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会

2024-05-09

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会(共8篇)

篇1: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会

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忌”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初战告捷,“下岗分流”已成为劳动力资源重新配

置的一种手段。下岗,意味着职工离开朝夕与共的生产或管理岗位,经过

短期培训后,通过各种形式的中介机构(如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职业介

绍所、区街服务中心等),并开始再次择业。但因为极大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由国家劳动人事部门按指标统一分配的,无条件服从

分配,替代了职业选择;也使得下岗职工普遍缺乏择业的基本常识。

记者曾对本市几个流动量较大的人才市场作过调查,发现确有相当数

量的下岗职工,由于种种原因痛失了再就业的良机。深入研究便发现以下

三种情况需要引起禁忌:

“好高鹜远”型。据某人才市场2012年10月业务流程统计,当月共

举行3次、共有26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招聘大会,招聘各类专业人员8

95人,与会5068人,实际应聘274人,只完成招聘计划的30·6

1%。经专家分析,主要是应聘人员专业分布不合理。这几年,个别专业

(如计算机、财务会计)被炒得过热,出现人才的相对过剩,人满为患;

相反,市场急需的诸如市场营销、客户代理、企划管理、工程监理等人员,真正具备实力的应聘者竟然凤毛麟角。这里面不乏有一部人至今待价而沽,甚至还有些人非“摩托罗拉”或“中美史克”等名牌企业不去,从而出现

人才流动上的畸形。一方面,高素质、实用型的专业招不进人,另一方面

热门专业摊位前人头攒动、竞争十分激烈。此外还有许多下岗的技术工人,不屑去私营企业或街办企业工作,这些人形成了下岗择业的特殊群体;

缺乏信心型。在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信心是智慧的催化剂,它能给

人以行动的力量。但是,有些人或由于缺乏择业的基本常识,或听从了舆论误导,失却了信心。如本市某国有中型企业的副总工柴先生,原是金属材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下岗不久即受聘于一家日本独资公司任生产部长。但干了不到两个月就被解雇了,原因是不符合公司董事会的要求。事后一打听,才知道主要还是柴先生缺乏信心。这家日本企业是有名的三泽公司的分公司,三泽公司多年来在管理上有一套绝招,那就是所谓“鲶鱼效应”。原来,挪威人捕沙丁鱼总是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但经过长途运输鱼大多死了,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比死鱼高出许多倍。他们采取了一个办法:在每个鱼槽里放一条鲶鱼。由于鲶鱼喜动,进入鱼槽后四处游弋,到处挑起摩擦,大量的沙丁鱼自然会紧张起来,加速了游动,这么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鱼港„„日本公司对柴先生期望值很高,没想到他不是一条理想的“鲶鱼”,拘泥于传闻中的日本企业的严格和刻板,于是,“非规勿视,非规勿言,非规勿听”,成了没有活力的“机器人”。可见,下岗职工在择业过程中可以用一定的灵活度去适应招聘企业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固步自封型。在35~45岁的年龄段中,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始终没有脱离计划崐经济的窠臼,他们把自己局限在已学到的知识经验范围内,不善于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变得心智闭锁,缺少创造力。如某公司财务部下岗会计周女士,连续错过了三次就业机会。第一次是某百货商场招聘一名商业会计,她没去应聘,其实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业务差异性不大;第二次是某律师事务所要内勤(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当会计),她居然不敢报名;第三次是某金融机构招聘1名审计员,她去是去了,但没作任何准备。事后才明白,翻阅一下审计手册,掌握大致的方法原则自己就能应聘,她又失败了。周女士本来遇到的都是围绕本专业再多学两手就能走遍天下的好事,她却终于没能冲出雷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下岗将是常态。既然产品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自我,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再就业的挑战。(冷杉)

篇2: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会

今天,我要说的话题,也许在座各位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但是,在面对这纷纭繁复的大千世界,面对这企业不景气,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的年代,面对这下岗大潮呼啸而来,下岗大军一天天扩大的今天,又不得不让我对您、对他、对所有的下岗职工,重新谈起这个神圣而永恒的话题:活出尊严!

友,您有尊严吗?也许您会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没有尊严?是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民族,不能是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人更不能是个没有尊严的人!”那么,在当今风起云涌的下岗大潮中,作为一名下岗职工,您,将如何去面对现实,又如何去活出自己的那份尊严呢?

下岗,这最简单的两个字,在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而今天它却无时无刻地不在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狼来了”的感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生活压力的重负。

“下岗了,天塌了。”这种意识在我国1000多万下岗职工中并不少见。失去了多年捧“铁饭碗”的优越感,失去了往日生活的重心,许多人因此而迷茫、困惑、自卑和失望,甚至于自暴自弃。他们痛斥命运之神的捉弄,他们黯然自尊的丧失,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诚然,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不仅有阳光雨露,更有风吹雨打;命运也并不总是残酷无情,只要您能正确地把握,敢于同命运抗争,同样也会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彩。下岗了,也许会让您陷入一时的困境,但命运之神也带给了您又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奋起的机会。没有人剥夺您活出尊严的权利,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山的背后,希望之路就在您的脚下。

42岁的丁桂英,用她重塑人生尊严的事实告诉我们:“下岗了,决不能趴下,离开了‘铁饭碗’照样能活出个样来!”

曾在水泥厂工作的丁桂英,怎么也想不到,当下岗大潮刚刚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涌起时,作为车间质检负责人的她,首先被下岗了。

回到家里,丁桂英感到委曲,感到自卑。儿女还没有成家立业,丈夫的单位也不景气,自己呢,又是小学文化、身无专长,全家4口人每月就100多元钱,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每当想到这些,两行酸楚的泪水就禁不住从丁桂英的脸上流了下来。可是流泪没有用,现实不相信眼泪,生活更不会同情弱者!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丁桂英把手攥成了拳头:先做点小生意吧。家乡的小吃不是别有风味吗?

不如去卖包子,这兴许会让家境有点好转。她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可丈夫直摇头:“不行不行,这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出去卖包子,让我怎么见人。”丁桂英的心一下子凉了。

下岗本来已经很痛苦,再加上亲人的不理解和百般阻挠,丁桂英的这段日子真是灰蒙蒙的,委曲、痛苦和自卑无时无刻不在困绕着她。但艰难生活磨练出来的丁桂英没有再流泪,她坚信:人有手有脚就能活出尊严!

丁桂英最终还是决定卖包子。40元钱,一只锅加一个炉子,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卖包子是一个辛苦的活儿,每天,丁桂英又要买、又要洗、还要剁,有时在厨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加上原来在工厂落下的颈椎病,躺在床上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为了赶上每天早晨卖包子的好时候,她凌晨3点又得起来为此忙碌。可就是这样,开始每天也只能卖出几个包子,连2元钱都挣不到,丁桂英自己倒瘦了好几斤,儿子女儿感到不理解,丈夫也觉得心疼,劝她不要干了。丁桂英却想,钱虽说少,但这毕竟是自己用汗水换来的,为了这个家,为了活出个样来,再苦再累再丢脸,也得撑下去。她就这样艰难地寻觅着生活中那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如今丁桂英也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饭店,当起了饭店老板,还招聘了9名下岗职工。去年,省市表彰“二次创业新女性”的名单上,丁桂英榜上有名。

回首往事,丁桂英感慨万千。如果当时,她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勇敢地面对下岗;如果当时,她只是因为害怕丢脸,而一味地埋怨、沮丧;如果当时,她遇到挫折后,没有继续坚强地走下去,那么今天她也不能用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做人的生存权和自尊。

她的天不但没有塌,反而比以前更加绚丽多彩!

朋友们,走出下岗的阴影,在困境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蓝天的又何止丁桂英一个,只要我们每一位下岗职工在逆境的波涛中,不随浪飘荡和浮沉,而敢于像丁桂英、像许许多多已经走出困境的下岗职工一样,在当今改革大潮中坚强地撑起生命之舟,又怎会领略不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佳境,又怎会活不出自己人生的尊严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愿我们每一位下岗职工都能够尽快地从下岗的阴影中走出来,睁大您黑亮的双眼,用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失败中崛起,在困境中生存,寻找出您生命中新的光彩,新的尊严!

篇3: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途径的思考

灵活就业是指与传统有稳定岗位和工作场所的全日制就业不同的各类就业形式的总称。主要表现为: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小时工和钟点工等。由于灵活就业门槛低、机制活、对从业人员条件包容性大,适合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在我国发展较快。灵活就业在缓解城乡就业压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满足劳动力市场多元化需求和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对全国66个城市的调查显示,下岗职工再就业后,85.4%从事临时性工作,3.3%是小时工或劳务派遣工。这表明,灵活就业正在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正在逐步接受市场就业的观念,选择灵活就业的形式。过去,灵活就业因没有稳定的岗位和固定的工作场所而不被社会成员视为“就业”。现在,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只要一个劳动者在过去的一周内从事一个小时的合法劳动并有合法收入,就可以被视为就业。这样,许多过去被列为下岗失业的人员实际上已实现再就业。因此,要加强灵活就业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克服对单位的依赖心理和长期形成的“单位情结”,树立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形式也是就业的观念,坦然从事“散工”和“零活”,主动选择灵活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形式。

为了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实现灵活就业,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给灵活就业人员和固定就业人员同等的权利和待遇,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尽快制定和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为他们接续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尽快规范用工行为和报酬最低标准,明确劳动关系;进一步做好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为选择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鼓励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勇敢地迈出关键的一步。

2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开拓社区就业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社区就业主要包括社区管理和公共性服务、社区居民服务以及面向社区单位服务等三大领域。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我国着力开拓社区就业服务岗位,经过数年的努力,社区就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中,组织专场招聘会3500多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50多万个,其中公益性岗位23万多个。社区就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基本做到对下岗失业特困人员“出现一个,认定一个,安置一个”,其中通过社区安置的人员在60%以上。

社区就业岗位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涉及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治安保卫、居民管理等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以及物业管理、生活必须品配送、家庭护理、小件维修等便民利民的小服务项目,因此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凭借社区就业岗位门槛低,服务范围广和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社区就业正逐渐成为大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有关数据显示,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每百名居民就需要8人提供社区服务;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每百名居民则需要5人提供社区服务。因此,社区实现再就业的空间很大,蕴藏着很多就业机会。

为进一步激活社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使社区服务的效应充分释放,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社区服务发展的环境,切实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向政府规划和市场调控为主的方向转变。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再就业的潜力,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以敏锐的眼光紧盯市场和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将更多的社区有利条件转化为再就业岗位,让社区小服务充分发挥再就业的大作用。

3 通过“政府买岗”,解决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

“政府买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政府直接买岗位,即由政府投资兴办公益性岗位,主要优先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二是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即由财政拿出资金补助那些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职业介绍单位;三是政府为安置下岗职工的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即政府从再就业资金中支付下岗再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工资补贴,减轻用人企业的负担。许多城市相继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选择交通协理、保安联防、卫生清洁等公益事业领域,由政府出资“购买”就业岗位,重点安置困难群体尤其是“4050”人员(即女40周岁、男50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4050”群体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如果这个群体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导致城镇贫困阶层的扩大,产生“4050”人员逐步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从而影响社会持续平稳运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应是政府优先考虑的目标。“政府买岗”虽然不可能完全安置庞大的下岗失业人员群体,但对解决“4050”等特别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仅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已有210万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政府买岗”的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就有55万人,使城镇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登记失业率下降到了4.5%以内。

“政府买岗”不但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而且显示出政府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决心,进而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的信心,稳定了更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人心,对再就业工作起到了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4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引导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投身市场,加入到创业的潮流中去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为了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在竞争型社会中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竞争型社会中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能力,提高他们搏击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引导下岗职工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时的创业培训和(下转186页)(上接87页)指导工作,带动他们从安置型就业走向市场就业。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起步,意味着什么都要学习,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创业培训,形成培训,创业与就业三者的良性互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实现自己的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梦想。

创业培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进的国际劳工组织“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模式,以提供创办微小型企业的必要知识。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试点推行的包括理论学习、咨询辅导和后续辅导的“三段式”培训模式。三是结合各地实际自行开发的培训模式。目的是通过创业培训,激发那些具备一定基础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意识,通过积极“充电”,使他们掌握必须的创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开业策略指导和创业计划指导,为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打下坚实地基础,从而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篇4: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探究

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者失去劳动机会的情况。但每个人对失业的定义是不同的,一是有工作能力,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努力寻找就业机会,但是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称为失业;二是暂时被解雇但正等待恢复工作或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的人也称为失业。在我国,失业一般是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各类学校毕业生和辞去原有工作的人,前者为没有社会经验和就业经历的,后者为有就业经历但失去工作的就业者。

下岗职工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也包括城市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成了下了岗的农民。还有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中存在再就业难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目前,应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还不到位。部分困难人群、困难单位、困难地区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不解决,不仅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会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再就业问题现状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就业困难、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技能等等,都困扰着大多数的下岗职工。就全国范围的就业结构来看,由于新兴产业的大量出现,下岗失业人员受原有技能的限制不能适应新型岗位的技能需求,导致不能再次就业。在下岗人员的能力结构与就业需求的能力结构要求相互冲突时,再就业问题对社会经济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影响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我们坚信,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劳动力需求的利与弊

1.劳动力增长过快与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

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而且大多看好企业,造成企业拥有大量的现有或未来的劳动力资源。而从劳动力的需求来看,企业却呈现相对减少的态势。这也会造成劳动力增多,而企业需求相对减少的现象。

2.农村劳动力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冲击

近几年来,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这应归功于农村劳动力的弥补,他们来到城市不仅填补了城镇职工不愿去做的岗位空缺,还创造了更多的劳动价值。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比较喜欢雇用农民工,而不愿接收城镇失业人员,进而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对城镇劳动力冲击的现象。

城镇职工福利一般是由企业提供的,职工一旦下岗,他们就会失去福利保障,城镇职工进入社会,他们的福利就由社会承担,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不是非常健全,所以导致城镇下岗职工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再就业也非常困难。

四、解决再就业问题的途径

1.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

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并不高。

同时,要发展新兴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和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就是发展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第三产业应坚持多元化模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产业,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市场的充分成长,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

2.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如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空缺、失业人员无技能无法上岗的现象。这一情况促使我们必须重视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提高上岗质量,增加企业工作需求,就必须不断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面向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岗位培训技能,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技能型劳动者。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政府部门能支撑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要健全社会服务制度,加快再就业工作,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信息更新系统,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高效、系统、多元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提供岗前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的各方面要求,帮助员工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再就业是推动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长期不懈地抓好,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再就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5: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16—24岁年龄段的占11%:在25 44岁年龄段的『与70.5%;45岁以上的占18.5%。下岗职工的绝大多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中年人下岗人员居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注重外在的东西,如设施外观是否豪华气派,职员是否年轻漂亮,认为大龄职员老气横秋,会影响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许多单位的主管人员大都在40岁以下,这些管理人员认为,下属年龄超过自己便不好管理。如今选择员工时更多的是讲究“拿来就能用,,而大龄劳动者由于体力、精力跟不上,工作很难安排。干体力活,身体吃不消:干脑力活,精力不充沛。对于企业流行的岗位轮换、身兼数职的工作方式更难以适应。加上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造成40岁以上的中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技术层次较低,而且他们当中许多原来是国家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如果录用他们,要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还要接续社会保险。相比之下,录用年轻人,既好使唤,人力成本又低廉。1 2从文化构成看.低学历者占绝大多数

抽样调查显示:小学以下学历者占13.9%:初中以上学历者占56.7%:高中学历者占27.2%: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2%。用人单位或为追求虚荣、讲面子,或为储备人才,往往“非本科以上学历免谈’:让低学历者欲哭无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者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文化程度的失业人员只有通过参加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提高下岗职工的文化素质,是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重要手段。

2目前影响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解后顾之·陇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汁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却承担职工医疗、养老、住房等各种生活保障福利待遇,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不健全的状态: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严重滞后,覆盖面缺口较大,使职工不敢也不愿离开企业去承担风险,他们担心再就业后,以前的工龄接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得不到保证,不敢轻易与原企业脱离劳动关系:担心新的工作岗位缺乏稳定性,就业再失业,尤其是40岁左有的下岗职工,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更难割舍与现有企业的关系。2.2企业措施不配套,一些相关规定落实无力

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在下岗问题随意性很大,往往不是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定编定岗,科学预测人员结构,确定下岗人员数量,而是下岗定“指标”增效无责任:有些企业在下岗职工程序上不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领导说了算,个别企业甚至把下岗看作是裁员的良机,惩罚职工的手段。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制定了不少关于下岗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但总体还缺乏系统性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套措施,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监督、检查和制约机制力度不够,有些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a解决我国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新思路 3 1实施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并举战略 当前,我国就业存在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的矛盾.这一矛盾已成为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

(1)现有就业需求不足,岗位缺口巨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需不旺,经济增长缓慢,导致就j【k需求下降:二是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锐减,我国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国企业、集体企业近年来一直不景气,不仅不能再成为就业需求的增量所在,现在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已经出现减少的局面:三是现有岗位已在大量压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岗位数量的需求存量大大削减,传统行业将进一步释放出过剩人员。(2)就业供给过剩,就业压力增大

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一是已经结存的大量失业,下岗人员,至少还有800万以上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二是大量新增的青少年劳动力:三是以后几年仍将有相当数量的体制内冗员被排出并需要再就业,这其中包括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分流人员: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城镇就业供给增加。面对现有就业需求不足与就业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增加对就业的需求已不能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而应对就业供求进行双向统筹协调,从就业需求方面,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力总需求量;从就业总供给方面,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减少就业的过度供给,逐步降低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3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劳动、人事、工商、税务、城建、市容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不要一头热、一头冷,一方面使劲干、一方面在狠劲拆,只有拧成一股合力,才能解决好问题。在舆论宣传方面,新闻媒体不要只关注歌舞升平、一掷千金的款爷们的生活,而要宣传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导人们注重艰苦奋斗,注重实际,转变观念。3.3进一步扩大就业需求,创造就业机会(1)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国际经验表明,从事大规模基础设旖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依靠劳动密集型方式发展基础设施,能够促进高就业增长。在我国,从长远看,扩大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刺激需求,开拓市场,是增加就业总量的重要途径,但扩大投资应解决好以下几个矛盾:第一,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投资、高增长与低效益、低就业的矛盾。将投资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减少无效投资,避免因投资浪费和效益差而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第二,解决扩大投资与投资方向错位的矛盾,今后应注重为积累资金选难投资领域,开辟市场前景广阔、消费潜力大的新领域,适当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扩大对基础设施,公共工程项目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处理好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在当前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应制定鼓励非国有经济积极投资的政策,补充国家积累资金的不足,增加就j№机会。(2)开放各类市场,促进就业增长

目前我国金融、建筑、电信等行业市场发展存在的第一1个问题便是投资主体较为单1,以国有、集体单位为主,外资和国内民间投资份额较小。要进一步促进这些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发展,同时扩大新的岗位,就必须加快这些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首先,要逐步开放银行和保险服务市场,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进入,就等于扩大新的就业岗位。其次,对外开放建筑业市场,建筑业是很需要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开放潜力巨大,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建筑业市场,有利于促进国内与国外竞争,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就业容量。再次,开放电信服务业市场,电信服务业既是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也是吸引国内投资最有潜力的部门。目前,我国邮电通讯业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几乎是独家垄断,应允许国内国外投资者进入电信服务业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和公开竞争,这本身会成倍地扩大该领域的就业规模。

为了更 好地 做好下岗职工的工作,促进企业的改 革、发展 和稳 定,发挥 积极 作用。日前,就北京铁建公司人才劳务中心下岗职 工的状况,下 岗职工产生的原因、历史背景 及如何做 好下 岗职 工工 作等,进 行了全面深 入细致的调 查分析。

人才劳 务中心截止到2 O1 1 年底,共有下岗职 工3 4 4人。其中 : 男职 工28 8 人,女职工 5 6 人 ; 干部3 0 人,工人3l 4 人。

1.2下 岗职工 目前生活状况 目前根据 对下 岗职 工的摸 底情 况,有 l 0%的人 自谋出路,而大部分 员工是 没有上岗能力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偏低,而且面临着市场物价的增长趋 势,下岗职工生 活大 多比较困难,申请 困难 补助的较多。

.3下岗职工重新上岗需求情况。首先,我们的下正式下岗人员的部分待遇。如政府给予的下岗人 员再就 业基金,国家正式 颁布的下岗证等。因此,他们下岗后要想到社会上寻找再就业渠道是相 当困难的。其次,他们的基本生 活费要 比社 会上正式 的下岗人员基本生活费 高,所以,他们还不想完全脱离企业,在企业 内部要 求再上 岗的愿望也 更强烈,对企业 的依赖性 也较之 社会上的下岗人 员大。当前 公司的施 工生产情况 中急缺 专业技术 的 电工、试 验 工等 工种,还 得持证 上岗,面对这些 条件,下岗员工很难重新 回到这些 岗位 上。虽然 公司十分 关注安排 下岗员工重新上岗工作,也几经努力,从2 0 0 6 年至今公司和各项 目部 已重新安排下 岗员工重新上岗约ll 0 人。

1. 4下 岗职工再就业岗位培训情况

我们 对下岗员工再就业 采取的是 岗前培训,由公司劳资部组 织培训、发证。鼓励中青年职工参加社会上组织 的技术培训教育,结合 自身情况 与当前人才 市场对 自身未来发展重新 定位规 划,努 力在社会 中找到属于 自己的位 置,实现 自身价值。2 造成职工下岗原因分析

北京 铁建 公司 自成立 以来,到二十 世 纪九十年 代中期,一直是 实体型铁路 工程施工企业,自l 9 9 6年铁建公 司在下属单位全面推行项 目管理 后,施 工作业队 的实体型转变为以项 目部经营管理为主的管理型施工企业。这样一来,一大批劳务作业人 员失去 了工作岗位。主要 有以下三个方面。

2. 1客观环境的需要

在我 国经济体 制改革不断深化的 大环 境 下,公 司原有的管理 体制和经 营机制 已 不能 完全适应 市场 经济的需要。近几年,公司为适应 竞争 日益激 烈的 市场 需要,不断 加大企业 内部改革的 力度,包括 用工制度的改革。因此,公司面对残酷 的市场竞争,不得不逐 步实行下 岗分流、减 员增效 的措施,造成 了部分干部、职工下岗。

2. 2 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公司针对 管理层次多,机构臃肿,早已不适 应企业经营发展和市场 需求的客观现实。因此,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铁六局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部署,积极稳妥地、逐步地 推行扁平化改革实 施方案,撤销 了公 司下 辖的分 公司,变三级 管理为二 级管理,干 部、职 工分流到 各工管部和项 目部,富余 人 员直 接进 入 公司 人才 劳务 中 心管 理。

2. 3素质能力原因

随 着 公 司管 理体 制 和 经营 机 制 的 转 变,铁建 公司也 由粗放 劳动密集 型管理 向 精细技 术型管 理转化,以及施工 企业生产岗位需 求和优 胜劣汰 等原因,他们多数是六 十至七十 年代参加 工作的下 乡知青、待业 青年、复员军人及 农村顶替接 班的职工子弟,知识层面偏低。在以技术 密集 型为 主体的今天,让他们 与历届大 中专毕业参 加工作的 专业技 术人员来竞 争同一个 技术岗位,他们肯 定处于劣势。所以这部分既无技术水平又年龄偏 大、文化素质较低、所任工种不适 应岗位需 求,确实跟 不上改革 的步伐,则逐 步被淘汰 直至下 岗。而且,国家和企业政 策上 如果没有大 的变化,相 当一部分下 岗员工,短期 内难 以再上岗。

3. 1有针对性的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 健全 基础管 理相 关台帐。我们对下岗职工情 况进行摸 底,建立 了包含个人情况、工种情 况、联系方式、现住址及家庭情况 等多项 的《基本情况管 理台帐》,这为人才劳 务 中心 更好 的 对下 岗职 工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建立 了《 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 职工社会

保险台帐》、《 职工档案工资台帐》、《 职工收入台帐》 等,这为公司领导及各部门提 供参 考依据和相关信息,为单位用人,个人再上岗,人才劳务中心推荐上岗做 到了底数 清、情况明。对 困难职工建档立卡,随时了解和掌握 下 岗职 工的生活 状况,使我 们的 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为下 岗职工按 时发放工资,准确 交纳各 种保险,及时办理退休的各项手续,各项医疗费用报销工作,办理独生子女手续,集体户 1 3管理工作,建立起来信、来电、来访登记制度,认真对来信、来电、来 访、解答、回复等做全程记录。通过上述基础管 理工作 的加强,为下岗职工服 务奠定厂基础,为发 挥人才劳 务中心职 能作用探索到 了一些途径。4 几点启示

4. 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是做好下岗职工工作的基础对改革 中出现 的下岗职工这一特殊群体,从思想上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思想认识正 确 了,才能提高做好下岗职工工作的 自觉性。为此,通过学习“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特 别是胡锦涛总书记“ 七一”讲话 中提 到的“ 立党为 公,执政 为民”,“ 群众利益无小事” 的精神。认识到 公司的下 岗职 工是 我们党领 导铁路 多年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渡过程中产 生的特殊群体。下 岗职 工 目前 已占公司,在岗职工 的近2 %。做好他们 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稳定工作,就是对公司整体工作做

出了贡献。

4. 2必须认识到,下岗职工是为公司做 出了

特 殊贡献的群体下 岗职 工是 多年为企业深化改革做出个人利益牺牲 的最大群 体。没有他们的 下岗、作 出个人利益的牺牲,就换不来公司改革的进 一步 深化。企 业就不 可能做 专、做精、做强,做大,就 不可能轻装上阵,集中经历开拓 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岗职工是为公司的改革和 发展做 出了特殊贡献的群体。4. 3 下岗职工是当前公司的弱势群体

下岗职 工是把 青春年华贡献给 计划体制后又最不适 应改革要 求的群体,是最 先

做出牺牲个人利益的兄弟姐妹。下岗后,他们从精神上、经济上、社会上承受着 巨大 的压力,各级领 导对此 必须 有足够的清醒认识。他们为公 司的改革发展,经济上承受了重大牺牲 ; 在 妻子、儿女、亲人面前精神 上承受着重大压力,在社会上为找工作、谋饭碗 一次一次碰壁,自觉不 自觉地受人歧视、瞧不起等等。这些我们各级 领导应该做到经常性 地换位 思考,对他们 身上存在的这样 或那样缺点、弱点,甚至发 牢骚,以及抵触情 绪,就能较快 的给予理解、谅解。就 会按 照我们党的宗旨,按照“ 三个代表” 要求,按 照“ 群众利益无小事 ” 的精神,满腔热情地积极 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在做下岗职工管理工作 中就能 自觉贯彻总书记讲话 中提

出的“ 权 利民所有,情为 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 ” 的要 求,真心 实意为下岗职工服务,自觉落实好 公 司制定 的 “ 无情 下岗,有情操作,化解 矛盾,理顺情绪,稳定队伍,真诚服务” 的工作方针,就一定能做好下岗职工工作,保持好大 局的稳定。

篇6: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研究

邓文谦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下岗失业人员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就业再就业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根本。它必将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轨道前进。正是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本文运用培训的观点,通过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的系统研究,找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障碍,结合培训和人力资源理论知识及实际情况,着重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存在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分别从各主体在完善再就业培训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措施等两个方面着手,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提出有效的措施和积极完善的思路。全文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基本概念以及类型、特点、方式,并且阐述了再就业培训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现状,总结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第三部分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对策起着铺垫的作用。第三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在借鉴国外再就业培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主体在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措施。本文站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角度来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问题作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经验,提出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策略,以达到大幅度地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的目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下岗职工 再就业培训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49.2

【DOI】:CNKI:CDMD:2.2007.055749

【目录】:

 中文摘要4-5ABSTRACT5-8引言8-1

1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概述11-18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类型与方式11-1

5(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特点与意义15-18

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18-29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发展现状18-2

2(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27

(三)再就业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29

      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完善29-48

(一)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再就业培训的经验借鉴29-33

(二)各相关主体在完善再就业培训中应发挥的作用33-37

篇7: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会

【摘要】:下岗职工再就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就业压力大,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职工出现的原因,再就业困难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下岗职工再就业 再就业工作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制度 下岗人员 就业压力 就业岗位 就业基金 就业困难 就业机制

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党政最关切、职工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对此曾强调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按照市总工会确定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维护职能,在激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内在动力、形成再就业的长效机制、拓宽再就业渠道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强化于心,激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内在动力

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前提在于转变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基础在于提高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思路决定出路,能力决定前途。下岗职工必须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不断学习,才能有准备地走向市场、面对竞争。为此,我们采用思想引导、思路引入、培训引路、典型引领的办法,千方百计地激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内在动力。

一是思想引导,做正确认识下岗的“明白人”。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部分与落后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而与之相关的职工也就难免下岗失业,这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为了让下岗职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充分发挥工会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通过研讨会、宣讲会、直面谈心等多种方式,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消除怨气,正确认识形势,认识自己。

二是思路引入,做转变择业观的“明白人”。部分下岗职工由于历史原因,在择业上有误区,留恋“铁饭碗”,追求“一岗定终身”,存在着伺候人的活不好干,脏活累活不认干,散工零活不愿干的心理。对此,我们着重宣传非传统就业的形式和特点,特别是让缺少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对传呼、季节、弹性等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就业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摒弃陈旧的思维定势,树立起新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不挑不拣,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三是培训引路,做提升素质的“明白人”。根据岗位需求和下岗职工技能单一的实际,我们建立了下岗职工素质档案,制定了“下岗职工素质工程”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再就业培训基地、社区学校、工人俱乐部等阵地的作用,举办市场经济理论、现代思维理念及再就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利用教育系统资源,与计算机、天健、北方友谊等职业中专一起开办计算机、家电维护、烹饪、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60余期,培训了9500余人次。下岗职工通过免费“充电”,增长知识、储备技能、吃透政策,从根本上提高了他们上岗就业的能力。

四是典型引领,做勇于创业的“明白人”。在下岗职工实施再就业的实践中,我区涌现出了一批业绩突出的佼佼者:他们中有兴建养老院、贸易批发市场的创业带头人,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一批下岗职工稳定就业;有开办饭店、食品店、美容美发的“小老板”,通过与大店、名店错层经营,争得了市场份额;有以社区为平台的保洁服务队,承担起了美化服务社区的职能;有以家庭为生产基地的编织社,产品已打入了欧美市场。我们组织报告会、现场会宣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业绩,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鼓励下岗职工主宰命运,自强创业。

二、固化于制,形成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重在编织工作网络、强化源头参与、落实政策保障、加强目标考核。

1.编织工作网络。全区成立了促进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区总工会作为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单位,承担了帮助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我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网络健全、各种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再就业中介服务活动,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并与劳动局配合,使其694名劳动协管员成为工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的共享人力资源,进而形成了上下贯通、反映灵敏的再就业工作网络。

2.强化源头参与。利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参加人大、政协会议,列席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等机会,及时反映下岗职工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当好他们的代言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指导各基层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和职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改革方案中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安置、分流等重大问题,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保证企业转制的同时职工随之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劳动关系的平稳转移。

3.落实政策保障。加强同税务、工商、银行、卫生、城建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在劳动局设立了“职工维权服务站”,及时协调解决职工再就业中遇到的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贷优惠、劳动保险等问题。扎扎实实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其真正成为惠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及时雨和助推器。

4.加强目标考核。采取区、街局公司、企业社区三级签订责任书的形式,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再就业指标,搞好压力传递。强化月进度报表、季情况通报、半年工作总结和年终考核的过程管理,随时掌控合理进度。建立激励机制,评选再就业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并和市区的各项综合评比表彰紧密挂钩。

三、外化于行,积极拓宽再就业渠道

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呈供过于求的态势,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因此,拓宽就业渠道就成为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关键,我们从5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整合社会资源,寻找岗位。工会组织必须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才能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岗位。我们注意深入到全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调研,挖掘储备再就业岗位,先后与500余家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良好、诚信度较高的驻区企业签订了“要约书”,建立了“空岗”报告联系制度,形成了就业供需联盟。几年来,5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再就业。

2.促进企业发展,开发岗位。解决再就业问题离不开发展这个硬道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不少外资和民营企业到我区落户发展,拓宽了再就业空间。原有的区属企业通过改制,增强了发展后劲,不但安置了转岗职工,而且还为社会提供了再就业岗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下岗再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7%以内。

3.兴办经济实体,创造岗位。为了促进下岗职工规模就业,我们把经济增长点作为再就业的着力点,积极创造条件兴办公益性企业。区总工会在帮扶中心成立的同时,成立了西泰公益性家政服务公司,全部安排“4050”下岗失业人员。另外,园林、房管、公安及各街办事处也积极组建了公益性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壮大,就业岗位也不断扩充,截止目前,16家公益性公司共安排下岗失业人员1967人。

4.举办招聘专场,聚集岗位。大型招聘会为下岗职工提供了更大的择业余地,同时也为企业和下岗职工架起了沟通、联系的桥梁。我们与劳动局、工商局、人事局、工商联等有关部门每季度联合举办大型免费招聘活动,同时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举办免费招聘专场,为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牵线搭桥。几年来,先后举办的20余次大型招聘活动共提供100多个工种、20000多个岗位,9000余人在招聘活动上达成了就业意向。

5.扶助特困职工,延伸岗位。特困职工是需要特别关心的群体,我们在为其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优先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对已无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就千方百计安排其子女就业。几年来,先后在家乐超市、食为天快餐公司、区环卫局等单位安置了150余名特困职工子女实现了就业。

篇8: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会

关键词:福建省,下岗再就业,公共政策

下岗职工是否能够再就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福建省下岗职工不断增多, 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 经济危机使福建省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 提高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度。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需要从具体工作抓起, 逐步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创业、市场引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框架, 为了实现长效健康的运行机制, 政府要在公共政策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创建良好的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服务环境, 引导下岗职工自主就业。

(一) 建立、规范下岗职工再就业劳动力市场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的用工增减意向、规模和岗位技能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下岗职工的实际特点, 集中采集一批合适的就业岗位,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场招聘洽谈活动, 为下岗职工提供一批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劳动力市场要优先考虑下岗职工再就业, 同时要积极推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险接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就业服务运行体系, 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制度, 尽快形成市场引导的就业机制。

(二) 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服务质量

通过广泛使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门户网站, 对就业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 扩大公开信息的接收面。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建设, 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透明化。

(三) 构筑信息数据平台

1.建立信息库

要做到省、市、区、街道、社区信息联网, 大力采集管辖范围内下岗职工的相关信息, 包括下岗职工的数量、年龄、行业、地区分布等, 然后将数字进行专业的分类和处理, 作出专题报告和主要的指标排序, 从宏观和微观全面反映下岗职工的情况。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工作小组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 并通过政府网站、专门杂志和其它媒体对外公布, 提高信息透明度, 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外, 积极地推行个人再就业求职登记制度, 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处理好社会保险的接续等事宜。

2.拓宽信息咨询平台

加强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 拓宽信息咨询服务领域, 集中各专业人力资源, 打造更全面、更广阔的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建立专业就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各行、各业、各地的就业服务性信息。加快就业、失业信息监测预警分析体系的建设, 及时了解人力市场变化情况, 做好就业走势分析, 准确预测人力需求的供求状况, 引导下岗职工就业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同时, 还要做好信息政策出台后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下岗职工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保证下岗职工的经济利益。对无法可依的“空白领域"尽快制定相关法律, 对已经存在法律约束的领域, 则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并充实新的内容。在法律的制定、修改过程中, 要多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五) 健全有效宣传渠道

福建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采用各种手段, 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 向下岗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及其相关信息。成立专门针对性的劳动力市场、招聘会现场等向下岗职工发放信息, 让他们及时获得培训和工作岗位信息。各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宣传工作中, 积极组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就业服务、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业务部门设置宣传咨询点, 宣传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各种宣传资料, 解答各类问题。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 集中宣传相关的内容和成果, 宣传下岗职工就业的成功事例和先进典型。

二、制定开发再就业岗位政策

(一) 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所谓公益性岗位, 就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社会公益性的岗位, 例如城市交通协管员、保洁管理员等等。针对下岗职工就业技能低、年龄较大等特点, 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通过政府投资购买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 提供一些公益性就业岗位, 将社会治安与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 不仅可以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新岗位, 而且可以使城市治安更加稳定, 城市的运作更加完善。

(二) 建立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提供再就业岗位

由政府牵头, 集中社会各种资源, 为提供再就业岗位的企业建立优惠的政策。例如, 政府可以建立再就业资金,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然后由政府从再就业资金中支付下岗再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工资补贴, 从而减轻就业单位的成本, 鼓励其招聘下岗职工。另外, 可以根据企业提供再就业岗位的数量的多少, 与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相挂钩, 提供的再就业岗位越多, 获得的优惠越多, 从而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岗位。

(三) 积极开发、建设就业基地

基地是就业的载体, 只有建立基地, 才能有效地增加就业岗位。因此, 各地都要从发展的大局出发, 统筹谋划, 加大投入, 大力兴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 引入外来企业到福建省投资建厂, 积极鼓励在园区内自主创办企业, 从而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开拓更广的就业渠道。政府应坚持“以发展促就业”的就业工作思路, 加大投入, 开发就业岗位。

(四) 开发社区服务性岗位

社区就业主要包括社区管理和公共性服务、社区居民服务以及面向社区单位服务等三大领域。社区服务岗位具有门槛低、服务范围广和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实现再就业的空间很大, 蕴藏着很多就业机会, 因此社区就业正逐渐成为大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社区就业岗位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 涉及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治安保卫、居民管理等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 以及物业管理、家庭护理、小件维修等便民利民的小服务项目, 因此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加强、加快社区就业的建设对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激活社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使社区服务的效应充分释放, 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创新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造有利于社区服务发展的环境, 切实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加速下岗职工在社区服务中就业。

三、制定并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

(一) 保障基本生活

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创业的重要条件。应尽快健全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及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使下岗职工有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 逐步提高城市下岗职工的救济补助标准。发展慈善事业, 拓宽救济资金的来源, 同时要加强对捐助资金使用的监管, 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 开展技能培训, 提高下岗职工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下岗职工下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解决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下岗职工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由政府出资补贴, 劳动就业服务相关部门统一培训规划、管理, 发动政府及农业、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培训体系, 初步形成以省市就业培训中心为主体, 以基层劳保所 (站) 为中心, 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培训网络。结合下岗职工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劳动需求, 突出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三大特色, 以培训促进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采取初、中、高级培训相结合, 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 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 重点提高受训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带动下岗职工从安置型就业走向市场调节型就业。

(三) 鼓励自主创业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范文下一篇:自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