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芭蕾舞剧中音乐的民族化发展

2022-09-19

前言:

芭蕾舞剧源自西方, 在经众多舞蹈艺术家的传承与创新后, 该艺术形式在中国这片富有民族韵味的热土上以新的姿态充分绽放, 西方浪漫色彩与东方民族风情的融合使得这项美丽的艺术事业与众不同。芭蕾舞剧以音乐与舞蹈作为艺术呈现形式, 东方民族性融合于西方舞蹈语言是对现代艺术空前的冲击与挑战。

一、中国芭蕾舞剧中音乐的民族特征

中国芭蕾舞剧音乐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歌旋律, 在大量经典剧目中都采用这种富有民族韵味的创作特点, 结合地域民歌, 贯穿剧目剧情, 从而实现民族音乐的舞蹈化, 视觉化。《白毛女》是我国的经典芭蕾创作舞剧, 其中的主题曲几乎都选材自山西等地, 根据不同的主题情节来变化原始民间旋律的节拍或是节奏, 让剧中的人物特性一一凸显, 舞台表现效果更甚。此外, 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的舞剧《沂蒙颂》中, 舞蹈音乐中所采用的旋律借用了山东沂蒙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 舞剧音乐与民族特色融合贯穿, 使得舞剧内涵更加贴近生活, 继而通俗易懂。

1. 民族音乐的风格

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 其风格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较深,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独具一格的地方音乐中一般可窥见其文化底蕴。通过长时间的传颂与融合, 中华民族文化与音乐艺术中的早已实现完美结合。而作为舶来品的芭蕾舞剧, 虽然源于西方, 但却在中华大地上融于东方民族文化, 衍生出兼具西方艺术之美与东方民族之魂的中国芭蕾, 这些都离不开东方音乐的烘托。以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为例, 为更好的传承与凸显民族文化, 在芭蕾舞剧改编时依然沿用了原有的背景音乐《万泉河水清又清》, 淋漓精致地将当地以黎族为主的文化特色在剧目中凸显, 直观地塑造与众不同的民族个性, 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其地方民族底蕴、民族形象, 从而深刻体会民族情感。

2. 民族音乐的节奏

节奏一开始来源于最基本的声音, 而声音来自世间万物, 来自人与自然的日常, 也就是说, 节奏是大自然的节奏, 是生活中的节奏, 而节奏作为音乐中必不可少的功能要是, 能够呈现最基本的音乐形式, 也能够为舞蹈艺术本省增添强有力的艺术骨骼。在单独的音乐艺术中, 节奏让音乐本身韵律更强, 而对于舞蹈本身来讲更是为其注入了高低起伏的情感, 让单一的音乐音乐与舞蹈舞蹈艺术这两种原本独成一派的艺术形式实现融合, 让艺术创作者在或轻或重, 或快或慢的节奏辅助下, 将个人情感的变化在音乐与舞蹈的中更加深刻、从容的演绎, 使其更具独特的张力与表现力。

3. 民族音乐的韵律

韵律最早源于诗歌, 诗歌中所强调的韵律原本所指为声之韵, 格之律, 是诗歌创作者一般遵循的创作规律, 而音乐艺术中所指韵律乃音调、音色等要素的起伏, 舞蹈艺术中所指韵律乃性格、情绪等内涵的变化, 也是基于音乐韵律而产生。芭蕾舞蹈的韵律则同时兼备音乐之韵, 舞蹈之律。以中国芭蕾舞剧目《白毛女》为例, 其中音乐韵律独具一格, 民族特色韵律的表现力在常见的芭蕾舞剧中十分鲜有, 在其中融入了多种舞蹈形式, 或独舞、或双人舞、或群舞等, 所表现的故事内涵与情感变化应有所不同, 而这些通过民族韵律都能够得以一一和谐, 十分难得。

二、民族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

1. 舞蹈情感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自情感, 自然囊括万物, 万物皆有情感, 无论花草树木, 亦或是才狼虎豹都有自我情感的存在, 通过声音语言或肢体动作予以抒发。以声音语言抒发情感谓之音乐, 以肢体语言抒发谓之舞蹈, 因此, 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都应先动情才有感。之于人类的音乐舞蹈艺术创作来说, 能够让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的音乐艺术必然不能缺少丰富的情感, 并加以作曲家的雕琢打磨才能谓之精品。我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元素丰富, 而在舞蹈剧目中的人物所具有的情感内涵也十分深刻, 因此舞蹈音乐创作者在通过技巧刻画人物情感时并不是要求将所的音乐要素同时用上, 可能应用其中几个要素来突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容, 同时由于受戏剧情节的影响作曲家也有可能应用独特的创作手法, 来体现音乐的描写性。

2. 舞蹈人物

舞蹈人物的刻画可以来自情感, 也可以来自情节的发展, 或是来自故事主题的升华。为了使得表演剧目更具张力和观赏性, 在人物刻画时一般从以上几个方面设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表演人物, 在表现中展现矛盾与冲突。而舞蹈人物的设定也一般采取正、反面的对比方式, 人物的出场、表演等有关剧情推进的背景音乐均表现出某些戏剧化特征。

3. 舞蹈技巧

典舞蹈技巧可分为“跳”、“转”、“翻”三大类, 其中前两类在中国芭蕾舞剧中较为多见, 这些舞蹈技巧在地方民族舞蹈艺术中早已形成独特的表演体系, 与地方舞蹈音乐也有着十分契合的表演形式, 而再一次通过与芭蕾艺术形式的结合, 能够大大突显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性。舞蹈演绎中, 古典舞蹈技巧难度较大, 一般用在音乐的高潮部分, 同时也常

用在独舞、双人舞等舞蹈段落中, 而在重视整齐划一的集体舞蹈中却很少应用。

三、芭蕾舞剧音乐在中国本土的民族化发展策略

1. 坚持民族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综合性的产物, 西方芭蕾舞剧的产生是受西方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西方艺术产物, 中国的艺术家们应该如何将其吸收#融合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中呢?能做的不是改变, 而是发展, 创新性地发展 (只有精通才能把握, 只有透彻地掌握西方芭蕾舞剧的精髓, 才能使芭蕾舞蹈语汇与中国民族舞蹈语汇融会贯通, 创作出具有强烈民族性和创新意识的中国芭蕾舞剧

2. 创新民族性

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十分悠远, 但其创作过程不断吸收时代特色, 在不同时期的芭蕾舞剧都具有其独特的时代风格与理念, 正是该艺术海纳百川, 趋于多元的创作特征。由我国主导创作的芭蕾经典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将中国民间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其成功必不可少的是其创作者对于艺术创新的追求。在不断创新精神的驱使下, 艺术创作从地方文化中汲取养分, 使得艺术作品的给养充足, 让传统文化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同时也使得艺术作品本身大放光彩。中国的芭蕾舞剧创作正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取得如此成就, 作品本身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 是当下21世纪的艺术创作者对们当代艺术理念的再一次诠释。

结语: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中国芭蕾舞剧虽然缘起西方, 但其在中华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训他之下不断融合与创新, 使得中国芭蕾舞剧在世界舞台上已然别具一格, 从音乐创作到舞蹈表演本身都将东方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让芭蕾艺术在东方的热土上大放光彩。但就目前而言, 中国芭蕾舞剧中的音乐创新动力日渐匮乏, 其原因多在于对民族元素的挖掘不足, 对民族文化的感受深度有待提升, 只有如此才能够让西方芭蕾艺术在东方艺术舞台上的存在得以长青。

摘要:纵观芭蕾舞剧引入中国以后, 其发展始终受到东方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无论是在舞蹈动作的创新或是在背景音乐的创作中都融入了不少的东方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的民族性特征, 其次分析了民族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手法, 最后就如何深化芭蕾舞剧音乐在中国本土的民族化发展进行探讨, 旨在实现东西方舞蹈音乐艺术的升华。

关键词:国舞剧,芭蕾舞剧,舞剧音乐,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 张丽民.音乐欣赏教程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3.

[3] 余媛媛.六大学派芭蕾的共性与个性看中国芭蕾[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 郭宝凤.中国芭蕾艺术的发展与展望[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9.

[5]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上一篇:车轮动平衡机的原理分析下一篇:关于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