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2024-05-0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通用17篇)

篇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新华区体育路小学 孙喜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0~81页。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 引入。

出示数字娃娃3、0、4、8。

谈话:小朋友们,这里有四个数字娃娃,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数字娃娃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吗?比一比,看谁写的多。学生试写,并组织交流。2. 激疑。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如: 484 848 348 提问:你能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3. 揭题。

谈话: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像308、438。

启发:我们先来看308)3410 = 24,10 - 8 = 2,24 + 2 = 26)

(2)拆开1捆小棒和4根合在一起,是14根,先算14减8得6,再算20加6得26。(板书:14 - 8 = 6,20 + 6 = 26)(3)先算34减4得30,再算30减4得26。(板书:34 - 4 = 30,30 - 4 = 26)

(4)先算34减10得24,再算24加2得26。(板书:34 - 10 = 24,24 + 2 = 26)

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引导: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348的结果,以促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应用拓展 1.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对于249 = 1,再算14 + 1 = 15;也可以先算14-9 = 5,再算10 + 5 = 15。(2)“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练习,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从每组题中发现了什么,着重使学生体会算每组后三题,实际上都可以先算每组的第一题。2. 对比练习。

按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不退位减法:6□ - 4

- □(2)退位减法:6□ - 4

- □ 3.应用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题目中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列式、怎样算的?(2)“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4. 开放练习。想一想,()里能填几?

-()= 3□

提问:括号里可以怎样填?为什么? 再问:括号里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呢?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重点设计具有基础性、对比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不能无视或低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心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探索30-8与34-8的退位减法之前,让学生用数字娃娃写算式并进行比较,既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认知基础,又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在新知教学结束之后,又通过对比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2. 关注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师对待这些不同的生命个体,应该做的是:(1)尊重。就计算方法的教学而言允许各种计算方法的存在,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鼓励。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发展求异思维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引导。在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和接受最基本的方法,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地防止无价值的或思维含量低的方法的简单重复。

3.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数学学习最主要和最持久的动力来自于数学问题本身。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通过挑战性的问题导入、形象化的直观操作、多样化的方法展示、应用性的问题解决等环节,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

篇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篇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本节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及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在“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整体性、层次性和对比性,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减整十数”的减法, 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还安排了摆小棒的操作,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领会和感悟“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 注意“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迁移, 引导学生感受新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由于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探究、互相启发等途径, 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从摆小棒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这一计算方法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学具]小棒、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13-5= 15-9= 19-8= 29-20= 36-4=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体现教材内容的连续性, 把准学生知识起点, 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情境导入

师 (导入) :据老师了解, 同学们都喜欢玩具, 我们就一起去逛逛玩具店, 好吗? (课件出示:玩具情境图) 图上的小朋友想买什么玩具?遇到了什么困难?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 只有8元钱) 他该怎么办?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攒自己的零花钱, 不随便乱花钱,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师 (提问)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还要攒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 列出算式36-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买玩具的实际生活经验, 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3.探究新知

师 (引疑) :该怎么算?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6减8不够减怎么办?

师: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记录下计算的过程。

师:小组交流, 要求边交流边展示操作过程, 倾听的学生也跟着操作。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 谁来说说36-8=2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生:16-8=8, 20+8=28。

生:16-6-2=8, 20+8=28。

生:10-8=2 26+2=28。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通过直观操作抽象出算法的思维过程, 培养交流意识, 理解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掌握算理。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师:口算方法16-8=8, 20+8=28, 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请教?

(学生提问)

师 (追问) :16哪里来?20哪里来?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

师 (引疑) :口算方法10-8=2, 26+2=28。你有什么问题?

师 (追问) :10哪里来?26哪里来?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当10。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的追问, 引起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 当个位上不够减时, 怎样用十位上的“1”当10再减, 以此抽象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一次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尽可能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算法, 使他们的思路开阔, 为今后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师 (小结) :36-8与36-4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

师:做基本练习, 独立计算后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并在计算中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4-6= 40-9= 54-7=

63-8= 81-4= 60-3=

(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加大练习量,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师:综合练习,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比一比谁摘到的苹果多。

(学生理解题意后, 先计算再摘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混合练习, 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及计算能力, 体现了分类思想。

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用到了哪些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体验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

篇4: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人教版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第4题

二、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第二册第2单元安排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理解并能运用“破十法”、“连减”等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准确计算。本节课内容编排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应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以及乘、除法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五、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六、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67-4=45-3=68-5=67-40

=45-30=68-50=

老师谈话:谁来说一说67-4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先算7-4=3,再算60+3=63.老师谈话:谁来说一说67—40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先算60—40=20,再算20+7=27。老师谈话: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上下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老师:孩子们回答的太好了,看来,孩子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索新的知识呢?

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复习前面学习过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这个方法,由复习这个方法导入,让学生在探究36—8时,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埋下伏笔。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求新知意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老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我知道了——筐子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要借8个足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筐子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要借8个足球。老师:孩子们,你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板书:还剩多少个足球?老师:哇,孩子,你回答地非常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认为他答的好,清给他一些鼓励(掌声)。老师继续追问学生:怎样解答呢?请列式。学生:36-8板书:36-8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和文字,理解题意,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老师: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呢?大家动动脑筋。有孩子可能会说出:用36个位上的6去减8。老师马上质疑:6减8够不够,不够减怎么办?

篇5: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情境一:

电脑演示:一部小桥车15元,一部无线遥控车36元。小明说:“我只有8元钱,想买一部无线遥控车,还要再攒多少元?

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

学生列式:36-8

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

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

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

(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老师把学生的算法用算式的形式板书出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了的个性发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出民主氛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三:

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得数都是28。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讨论概括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4)也就是: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这一情境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可是,有一些方法是对学生的后缀学习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从而掌握基本算法,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境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练习十二的第四、五题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篇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例:怎样算36-8=?

生1:先拿走6根,再从一捆中拿走2根,即36—6=3010—2=820+8=28

生2:从一捆中拿走8根,即10—8=220+6+2=28

生3:珠心算口诀:去十加补。个位6-8不够,借十来算,8的补数是2,26+2=28

生4:打开一捆是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拿走8根,即10+6=1616—8=820+8=28

篇7: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一(1)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在说36-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出的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于是我指导摆小棒,边摆边讲解,然后就是练习。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摆一次,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加强理解,巩固算法会更好。另外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对于数位的理解,时不时仍有个别孩子对错数位,甚至学生当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居然倒过来减,对于减法的意义理解不够。

篇8: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课后笔者与上课老师进行了交流, 老师竟然说“现在计算教学一定要算法多样化, 算法越多越能体现课改精神, 越能反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笔者又询问了课堂上想出第一种算法的学生“你真是这样算的吗?”学生说“我才不愿意用这种笨方法呢!是老师课前吩咐我这么说的。”笔者连续问了好几个学生, 竟没有一个学生用这种逐个减1的方法。那么后面的几种算法 (特别是第6、7种) 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吗?

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 是一个过程,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不能片面过于追求形式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是有效的, 在交流和比较中,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 只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

热闹≠有效。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笔者认为, 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 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 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 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 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 实现了共同提高, 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累积≠建构。学生交流的过程, 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笔者认为, 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 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 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 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 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多种算法的,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在课后应用知识时, 学生能迅速正确地提取所需信息, 真正实现“量的累积”到“质的建构”的飞跃, 体现了交流的有效性。

正确≠合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要求是算法越多越好, 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 应该说, 这些算法是正确的, 但仔细想想:这些算法与现实生活贴近吗?有没有全部推广的必要呢?还有, 在交流结束后, 教师说“在这么多算法中,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 实际则是形式而已。笔者认为, 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 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时, 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只有这样,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9: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思考一:怎样为新课教学做复习铺垫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重点是掌握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为了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在探索退位减法前,联系前面学习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我设计了8道口算题:15—9、16—8、13—6、12—7、46—3、78—6、26—5。这样通过与退位减法的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为什么要退位这一难点,从而使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新知。

思考二:如何引入新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当提起计算,总让人联想到枯燥无味。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呢?于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选择了从生活情境引入——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都表现得比较好奇而且兴趣盎然。接下来,就让学生利用老师的年龄和自己的年龄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思考三:教材为什么先安排教学30—8而不是先教学33—87

《备课手册》上是这样说明的:“先教学整十数减一位数,着重解决退位的原理和方法。”如果不先教学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能理解吗?我在(1)班教学时做了一个尝试,只让学生根据我的年龄(26岁)和学生自己的年龄(8岁)之间的差来解决问题,即先教学几十几减几,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几十减几。但结果发现,先教学几十几减几确实很难,只有几个学生能想到从被减数里分出十几来减,更别说想出其他的算法了。所以,后来我在(2)班教学时还是用教材中原有的程序,只是在原先教学程序前增加一个猜年龄的过程——跟我搭班的老师正好是30岁,利用这样的条件,先教学30—8,再教学26—8,效果明显不一样了,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可见,教材这样安排,确实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

思考四:探索算法时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吗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进行操作时常常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浪费时间等现象,因此经常能省则省。但事实上,只要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学具,一定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如语文书上所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对30—8,学生带着“如何从30根小棒中拿出8根”这样的疑问摆小棒发现,要拿出8根,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拿出其中的8根就剩下2根,而原有的3捆小棒被借走1捆就剩下2捆了,十位上也就少了1,合起来就是22根。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就能把算理理清并内化,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利用并正确引导学生就不纯粹是形而上的教学了。

思考五:允许学生有多种算法吗

在教学26—8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方法一:26—8=16—8+10=18,方法二:26—8=10—8+16=18,方法三:26—8=26—6—2=18,方法四:26—8=26—10+2=18。从承前启后的角度来看,方法一更具有价值。“承前”,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

口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想到这样算应该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启后”,学生将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笔算”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显然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习竖式计算。所以,从学生的后继学习着眼,方法一还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当然,学生在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对又快就行。

思考六:如何设计本课的练习

篇10: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必要基础]

本课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加、减法含义,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地口算这些题目,了解退位减法含义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采用分层教学,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探索中完成的;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注重学习过程的开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会倾听同学的意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分层目标。

目标水平

目标阐述

备注

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会解题方法,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适合×××、×××等同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解题方法的探索活动,通过自己概括、分析、比较进行自主学习

适合×××、×××等同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练习纸,学具,卡片;每组准备:小棒,记录纸。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小棒若干。

[主要教学方法]

分层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场景一:佳佳只有8元钱,想买(这里的一种商品),还要攒多少钱?攒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先说说想买什么,再把算式写在纸上。

2.了解情况:了解哪些学生在计算中有困难,哪些学生已经会算了。

3.分组活动:调整座位,已会的学生坐在一起为一休组,还有困难的坐在老师边上为丁当组。

二、提供工具,探索方法

1.主体活动:确定例题→给出学习建议→小组活动,试着算一算→运用所提供的学具找方法→组际交流→全班交流。

学习建议:

一休组:(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讨论用多种计算方法,并试着记录下来。

丁当组:(1)先合作摆学具,再算出得数。

(2)归纳组里共有几种不同摆法。

为方便交流,我们以买小熊为例来学习36—8这道题。

2.教师主导活动。

(1)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不会做的,通过教师引导先摆学具再进行计算,然后归纳方法。会做的,互相说说怎么想的,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并记录。

(2)指导小组进行探索活动。

3.全班交流(投影演示,口述等)。

以36—8为例,B组学生小棒演示思考过程,A组学生口述算式分解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36 - 8=28 16-8=8

/\ │16─┘ 20+8=28

方法二:36 - 8=28 10-8=

2/\ │ 26+2=2810─┘

方法三:36 - 8

↑ │

└──┘

230-2=28

方法四:36-8=36-6-2=28

方法五:36-8=38-8-2=28

方法六:36—8

36-10=26

26+2=28

三、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想买玩具狗还要攒28元,请你用新学的方法来说说刚才算别的物品的还要攒多少钱。

场景二:芳芳只有?元,也想买其中的一件物品,还要攒多少钱?你能列个算式帮她解决吗?写在卡片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反馈:请学生上来说说是怎么算的。说出这些题目的特点。(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要退位)

四、揭题

师:今天学的知识就是“退位减法”。

五、尝试练习

分层练习题卡。分一休组和丁当组。一休组红色卡,丁当组绿色卡,题目分别如下。

一休组题目

1.啄木鸟捉虫。(有错的改在括号里)

(1)54-8=56(2)78-9=79

()()

(3)41-7=34(4)34-7=

41()()

(5)63-4=23(6)85-6=79

()()

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退位减法成立。

45一□=3□

丁当组题目

1.请你算一算。

32—5= 46—9= 57—8=

2.送信。

实物投影仪演示反馈。

(1)方法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2)错误纠正。

分层校对:做完的先互相批改,然后集体先校对丁当组题,再校对一休组题。重点讲评一休组题目。

六、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1)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不要忘记退位。

篇1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同开启智慧的大门,走进智慧屋,大家高不高兴?你们想知道智慧屋里都藏着什么吗?(出示)

1、大屏幕出示口算:

57-4=

75-3=

69-5=

57-40=

75-30=

69-50= 师:说说57-4是怎么算的?57-40呢?

问: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减。)

2、卡片出示口算:11-9=

12-8=

13-7=

11-8=

12-9=

14-6=

15-7=

18-9=

12-6=

14-9=

15-8=

13-5= 师:这些题都属于哪类的题?(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那你能说出20减几、30减几的退位减法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今天,有个班级的小朋友也要上体育课,请看体育老师为他们做了什么准备。(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1)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可提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足球?)

(3)怎样解答呢?(36-8)

(4)你会计算吗?师:6-8不够减怎么办?

2、解决36-8(1)生摆小棒

(2)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方法一:10-8=2

26+2=28

方法二:16-8=8

20+8=28(3)讨论:哪种方法好?(4)大屏幕回顾第二种方法:

一“分”:把被减数分解成整十和十几;

二“减”:十几减去几;

三“加”:整十数与十几减去几的差相加

(5)熟记一分、二减、三加。

4、巩固:大屏幕摆小棒:32-5=

44-9=

大屏幕计算题:

76-4=

76-8=

57-3=

57-9=

64-3=

64-8=(1)说76-4怎么算?(6-4=2 70=2=72)(2)说76-8怎么算?(16-8=8 60+8=68)

(3)观察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不同?(第一组不退位减,第二组退位减)

(4)引导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得数的十位数字都比被减数十位数字小一。

5、激趣巩固:啄木鸟捉虫

52-9=53()

43-7=36()

36-8=18()(训练72页6题)

三、趣味游戏,巩固训练

1、帮小鸟找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鸟,想看看吗?你想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吗?我们一起再到智慧屋去看一看吧!

2、大屏幕出示教材72页7题(生说明题意,解答)

50-6 34-7 85-9 63-8 10-6 14-7 15-9 13-8(训练71页5题)

3、摘智慧果

师:从智慧屋出来,我们来到智慧树下,看,智慧树上结满了果子,想知道这叫什么果吗?叫智慧果,如果你能得到这个果子就会变得更聪明。(通过计算,摘果子)

4、帮蜜蜂找家

师:智慧树下是蜜蜂的家,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都飞出很远很远去采花蜜,谁愿意当小蜜蜂?帮他们找回家?

32-8

27-3

44-20

42-7

38-3

55-20

希望大家能像小蜜蜂一样做事认真,勤奋好学。(巩固例

1、例2,同时思想教育)

5、找朋友游戏 师:小蜜蜂被你们送回了家,他们很感激你们,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那么生活当中你的好朋友是谁呢?我们来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卡片:68

49

74-6

60-3 92-7

53-4(训练72页8题)

一生: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6、数学接力赛

师:我们班的好朋友可真多,老师希望我们班的68名同学都能成为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那么我们就来个数学接力赛,好不好?(每一竖行为一小组,每组一张卡片, 6道题,最后一位同学做起,每人做一道依次往前传,最先做完而且都对的一行为优胜。)

50-6=

70-8=

41-6=

27-8= 63-6=

95-8= 82-6=

84-8= 74-6=

53-8=

(训练72页9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屋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来到智慧树下摘了智慧果,又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大家开心吗?开心,就用最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一分、二减、三加。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6-8=28 36-8=28 26 10

篇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30-7=23(本) 25-8=17(本)

小棒图

30

- 7

——

23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篇1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一、动手操作, 突出退位的算理

不管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口算, 还是几十几减一位数的口算, 都借助小棒操作, 引导学生拆开一捆小棒, 也就是“退1作10”, 在动手过程中感悟退位的算理。

需要强调的是, 在动手操作的同时, 教师要逐步明确用语言表述计算的思路, 引导他们用“先算几减几得几, 再算几加几得几”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促使他们把外显的动作内化为内在的思维, 进而通过有序的表达外显出来。

二、渐进思考, 掌握退位的技巧

虽然学生经历了“拆开1捆当10根”这样的操作过程, 也有了相关的经验, 但是在脱离了实际操作以后, 相当多的学生仍然茫然无措。比如:对46-5与46-7这两道算式中的“46”都习惯性地统一拆成30和16或是40和6。这说明学生对退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只是一种机械的行为, 或是仍然停留在对几十几的简单认识上, 并不能针对个位上数相减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对此,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这种不合理的分成“暂时存在”, 继而引导他们观察个位上数相减的情况, 根据“够减”或“不够减”逐步调整分得的两部分数的大小, 在对比中不断深化退位的策略。

对任何知识的教学,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学生“一刀切”“齐步走”, 更不能期望“一步到位”, 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现实, 帮助他们完善思维过程。

三、针对性训练, 化解难点

首先, 抓实以下几项基本功训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 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扫清障碍。

其次, 加强估算练习, 如“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再计算”:46-7、46-5。这种形式的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看清题目来判断减的过程中是否要退位的习惯, 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练习:46-□, 要使得数是四十多, □里可以填几?得数是三十多, □里可以是几?

另外, 变单题训练为题组训练, 通过对比来沟通。

篇14: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李贤生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孩子们对问题很容易理解,很快就列出算式35-2=?,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教学35-2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去掉2根,把剩下的3捆和3根合起来,也就是先算5 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面去掉2捆,再把剩下的1捆和5根合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得多好呀!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家长听的结果。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 语言逐步规 范,概括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篇15: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篇1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创设了帮助可爱的小花猫回家的情境,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还通过这几道简单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复习了旧知识,并且引入新知。56-2=54 38-7=31 86-4=82 29-3=26 在这几道口算中选出前两个题说计算过程,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并回忆算理。最后出示一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题17-9=,让孩子回忆“破十法”以及退位减法如何计算。接下来出示主题图。进行新课的铺垫,创设新的情境。学校里老师正在整理小书柜,我们去帮帮他吧。让孩子从图中找数学信息,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根据连环画和字典一共有57本,书柜里有9本字典,这两条数学信息,尝试解决连环画有多少本这个数学问题。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能够完整的说清思考过程。然后列式并计算。

关于这节课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在平时应该加强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该能够明确的找出“已知、问题以及单位名称”。

2、在课堂前应该对教材更加熟悉,备学生,备教材,从而更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

★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教学反思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17:《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评课稿

缪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这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及多位数计算都打好基础。

这节课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并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是经历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目标定得比较到位。

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导入部分,教师选择十以内的加减法入手进行复习巩固,为后面新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

(二)在探究新知这一快,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用计数器拨一拨,不同方式进行探究,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三)练习设计有趣,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综观这节课,缪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并解决问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上一篇:中考材料作文:成功与失败下一篇:退伍入党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