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裁定书

2024-04-28

民事裁定书(共16篇)

篇1:民事裁定书

民事诉讼―民事裁定书(诉前财产保全用)

(××××)×民保字第××号

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申请人×××因……(写明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原因),于××××年××月××日向本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被申请人……(写明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具体内容)。申请人已向本院提供……(写明担保的财产名称、数量或数额等)担保。

经审查,本院认为,……(写明采取财产保全的理由)。依照……(写明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写明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保全措施的内容)。

申请人应当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本院将解除财产保全。

本裁定送达后立即执行。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向本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

来源:公开选拨领导考试

篇2:民事裁定书

____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执字第 号

申请执行人________ 被执行人__________

本院依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____________,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向被执行人____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被执行人,但被执行人____至今未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拍卖被执行人________所有的____________。本裁定送达后立即生效。

执行员___________ ___年____月____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___________

附:

一、首部

依次写明以下事项: 1.制作文书的法院名称 2.文书名称 3.文书编号 4.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正文

1.写明执行依据。在“本院依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________”之后的空白处写明生效法律文书的制作机关、日期、文书字号和名称。

2.写明执行通知的履行情况。表述为:“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向被执行人____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被执行人____________,但被执行人____至今未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其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写执行通知书的制作日期,指定被执行人履行的义务和期间,被执行人的姓名或名称。

3.写明裁定的法律依据。表述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1)拍卖被执行人的知识产权,适用法律时应加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0条第2款。

(2)对被执行人所有的股票拍卖,适用法律时应加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2条。

(3)拍卖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被冻结的投资权益或股权,适用法律时应加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4条第2款。

(4)拍卖被执行人持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适用法律时应加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

4.裁定内容。表述为:“拍卖被执行人____所有的”。在其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写被执行人的姓名或名称,被拍卖财产的名称、数量等内容。

5.裁定的法律效力。表述为:“本裁定送达后立即生效。”

三、尾部

应当依次写明以下事项: 1.执行员署名。

2.制发本文书的时间(年月日)。即签发法律文书的日期,而不是承办人拟稿书写的日期。3.制作本文书的人民法院的院印。其位置应当在制作日期的上侧,要求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必须不偏不斜,保持公正、严肃,文字、国徽必须清晰。

4.书记员署名。

篇3:论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性质上属于证据。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认定书属于证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制作事故认定书, 当作处理事故的证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也规定了, 对于认定书, 法院应当审查并且确认相应的证明力, 有如果有证据可以推翻认定书, 那么法院可以不采纳认定书。法律和司法解释都确定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证据的属性, 那么就要依据证据规则审查该认定书的效力如何, 确定是否采纳该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是判决案件的唯一证据, 如果认定书自身存在程序瑕疵等或者有相反的证据推翻认定书, 那么法院可以不予采纳认定书。

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不相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已经不再使用原来的事故责任认定书, 认定书是对当事人发生事故过错及原因力的认定。交警对事故的原因及责任进行认定, 这种责任并不等同于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也不是确定赔偿责任的唯一依据, 如果有相反证据能够反驳认定书的, 法院根据相反的证据、事故认定的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 重新确定责任。事故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 加害人主观上的过错, 实施的加害行为导致损害后果, 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事故责任不同于事故赔偿责任。第一, 两者的责任主体不同。事故责任, 认定的是交通事故直接参与人的责任, 一般包括司机、乘客。而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并不限于司机、乘客, 还可能包括机动车的所有人或所属单位或保险公司等, 比如在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分离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是使用人的责任, 但可能因为使用人执行单位的工作任务, 最终由单位承担替代责任, 此时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不一致。认定书一般是对直接参与人的责任划分, 不涉及到保险公司的责任, 但是法院会确定保险公司是否要承担责任, 如果加害人投保了交强险, 那么由保险人在有责或无责范围内承担责任, 如果加害人没有投保交强险, 那么由加害人承担责任。现实中经常发生车辆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况, 比如在出借车辆的情况下, 交警通常不会认定车辆所有人的车辆, 但是在赔偿责任中, 法院会判断所有人是否要承担责任, 在所有人将车辆出借给朋友时, 如果所有人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 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比如所有人明知朋友没有驾驶证, 仍然出借车辆, 那么发生交通事故后要承担责任。如果将车辆出借给饮酒的朋友发生事故后, 所有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交警通常不会判断与车辆相关人的责任, 但是法院会确定相关人是否承担责任, 对交通事故发生有过错的, 法院会判决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所有人将车辆出借给朋友时, 要尽到一定的审查义务, 审查朋友是否有驾驶资格, 是否有饮酒的行为等, 如果明知朋友有上述情况, 仍然出借车辆发生事故的, 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车辆未投保的情况下, 将车辆出借给朋友, 发生交通事故后, 也要承担责任。法院在确定赔偿责任时, 还要判断相关人对事故的发生是否存在过错, 如果存在过错, 那么就要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还会出现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行为人不负责任, 但是法院最终判决行为人承担一定责任, 比如好意搭载乘客发生事故后, 虽然交警认定乘客不负责任, 基于司机无偿搭载乘客这种善意的行为及为了鼓励这种行为, 法院可以判决乘客承担一定责任。第二, 两者适用的责任原则不同。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即无过错就无责任, 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 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 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 全部过错的为全部责任。而认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不是单纯依照过错责任原则, 比如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实行过错推定原则, 认为机动车一方有过错, 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自身没有过错的, 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 行人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 还要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此时适用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还适用了过错相抵原则, 根据行人的过错程度相应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如果是行为人在执行单位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发生了交通事故, 那么由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第三, 适用的法律不同。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主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认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除了上述法律依据还包括《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等,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十条等, 以及司法解释, 其中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包括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和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事故时的处理规定。

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证据, 是法院确定赔偿的证据, 依据证据规则审查该证据, 确定是否采信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重新认定当事人的责任, 并作出相应的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廖焕国.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2]徐清宇.通行正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篇4:民事裁定书

关键字: 拍卖裁定 救济 再审

引言:从一个案例说起

X市压缩机公司因与C县英轩实业有限公司纠纷一案,经当地县人民法院判决压缩机公司败诉,并对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进行了查封与拍卖。C县人民法院于2010年10月15日签发了查封压缩机厂房屋与土地的裁定书,并于2012年11月27日对查封的土地和房产进行了拍卖。事实上,在C县人民法院查封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屋之前的2010年9月25日,J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压缩机厂名下的所有土地与房产,并与2012年5月和2013年3月进行了续查封。因此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始终处于S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查封状态。压缩机厂因此向英轩实业所在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S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和《民事诉讼法》第154条和225条的规定,对裁定再审、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等诉讼程序性裁定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裁定该案再审申请不予受理。此裁定作出后,压缩机厂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8条"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规定可知,只有查封裁定的J市中级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进行拍卖,而C县人民法院无权拍卖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因而申请再审。对于此案,笔者认为,S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压缩机厂的再审的理由只单列法条不讲法理无法令申请人信服。基于此,笔者针对本案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再审的理由作出法理分析,从而为司法实践的运行提供建议。

一、民诉裁定再审救济问题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程序问题以及特殊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具有结论性、权威性的判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①。当执行裁定出现错误时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救济措施予以救济。《民事诉讼法》第154条对裁定的适用做了规定,而针对各裁定错误的救济方式却规定的较为分散。比如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4条第二款不予受理裁定 、驳回起诉裁定、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可以通过上诉予以救济。很少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08 条做出规定: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那么其他的裁定,比如本案中压缩机厂针对C县人民法院错误裁定拍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能不能通过再审的方式救济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中关于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否具有法理基础呢?

综合《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的一些批复可以看出我国的立法中明确规定的可以申请再审的只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按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因此就出现本案中压缩机公司因为C县人民法院的错误裁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6项规定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而不予受理。我们都知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再审的主体包括当事人、人民法院、检察院;而大多数的上述司法解释主要规范的都是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请抗诉再审。那么针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否符合法理和法律依据呢?

二、本案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法理分析

事实上,不仅仅是S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错误不允许申请再审,在司法实践中,当前人民法院针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错误申请再审一般都不予受理,据笔者查阅资料所知某法院裁定执行白美才申请执行白德才财产案中,后白德才针对此执行裁定向法院提出再审,法院最后经审判监督部门审查后以受理了白德才的再审申请。那么人民法院普遍对执行裁定的再审申请不予受理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呢?理论界普遍认为非讼程序当中应适用非讼法理。而非讼法理要求在非讼程序中由职权主义快速推进程序进行,采职权探知主义而不适用辩论主义。由此,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一般而言保障较弱。法院以职权推进程序、调取证据而不必听取当事人意见。更特殊的是,非讼程序并非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设立,并不确定实体权利义务,因此,一般其裁判不具有羁束力和既判力,法院可以依职权变更或者撤销。基于以上非讼法理,在非讼程序过程中作出的裁定和结果性裁定,当事人都不可声明不服。②正是基于此诉讼法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规定:对裁定再审、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等诉讼程序性裁定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

另一方面讲:法院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就具有既判力效力,不容更改。我国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特地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纠错审判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作为纠正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定的一种补救程序。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针对的对象是"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有人据此主张生效执行裁定发现错误的当然适用于审判监督程序。实践中有的法院也依此操作。仅从第一百七十七条的字面文义解释,似乎生效错误执行裁定的纠错也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

(一)执行权与审判权本质差别决定了执行裁定不能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判与执行都是民事诉讼中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的程序。二者构成民事诉讼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在本质上二者存在根本区别。

(二)从立法体例上讲,《民事诉讼法》中审判监督程序是审判程序一编中的一章,而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是各为一编,分别为总则指导下相互独立的不同部分。审判监督程序的效力不应及于执行程序。

(三)从实际运作过程看,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实际上就是重新适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一审、二审的审理程序在诉讼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执行裁定究竟是按照什么程序作出法律并无规定。

注释:

①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②王林清,刘鹏飞:《民事裁定再审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林清,刘鹏飞:《民事裁定再审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2]黄良友:《论民事再审之诉的客体》,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6期;

篇5:民事裁定书(先予执行用)

民事裁定书

(××××)×民初字第××号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与一审民事判决书样式

相同。)

本院在审理……(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中,×告×××于×

×××年××月××日向本院提出先予执行的申请,要求……(概括写明请求的具

体内容),并已提供担保(未提供担保的不写此句)。

本院认为,……(写明决定先予执行的理由)。依照……(写明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写明先予执行的内容及其时间和方式)。

本裁定书送达后立即执行。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向本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审判长 ×××

审判员 ×××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6:民事裁定书(终结再审审查用)

民事裁定书

(××××)……民申……号

再审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

被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

二审上诉人/二审被上诉人/第三人(一审诉讼地位):×××,……。……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再审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再审申请人×××及×××(写明原审其他当事人诉讼地位、姓名或名称)……(写明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本院(××××)……号民事判决/民事裁定/民事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本院审查过程中,……(写明终结审查的事实根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二条第×项规定,裁定如下:

终结审查×××的再审申请。

××× 审

××× 审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二条制定,供人民法院终结再审审查程序用。

篇7:民事裁定书(解除财产保全用)

______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字第号

原告(或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告(或被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本院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作出(______)___民___字第___号财产保全的裁定,现因……(写明解除财产保全的理由)。依照……(写明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裁定如下:解除对______的……(写明财产的名称、数量或数额等)的查封(或扣押、冻结等)。

审判长:____________

审判员:____________

审判员: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____________

篇8:民事裁定书

本文希望通过对终结执行以及终结执行后再执行制度进行初步探讨,对民事案件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债权人的再执行申请产生初步了解,进而实现对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全面保护,并以此作为改善目前执行困境的一个切入口。【关键词】终结执行;效力;不可恢复性;再执行;债权凭证制度

一、终结执行的概念

终结执行,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因发生法定的特殊情形导致已经开始的强制执行无法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制度。

二、终结执行的效力

终结执行的效力主要是指终结执行是否具有可恢复性,对此学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认为终结执行的效力体现在程序上终结执行后不再恢复执行,实体上终结执行后不再以司法强制力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也不以执行程序保证权利人实现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

有的学者则认为终结执行只对是原案产生不再执行也不再恢复执行的效果,但是该案件仍有通过重新立案而进行强制执行的可能。

笔者认为,由于终结执行的依据、法律事实等有可能发生变化,对于终结执行的效力问题有待考究,但是,终结执行并不意味着原执行的依据当然是去强制执行力。实现债权人债权作为民事强制执行的根本目的,基于这一目的出发,只要执行的条件具备了,法院就应当执行。否则,就会背离强制执行的目的,损害债权人的权益。况且,执行依据强制执行力的丧失,只存在于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的情况之下。

三、再执行制度

1.再执行的概念。再执行,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出现了特定的是由,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的申请对原来裁定终结执行的案件再次执行的程序。再执行的本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裁定终结执行的案件重新启动,使其再次进入执行程序的一种法律制度。

2.再执行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利益的追逐越来越强烈,在执行过程中,很多被执行人可能通过隐匿财产、滥用执行和解等方式造成执行不能的后果,最终导致债权人债权无法实现。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法院执结率的要求,很多法院在尚未查清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债权银行亦未申请终结执行等情况下,即以“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为依据裁定“终结执行”,致使债权人失去了最后的救济机会又无法补救。

四、结论

由于既判力理论的存在,进入执行程序的债权已经不可能通过另行诉讼等其他方式施以救济,为了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就只能在执行程序中对其不遗余力地保护。

通过再执行程序对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提供长期的救济途径,这不仅是社会趋势所向,也是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体现。但是现行执行程序在对申请执行人债权的保护上尚不够彻底,从而使再执行程序的存在相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虽然再执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但是它能够很好地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执行制度相融合,并且不会对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产生不利影响。执行程序作为大多数民诉讼案件的必经程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决定着当事人权利的真正实现,体现着司法的最终权威。这是本文选择执行作为论题的原因,也是再执行程序的意义之所在,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探讨,有助于解决当前民事执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題,也能够为切实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提供完善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加瑞:《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页;田平安、陈彬:《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65页;邵明:《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85页;丁亮华:《最新民事执行程序解读与运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江必新:《新民事诉讼法理解适用与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988页

[2]马原:《民事诉讼法条文精释(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7页

[3]童兆洪主编:《民事强制执行新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234页

[4]张卫平:《再论民事执行》,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3月21日

[5]谭秋桂:《民事撇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6][台]杨与龄:《强制绷示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篇9:民事裁定书(终结督促程序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督字第××号

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本院受理申请人×××的支付令申请后,于××××年××月××日发出(×

×××)×民督字第××号支付令,限令被申请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

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本院提出书面异议。被申请人×××已在规定期间提出书面

异议。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终结本案的督促程序。

本院××××年××月××日(××××)×民督字第××号支付令自行失效,申请人可以依法起诉。

本案受理费××元,由申请人×××承担。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10:民事裁定书(驳回支付令申请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驳回支付令申请用)

(××××)×督字第××号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申请人×××于××××年××月××日向本院提出支付令的申请。本院受理后,经审查认为,……(写明申请不成立的理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的支付令申请。

本案受理费用××元,由申请人×××承担。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判员 ×××××××年××月××日(院印)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11:民事裁定书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执字第××号

申请执行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执行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本院依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写明生效法律文书的制作机关、日期、文

书字号和名称),于××××年××月××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

行人……(写明指定履行的义务和期间),但被执行人至今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

文书确定的义务。依照……(写明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具体写明采取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

执行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12:别了,京都议定书

这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来到了海湾地区。11月26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8次缔约方大会(COP18)的开幕大会上,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协调员毕欣欣发现,会场的中文翻译把会议称作COP“十八大”。毕欣欣觉得非常有趣,这体现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多哈气候大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敲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机制和落实。2008年开始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今年年底到期。目前,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和美国都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第二期的减排目标,这意味着,从实质上来说,《京都议定书》已经消亡了。

正在多哈会议现场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北京办事处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在接受《新商务周刊》专访时说:“希望多哈会议是一个平稳过渡的、务实包容的会议,希望经过商议和妥协,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成共识

早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就已经对气候变化问题达已经成共识。杨富强介绍说,科学界从1970年代就开始讨论气候变化,之后的数据也确实显示出气候变化正在逐年加剧。1980年代末,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组建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里面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他们为决策者提供一手的参考资料。1990年,IPCC发表了《第一次评估报告》,这份报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采取具体的措施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1992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153个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

19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背景是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附件一国家)的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少于总排放量的30%。“从那时候起大家对于气候变化的讨论不是‘有或没有’,而是‘怎样去做’。”杨富强说。

正是围绕着这个“怎样去做”,各个国家经过持续5年艰难的谈判。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进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这是气候公约之下第一个具有强制力与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在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这一年的开放签字期内,共有84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期间,美国和俄罗斯都不太乐意加入承诺。虽然戈尔曾代表美国签署了条约,但后来由于没有经过国会的核准,美国实际上不对《京都议定书》承担责任。

美国的不参与对于《京都议定书》的推进工作是一项巨大的麻烦。因为按照条约规定,它只有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该国家在达到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2002年5月23日,冰岛作为“第55个国家”加入了条约,而离开了美国和俄罗斯,“55%”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完成的目标。

于是,欧盟积极拉动摇摆中的俄罗斯。在苏联分崩离析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的状态中,一时间工厂减产,排放也少了很多。因此在当时的情形下,俄罗斯考虑损失不会太大,且有一定量的碳排放份额可以用来出售,所以最后同意加入京都议定书。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于90天后的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退回原点

杨富强在一篇多哈笔记中写道:“多哈会议的大厅是个庞然大物。不由得想起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狭小的会场容不进四万人的参会者,只好把一半多的参会人员拒之门外。这次参会的几千人员在会场之间显得冷冷清清。”

在杨富强看来,虽然这些年来各国百姓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也都有所提高,但是气候谈判却依旧举步维艰。众多国家拒绝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的减排目标,这样《京都议定书》第二期便已名存实亡,“缺少了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东西,气候谈判又回到了原点。”

在谈判的过程中,欧盟一直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杨富强介绍,在欧盟人的心中,气候变化发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地方。欧盟群众在气候变化方面非常激进,比如在德国,如若某一政党不提气候变化,基本上是不可能被选上的。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尽管一些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节能减排、推动可再生能源始终被视为“无悔的政策”。

现在,气候谈判难以进行的一个阻碍就是各国政治意愿不足。当发达国家遇到经济衰退,面对气候变化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犹豫。

杨富强说,气候变化谈判是政治主导的,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谈判缺乏领袖人物。每当谈判进入冗长而毫无进展的阶段时,人们就会怀念当年《京都议定书》的推动过程。当时,除去欧盟的积极和美国的被动,其他国家也一直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讨价还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之间也经常有一些互动和争论,这些讨论为合约的签订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和活力。而现在的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抱成一团,各自坚守不可动摇的立场,彼此认为对方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最后使谈判陷入僵局。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

从1980年代,保护环境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在《京都议定书》的开始阶段,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认为节能减排更多是发达国家的义务。但到了2008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同时,一场雪灾使得中国开始反思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杨富强对《新商务周刊》说,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要改变发展中的不平衡、不持续、不协调,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这从政策的层面为中国在接下来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工作指明了方向。杨富强介绍,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节省了大约7亿吨标煤、1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而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减碳目标是17%,节能目标是16%。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去年,我国烧了将近30亿吨煤,这对于许多方面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杨富强说,不管《京都议定书》二期将会走向怎样的方向,中国都将很关注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方面的工作。同时,中国也期待一个能够像《京都议定书》一样的有原则的国际性气候合约,这些原则包括公平,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各自符合各自能力的责任意识,只有在这样一个条约的约束下,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才能得到应对。

篇13:民事裁定书(准许或不准撤诉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初字第××号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与一审民事判决书样式

相同。)

本院在审理……(写明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中,原告×××于××

××年××月××日向本院提出撤诉申请。

本院认为,……(写明准许或不准撤诉的理由)。依照……(写明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写明裁定结果。分两种情况:

第一、准许撤诉的,写:

“准许原告×××撤回起诉。

……(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

第二、不准撤诉的,写:

“不准原告×××撤回起诉,本案继续审理。”〕

审判长 ×××

审判员 ×××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14:民事裁定书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终结公示催告程序用)

(××××)×民催字第××号

申请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申报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申请人×××因……(写明票据名称及其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情况),向本院申请公示催告。本院受理后于××××年××月××日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在××日内申报权利。现申报人×××已在规定期间向本院申报权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终结本案的公示催告程序。

申请人或申报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本案受理费用及公告费××元,由申请人×××承担。

审判员×××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15:民事裁定书

上级法院移交下级法院审理用民事裁定书

××××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民初……号

原告:×××,……。

……

被告:×××,……。

……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原告×××与被告×××……(写明案由)一案,本院于××××年××月××日立案。

本院经审查认为,……(写明移交管辖的事实和理由)。且已经报请××××人民法院(写明上一级人民法院名称)批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二条规定,裁定如下:

本案由××××人民法院(写明下一级人民法院名称)审理。

本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 判 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 记 员 ×××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二条制定,供人民法院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意后,将其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裁定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用。

2.案号类型代字为“民初”。

3.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开庭前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1)破产程序中有关债务人的诉讼案件;

(2)当事人人数众多且不方便诉讼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其他类型案件。

篇16:《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球性公共资源,地球上每一个人均享有加以利用的权利,但也可能造成“公地的悲剧”,引发全球变暖的灾难。因而,减缓气候变化是一个现实决策问题,涉及全球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这就使得气候变化这样一个环境问题转变成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

国际气候合作的基础是公平与效率问题,既要考虑历史责任,也要考虑现实排放与未来需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南北关系问题。发展中国家以“公平”来维护自己的发展权益;发达国家以“效率”来强化自身的经济利益。但南北双方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防范全球变暖。这种矛盾统一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国际合作寻求双赢的机制与方法。鉴于温室气体减排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各国都有“搭便车”(free ride)的趋向,因而,关于确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实现减排途径的国际气候谈判颇为艰难。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于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的重要成果。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为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附件I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比1990年水平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生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议定书的国家达55个;第二,批准《京都议定书》的附件I缔约方,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须至少占全体附件I缔约方1990年排放总量的55%。

在围绕《京都议定书》生效的问题上,各国、集团利益各不相同。美国以气候变化在科学上尚具不确定性,实现《京都议定书》目标对美国经济影响太大,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没有有效参与为由,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由于美国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体附件I国家的36.1%,所以,美国的退出威胁到议定书的生效前景。这就使俄罗斯增加了博弈的砝码。俄罗斯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附件I国家总排放量的17.4%,如果俄罗斯批准,那么《京都议定书》就满足了生效的条件。虽然俄国内一直存在非常激烈的争论,但在加入WTO问题上得到欧盟的政治支持之后,俄罗斯终于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生效:对中国意味深长

《京都议定书》依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没有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因此《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并没给现在的中国带来切实压力,但对未来中国影响巨大。

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两方面都非常独特。就规模而言,巨大而继续增长的人口意味着,相比世界上其他经济体,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产和消费都要大;就发展速度而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很快,并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有庞大的农村人口,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必由之路。中国在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和其他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拉动下,中国的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新的重化工特征意味着我国工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从1990年至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增长量达8.23亿吨,占世界总增长量的27%。未来20~50年间,中国需要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进行平衡。中国的选择只能是继续化压力为动力,寻求低碳发展道路。

当然,《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对中国经济也有负面效应。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而我国正需要大量的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工业化的加速阶段,经济的物理扩张,多数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而且一经投入,便有一个投资回报期技术和资金的“锁定效应”(Locked-in effect)。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个人大宗耐用消费品一旦投入,其使用期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这样投入的资金便被“锁定”,立即更换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未来中国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却可能被这些投资“锁住”。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移出去,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冲击。

清洁发展机制:一个大舞台

《京都议定书》生效向中国企业发出了市场信号,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不再是免费的公共资源,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合作也能带来经济利益。《京都议定书》引入了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个灵活机制,其中CDM是惟一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减排机制。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减排增量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5?觸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以资金援助与技术转移的方式在没有减排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由此获得低成本的减排量作为回报,帮助实现减排义务,同时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被认为有很多有利条件实施CDM项目,如技术能力强、国家风险低、比较容易获取项目投资等。据预测,到2010年的五年间,发达国家对京都三机制的减排额的需求大约是每年7.2亿吨二氧化碳。在这个总量中,通过CDM来完成的占23%,中国的市场份额估计占11%,即近8000万吨二氧化碳。因为在CDM下的合作项目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国际市场价格,发达国家需向发展中国家支付5?觸10美元,这样算来,中国的年总收入是4?觸8亿美元。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比,8亿美元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它的技术进步效应与环境效应。它能促进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改善当地环境质量,这都是长期效益的作用,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对于我国来说,应采取积极的CDM政策,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获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与资金支持。

2004年6月30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这标志着中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入有章可循的新阶段。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中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的巨大舞台,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已经捷足先登,成为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合作伙伴。然而,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碳排放贸易价格仅为3~6.5美元/吨碳,远远低于中国很多CDM项目的减排增量成本。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很多潜在的CDM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在参与时要有风险意识。

后京都制度框架:何去何从

虽然《京都议定书》已正式生效,但它只是防范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一步。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年为2012年,后京都的国际协定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主要排放大国、尤其是位居前两位的美中两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美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承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美国作为第一排放大国,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4;中国尽管为发展中国家,但排放总量也占世界的1/7,而且可望在2025年前后超过美国。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明确后京都的国际制度构架。

《京都议定书》的面世有着复杂的背景。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条约,而是同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利益以及国家安全等紧密联系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后京都谈判,也将充斥着国与国之间的争执、交换、妥协、纠葛,充斥着合纵连横的权谋。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提出了不少特别针对后续承诺期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减排行动的方案。欧盟(25国)主张沿用《京都议定书》模式,制定绝对排放上限,而美国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和一些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认为,减缓气候变化不能限制经济增长空间。而欧盟和小岛国以及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则主张,为了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应该全球共同参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最易遭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主张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后京都谈判进程。而欧盟和美国的关注点还在温室气体的减排方面。

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必须公平地反映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诸如责任、能力和减排潜力。许多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的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规模的扩张和工业设备的增加都要求大量的碳密集度高的产品,其能源和碳排放需求将大量而迅速地增加。即便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减排潜力,但由于缺乏经济上的投入以及技术能力上的匮乏,使得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潜力也难以实现。此外,中国、印度和南非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为有限,而且这种资源存量格局在将来也不会有所改变。在这样情况下,发展中大国要实现承诺也必须考虑到它们的资源禀赋情况。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承诺必须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上一篇:国人旅游不文明现象新闻评论下一篇:昆仑燃气客户端应急处置原则.ppt.Convertor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