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2024-05-02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精选14篇)

篇1: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一、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地位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支与方法医学教 育网整理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分支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

(2)心理生理学理论

(3)行为主义理论

(4)人本主义理论

(5)认知学派理论

二、医学心理学基础

1.心理活动

(1)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活动的定义与分类

2.心理实质

(1)动物心理的发展

(2)心理实质的内容

3.认识过程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2)学习与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3)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4)想象与创造的概念

4.情绪过程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3)情绪的有关理论

(4)情绪的作用

5.意志过程

(1)意志的概念

(2)意志的特征

(3)不良意志的品质

6.需要、动机与挫折医学教 育网整理

(1)需要定义与分类

(2)需要层次论

(3)动机定义与分类

(4)冲突的类型

(5)挫折

7.人格

(1)人格的定义

(2)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3)气质的概念、生理基础、分型与意义

(4)性格的概念、特征与分型

(5)人格的理论

(6)人格形成的`标志

8.行为

(1)行为的定义

(2)本能行为与社会行为

(3)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

(4)C型行为与癌瘤发生

三、心理卫生

1.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1)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3)中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四、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概述

(1)心身疾病的定义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3)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

2.心理应激与应对

(1)心理应激的定义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与机理

(3)心理防御机制

(4)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3.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2)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五、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的概述

(1)心理评估的概念

(2)心理测验的分类

(3)医 学教育网整理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2.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

(1)心理测验的原则

(2)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条件

3.常用的心理测验与评定量表

(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3)评定量表

六、心理治疗与咨询

1.心理治疗的概述

(1)心理治疗的概念

(2)心理治疗的性质

(3)区分(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

(4)心理治疗的分类

(5)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2.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

(2)行为主义的常用方法

(3)人本主义疗法的特点

3.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要求医学 教育网整理

(1)心理治疗中医患关系的特点

(2)心理治疗的工作原则

(3)对心理治疗师的基本要求

4.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概念

(2)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手段

篇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1.医学伦理学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

(1)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2)“医乃仁术”,医生应是医德高尚的人

(3)医学实践的道德内涵

2.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1)市场经济对医学实践的正、负效应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二、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1)不伤害

(2)有利

(3)尊重

(4)公正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1)医学伦理学规范的本质、形式

(2)医学伦理学规范的内容(1988年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3.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1)权利与义务

(2)情感与良心

(3)审慎与保密

三、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性质

(1)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

(2)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

2.医患关系中病人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

(1)病人的道德权利

(2)病人的道德义务

3.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医学道德

(1)医患关系的民主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2)医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3)医患关系的物化趋势对医德的要求

四、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1.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医学事业发展

(2)有利于医院集体力的发挥

(3)有利于医务人员成才

(4)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

(1)共同维护病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2)彼此平等、互相尊重

(3)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

(4)彼此信任、相互协作和监督

(5)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五、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

1.医德修养

(1)医德修养的意义

(2)医德修养的内容

(3)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医德评价

(1)医德评价的意义

(2)医德评价的标准

(3)医德评价的依据

(4)医德评价的方式

六、医学研究与医学道德

1.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

(1)有利于医学和社会的发展

(2)受试者知情同意

(3)维护受试者利益

(4)严谨的科学态度

2.受试者的选择

(1)对受试者的负担和受益要公平分配

(2)特别关照参加试验的弱势人群的权益

3.资料的保密

(1)对研究资料保密

(2)医师与病人之间的保密

(3)研究者与受试者之间的保密

4.意外损伤的赔偿

(1)因参加试验而意外损伤者有权获得公平的赔偿

(2)死亡者家属有权获得赔偿

(3)可预见的不良反应不在赔偿之列

5.审查程序

(1)研究前必须交伦理委员会审查

(2)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研究

七、生命伦理学的若干问题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2)我国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2.器官移植

(1)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2)器官移植的国际准则和医师的道德责任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2)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伦理原则

4.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

(1)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问题

(2)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

5.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2)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

6.脑死亡

(1)脑死亡的哈佛标准

(2)执行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7.安乐死

(1)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

(2)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3)国际上安乐死的立法状况

八、医学伦理学文献

1.《希伯克拉底誓言》

2.《大医精诚》

3.《纪念白求恩》

4.《纽伦堡法典》

5.《赫尔辛基宣言》

篇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在美国, 医生这个职业有很多优点:收入高, 工作稳定, 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受人尊敬。但是在美国, 做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培养一名医生所需要的正规化教育如下:大学4年, 医学院4年, 住院医师培训3~8年。所以一个美国人如果想成为一名医生, 必须接受11~16年的高等教育。

目前, 全美共有医学院校120余所, 年招生规模控制在16 000名左右。学生在进入美国医学院之前, 必须完成4年大学本科的学业, 所以, 美国的医学院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院等级。医学院学制是4年, 前两年主要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年开始进入临床, 同时学习临床理论课程;第四年主要在临床轮转见习。

美国正规医学教育过程主要由大学入学考试 (SAT) —医学院入学考试 (MCAT)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步 (USMLE Step1)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二步:临床理论部分 (USMLE Step2 CK)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二步:临床技能部分 (USMLE Step2 CS)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步 (USMLE Step3) —专科医师资格考试 (Specialty Board Exam) 。

美国医学生一般是在医学院二年级结束时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步考试, 通过后方可进入高年级继续学习, 医学院毕业前参加第二步考试。通过前两步考试后, 获得有限行医资格, 可以申请进入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报名参加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医学中心的相关学科进行住院医师培训。资格考试最后一步需在住院医师训练结束时进行, 也可在培训中参加考试。只有通过以上3步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才有资格成为主治医师 (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医师) , 并申请各自感兴趣的医院从事独立的临床工作。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步是关于基础医学理论的考试。考试的宗旨在于评估考生对行医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的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尤其强调健康、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科学理论和机理。第一步考试要求并保证考生不仅掌握目前安全而有效的行医所需的科学知识, 而且掌握通过学习不断维持自己行医能力所必需的科学原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步以多选题的形式进行, 考试时间为8小时, 大约有350道题, 分7个60分钟考试段进行。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二步是关于临床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考试的宗旨是评估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医学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关的临床医学科学, 从而有能力在上级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对病人实施医疗管理。其中包括强调促进医疗卫生水平以及疾病防治能力。第二步考试要求并保证考生对安全有效行医的临床医学原理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临床技能予以足够重视。第二步考试分为临床理论 (CK) 和临床技能 (CS) 两部分。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步的考试宗旨是评估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医学知识, 以及理解生物医学和临床科学, 从而能够在无上级医师监管的条件下独立行医。考试在独立承担一般医疗管理责任的假设前提下, 对考生进行最后的评估。第三部分考试以多选题形式进行, 共有大约480道题, 考试分段进行, 每个考试段中有35~50道题, 考生需要在45~60分钟完成每一个考试段。考试共两天, 每天8小时。多发及高危疾病是第三步考试的重要部分。这些考试内容反映在美国一般医师日常处理的临床问题。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考试获得美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证书 (有限行医执照) 以后, 学生便可申请进入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住院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 根据培训计划,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 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 学习到某一医学专科领域中合格医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 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对我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启示

2.1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问题导向、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课程设置应彻底打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 科学整合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 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多接触临床, 反复接触临床。通过贯彻“临床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 人文、医德教育全程不断线, 坚持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教学理念, 使学生不是刻板地记住医学理论知识, 而是在多次实践中反复揣摩, 灵活运用医学知识, 提升综合素质。

2.2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应建立模拟医院, 包括心肺检查训练室、重症监护中心、心肺复苏训练室、临床治疗室、标准手术室、动物手术实验室、消毒洗手室、虚拟腹腔镜训练室、显微外科手术室、模拟产房及新生儿室等, 并配置数字化的中央监控室。还应拥有全自动综合模拟人、虚拟腹腔镜、自动分娩人等较大型数字训练设施以及心肺检查网络系统, 腹部模型, 血压测量训练模型, 乳腺、肛门、外生殖器检查模型, 眼底镜等教学模型, 以及训练有素的标准化病人, 形成一个覆盖所有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培训的完整体系。

2.3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实施分阶段执业医师模拟考试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训练, 在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 进行基础医学理论的考试, 临床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在学完全部医学课程后, 进行医学综合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考试。让学生尽早、尽快适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帮助他们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摘要: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十分完善和成熟, 研究并借鉴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 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对我国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改革有一定帮助。

篇4: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关键词: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实习生;培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需求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增加,但是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医疗资源的供需失衡必然出现无资质“医生”行医,不仅不能医治患者本身疾病,反而会引发其他新的疾病或不良后果。例如,消毒器械不严格将会导致一些血液传染病等。因此,从事医疗行为的医师在规范培训后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极为重要。

医师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认可医师资格的方式,评价参加考试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合格以后授予国家执业医师资格,才能进行医疗行为。《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期满一年可报考执业医师。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即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因此,本科时期特别是实习生阶段的培训对于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师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几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发现每年报考人数增加而通过率却逐年下降,总通过率从2001年的68.4%到2008年的18.9%。另外,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也发现很多问题,如各医学院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统一,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各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几乎都是“各自为政”,同一个临床技能操作,在不同的医学院校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使许多考生的临床技能操作不够统一和规范。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操作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明显看出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的实际操作不够而且不精。当然,考试只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考试促进临床医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服务于患者。本文即从执业医师考试层面总结分析目前临床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一些提高临床实习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方法。目前临床实习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现行的医疗法规并没有对实习生的培训给予太多支持,带教老师承担了较大医疗责任风险。而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患者自我保護意识很强,大多不愿意配合教学医院的教学活动,使实习生在临床中的实践和操作机会相应减少。患者和家属对实习生的信任和配合度下降,使实习生的积极性受挫。这些都难以保证临床实习生的教育培养。

2.在某些医院还存在医院领导对实习生培训重视不够的问题,一些院校对教师的考核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另外,一些教学医院缺乏完善的实习生培训管理体系,带教教师的师资力量和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习生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同时,一些教学单位的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听课时大多在记笔记,难以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主动提问以及讨论的时间也很少。理论课学时多,实践课学时少,使学生动手机会减少。

3.实习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今的大学生一般出生于80或90年代,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少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的家长过度保护而有的家长则关心不足。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较差。而临床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从学生变成了“准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可能难以适应,容易出现实习态度消极、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实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业形势的紧张使大多数实习生心态不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许多实习生在实习的关键时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用人单位见面会,或者忙于参加考研补习班,频繁请假、迟到。而作为实习科室和教师,一方面想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同情学生,对学生的请假和迟到、早退等现象予以谅解和包容。这些都使实习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实习生精力也不集中,在实习阶段学不到扎实的基本技能。

另外,通过考试,我们发现一些考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之间的融会贯通也不足。这也是实习生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三、提高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由于医疗需求的增加,许多医学院校虽增加了招生人数,但教育资源却未跟上,导致实习生教学质量不能相应提高。实习生阶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合格执业医师的主要环节,也是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习生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执业医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1.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是提高实习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另外,医学院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及增加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投入也极为重要。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带教积极性也必不可少。

2.改进教育模式,在实习生培训中引入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PBL教学单元通常由一个带教老师和5~8个实习生组成,首先由带教老师给出一份病例,大家围绕该病例进行讨论,主要包括初步诊断和进一步检查,同时实习生根据临床实习时遇到的一些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治方法、操作等提出问题。然后实习生通过查阅资料(包括图书馆、互联网资料)、相互讨论等各种途径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再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对该病例涉及的实践操作进行练习。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已得到推广,并得到良好的反响。实习生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患者的配合度不高,实习生实践操作机会有限,我们除了建立技能培训中心、增加实践操作模型以及操作机会外,还可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模式,实习生通过对SP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同时,在临床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查房,以教师提问或者学生主动发言为主要形式,启发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充分发挥实习生的主动性。由于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大多没有再安排大课教学,同时临床实习任务较繁重,实习生很少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临床专题小讲课,包括临床专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专科操作、医患沟通等,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3.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每一疾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复习相应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的分析和理解,达到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实践,既巩固了基础医学知识,也为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在实习生培训中引入考评制度,并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操作部分进行考评。实习生出科考试时,可通过抽取号签的方式,进行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的判读等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实习生有应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训练,提高其综合素质。总之,在实行教学过程中,通过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对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巩固基础医学知识,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在提高实习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敬业精神以及对患者的责任心。与此同时,注重提高实习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应首先自身做好榜样,对实习生进行言传身教。

6.针对部分实习生在实习后期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考研究生和找工作上,医院领导可以组织用人单位来院招聘,政府部门也可以采取在固定时间段召开医学就业招聘会的形式,组织医学生在集中的短时间内不出校门即可获得面试应聘机会。

实习阶段是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和进入工作单位之前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临床问题相联系、培养自己职业素养、为毕业后成为合格医师奠定基础的阶段。一些医学院校也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方案,如个体化培训等,以求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为探讨个体化培训方案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价值,代佑果等通过将实习生进行分组和培训后发现个体化培训方案结合有效的统一考核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也有报道将临床病例与执业医师考试题相结合,利用查房或专题讲座形式进行提问和解答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相应的临床问题和执业医师考题。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实习生培养质量时值得借鉴的。

总之,提高实习生的教育质量不仅是为了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行医资格,也是提高执业医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通过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临床实习生教育,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是医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5-1086.

[2]吴林艳,梁银辉.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看医疗、教学改革[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9):546-548.

[3]赖亚宁,姚巡,卿平,等.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8-11.

[4]杨彩鸾.多元化内科学教学加强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55.

[5]王珩,曹云霞,程儉平.临床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56-57.

[6]温贤浩,徐酉华,于洁,等.如何培养儿科实习医生临床工作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6(10):936-938.

[7]李含薇,龚宇.从执业医师考试层面探讨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62-63.

[8]代佑果,黄金燕,寸英丽,等.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75-277.

[9]胡亚兰,支国成,王满,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贯穿执业医师考试内容教学效果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7(1):62.

篇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1)免疫

(2)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3)免疫的三大功能

(4)克隆选择学说

二、抗原

1.基本概念

(1)抗原和抗原的两种性能

(2)抗原决定簇

(3)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区别

(4)抗原结合价

(5)共同抗原(共有决定簇)

(6)交叉反应

(7)耐受原与变应原

2.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2)胸腺依赖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4)异嗜性抗原

3.超抗原

(1)概念

(2)种类

(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佐剂

(1)概念

(2)种类

(3)作用机制

三、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

(1)组成

(2)主要结构

(3)主要功能

四、免疫细胞

1.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3)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4)th细胞的亚型及其功能

2.b 淋巴细胞

(1)b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bcr复合物的组成

(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3.自然杀伤(nk)细胞

(1)nk细胞的表面标志

(2)nk细胞的受体

(3)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2)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3)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4)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五、免疫球蛋白

1.基本概念

(1)免疫球蛋白(ig)

(2)抗体(ab)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3)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4)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3.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类、亚类、型和亚型

(2)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

(3)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igg的特性和功能

(2)igm的特性和功能

(3)iga的特性和功能

(4)ige的特性和功能

(5)igd的特性和功能

6.抗体的制备

(1)多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

篇6: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1.医学心理学的概述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任务

(3)研究方法

3.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3)心理生理学派的观点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二、医学心理学基础

1.心理学的概述

(1)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活动的分类

(3)心理实质的内容

2.认识过程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2)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3)思维与想象

3.情绪过程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3)情绪的作用

4.意志过程

(1)意志的概念与特征

(2)不良意志的品质

5.需要与动机

(1)需要层次论

(2)动机定义分类

(3)冲突的类型

6.人格

(1)人格的定义

(2)气质的概念、分类与意义

(3)性格的概念与分型

(4)人格形成的标志

7.行为

(1)行为的定义

(2)a型行为、c型行为与疾病发生

三、心理卫生

1.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1)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2)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3)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四、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概述

(1)心身疾病的定义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3)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

2.心理应激与应付

(1)定义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3)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五、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的概念

(1)心理评估的概念

(2)心理测验的分类

(3)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2.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

(1)心理测验的原则

(2)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条件

六、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的概述

(1)心理治疗的概念

(2)心理治疗的分类

2.心理治疗常用方法

(1)精神分析常用方法

(2)行为主义治疗的常用方法

(3)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3.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概念

(2)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手段

七、病人心理

1.病人角色

(1)病人角色的概念

(2)病人角色的变化

2.求医与遵医行为

(1)求医行为

(2)遵医行为

八、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概念

(1)什么是医患关系

(2)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3)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4)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2.医患交往中的问题

(1)医患间的冲突

(2)医患间交往障碍的原因

3.医患关系的模式

(1)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

篇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

2.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3.固有免疫:先天性,非特异性。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特异性,有免疫记忆。T细胞、B细胞。

4.免疫应答:识别、活化、效应。

5.胚胎期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有免疫特异性(记忆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利于免疫耐受。T细胞克隆中枢耐受因阴性选择。

6.免疫原性:诱导产生抗体。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特异性结合。

完全抗原:有免疫原性、抗原性。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7.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特异性。

T细胞抗原表位:T细胞受体TCR,必需MHC分子参与。

B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受体BCR,无需MHC分子参与。

交叉反应:不平行。

8.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B+T.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B.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与种属无关。

异种抗原:另一物种。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不同个体。

独特性抗原:抗体作为抗原。

9.胸腺:T细胞。新生期摘除: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受损。

骨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受损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缺陷。

淋巴结:免疫应答主要场所。

脾:产生抗体主要器官,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10.B细胞表面最主要标志:BCR.特征性:mIg.活化辅助受体:CD19.T细胞表面最主要标志:TCR.特征性:TCR-CD3复合体。

11.CD4+T细胞:Th,辅助性,受MHCⅡ(外源性)限制。

CD8+T细胞:Tc/CTL,杀伤性,受MHCⅠ(内源性)限制。

Th1细胞:Th0、IL-12→Th1→Tc,分泌IL-

2、IFN-γ、LTα,参与细胞免疫。

Th2细胞:Th0、IL-4→Th2→Ab,分泌IL-

4、IL-

5、IL-

6、IL-

10、IL-13,参与体液免疫。

12.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

1、IL-

6、TNF-α和炎症介质)。

13.NK细胞:通过IgG介导ADCC,表达TCR-、mIg-、CD56+、CD16+.活化受体KAR、抑制受体KIR.14.体液免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细胞免疫测定: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15.免疫球蛋白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抗体Ab.轻链L:κ型、λ型。重链H:根据重链恒定区分IgM、IgD、IgG、IgA、IgE,是Ig分类的依据。

16.IgG:最小,唯一能通过胎盘,含量最高,晚期抗感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

IgM:最早出现,分子量最大,天然的血型抗体,早期抗感染、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

IgA:分泌片。

IgD:B细胞分化的标志。

IgE:最晚出现,含量最少,亲细胞抗体,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17.补体:C1分子量最大,C3含量最高,D因子分子量最小、含量最低。

C3b/C4b有吞噬调理作用。

18.经典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C3转化酶:C4b2a;C5转化酶:C4b2a3b.旁路(替代)途径:C3转化酶:C3bBb;C5转化酶:C3bBb3b.MBL途径:C3转化酶、C5转化酶同经典途径。

19.细胞因子无特异性。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注射的为γⅡ)、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TNF-α和LTα可直接杀伤细胞。

20.HLA复合体基因不编码HLAⅠ的轻链。(HLA=MHC)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高度相关。

21.Ⅰ型超敏反应:IgE,嗜酸性粒负反馈,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IgG、IgM,血、Graves病。

Ⅲ型超敏反应:IgG,Arthus反应、血清病。

Ⅳ型超敏反应:T细胞、CTL,感染性迟发型(结核性损伤)、接触性迟发型(接触性皮炎)。

22.自身抗原:晶状体、眼葡萄膜色素抗原、精子、甲状腺球蛋白。

隐蔽抗原属自身抗原。

23.B细胞缺陷: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T细胞缺陷:DiGeorge综合征。

24.同种移植排斥反应:超急性(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急性(最常见)、慢性。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中含足够数量免疫细胞。

25.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菌种鉴定、ABO血型鉴定、肥达试验、瑞特试验。

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抗O试验ASO、类风湿因子RF检测。

26.放射免疫:最灵敏。

免疫印迹(Western):定性或定量。

篇8: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关键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公共卫生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的传染病以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1]。人类疾病谱的改变, 使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 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 保证整体人群的身体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新的历史重任, 因此,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日显重要。近年来, 国内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增多, 特别是在2003年SARS之后,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迅猛发展, 但是以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缺乏, 因此,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 改革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围绕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 调整课程比例

1.1 结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 完善预防医学专业各门学科教学大纲

我国实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对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办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大部分: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及其相关临床医学问题的能力;医学综合笔试大纲分为基础综合、临床综合和专业综合三部分。在具备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基础上, 专业知识考核的内容是笔试综合的主要部分, 是对考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考察。

因此, 在制定预防医学专业各门学科 (包括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等) 教学大纲时要找准重点、难点, 以此来制定教学计划, 力求全面、周密而精炼, 并结合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来安排实验课和案例讲习课。课程内容要突出综合性, 不仅是要学生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还能将相关知识与案例相结合, 适当运用法律法规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可行性见解。

1.2 增加实践技能课比例

在预防医学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 实践技能课是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实践技能课包括实验课和讲习课两个部分, 因教学方式灵活, 操作性强,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 如果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由4∶1调整为2∶1, 则基本实现了理论课后都能安排相关的实践技能课程, 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各系 (教研室)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创立病案式教学及案例讨论环节, 使学生主动融入其中, 提出不同见解, 积极讨论, 最后由教师点评, 学生在生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路和技巧, 也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2 重视预防医学学科教学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对于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下面就如何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步调, 如何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高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2.1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说课、备课, 所用教学资料统一, 课件共同制作, 做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演示型教学课件、图片、录像等将课程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 抓好学生课前预习, 可采取随机考核的方式, 要求学生预习与本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内容。此外, 还可号召学生主动查找有关理论课程的相关文献或案例, 分组进行讨论。

2.2 实践技能课与理论教学形成一体化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课的实践过程, 勤指导、严要求。实践技能课教学采用先复习理论课程提纲以及实践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要突出讲授) , 然后采用示教方法进行授课, 再让学生分成小组操作或讨论, 反复强化。教师在实践技能课过程中巡回指导。授课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不容易掌握的操作内容反复示范, 对不能熟练结合理论知识的同学耐心细致的引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言传身教, 严格并且灵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一、规范, 语言既要准确, 又要通俗易懂, 操作熟练、有条不紊。

按照执业医师技能考核评分要求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3]。讲授尽量精炼, 操作时间要充分, 多创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小组中互相检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教师在对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 并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考查, 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以考代练。

3 教学结合实际, 理论联系实践

鼓励各个专业的青年教师去公共卫生专业相关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进行进修, 系统地学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相关技能, 丰富知识, 以便其任教时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应先在实践技能岗位上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 积累教学经验, 工作2年后再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 带着问题去实践, 以丰富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4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设备, 创造良好的实践技能环境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 (如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 预防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具有三级预防观念、知识和技能, 只以服务对象区分, 主要集中在对人群健康的关注, 因此生产实践场所是最好的教学实践基地[4]。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尽可能的接触实际生产工作环境, 弥补学生见习难的问题, 为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从事职业有害因素识别、评价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健全考核制度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评估教学效果、调节学生学习心理、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按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的考核办法来设计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将各门课程中的内容巧妙融入到实践技能考核当中。这需要广大教师群策群力、精心研究, 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置奖惩制度。考核完毕后针对考核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 总结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哪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 并制定进一步的培训方案, 以便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考核标准。

总之, 通过不断的努力, 在结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展预防医学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还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继续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开拓进取, 争取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惠莲, 洪微, 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 2006, 1 (18) :4-8.

[2]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6) :1085-1086.

[3]王晓波, 邹宇华, 梁小红, 等.基于特色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探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5) :886-888.

篇9: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培养是毕业后教育的两条途径,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对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已有十余年培养研究生的历史。2009年初新疆自治区卫生厅首批通过了我院等两家18个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加快了西部地区普通专科医师培训的进程。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必要性

既往医学研究生“重基础科研轻临床实践”、高学位与临床能力不相称的矛盾引起了广泛关注。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增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和发展。相对学术型学位而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其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以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本要求,以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它的建立,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实践

我院从2014年开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这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来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促使医院不断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1.完善培训工作的规章制度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将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硕士研究生组成一个培训班,各科室成立专科医师培训指导小组,由临床科室副主任及个人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为了提高我区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医院作为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完善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完整的硕士研究生专科医师培训计划;成立专科医师培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在临床科室建立轮转学习导师负责制;建立培训前一周的军事化训练制度;成立院内临床技能专项培训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每月病历修改,体格检查、心肺复苏、穿刺等多种技能培训;建立班主任负责制,由班主任负责分管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管理、考勤、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补贴发放及培训手册填写等。

2.提供有力的培训保障

在培训期间,为研究生提供以下保障:给予工资和补贴以及本单位同年资职工的同等待遇;提供规定的社会保障;妥善解决人事档案和工龄累计;办理研究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放实验室、技能操作场所、标准化模拟人及图书、文献检索平台等条件。

3.培养综合能力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医师的医教研的综合能力。

医疗:临床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环节,其强弱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硬标准。每个临床科室由临床业务能力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研究生带教老师,辅导研究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片、检查报告单分析、诊疗、病历书写,采用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演示等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充分、系统、规范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临床能力考核分为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分别在医院和大学的考核基地完成。为保证考核质量,医院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将考核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的全过程。医院每年还组织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专题培训、参加临床技能大赛,以此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教学:医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必须在听课、集体备课、撰写教案试讲后进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示教课程,进行教学查房,进而组织简单的病例讨论:也可以参与科室的小讲课、通过讲授临床理论课程等形式完成。基地还采取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比赛、教师听课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科研:医院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结合科室特色和优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与临床实践脱节。课题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涉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包括调查研究、经验总结、随访研究、实验研究等。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训练的同时,还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潜能。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基地还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研讲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也进行开题、预答辩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过程监控。医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

综上所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使培养的研究生一毕业就具有医疗机构所要求的临床实践能力,增加竞争能力,利于实现就业;反过来,也可以提高招生吸引力,使招生一培养一毕业进入良性循环,做出研究生品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卓越医师。

参考文献:

[1]张晓枫,粱万年.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2):125—126

[2]梁军,曾甫清.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3-24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09)[2012-01—12]

[4]汪玲,包一敏,吴海鸣.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专科医师准人制度的相互作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78-80

[5]陈琪,沈春明,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3,42(13):1555—1556

篇10: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列临床表现最有利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的是 (答案:d)

a.紫绀

b.昏迷

c.气急

d.蒜臭

e.腹泻

2.造成宫颈粘液涂片干后镜下见羊齿状结晶的激素是 (答案:a)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催乳激素

e.甲状腺素

3.早期妊娠的确诊依据是 (答案:e)

a.停经史

b.早孕反应

c.尿妊娠试验

d.黑加征

e.b型超声检查

4.确定胎儿安危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是 (答案:b)

a.催产素激惹试验

b.胎动计数

c.尿雌三醇测定

d.胎儿电子监护

e.羊膜镜检查

5.孕妇尿中与胎儿胎盘单位功能关系密切的激素是 (答案:c)

a.雌酮

b.雌二醇

c.雌三醇

d.孕酮

e.睾酮

6.了解胎儿成熟度最常用的检查项目是 (答案:e)

a.检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b.检测羊水中肌酐值

c.检测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

d.检测羊水中淀粉酶值

e.b型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值

7.分娩中协助胎先露在盆腔中内旋转的肌肉是 (答案:e)

a.子宫平滑肌

b.会荫浅横肌

c.会荫深横肌

d.肛门括约肌

e.盆底肛提肌

8.关于枕先露的分娩机转,正确的是 (答案:b)

a.胎头进入骨盆人口时以枕下前囟径衔接

b.胎头降至骨盆底时开始俯屈

c.当胎头在中骨盆开始内旋转

d.宫缩和腹压促使胎头仰伸

e.分娩过程中胎头呈持续性下降

9.临产开始的标志,错误的是 (答案:d)

a.规律宫缩

b.子宫颈管展平

c.宫颈扩张

d.见红

e.胎先露部下降

10.新生儿娩出后首先应 (答案:c)

a.断脐

b.擦洗新生儿面部

c.清理呼吸道

d.刺激新生儿足部

e.抓紧娩出胎盘及胎膜

11.哺乳期妇女避孕应在产后 (答案:a)

a.6周

b.12周

c 18周

d.24周

e.30周

1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病变为 (答案:e)

a.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系统平衡失调

b.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血液高度浓缩

d.水钠严重潴留

e.全身小动脉痉挛

13.与前置胎盘的发生无关的是 (答案:a)

a.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双胎妊娠

c.多次刮宫

d.胎盘面积过大

e.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14.羊水过少是指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 (答案:c)

a.500ml

b.400ml

c.300m1

d.200m1

e.100ml

15.抢救羊水栓塞的首要措施是 (答案:b)

a.纠正dic及继发纤溶

b.纠正呼吸循环衰竭

c.纠正肾功衰竭

d.立即终止妊娠

篇11: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a.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b.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c.高分化腺癌

d.低分化腺癌

e.未分化癌

46.病毒性肝炎中见明显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的是(答案:d)

a.急性黄疽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急性重型肝炎

47.毛细血管基底膜可形成钉状突起,见于(答案:c)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e.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48.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见于(答案:e)

a.纤维化肾小球

b.纤维瘢痕组织

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

d.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

e.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

49.栓塞时常伴有dic发生,主要见于(答案:d)

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

c.空气栓塞

d.羊水栓塞

e.化脓菌栓塞

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答案:b)

a.左旋支

b.左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d.右冠状动脉

e.左冠状动脉主干

51.属于化脓性炎症的是(答案:d)

a.嗜酸性脓肿

b.阿米巴肝脓肿

c.冷脓肿

d.转移性脓肿

e.炎性肉芽肿

5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答案:e)

a.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b.管壁充血、水肿

c.粘膜上皮纤毛倒伏、脱失

d.细支气管周围炎

e.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浆液腺粘液化

53.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是(答案:d)

a.心肌局灶性变性、坏死

b.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

c.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d.aschoff小体形成

e.心外膜纤维素渗出

54.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答案:b)

a.穿孔

b.出血

c.幽门狭窄

d.癌变

e.肠上皮化生

55.根据作用机制分析,奥美拉唑是(答案:b)

a.粘膜保护药

b.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c.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d.h2受体阻断药

e.m胆碱受体阻断药

56.可引起首关消除的主要给药途径是(答案:c)

a.吸人给药

b.舌下给药

c.口服给药

d.直肠给药

篇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答案:b)

a.成年期

b.幼年期

c.老老年期

d.胚胎期

e.青年期

2.结核分枝杆菌化学组成最显著(答案:b)

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

a.蛋白质

b.脂类

c.多糖

d.rna

e.磷壁酸

3.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不包括(答案:e)

a.乳头内陷

b.乳汁过多

c.乳管不通

d.乳房淋巴管阻塞

e.婴儿吸乳少

4.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为(答案:d)

a.肺炎克雷白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绿脓杆菌

5.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达高峰是在妊娠(答案:e)

a.5~7周

b.8~10周

c.11~13周

d.14~16周

e.17~19周

6.关于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治疗不宜采用的方法是(答案:b)

a.减少膝关节剧烈活动以缓解症状

b.症状明显时可行膝关节短期制动

c.局部封闭

d.成年后仍有症状可行钻孔或植骨术

e.一般无需服用止痛药

7.属类固醇激素的是(答案:c)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肾上腺髓质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甲状腺激素

8.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答案:d)

a.乙型链球菌

b.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c.大肠杆菌

d.肺炎双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9.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小儿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答案:d)

a.身高低于正常

b.皮下脂肪消失

c.体重不增

d.体重减轻

e.肌张力低下

10.激活的pkc能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是(答案:a)

a.酪氨酸/丝氨酸

b.酪氨酸/苏氨酸

c.丝氨酸/苏氨酸。

d.丝氨酸/组氨酸

e.苏氨酸/组氨酸

11.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答案:a)

a.t4↓、tsh正常

b.t4↓、tsh正常

c.t4↓、tsh↑

d.t4↑、tsh↓

篇1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1 本科医学教育与医师考试衔接的模式

1.1 国家医师考试是本科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执业医师考试制度与本科医学教育交叉、融合,是本科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伴随医学生的学业过程,甚至成为医学生升级、淘汰、毕业、分流的必须条件。采取这种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是以美国为代表,其余为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

美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三步:前两步step1(基础医学综合性水平考试)、step2(临床医学综合性水平考试)分别在医学院的二年级末、四年级末时进行。考试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度吻合,step1考试合格是医学生升入三年级的必须条件,通过前两步全美医师资格考试者,可获得MD学位[1]。加拿大的情况与美国类似。

德国的医学院学制为6年,期间经历4次国家考试:1次医师前期考试,3次国家医师考试,分别在第一、三、五、六年级末进行[3],贯穿医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这些考试不仅决定学生能否升级、毕业,而且还是淘汰医学生的手段,比如完成规定学业并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才可获得毕业证书[4];第一次考试大约淘汰40%的医学生。

法国采取优选、淘汰的医学教育体制,特别重视考试的作用,医学生要在三个阶段9年的学习中通过3次国家考试(其中两次是医学考试)和多次的学年结业综合考试以及考取15张独立有效的资格证书,比如“综合临床治疗学证书”考试,这些考试是进入下阶段学习的必须条件。第一次国家考试是在一年级末进行的竞争性考试,只有30%的人通过考试。第二次国家医学考试在第二阶段结束时,这次考试实质上是医学生进入专科或全科培训的选拔分等考试,未能通过者进入全科住院医生训练(约超过50%)[5,6]。

日本医学教育标准学制是6年,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通过公共成效考试(CAT),否则不能进入临床。CAT由计算机考试和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两部分组成,形式上与美国医师考试第一步类似,但不是执照考试。国家医师考试在每年2月中旬举行,当年3月底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可以在校参加考试。日本医学院在毕业学年有数次医学综合考试及毕业考、国家考试模考,其形式与国家考试相似,毕业生的医师考试通过率高达93.9%,国家考试委员会也在考虑考试的早期化[8]。

中国台湾地区医学院学制为7年,医师考试经历了与本科教育融合、分离的反复探索过程,最终确定考试分两个阶段:四年级末,修毕基础课程、考试合格参加第一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主要测试与临床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七年合格毕业后直接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着重临床知识、问题与医学伦理,此外规定医学生在第五年必须通过OSCE考试,这是报考国家医师考试的条件。

1.2 医学院校的考试即为国家医师考试

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香港地区以及俄罗斯属于这种模式,没有国家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英国《医师法》规定,医学院校的考试即为国家考试,考试合格并取得内外科学士学位的人,应作为实习医生进行1年的住院医师培训,获得结业证书,才能正式注册成为通科医师[9]。英联邦国家基本沿袭英国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医学院校有很高的自律性,政府卫生部门和医疗行业组织对医学院校教育有很强的制度约束,并且主导整个医学人才教育、筛选、使用全程,才能保证医学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对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显著的特点是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教育过程从招生、本科教育到毕业后医师注册及至继续教育的贯穿始终的深度介入和监督管理。

英国总医学委员会(GMC)是英国议会授权管理高等医学教育的机构。负责制定英国医学教育的标准和临床执业标准,通过“明天的医生”红皮书指导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内容。同时,GMC通过管理医生注册、调整医生培训计划、对未达到医学教育标准的医生进行再教育等方法,调控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为保证医学院校教学质量,GMC每年均组织专家组对至少8所院校实施考核和检查[9]。

印度的临床医学本科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都是由隶属于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的印度医学会(MCI)制定和控制,从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详细标准,到任何教学模式重大变革都必须得到MCI的批准,比如强调小组教学、PBL、课程整合[10]。MCI规定对医学生各阶段学习进行总结性统考,通过才可以进入下阶段的学习。尽管没有国家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但国家卫生机构对本科医学教育整个过程的严格控制和竞争激烈的医学院入学考试,以及广泛使用欧美原版教材有效保证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卫生部成立的医学委员会作为基础医学教育的顾问和监督机构,它负有三项职责一是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所有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进行评审认证;二是实习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考核培训指南,三是负责对申请在澳大利亚行医的外国医学生进行考核[11]。在澳大利亚,医学专业入学要求比其他专业高,生源好,许多是已获得文、理科学士学位者,还要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考核严格,面试淘汰率高[13],此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医学专业认证的国家。

1.3 国家医师考试与本科教育分离

我国的医师考试与本科医学教育是分离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没有国家或地区的统一考试,以单一学科课程考试为主体,综合考试限于毕业考试,只有少数学校规定有基础、临床阶段结束后的综合考试。比较宽松的学籍管理空间,学生的淘汰率很低,本科毕业后经住院医师培训一年,参加国家医师考试。与上述国家地区比较,医学院校归属教育部统一管理,卫生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介入甚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评价等环节,主要由政府教育部门控制,学校也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直至本科教育结束后,卫生部门与行业方才主导介入,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教育、卫生部门各管一段,条块分明,彼此不形成交叠。对接程度如何,主要依赖医学院校的自觉。

2 启示与思考

与我国的模式形成鲜明对照,综观以上以美、英为代表的10多个国家地区,医师制度与本科医学教育衔接的模式基本是相互重叠、融为一体的,这类模式从一定角度讲,更切合医学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更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也和国际高等教育日益重视市场、社会需求,大力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改革趋势相吻合。

2.1 卫生部门、医疗行业对本科医学教育的深度介入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指出医学院与卫生部门的关系:医学院与政府卫生部门之间存在建设性的联系是基本保证,需要权威卫生部门的支持和适当的交流渠道以便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无论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还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模式,其共同点是卫生部门与行业在本科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发挥主导参与作用,英国的GMC、印度的MCI、澳大利亚的AMC、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与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委员会等政府授权的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并主导了医学人才选拔、培养、准入、使用、培训全程的协调统一管理[13],从管理机制上保证了从人才使用的角度调节本科教育,使本科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标准相吻合、相对接。借助医师考试制度,本科医学教育保持了开放性,建立了与卫生部门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在培养和使用之间形成断裂。其管理机制与制度设计理念体现了医学院校的定位是以社会为中心,以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而非以自我为中心,以学科发展为导向培养人才,凸显医学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这对于当下我国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2.2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的人才标准相适应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提到制定医学院的宗旨及目标必须由主要利益方确定,其中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本身,强调了行业、卫生部门对医学院校人才目标确定的重要作用。究其本质,医学教育培养的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应用性、服务性高级职业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卫生人力市场而非学术领域,做职业精英而非学术精英,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尤其如此,医学人才培养应当更加强调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注重社会和经济效益。借助本科阶段进行医师考试,卫生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产生影响,从医生职业的需求返视医学教育。在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和毕业后培训需要具备的能力之间建立具体化的联系。通过分阶段进行的医师考试,不断调整知识、技能、态度目标要求,使医学教育体现出强烈的职业化、专才教育的特色。对医学生而言,本科学习阶段参加国家医师考试,不断接触到来自未来职业的信息,可以更早的建立职业角色自觉意识,对学习目标更明确,对专业认识更成熟、专业学习动机更强烈,以医生的角色学习基础与临床医学。

2.3 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本科教育阶段进行国家医师考试的另一效应是促使本科教育与卫生行业实践的整合,是宏观意义上的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对学生而言,是另一种形式的早期接触临床。国家医师考试与本科医学教育的融合,把卫生行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直接摆在医学教育管理者面前。国际医师考试逐渐向综合化发展,按人体系统、正常和异常过程和医师的实际任务设计[14],着重考察应用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知识的识记和概念原则的解释,必然对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产生导向作用,从医学知识培养的系统性向医学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合逻辑性”向“就业-可雇佣性”模式转变[15],以上国家医学教育改革集中于基础与临床整合、早期接触临床、PBL、OSCE、SP等热点问题与这种导向不无关系。分步进行的国家医师考试,在内容形式设计上每个阶段都包含有临床问题,会引导公共、基础、临床教师关注来自行业的标准要求,改变教学模式,自觉的把临床实践同所授的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国家医师考试变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往往比院校教育改革来得更快、更有效。

2.4 来自行业的外部质量控制与形成性测试

本科医学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所以衡量本科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和期许的程度。一个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由毕业生能否顺利完成社会要求的医疗实践任务来判定,评估医学课程适宜性和效果的最好方法是考察毕业生的质量[16]。美、英国模式的另一特点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行业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自始至终的监控。分阶段进行的医师考试实际上是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外部保证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对本科医学教育过程的形成性测试及过程控制,对教学目标的持续性检验,其结果反映了学校、学生每个阶段的教学、学习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价值。目前,执行医师考试制度的国家一般将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反馈给考生毕业的学校和本人,根据反馈,医学院校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课程设置、内容。在我国台湾地区,国家医师考试的学校排名是公开的,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以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作为测量标准,评价同学互教活动教改项目的意义[17]。

以上国家地区在本科教育时期所实施的分阶段的、包含医师考试在内的国家考试,对医学生的选拔、淘汰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医学人才追求卓越的特质、医学教育的精英特色以及同一国家内医学人才质量的均衡。另外,可以帮助学生更早的思考自己是否适合临床工作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在本科高年级阶段,法国医学院校选拔专科医师的分等考试,英国全科医学教育与普通医学教育并行,开设全科医学的专门培训课程和考试,实施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分层培养等制度[9],避免了医学生发展定向上的随意性,有效保证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摘要:选取中外数10个医学教育发达国家、地区,综述了其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与本科医学教育衔接的三种模式,剖析了以美、英为代表的两种衔接模式的共同特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深度介入本科医学教育全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的人才标准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来自行业的质量评价。

篇14: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

关键词:医学考试;考试管理

R-4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评定,同时也是对这一阶段教师教学效果的考量,对教学安排合理性的检验。做好考试管理工作,对推动教学工作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其考试管理也具有特殊性,因而临床医学专业考试管理工作成为国内众多医学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

1.临床医学专业学制长,课程多,学业压力较为繁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学制多为四年制。而国内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制普遍为“临床医学五年制”。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较,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数量较多。以吉林省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本科期间共开设79门课程,课间实习440学时,生产实习1840学时,学生学业压力较为繁重。

2.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间连贯性、系统性强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与连续性,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即按照“公共基础课—临床基础课—临床专业理论课—临床专业实践课”的顺序进行。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呈现阶段化的特点。

3.临床医学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

临床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合格临床医生,培养计划中涵盖许多操作型课程,实践性强。除公共课程和临床基础课程的相关实验之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理论课期间开设有对应科目的课间实习以及毕业轮转实习。实习后的出科考试是医学生毕业考试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二、临床医学专业考试管理改革实践

(一)规范考试管理各个环节

1.规范管理,有章可循

(1)为确保考试管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定《考试有关工作操作细则》、《试卷管理办法》、《监考人员守则》、《考场规则》等文件,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以确保在考试命题、考场管理、试卷评阅、试卷分析、成绩登录、试卷复核、考试材料归档等考试管理中各环节有章可循,做到科学化管理,在遇到问题时,能客观公正的解决。

(2)建立健全的考试管理机构,保证考试的组织化和系统化。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制定考试相关规定和办法,监督考试流程,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考试工作的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总结。

2.命题科学,考教分离

在考试命题工作上,完善命题体系,严把考试质量关。

(1)由命题教师组成命题组,依据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试题涵盖的知识点、难易度、区分度、覆盖率等反复推敲和斟酌。

(2)在命题上,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题目提升学生运用平时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增加病例分析等综合性思考题,一题多解,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3)严格执行审题制度。聘请资深教师或校内专家,对试题进行分析和审核,通过对试题知识点、难易度等系数的分析和审查,严把试题质量关,避免考试形式化。

(4)贯彻落实考教分离制度,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由课程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阅卷、试卷分析等工作。

(5)构建并定期完善试题库。抽取题库试题,与教师命题相结合,丰富题型,保证试题的数量和质量。

3.不拘形式,考核多样

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分阶段、多样式的考核,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采取病例讨论、实验记录、开卷考试、查阅文献和课题汇报等形式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听取教师课上讲授的基础之上,在课下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文献阅读等工作,定期开展病例讨论,整理素材并进行论文的撰写。另外在部分考试中,可以允许学生携带文献资料以及实验记录。这不仅会强化学生的课堂知识,提高其检索文献的水平,还能加强学生的临床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

(2)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融入学业考试之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是医学生进入医师阶段必不可少的准入性考试。在平时考试中,有意的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进来,尤其是在毕业考试当中,采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临床准入水平。

4.严肃考风,整顿考纪

为确保考试功能和教育目的的完全实现,考风考纪的管理成为考试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严肃考风考纪要贯穿考前、考中、考后的整个过程。

(1)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考前动员,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的意识。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宣传违纪作弊行为对学生自身的危害。确保诚信考试教育活动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监考教师和学生。

(2)考试期间,加强考场监控,按标准配备考场监考人员。考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亲自到考场巡视,同时派出由督学员、教务部门等组成的巡视组,分别到考场进行巡视检查,监督考场并检查监考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及时反馈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3)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将填写好的《考场记录》、《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记录单》一并上交送审。如有违纪情节将于当天公示,依法处理。

5.统一阅卷, 全面复核

按照《考试有关工作操作细则》及《考试试卷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要求,在考试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试卷评阅工作。试卷实行统一地点、统一时间、试卷密封、集体评阅、流水作业、全面复核的试卷评阅制度。试卷评阅后,统一入库,存档备查。

6.注重反馈,总结提高

在考试结束后,重视反馈信息,以找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后应对考试巡视组的巡视记录进行总结,重点是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高考试管理工作水平。

除此之外,学校教务部门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估体系,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试卷进行抽查,客观的提出考试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全美,宋来忠;对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6,Z1期.

[2]郑中华, 王柳行;高校医学考试方法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初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06期.

上一篇:零散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下一篇:创建特色学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