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阅读答案

2024-04-13

《启示》阅读答案(共11篇)

篇1:《启示》阅读答案

1.淋漓颓然门框夹缝

2.咣咣咚咚叽叽(答案不唯一)

3.探瞅

4.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则怪异地缠来扭去。

5.知道,但是,当时“我所关心的,我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打我”。(意思对即可)

6.提示:见倒数第3自然段父亲的话。(意思对即可)

7.“略”

篇2:《启示》阅读答案

①在我观察过 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②坚硬的甲胄,柔韧的皮甲,强壮的脚爪,宽大透明的眼睛和嘴巴上的钳子,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

③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液汁,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 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牵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这就是准备好了意 想中的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第一根线(这是整个网圈子中最牢固的一根)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这些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东西就可以胶住;在这个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以加固之,有时甚至织成六 倍粗的丝线来加大 网的强度。

④三天以后,这个网就完成了;我不禁想到这个昆虫在新居过活,一定欢乐无比。它在周围往返地横行着,仔 细检查丝网 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地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竟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汗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⑤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这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 下去。我观察到那个胜利者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它的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它伪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了另一次战斗,并且, 同我的估计相反,这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

⑥有时,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只是耐心地等待着,直到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如果它 立即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只苍蝇更大的恐惧,还可能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因无效挣扎而精疲力竭。

⑦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一个蛛网中,但当蜘蛛照 常出来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的原则,制伏不了的对手,它立刻主动上去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一下网的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个网,又着手去织一个新网。

⑧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个丝网 。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个又一个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个又一个。当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果然不能再织网了。它赖以维持生存的这种技艺(尽管它的生命已被耗尽!)确实令人惊异无比。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21.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在理解该段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统领作用和对题目的照应。

答案:①照应题目。②统领全文。

22.本题考查对语言生动性的理解。“织网艺术家”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对蜘蛛和它的对手等昆虫进行具体形象地说明,增加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答案:①赋予昆虫 以人的特点,将昆虫世界的生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②更加富有情趣。

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第②③段 介绍蜘蛛织网的特点;第④⑤段介绍蜘蛛如何与敌手战斗;第⑥⑦段介绍蜘蛛如何捕食猎物,体现了量力而行的特点;第⑧段补充介绍蜘蛛织网时如果储存消耗殆尽后,会等待时机,俘获猎物,补充能量。最后筛选、提炼关键信息回答。

答案:①能织出经纬线交织的有黏性的网并会加固易毁损的部分。②与强敌战斗时,假装休战,毁坏新网,反败为胜。③面对猎物,不急于出击,耐心等待。④能根据量力而行原则,放走强大的对手。⑤知道网已不可修补时,果断放弃。⑥不能织网后,静待时机,捕获猎物。

2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解答时,围绕文章主要内容——蜘蛛种种聪明行为,阐述自己受到的启示感想,言之成理即可。

篇3:《启示》阅读答案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活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要搞好阅读教学, 除了教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之外, 还应当了解阅读活动的心理历程。其中首先要了解的一个概念就是阅读模式。“阅读模式”是阅读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旨在研究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大脑思维模式。阅读心理学家根据他们不同的理论和实验材料, 提出了关于整个阅读过程的不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即从下而上的模式, 从上而下的模式以及相互影响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过程进行了阐释, 对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学术的角度看, 阅读模式也是每一位研究阅读心理的学者所不能跨越的。

阅读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不同的阅读模式对学习者有不同的阅读要求, 而且不同阅读模式的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也就是所谓的“解码”过程。那么, 在中文的阅读学习过程中, 阅读模式对于阅读教学究竟有怎样的帮助呢?本期的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些启示。

(王艳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阅读能力的培养历来是中小学语文和外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为之而努力, 并在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构想和严密的实验依据, 其效果远不如所期望的那么理想。然而, 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如此重要, 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时的学业成就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而且也制约着其以后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工作成绩的获得。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虽然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取信息, 但通过阅读获得信息仍是一条基本的、不可替代的途径。

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阅读研究的深入, 人们倾向于把阅读看成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 提出阅读教学应该体现阅读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中外研究者对阅读加工模式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阅读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研究, 因此, 阅读模式的研究成果对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文章阅读的主要模式

国内外研究者就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提出了很多模式, 比较著名的如材料驱动模式、概念驱动模式和交互作用模式。材料驱动模式认为, 文章阅读是从看到文字的那一刻起直到了解文字意义为止的整个过程, 也就是从符号处理到词义处理的整个过程, 这是一个自下 (文字符号) 而上 (符号的意义) 的阅读过程;而概念驱动模式认为, 阅读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系列加工的过程, 不是一个详尽的、逐个字母逐个单词地分析以获取材料意义的过程, 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作出暂时决定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 用其代表人物的话来说就是“阅读, 乃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的游戏”。由于材料驱动模式不能解释读者的知识经验和上下文的影响, 而概念驱动模式又过分强调读者的知识经验、忽视阅读理解过程中材料驱动的重要性, 因此, 这两种模式都不能很好地解释阅读理解过程, 因而出现了综合材料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的交互作用模式。这种模式认为, 阅读理解是两种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 读者所建构的阅读材料的意义是通过读者与文章信息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阅读加工是在模板匹配、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水平上进行的, 这些过程不是连续的, 而是交互作用的;阅读过程起始于注视, 让视觉刺激进入肖像表征 (这是材料驱动过程) , 对输入刺激的识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材料驱动加工的, 但与读者的知识经验和上下文是交互作用的, 读者对阅读材料中新出现的词义的识别是不断地把它与记忆中所建构的意义加以整合的结果。这种阅读模式还认为, 在阅读环境中读者和课文不再是一个物体, 而是产生阅读理解的一种潜在的力量, 读者不是单纯地追求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 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读者所进行的每一次阅读都是发生在读者整个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某种情景和某个时刻的活动, 读者以往的经历、阅读环境以及读者当时的心情都会影响他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或促进或阻碍阅读理解。在某种阅读环境下, 当读者与作者具有共同的语言和思路, 或当阅读材料、阅读情景与读者的心情呈现某种一致性时, 就会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莫雷教授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 认为文章阅读包括三个过程:字词解码过程、组织连续过程和概括抽象过程。莫雷教授的这种观点从本质上说也属于交互作用模式, 因为他既强调输入材料的作用也重视已有知识的影响。教学实验证明, 这种观点对中小学的阅读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上述几种文章阅读模式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对阅读理解的不同的观点, 虽然有些观点更接近阅读理解过程的实际, 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 都揭示了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它们对阅读理解教学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1. 重视字词教学, 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

上述几种阅读加工模式都认为阅读加工起始于文章中的字和词, 读者对文章中字、词的熟悉程度和词汇知识的丰富程度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加工深度, 进而影响其理解程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短时记忆的能量是有限的, 在文章阅读时, 如果某个加工水平需要较多注意, 那么留给其他加工水平的容量就会相对地少。因此, 如果低水平的字、词加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就能让出较多的短时记忆容量进行高级的加工, 从而促进阅读理解。因此, 丰富学生词汇知识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一条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 增强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力

根据阅读加工的交互作用模式的观点, 学生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文章中的字、词的影响, 而且受到个体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影响。同样一篇文章, 由于读者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差异, 他们的阅读理解也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差异, 因此,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那些阅读材料上, 而要让学生深入生活的不同方面, 广泛涉及多种多样的阅读题材, 充实学生的背景知识。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较长的过程才能达到。

根据交互作用模式的观点, 学生的情绪、情感、心境等因素都影响着其阅读理解, 因此,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得有关文章的信息上, 而应指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作者的思维模式和精神世界中去, 设法使学生能体验到作者的写作态度、喜怒哀乐, 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3. 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大胆做出合理的猜测

文章阅读模式表明, 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加工自动化的 (如对字、词的识辨) , 但更多的是通过激活已有知识对文章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加工, 因此, 越是积极的读者其阅读理解也就越好。“积极阅读”的方法有很多, 如对所读文章不断地提问, 把所读文章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激活原有图式) , 积极思考文章的含义,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的思想, 等等。

正如古德曼所说的, “阅读乃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的游戏”, 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有一定的猜测性, 但这种猜测不是胡乱的猜测, 而是以输入刺激为基础、以已有知识为背景所作出的对文章思想的预期, 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从文章中寻找证据以验证自己作出的预期, 如果符合预期, 则阅读继续进行, 如不符合预期, 就要修正原来的预期或作出新的预期。据此, 我们认为, 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一开始阅读就要作出有一定根据的预期, 如预期下文要讲什么、预期文章中人物的行为、猜测文章中事件的因果序列、推测人物的动机等, 积极阅读, 从文章中寻找证据去证实或调整自己的预期。

4. 利用先行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越来越多的阅读心理学家把阅读视为读者与阅读材料交互作用的结果, 越来越重视读者已有知识与文章信息的联系, 因此, 如何促进二者的联系是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已有的研究表明, 利用“先行组织者”和“图式激活”是联系二者的成功的方法。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学生阅读文章前提供一段或两段与文章有关的简短的引导性材料, 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都高于要读的文章, 它之所以能促进阅读理解是因为它为要读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同化点, 便于新信息的记忆和保持。一般而言, “图式激活”是泛指在遇到新信息之前激活读者记忆中有关知识的一切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让学生回答与文章密切相关的问题、回顾以前的知识、形成记忆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图式图等。现有的研究都证明了“图式激活”是促进理解的有效的方法。

5. 直接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

篇4:《启示》阅读答案

[关键词]:雅思阅读 大学英语 语言测试

雅思阅读考试题型不拘一格,变化多样。学术类阅读由3篇文章构成。共约40个题目。题型有配对题、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图标题、完成句子、摘要题和为段落确定标题等八种题型。对比雅思官网提供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与其余各项的得分情况及总分相较,考生在阅读一项上的得分均比较靠后。这表明长期以来在语言输入型考试中占据优势的国内考生们普遍对雅思阅读题型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阅读能力测试在大学各类英语测试中都占重要的地位,然而,现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研究观察显示,受传统翻译教学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挑选一些语言难点进行解释,比如长难句、语法及重要词汇和短语。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教授学生如何阅读以及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本身,而是将一篇书面文本作为讲解新的词汇或结构的工具。[1]这种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养成了在阅读时逐词逐句地翻译的习惯,总力求弄清楚每个词的意思,这不仅造成阅读效率低下,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在阅读长文章或原版杂志期刊时,集中焦虑心理往往表现的更加明显。

其实通过分析阅读的本质,不难发现阅读是人们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也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是存在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书面交际活动。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力图以付出最小的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因而在特定语境条件下,读者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才能理解说话作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读者获取上下文关联信息后,凭借认知语境中的逻辑信息、百科知识和词汇信息做出语境假设,再进行语用推理,才能获取最佳语境效果。[1]

雅思阅读取材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文章体裁多样,真正突出了语言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的作用,反映了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内容和题材过于单一。例如,在初中的英语教材中就会涉及“交友、家人、购物、音乐、电影、学习、工作” 等主题,而到了大学的英语教材还是在谈论这些话题,不同的只是文章稍微长一些,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就常会发现,学生对这些话题兴趣不大,表达时经常使用的还是初高中哪些浅层次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雅思考试语言规范.涵盖知识面广,所以阅读教学中选材的内容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常见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并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题材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获取信息上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意思理解和语法分析上。[2]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尝试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相结合,鼓励学生深入阅读 与专业相关的原版文献。教师也可在国内外的英文书报杂志上选择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特别是各种不同形式和用途的应用性文章,如广告、通知、书信以及书报杂志的目录、新闻时事、科普文章等,用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向学生传授西方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读者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多寡,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深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对西方国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史发展、文化巨匠、民俗风情、生活环境等,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多作一些介绍。

再次,现实生活中通过快速阅读获取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既需要寻读(Scanning)和信息检索能力。即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寻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在原文中定位,再通过逻辑判断找出答案;也需要略读(Skimming)和跳读(Skipping)能力。教师应通过传授相关快速阅读技巧,比如如何辨认主题句、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难句、如何利用关联词把握篇章结构提高阅读速度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花时间实践.克服不当的阅读习惯,切实帮助学生掌握技巧,提高速度,增强信心。

此外,雅思阅读测试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依据,题型设置科学合理,值得我们借鉴。要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采用多种题型。雅思阅读在题型上也非常富有变化,每篇文章都至少采用两种题型,每卷题型达6—8种。题型的多样性保证了其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我们应借鉴雅思阅读题型,改革大学英语阅读测试,采用同一试卷题型多样化的做法,降低选择题比例,增加综合性主观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巧妙设计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篇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发挥测试的正面作用,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雅思考试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和雅思试题本身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学术类阅读部分结构合理,题型灵活多样.试题内容与时俱进,我们应对其参考借鉴,以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Mc Donough J C Show.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IELTS:A Teacher’ Guid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93.

[2]魏洲平.IELTS阅读测试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测试试题改革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2).

篇5:启示阅读答案

2、参考示例:小事不小

3、父亲根本就舍不得打“我”。突出父亲因为深爱着“我”而原谅“我”,“我”担心被打是多余的。

4、突出父亲受伤后极度痛苦的情状,与下文父亲舍不得打“我”形成鲜明对比。

5、参考示例一: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能答出第一句即可)

篇6:启示阅读题目及答案

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tuí)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 ] 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很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1.文中[ ] 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是()。

A.影响 暴怒 责怪 热烈

B.印象 暴虐 责备 猛烈

C.影响 暴怒 责怪 剧烈

正确答案:C

2.文中划线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

答:

启示阅读答案解析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爸爸的手指此刻非常疼痛。

3.“我”偷眼瞅父亲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

我在偷看父亲会不会狠狠地责罚我。

4.“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父亲想打我,但最终没打我,他是怎么想的呢?

答:

答案解析:

是他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他,凭什么打孩子!

5.题目“启示”的含义是()。

A.做父母的不要随便打自己的孩子。

B.做事要细心,粗心是要惹祸的。

C.自己犯了错,要敢于承认。不可迁怒他人,推卸责任。

篇7:《钓鱼的启示》阅读答案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爸爸!”詹姆斯大叫起来。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个船,当然也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看父亲。

父亲再没有说话,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地闭上眼睛,脑中一片空白。他地吸了一口气,了眼睛,弯下腰,地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反手这条的,还在不停地扭动着的大鱼,地把它放入水中。

那条大鱼的身体在水中嗖地一摆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4分)

近义词反义词

抗议:

悲哀: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结合这些词谈谈詹姆斯当时的心情。(3分)

3.詹姆斯的爸爸为什么要他放掉那条鱼?(3分)

参考答案:

1.反对同意悲痛欢喜

2.使劲深深睁开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

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当时詹姆斯十分的不情愿的心情。

篇8:《启示》阅读答案

关键词:阅读流利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启示

阅读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直受到极大关注。Anderson早在1984 年就提出阅读是语言教学的核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003, 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 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但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而言, 阅读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 (Anderson, 1999) 。

阅读流利性 (Reading fluency) 作为检测学习者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母语环境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成功, 相比之下, 在二语和外语环境中却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Grabe, 2009) 。尤其在我国高中阶段, 阅读流利性这个概念对于师生而言都很陌生。因此, 本文通过介绍阅读流利性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培养阅读流利性的方法, 基于国内外有关对阅读流利性的研究, 分析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 提出通过重复阅读和泛读的方法以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流利性, 进而提高其理解能力, 希望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示。

一、阅读流利性的概念和培养阅读流利性的方法

目前研究者对阅读流利性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 (Kuth & Stahl, 2000) 。早期的定义强调准确性和自动化在词汇认知中的作用 (Stanovich, 1991) , 把阅读流性定义为“准确的词汇认知和阅读速度” (Samuels, 1979) 。这种定义较关注词汇层面, 阅读流利性则由准确性和阅读速度两方面构成。目前National Reading Panel (2000) 把阅读流利性定义为“快速、准确和恰当的表达”, 这一定义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认可, 因此阅读流利性除包括准确性、阅读速度外, 还包括韵律在内。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 缺一不可, 每个维度都与阅读理解紧密相关 (Fuchs et al, 1988) 。

National Reading Panel (2000) 重点推荐重复阅读和泛读作为培养阅读流利性的教学方法。重复阅读最早由Samuels (1979) 提出, 是指以朗读、听读或默读等方式, 多次连续阅读同一篇阅读材料以达到一定的阅读流利性标准。泛读也称独立默读, 是鼓励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分级读物中自由选择阅读文本进行阅读 (Hill, 1997) 。日本学者Taguchi et al. (2004) 以越南大学生为对象, 采用重复阅读和泛读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结果发现两种阅读方法都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流利性和理解能力。

二、阅读流利性的相关研究

30 年前, Allington曾将阅读流畅性称为“最被忽视的阅读技能”。时至今日,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看, 这种状况在母语环境中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关于阅读流畅性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 如关于阅读流畅性的本质 (La Berge & Samuels, 1974) 、阅读流畅性与理解能力的关系、提高阅读流畅性的途径等。可见, 阅读流利性在母语环境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但在二语和外语环境中, 阅读流利性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 相关的研究极少 (Grabe, 2009) 。日本学者Taguchi & Gorsuch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大学生为对象, 五次实验结果都发现阅读流利性可以通过重复阅读得到提高;泛读也能提高阅读者的阅读流利性 (Taguchi & Gorsuch, 2004) ;且这种阅读流利性的提高可以迁移到阅读新文章中去 (Taguchi& Gorsuch, 2006, 2008) ;同时对阅读者的听、说能力也有相关促进作用 (Taguchi & Gorsuch, 2010) , 这一发现与台湾淡江大学Yu Hui WANG (2011) 的结论一致。我国对阅读流利性的研究为数不多, 且都集中于从理论的角度阐述阅读流利性的研究进展 (陆爱桃, 张积家, 2006;刘友春, 2008;李光泽, 2011) 以及阅读流利性与阅读障碍者的关系 (张旭, 毛荣建, 2013) , 仅有Chen Huifen & Ding Ying (2009)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在中国大学课堂能否通过重复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流利性和阅读理解能力, 实验结果发现重复阅读对中国大学生同样有效。因而,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对英语阅读教学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目前来看, 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亟待改善。

首先, 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标准》中明确提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 培养语感, 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葛炳芳 (2012) 通过总结2010 年的全国高中英语观摩课及以往的观摩课时发现, 阅读教学中存在以阅读课的名义进行单纯的词汇或语法教学的行为。如此一来, 阅读课成了一味的传授语言知识课, 偏离了阅读课的初衷。诚然, 词汇和语法是阅读所必须的过程, 但如果阅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过于关注词汇、语法的准确性, 那么用于较高层面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注意力就会减少, 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无法提高, 其结果便是阅读教学的费时低效。

其次, 阅读课的教学步骤程序化。任玲 (2012) 对某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查中发现, 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即读一句译一句的阅读教学步骤, 最终造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边读边停, 阅读速度慢;此外, 即使是作为优秀课例展示的全国高中观摩课, 阅读课中也往往采用“读前- 略读-寻读- 语言学习”的程序化步骤, 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葛炳芳, 2012) 。Nuttall早在1996就用“恶性循环”来描述过这种阅读现象:即阅读速度慢, 导致阅读量小, 进而影响阅读理解, 造成阅读兴趣低下;反之亦然。如何避免这一恶性循环, 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改变程序化的教学步骤, 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即在准确词汇认知的同时能加快阅读速度, 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增加阅读量, 培养阅读兴趣。

最后, 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单一, 且课外阅读量小。“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除了置身于该语言环境中之外, 就是广泛地阅读目标语的文章 (Nuttall, 2002) ”。但从目前高中英语阅读现状来看, 一方面, 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方式大多局限于“题海战役”, 即完成与高考阅读测试相同的阅读题型, 英语阅读毫无兴趣可言。另一方面,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小, 只有不到10% 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阅读量达到20 万词 (任玲, 2012) 。这与《标准》中“除教材外, 六、七、八级 (相当于高中阶段) 的课外阅读量分别累计到18 万词以上、23 万词以上、30 万词以上”的要求相差甚远。因为仅靠课本、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程晓堂, 2006) , 所以教师应把课内阅读和课外泛读有机结合起来, 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方式,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综上, 当前高中阅读教学中, 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步骤程序化, 学生阅读方式单一、阅读量小, 造成学生的阅读流利性和阅读理解能力偏低。既没有达到《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的要求, 也无法凸显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以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从而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

四、阅读流利性对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流利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如何改变我国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供借鉴, 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首先, 引入阅读流利性的概念, 有利于改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偏重传授语言知识, 片面追求词汇识别的准确性, 而忽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韵律。阅读流利性包括阅读速度、准确性和韵律三个维度, 这三个维度相辅相成, 不可割裂。如果不能准确识别词汇, 就无法理解甚至误解文本意义;如果不能快速认知词汇, 就会耗尽认知资源, 没有剩余的注意力资源用于理解文本;如果不能恰当利用韵律特征, 可能导致意义混乱。因而,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阅读理解, 所以阅读教学中涉及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为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服务。阅读课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阅读流利性作为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得到阅读教学的关注。

其次, 利用重复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有利于改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程序化步骤。重复阅读的教学步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Yuhui WANG (2011) 在实验中采取如下步骤:学生先听文本录音---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 学生阅读文本且同时计时。Taguchi et al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的五次实验, 均采取如下步骤:学生边听文本录音边阅读文章--- 学生自己读文章计时。相同的是, 每次阅读同一篇文章, 教学步骤循环重复四次。Rasinski于2003 年又将合作式阅读 (Cooperative repeated reading) 列为重复阅读的一种新类型, 即阅读者一先一后阅读文章, 通常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先读, 这样有利于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多听一遍不熟悉的单词,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Grabe, 2009) 。总之, 教师不妨借鉴上述研究中采取的不同的重复阅读教学步骤, 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改变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程序化阅读教学。

最后, 利用泛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扩大阅读量。Taguchi et al (2004) 在研究中发现, 泛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外语输入量。原因在于:泛读的选材相对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阅读文章, 也可以由教师推荐适合难度的阅读文章;泛读可以是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 也可以是为了特定目的而阅读, 并不仅仅局限于完成阅读测试。阅读流利性归根结底来源于不断增长的阅读量, 泛读在扩大词汇量和外语输入量的基础上, 同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流利性, 进而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

阅读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20 世纪70 年代, 国外就有学者提出, 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学习。因而, 培养学生的阅读流利性应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阅读流利性研究对语言认知和中小学阅读教学有重要意义 (陆爱桃, 张积家, 2006) , 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关于阅读流利性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已有的尝试, 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 为如何改变当前这种“费时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Grabe, W.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289-307.

[3]Taguchi, E.&Gorsuch, G.Developing reading fluency in EFL:How assisted repeated reading and extensive reading affect fluency development[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2004.16 (2) , 70—96.

[4]陆爱桃, 张积家.阅读流畅性研究极其进展[J].心理科学, 2006.29 (2) , 376—379.

[5]Yu-Hui WANG, TAI-Tzong KUO.A study of how repeated reading affects English recitation fluency in college student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Quarterly) , 2011.34 (2) , 18-32.

[6]Chen Huifen, Ding Ying.The effect of assisted RR on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 in Chinese FL classroom[J].Asian EFL Journal, 2009.11 (4) , 189-214.

[7]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2.32 (2) , 94-98.

篇9:《启示》阅读答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按照语言学家克拉申(1985)的观点,外语学习的基础是大量的语言输入,而阅读就是语言输入的最基本途径。因此,阅读量的大小、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语学习的效果。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往往高于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阅读教学和练习上投入的经历和时间最多。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外语学习者对于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传统的学习模式对于阅读重要性的强调;最后,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反拨作用。

专家和学者也对阅读教学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从阅读的本质、阅读过程、阅读模式、阅读方法,到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差异、阅读能力差异、影响阅读的因素、阅读心理,都有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阅读活动本身,转移到学习者特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的代表就是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秦晓晴、文秋芳撰写的论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在学习动机各个变量中,如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效价,学习兴趣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变量之一。本研究从阅读兴趣的视角出发,简要分析我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情况,并提出对于阅读学习的一些建议。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现阶段,阅读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的课文展开。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主要包括外研社、外教社和其他主流出版社的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等等。教材的编写也借鉴7近年来对于阅读模式,即阅读的图示理论研究成果。该理论下,教材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一单元包括围绕同一主题的不同的阅读篇章,如科技、环境、旅游、经济,等等。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有一系列的课文导入活动,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相关图示,以更好的开展教学。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掌握文章大意,抓住重要细节等能力,等等。阅读教学之后是围绕课文内容的相关练习。

本人从事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多年,对于图示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非常认同。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学生在阅读课上没有兴趣,对于阅读的内容不想读、不愿读,认为课文没有意思或是和自己不相关,学习课文还不如看看手机报的新闻。这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课文虽然具有系统性,但是缺少可读性、相关性、时效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如在导入环节中,采用形象资料导入法,问答式导入法、或讨论或辩论导八等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课文的展开,学生慢慢失去了兴趣,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学生会认真听讲,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提高阅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心不在焉,常常是课本上一片空白,一个宇没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调动阅读兴趣。推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兴趣是人对于某种事物的偏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的有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动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对于大学生而言,阅读兴趣就是推动他们投入到阅读学习的原动力一对于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认真而积极學习,学习效果较好,反之亦然。

阅读的本质是认知的过程,阅读理解是读者的知识和篇章信息交互作用的结果a没有阅读兴趣,就失去了互动的前提。因此,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是阅读内容。

如果没有丰富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那么一切关于阅读技巧方法等理论都是空洞的说教。只有不断地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动力。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阅读能力质的提高;多读、多接触,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语言功底和人文修养。因此。阅读材料应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爱读;可读性,让学生能读得懂;相关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将来工作i时效性,让学生能够读到最新鲜,最真实的语言。

关于教师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角色和作用,曾亚平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阅读示范者和阅读资源提供者;

(2)阅读兴趣激发者和阅读方法指导者;

(3)问题设计者和阅读欣赏者:

(4)课堂的精心组织者和课外阅读的监督者。

NutallⅡ曾对阅读兴趣在阅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息息相关,越有兴趣,就越愿意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量越大,阅读能力就越强,兴趣也就越浓。朱纯认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发展。因此,阅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结论

篇10:冰雪的启示阅读答案

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是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应该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 某日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的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而是遭冰雪侵(qīn qīng)蚀的。”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么不结实?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的地方吧?”工人放下铲子,指着远方的山头说,“( )你有空(kōngkòng),( )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 )雪的侵蚀而崩(bēnbēng)裂了,( )你不要以为冰雪算不得什么, ( )有一点小缝(fēng fèng),被它渗进去;( )可能遇到麻烦,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渗透、侵蚀、 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的裂缝开始的,都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fán fáng)啊!”

“谢谢你给我的启发。”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dǎo dào)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我”从冰雪将石头侵蚀的情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从原文中找出能表达“我”得到启示的句子,写下来。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试题答案:

l.qīn; kòng ;bēng; fèng ;fáng; dào

2.如果……就……;因为……所以……;只要……就……

3.许多看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篇11:《启示》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我的爸爸也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起了些影响。

那年,我9岁。

一日,我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入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línlí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立刻地,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就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tuírán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觉到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ménkuàng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童,我所关心的,我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

“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jiā fèng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父亲这几句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谢谢你,爸爸!

1.根据拼音写词语。

línlítuíránménkuàngjiāfèng

()()()()

2.照样子写出三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例:啪啪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我”把门用力一推,门外的父亲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年9岁的“我”知道父亲的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扬起手来没有打“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启示》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淋漓 颓然 门框 夹缝

2.咣咣 咚咚 叽叽(答案不唯一)

3.探 瞅

4.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则怪异地缠来扭去。

5.知道,但是,当时“我所关心的,我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打我”。(意思对即可)

6.提示:见倒数第3自然段父亲的话。(意思对即可)

上一篇:村庙会村长讲话稿下一篇:给鸡减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