具有丰富的情感,极为细腻的内心,作曲家运用抒情且优美的慢板将项羽与虞姬即将分别时的无奈进行刻画,并用进行曲节奏的快板呈现出一幅四面楚歌,最终乌江自刎的画卷。该作品运用古筝与钢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绎,钢琴深沉厚重的音色运用古筝精湛的演奏技法展现出来,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形象在面对无情命运时的悲哀与无奈展现出来,在生死间对于虞姬的爱恋与不舍进行了细腻的表达,呈现给我们一种荡气回肠的画面。

琵琶曲《霸王卸甲》是琵琶曲中最为著名的大套武曲,同样取材于楚汉垓下之战,将项羽与刘邦在垓下殊死搏斗的场面进行描述。该作品着重描写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战争中的心理活动,细腻的刻画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人物。该曲从同情与赞颂楚军的角度出发,表现出项羽的盖世英雄气魄及楚军的英勇悲壮。作品中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场面,更是将项羽进行了更多悲剧性的描述。琵琶演奏技法使得音乐的旋律得以更好的表达,使得音乐情绪格外丰满。在将乐曲人物进行细腻的感情表达过程中,将项羽的不幸遭遇进行刻画,在歌颂其具备坚强的力量与坚毅的性格时,呈现给观众的是无比震撼之感,使观众对英雄肃然起敬之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息。

在《别姬》一段中,在给观众呈现一种生离死别的场面时,向观众揭示了项羽的侠骨柔情。在该作品中人物的形象随着悲剧性的发展而越发饱满,在聆听该作品时,可以听到项羽雄壮豪迈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会感受到催人泪下的情感所在。琵琶曲《霸王卸甲》 虽然没有过多的渲染残酷的战争场面,但是乐曲对于项羽内心世界的刻画与描写却感人至深,强化了乐曲的悲情色彩,运用多种变奏的演奏手法将人物的情绪进行描写,体现出“以悲为美”的特征, 在悲情化的描述中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做到了细致化的处理。

二、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地域性特征

地域性特征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影响。主人公的出身地对于人物性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项羽出身在楚国,自幼受到楚地与楚国文化的熏陶而形成了刚烈、排外的性格。刘邦出生在沛县,较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宽容且谦虚的性格。《霸王别姬》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主题,以该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品有很多。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史官们在历史烟云中留下的温情部分,成为文人墨客们不断进行重新书写与改编的永恒话题。从史传到诗词,到戏剧,再到小说与电影,这一故事被反复多次的演绎, 并且完成了跨文体的改变。虞姬为爱殉情,其中的微小细节跟随不断变幻的情节而变得扑朔迷离。

都市新淮剧《西楚霸王》在文本演绎上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将众所周知的项刘之争改编为项韩之争,将楚霸王的另类英雄性格展现其中。通常在对项羽这一人物进行演绎的版本中会运用三种较为常用的文本语言来进行描述。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文本,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冲突,项羽与韩信之间的复杂关联。在描述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时,通常运用“英雄爱美人”的惯用语言, 讲述了项羽为虞姬报亡国之恨,即是当项羽被困垓下,依然想让虞姬突围逃生,这样的文本描述既能彰显项羽的真性情,又能够赞扬项羽冲破世俗的羁绊,直率的性情最终注定失败。

在新淮剧《西楚霸王》中将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简单的处理成君王与忠臣之间的忠信问题,而是将忠信背后二者所存在的性格差异呈现出来。范增的直言相谏屡不奏效,不被性格直率的项羽所采纳,最终原因在于项羽不愿受到范增的指挥,在项羽击败秦军之后,更不愿被范增所管束,以致最终在乌江边仍然没有采用范增的建议,宁可自刎于乌江边,也不愿渡舟江东。范增善于运用谋略权数,做到一切为我所用,而项羽直率粗粝的性格却又宁折不弯,因此体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剧情怀。

在新淮剧《西楚霸王》中将项羽与韩信之间的人格文本同样运用特殊的方式进行演绎。当韩信还在项羽的帐下为其效力时,韩信多次想要得到重用,最终弃项投刘,当范增想要杀害韩信时,项羽却大度的放过他,展现了楚霸王的大气。在该剧中将项羽与韩信之间的刚柔对比进行刻画,将人物性格上的差异进行对比,突破了以往描写楚霸王的常规模式,从人物性情上来突显楚霸王的英雄气势。无论是何种文本形式,对于项羽的定位均是个性张扬,不计一时得失的性情中人,该剧崭新的文本演绎方式使人们重温了古典主义的英雄情怀。

三、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话剧《霸王歌行》是著名导演王晓鹰的作品。该作品同样取材于项羽与虞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该作品的舞台艺术表现中除可以看到唯美的舞台设计外,可以感受项羽与虞姬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该作品的舞台表现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舞台上运用九条宣纸条屏,台面运用宣纸裱糊,整个舞台呈现出白色色调。背景运用的则是透明玻璃纸塑造而成的银灰色底幕。舞台前方摆放的是玻璃展柜,展柜中摆放的是各种古代器物, 如:剑、马头等。宣纸是我们的原始材料,笔墨在宣纸上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微妙的变化,在这些气象万千中承载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该作品的舞台设计中正是巧妙运用了宣纸的特色,将宣纸的凝聚力赋予作品中的人物。在演出中,当人物形象的内心情绪达到顶峰,需要进行强烈宣泄时,便会有红色或黑色的液体在白色的宣纸上缓缓流淌出,创造出诗意的舞台意象,给予观众强烈的心灵冲击。

此外,在话剧《霸王歌行》的舞台表演中运用了具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元素,如古琴、古代器具等,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的理念进行重新展现,使我们对于一些似曾相识的物品产生一种新鲜感,最重要的是赋予传统以时代感,展现出传统的力量。 随着剧情的不断向前推进,舞台之上的白色条屏不断更换着颜色, 在表现项羽悔恨之情时,条屏中的红色液体缓缓注入到玻璃容器中,容器中的水变得越来越红,并逐渐加浓,此时的项羽将沾满红色液体的双手按到白色宣纸裱糊的地面上,像鲜血般洒满舞台。

在描述虞姬的部分同样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 将京剧元素融入其中。虞姬在京剧“夜深沉”的旋律中舞剑,项羽同样跟随虞姬翩翩起舞,美轮美奂中舞出了一曲爱情的长歌。当虞姬自刎时,舞台两侧的条屏瞬间变成红色,并伴有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项羽怀抱虞姬立于花丛之中,此时舞台之上的条屏有的被颜色浸染,有的则脱落,有的则残缺不全的在舞台半空中摇曳。当全剧结束时,舞台上的条屏全部消失,只剩底幕上出现的几行字幕, 留下一地的苍凉。整个舞台设计给予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同时给予演员充分展现的空间,在这一充满诗意的空间中,无不充斥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以项羽形象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文化特征的体现还体现于项羽形象在戏曲舞台上的更迭。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上,京剧 《重瞳项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该剧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一个铁血柔情的项羽形象,采用一种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创作方式将项羽形象进行创新。该剧摒弃了传统京剧标记哦拖沓冗长的结构,将项羽辉煌的一生做简短紧凑的描述,同时该剧舍弃了传统的武打部分,着重以唱功来展现项羽的内心世界,在“叹乌江”等段落中项羽运用反二黄的曲调进行演唱,在低吟与回忆中,将项羽穷途末路的气氛进行渲染,如泣如诉中给观众带来一种悲情的气氛。 以往,反二黄不会出现在净角行当,此处的创新使观众更加了解项羽的人物特点。剧中的念白与唱词大多运用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元素进行设计,如虞姬的唱腔会采用古老的昆曲曲牌,过场音乐会运用经典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等等。《重瞳项羽》的舞美设计大量运用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暗红色的基调烘托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凄美爱情,将项羽的悲剧性进一步渲染,在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基础上拓宽了表演的空间。

四、结语

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运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均从不同的角度将项羽这一英雄人物呈现。项羽的一生在与刘邦的较量中以失败告终,然而胜者刘邦却未能留下千古英名,反而是乌江自刎的项羽在后世人心中得以复活,获得了无数人的同情与爱戴。项羽之所以能够在后人心中一寸寸的复活,不仅仅是源于司马迁在《史记》 中将项羽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项羽频频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被后人所传颂,最为重要的则是项羽形象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戏剧艺术中的传播,在多种集形象性、艺术性与通俗性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使得项羽得以延续生命,使得项羽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与丰富。

参考文献

[1]车万里.琵琶曲<霸王卸甲>文献综述[J].大众文艺,2014,24.

[2]杜晓杰.霸王别姬叙事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

篇4:以花卉为题材的荷兰绘画

荷兰绘画黄金时代的画家阿姆布罗萨·博斯哈尔特就是一位以花卉画为专长的画家。在他的作品《壁龛中的花束》蕴含一种复杂情感,花瓶里似乎已经放不下更多的花枝了,这幅画也不像是直接描述自然生长的花卉,因为他组合了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花,而且他的绘制技巧很精湛。在荷兰花卉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注意到,那种野生的鲜花是从不登场的。而荷兰的花卉画中描绘的花卉都是需要高度的园艺经验才能得以生存的花卉。因此荷兰的花卉画是毫无田园牧歌色彩可言的,甚至是反牧歌色彩的。画家是依赖于长期在大植物园里观察及写生的经验,那时荷兰的植物来自殖民地,例如荷兰花园中的新宠——郁金香,就是16世纪从土耳其进口的。虽然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中世纪的花朵,如鸢尾花、百合花、玫瑰花,但是,这些花当时却要让位给奇花异草——如墨西哥的大丽花、波斯的贝母等。在这里,我们窥视到了某种对自然的空间性与季节性的拒绝,这种拒绝使绘画与内在的自然抒情性全然断绝了。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里所探究的是技艺,首先是园艺,尔后是绘画,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艺术。

与不用野花同样令人注目的是那种鲜花尽量保持不重复的惯例,吸引眼睛的是花与花之间、体现在结构与色彩层面上的差别;所寻求的不是事物的量,而是透过科学的写实所看到的花卉的样本。在这儿,花与花的重复是多余的,反映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的递增。那些可以通过栽培而在同一植物家族中产生的变异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而花卉画更钟情那些可能产生无法预料之变化的特殊品种。

17世纪的荷兰花卉画也是处在当时的经济空间里的。其中的第一种经济空间是植物园,即绘画的直接源头。早期建造诸如此类的植物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只有王子和国家才能有如此庞大资金的来源,而这种赞助带来了一种园艺与政治权力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一联系赋予荷兰花卉画以一种很高的社会声誉,而最早的花卉画的支持者也显然是宫廷而不是资产阶级。第二种是投机领域——这是花与现金的一种关系,是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资本”的价值的另一面。17世纪20年代曾掀起过一场席卷了荷兰的郁金香热,花卉画的趣味是与市场对稀有品种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所看重的东西便是画家所追求的,例如艳丽复杂的色彩、不规则的斑点以及变化多样的花儿如郁金香、风信子、玫瑰和康乃馨等。荷兰的花卉画有意要在描绘的对象上体现出画本身所依凭的价值之源,由此,此价值就转入了彼价值;第三种是绘画本身的领域。花费在花卉画上的劳动强度高于其他的静物画。在这种类型的花卉画创作中技巧上的捷径是走不通的。所以,花卉画只有在人们对它的需求高扬到了一种足以让画家的艰辛劳动获得相当的报酬时才能繁荣起来。

篇5:以知识为题材的作文

从小时候起,我就深深的被语文耐人寻味的灼见真理所折服,于是我就萌发了当作家的梦,怎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自己是梦,不管经历了多么大的困难都从未改变过。因为我坚信,我的梦想一定在不远的前方。正是这个信念激励着我不段向,梦想能力。

小时候偎依在奶奶怀里听奶奶述说一个又一个的童话;稍大时,就捧着一本又一本的书,与书中的主人公叫朋友,静静的听它们诉说那神奇的梦。

书本上,报纸上,一段又一段的优美语句令我神魂颠倒,忍不住把它摘抄下来,随身携带的摘抄本换了一本又一本。恨,恨自己只有一双眼睛,两只手,看不够那诗句一般的清词佳句;抄不完那火一般的灼见真知。

篇6:以蝉为题材的散文

一直想写点蝉的文字,可迟迟不敢动笔,更不敢敲击键盘,因为我文字功底很差。小学上了几年,初中加起来没上过几堂好课,求平方,解方程,倒觉得津津有味,可惜可叹的是自己根本没缘深造。求生存是人的天性,我对文字还没来得及在意,书就算念完了。嫁人后,忙得不可开交,一双手当两双手用也忙不过来,寒来署往,蝉音伴我一天三餐围着锅台转。一大家子人,上有老,下有小,公公婆婆小姑小叔一大群,眼巴巴盼我们夫妻挣钱养活。供我婆家那帮弟弟妹妹读书,供我女儿上学,沉重的负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后来他们不读书了,又要修房子,还要买车,钱更紧了,真忙得我晕了头。所以,大热天我全然不顾疲劳,蝉的叫声此起彼伏之时,我正在车上售票,帮上下车的旅客拎东西,累得我成天只想睡个好觉,那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了,哪还顾得上蝉这么个小东西呢。

你说我倒不倒霉,大热天穿着短衫短裤,在车里边钻过来,挤过去,活像一只蝉,蝉成天在树上跳上跳下,不停地嘶鸣,而我在车上,不知疲倦地,歇斯底里地狂叫:“XX站到了,请赶快下车呀!”

蝉这个小玩意,历来最招小孩子喜爱,它不仅不会咬人,还帮着人们鼓噪三夏酷暑的炎热,很多文人骚客以蝉为题,做出了流传很广的画卷和诗篇。

时光雕琢了我的容颜,我由一个小媳妇变成了半大老太婆子。我牵着五岁的孙女朵朵,时不时地在武陵源的街道上,小巷子里,圆盘路上,山水华庭小区里,来回走动,似乎有一种幸福感,从我满是沧桑的心里油然而生。清爽的风,吹醒了我早年累昏了的头,我忽然发现,武陵源蝉很多,它们分明是在开一场音乐会,我觉着好像是一首欢快的岁月之歌,我索性拿起了笔,开始记录我的生活,我觉得有一种愉悦,让我突发灵感,一个不会写作的我,居然写出一些小诗来,愚人忽然明白了通达,你说这个快乐劲呀,真是无以言表。蝉呀蝉,我今天要放手为你写一串串的文字,我喜欢欣赏虞世南的那首《咏蝉》小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清心明快,寓意高远,已成为当今吟蝉的代表作。

有一天,晴空万里,闷热无风,热得白云都躲得一干二净,也许蝉热得难受,吱啦吱啦的叫声,此起彼伏。我牵着孙女朵朵的手,她双脚踏着童车的踏板,用另一只手轻松愉快地扶着车把。她忽然被蝉的叫声吸引住了,仰起头来,眨着小眼睛,好奇地问我:

“奶奶,大热天蝉叫什么,口渴了吗,它们要喝水吗?”

问得我语塞,但我告诉她,蝉能脱下它的壳,人们叫它金羽衣,中医叫蝉蜕,还是名贵的中药呢。它性寒,味甘,散风热,利咽喉,退翳肉,定惊吓。她显然没听懂蝉蜕的用处,但金羽衣这三个字忽然引起了她的兴趣,一定要我给她找着,无论我怎么说,她就是不依,真怪我多嘴,说出个金羽衣干什么!我在很多树上找都没找到,那段日子我天天陪着孙女找金羽衣。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我终于在圆盘路边的柳树上找到了金羽衣,它就粘在树皮的夹缝里,我费了好大一会儿工夫,才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树上弄下来。那头,那身,那尾巴,那支棱棱的翅膀,酷似一只真的蝉。小孙女的脸,绽放了,她高兴极了,她把金羽衣装在白色透明的塑料盒子里。我一连给她找到好几件金羽衣,她像得到了宝贝,一天天从不离手,还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好像她什么都知道:“知道吗,奶奶说,这还是中药材呢!”

小朋友们也像看到了稀罕物,聚精会神起来,整天围着她转,总想仔细看看她的金羽衣。她显然很得意,去学画她也要带上,就是睡觉,也要放到枕头边用小手摸着,一觉睡来,她急切地问:“金羽衣还在吗?”我告诉她:“还在,还能飞了呀?你就安心睡觉吧!”

忽然有一天,一只蝉不知好奇什么,突然飞进了四楼我家的阳台,我随手拈来,好让朵朵看看真正的蝉。她特别有爱心,把蝉也放在透明塑料盒子里,又问我蝉喜欢吃什么,我告诉她放一段带叶的嫩树枝就行。这只蝉在我家歇了一夜,它的同伴在窗前叫,它也偶尔鸣叫几声。我那小孙女朵朵怕这只蝉孤独,决定放了它,让他飞向那片大树。在放蝉的时候,她目光一直追随着蝉看着,她是那么的不舍,她真希望它还能飞回来。

一个不到六岁的小姑娘,对蝉这么有爱心,我很高兴。想想过去,孩童时我最喜欢捉蝉,那时候什么也不懂,也没啥好玩的,玩这些小昆虫就是我儿时的乐趣。那蝉鬼机灵鬼机灵的`,常常和我捉迷藏,离我两米来高,它那么小不点儿,它好像能窥测到我的心思,我眼看着它慢慢转到后面,似乎还在说,就是不让你看,看你有啥招!分明是在气我。这倒更引起了我的好奇,一定要捉住它看看。我挖空心思想尽了办法,找到一根长竹竿子,在顶端绑上一块纸板,涂上面糊。我把竹竿子悄悄从枝叶空里伸到离蝉最近的地方,眼看就要接近它时,它比人还机灵,看到那块纸板靠近了,它便慢慢地转到后面,我又伸过去,它又转到后边,和我兜起了圈子,弄得我心急火燎的。不一会儿,我略想一下,再来一次,也许它玩够了,只见它嗡的一声,飞往空中,身后还刺出一股尿液,洒了我一脸,它不陪我玩了!

实在是又气又恼,我改变了方法,心想,看谁能玩过谁。我先用铁丝揻个圈,用这个圈换下竹竿子一端的那块纸板,再找来一个我平常拎衣服的尼龙丝网兜,套在铁丝圈上。我做好这一切,先比量两下,心想,好小子,这回我让你跑,我用尼龙丝网粘你。我找到一只蝉,再次慢慢举起竹竿子,还没等那蝉感觉到,就猛然扣过去,它也企图逃跑,但起身一飞,被牢牢地粘在了尼龙丝网眼上(实际是挂,就像挂鸟一样,也叫粘鸟),它便成了我网中之物了。实际抓住它一点用没有,既不想吃它,也不想养它,就是觉着挺好玩。我怕它跑了,就把它放在旧碗里,上边用透明玻璃片盖上,为了不闷死它,玻璃片和碗沿之间还垫根火柴棍。心想,这回我看你往哪儿飞,有能耐再刺我一股尿哇,让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看着它那黑珠子似的小眼睛滴溜溜乱转,那如黑漆一般锃亮锃亮的壳儿,那爬满绿色网格半透明的羽,这真是一个小精灵。它在旧碗里慢慢地爬,碗面太光滑,爬向斜面直打滑,一个翻身滚下来,看得我真开心。我忽然有一种满足感,心想,这回你倒是跑哇,看你还长了胡子,小老样!后来我觉得玩这个也就如此而已,可也过足瘾了,还是放了它

后来我慢慢懂事了,常常听继父讲故事,他教会我认识中药材,知道蝉衣是为人民治病而生的。蝉的一生很不易,在黑暗中渡过最漫长的时期,一旦来到阳光下,短短只有几十天。这个生命过程,实在是对蝉儿不公,怪不得它总是在临终的那些日子里,拼命地嘶鸣,那嘶鸣声意味着什么?为人类作了贡献,生命那么短暂,我着实为它们鸣不平。

蝉,是个实实在在的小昆虫,攀附在高枝,忘我的鸣唱,从不打折扣,蝉诚实,蝉实际上给我们人类诠释了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命的过程总该让自己留下点儿什么。

对蝉的一生,我还能说什么呢,自然规律对它的苛刻,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更为深刻。任何生命都来之不易,任何生命过程都是在磨难中走过来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这种磨难,在于同磨难拼争过程中产生的那种力量。

和蝉相识,实在是我的一生最快乐,最难忘记的事。因为认识一种生命,也同时是在认识生命中的自己。

篇7: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

江苏灌南县第二中学 潘井亚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旧知识只有进入获得新知的周转,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

引而弗牵

《寒风吹彻》题目意思分析了,也算带着学生总结出了“寒风”蕴指的四种冬天:自然的冬天、生存的冬天、灵魂的冬天、生命的冬天。说“也算”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全班热烈探讨的结果,上课没有形成全班讨论的交响乐。有些学生似乎兴趣不浓,他们或许还不明白,但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强行使之参与把这个知识灌了进去,但知识没有活在他们心中。

课后学生仍有语句不理解。比如:

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

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

又有学生问:一面说:“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一面说留不住温暖,这样讲是否矛盾?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天”一直没有热。

生问:“天”为何一直没有热?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

生问:以前的春天一定属于姑妈吗?

出现这些问题是学生对“天”的理解,对“春天”,特别是对“冬天”的理解不深所致。这些问题还没搞懂说明“四种冬天”这一知识在学生心中没有活起来。

对“冬天”的理解,结合文章可以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与学生原来的认知是有冲突的。这正是问题焦点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讲得清楚:

为此就应当知道:你在这节课上,哪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而哪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这没有说尽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的诱饵。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处方。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际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

原先课例的失败就在于不该讲的地方讲了很多,而该讲的地方学生仍一头雾水,知识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活起来。学生的疑问说明他们有认知冲突,此刻就到了交集点,教师无须再去揭示,把这些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思考、探究即可,就可以发挥“交集点”的作用。

很明显,按照苏氏的观点,我这节课应该把学生的疑问提前,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冬天的四种含义。这样,在教师的讲解铺垫下,课堂由学生的疑惑到精要问题的解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知识容易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无理而妙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写了作客山中的妙处,表达了亲近自然、摆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如果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就没有价值,原因是太简单太没味。在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感动”抒情散文单元中,我发现,相对而言,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的提纯、表达的坚决。比如,第二节只写作客山中的妙处而过滤了作客山中的苦痛。“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这些语言按照正常的逻辑是无理的,从家里到执事的地方全是从监狱到监狱吗?但这样的语言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孙绍振所说的无理而妙。我把它作为本课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的引导问题是:(教学论文 )本文主要说了什么事?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这是初步感知阶段,难度不大,学生易答。不过这个环节有效完成后,要进一步理解“无理而妙”就陷入了生涩状态,学生反应漠然。

我这样启动该环节:有人评价,徐志摩是个理想主义者,感情极其丰富,而且相信情感的力量,所以他的文字异常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可以说是情感的散文。接着我调查学情,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并不多,我接着引导:我们不喜欢不一定文章就不好,也可能我们的审美修养还不够。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不喜欢就不学习它,既然选进教材说明它有宝藏待我们挖掘,或许学了文章之后我们就喜欢上它了。

对立氛围消失些后,我给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他的情感表达为何如此强烈?有学生找出了“只许”这类副词。但是对“无理而妙”,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我只好把第二节及相关语句拿出来,对照常识解说提示,并追问这样讲是不是不讲理,它对情感表达起了什么作用。一步一步费力的引导总算拉出了俏丽的新娘,但到此结束,灌输得太多,知识没有活起来,课上得很沉闷。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第一套大纲和第二套大纲之间的关系,强调一个深广的知识背景对学习知识非常有用。就本课而言,理解“无理而妙”是相当难的一个知识点,此时的第一套大纲需要教师提供第二套大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学生仅凭课堂的学习很难达成目标,知识不容易活起来。

于是,在另外一班教学的时候,我做足了铺垫:

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但这就不是诗了。这种情况,越是到当代文学中越明显,成为一大特点。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的,在理性方面未必充足。因此情感的表达应该做到“无理而妙”。无理而妙,得有可以激起读者想象的缘由。情感有自己的逻辑,无理之理,是为情理。下面的作品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无理而妙”?在“妙”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徐志摩在本文表达中也用了“无理而妙”,请学生圈画出来,品读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不久同学们陆续发言,课堂奏起了思维的交响乐。学生领悟了无理而妙的精髓:妙就妙在让你体会到了歪理表达的那种独特情感,知识活在运用中,此处的“无理而妙”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篇8:以知识为题材的散文

精读课堂上的free talk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口语练习模块, 这种口语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加强小组合作精神。进入大二, 专业英语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综合能力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Free talk口语活动环节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语言表面练习, 而应该又新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Free talk作为每次课的引导, 需要授课教师精心准备, 既要有一定的自由, 也要有相应的要求和具体的步骤。

二、Free talk的实施方法和要求

大二每学期的授课实践为16周, 精读课程为每周四节。所教班级为07级应用英语1班和2班, 每班实有人数为40人, free talk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每次3个人, 每周6人。第一轮的free talk应在1~7周内进行, 从第八周开始进行第二轮的free talk, 最后两周测试, 所得成绩与先前的两轮成绩共同计入平时成绩。第二学期授课时间仍为16周, 规则和要求与第一学期相同, 只是每轮的内容不同, 难度更大。这四轮的free talk主题是由易到难, 由浅及深, 由语言的外在表现到语言的内容, 逐渐深入, 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每学期的第一轮均是individual speech, 由学生个人准备话题, 陈述内容;第二轮为team work, 由小组集体准备, 共同表演, 在陈述过程中, 由整个团队合作来完成。

三、Free talk的内容和步骤

在free talk的准备时, 教师应提前一周将要求和内容告诉学生, 并同时告诉他们必须以故事的形式出现, 必要时教师可以做示范, 说话的内容是story题材,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要展开想象, 自由发挥, 不能是诗歌、散文、杂文、小品文等。

1.词汇故事

第一轮是词汇故事, 老师必须提前布置词汇给学生, 比如说, flower, sun…要将这些词为主题, 编成一个个小故事。第一轮共有10个常见词汇, 每四个人一个相同的词汇, 编成不同的四个故事, 主题词汇相同, 但故事情节不可雷同和相似, 不可抄袭和下载。每一组的主题词只可以提前一周告知, 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在free talk的时间内, 学生必须站在讲台前, 不可以带稿子和资料, 不可以完全背诵, 要像讲故事那样, 将所准备的内容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三个学生讲故事结束后, 从听众中任意挑出3~5名进行点评, 从语言质量到故事内容, 再到演讲风格和演讲技巧上进行点评, 指出优点和缺点, 给出评定的分数。当模拟评委在评价时, 演讲者必须认真聆听, 虚心接受。点评阶段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 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同时又锻炼了他们说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更好地从别人的错误中改正自己的错误, 能够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并同时给出建议和鼓励, 也告诫其他学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2.词语接龙故事

该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 每小组四人, 接受共同的任务, 一起准备, 一起表演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小组分配两个单词, 以这两个单词为主线或主题, 集体编写一个较长的故事。第一个人讲故事的开始和背景, 第二个人讲故事的过程, 第三个人讲故事的高潮, 第四个人讲故事的结尾或寓意。值得一提的事要求学生在编故事是都要由一个快乐的结尾“happy ending”。希望能够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该轮的准备过程中, 小组成员目标相同, 而任务却不完全相同, 既有合作, 又有分工, 相得益彰。比如, 有一组学生分到的单词为sun 和desk, 他们在故事创作中必须渗透sun 和desk的主题, 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最后必须是“happy ending”。学生在准备时,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积极思考, 不断改进, 以集体的力量创作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故事。该环节既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由锻炼了他们的自信。每个小组在free talk之后, 以小组为单位呈交给老师一份书面作业。该轮的评分标准有所变化, 先评判故事是否新颖、离奇、曲折、动听, 是否具有故事的基本元素, 然后再评判语言质量, 综合小组中各成员的水平, 给出客观的分数。第二轮口语训练重在内容和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看图讲故事

在环节口语练习在大二下学期的精读课堂上进行。教师事先准备好十张图画, 有图片、照片、图表、卡通人物等。复印后分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内容, 发挥自己的想象, 编出一个合乎图片内容的故事, 故事必须在300~400字左右。故事可以提前准备。在free talk中, 学生将图片呈现于大家面前, 先讲解图片, 然后再讲述与这张图片有关的故事, 故事要与符合图片内容, 情节合理, 内容丰富。故事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与故事有关的1~3 个问题, 讲故事者要给出合情合理的答案或解释。最后教师对故事进行点评, 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修改后呈交口语作业, 必须讲口语化词汇转化成书面词汇。该轮结束时, 教师将收上来的所有口语作业分发给全班同学进行轮流阅读, 还可以修改和评论, 必要时转述所读到的图片故事的内容。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联想能力, 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4.“三级跳“故事

所谓“三级跳“就是英语口语的一种练习方式, 就是字母—单词—句子三个级别的即兴口语练习。该轮口语练习不再是“prepared talk” 而是“immediate response”练习, 锻炼学生即兴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与前三个环节不同, “三级跳”故事不需要事先的准备, 在课堂上随意组合团队,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如四人一组, 第一个人说:“s”, 第二个人说:“student”, 第三个人说:“Student should study hard…”第四个人以这个句子为开头或主题, 讲一个8~10句的小故事, 这就要求第四个人必须有灵活的头脑, 敏捷的思维, 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该环节练习在实施之初, 难度很大。几次练习之后, 学生的进步很大, 教学效果明显上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锻炼了口语, 又增加了同学们之间彼此合作的精神, 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是较好的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一种方法。

四、结语

这四种口语训练方法在精读课堂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相得益彰, 是极好的辅助精读教学的方法。以故事为主题的free talk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愿学,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实验进行了一学年, 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应进一步弥补这四个口语训练方法的不足, 争取更大的收获。

摘要:Free talk在精读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口语训练方法, 传统的free talk枯燥无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给free talk注入了新的元素。以故事为题材的free talk由四部分组成, 词汇故事、词语接龙故事、图片故事和“三级跳”故事。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篇9:如何执教以爱情为题材的课文

一.直面现实,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编者能把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审编到课本中,足以说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人们的心理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追求不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而是高于之上的精神生活,而爱情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爱情是人类在成长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可是生活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认识、理解、表达却千差万别。

中国的孩子提到爱情两个字,往往很害羞,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说爱情两个字难以启齿。这不能怪孩子,这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关系,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内秀的国家,历来以儒雅来标榜自己。从现在的孩子来看,有这种心理其实是很不正常的,这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爱情,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爱情的表达。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感情,它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表达。如果人的一生中,只有亲情、友情而缺少爱情,那这样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在成长中,小时候需要亲情的呵护,长大了需要友情的相助,成年就需要爱情的相扶,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像一个人的马拉松,单调乏味。这样的回答会让学生明白:原来爱情在人类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可缺少,也就解除了对于爱情的不正确认识,为下一步解读这一类的课文做好了准备。

二.解读文本,品析爱情的高尚

有了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教师通过解说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体会平凡人生的美好情感,进而发出赞许的声音。

初中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麦琪的礼物》的课文。课前,我先给学生朗诵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对爱情的歌颂自古就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接下来,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生自读了课文之后,我找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课文中贫穷的夫妇俩为什么会那么幸福?你认为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生动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丈夫的心中一直有着妻子,妻子的心中也一直有着丈夫,面对贫苦的生活,他们却愿意为对方舍去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这时,我趁机问学生他们彼此之间的这种表达是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爱情。就在学生认同的时候,我又趁机讲述:一只金表,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一只美丽的发夹,对于女人来说,既是美丽的象征,也是气质的象征。可是生活极度贫困的他们为了爱情却愿意如此表达,难道说爱情不是高尚的感情吗?这段话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纯洁而又高尚的情感世界。

至此,我坚信,学生们已经从这篇课文中读出了感动,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共鸣。他们已经发现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时学生也消除了原来心里的那些顾虑,及时地把自己引到正确的感情轨道上来。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某种心理偏向,作为老师不要觉得不可扭转,要有自信心,找到适时的机会,放手去做,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就能给学生以强烈地感染,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情感世界。

三.适时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利用所执教的课文,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情的引导,要清楚地认识到爱情观不是在成年的时候形成,其实孩童时期是爱情观形成的关键期。

借助课文情节,告诉学生,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爱情的构建靠的是两个人的相知、相爱。惊涛骇浪是最能考验两个人感情的,真正的爱情应该共同搏击风浪,即使受伤也要去做,哪怕到达终点时奄奄一息。而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人为物质而活,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半道上就把对方给抛弃了,这就是不懂爱情的人。最后再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忠于爱情的故事,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知不觉中,已经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积累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对于爱情题材的文章,我们要敢于面对、放手解读、适时引导,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一篇:管理员安全责任书下一篇:部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