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2024-04-28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精选6篇)

篇1: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与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及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得途径及适 用性的确认进行规定,确保对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遵守。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确认。

3.0职责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 求登记表》。

●ISO办公室负责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并负责编制《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登记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的传达。

4.0工作程序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指南。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2(2)省市条例、规定和其他要求。

(3)行政指导性的要求。

(4)其他相关方所提出的要求。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途径(1)当地环保部门。

(2)各相关网络、报刊。

(3)专业出版社、书店等。

●法律、法规的收集与管理更新(1)ISO办公室每半年到环保局收集一次,其他为不定期收集。

(2)ISO办公室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等及时登记在《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登 记表》上,并将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印件以及《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记表》发放 到相关部门,以确保各部门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3)对获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新版本,按如上程序进行登记并替换旧版本,作 为信息留存的旧版本资料由ISO办公室注明“作废”字样后另外保存。当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时,应重新确认。

5.0支持性文件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登记表》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3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0目的 合理制定并实施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0职责 ●总经理批准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确认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办公室负责提出和修订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对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4.0工作程序 ●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1)环境方针明确要求的;

(2)评价出的重大环境因素;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4(3)能源、资源的消耗及再利用。

●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要求(1)技术上可行;

(2)经济上允许;

(3)目标要具体,指标应尽可能量化,管理方案应明确完成时间。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ISO办公室根据以上要求编制《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一览表》,经环境管 理者代表确认后报总经理批准。

(2)各部门执行批准的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3)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般每年制定一次,以下情况需要时可随时进行修订:

①管理评审时;

②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

③定期检查发现不合理时。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控检查 按照《监控与测量实施程序》,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并在每年年末填写《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汇总表》。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实施程序》 ●《监控与测量实施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5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一览表》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汇总表》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6 环境培训管理程序 1.0目的 提高员工环境意识,明确自身环境职责,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

3.0职责 ●总经理批准公司环境培训计划。

●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督及综合管理。

●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培训计划中与本部门相关的内容。

4.0工作程序 ●培训计划的制定 办公室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员,确定其相应的培训内容,并据此在每年的12月份制定出下一环境培训计划。其培训原则如下:(1)高层管理者应明确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意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7 义、理解实现环境目标、指 标及管理方案的重要性和进行管理评审的重要意义,以取得组织对环境方针的有效承诺。

(2)中层管理者要确保体系运行中本部门职责的履行,明确自身工作中可能给环境带 来的影响,培养自己在改善过程中的责任感。

(3)全体员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理解环境方针,认识到本身工作可能给环 境带来的影响,培养自己在改善过程中的责任感。

(3)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岗位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工作 能力和工作经验,确保其能够胜任所担任的工作。

(4)新员工和转岗员工,根据以上不同需求及时进行培训。

培训计划中应明确培训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方式、课程设置及实施进度等。

●培训计划的实施(1)培训计划经环境管理者代表确认总经理批准后,办公室发至各部门。

(2)各相关部门根据培训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进行组织实施,并将培训过 程及结果记入公司员工培训记录本。

(3)新员工和转岗员工由所属部门及时进行培训。

(4)办公室根据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收集培训记录。

(5)培训结束后,依据培训计划由推进办公室组织进行相应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交到办公室。

(6)办公室根据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8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环境培训计划》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9 紧急状态对策与处理程序 1.0目的 预防环境潜在事故的发生,确保环境紧急情况得到及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紧急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3.0职责 ●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确定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部位,制定 预防措施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对策。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潜在事故的预防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对 策实施。

4.0工作程序 ●紧急状态发生的范围(1)锅炉、分气缸爆炸;

(2)车间、成品库的火灾;

(3)电起火;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0(4)其他原因导致环境方面的突发事故。

●紧急事故的处置(1)若发生锅炉、分气缸爆炸,现场人员采取紧急人员救护措施,情况严重时立 即拨打“120”。

(2)若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灭大方式,隔离易燃物品,并通知相关 部门,在火势难于控制时,拔打“119”,通知消防单位采取灭火措施。

(3)其他原因导致环境方面的突发事故,由责任人/发现人负责进行紧急处理,或 通知办公室与相关部门或外部协助处理。

(4)紧急情况处置完毕后,责任部门要将发生的经过及所采取的措施填入《紧急情况 处理报告书》,明确防止再发生的措施,交办公室经环境管理者代表确认后,转交总经理审阅,由办公室保管。

●紧急事故的预防(1)配备灭火器材 办公室负责安全消防工作,灭火器要按场所的需要配置,放置处要有明确标识,并按规定时间进行检修。

(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对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岗位操作人员培训,由所在部门领导负责,办公室负责公司消防方面 的培训工作,并对全体员工每年举办一次消防演习。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1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2 监控与测量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环境表现进行监控和测量,以了解体系运行状况并据此 评价公司环境表现。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测和测量,以及对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 方案的监控。

3.0职责 ISO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监测与测量的实施,监测数据的整理和保管,并评价 公司的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

4.0工作程序 ●厂界噪声、生产废水、锅炉烟尘SO2等项目由办公室委托 国家承认有监测资格的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二月和九月份。

●公司用水用电情况统计由维修部负责具体实施,按《节约能、资源实施程序》进行。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3 ●对体系的运行情况,办公室应组织各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填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中,对检查出的问题依性质不同分别按 《环境信息交流处置实施程序》和《纠正不符合实施程序》予以改善。

●办公室每年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的完成情况及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后报环境管理者代表。

5.0支持性文件 ● 《文件控制程序》 ● 《纠正不符合控制程序》 ●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 《环境信息交流处置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4 纠正不符合控制程序 1.0目的 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为纠正和预防发生和发现的不符合情况,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以避免或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

3.0职责 ●责任部门对发生的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并做出相应的 纠正措施。

●办公室负责相应范围内不符合纠正的跟踪检查。

4.0工作程序 ●不符合的内容 在日常的检查监测、定期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及其他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内容主要包括:

(1)运行过程中与法律法规或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基准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5 不符合。

(2)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与ISO14001标准的不符合。

(3)不符合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不符合的类型(1)严重不符合 某一要素重复出现失效现象,即多次重复发生不符合现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使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体系要素在某一部门的全面失效,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2)轻微不符合 对满足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或体系文件的要求而言,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性质轻微的问题。

对保证所审区域体系的有效性而言,是个次要的问题。

●不符合情况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1)定期检查发现的不符合。

(2)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环境管理评审发现的不符合。

(3)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1)查明不符合发生的原因。

(2)有效实施纠正。

(3)明确预防措施的方法并加以落实。

●对不符合的处置(1)定期检查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由办公室填写不符合报告,交发生不符合部门责任者。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6(2)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由审核组开出不符合报告,交发生不符合部门的责任者。

(3)外部环境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由办公室将审核组开出的不符合报告交发生不符合部门责任者。

(4)以上(1)、(3)项,发生不符合的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其部门责任者确认后,填写不符合报告交办公室,由责任部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办公室负责跟踪验证。

(5)以上(2)项,发生不符合的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其部门责任者确认后,填写不符合报告上报审核组,由责任部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审核组负责跟踪验证。

(6)以上不符合内容若涉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依据《文件控制程序》实施。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不符合报告》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7 水污染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加强污水的控制与管理,特制订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公司污水的控制与管理。

3.0职责 质检部负责污水的控制与管理。

4.0工作程序 ●污水种类 生活污水、食堂污水、漏粉水和锅炉除尘废水。

●污水的控制 本公司实施清污分流:

(1)生活污水经污水井沉淀后集中市区统一排放口排放。

(2)食堂污水经过滤网过滤沉淀再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集中排放口排放。

(3)漏粉水经两层水过滤网沉淀法,将加工过程中的淀粉、碎粉过滤出来,不使其 氧化,减少耗氧COD指标,过滤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8 沉淀再利用。

(4)锅炉除尘废水经沉淀,集中排放口排放。锅炉房沉淀池每天清理一次。清理要留有记录,沉淀渣集中送到市统一指定的垃圾场。

(5)维修部负责每年清理隔油沉淀池、化粪池、对其污物进行集中处理。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固体废弃物处置控制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锅炉房沉淀池清理记录》

篇2: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1.0目的 Purpose 确保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基础安环、技术和财力资源。

明确作用、分配职责和责任、授予权力以提供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2.0范围 Scope 适用于XXXX有限公司与EHS管理体系有关的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的确定与更改。3.0名词定义 Definitions 3.1组织结构:为达成经营目的而编成的系统性的组织运作架构。3.2业务分担:业务委托后部门中所管理的业务范围。

3.3职位:委托受权的一定程度的职责和权限、将其定位于组织上的地位。3.4职责与权限:为行使部门工作的责任项目而授权的权限。4.0职责 Responsibility 4.1总经理策划决定本公司的组织结构。

4.2EHS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对本程序的执行、适用进行监督及报告。4.3相关部门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建立及维护本部门内的相应组织。5.0程序 Procedure 5.1 组织结构及职责权限 5.1.1 组织结构

5.1.1.1 总经理策划决定本公司的组织结构,原则上组织结构根据工作的区分而构成。组织结构的单位以部门命名或可根据工作需要组建所需要的单位。公司的组织结构在《EHS管理体系手册》里规定。5.1.1.2 总经理任命公司最高管理者之一为EHS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5.1.1.3 EHS管理者代表依据公司的组织结构组建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 明确职责权限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权限, 在《EHS管理体系手册》里规定。并根据公司业务性质设置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5.1.1.4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部门内部的EHS组织,明确职责。

5.1.2人员设置。原则上公司各级组织应分配适当人员处理相应EHS业务,但长时间无任职或不需安排专门人员担当者,由上一或下一或同级别人员兼职处理。

5.1.3命令或指示传达。根据已形成的或系统性的业务流程将命令或指示的渠道进行明确(原则上是按级传达),在运作中根据命令或指示统一提高处理工作责任及效率。

5.1.4EHS职责分配的原则。依据部门职责里规定的相关部门执行的业务范围,分配相应的EHS职责,相关部门EHS职责在相互关系上不能存在重复或漏洞,应充分协调有效实施。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程序

5.2职位和职责权限

5.2.1公司组织框架中设置以下层次的职位

A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最高管理责任者,决定公司的一切事务及人事的权力。建立公司的管理组织框架。

B管理者代表:职责权限参考手册之《职责权限规定》。

C部门经理/总监: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正确理解公司EHS方针,在部门里做为最高管理者总括部门业务及下达相关活动指示,提高部门人员的道德素质及工作业绩为基本的任务。

D主管: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辅助部门经理/总监的工作,在部门日常工作里建立实施活动计划并通过相关活动及培训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彻底实施和提高本部门人员的首要素质的培训及工作业绩的基本任务。

E:班组长: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辅助主管的工作。根据所承担的计划进行业务管理,安排作业员的日常工作及监督管理,带领班组成员将相关工作的业绩提高为基本任务。利用工作上得到的知识,经验,培训部下及监督过程,提高班级的EHS业绩。5.3 行使职责与权限的原则

5.3.1所有的职位根据其行使职务的需要赋予必要的权限,并对其权限的行使及不行使引起的结果承担责任。5.3.2权限的应用不应存在损坏公司利益,名誉或公司混用的现象。

5.3.3在行使权限过程中不清楚时,应请示上司后执行,同时把握好其判断基准。

5.3.4代理权限。原职位人员出差、请假或其他的理由不能行使其权限而并没有特别规定时根据《职位代理人一览表》或其直接上司代理执行。

5.3.5权限的委托。相关职位者,可以将自己职务的一部分及连同必要的职责权限适当的委托给下属人员。5.3.6报告。进行实施职责权限时,其过程内容及结果必须向直接上司报告。6.0附录表格Forms/Records 无

篇3:基于.NET的文件备份程序设计

1 设计原理

对于一个源文件, 首先判断目标盘上是否存在该文件, 如果不存在, 则直接复制过去, 否则分别获取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修改日期时间的这个属性, 通过进行对比新旧, 决定是否进行备份。如果源文件的修改日期时间比目标文件的修改日期时间新, 则覆盖目标文件, 否则不复制。对于源盘上的文件夹, 判定目标盘对应的路径下是否存在, 如果不存在, 则在目标上新建该文件夹。

2 文件与文件夹处理

根据源文件夹下文件的类型, 对文件与文件夹进行分别处理。

2.1 文件处理

(1) 针对一个源文件夹, 创建一个Directory Info类的对象。

(2) 通过Directory Info的Get Files方法, 获取源文件夹下所有的文件对象序列, 保存到一个数组中。

(3) 通过FOR EACH循环语句分别获取数组中的每个文件对象。

(4) 针对一个文件对象, 查找备份盘上对应的的路径下是否存在该文件 (通过FILE类的EXIST方法) , 如果不存在, 则直接复制过去 (通过FILE类的COPY方法) ;如果存在, 则通过FILEINFO类创建该文件对象, 然后比较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修改日期时间 (通过文件对象LASTWRITETIME这个属性) , 如果源文件对象的修改日期时间比目标文件对象的修改日期时间要新, 即源文件的LASTWRTETIME大于目标文件的LASTWRITETIME, 则直接复制过去, 否则跳过, 处理下一个文件对象。

2.2 文件夹处理

(1) 通过Directory Info的Get Directories方法, 获取源文件夹下所有的子文件夹对象序列, 保存到下一个数组中。

(2) 通过FOR EACH循环语句分别获取每个子文件夹对象。

(3) 针对一个子文件对象, 查找备份盘上相同的父文件夹是否存在相同名称的子文件夹 (通过Directory的EXIST方法) , 如果存在, 则对该子文件夹的文件按前面的处理方式进行, 如果不存在, 则首先在在目标盘对应的父文件夹下创建子文件夹 (通过Directory.Create Directory的方法) , 再按文件的处理方式进行备份。

3 算法流程图

3.1 文件备份的算法流程

如图1所示。

3.2 文件夹备份的算法流程

如图2所示。

4 关键技术

4.1 关键类及其属性、方法

(1) System.IO.File类及其方法:Exists、Copy、Delete。

(2) System.IO.File Info类及其属性:Last Write Time。

(3) System.IO.Directory类及其方法:Exists、Create Direc tory。

(4) System.IO.Directory Info类及其方法:Get Directories、Get Files。

4.2 递归技术

建立一个程序过程, 把目标文件夹作为该过程的参数, 该过程对文件夹下的文件进行直接处理;对子文件夹, 首先判定在目标盘上是否存在, 如果不存在, 先在目标盘上创建该文件夹, 然后递归调用过程自身;回归的条件, 取完文件夹下子文件夹后进行回归。

5 关键代码

基于Viusal Basic代码如下:

6 注意事项

在程序的设计的过程中, 为了操作的方便, 还需用到一些控件, 如Folder Browser Dialog控件等, 另外作为使用者, 一定要注意计算机的系统日期时间要与当时的实际日期时间一致, 否则会造成Last Write Time的不正确, 从而造成不能完全备份或旧文件会覆盖新文件。

7 结语

(1) 使用技巧:利用本程序可以完成对文件的管理, 例如, 磁盘D上有一个文件夹DIR1、在E盘上有一个文件夹DIR2, 通过DIR1备份到DIR2, 再通过DIR2备份到DIR1, 这样, 两个文件夹下的文件就完全一样了。

篇4: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关键词】合同评审;策划;输入;控制与协调

Project design process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iles to run

Sun Ya-jie

(Hydro and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Xinjiang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do the side to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work. Quality documentation in the project so as to achieve the formation during opera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ile integrity, timeliness and control procedures.

【Key words】Contract review;Planning;Enter;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项目负责人负责所承担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各专业负责人做好本专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设计管理部和专业室主任分别负责检查和指导项目及专业的质量体系运行工作。项目不分大小,均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未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设计文件不得出院。重点考核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文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文件的完整性、时效性及控制程序。

1.合同评审与签订

1.1 合同等级的划分:(1)设计合同收费20万元以下(含20万元)的合同为小型项目合同。(2)设计合同收费2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的合同为中型项目合同。(3)设计合同收费300万元以上的合同为大型项目合同。

1.2 合同的评审范围:(1)每项合同签约前均应进行合同评审;(2)合同的范围:与顾客之间以任何方式传递的、双方同意的要求,如:委托书、合同、标书、上级指示或文件、口头定单等;(3)对无书面方式接到的订单应采取措施形成书面文件,并得到顾客的确认。

1.3 合同评审内容:(1)顾客的要求是否明确并形成文件;(2)合同中如有和投标不一致的要求是否都已得到解决;(3)合同内容及顾客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4)技术能力和按期交付能力能否满足合同要求以及履行合同中存在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措施必须确定。

1.4 合同评审的方式:(1)大、中型合同采用会议方式评审;(2)小型合同采用不同级别人员审批方式确认。

1.5 评审记录: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合同评审,均应记录,由设计管理部填写、保存。(1)会议评审结论;(2)合同修改内容;降低履行合同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1.6 合同签订:合同一般采用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标准文本。小合同也可以采用与顾客商定的合同格式,合同由设计管理部负责签订并填写设计咨询项目合同评审表。

2. 设计/咨询的策划

2.1 设计管理部根据合同的要求:与院领导协商确定设计/咨询项目负责人,并向项目负责人下达“设计/咨询任务通知书”。项目负责人与相关专业室主任研究合同内容和要求,对设计/咨询进行策划,具体落实设计/咨询任务,并编制相应的“设计/咨询计划书”。

2.2 设计/咨询计划书的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咨询的阶段划分;(2)设计/咨询的进度计划;(3)设计/咨询人员和资源的配备;(4)设计/咨询评审的方式与时间;(5)设计/咨询的其它验证方式与时间;(6)设计/咨询确认的方式与时间。

2.3 设计/咨询计划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写、上报设计管理部。经设计管理部审核后,交业务副院长签署审批意见。设计工作即可全面展开。

2.4 随设计/咨询进展及情况的变化:当项目技术指标、进度、项目负责人变更、经费等发生变化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设计管理部审核,业务副院长批准,及时调整设计/咨询计划。编制的设计计划书应满足合同要求,进度计划和人力资源安排切实可行。

3. 设计/咨询的输入

3.1 设计/咨询的输入是设计的依据,也是评审、验证和确认设计/咨询输出的依据。

3.2 设计/咨询输入的内容:(1)产品有关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2)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要求;(3)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4)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或改进信息;(5)设计/咨询所必需的设计基础资料;(6)质量和进度计划的主要控制点。

3.3 在分阶段设计/咨询中,上一阶段的评审、输出和验证可作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咨询的输入。

3.4 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层次按照设计阶段的划分,设计/咨询输入控制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5 对设计/咨询的输入的适宜性应进行评审。所有的必要信息要正确清楚。对不完整的、含糊的或相互矛盾的要求,必须与提出要求者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取得一致并记录归档。

3.6 工程项目组负责对设计/咨询输入实施跟踪及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负责人研究解决。

3.7 项目负责人组织将上述设计/咨询输入的内容进行整理,并组织对设计/咨询输入的各项要求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填写“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并发至各相关专业设计室。

3.8 各专业负责人应会同专业室主任根据“设计/咨询计划书”、“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和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编制本专业设计指导书。专业设计指导书应进行内部评审。专业设计指导书是本专业每个子项的详细设计输入,明确设计依据、设计标准和具体要求,统一本专业设计技术措施。明确设计、审核、审定人员,同时按设计计划要求明确任务完成的时间安排。

4. 接口控制与协调

(1)本院与顾客的技术接口,应有书面规定并由双方责任人签署。内部技术接口必须填写“专业间资料交接单”,提交时间符合设计计划的要求。该资料应准确、全面、可靠、及时并符合有关规程与规范,满足接受资料专业的设计要求,并且图文清晰,文字说明正确。由于接口资料错误而造成的设计返工,由提供资料专业负责。

(2)为了确保设计项目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互相衔接,协调一致,避免错、漏、碰、缺等现象,实行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会签制度。设计图纸会签工作在多专业设计图纸审核之前进行,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做好图纸会签工作。设计图纸会签时,各专业设计人应主动介绍与其它专业相关的情况。对会签时发现的问题,应填写“专业会签记录表”,及时进行修改,修改结果需经相关专业验证。

(3)当设计/咨询工作涉及到同级人员之间的协作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在设计人员的确定与分工中予以体现,在设计/咨询过程中,允许进行必要的接口协调与调整。

endprint

(4)设计/咨询工作涉及院其他部门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设计管理部组织和协调。当设计/咨询工作涉及到与院外部的协作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设计管理部组织和协调。必要时,由业务副院长协调工作。在接口协调时,要根据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来明确接口关系。各项协调的结果必须形成文件,做好有案可查,且真实、准确、传递及时。对传递的重要资料、信息等要进行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

5. 编制设计文件及成品输出控制

项目负责人根据设计合同、“设计/咨询计划书”等安排各专业设计任务,各专业根据“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和“专业设计指导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设计/咨询文件并完成专业间的有关委托和配合,设计/咨询方案应根据计划书的要求进行评审,设计/咨询内容和深度应达到行业规定的要求。设计/咨询文件在交付文印前,应按规定逐级评审(校对、审核、审定及设计评审和验证)并进行质量评定。设计/咨询评审中应做好记录,审查后,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咨询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各专业输出文件在交付项目负责人之前应对照设计输入要求等认真进行校审。设计/咨询和开发的输出的种类和形式包括:设计/咨询项目说明书、概算书、设备表、材料表、图纸、采购要求等。

6. 设计评审

设计的评审可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进行设计评审。对于施工图阶段,当设计要求与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变化不大时,可以不进行设计评审。设计/咨询评审通常采用会议形式进行。设计/咨询评审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室负责人和设计管理部参加会议,必要时应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顾客代表参加。设计/咨询评审内容及结论应予纪录、整理、由工程项目负责人保存。

7. 设计验证

设计/咨询验证是验证设计/咨询的阶段输出是否满足阶段输入的所有要求。项目负责人或其指定的设计人员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计的验证。验证人员编制“设计/咨询验证报告”,由专业负责人审批。项目负责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针对“设计/咨询验证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对设计/咨询进行修改。

8.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是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表明产品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通常是对最终产品/成果进行确认,也可分阶段进行确认。项目负责人针对设计确认中提出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填写“设计确认报告”书面报告设计管理部。对已经完成设计确认的产品,顾客又提出另外要求时,项目负责人可以组织更改,以符合新的使用要求。

9. 设计更改的控制

设计修改采用修改图或“修改设计通知单”,修改图应编制设计修改计划并按设计评审、验证等相关设计控制程序实施,有关责任人签署后发出。工程项目负责人对设计文件的任何更改均要进行评审,以确保这些更改是否影响已经批准的设计验证结果。

10. 设计服务

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设计文件的交底、施工现场服务、工程验收及回访工作,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了解和掌握业主对我院设计工作及服务工作的评价,以便在以后工作中改进,提高我院的外部形象。

11. 文件存档

设计/咨询工程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负责将所有设计/咨询文件及相关记录整理后按《档案管理办法》归档,填写“文件移交清单”。

篇5:全套生产管理程序文件

第一条 本公司为了加强生产管理,有效地运用物料、人力、设备(机器、工具),并使之在时间上、数量上、空间上能适当地配合,以便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并降低成本,获得

第二条 业务部于下开始前三个月,提出销售计划,生产科依据销售计划,第三条 依据年生产计划、业务部开出的制造通知单以及现有库存量(成品、半成品)

第四条 生产管理单位于接到业务部开出的制造通知单时应(一)

(二)计算所需的主副料(何时再需要),在购备时间之前,通知存量管理单位安排原料。(三)

第五条 生产管理单位,依据月生产计划、制造通知单、制造变更通知单、实际的生产进度以及现有人力、设备资料于每旬定期分配安排次日起十天内的生产进度表。

第六条 依预定和实际的生产进度,发出工作命令(发出前要确知物料情况)和发料单。(一)工作命令一联给现场制造各科组(同时要附工作程序图、操作标准、检查标准等),(二)(三)

第七条 由现场制造各科组每日报来日报表,了解实际的生产进度,且要实地追查、督

第八条 现场制造各科组,无法按照进度如期完成或有任何困难时(机器、模具损坏、停电等)

第九条 当制造完工后,将工作命令详细填写在有关栏目处,送回生产管理单位销令。第十条 于每批产品(订单)完工后,要将有关资料,如生产日报表、工作命令、发料单、外协加工等资料汇总,并对实际生产所发生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第十一条 生产管理单位要经常地与业务部、存量管理单位、外协管理单位、质量管理单位、技术单位以及现场制造各科组保持密切的联系,确实了解实际情况与预定进度是否超

第十二条 外协管理,在管理外协加工以及外协制造的半成品或零件时,应适时适量地

第十三条 外协管理单位负责外协加工、外协制造的作业。选择外协厂商应依据下列资

(一)生产管理单位发出的外协计划(工程详细内容、质量要求、时限、数量)或外协申请(二)(三)(四)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若外协厂商为第一次承制此项外协,则必须要求其先试制,取回样品,判定

第十六条 确实管理本公司供料数量及承制或加工后送回本公司的半成品或零件、下脚

第十七条 对外协厂商交来货品的质量、交货期、价格以及内部的管理状况要做审核。第十八条 若有模具(设备)存放于外协厂商之处,要确实管理,检查其对模具(设备)

第十九条 本公司于外协验收、生产装配或再加工时,对外协质量的抱怨以及对外协厂

第二十条 外协除了口头方式信用约定,最好要能订立合同或简明的外协书面式的约定(内容包括工程详细内容,是否由本公司供料,以及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验收检验标准、罚则、付款条件、奖励条款等资料)

第二十一条 对于考核成绩好的优良外协厂商,建议公司给予其较优惠的条件及分配较

第二十二条 配合质量管理单位,做好外协质量管理稽核工作,管理外协厂商承制货品

第二十三条 安排外协业务,必须要有弹性应变的能力,并要经常地与生产管理单位和外协厂商密切联系,确实了解实际情况与预定进度是否超前或落后,有困难要立即解决,并

第二十四条 外协完工后要作成本分析(工时、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等),判定外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呈阅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规定

职务

1.在生产副厂长领导下,贯彻上级有关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根据企业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和厂内各项任务的要求,负责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辅助生产作业计划,并组织检查、2.根据新产品试制计划和生产技术准备综合计划,负责编制本部门生产技术准备计划,3.加强统一指挥,组织并领导全厂生产调度工作,定期召开生产作业会,严格按生产作

4.5.6.负责办理全厂工艺性外委协作和产品零件的外委外购合同的签订,承接外来修理加工

7.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需要,向工艺、动力、供应等有关部门,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

8.9.10.11.□

职权

1.有权对车间和生产服务单位下达完成或配合完成生产计划方面的调度命令,并对各单

2.在保证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下,有权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月度生产计划的建议。有权调整瓷件、附件作业计划和金工模

3.有权检查生产会议决议执行情况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对不执行决议而影响进度者有

4.5.6.7.□

职责

1.对由于计划不周,调度工作不力,影响全厂产量、品种计划的完成或达不到均衡生产

2.3.对因管理不善,造成工位器具、工模具和半成品、在制品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储

4.对由于管理混乱,所辖库房的库存零件工模具发生丢失、锈损、磕碰划伤造成的损失 5.6.生产车间保密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公司《保密制度》,保证公司技术秘密安全,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生产部建立保密工作机构,在公司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生产部保密工作的领导、监督与检查。生产部经理为机构负责人,计划调度主管、各班组长为机构成员,下设兼职保密员。

第三条

坚持对员工进行保密教育,提高保密意识,落实保密责任,明确保密责任。第四条

严格执行公司《保密制度》,维护公司秘密安全,消除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

第五条

在职员工一律与公司签订《技术保密合同书》,遵守合同内容,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条

生产部所属员工须严格做到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看的绝对不看。

第七条

对载有公司秘密的文件、图纸、记录等资料,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并定期向档案室归档。

第八条

香精生产配方,配制香基配方,须由专人按规定传递、管理。香基配制人员须严守配方秘密,不得扩大知晓范围。

第九条

对已经用于香基生产的新原料,领料员、香基配制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得泄露原料名称、价格、生产厂家、供应商等有关信息。

第十条

加强对配制香基和自制香料实体的管理,不得流失,严防被窃。

第十一条 员工不得对外泄露公司生产技术、设备及工艺情况和相关数据,对来访、参观客人要按预定计划接待,不得扩大交流、参观范围,关键设备谢绝参观。

第十二条 对维护公司秘密做出贡献的员工,按规定进行奖励,对泄密、窃密者按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三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公司《保密制度》和《保密制度实施办法》执行。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生产部制订和检查,报生产总监批准后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产销会议规定

第一条

确保生产与销售密切的配合,使产品的质量、产能等不断地提高,以最低的成本,获得

第二条

第三条

(一)(二)1 2 3 4 5(三)会(四)1 2 3 4(1)(2)生产管理: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的差异情况,超前或落后原因分析及产能分析等资料。

(3)(4)维护:设备运转(5)(6)(7)5 6 7.各产品于完成出货手续后要结算,反映各项成本及生产时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与问题。8(五)1 2.生产进度超前、落后及各单位所 3 4 5 6 7 8 9 10(六)(七)产销会议所有报告及讨论、决议事项要作会议记录并贯彻执行,并于下次会议时报

第四条

参加产销会议的各单位人员,要确实反映现状,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并

第五条

第六条

发料作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

(1)使用部门领用材料时,由领用经办人员开立“领料单”经主管核签后,向仓库办理

(2)领用工具类材料(明细由公司自行制定)时,领用保管人应拿“工具保管记录卡”到

(3)进厂材料检验中,因急用而需领料时,其“领料单”应经主管核签,并于单据注明,第二条

由生产管理开立的发料单经主管核签后,转送仓库依工令及发料日期备料,并送至现场

第三条

凡经常使用或体积较大须存于使用单位者,由使用单位填制“材料移转单”向资料库办

第四条

(1)使用单位对于领用的材料,在使用时遇有材料质量异常,用料变更或用余时,使用

(2)材料质量异常欲退料时,应先将退料品及“退料单”送质量管理单位检验,并将检

(3)对于使用单位退回的料品,仓库人员应依检验退回的原因,研判处理对策,如原因系由于供应商所造成者,应立即与采购人员协调供应商处理。

设备引进管理规定

□ 原则

1.为了保证我公司设备引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引进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2.引进设备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各级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以严肃的态度进行此项 3.4.引进工作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维护公司的利益。坚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5.引进工作必须根据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公司实际,有计划地进行。

□ 机构

1.设备引进工作在公司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总工程师主持项目的招标和谈判工作,公司设立设备引进小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总工程师办公室(称“总工办”)、工程部、2.总工办是引进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根据需要提出各专业引进项目,报总经理批

3.不同专业的设备引进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吸收相关部门的有关技术人员参与

□ 方法和程序

1.设备引进项目由总工办提出,然后交引进小组审定,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引进小

2.需要招标或询价的项目,必须通过讨论确定招标、询价的对象。总工办制定和发放招

3.4.引进小组负责通知供应商谈判。谈判时引进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总人数的四分之三。5.6.□ 纪律注意事项

1.2.引进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有关情报和机密。任何人不得单独与供应商接触谈及引进项目的实质性问题,更不能向对方泄露公司拟定的标底和谈判策略,任何人不得将我3.在引进工作过程中,除正当的业务或礼节需要接受少量价值不高的纪念品外,不准单

4.对于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

□ 其他

技术培训、验收的名单由总工办与相关主管领导研究确定报总经理批准,根据工作关系和需要与相关主管领导研究确定。

采购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采购计划管理,规范采购工作,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持续供应,控制不必要的开支,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采购管理工作的任务:

(一)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作好物资采购工作,保障原材料和各项物资连续供应。

(二)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选择优质物资,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合格。

(三)开拓货源基地,优化供应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第二章 采购工作规定

第三条 采购审批:

(一)各部门所需物资申购均须事前填具采购申请单,按程序办理审批。

(二)对预算外2000元(含)以内由总经理批准,超过2000元由董事长批准。

第四条 采购审批一律使用采购申请单:

(一)采购申请单各栏填写是否清楚,审批者是否签字。

(二)紧急采购申请单应优先办理。

(三)无法于需用日期办妥的采购申请单,必须及时通知申购部门。

(四)接到撤销通知的采购申请单,应先处理,并在采购计划中删除。

第五条 寻价及洽谈:

(一)充分了解所购物资的品名、规格、质量要求及其他特别要求。

(二)向供应商详细说明品名、规格、质量要求、数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

(三)同规格产品的供应商至少对比三家。

(四)寻求其他更适合的替代品。

(五)经成本分析后,设定议价目标。

(六)有没有价格上涨、下跌因素。

(七)寻价单应注明与供应商议定的成交条件。

(八)如果是紧急需求临时购买,采购人员可以参考以往之类似的价格,免经寻价、比价手续。

第六条 订购:

(一)需预付定金、长期需用的原材料等物资、内外销价须办退税、采购金额()元以上或有附带条件的采购活动应签订合同。

(二)分批交货的须在合同中注明。

(三)订购单(采用联络函或传真)交供应商,无法按需用日期交货的必须及时通知申购部门。

第七条 采购:

(一)采购人员应对供应商所提供物资进行详细检验,确认是否与订购单或采购申请单所列内容一致。

(二)采购员应向供应商索取必要的合格证明、使用说明等资料。

(三)采购物资到达公司后,采购人员应及时赶到仓库。

第八条 收货:

(一)原材料采购经原料库进行外在验收办理收货后,采购人员填具报验单,报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采购部接到合格通知后办理入库手续。

(二)其他物资需经申购部门验收后,采购部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三)采购人员凭入库单和有效发票办理付款或报销。

第九条 付款结算时采购人员应注意:

(一)发票抬头、金额及其它内容是否相符。

(二)有无预付款或暂付款。

(三)是否需要扣款。

(四)需要办退税的及时转告退税部门。

第三章

供应商管理规定

第十条 供应商的选择、评审、控制、撤点等工作严格按本章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供应商调查:

(一)采购人员应随时调查供应商的动态及产品质量。凡欲与公司建立供应关系而且符合条件者应填具“供应商调查表”,作为选择供应厂商的参考。“供应商调查表”呈采购部经理核准后,自存。

(二)采购人员应依据“供应商调查表”每半年复查一次,以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同时依变动情况,更正原有资料内容。

(三)在每批原材料供货结束后,供应商的实绩转记于“供应商质量档案”,作为评审供应商业绩的资料。

第十二条 供应商的选点由采购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在下列情况下,采购人员填写“供应商审批表”,提请有关人员审批。

(一)原有供应商被撤点。

(二)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改造需用新物资。

(三)新供应商的物资更适合公司的需求。

(四)原有供应商由于种种原因拒绝供货。

第十三条 原材料样品的检验:

(一)对通过初审的供应商所送检的样品,必须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和检测。

(二)供应商提供样品同时应附带完整的自检报告及合格证明等资料。

(三)对通过初审和提供样品检验合格的供应商方可进行供货。如果评审结果不合格,要求供应商限期作出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取消其入选供应商资格。

第十四条 签订合同:

(一)对于供货信誉好,资信度高的供应商可以与其签订长期(以一年为限)供货合同,以保证供应商的稳定。

(二)如果是代理商,须与其签署质量保证协议。

第十五条 供应商控制:

(一)供应商每批供货,采购部根据质量检验部门提供的各项检验数据建立供应商质量档案,并定期报质管室一份。

(二)如果供货不合格或供货不及时,采购部通知其进行整改。如果在一年中出现多次质量变动或供货不及时,则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第十六条 供应商业绩考评:

采购人员定期整理供应商供货记录,会同质量管理部按供应业绩区分不同等级并制订相应政策。

第十七条 建立供应商档案:

(一)采购部负责建立供应商档案,质量管理部予以配合。对每个选定的供应商必须有详尽的供应商档案。

(二)供应商档案包括:供应商调查表、供应商审批表、供应商质量档案、供应商所提供的合格证明、价格表及相关资料。

(三)供应商档案由采购部经理指派专人负责管理,未经采购部经理允许,不得随便查阅。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采购部负责制订并解释。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采购部负责检查与考核。第二十条 本制度报董事会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施行后,原有的类似规章制度自行终止,与本制度有抵触的规定以本制度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目的 第一条

第二条 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把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

运用范围

第三条 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

作业细则

第四条 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

(一)1 2.双手同 3 4 5 6(二)1 2 3 4 5 6(三)1 2 3 4 5.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6(四)1 2 3 4 5.将所(五)1 2 3 4(六)1

2.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

3.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5.表格如附表所示:(附表10.3.1)(七)1 2

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规定

1.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主管全厂工艺技术工作和工艺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技术工作方针、政策和工厂有关规定。组织制定工艺技术工作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并制定技术组织

2.组织编制产品的工艺文件,制定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根据工艺需要,设计工艺装备并

3.组织工艺人员深入生产现场,掌握质量情况;指导、督促车间工艺员及时解决生产中

4.负责新产品图纸的会签和新产品批量试制的工艺工装设计,完善试制报告和有关工艺

5.负责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组织科内和车间工艺人员搞好工艺管理,6.组织领导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抓好工艺试验课题的总结与成果鉴定,并

7.8.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工作,对技术改进方案与措施,负责签署意见,不断提

9.10.11.完成总工程师布置的各项临时任务。

职权

1.按规定审批程序,对工艺文件、工装图纸有更改权,对制订的工艺文件有解释权,对

2.3.有权向有关部门索取产品质量和原材料消耗的资料

4.有权召开全厂性工艺技术人员的专业会议,进行技术交流,组织技术攻关,对技术业

5.□

职责

1.对在计划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工艺准备工作,而影响新产品试制进度和生产任务完成负责。

2.3.4.对审查签署的工艺技术文件、产品技术条件、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资料的正确

篇6: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1、输血科工作制度............................................................................4

2、输血科供血工作制度......................................................................5

3、交接班制度.....................................................................................6

4、人员培训制度...................................................................................7

5、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8

6、各种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9

7、试剂管理制度..................................................................................10

8、配血管理制度.................................................................................11

9、输血管理制度.................................................................................12

10、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14

11、血液贮存、运输、发放制度.........................................................15

12、回收血袋管理制度............................................................................17

13、过期、报废血液制品管理制度.......................................................18

14、输血反应登记制度...........................................................................19

15、临床用血申请制度............................................................................20

16、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2

17、临床输血知情同意制度..................................................................23

18、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24

19、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26 20、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28

21、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30

22、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32

23、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33

24、输血科质量控制工作制度..........................................................34

25、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35

26、输血科标本接受制度..................................................................36

27、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37

28、输血科技士职责............................................................................39

29、输血科技师职责..........................................................................40 30、输血科主管技师职责....................................................................41

31、输血科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职责............................................42

32、输血科主任职责..........................................................................43

33、临床医生用血职责......................................................................44

34、临床护士输血时职责....................................................................45

3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47

36、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51

37、输血管理委员会信息反馈制度....................................................52

38、临床输血技术规范......................................................................53

39、输血科查对制度..........................................................................60 40、输血科清洁消毒制度....................................................................63

41、输血科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64

1、输血前检测实验程序.....................................................................65

2、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促进剂实验操作规程.................................67

3、冰箱维护程序.................................................................................70

4、ABO 血型鉴定...............................................................................72

5、Rh(D)血型鉴定............................................................................80

6、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84

7、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规程............................................................87

8、冰冻血浆溶化操作规程.....................................................................94

输血科工作制度

1、输血单由医生填写,经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审签后,题签日送交输血科;

2、储血冰箱每月消毒一次。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同时观察血液质量。应严格按照不同的保养液要求的期限保存血液,发现质量可疑时,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储存血液报废时,应报医政处批准。

3、配血及发血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出的血液、血浆、血液成分等,临床科室应及时输用,输血科不再回收;

4、各科室应由医护人员取血。取血时,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双查双对”制度。输血时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待查清无误后再作处理。配血标签保留24小时,由输血科在4C±2C条件下保存一周,以备查对;

5、设立值班人员,负责值班时间内的交叉配血、供血和安全工作。输血科供血工作制度

1、输血科应按照《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供血单位供应。紧急情况下,先供应,同时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2、供给临床使用的血液,必须是按照国家《献血员健康检查标准》检测合格的血液;

3、向临床供血时必须依据临床科室的申请和患者的病情,提供患者所须的血液及成分血;

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临床规范用血;

5、遵循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积极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提高临床用血疗效,严防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6、交叉配血和发血,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做到双查双签,无禁忌方可发出。

交接班制度

1、白、夜班下班前十五分钟,清点血制品库存,整理好库存单。库存数目必须与清单上数目相符;如发现数目不相符,及时查找原因、并记录在交班本上。

2、白、夜班下班前认真记录当天工作记录与交班本上,要求记录完整。字迹清晰。

3、每个班次下班时,必须完成已经在进行的操作。

人员培训制度

1、全科员工均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促进学科发展的义务。

2、科室固定一名行政主任专门负责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并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3、科室每月举行一次业务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

4、有计划地对科室各级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培训方法有自学、进修、参观、交流等,以自学为主。

5、新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方可签发报告单,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6、检验士必须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全年不少于20次,应主动自学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每年参加实习生的出科考试。

7、检验师应积极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全年不少于15次,应能胜任全科各实验室的工作,掌握仪器的使用,主动自学,必须在任职期满后能一次性通过职称考试。

8、主管检验师应主动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全年不少于10次,积极自学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每年在科室开展业务讲座1~2次。

9、主任、付主任检验师应能够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每年举行讲座1~2次。

10、科室开展较大的“三新项目”或引进万元以上仪器时,应重点培养1~2名工作人员作为项目或仪器负责人。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下,由科主任指定人员具体协调负责。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加强医德医风修养。

3、服从带教老师指导,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未经老师同意,不得私自签发检验报告单,如遇问题,须及时反映。

4、爱护单位财产,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安静;大型高档设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5、应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定期参加业务学习讲座和政治学习,带教老师应认真履行带教职责。

6、请假半天,须经该科室组长同意;一天以上须先写请假报告,经科主任同意后方可离开;三天以上者请假报告须送医务科登记备案。

7、认真填写自我实习鉴定,实习结束后必须参加出科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同意结束实习。各种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1、为规范高档精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加强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在科主任的统一领导下,科室对每台仪器设立专人负责制。

2、负责人须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制定出完备的仪器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及注意事项。

3、负责人须有切实有效的、定期的仪器维护保养措施,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4、负责人应认真做好每日、每周、每月、季保养及年保养,并在登记本上作详细记录。

5、负责人应督促使用人员保持仪器室工作环境的卫生清洁及恒温状态,确保仪器正常运转。

6、如果出现仪器运行异常而不能自己处理时,负责人应该及时交班并向科主任汇报,尽快与工程师取得联系。

试剂管理制度

1、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由科主任负责定期申报所购商品化试剂送报设备科。并应做到及时盘存清点,入库做好登记。

2、科主任接收试剂时必须认真填写入帐单。

3、所有试剂的申请,进货一律由医院统一招标,科室统一管理,做到来源渠道正规,货物正宗,有批准文号。

4、实验室应对试剂库存定期检查。不使用过期变质的试剂。

5、自配试剂须严格校正后方可使用。

6、试剂的保存应严格按照要求存放,以保证有效期内能有效地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7、试剂外借一律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并履行手续(借条)方可执行。

8、剧毒试剂必须由科主任,主管试剂的同志负责,放保险箱内;使用时应有两人在场,并做好登记。

9、易燃,易爆试剂应分开存放远离火源和电源。

10.实验室主任应保管好试剂出库单,每月交器械科汇总。

配血管理制度

1、输血科内应保持安静、整洁。工作时间不闲谈,非本室工作人员谢绝入内;

2、配血前认检查输血申请单上的日期、血型(包括 Rh(D)血型)、申请数量、类别及对血液的要求,并根据储血情况、疾病等酌情交叉配血; 依储血日期的先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

3、做好血型鉴定(包括 Rh(D)血型)、配血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

4、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应加做不完全抗体配血法配血,对有输血应者必须进行抗体筛选鉴定,给予相容血液;

5、做好各项登记工作,交叉配血等书写字迹一定要清楚、整齐、无误;

6、清理已溶血的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C±2C冰箱保存7天。

输血管理制度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

2、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爱滋病抗体和谷丙转氨酶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3、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请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同意书后,方可输血;

4、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

5、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提前申请,报医务科批准,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1天,全血及红细胞悬液<2000ml提前2 天,2000ml以上者提前3天,<3000ml者应提前4天;

6、工勤人员和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7、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储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8、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输血科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后再作处理;

9、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室温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单位负责;

10、血后,经治医生应及时填写《输血反应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11、为了防止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回输血科。

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1、对血液中心送来的血液及成分,必须进行核查,外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填写完整,清楚,准确。

2、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

3、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4、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5、每天询问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相关疾病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发现较严重的输血反应要追踪查因,发现输血后感染相关疾病要及时上报血液中心处理。

6、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7、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启封血液或成份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启封后的血液或成份必须立即输用。超净工作台需定期清洁消毒。

8、每批新购进的试剂必须进行质量鉴定,合乎要求才能用于试验。

9、不定期与血液中心合作进行室间质控试验,确保我科交叉配血试验的稳定可靠,保障输血安全。

血液贮存、运输、发放制度

一、贮存血制品应用专业的血库冰箱。如果病房没有适于贮存血液的冰箱,血液应保存与血库中,知道开始输血。血库人员应遵守以下程序:

1、仅当需要取出或放入血液是才打开冰箱的门;

2、血液的摆放要为冰箱内冷空气流通留有空间。应将血液竖立放置与篮筐中或平放于货架上。不应将其放置太紧密,以便于冷空气流通;

3、除全血、红细胞和融化的新鲜冰冻血浆外,不要在冰箱内放置其他物品;

4、不要将血小板浓缩液、单采血小板放在冰箱中;

二、发放血液制品,输血科工作人员配血合格后,通知病区护士取血,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程序:

1、取血与法学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确认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2、如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三、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与2-6C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四、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回收血袋管理制度

1、输血科在发放血液制品时,按照发放的去向分两大类:手术室、各病区。

2、输血科对发放的血液制品严格按照血袋上的条形码编号,逐个记录在出库登记本上、并记录病区及签字;

3、病区、手术室在给病人输血完毕后,在4 C冰箱保留血袋二十四小时。毁形后在2000mg/L有效氯浸泡60 min, 并装入黄色专用塑料袋,送至血库。

4、血库对病区、手术室送回的已经过毁形和浸泡处理的血袋,逐个记录在回收登记本上、并记录病区楼层、签字。

5、每周一、三、五下午血库按照血液制品发出和回收的时间,逐个核对,计算回收血袋个数并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

6、按以上数字集中在一起,送至医院指定地点供应科集中回收处理,供应科在专用登记本上签字。

过期、报废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1、临床上退回输血科的血液制品、过期及需要报损的血液制品,用剪刀把血袋毁型,血液制品倒入 2000mg/L 有效氯溶液,血袋也置于 2000 每个/L 有效氯溶液浸泡 60min,在回收血袋登记本上记录血袋条形码,并注明病区或报损情况及签字。

2、退回血库的血液制品、过期及需要报损的血液制品均由输血科专人负责操作。

3、过期报损的血液制品需在专用登记本上记录情况,说明原因。

输血反应登记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输血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号、输入量、反映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输血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

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后(必要时应及时)一周后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1、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连同申请单送检验科备用进行交叉配合试验。如果用血量超过800 mL 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5、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非急救病人用血请提前一天备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 10U 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急诊除外),并提前一日与血站联系备血。

6、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7、新鲜血、全血、特殊用血(包括 Rh 阴性血液、冷沉淀、血小板、白细胞)必须提前一天与血库预约,以便血站及早预约、分离、洗涤、分装;新鲜血、全血备血必须经科主任签名报医务科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与血站联系;临床特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输用、及时记帐,避免浪费。

8、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

9、以上未尽事宜,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准。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提倡成分输血。

二、临床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交待有关输血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签署输血同意书,紧急抢救用血如家属不在场无法签字时应向医务科报告。

三、病房正常手术用血和治疗用血应提前一天申请,由经治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与受血者血样一起在用血前一天送交储血室备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签字验收。如病人未进行血型检查时,经治医师先申请进行血型检查。

四、医院紧急抢救用血由经治医生电话通知输血科用血血型、用血量,输血科接通知后及时联系血源。经治医生迅速将配血单填写好后送达输血科,如无血型应先由护士抽交叉血样送输血科。

五、如遇节假日、休息日可直接通知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由值班主任通知输血科有关人员。如无法通知总值班时可由病房护士或传达室人员通知输血科有关人员。

临床输血知情同意制度

1、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告知:

(1)患者病况需要输血治疗;

(2)输血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3)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2、为避免发生上述情况,经治医生应动员患者在可能情况下自身输血或家属、亲友献血互助。

3、凡异体血液输注需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后方能实施输血。

4、输血治疗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控制方法:

1、ABO血型、Rh血型初检(检验科);

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 Rh(D)血型;

3、抗体筛查,必要时做抗体鉴定;

4、交叉配血用盐水和聚凝胺配血法;

5、疑难配血加用卡式抗人球蛋白法等。

二、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1、成分输血。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成分输血率达70%以上。

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 99.8%,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

三、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

①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立即贴好标签,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

②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③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

④《规范》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用治疗盘端回。

⑤《规范》二十五条规定:“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共同签字发出”。

四、保证血液质量。

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

1、临床输血的监护:

(l)严格查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合乎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2、输血中监护:

(1)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2)严格控制一般输血的速度:输血的前15分钟应缓输(每分钟为2毫升,约30滴);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输注速度。

(3)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况,尤其是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边严密观察,以便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发现。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尤应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4)若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医 生及输血科迅速采取措施,缓输或停输血液及做出治疗处理。

3、输血后的监护:

(1)输血科对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原始记录必须保存十年以备查。

(2)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向输血科提交“输血反应卡”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由输血科调查。如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则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精神开展工作,严格遵守《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委员会信息反馈制度》等规章制度。

2、输血科在每次发血后必须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密封或将试管盖紧,在 1-6℃至少保留 7 天,不能马上丢弃。若病人对输血产生不良反应,则可以用保留的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重复配血试验或其他试验。

3、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向家属或病人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的疾病,征得家属或病人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

4、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几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5、输血结束后若有输血不良反应,护士应作记录反映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中永久保存。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经确认后上报至医务科,医务科应及时与采供血机构的业务科室联系,必要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便查找献血者的检查资料并追踪献血者。

6、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如未发现采供血机构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则由医务科或卫生行政部门向病人家属作必要的解释。属责任事故则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 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 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1、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 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4、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37℃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输血科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以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特制定本科室质量控制制度。

1、进行室内质控(IQC),参加室间质评(EQA),作为科室常规化、制度化的质量保证体制。

2、质量控制包括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品、标准品、操作手册、确认和建立方法、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及对各专业质量的特点要求等;

3、记录质控全过程,包括质控物、操作过程、质控结果、上报结果、回报结果、与靶值差异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等;

4、阶段时期召开质控小组会议,总结 EQA 成绩、实验差距或不足、改进措施等;

5、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控规则等)。

6、科室每月上报质控图及有关质控记录,科室统一汇总并进行总结分析。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1、配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2、初检和复检标本送到实验室后,要有专人接受手续,并要检查留样试管、标签、编号、血型是否齐全,检查合格后双方签字,做好登记,注意标本份数、来源和日期等;

3、查血标本留样足量,并观察是否有溶血、乳糜血,如有次现象应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

4、受血者、供血者配血标本和全血复检标本,实验后要放冰箱4-6C保留一定时间(一般为两周),以便病人用血后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血清标本应放在-20C以下温度保存半年以上,以备患者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追查;

5、实验室废弃的血标本,必须在焚烧炉焚烧,以免污染环境;

6、阳性结果注意保密,阳性标本应严格管理,消毒后处理,所用实验器材,用后焚烧或消毒。

输血科标本接受制度

1、初检和复检标本送到实验室后,要有转入交接和登记手续;

2、检查留样试管、标签、标号、姓名、血型是否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检查合格,双方签字,做好登记,注明标本份数、来源、日期等;

3、查血标本留样是否有 3-4ml,并观察是否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现象应在留标本并做好记录;

4、将血标本试管放37C水浴10分钟,以利血清的析出;

5、孵育后的标本,经离心后以次分发进行各项检测

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1、一般差错

血型鉴定错误、漏报、错报、误报检测结果。

2、严重差错

2.1错发血液并已给患者输入,为发生严重发应者。

2.2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将污染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但未引起严重反应者。

3、事故

3.1 错发血液已输入患者体内发生严重反应并导致患者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者。

3.2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输入患者体内导致患者脏器功能损害或者死亡者。

4、报告及处理办法

4.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设置登记人员,负责差错事故登记,每月在月报表内认真填写。

4.2差错发生后,科主任及相关人员应主动与临床科室协作,迅速处理,防止差错发展为事故;并注意查找原因。事故发生后,科主任及相关人员应主动与临床协作,迅速处理,竭尽努力减少事故所导致的危害。

4.3当发生差错事故时,当事人应于差错事故发生后三天内提交书面分析材料,说明事件经过、差错、事故的处理与结果,分析原因及教训。可是主任应于一周内组织科室人员分析原因,找出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4.4差错事故定性后,依据医院相关差错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输血科技士职责

1、在输血科技师(检验技师)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冰箱的管理,每天观察并登记冰箱温度(每日 3 次),血液的储备,血液质量的鉴定。

4、负责冰箱内的消毒工作,并定期对其进行环境监测。

5、严格执行血液的入、出库规范,每月统计一次出入库明细。

6、统计输血后不良反应回报,并上报输血科检验师。

7、做好输血前全套的送检及登记,并管理输血后的标本的存放。

8、严格执行入、出库规章,认真核对和仔细检查,核对种类、数量及质量。

9、参加输血科值班,负责填写输血科各项登记统计表。

10、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做临床医师的参谋,以合理利用血液资源,节省病人开支。

输血科技师职责

1、在输血科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指导输血科技士工作。

3、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4、经常检查血液质量,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5、指导或参加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6、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和管理,并及时向科主任反馈消耗状况,以便及时补充。

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8、领导输血科人员的业务学习,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9、检查或填写血库各项登记、统计,每月将不良输血反应记录上报医务科。

输血科主管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高职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协助主任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负责仪器的调试、鉴定、操作和维修保养。

3、解决较复杂疑难技术,负责血液质量的检查,开展成分输血和血疗。

4、担任教学,指导和培养技师,解决较疑难的问题,担任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5、了解国内外专业信息,应用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6、参加科室值班。

输血科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的业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2、负责解决复杂疑难或特殊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实验诊断,掌握先进精密仪器的使用,开展成分输血,参加有关临床会诊的抢救工作。

3、组织并担任教学,帮助下级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4、掌握国内外本专业进展情况,指导下级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撰写论文。

输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的业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全科人员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负责组织本科业务技术及制定规划,合理设置科室机构,根据本科任务科学分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负责本科工作计划和诊疗质量监测控制方案的规定、实施、检查和总结。、负责解释本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参加临床会诊、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资料积累和保管工作。

6、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本科人员履行职责,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严防事故差错。

7、负责本科业务训练、人才培养及技术考核工作,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任教学。

8、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指导临床输血,组织全科人员撰写学术论文、经验总结等。、负责医德医风建设,掌握所属人员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意见。

临床医生用血职责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科主任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3、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血者决不多输;如有输血指征要开展成分输血,尽可能不输全血,若患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则应积极开展自身输血,不输或少输同种异体血。

4、临床医师要熟悉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征,剂量及用法。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有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血库及医务科报告

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临床护士输血时职责

1、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2、由护士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在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

4、临输血前,护士应到病人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呼唤病人姓名以确认受血者。

5、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人。

6、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 15 分钟要慢(每分钟约 2 毫升)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及时向医师报告。

7、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将不良反应回馈输血科和医务科。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应放病历中永久保存。

8、输血后血袋交还给输血科登记、保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九十三号公布)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献血工作。

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新闻媒介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第六条

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

现役军人献血的动员和组织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第七条

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

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第八条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九条

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血站应当向其说明情况,不得采集血液。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条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严格禁止血站违反前款规定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集血液。

第十条

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血站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保证血液质量。

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第十一条

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第十二条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第十四条

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

第十五条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按血液成份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红十字会对积极参加献血和在献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采集血液的;

(二)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三)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第十九条

血站违反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血站违反本法的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限期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献血、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上一篇:爱尚语录下一篇:明静止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