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

2024-05-23

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

亿库教育网

高考生物遗传类试题的基本类型的归类与方法总结

新陈代谢、遗传学和生态学是中学生物学中理论知识的三大部分内容。尤其是遗传学内容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和支柱,是高考生物学命题的重要根据地,高考试题该部分占的比例,历年都较大,出活题、考能力的主角非它莫属。可见,它是高考重(点)中之重,难(点)中之难,热(点)中之热。高考中连续几年不回避,不能不说是重点了。在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实验设计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道20分以上大题。也是历年考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一道题。

面对遗传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乱写一气,严重影响得分率。如何提高学生遗传题的解题的能力,提高得分率,必须对遗传学进行专题复习,对大量的题目进行归类讲解,使学生知道一般的解题方法,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归类复习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熟悉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的基本类型,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了以下的归类。

一、相对性状显隐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1】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应用在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生物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理,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果实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参考答案: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

1、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大果实为隐性;

2、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小果实为隐性。

【例2】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控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⑵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能否分别对⑴⑵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参考答案:(1)能。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2)不能。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母马与这匹栗色公马杂交(栗色×栗色)。如果后代出现白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例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直毛和非直毛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参考答案: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

假设直毛是显性,非直毛是隐性(或非直毛是显性,直毛是隐性):

亿库教育网

http://

篇2: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

方法一 强化审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依托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审出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谓关键性词语,是指能够使我们顺利确定解题思路的词语。要准确确定关键性词语,就要熟悉所学的知识点,找到所学知识和所问内容的结合点,二者相互印证,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当一个关键性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或不明确,就需要我们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确定两个或三个关键性词语。

2、审出题中的修饰性词语有些题目含有一些修饰性词语,如“绝大多数、约为、至少、主要原因”等。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3、审出题中的隐含信息许多生物试题会给予多个提示信息,但有些信息是隐含在题意中的。发掘隐含信息的过程就是由试题中的关键词句或图示解读出有用的解题信息,这样就会找到突破口,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审出题中的易混概念避免概念混淆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概念。

方法二 掌握解题方法,不断积累总结

分析同类试题的各种解题特点,明白各种解法的适用范围,解题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解题的至高境界。

1.繁杂信息简约化主要针对材料信息题。解答材料信息题的技巧,主要是对材料的理解加工、删繁就简。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有效信息就是解题需要的参考依据。如何从材料中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些信息涉及哪些重要考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准确作答,是解答材料信息题的关键。

2.抽象信息直观化把比较抽象的生物学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抓住题意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题中文字、数据等抽象信息转换为直观图示信息,则使题意简明、清晰,关系具体、直观,从而得以迅速解题。

3.生疏情境熟悉化就是根据题中给予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联想,把某一熟悉的知识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中,以此为依据,类比迁移,使生疏知识转换为熟悉知识,就能摆脱思维受阻的困惑,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一般规律特殊化在掌握生物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特殊情境的问题时,要学会变通,用普遍性的原理来解释特殊性的问题,灵活地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转换。

方法三 解题后多思善想,才能举一反三

为了避免陷入“题海”,解题后多思善想是不断提升解题能力的要求之一。

1.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解后反思的能力。同一类的试题,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一道题后要思考此题是否可进行一般性推广和引申,这样才能形成解题思维。

2.辨析错因,知错就改在解答一个试题后,要继续反思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将特殊情况代替一般,是否忽视了特例等。应该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易错题进行辨析,弄清楚错误的根源,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3.思考演变,应变自如在解答一些典型试题之后,可转变原题的结构或做适当的引申变换,往往可使一题变为一串题,这样有利于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高考生物遗传类型题目10种解题方法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

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

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十、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

考查类型归纳:

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

㈠判断显隐性遗传: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两种均有可能。其中代代发病一般最可能为显性,隔代发病最可能为隐性。

㈡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女患其父、子必患;显性,男患其母、女必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为常染色体上的。没有则两种均有可能

②没有典型特征: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X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如果按以上方式推导,几种假设都符合,则几种都有可能。

还可以选择假设--推导的方法(反证法):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进行推导,若不符合,则在常染色体上;若符合再假设在常染色体上,一般都是符合的,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不能确定,此时只有结合题干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预测或确定。

3、子代某表现型概率的计算

①多对性状同时考查,单独考虑每一对的情况;

②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结合亲本的性状,联系亲本的“上代”、“同代”、“下代”的情况去综合考虑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

③运用相乘、相加得出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情况。

★ 解析关于搜索引擎的三大终极定律

★ 遗传的基本规律高二生物教案

★ 届高三年级组工作总结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 高三怎么学好生物

★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作文

★ 高三生物基础差怎么学

★ 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3: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与防范措施

1 单基因遗传病的分离

按照遗传方式可以分为4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

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按照显性遗传规律发病, 它的发病不受孩子性别的影响, 男孩女孩发病原因各占一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狭隘性, 即无论致病基因是纯合基因还是杂合基因都能导致发病。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发病基因为杂合状态的显性基因, 其中, 纯合状态的遗传病死亡率较高。

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此类遗传病的发病位置也在常染色体上, 但是它的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只有含有隐性纯合子的个体才会发病。这种疾病患者的父母都携带致病基因, 一半近亲结婚的家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比较高, 这种病的遗传受孩子性别的影响也不大, 男孩女孩各有1/4的几率会发病。常见的此类疾病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白化病、粘多糖病等。

1.3 X连锁显性遗传

这类疾病的发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它的遗传受性别的影响也不大, 只要基因里面含有一个致病基因XA就会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同的是, 母亲的致病基因可以遗传给儿子和女儿, 儿子女儿发病机率相等。而父亲的致病基因只遗传给女儿。所以说这类遗传病中女性患者较多, 大约是男性的一倍。常见的X连锁显性遗传病又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族型遗传性肾炎。

1.4 X连锁隐性遗传病

这类疾病的发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在这类疾病的女性携带者与健康男性结合后, 孩子中男孩的发病率占一半, 女孩均不患病, 但是女孩会有一半的概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反过来, 正常女性和疾病携带的男性结合, 男孩都不会患病, 而女孩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 临床上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患者多为男性, 女性则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常见的此类疾病有血友病、色盲等。

1.5 Y连锁遗传病

此类疾病的发病基因都位于Y染色体上, 所以女性不会患此类疾病。因为Y染色体主要是决定性别, 所以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很低。

2 单基因遗传病的防控措施

2.1 加强遗传病知识的宣传

遗传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由于人们对该种疾病缺乏了解, 致使原本能够避免的遗传病发生。为此, 政府要加大遗传病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让更多人了解遗传病的产生、预防与治疗知识。

2.2 远离外界环境诱变因素

电磁辐射等外界环境的因素是引起基因突变的重要诱因, 因此,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尽量避免过多接触此类物质, 尤其是在女性怀孕期间, 更要远离这些不良环境。

2.3 做好婚姻检查

做好婚前检查, 对遗传病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查, 避免杂合子间的婚配, 这是有效降低遗传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目前, 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产前分子诊断, 产前分子诊断的是有生育此类患儿风险的夫妇, 可以对某种疾病患儿进行合理的干预, 对于无法治疗的单基因疾病, 可以采取选择性流产干预措施。在国外, 已经可以利用羊水、绒毛、脐血等分子检测手段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这是现阶段诊断单基因疾病的重要标准, 有效降低了产前超声的误诊率。针对不同类型单基因疾病的临床特点, 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实践显示, 基因诊断为孕早期绒毛检测、孕中期羊膜腔穿刺以及晚期脐带血采集提供了安全的诊断措施。

3 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

(1) 宫内治疗:在产检中发现胎儿有遗传性疾病的, 可以在怀孕期间实行宫内治疗措施, 但是, 该种疗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尚未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2) 替代疗法:替代疗法是指在诊断过程中, 如果发现患者的基因缺陷导致体内物质缺陷, 可以进行针对性物质的补充治疗。

(3) 药物防治:目前, 部分遗传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改善。例如,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可以应用消胆胺进行治疗, 对于威尔逊病患者, 可以采用青霉胺进行治疗。

(4) 代谢疗法:这种疗法是专门针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是通过去多补少、调节代谢平衡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5) 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就是将患者病变组织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切除,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器官移植法, 将有基因缺陷的器官或者组织采用移植法来替代, 目前, 这一疗法开始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遗传病虽然很难治愈,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主观对策来减少发病几率。目前, 医学界在不断研究已有遗传疾病的治疗技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遗传病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孔祥东, 史惠蓉.单基因遗传病产前基因诊断进展、困难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1) :113-114.

[2]郑刚.哪些心血管疾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如何检测?[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 (4) :116-119.

[3]孙志国.系谱分析在单基因遗传病分类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8) :56-57.

[4]E Viggiano, E Picillo, A Cirillo, L Politano.Comparison of X‐chromosome inactivation in Duchenne muscle/myocardium‐manifesting carriers, non‐manifesting carriers and related daughters[J].Clin Genet, 2013 (3) :23-30.

篇4: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遗传病遗传病类型对于遗传病来讲无非存在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包括显隐性遗传,一是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包括伴X遗传,和伴Y遗传,其中前者又包括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另外还存在一种细胞质的遗传,属于母系遗传,由于和遗传规律的联系不大,而且在人教版教学大纲中已无要求,故在此不再赘述。

首先,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可以从伴Y遗传入手,伴Y遗传的特点鲜明,容易判断,就是在家族中只有男性(世世代代)患病,即可以做出判断。在遗传图解中排除伴Y遗传后既可以开始其他几种类型的判断。接下来可以先判断该病的显隐性,教学中常使用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形,有中生无为显性。也就是说,按照分离规律中,双亲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性状,新出现的形状为隐性性状,即可作出判断。在遗传系谱图中如无以上特征,也可以使用假设,按照图解进行判断排除。

其次,可以进行常染色体的判断,可以利用经常使用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形,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按照第一句话,双亲无病,生了患病的女儿,则一定是常隐遗传,为什么呢,可以假设该病是伴X遗传,若如此,按照伴X隐性遗传特点,女儿的致病基因应该来自与父亲,则父亲应该是带致病基因,也就是患者,与题意是不符的,所以必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口诀的解释也是按照假设进行。在此可以提出来,这两句话在遗传图解中,算是定律,只要题意中出现了上述情况,即可以做出判断。

若题意中无明确上述特征,可以用伴X显性和隐性遗传的特点来进行排除。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则一定符合若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若女儿患病则父亲一定患病这个特征,

若有不符合此特征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排除伴X隐性遗传。假如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则一定符合若父亲患病则女儿一定患病,若儿子患病则母亲定患病这个特点,同理若有不符合的情况即可排除伴X显性遗传。注意这两句话的应用一般作为特点来进行推断某种病不是伴性遗传,而不是用来进行肯定验证。因为在教学中往往发现有的同学错用该特点。比如,在遗传图中恰好有母亲患病,所生的三个儿子也都患病,很多同学往往根据特点容易判断为,母亲患病,儿子也都患病,则是伴X隐性遗傳,其实这样就有点操之过急了。因为在系谱图上可能展示了她生的儿子都是患病的,但是没有说明再生的儿子会不会患病啊,假若下一个儿子正常呢?利用这一点我们恰好可以排除伴X隐性遗传了,因为不符合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嘛,所以这条规律跟常染色体上的判断口诀的应用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若题目图解中不存在上述信息,我们可以进行大致的推断:(1)在遗传图解中若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则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2)若发病比例不同,则很有可能为伴性遗传,其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则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若女性比例多于男性则有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3)另外根据时代之间连续性,若发病在时代之间呈连续性有可能为显性遗传,反之则可能为隐性遗传。

除上述方法之外,要判断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还可以通过下述两种常用方法:

(1)未知显隐性。通过正反交来判断。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已知显隐性。通过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显性个体,雄性个体全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具有相同的性状分离比,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篇5: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设计方案内容丰富,流程完整,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整个设计过程流程合理,重难点明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有效实施教学对学习者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个教学中使用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从自主到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的优点我个人认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课前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非常详细,从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交往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会使老师的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教学评价形式多样。

3、整个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4、教学流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将学生的活动和老师的总结紧密结合。

二、在本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上我有几点个人看法:

1、学习资源还应该有:

(1)介绍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开展优生工作的主要措施等内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包含人类遗传病的图片、遗传病对人类危害等的学习资料。

2、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篇6: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②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③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

①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协作讨论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②通过自主浏览网页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③通过讨论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②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初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使其了解部分公民权利;初步形成敢于合理表达自我观点的态度

③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使初步形成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新闻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http:// 新闻视频 引言:

健康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与不断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人类疾病的发生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有些是由于人类自身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且会遗传贻害后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又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的遗传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问:那么,什么是人类遗传病?具有什么特点?人类遗传病有哪些类型及各种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

2、第一阶段学习——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特点、主要类型(1)CAI展示:学习任务

自学:①遗传病的定义

②遗传病的特点

③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识记:①遗传病的定义

②遗传病的特点

③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的典型病例

完成讨论题:讨论1:遗传病定义的修正

讨论2:遗传病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讨论3: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三者的比较 讨论4: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讨论5:细胞质遗传物质改变所引发的病的遗传特点

资源途径:学习资料

→ ☆遗传病概述

→ ☆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师生归纳总结本阶段学习I、归纳总结:

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类型:a、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特点:a、遗传性 b、先天性 c、终身性 d、家族性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3、第二阶段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CAI展示:学习任务

自学:必学内容: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选学内容:①人类遗传病现状、危害、发病原因

②遗传病的治疗方法

③优生优育知识

识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完成讨论题:讨论6:交流婚姻法部分法规的个人观点

讨论7:交流关于遗传病预防手段--婚检的个人观点

资源途径: 学习资料

→ ☆我国遗传病现状、危害、原因 → ☆遗传病的治疗方法 →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 ☆优生优育

(2)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师生归纳总结本阶段学习I、归纳总结: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止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4、第三阶段学习——人类基因计划与人体健康(1)CAI展示:学习任务

自学:必学内容:①人类基因组计划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选学内容:①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众多发现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

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简称、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目的、结果、意义

完成讨论题:讨论8:关于基因隐私权的讨论

讨论9:关于利用基因图谱创造“新好人类”的谈论

资源途径:学习导航(http://)→ 学习资料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众多发现

(2)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师生归纳总结本阶段学习I、归纳总结:

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目的:测定人类单倍体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已发现的基因约为3-3.5万个

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5、检测学生自学效率、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测试

6、课外活动:

☆调查活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资料搜集:基因诊断

☆辩论:人类基因组计划效应的利与弊

篇7:关注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为苏教版《生物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5节的内容。在学习可遗传变异的内容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在人体则可表现为某种疾病。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因此,学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之后,再进一步学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顺理成章,同时也是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本节核心是“人类基因遗传病”、“人类染色体遗传病”、“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三块内容,本课时是可遗传的变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延伸,通过有关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遗传学知识、而且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熟练的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能够在信息量无比巨大的网络中,迅速收集本节课所涉及的遗传病病例、发病机理等等信息,对学生来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工具。

通过学生小组活动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分类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能力。(2)通过课前资料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遗传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科学理解并认同国家《婚姻法》中对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

(2)关爱遗传病人,向乐观不屈、奋斗不止的疾患人士学习,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学难点】

(1)解释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2)说明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身边和人类遗传病有关的信息,制作PPT。(2)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课堂反馈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课件展示身边的患遗传病的列子。提出科学家近亲结婚导致患遗传病的例子,解释近亲结婚的危害。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类型。

二、人类遗传病

学生活动:介绍生活中你听到或者看到了哪些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知识

三位同学分别有自己课前制作的ppt介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师:总结学生发言,进行补充和纠正。适当的结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介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生:根据学生的介绍和书本的知识完成《课课练》P74的表格,对人类遗传病进行归纳汇总 师: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遗传病的概念

案例

一、由于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一家中多个成员都患有夜盲症

案例二、一位孕妇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使胎儿患上先天性心脏病 案例三、一位红绿色盲的女性患者,生下的儿子也是红绿色盲 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之后完成以下判断

1、人体内如果不含有致病基因,就不会患遗传病()

2、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3、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4、家族型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5、遗传病一定是家族型疾病()

6、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三、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学生活动:模拟遗传咨询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的外分泌腺机能存在障碍,影响其正常生活。A男和B女为一对正常夫妻,他们唯一的儿子为囊性纤维化患者。A男的父母和B女的父母都不是囊性纤维化患者,但A男的姐姐是囊性纤维化患者。现在夫妻想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如果你是专业医师,你会怎么做?给出什么遗传咨询意见?

师: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画出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计算后代患病概率。

生:讨论和分析遗传病的危害 师:给出遗传病的预防的措施

(1)禁止近亲结婚(2)进行遗传咨询(3)提倡适龄结婚(4)进行产前诊断(1)禁止近亲结婚 师:介绍何所谓近亲

生:分析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2)进行遗传咨询

师:介绍遗传咨询的步骤

举例:若某男性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妻子正常,他们打算生一个孩子,你们可以给出何种建议?

生:讨论分析上诉案例(3)提倡适龄结婚

师:40岁以上妇女所生的子女中,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要比24-34岁的妇女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10倍。(4)进行产前诊断

师:在胎儿出生之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和绒毛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四、课堂小结

师:每个家庭都希望生个健康的孩子,但如果非常不幸,在我们的身边有患遗传病的孩子,我们应该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们,并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

【板书设计】

关注人类遗传病

1、遗传病的概念

2、遗传病的类型

篇8:遗传病的类型教学设计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出具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概要表征 (韩丽荣, 2006) , 其以简单而明确的形式, 向资本市场传达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信号, 影响着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决策。虽然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在收集了大量审计证据后出具的, 可是如果能根据相关财务信息,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审计意见的类型进行合理预测, 将会大为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因此,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审计意见类型的预测模型。这一模型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提供辅助判断;或者作为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前筛选客户的一种辅助手段;同时也为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证实和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提供有益帮助;还可以作为法庭判断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辅助工具。

Dopuch等 (1987) 曾进行了基于财务指标和股票市场变量的审计意见类型预测, 使用了probit模型, 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的变化量、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百分比的变化量、存货占总资产百分比的变化量、期末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当年是否亏损--虚拟变量1表示亏损、在纽约或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时间是否超过5年———虚拟变量1表示超过5年、市场模型回归出的斜率即贝塔系数β的变化量、从市场模型回归出的投资回报的剩余标准差的变化量、股票回报率减行业回报率 (行业指数) 。朱小平、余谦 (2003) 进行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logistic分析, 研究假设是:认为当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较差时, 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各种动机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会增大, 从而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刘爱东等 (2005) 使用上年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正负变化等作解释变量, 进行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的logistic分析。蔡春等 (2005) 进行了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发现资产规模、是否被ST、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事务所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张玲等 (2006) 基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财务报告, 其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和程度均大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告”这一假设, 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 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 使用财务指标和Fisher判别分析方法, 建立了会计信息失真公司的判别模型。由于统计方法会受到诸如多元正态分布、多重共线性、样本完全分离等统计约束, 而且预测准确率低于计算智能模型, 因此本文使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的规则积分模型, 不但不受统计约束, 而且判别规则透明清楚易应用、预测准确率更高。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从审计报告看, 审计意见类型包括:2003年前的标准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加说明段、拒绝发表意见;2003-2006年的标准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2007年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等。尽管在理想状态下, 审计意见类型应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无关, 但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具体原因, 对审计报告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大都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出现问题, 如亏损、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主营萎缩、借款逾期、担保逾期、诉讼赔偿、持续经营疑虑、关联交易、大股东资金占用、资产被冻结抵押、资产置换重组、审计范围受限、违反会计制度等。违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报表舞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业绩考核、私人报酬最大化、取得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及配股、仕途晋升为目的, 一般调高利润或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另一种是为了少交税款, 而调低利润或低估资产高估负债。通常前一种类型危害更大且数量多, 换言之当公司业绩差时, 舞弊的动机更强烈, 公司未予调整或调整而审计范围受限, 从而更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另外, 会计报表也显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 (尽管也有少数公司业绩较差)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 采用积分的方法综合评判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试图找到审计意见类型与财务指标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而进行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预测,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与其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相关, 即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较差时, 更多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反之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 基于遗传算法的审计意见类型预测方法

遗传算法是重要的数据挖掘工具之一, 由美国Holland教授于1975年提出, 是以达尔文自然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变异理论为基础的求解复杂全局优化问题的仿生型算法, 其以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为进化策略, 对包含可能解的群体反复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学操作, 从而使种群不断进化, 以搜索到最优解。基于遗传算法的审计意见类型规则积分预测模型的通用形式如 (表1) 所示。首先寻找每个财务指标的最佳判别点以及每个财务指标相对应的得分, 然后把某个公司的财务指标与最佳判别点进行比较, 决定是加分还是减分, 最后根据该公司多个指标的累计积分大小判断该公司应获得审计意见的类型。 (表1) 中X1—Xn是公司的财务指标, n是指标数;C1—Cn是财务指标的阈值;V1—Vn是各指标的得分, 类似于权重, 但却和阈值交互影响, 不同于普通的权重, 各得分的取值范围限定在[0, 1]之间。阈值和各指标得分均由遗传算法搜索得到。累计积分最初设为0, 如果公司最终累计积分大于等于零就判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否则就判为非标准审计意见。Vi (i=1…n) 前面的正负号取决于财务指标, 如果该指标越大公司绩效越好, 如总资产净利润率, 则当Xi≥Ci时加上Vi, 当Xi

(三) 样本选取

使用当年的财务数据预测当年的审计意见类型, 本文从CSMAR数据库中过滤出了沪深A股2000~2005年不含金融类的所有上市公司数据作样本, 经过数据清理, 如查询新浪财经股票网填补空缺数据、删除数据缺损较多的个别样本, 最后得到共7208家公司作样本。将所有样本分为两个集: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训练模型, 测试集用于测试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其中训练集由2001~2003年的公司组成, 共计3574家公司, 包括404家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和3170家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测试集由2000、2004、2005年的公司组成, 共计3634家, 包括460家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和3174家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在所有样本中, 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占12%, 而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或事项段类型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54%。

(四) 指标选取

笔者最初挑选了26个财务指标, 根据经验和文献最终选取了15个指标, 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水平和公司规模, 如 (表2) 所示。根据假设1定义各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下:一是流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比重、总资产增长率、ln (总资产) , 假设上述指标越大公司绩效越好, 公司越可能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因此, 积分符号为正。二是资产负债率、管理费用比例、财务费用比例, 假设上述指标越大公司绩效越差, 公司越可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因此, 积分符号为负。

(五) 指标均值差异检验

使用SPSS软件对训练集的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类公司15个指标的均值进行差异性检验。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正态检验显示, 两类公司的指标均未同时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使用两独立样本曼-惠特尼方法进行检验, 结果是显著性概率p均小于0.001, 说明两类公司指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 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与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公司、与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公司、与保留意见公司 (X1、X2、X3、X8、X13、X15除外) 、与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公司、与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公司、与拒绝发表意见公司、与无法发表意见公司的指标均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显著性概率p<0.001。为了更直观地观察指标均值间的差异, (表3) 列示了训练集样本各类型审计意见公司5个财务指标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相比, 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明显变差, 自然获得的审计意见更严厉。

三、基于遗传算法的审计意见类型预测模型

(一)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Visual Foxpro编程, 提取了审计意见类型的预测模型, 如 (表4) 所示。采用染色体实数编码和40条染色体。每次进化保留上代4个最优个体。根据试算和经验交叉概率取0.65。阈值和积分的变异概率取为:进化的前100代取0.035, 大于100代取0.005。终止进化条件为进化500代停机。

(二) 预测分析

累计积分最初为0, 该模型表示如果某公司的流动比率X1大于等于1.236就累加上0.411分, 小于1.236就减去0.411分;如果财务费用比例X5大于等于5.564%, 就减去0.303分, 小于5.564%就加上0.303分。依次类推。最后该公司累计积分大于等于0, 就预测公司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 如果累计积分小于0, 就预测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该模型预测准确率如 (表5) 所示, 其中训练集回代准确率分别为:非标准审计意见79.70%、标准无保留意见80.60%、总准确率80.50%。测试集预测准确率分别为:非标准审计意见78.48%、标准无保留意见79.14%、总准确率79.06%, 其中否定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预测全部正确。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所有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非标准审计意见79.05%、标准无保留意见79.87%、总准确率79.77%。

说明:如果累计积分≥0, 则标准无保留意见;如果累计积分<0, 则非标准审计意见

如 (表5) 所示, 2000-2002年度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类型预测准确率较低, 可能原因是:1996年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中规定, 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 如果认为必要, 可以在意见段之后, 增加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但部分审计报告中的“重要事项”并没有重要到2003年以后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或者“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那样重要程度, 即2000~2002年度的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类型, 如果按照2003年以后的标准划分, 大部分应归类于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中, 少部分应归类于标准无保留意见中。 (表5) 也显示, 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报告年平均数, 多于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报告年平均数, 如果按照2003年以后的标准, 多出的且说明段事项内容不那么重要的报告将划归于标准无保留意见中。如果剔除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样本, 则测试集的非标准审计意见预测准确率上升到85.05%。以000597东北制药为例, 其2005年度的审计报告类型为保留意见。2005年的15项财务指标分别为:X1=1.281, X2=0.219, X3=3.396, X4=10.579%, X5=2.056%, X6=3.487, X7=0.776, X8=60.830%, X9=0.565%, X10=0.803%, X11=2.328%, X12=10.432, X13=8.969%, X14=-5.323%, X15=21.555。代入模型计算其累计积分等于-0.197, 因此预测其2005年审计意见类型为非标准审计意见, 预测结果正确。

四、结论与局限

本文使用遗传算法、15个财务指标和大样本, 提取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模型, 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自然也就证实了本文的假设, 即审计意见类型与公司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当公司业绩好时, 更多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当公司业绩差时, 更多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该模型可以成为投资者、监督机构证实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工具;或是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会计报表之前的辅助判别工具, 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遗传算法的优点在于不受统计约束, 判别规则透明清楚, 模型中的参数具有明确的财务经济涵义, 并且测试集预测准确率高于logistic模型2% (模型略) 。数据挖掘的经验告诉我们, 使用更多的财务指标建立遗传算法预测模型, 或许还可以提高预测准确率, 原因在于指标多则累计积分组合的可能性就多, 通过累计积分进行分类的准确率就可能提高 (前提是计算机能胜任更大的计算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使用的样本是经过审计的报表数据, 从中注协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分析结果中可知:经过审计的报表数据中, 包含经过注册会计师调整后的数据和未经调整的数据。如果模型要成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司会计报表之前—审计意见类型的辅助判别工具, 理想的建模样本是审计之前未经调整的报表数据和应该与之相对应的审计意见类型, 本文中未能获得这样的数据, 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采用财务指标建立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的遗传算法积分模型。模型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辅助判断工具, 也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证实和监督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工具。

关键词:审计意见,遗传算法,财务指标

参考文献

[1]韩丽荣:《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第1期。

[3]刘爱东、朱威:《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意见的预测价值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4]蔡春等:《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5]温亚丽、陈玉洁:《会计报表分析技能实操案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2007年。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2007年。

[8]周春光、梁艳春:《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习题答案下一篇: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