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2024-04-29

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通用6篇)

篇1: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生育保险男职工未就业配偶 生育医疗费及产检补贴申领指南

申领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及产前检查补贴,应于男职工配偶分娩出院后3个月内,由单位经办员持相关资料于每月1-15日到所属医保局办理申领手续。医保局对参保人员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标准,并将享受的补贴一次性拨付到参保单位,再由单位发放给参保人员。

一、申领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产前检查补贴)所需资料

1.配偶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未就业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2.男职工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卡)复印件、配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医疗费原始收据(复印件或补制凭证等均无效);

4.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病历首页》、《手术记录单》或《分娩记录单》、《出院小结》);

5.《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6.《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7.《一孩生育登记单》或《

二、多孩生育登记单》原件及复印件;

8.《参保单位帐号表》、《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申领表》。

二、资料提供要求

1.以上复印件均用A4纸复印;

2.医疗资料复印件每页须加盖医疗机构证明印记(如:病历复印专用章);

3.需要提供一孩生育指标的参保人员如果其户口所在地取消了一孩生育指标,可由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一孩生育证明或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登记单》;

4.需要填报的业务表格可在市医保局网站(http://)导航栏“下载中心”下载。

篇2: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一、申请生育登记流程

1、《武汉市男职工配偶生育分娩就医登记表》(表7)一式三份;

2、男女双方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男方医保卡复印件、计划生育服务证复印件。

二、申请流、引产及计划生育手术登记流程

1、《武汉市男职工配偶计划生育就医登记表》(表8)一式三份;

2、男女双方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男方医保卡复印件、结婚证复印件。

三、生育分娩现金报销需提供的资料

1、武汉市男职工配偶生育分娩就医登记表;

2、男女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3、准生证复印件;

4、发票原件;

5、费用汇总清单原件;

6、住院病案(医院病案室复印);

7、男方社保卡复印件;

8、武汉市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现金结算申报审核表。

四、流引产、计划生育现金报销需提供的资料

1、武汉市男职工配偶计划生育就医登记表;

2、男女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3、结婚证复印件;

4、发票原件、费用汇总清单原件;

5、病历(门诊就医的提供门诊病历、住院的提供完整病案,医院病案室复印);

6、输卵管复通的还需提供计生部门同意的证明;

7、男方社保卡复印件;

8、武汉市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现金结算申报审核表。

篇3: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化管理的改革方向;其次,通过对社会化管理的“SWOT”分析,笔者得出了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路径、措施及应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三点设想:转变管理主体、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制约。

关键词:随军配偶;未就业;社会保险;社会化

一、现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办法》规定: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主体是军队,直接管理主体是军队各级政治机关和后勤机关;地方政府主要起到辅助、协调作用;管理的参与者还包括军队各单位的军人及其配偶。《办法》出台的目标是保障随军未就业配偶的基本生活及解决其养老及医疗问题。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的两个重点是:核定待遇享受对象和实现保险关系的军地衔接。根据《办法》及其实际执行中的操作,以图1展示现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

结合图1及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主体是军队,但管理的对象是军人配偶(地方人员)及其生活待遇及社会保险等。根据图1信息和经费的流向来看,核实军人配偶是否享受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关键信息都来自于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同时为真正实现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政策设定目标——即解决随军配偶的养老、医疗问题,经费的最终流向是地方政府的社保机构。管理层级的增加,导致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衰减、失真,并最终导致核定随军配偶享受范围困难。随军配偶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保障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从图1可以看出经费随信息的流动从中央财政进入了军队系统,但受制于目标,最终又回到了地方政府,经费的流动走了“迂回路线”,导致军地双方在衔接上的不顺畅及经费管理成本的增加。(2)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权力与制约关系不平衡。《办法》明确规定随军配偶未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的享受对象核定权力为军队政治机关,其制约主要体现在上级政治机关的监督及群众监督。从图1信息流动的过程来看,政治机关核定享受对象的主要信息直接来源于本单位军人及其配偶,间接来源于地方政府,真实的信息经过利益潜在享受者的过滤,必然导致政治机关核定权力的失效和偏差。核定行为的发生范围局限在军队各级单位,组织内部产生的非正式组织行为也或多或少造成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失误。上级政治机关及群众的监督对于核定权力的制约,受制于核定信息获取难度、非正式组织行为及管理成本等,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手段落后。从图1及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为:个人申请——提交材料——政治机关核实——公示——后勤机关落实。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人工,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管理过程人为因素过多,尤其在信息核实这个环节,由于缺乏相关信息的直接获取渠道,导致该项待遇的享受时间的起止、享受对象等无法做到精确保障。

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的SWOT分析

(1)S(Strength):管理社会化的优势。管理主体由军队转变为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和政府的职能划分,减少了军队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工作。政府距离随军配偶的“信息源”更近,获取核定信息的途径便利,成本更低,且可以实现对核定对象的更为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实现待遇享受对象、时间起止的精确化保障。管理社会化避免了经费在军队、地方政府之间的“迂回流动”。统一社会保险与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主体,明确政府在后者上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将后者更好地融入地方政府社保体系。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政府调控手段是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未就业随军配偶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范围,利用较于军队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未就业随军配偶就业、再就业难的问题。(2)W(Weakness):管理社会化的劣势。实现军队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依然需要军队的参与。随军配偶的身份识别,是该项政策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较之“管理主体为军队”的管理体制,“管理主体为政府”的管理体制,因不能及时掌握军人调动、婚否等信息,可能会出现的政策漏洞——非随军配偶享受该项待遇、随军配偶两地(多地)享受该项待遇等。(3)O(Opportunity):管理社会化的机会。第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提出后勤建设要朝着“社会化”的方向迈进,军队不能办“社会”,为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提供了契机;第二,地方社会保险正朝着全覆盖的方向发展,管理体制积极优化,各管理部门也在加大整合、协调力度,这些都为军队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提供了条件;第三,军队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构建军地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提供了可行条件。(4)T(Threat):管理社会化的威胁。《办法》虽然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共同颁发实施的,但受制于部门利益,转变管理主体难度比较大。转变管理主体后,虽然离“信息源”更近,但信息分散存在政府部门、银行等机构,如何整合汇总信息,是一个难题。

三、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转变管理主体。(1)加强顶层设计,破除部门利益,从制度层面上明确军队和政府的管理范围,以“战斗力标准”界定好军队的职责范围。军人配偶的失业问题作为军人职业的连带风险,既是个性问题,也是共性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军人配偶的失业既属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也是军队这个公共部门在提供国防安全时所产生了负外部性。政府作为经济宏观调控和民生保障的管理主体,应该承担起解决失业问题和消除国防安全负外部性的责任。军队则应该聚焦战斗力,甩开不必要的包袱,精兵简政,来提供更优质的国家安全这项公共产品,以弥补这种负外部性所带来的损失。(2)构建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基本框架。第一,从经费运行方面,经费收入由中央财政保障,经费支出由军队驻地政府部门负责,地方政府每年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向上请领经费,年底根据实际支出上报决算,实报实销。经费保障标准实行属地原则,生活补助部分按照属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社保部分按照属地社保平均工资直接缴纳至社保机构。第二,明确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管部门为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这与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责相统一。民政部门在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上的主要职责为:核实军人配偶未就业信息;协调军队单位核实军人配偶随军信息;组织发放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生活补贴;为军人配偶缴纳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等。第三,设计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流程。首先由军人配偶提出申请,然后由民政部门核实其未就业情况和随军情况,核定其是否应享受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然后抄送军队单位核实,并予以公示。在享受期间,根据客观条件变化(如就业、离婚等),由民政部门及时予以停止。军人调动时,及时停发、停缴,并将社会保险根据相关办法,转移至调动地社保机构。军人配偶到达调动地,重新提出申请,由调动地审核相关条件,核定是否享受相关待遇。同时,军队单位应将相关人员的人事调动及时告知驻地民政部门。(3)增加就业指导。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应该是一种过渡性、弥补性的待遇,是为了缓解失业随军配偶的生活压力,填补随军配偶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缴纳空白。基于以上目的,应加强在随军配偶就业上的指导、扶持力度。应借鉴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相关经验,落实好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时间、比例,增加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明确随军配偶在就业上的优先权。同时,应从制度上明确失业随军配偶在享受待遇达到最大时长时,不能拒绝由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结合当前我国政府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随军配偶管理的需要,提出三点设想来健全信息化管理手段。

(1)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在于信息的开源。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在于信息资源独立存在于政府部门或军队的各式信息系统中,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因此,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现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数据相关,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是建设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衰减、失真的问题。(2)理清信息管理的关键点。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关键点是随军信息和失业信息。随军信息可分为“是否为军人配偶”和“是否随军”两个关键点,其信息的源头是驻地军队和民政部门。要核实“随军信息”,就需要与军队、民政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失业信息的核实,受制于当前市场就业形式多样化、税务征收制度落后、失业登记制度不健全等客观条件。在客观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失业信息的关键点可分为“是否登记失业”、“是否缴纳税收”、“是否缴纳社会保险”等。核实这项信息关键点,需要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税收系统、失业登记信息、社保系统、银行系统等的信息共享。(3)确定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定待遇享受对象的即时性,即通过控制信息关键点,当信息源发生变化时,可即时确定或取消某个随军配偶的待遇享受。但从客观条件来看,现阶段要实现上述目标不太现实,因此在建设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搞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把信息系统的建设纳入到政府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去,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三)加强监督制约。《办法》明确的管理主体也即权利主体是军队政治机关,但《办法》并未明确其管理责任(惩罚措施)。同时,《办法》也未对随军配偶故意骗取待遇的行为在条文中做出明确的说明。在实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改革后,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出现,应当明确权利主体(民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同时应加强对随军配偶待遇享受条件的审核力度,对有故意骗取待遇的行为应从制度上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效果发挥,保护好军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03年12月.

篇4: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根据《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生育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沈人社发[2011]111号)和《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生育保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沈人社发〔2011〕141号)精神,现就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中生育津贴及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生育津贴计发标准

生育津贴以职工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年度指每年7月至次年6月)在职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产(休)假期计发。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无法计算上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参保单位,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二、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待遇

已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未就业且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因分娩发生的住院医疗费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待遇标准,享受生育医疗费定额补贴。其中正常产补贴300元,剖宫产、难产补贴500元;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补贴100元;行剖宫产术同时施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包括卵巢囊肿)等其他手术的,分别增加补贴100元。

三、男职工未就业配偶报销生育医疗费所需材料:

1、配偶户籍所在地社区(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未就业证明;

2、男职工《医疗保险卡》和《身份证》原件、配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医疗费原始收据(复印件或补制凭证等均无效);

4、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病历首页、手术记录单或分娩记录单、出院小结);

5、《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一孩生育登记单》或《

二、多孩生育登记单》原件及复印件;

6、《参保单位帐号表》、《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申领表》(两种表样可在本网站下载专区下载)

注:以上复印件均用B5纸复印。医疗资料复印件每页须加盖医疗机构证明印记(如:病历复印专用章)

四、注意事项

1、申领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应于男职工配偶分娩出院后三个月内(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期间分娩的除外),由男职工所在单位持相关材料到市医保局或所属分局办理申领手续。如果男职工符合男职工护理假工资申领条件的,与男职工护理假工资一并申领。

2、参保人员在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期间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可于此通知下发后6个月内办理生育津贴或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申领手续。

五、执行时间

2011年7月1日后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参保职工,其符合生育津贴或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待遇申领条件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自2011年12月1日起,用人单位可携带相关材料到市医保局或各所属分局办理申领手续。

篇5: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

姓名

社会保障号

个人

代(身份证号)

申请异地生育理由:

本人签字:

本单位意见: 经办人(盖章):

年 月 日

申请异地生育医疗机构名称

当地社保部门对生育医疗机构等级证明:

异地生育医疗机构等级

当地社保部门章 年 月 日

无锡市社保中心意见:

准生证号

经办人(盖章): 年 月 日

篇6: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

1、未婚证去哪里办理?

答:未婚证由本人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出具。

2、未婚证的有效期一般有多长时间?

答:有效期分为一年、二年、三年。

3、如果办不到未婚证,那怎么办?

答:由居委会及计生办出具未婚证明,并加盖公章。

4、未婚证明需要哪里盖章?

答:由居委会及计生办盖章。

5、登记结婚后需要提交什么资料?

答:结婚证。

6、怀孕后需要提交什么资料?

答:省内的提交计划生育服务证,省外提交准生证及流动人口婚育证(男职工提供配偶的资料即可)。

7、省内户籍的准生证需要去哪里办理?如何办理?

答:由女方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出具。办理程序各地方政策不同,办理前请咨询当地计生办。

8、省外户籍的准生证需要去哪里办理?如何办理?

答:由女方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出具。办理程序各地方政策不同,办理前请咨询当地计生办。

9、非莞户籍的已婚妊娠期女员工申报医疗生育保险的具休流程是怎样的?

答:到东莞现住地居委会登记资料,所需证件: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居住证、准生证及流动人口婚育证。待小孩出生后再按居委会要求更新资料。

10、小孩出生后需提交什么资料?需更新什么资料?

答:提交小孩出生证,填写“计划生育人员信息采集卡”。

11、已婚已育女员工一年需要参加多少次妇检?在哪里可以妇检?

答: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一年3次妇检,非流动人口按居委会要求妇检次数,到现居住地居委会或东莞市或各镇区计划生育服务所参加。

12、已婚已育男职工配偶计划生育情况调查函一年需盖回几次?到哪里盖章?

上一篇: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下一篇: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