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2024-04-11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共17篇)

篇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篇2: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5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个十和( )个一组成68.

54=50+( ) 68=8+( )

2、口算:30+(7-2)= 70-40+5=

40+(9-5)= 50-40+3=

17-3= 15-10=

问:你是怎样口算17-3和15-10的?

(17-3=?先算7减3等于4,再算10加4等于14.)

(15-10=?先算10减10等于0,再算0加5等于5.

或想:15是由10和5组成的,去掉10就剩5,所以15减10等于5.)

3、小结导入

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题目,同学们会算了,那么如果把十几换成几十几,也就是任意一个两位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6-2=

(1)师:下面就请你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自己研究36-2=?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a.用数数的.方法(从36往前再数两个数:35、34.)

b.先算6减2等于4,再算30加4等于34.

(4)问:为什么先用6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要减的是2个一,不是2个十,所以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学生说明理由.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6减去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5)老师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第1步,学生练习说36-2的计算过程.

(36减2等于几?先用个位上的6减2等于4,再用30加4等于34.)

2、教学例1的36-20=

(1)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的计算方法,如果把题目中的2改成20,该怎样计算呢?(板书:36-20=)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试算36-20=?(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用倒着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35、34.)

(2)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30减20,不用个位上的6去减了?

学生说明理由.

(4)老师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第2步,学生说36-20的计算过程.

(36减20等于几?先用30减20等于10,再用10加6等于16.)

3、比较:

(1)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这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老师要奖励给你们集体一颗智慧星(在黑板上贴出一颗金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说一说这两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要把被减数36分成30和6.

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减20就要从十位数里减.)

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中的减数有什么不同?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1题减去的是3个一,要从被减数的个位去减.第2题减去的是2个十,要从被减数的十位去减.)

2、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56-3= 47-4= 99-9=

56-30= 47-40= 99-90=

同桌对算.

3、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花”)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第3题

2.57-3= 99-6= 89-7=

65-4= 48-5= 26-2=

3.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板书:(不退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五、作业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2.53-50= 69-40= 85-4=

89-70= 96-60= 78-5=

篇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本节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及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在“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整体性、层次性和对比性,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减整十数”的减法, 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还安排了摆小棒的操作,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领会和感悟“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 注意“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迁移, 引导学生感受新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由于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探究、互相启发等途径, 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从摆小棒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这一计算方法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学具]小棒、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13-5= 15-9= 19-8= 29-20= 36-4=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体现教材内容的连续性, 把准学生知识起点, 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情境导入

师 (导入) :据老师了解, 同学们都喜欢玩具, 我们就一起去逛逛玩具店, 好吗? (课件出示:玩具情境图) 图上的小朋友想买什么玩具?遇到了什么困难?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 只有8元钱) 他该怎么办?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攒自己的零花钱, 不随便乱花钱,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师 (提问)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还要攒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 列出算式36-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买玩具的实际生活经验, 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3.探究新知

师 (引疑) :该怎么算?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6减8不够减怎么办?

师: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记录下计算的过程。

师:小组交流, 要求边交流边展示操作过程, 倾听的学生也跟着操作。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 谁来说说36-8=2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生:16-8=8, 20+8=28。

生:16-6-2=8, 20+8=28。

生:10-8=2 26+2=28。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通过直观操作抽象出算法的思维过程, 培养交流意识, 理解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掌握算理。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师:口算方法16-8=8, 20+8=28, 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请教?

(学生提问)

师 (追问) :16哪里来?20哪里来?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

师 (引疑) :口算方法10-8=2, 26+2=28。你有什么问题?

师 (追问) :10哪里来?26哪里来?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当10。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的追问, 引起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 当个位上不够减时, 怎样用十位上的“1”当10再减, 以此抽象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一次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尽可能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算法, 使他们的思路开阔, 为今后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师 (小结) :36-8与36-4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

师:做基本练习, 独立计算后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并在计算中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4-6= 40-9= 54-7=

63-8= 81-4= 60-3=

(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加大练习量,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师:综合练习,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比一比谁摘到的苹果多。

(学生理解题意后, 先计算再摘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混合练习, 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及计算能力, 体现了分类思想。

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用到了哪些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体验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

篇4: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人教版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第4题

二、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第二册第2单元安排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理解并能运用“破十法”、“连减”等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准确计算。本节课内容编排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应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以及乘、除法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五、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六、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67-4=45-3=68-5=67-40

=45-30=68-50=

老师谈话:谁来说一说67-4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先算7-4=3,再算60+3=63.老师谈话:谁来说一说67—40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先算60—40=20,再算20+7=27。老师谈话: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上下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老师:孩子们回答的太好了,看来,孩子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索新的知识呢?

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复习前面学习过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这个方法,由复习这个方法导入,让学生在探究36—8时,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埋下伏笔。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求新知意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老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我知道了——筐子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要借8个足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筐子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要借8个足球。老师:孩子们,你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板书: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哇,孩子,你回答地非常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认为他答的好,清给他一些鼓励(掌声)。老师继续追问学生:怎样解答呢?请列式。学生:36-8板书:36-8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和文字,理解题意,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老师: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呢?大家动动脑筋。有孩子可能会说出:用36个位上的6去减8。老师马上质疑:6减8够不够,不够减怎么办?

篇5: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宜宾县商州镇小学校 胡丽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篇6: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口算.

57-6 88-449-7 38-2095-60 65-30

3.对比练习.

68-499-7 75-4

68-40 99-70 75-40

32-257-5 94-3

32-20 57-50 94-30

4.游戏――送信.

在黑板上挂3个信箱,分别写着编号:25,42,50.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口算卡片.游戏开始,教师宣布:“请同学们往25号信箱里送信.”学生根据手中卡片上题目的得数(如果得25)就把卡片送到25号信箱里,都送了再检验送得是否正确,送错的及时纠正.

23+2 2+40 30+20 27-2

70-20 32+10 90-40 1+24

5+20 49-7 55-5 22+20

10+40 30+12 80-30 41+1

60-10 82-40

5.发散思维练习.

想一想:方框里能填几?

(1)4□-1=________ (2)□6-20=________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准备设计的3道题,为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做了必要的铺垫.通过把36+2和36+20改变成36-2和36-20,利用知识的迁移,自然、简捷地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采取边学边练的教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摆、想、算、比等具体形象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两种题在算法上的相同与不同,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的道理,很快掌握了口算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注意了紧扣新知识点适时地归纳小结,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逐渐条理化,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篇7: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王素梅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数目变大了,而且涉及退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形成,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安排被减数是整十数的,再安排被减数不是整十数的减法;

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

三、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计算能力。在这四个环节中,理解算理和形成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6-8=?例题的教学,我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数位筒中操作小棒,并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形象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方法。在接下来的做一做中,先让学生圈一圈,再计算。在填空的过程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篇8: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一、动手操作, 突出退位的算理

不管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口算, 还是几十几减一位数的口算, 都借助小棒操作, 引导学生拆开一捆小棒, 也就是“退1作10”, 在动手过程中感悟退位的算理。

需要强调的是, 在动手操作的同时, 教师要逐步明确用语言表述计算的思路, 引导他们用“先算几减几得几, 再算几加几得几”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促使他们把外显的动作内化为内在的思维, 进而通过有序的表达外显出来。

二、渐进思考, 掌握退位的技巧

虽然学生经历了“拆开1捆当10根”这样的操作过程, 也有了相关的经验, 但是在脱离了实际操作以后, 相当多的学生仍然茫然无措。比如:对46-5与46-7这两道算式中的“46”都习惯性地统一拆成30和16或是40和6。这说明学生对退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只是一种机械的行为, 或是仍然停留在对几十几的简单认识上, 并不能针对个位上数相减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对此,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这种不合理的分成“暂时存在”, 继而引导他们观察个位上数相减的情况, 根据“够减”或“不够减”逐步调整分得的两部分数的大小, 在对比中不断深化退位的策略。

对任何知识的教学,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学生“一刀切”“齐步走”, 更不能期望“一步到位”, 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现实, 帮助他们完善思维过程。

三、针对性训练, 化解难点

首先, 抓实以下几项基本功训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 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扫清障碍。

其次, 加强估算练习, 如“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再计算”:46-7、46-5。这种形式的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看清题目来判断减的过程中是否要退位的习惯, 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练习:46-□, 要使得数是四十多, □里可以填几?得数是三十多, □里可以是几?

另外, 变单题训练为题组训练, 通过对比来沟通。

篇9: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思考一:怎样为新课教学做复习铺垫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重点是掌握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为了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在探索退位减法前,联系前面学习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我设计了8道口算题:15—9、16—8、13—6、12—7、46—3、78—6、26—5。这样通过与退位减法的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为什么要退位这一难点,从而使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新知。

思考二:如何引入新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当提起计算,总让人联想到枯燥无味。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呢?于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选择了从生活情境引入——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都表现得比较好奇而且兴趣盎然。接下来,就让学生利用老师的年龄和自己的年龄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思考三:教材为什么先安排教学30—8而不是先教学33—87

《备课手册》上是这样说明的:“先教学整十数减一位数,着重解决退位的原理和方法。”如果不先教学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能理解吗?我在(1)班教学时做了一个尝试,只让学生根据我的年龄(26岁)和学生自己的年龄(8岁)之间的差来解决问题,即先教学几十几减几,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几十减几。但结果发现,先教学几十几减几确实很难,只有几个学生能想到从被减数里分出十几来减,更别说想出其他的算法了。所以,后来我在(2)班教学时还是用教材中原有的程序,只是在原先教学程序前增加一个猜年龄的过程——跟我搭班的老师正好是30岁,利用这样的条件,先教学30—8,再教学26—8,效果明显不一样了,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可见,教材这样安排,确实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

思考四:探索算法时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吗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进行操作时常常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浪费时间等现象,因此经常能省则省。但事实上,只要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学具,一定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如语文书上所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对30—8,学生带着“如何从30根小棒中拿出8根”这样的疑问摆小棒发现,要拿出8根,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拿出其中的8根就剩下2根,而原有的3捆小棒被借走1捆就剩下2捆了,十位上也就少了1,合起来就是22根。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就能把算理理清并内化,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利用并正确引导学生就不纯粹是形而上的教学了。

思考五:允许学生有多种算法吗

在教学26—8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方法一:26—8=16—8+10=18,方法二:26—8=10—8+16=18,方法三:26—8=26—6—2=18,方法四:26—8=26—10+2=18。从承前启后的角度来看,方法一更具有价值。“承前”,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

口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想到这样算应该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启后”,学生将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笔算”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显然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习竖式计算。所以,从学生的后继学习着眼,方法一还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当然,学生在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对又快就行。

思考六:如何设计本课的练习

篇10: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李贤生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孩子们对问题很容易理解,很快就列出算式35-2=?,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教学35-2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去掉2根,把剩下的3捆和3根合起来,也就是先算5 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面去掉2捆,再把剩下的1捆和5根合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得多好呀!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家长听的结果。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 语言逐步规 范,概括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篇1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的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位数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主题图。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生思考汇报。师:板书35-2(3)在小组内讨论“35-2=?”(4)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为什么要先算5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思考,说说理由。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6)学生动手操作计数器,巩固新知。

(7)老师出示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边看边说。(8)练习:26-4= 49-5= 2、教学“35-20”

(1)师: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学生汇报,师板书:35-20=

(2)你会计算35-20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算这道题,算好后跟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

师:这道题为什么要用30减20,不用个位上的5去减了? 学生说明理由。

老师使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一说。3、比较35-2和35-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说说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4、练习38-10= 76-4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76-4= 57-3= 68-5= 76-40= 57-30= 68-5=

2、争当小老师。

3、开火车

4、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

篇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篇1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第一次教学 (眭老师独自备课, 课题组全体成员观摩) :

片段一:课前复习 (口算) .

11-3 14-5 10-7 12-6 13-9 15-8 17-8

让学生快速抢答说出结果后, 并说出计算方法, 重点强调“破十法”.

片段二:新知形成, 创设情景.

一只玩具狗25元钱, 小丽只有8元, 还差多少钱?

有一部分学生立刻就写出了算式;有一部分学生想了会儿写出了算式;少部分看不懂题意, 不做或写成了“25+8”.

师:25-8怎样计算呢?得多少?

生1:10-8=2, 2+5=7, 7+10=17.

生2:10-8=2, 2+15=17.

老师表扬了他们, 并点名让几名学生复述了他们的计算方法.

片段三:巩固应用练习.

第一题:小猴过河摘桃 (八道计算题分两组比赛) .

第二题:一个玩具娃娃23元钱, 小华只有7元钱, 够不够?还差多少元钱?

课后, 课题组进行了讨论.眭老师对自己的课不满意, 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被动, 组织也很乱, 效果不好, 巩固应用练习的第三题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做.有什么办法使学生学得主动且有效呢?经过讨论, 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老师教得是扎实, 但没有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时间安排也不妥.只注重了计算教学的算理和计算的熟练程度, 没有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且练习过于重复, 没有层次性, 是典型的传统式教学.计算教学的重心不能只放在结果上, 应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因此, 课题组集体备课, 按“创设情境, 悬疑激趣——自主合作, 探究算理——开放练习, 巩固提升”的思路, 重新设计案例, 借班上课.

片段一:课初创设情境, 悬疑激趣.

出示“喜羊羊”玩具, 标价36元, 讲台上放着8元钱, 让喜欢“喜羊羊”的同学来买.

问题一:能买到吗?为什么?

问题二:买不到怎么办呢?

问题三:还要准备多少元钱合适呢?

问题四: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三吗?

片段二:自主合作, 探究算理.

学生分组合作, 有的摆小棒, 有的摆卡片, 有的数指头, 还有的干脆把钱掏出来凑在一起数.在紧张的动手操作、思考以后, 有了以下几种方法:

生1:10-8=2, 2+26=28.

生2:10-8=2, 2+6=8, 8+20=28.

生3:30-8=22, 22+6=28.

生4:16-8=8, 8+20=28.

生5:10-8=2, 2+20=22, 22+6=28.

生6:36-10=26, 10-8=2, 26+2=28.

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 各抒己见, 积极性非常高, 其他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

片段三:开放练习, 巩固提升.

下面的题, 有些你肯定会做, 做做你自己想做的题吧!

1.23-4= () 38-9= ()

45-7= () 63-5= ()

2.妈妈有22元钱, 能买下面哪样东西?还剩下多少元钱?

面包4元一块洗衣粉8元一袋

牙刷2元一把碗10元一个

3.26-□=18□-7=17

4.□-□=1524-□=□

□-7=□45-□=3□

学生很快选择自己会做的题卡细心解答完, 交给老师批改.当他们望着那一个个红勾、一张画上去的笑脸或红旗、小五星、小红花, 个个欣喜若狂, 竞相展现.

从上述两次教学的片断中, 我们很清晰地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学, 眭老师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按照复习、新课、复习的思路设计, 而且练习题与例题类似.随堂统计:大部分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解答, 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的只有10%, 且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因此, 从新课程理念上来看, 这堂课还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 一部分教师将“课内练习”误认为是“新知形成后的巩固与拓展性练习”.其实, “课内练习“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为新知形成而所作的铺垫性练习;第二是新知的形成性练习;第三才是新知的巩固拓展与综合应用性练习.

而眭老师第二次教学, 他大胆放手, 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到了新知形成的最近发展区;接着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弄清算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的那种自信和认真, 令我们欣慰, 他们居然想出了六种方法, 像“36-8, 36-10=26, 26+2=28”这种方法, 课前我们都没想到, 这种方法不就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加减法的速算法吗?只要我们选择的教法恰当,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他们的创造是不可估量的!这不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吗!接着又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多位思考并主动去找寻不同的计算方法, 发展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最后在综合运用练习中设计了难易不同的选做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解题后的喜悦, 提升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活了学习的兴趣, 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总之, 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精心创新练习设计,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采取有效策略, 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篇1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基础。考虑到这一点,我通过复习加法口算引入课题,将加法口算的方法迁移到减法口算中来,以帮助学生逐步把握算法的本质,形成计算能力。通过知识的复习、迁移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做好知识性准备。

接着以学生喜爱的春游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探索45-30、45-3的计算方法时,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留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算法,再组织交流,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敢于思考、勇于发现、不断创新。既让他们可以发展了思维,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通过让学生对比、讨论分析,找出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最后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形成计算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自己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可以了,从学生交流、回答问题中,发现学生算理也已经理解了,可是在完成补充习题时,还是出现了较多错误,例如减法当加法做、计算时学生对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产生混淆,但不是大篇幅错,而是夹杂几道题,全对的概率不是很高,不知是年龄小的缘故还是掌握的不够娴熟!

篇15: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小学刘运德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科书第53—54页例1和“做一做”中的第1—3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口算。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CAI深件、口算卡片、小黑板,学生准备3捆小棒和6根小棒。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口算(卡片练习)73-3 92-2 74-4 85-5 70-30 90-80 50-30 60-20 2提问:(1)54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个十和4个一)(2)68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个十和8个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54=50+()68=60+()30+(7-2)=70-40+5= 分别指两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填空,其余学生在教科书第53页上面第1、2行填空。学生解答完 毕,集体对答案。

(3)30+(7-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7-2再算30+5)(4)70-40+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70-40再算30+5)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 数(不退位)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2教学例1中的36—2(1)教师指导学生摆3捆小棒,再摆6根小棒 师问:这里有多少根小棒?要计算36-3怎么摆? 怎样算?:(并板书:36-2)学生自己动手摆,然后指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36-2的结果是多少。

(2)教师用课件演示说明36-2要从单根的小棒里(此课件制成动感)此处有图

去掉2根,整捆的小棒不变,还剩下了4根。(3)师生共同讨论36-2的口算方法

提问:a计算36-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算式36-2,结合前面的演示指出:计算36-2应该先算6 减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那么36是6和几个十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用 红粉笔板书:此处有公式

接着再用红粉笔把6和2连起来,说明先算自处有公式 6减2得4,再算板书:此处有公式

什么?(30加4得34)。板书:此处有公式 b谁能说出完整的口算过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36-2的口算过程是先算6减2得4,再算30加4得34)。强调:个位必须 与个位相减。3教学例1中36-20(1)教师指导学生先摆3捆小棒,再摆6根小棒

问:这里有多少根小棒?(36根)要计算36-20应该怎样摆?怎么算?板书:36-20 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36-20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 师追问:为什么要整捆与整捆相减?(2)教师用课件演示36-20的计算过程:要从整捆小棒里去掉2捆小棒,还剩下16根小棒。此处有图

(3)讲授36-20的口算过程

问:36-20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和教师用CI课件演示的过程来回答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组织学 生讨论。然后指名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式子36-20的下面把36分成30和6。因为是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减 整十数,所以要先算30减20,也就是整捆减整捆,得一捆,就是10,然后加上个位上的6,得16。教师边讲解边作如下板书: 此处有公式

根据上面的活动和教师的讲解,指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4)教师强调: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 减,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4比较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

教师指着板书问:上面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指出:相同的是:先批发被减数36分成30 和6,不同的地方是:36减2是要从个位里减,36减20是要从十位里减。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如36-2)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如36-20),在计算方法上都是 先批发被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个位数,然后再看减数是一位数还是整十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 就用被减数个痊数减去一位数;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用被减数的整十数减去减数整十数。课间活动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空第54页中的“做一做”的第一题教师将第1题用小黑板出示,指两 两名深重演排。然后集体订下。如果演排的同学做对了,让他们分别说一说题意和计算过程。

2判断下面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不对的请订正过来,并指出答错的原因。(用小黑板出示)下面有公式

教师分指名回答。五课堂作业

篇16: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纵观整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大亮点:

1.从小朋友熟悉喜爱的购玩具情境入手,使小朋友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真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让小朋友在购物情境中,自然地导入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小朋友探索新知的欲望,为本堂课的成功开展开了个好头。

2.充分利用学具棒,以小朋友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他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鼓励他们大胆动脑、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学具操作的描述过渡到算式解法的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自然巧妙,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的归纳整理、口头表达能力。

3.以购物情境贯穿整堂课,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自然融入生动的购物情境中,过程清晰,重点明了,难点突破(用对比法引导小朋友发现并归纳两位数减几与减几十的方法)。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小朋友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体现新课程理念。

篇17: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1.情境引入阶段

我为学生准备了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新课引入部分,我采用一年级一班“小小玩具店”开业这一引子,创设了买玩具的情境。当出示以上6种可爱的玩具时,学生的眼睛都亮起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很想玩这些玩具。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钱。我顺势引导学生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人民币,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这里为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有两种:10元的和1元的,总数都是两位数的。只准备以上两种人民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算法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把人民币当作学具来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根据人民币的总数购买自己小组喜欢的玩具(每个小组只能购买一种)。在购买玩具的同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人民币的总数和所购买玩具的价格,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想买什么?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况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人民币以及“用数学”的知识,能很快提出:“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会很自然地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式。这样就出现了3个不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和3个不同的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

2.学习新知阶段

当把6个组的算式都展示出来时,我先从中抽取1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当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及合作交流掌握口算方法后,再让他们通过同桌合作(一人一道)完成另外两道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评价的.互动机会。然后再从中抽取一个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方法同前。这次为了增加学生的交流和评价机会,另外两道题让同桌合作完成,并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组算式的特点以及口算方法的不同。这时我随机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知识应用阶段

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以上两种口算方法后,我采用了谈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环节:前两天,老师拿着10元钱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怎么解决呢?这时学生就会用刚学的知识非常热情地帮助我解决难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真正地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这时我又顺势说上几句感谢的话,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4.巩固反馈阶段

上一篇:补锅匠的岁月美文下一篇:怎样写好新闻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