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2022-09-03

第一篇: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职教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简堂永

一名合格的职教舞蹈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修养和能力素质外,还必须掌握较为深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较为纯熟的舞蹈表现技能及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尤其需要准确的把握当代职校生的基本情况。

一:职校舞蹈教师应熟识职教类学生的基本情况

当代职校生,入校是文化知识普遍较差,且主要是面对就业。职教舞蹈教师一定要紧紧把握学生一毕业就将面对市场,面对就业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在学校真正意义上学到好的技术,学到真本事,谋到好岗位,挣到高工资。

二:职校舞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

舞蹈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的工作不但要在舞蹈教学中教授舞蹈、传授舞蹈知识,还要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品质,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首行,应该认真、自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其次,要加强自我教育,自学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干扰,奉公守法,严以律己。

再次,要虚心学习其他学科教师的长处,交流思想、取长补短,共同创造适合提高政治思想品质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1、爱职业技术舞蹈教育事业

必须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原为职业技术学校的舞蹈教育事业作出贡献,这是体现舞蹈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职业技术学校的舞蹈教师除了承担舞蹈课程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辅导课外舞蹈活动,工作比较繁忙。同时,职业技术学校的舞蹈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舞蹈教师不可能出现在舞蹈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凡是优秀的舞蹈教师,无不是在舞蹈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不为名、不为利,不畏艰辛,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2、有宽广而深厚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

现代职校的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各项教学任务是由若干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的。因此,是否熟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能,就成为判明教师能否承担某一学科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之一。 职教舞蹈教的工作涉及面很广,其中分课堂理论教学和舞蹈房教学两部分。舞蹈课堂教学包括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基本乐理、芭蕾舞教学法、舞蹈编导。舞蹈房部分又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蹈身段、芭蕾形体、幼儿舞蹈等。职校舞蹈教师不仅要解决课内的教学任务,还需排练舞蹈队及其他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总之只有具备宽广而深厚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地任职教舞蹈教学工作。

如果认为职教舞蹈教师不必全面了解舞蹈专业知识,无需掌握扎实地舞蹈技能,这显然是十分有害的。任何一种教学工作,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职教舞蹈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熟悉和掌握职教舞蹈教材的内容,而应结合教学实践抓紧业务进修,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不断超越自我,每个教师可经常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自我测试来衡量自己的水准:

(一) 我在舞蹈上的不足是什么?我的舞蹈视野的局限性是什么?这了改善它们,我正在做什么样样的努力?

(二) 平时我有没有努力寻找机会广泛欣赏各种舞蹈作品?

(三) 我是否正在逐步提高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力?

(四) 我对舞蹈的理解是否在不断的深化?

(五) 我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是否不断获得更多知识和见识?

三、职校舞蹈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育科学是教育实践经验的结晶。舞蹈教师如果仅仅具有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保证其能圆满地完成舞蹈教学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论知识的高低,决定着舞蹈教师在舞蹈教育事业上的成败。教育科学体系中包括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这些教育理论对于职教舞蹈教师来说,要求全面掌握当然不太现实,但对基础教育理论,如普通教育学和普通心理学,必须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职教舞蹈教师应结合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联系工作实践研究舞蹈教育学和舞蹈教育学一论,从而对舞蹈教育的特殊规律有一进一步子了解,以提高舞蹈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职教舞蹈教师除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合理组织教材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四、职校舞蹈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总是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无事不通的。因此,舞蹈教师如果肯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能使教学如虎添翼,自如地应付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姐妹艺术的一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特点。舞蹈与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也有着不少共同的规律或相通之处。舞蹈教师在钻研舞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读诗诵文,习画练字,学乐演戏,加深对姐妹艺术的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也可以触类旁通,激发教学灵感,使舞蹈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更具魅力。

2、基本的美学、美育知识。舞蹈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职教舞蹈教师承担着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职教舞蹈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了解美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自学地按照审美教育的规律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这样舞蹈教学的境界就会大有提高,舞蹈教学的价值就能在更为宽广的天地中得以实现。

3、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面。职教舞蹈教师除了进行舞蹈教学工期作之外,一般还担任班主任或其他教育工作。职教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常常会向舞蹈教师提出一些舞蹈专业知识之外的问题。舞蹈教师如能掌握科普、体育、影视、史地等方面的知识,并给学生以指导,将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增添与学生沟通的汇道,从而使教育工作更显成效。

五、职校舞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职教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学科研活动,成为舞蹈教育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有些舞蹈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在尽心甘情愿尽力地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后就不再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其实,教学与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科研的成果徕自于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科研是提示教学规律的创造性活动,能促进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职教舞蹈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果能在教学中悉心探索教学规律,并加以理性的归纳和总结,坚持数年定能成为一名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优秀职教舞蹈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能不断总结、归纳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舞蹈教师应学做有心人。从观察、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某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入手,撰写“教学后记”、“教学一得”,或者每学期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总结或专题论文。这些都是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2、能经常与同行切磋、交流。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在思想交流中闪现的。同行间的教学研讨有助于打开科研思路,发现科研课题。志同道合的教师如能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不但可以取长补短,还能共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因此,舞蹈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而不应将这些活动视为额外的负担。

3、能充分吸收舞蹈教学改革信息。善于吸取信息、更新观念,是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标志之一。近年来,许多优秀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不少符合国情的舞蹈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将国外诸多舞蹈教学理论和方法逐步引入国门,促进了我国舞蹈教学的科研水平。职教舞蹈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跟上舞蹈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主动地了解、学习和吸收一切有价值的舞蹈教学观念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总之:一名合格的职教舞蹈教师应具备以上基本素养,才能在职教舞蹈工作中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尤其现在正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春天,只要职教舞蹈教师更多的努力工作,精进业务水平,一定能在职教舞蹈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二)有崇高的师德修养。要做到:

1、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积极工作,无私奉献。

2、能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

3、能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4、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5、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结合作。能与家长、社会密切合作,共同育人。

(三)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教师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把课讲得“引人入胜”,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引发学生的智力活动。

(四)较强的业务能力。要做到:

1、熟悉所教学科的全套教材,能掌握教材体系,理解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有独立的备课能力。

2、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3、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4、要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5、要具有科研能力。

6、有组织班集体,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身心审美素质

1、身体素质:有强健的体魄,具备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按时完成任务。

2、心理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勇于进取,勤奋向上;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情绪稳定,善于自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焕钟诮涣鳎薪锨康氖视。

3、审美修养: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能在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体验中追求美、认识美、鉴别美、创造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看法)

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研究报告和改革措施来看,普遍认为21世纪初叶的教师应具备下列素质:

一、较高的学历水平

韩国认为,21世纪的教师无论在其训练背景、素质还是专门性等方面,与今天的情景、情形都不同。韩国今后将通过继续教育,使许多中小学教师获得硕士 和 博士学位。

美国有些州要求高中教师必须持有教育硕士学位,有的州则要求今后小学教师也须具有硕士学位。华盛顿州要求到1992年,中小学教师申请更新教师证书时,须同时具有双硕士学位,即除持有文学、理学或者人文科学硕士外,还须持有教育硕士学位。

法国从1990年秋季开始,在综合大学里设立了两年制的“教师培训学院”,使培训后的小学教师达到普通大学“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水平,中学教师达到普通大学“大学高级研究文凭”获得者的水平。

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立了“教育研究生院大学”今后计划通过这种形式逐步使中小学教师达到硕士水平。

二、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各项内容在新形势下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说,“基础知识”原来主要指“读、写、算”等各专业所必需的知识,而新科技的发展则使“基础知识”有了新的内容。美国发表的《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基础已不仅是读、写、算,还包括通信技术,高超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这些新基础是所有学生都必需的。”美国等国普遍要求中小学教师除了掌握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外,还要接受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

英国规定,要成为中小学合格教师,“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证书和教育学士学位,只有持有这种证书的人,才有可能在中小学任教。无证书者,不论其专业水平如何,都不能当教师。”日本也要求所有中小学教师必须获取一定的教育科目学分,而且从教年级越低,对教育科目所占学分的比例要求越高。德国则规定未受到高等师范教育的人一律不得被聘为中小学教师。

三、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美国认为,应着重培养未来教师探讨知识的能力、态度、风格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传播知识。认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能力:具体感受的能力、思维观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能力。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教师必须具备六种能力: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学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日本认为教师应具备五种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对学生强有力的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独立的自修能力。英国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比较注重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

许多国家提出,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具有“扩展能力”。所谓“扩展能力”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指信息处理能力(即吸取、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

四、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进入21世纪后,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必须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全能型教师”和“完整型教师”。具体地说,“全能型教师”是指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的教师。至于什么是“完整型教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前苏联认为“完整型教师”是指完整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教师。日本对“完整型教师”的要求侧重于职业道德方面,认为“完整型教师”应把工作看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对教师事业应具有献身精神。美国认为“完整型教师”既是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又是决策者。尽管各国对“完整型教师’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要求教师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则是共同的。

我国教师素质的状况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令人忧虑;实际工作能力也差,不能胜任和根本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占40%左右;教师的人员结构也不合理,老的、弱的、年轻的教师多,中年及男性教师少。此外,教师的师德水平普遍低下,一些教师对待学生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罚。根据调查发现,在教学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够,而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马虎、教学技能不高,对学生缺乏感情,这说明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他的教育教学并不完全成正比,教师的非学术性因素,已成为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素质如果单纯以某方面素质来衡量其整体素质是不科学、不实际的。教师素质应是知识、道德、个性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现实体现。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各方面素质状况与现代化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仍不小。教师应不断补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应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通才”;教师的师德、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素质必须提高,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一些地方学校的经验,提出几项具体工作建议,供参考。

(一)要切实提高领导者认识,把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

(二)地方和学校都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状况,制订提高教师素质的培养规划或实施方案。

(三)及时调整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改革各级师范教育的专业要求、课程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大力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

(四)师资培养工作应适应在职教师的不同情况和发展需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进修活动。

(五)提高教师素质,经常的大量的活动是在学校通过教研、科研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行的。学校校长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对教师的使用、管理同培养提高都要重视,做到统筹兼顾。

二是对培养骨干教师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都要重视,做到相辅相成。

三是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培养中青年教师都要重视,做到互尊互爱、互帮互学。

四是对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都要重视,做到因人而宜,具体落实。

五是对师德教育同业务进修都要重视,做到有机结合。

六是对提高教师素质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落实教师经济待遇都要重视,做到全面关心,相互促进。

(六)要重视落实教师的资格审定、职务聘任、业务考核、表彰奖励等项制度,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经济待遇的有关政策,吸引品学兼优的青年报考师范院校,调动广大在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稳定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

关于教师素质的定义

(1)“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2)“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关于教师素质的结构

关于教师素质的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

(1)“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

(3)“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

(4)“教师素质结构体系是由思想品德、知识、智能(智力和能力)、身体四方面的素质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5)教师的素质可分为三个结构层面:“一是生理素质结构层面,指体态、仪容等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生理条件。二是教师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结构层面。三是教师特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由知识转化的多重能力结构,还包括思想、政治以及职业倾向等等”。

(6)“教师的素质结构是由动力系统─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系统─知识素质、能力系统─能力素质三个系统构成的结构模型”。

关于教师素质的内容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具体内容可分以下三方面:

1、思想素质: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2、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有政治理论的素养。

3、职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

(3)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4)对待自己: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二)教师的知识素质

1、教师的知识结构: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古今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如系统论、进化论等。

(2)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

(3)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

有人指出,教师的素质结构应围绕学科目标来建造。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在分布上,理论性、基础性的部分密度要大些;在排列上,有序度、系统性要大些。还有人指出,教师的知识一定要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调整中,以适应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最好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三)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是由三个能力层次构成的有机组合系统。第一个层次是认知能力,第二个层次为应有能力,由自学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构成;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能力。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有下面几种:

(1)教学能力:第一类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第二类是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第三类是教师自我调控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思想教育的能力:

(5)交往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四)教师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有意志、兴趣、情感、性格、需要等方面。 (五)教师的身体素质

大家认为,教师的工作特点需要教师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身心健康。

(六)教师的外在素质

一般指教师的风度仪表,它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

(七)教师的技能素质

请参阅郭友主编的《教师教学技能》

(八)教师的群体素质

请参阅张承芬主编的《教师素质学》

关于教师素质的评价

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教师素质的评价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中,它往往只占教师整体评价中很小的一部分,方法也不很科学。有人指出,现在的教师素质评价工作的现状是:重工作轻素质,重教学轻其它;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定性轻定量;重他评轻自评;重按传统教师观进行评价,轻按现代教师观进行评价。

许多人就教师素质评价的原则提出各自的意见。有人指出:教师评价应遵照行为和素质、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定性和定量、评价和测量、他评和自评、单项和综合六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首要问题在于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在《教师评估手册》里已有详细的归纳。

关于评价的途径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条:

(1)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效果,如学生的成绩等。

(2)根据专家、领导、同事和学生评定意见。

(3)教师自评。

(4)通过对教师的考试。

关于评价的技术手段

在吕文硕主编的《现代教师素质》一书中有介绍,包括信息收集法、确立评价标准法、定量分析技术等。

教师素质研究的一些新动向

从单纯的素质研究转向对教师素质与教师行为、工作成效的相关性的研究;从以对教师的智力因素的研究为主转向以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为主;从对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素质的研究转向对现代教育模式下教师素质的研究;从对教师素质内容的研究转向以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和培养的研究。另外,有人还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来研究教师素质问题,如应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来分析教师的角色意识、角色技能。

第三篇:论中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13生物行知班

李佳琪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在中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是至关重要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其身上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既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有关系到中学生知识水平及道德水平的双重发展。 社会不仅需要人掌握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智力和能力水平,需要人具备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而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阶段,他们不象小学生不具备自我思考能力模仿居多,也不象大学生能够充分独立进行思考,他们是处于二者混合状态的综合体,正处于二者过渡的重要阶段,思想独立能力开始萌发,自尊心的需求逐渐增强,其人格的发展完善还需要有来自教师正确的引导;中学生又处在一个知识水平大幅增长阶段,他们乐于广泛吸取知识、对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知识框架与自身能力开始发展趋于成熟,他们了解的知识也许很多但难免理解不够深入,他们还需要有人辅助他们对已有知识进行一定的整理或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发现;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逐步稳定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开始关心,思考自身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总之,中学生是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稳定的素质也就在这个

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正是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对其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中学教师又需要在教学进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由此就产生了对中学教师素质的一些特殊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而中学阶段主要为造就具有完美人格和创造未来能力的人才打基础。为了使中学教师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合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然会对未来中学教师的素质产生较为全面更为广泛的要求,也是中学教师应该达到的例如教师的人格、职业观价值观、发展意识等多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高尚的人格素养是其必须具备的。教师的人格历来受到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重视,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养成,这就需要中学教师们具备更高的人格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表现出真正的热爱,对学生人格的发展积极关注满怀热情,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影响其学生人格发展,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创造者,未来社会的支撑力量。因此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必须有积极进取的职业观。中学教师不但是一个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光荣的职业,而且更是一门充满了科学与艺术探究的职业。从古至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是充满尊重的。人们赋予教师充分的荣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这一职业也难免充满艰辛与奉献的。作为一名教师甘心做出牺牲的同时,更应该在内心充满职业自豪感,把教师当做一份令人激动自豪的事业。中学教师确实需要有奉献精神,但更需要科学精神与艺术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但对学

生知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而且在事业的追求中使自身的人格、知识和能力都不断得到升华。只有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成功与失败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即便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难免出现众多预料之外的问题与挑战,难免受到挫折的影响,所以中学教师要有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在竞争中,我们都将会面临暂时失败的局面,比如,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学生或学校的理解以及其它不尽如人意的事等等,遇到这些情况,自身的心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就。优秀的中学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教师能保持自己平和的心理和愉悦的心境,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才可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担负着为现今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作为优秀的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发展进步意识。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在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并把它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有发展意识的教师,必然能自觉地进行终生学习,使得自身的知识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始终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观念上乐于学习和接受改革与变化,能认真地研究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尊重不同意

见,使自己始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教师,才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才会由衷地欣赏学生的创造性,并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教育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教师,今天的师范生们有一大批将成为未来教育中的骨干教师,但是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现在的我们就应该重视起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努力成为为未来的教育中优秀的师资力量,为祖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好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学识魅力与基本素质

第一节、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在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

我利用闲暇时间认真、仔细的对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个性化教学进行观察了解和研究,我认为对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老师应具有何种能力,无论是在执教还是实践、树立师德学习榜样等方面和一般学校的教学方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我观察了解和研究后,结论是受益匪浅,我深切地感受到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个性化教学中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因此略表一二。

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各种诱惑的时代,以其平凡的坚实促使我们对教师精神进行重新思考: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教师?细细想来,它绝非仅仅是一种职业名称。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涵是不同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个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身教胜于言教,

我们应以自己每节课的认真准备教会学生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 以自己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尊重教会学生尊敬生命。 以自己在业务上的不断钻研和学习教会学生尊重知识。 通过发现学生身上不显眼的优点增强其信心。 通过不断的鼓励培养其拥有乐观的精神面貌。 从而做好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师,需要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

学习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坚韧不拔,为战胜疾病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书是手段,目的是育人。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这样面对个性化的教学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学生的吸引,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健康成长。因此,当教师力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对学生所具有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肩负起更多的道德和人类的责任。我想作为作为一名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师,每位老师都应具有这样的能力,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好的胜任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识”意味着才华,一个有学识的才华横溢的教师,是会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信任的,我们常说“学高为师”,学识丰富的教师,不仅在满足学生的文化求知上游刃有余,更由于他们厚实的底蕴而散发着绵绵的才学魅力。

教师一旦拥有了学识魅力,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磁场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教与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快乐而和谐。教与学的效果,就会获得轻负担而高质量的回报。学习上的领路人,我想,没有比这样的老师更强大有力的了,特别是作为一名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师,不仅是一名老师,更要从市场的角度去思考,使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进而使自己更好发展。

“人格”意味着品行。一个有着优良品行,浑身散发着品格魅力的教师,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好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常说“身正为范”,

说的就是榜样的力量,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带来学生的亲近和效仿时,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带来学生的佩服甚至是崇拜时,教师的品格魅力就产生了最大效应,这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古人云: “亲其师,则信其道。”无可置疑,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教师。让每个教师拥有学识魅力和品格魅力是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追求和责任,让每个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面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如果我们有这样一支发展良好的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教育的内涵发展肯定潜力无穷。

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确实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对学生的优点毫不吝啬的肯定和张扬,它决定着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那么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要善于并且不断去发现教师的优点——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闪光点),然后经常在各种场合肯定老师的成绩。可以是教职工大会上的表扬,可以是全校师生大会上的公布,也可以是教学区的事迹展览,还可以是媒体网站的宣传等,不仅肯定教师的个体努力,也肯定教师的群体合作,弘扬正气,树立榜样。不仅仅让老师知道,也让学生知道、家长知道、社会知道。使取得成绩的老师在领导的赏识中、同事的称赞中、学生的喜爱中、家长的信任中、社会的肯定中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同时也产生新的责任感。获得荣誉是光荣的,但这荣誉不仅仅是带来光荣,它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一个优点逐渐增多的老师,是不会让自己的优点又变成缺点的,而是更加珍惜、更加努力、更加有追求。我认为这样的老师一多,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以点带面”的氛围,一种和谐上进的氛围。这支队伍就会逐渐发展扩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发展一支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值得有意识地去重视与研究。或许有人认为:要让教师有魅力已经不容易,还要形成一支

队伍,这也太难了。对于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这样做是不容易。但我认为,事情总是靠做出来的,做了比不做总要有希望、有收获。老师不求魅力十足,能发展八分也行。没有八分,有五分、三分也行。总之,有发展就行,就有希望。何况,许多老师本身就有上佳的潜质值得挖掘。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不断进行“优点”积累、不断进行“优点”赏识和“优点”宣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激活教师内在潜能的过程,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教师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内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建设,一种弘扬正气树立榜样的软件建设 ,这种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从评价的角度来说,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既是终结性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既是激励性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对激发教师潜力、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内涵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成长过程,需要不断得到尊重、鼓励、信心和力量。

作为我们老师,肩负着教育工作使命,也应有自身的品质追求: 要有思想,一种倡导先进教育、推进公平教育的思想; 要有理念,一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要有精神,一种科学的求实的精神; 要有好的心态,一种阳光的和上进的心态。 要探求两种“艺术”——教书艺术和育人艺术,

要运用两种“策略”——因材施教策略和成功激励策略, 要做好两个“注重”——注重细节和注重实效。

面对现有生源,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力争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品质育人,有教无类。

打造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将会打造品牌教育的保障,有良好的品牌教育,才能切实地提升家长学生的信任指数,这是密切相关的几个环节,也是我们关注教育内涵发展的着眼点和工作点。我想,只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思考、去决策、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信我们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品牌不断发展一定会取得喜人的大好局面,使个性化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明天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节、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夸美纽斯也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如何使教师自身更加完美,使教师的职业更加光辉灿烂?我认为,教师要成长,就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基本素质。

一、思想素质——想不想当教师

想不想当教师是一个教师称职与否的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被动的“要我当教师”与主动的“我要当教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热爱教师工作的典型代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不但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同时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情怀充斥于字里行间。而作为平凡教师的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喜欢教育工作吗?我喜欢学生吗?我愿意为文化的传承和后人的培养尽一份力量吗?

二、文化素质——能不能当教师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作为培养人的人,教师要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非本学科知识。

教师首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把学生带入极具魅力的学科世界。其次要有广博的非本学科知识,理科教师要通文,文科教

师要懂理。同时教师要在音、美、体等方面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开阔思路、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教学富有色彩。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说:“在我所读的书中,非专业的比专业的一点都不少,非专业的知识常常给我的专业研究提供灵感。”

三、能力素质——会不会当教师

有做教师的想法并且具备了丰厚的学科知识并不意味着会当教师。当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

一名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

1、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能力,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能力,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掌控师生关系的能力等;

2、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简练、准确,较高要求是抑扬有度、张弛得法、繁简恰当、丝丝入扣;

3、组织管理能力——增强组织管理能力,一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善于用组织管理智慧解决问题,二是要勤实践、勤修养,提升组织管理情商,完善个性品质;

4、自我反思与调控能力——勤于反思,知道自己作为教师的不足,并善于对教学实践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适时、恰当的调控,保证教学有序、平稳、高效的进行。

四、理论素质——当什么层次的教师

这里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应该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对明确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对教育的认识大有裨益。

当然,教育教学更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就是盲目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也就是说,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人。

教育的不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内容、观念不同,二是教育中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在这里,我们要向陶行知、蔡元培等教育家学习,努力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成长的规律,切忌成为一个不知思考、只知照本宣科、缺少教育智慧的教书匠。

五、职业素质——怎么当专业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教育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教师是平庸的教师;

兢兢业业工作、具有强烈职业精神的教师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教师; 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不断创造、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师是伟大的教师。

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的职业素质体现在:

一是热爱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学业,关心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是理解尊重学生。教师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要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变化、人际交往;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期望;要能角色易位,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六、个性素质——当有风度的教师

好教师应多才多艺,善于与学生交往,表现在个人品行上就是要有优雅的风度。

风度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等内在修养。

教师的风度直接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仪表。教师不仅要衣着整洁、得体,符合教师的身份,更要注意气质和仪态,使自己优良的内在品格自然流露。

二是神态。神态是沟通人际间思想感情的非语言手段,是风度的具体表现方式。精力充沛、富有自信,会带动学生活力十足;微带笑容、温文尔雅,能令学生心理得到放松。

三是谈吐。无论是上课,还是即兴演讲、个别辅导,教师的言语要高雅,具有美感,富有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够吸引学生向教师靠拢,形成向心力。

第五篇:当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饶贵生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在这里以“当代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为题作个发言,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引发大家的思考与重视,以此推动我院的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其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9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1884.9万人;全国各类高校教师1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毛入学率达到15%,即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成功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新跨越,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办大学既要建大楼,更要育大师,养大器。能否培育出一支素质好、水平高、作风实的师资队伍是关系到一所大学能否培育出优秀合格人才的关键问题。

一、教师的含义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古往今来,教师有着诸多雅称,如:

师长:老师与长者。《周记•地官》:“三日顺行,以事师长。”后用为教师尊称。

先生:按《礼记》注:“先生,老人教育者。”《孟子》注:“学士年长着,故谓之先生。”用作教师的尊称。

教授:宋以后学官名称,掌学校课试等事,现作高等学校教师职称。

讲师:古为讲解经籍的教师,今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

助教:学官名,始于晋,协助博士教授学生,近代成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

人梯:指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

蜡烛: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照耀人间。(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赞誉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慈母: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园丁:管理花园的人员,指教师辛苦、勤劳。

灵魂工程师:塑造人类的灵魂,是教师的崇高使命。

老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从老师的含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神圣的、受人尊敬的群体,从事教育工作尽管非常辛苦,责任重大,但无尚光荣,令人向往,意义重大。进一步明确教师的真正含义,有利于增强大家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高教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教育部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总之,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说》第二句话即指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韩愈用简短的一句话全面概括了教师的基本任务。这句话自此流传,并被后世广为认同。根据16号文件精神,我认为,高校教师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全面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应肩负起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责任:

一是岗位责任

教师岗位是专门承担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忠于职守是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甘于献身体现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境界。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安心工作,懈怠或玩忽职守,就不可能把教书育人这项神圣工作做好,从而就会造成损害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第二,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在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感情,教师只有把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师才能出高徒”。

第三,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高为师。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身正为范。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榜样,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是社会责任

大学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作为知识传播者,大学教师自身拥有知识仅仅是其职业使命的阶段性实现。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在于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真正用于造福社会”,知识传授技能应成为每一位大学教师所必须掌握并日臻完善的技能,成为大学教师的一项基本的专业能力。

首先,大学教师要牢记自身的社会使命。通过促进科学进步,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引导人们在开发大自然宝藏的同时,丰富完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并引领人类迈入道德高尚的生活境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学教师应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尽己所能,以自己的探索活动完善学科专业,时刻牢记自己的知识探索活动与伟大而壮丽的人类事业联系在一起:自己的进步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其他领域的进步,应该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以便为人类的发展开辟道路。

其次,大学教师应注重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完善”。学者的社会使命在于优先地、充分地发展自身的社会才能、敏感性和传授技能,在于借助自己的知识探索活动为社会提供一个学者所能提供的最大化服务,从而实现“社会完善”这是老师们积累探索知识的最终价值体现。但“社会完善”的实现又直接建立在“个人完善”的基础上,即在实现该目的的过程中,通过努力,最终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完善”。

三是国家责任。

我认为,教师还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必须承担“责任”奉献“师爱”。所以,要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第一要义在于树立起教育报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意识、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育人的意识。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一名教师也必须将自己从事的职业置于整个国家的建设事业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首飞成功举世注目、人民教师育人成材万众敬仰,二者的立足点都是国家的发展、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当有了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意识之后,我们就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去从事我们所做的平凡甚至是枯燥而琐碎的工作。

大学教师在大学中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的主要角色,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青年学子理想信念和民族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的重任,这一点,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

第一,教师自身首先要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不能忘记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特别是1840年以来内忧外患、饱经风雨、经受了无数的屈辱和磨难的沧桑史,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战争的硝烟已远离我们了,但我们国家目前仍面临着巨大的隐性民族生存压力与挑战,如由于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经济侵略”,高科技差距所造成的民族生存高压态势,能源安全,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威胁,反华势力的干扰等等,这些问题不论你是否察觉但都客观存在的,这些危机已成为中化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严重障碍。所以,我们高校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有忧患意识,并使之转化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给青年学子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改革和创新,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责任意识转化成为学习知识和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通过大学的学习和培养,将来能主动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三、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李岚清指出: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在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各个方面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针对大学老师肩负的重任和职业要求,我认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十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第一、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当好一名大学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存高远,富有爱心。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的好教师爱生如子,一想到学生,责任感就自然升腾。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包括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顽皮的、犯过错误的,他都能看出学生各自的优点、长处、潜在的能力与发展前景。好教师是学生集体的核心,具有亲和力、影响力、带动力。

要为人师表 ,就必须首先端正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认为,修身的主要方法是端正思想。心正才能身正,心修才能身修。所以人的修养主要是修心,即加强内在的修养。如果做教师者常常不满足所得到的利益,终日忿忿然,那么其所思所想就容易偏激,就不能公平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如果身为教师贪图安逸玩乐,放肆无节制,看问题就会背离常理,处事就会违反常理,对学生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做教师者,其行为举止之先,必须解决端正思想的问题,应时时内省自律,慎言敏行,诚信不欺。孔子说:“五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己,焉能正人?教师是学生和人民的直接榜样。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

同时,教师还要重义轻利。“临难勿苟免,临财勿苟得”(遇到危难,不要总是想怎么去逃脱它;看到钱财,不要总是想怎么去占有它;),要注重名节,不要见利忘义。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教师者,就应该在富贵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其所惑,即使应得的富贵,也要节制自己,不能丧志忘义。在生活中有一定困难时,也不要为非分之利所扰,而要坚持自己的道义信念。即使在强暴威胁下,也不能与邪恶同流合污,要身透正气,给学生以正气的熏陶。教师的一切作为都应是为道义,为了学生,而绝不应为个人的名利。

总之,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

(孔子: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一切以道义为先。现在世界各地都纷纷建立“孔子学院”。)

第二、广博的专业知识

高校的教学内容常常处于本专业知识的最前沿,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是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走进教室的前提。俗话说,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瓶水,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就无道可以传给学生,也不可能“授业、解惑”。

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灵活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教书是教师的天职,知识和学问是教师履行教书职责的看家本领。因而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博学,首先,表现为精通专业理论,具有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知识储备,要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精通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前沿动态及发展方向,并据此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其次,要具备起码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再则,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尽量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要有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主要指教师的受教育水平,生活阅历、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交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总之,要厚积薄发,处理好“一桶水”与“一瓶水”的关系,要使自己的教育对象在大学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否则是难于完成 “教书育人”的重任,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础,必须夯实。

(亚里士多得: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马克思称他“最博学的人”。其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有哲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学、宗教等著作近千部,为后世的科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传播知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风格,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教师如果掌握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愉快和享受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学到坚实的知识,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我们评价一节好课或说这个教师的课上得“漂亮”,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在肯定该老师的教学艺术和风格。对于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研究和掌握教学艺术,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这是对教学基本功更高层次的要求,但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关键要清楚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所包含的要素,加上刻苦勤奋,使自己成为教学艺术家是完全可能的。这就需要了解教学规律并掌握专业教学方法和传播知识的本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教师必须了解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并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职业性、适应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主动性与启发性想结合等原则。

一般地说,青年教师要掌握教学艺术,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必须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形成以下六种教学能力,即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命题组卷能力等。这些能力要素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础。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其根源必然体现在教学能力要素的差别上。

在知识的传授中,首先,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需的。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准确鲜明,形象生动、逻辑严密、赋予节奏感具有趣味以吸引和感染学生。其次,还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在课堂上要调动全班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时还要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这都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教师应有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术,编写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于丹:百家讲坛著名讲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她的教学在北师大最受欢迎,上大课连走廊都站满了学生。这来源于她的教学艺术,尤其是语言艺术,生动的描述能力,逻辑思辩能力。如:“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第四、超前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大学教师的必备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日益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提高,这就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我们的教师应保持对信息获取的欲望与需求,工作中要不囿于传统习惯和模式,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超越,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一是观念要创新。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育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必须树立新型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

二是知识要创新。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否则,作为教育者本身可能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文盲。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因此,创新意识决不只是科学家的专利,他应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

三是方法要创新。近年来,教学方法创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学方法创新在于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找准学生获取知识的切入点,用良好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我院引进了德国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管理要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还表现在管理上,首先,教师要树立管理育人的意识,通过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维习惯,而不能把管理看成是整学生、压制学生。其次,加强管理的民主性,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要给每一位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再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管理上需要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乃至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所以,要管好学生,教师必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从而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是情感管理,要融管理与情感之中,做到言、行、情融为一体。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情感环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相信学生,亲近学生,设法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以情感动学生,以爱学生为出发点,把微笑洒向学生,洒向课堂,并以此为纽带,架起师生心心相印的桥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令则行”、“春风化雨”目的。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先进的科技对人的知识水平无论从深度、广度上都提出了新要求,科学本身就是创新,作为培养科技管理人才的大学教师更应具备创新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教师光荣的使命。

(蔡元培:革命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致力改革封建教育,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文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北大从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

第五、强烈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意思。即是对某种事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并且在理想、言论和行动上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理想,达到事业有成的境界。大学教师树立敬业精神主要应依靠教师自身努力。

一是要立志从教,爱岗敬业。立志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理智的岗位表现。只有立志才能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才能实现立志。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氛围中,价值观和利益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教师选择从事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就应爱岗敬业,无悔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把育人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把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定位在"桃李满天下"和让学生成才上。

二是要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就必须爱岗敬业,专心致志,把精力集中在受教育者的培养上。

第一,在高等学校职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自觉坚持以育人为本,把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统一和结合起来。

第二,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关心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三,根据社会需求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核心。

第四,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为人师表,使自己成为受学生尊重、社会知名的学者专家。

三是要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教师立志从教有种种机遇和有利条件,也有种种困难和矛盾。教师要矢志不移,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需要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一是在各种价值观冲击和利益机制驱动面前,要增强立志从教的坚定性,淡化名利,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二是,面对由于某些制度不完善和政策欠公正等引发的矛盾和困惑,要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别、分析和抗干扰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反映实际情况,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善于从国家全局和长远眼光出发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是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勤业、乐业,提高自己的素质,适应育人的需要,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四是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统一。既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和学术风格和水平,又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与人合作,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西南联大教师的奉献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有口皆碑的,教师从未发生过讲课迟到、早退、缺勤等现象。教师们备课很充分,对讲课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讲课熟练,强调少而精,注重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讨论步步深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主讲中国历史的雷宗海,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教学认真,上课堂不带片纸只字,但对历史人名,历代重要人生卒年月、地名、年代、参考书目,娓娓讲来如数家珍,随手板书,从无错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老师讲课有不妥之处,可以当场提出意见,老师总是虚怀若谷地表示考虑、感谢。有时一些教师一旦发现自己讲错了,也会当众承认错误,决不文过饰非,因而更加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方永刚: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入部队院校任教,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在身患结肠癌的情况下,顽强工作,还做了1000多场报告,听众达40多万人次。主编了16部理论研究专著,发表论文100多篇,完成国家课题7项,获奖28个。他的敬业语言是“我要让我的每一堂课都讲成精品。”“我不惧怕癌症,但我害怕离开我最钟爱的三尺讲台。”胡锦涛等领导看望了方永刚,他被评为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 “感动中国2007人物”。 2008年3月25日在北京病逝。)

第六、务实的工作作风

学校教师队伍有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事关学校能否办好的重要原因。好的工作作风能促进大家勤奋努力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艰苦朴素地行事、清正廉洁地用权、情趣健康地生活。所谓好的工作作风就是真抓实干、雷厉风行,“讲真的、干实的、来快的”,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快、严、实”。“三分决策,七分执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各项工作不仅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树立“能快不快是失败、能超不超是失责”的理念,该今天完成的工作决不推到明天,该今年做好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年,一天也不能荒废,一刻也不能懈怠。要努力克服简单、急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增强将工作抓细、抓实、抓具体的精神,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在攻坚克难上下功夫,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好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脚踏实地干事,一切以服务学生,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不计较个人得失,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们要对照以下标准衡量我们的工作作风:①在政治思想方面是否做到立场坚定、服从大局、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无组织观念淡薄、师德败坏、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②在职业道德方面是否能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教书、全心全意育人,有无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误人子弟的现象;③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做到理解、尊重、信任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有无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④在工作态度上是否做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无迟到早退、备课简单、上课马虎、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

(陶行知:著名人民教育家,第一个提出教育下乡,改造乡村教育,并身体力行,勇于献身,辞去大学教授,带着全家妻儿老小下乡,创办“晓庄师范”,并长期在此执教。一生注重乡村教育,职业教育。为民众教育,民生教育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第七、浓厚的慈心爱意

最能体现教师职业品质的就是仁爱、宽厚,包容、施大爱于学生。爱心是教师全部工作和职业生涯的源泉与起点。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一个对学生缺乏爱心的人要想成为一名称职合格的教师是不可能的。师爱既不是血缘姻亲之间的“亲爱”,也不是至交故旧之间“友爱”,更不同于舔犊式的“溺爱”,它是人世间最圣洁无私,最无世俗杂念的如同海阔天空般的大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自然,最纯洁,最有力量的沟通连接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思想与情感保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白: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工作中我们要怀着一颗慈母般的至善高尚之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有缺失的学生,更要施以博大深厚的爱,促其转化上进,优化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孩子们的优越感较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个性强,养成了部分大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我们就要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要想把学生教育好首先要爱学生,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习惯,而后对症下药。用我们的真诚去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更主要体现在行动上,做到像真诚的朋友一样,重视学生,赏识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忧学生之忧而忧,乐学生之乐而乐”。

(启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一生爱学习、爱学生、爱民众。虽中学辍学,但发愤自强,成果丰硕。由于书法精湛,有人模仿赚钱,朋友劝他上告法院,而他只是笑笑说:“此人也许有难处”。心胸宽厚,待人慈祥,深受师生和各界人士的喜爱。尤其是《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无名,一齐臭。”充分体现了他博大的胸怀,为人十分谦和。)

第八、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师的个人形象包括:仪表美和心灵美两个方面。南开学校校门正厅镜屏上方挂有一幅这样的格言警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整,肩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正是用母校的格言警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在取得事业巨大成功的同时,也给世人树立了风度和仪表的典范与楷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仪表仪态方面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他不仅要有精深的学识,博大的师爱,独特的教育法,同时还要有符合职业要求的仪表仪态。只有把端庄的外貌,得体的衣着,文明的语言,高尚的情怀,儒雅的风度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时时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一种美的召唤,雅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现代文明人,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向完美的境界迈进。

仪表是会说话的,不管是刻意装扮还是漫不经心,从中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家庭教养、职业、社会地位、生活经历、道德观念甚至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风度儒雅,气质不俗。着装款式简洁大方,色彩雅致;化妆自然清新,整体形象庄重合体,富有品味,使学生肃然起敬,心向往之,给其以美的启迪和享受。切忌形象递退,胡子拉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更忌热衷于时尚,胡里花哨。教师的仪表整洁得体,端庄大方、雅而不俗。要学会从职业中树品味,得体中扮漂亮。

在心灵方面,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为人正派,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远离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真正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品德高尚的人。

(鲁迅:北京大学教授,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一身正气。尤其在青年中的形象顶天立地。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广为传唱。)

第九、敏锐的世界眼光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学院是一所外语外贸类高职院校,学院提出了“按国家标准建校,用世界眼光办学”的办学思路,学院能有今天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个定位是正确的。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眼光有多远,思路就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世界眼光,要想培育新世纪的英才,是不可能的。何为世界眼光?我认为,在教书育人时把自己的标准放到世界范围来衡量,把教育理念放到世界的“棋盘”中去比较,就是要用世界的眼光培养学生,达到世界教育水平。 “世界眼光”是“火眼金睛”,具有常人所未有的穿透力。在信息共享的网络时代,如果还在搞封闭教育,就会捆住手脚,学院就很难发展,只有树立世界眼光,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

要做有世界眼光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学习外语。记得罗素曾经在《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这样来定位外语的,说在当今和未来的时代,要想在某个领域获得相当的造诣,没有掌握好一两门以上的外语几乎是不可能的。外语首先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工具。你掌握了一门外语,也就多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工具。我们国人要想提升,想更好的创造,必须了解国外,懂得外语就能原汁原味通读国外原版书籍,直接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引进各国的文明成果。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动态,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脉搏;二是 坚持学习教育专著,包括国外名家的作品;三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能坚决的运用到工作中去。用世界眼光从事教育,把最先进的知识和人类的共同文明传授给学生,培养出能在世界舞台上施展才华的合格人才。

(亚当.斯密: 英国人,爱丁堡大学教授,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国富论》中他用世界的眼光来看贸易,从经济方面促使英国成为一代超级大国——大英帝国)

第十、强壮的健康体魄

教书育人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高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要求每一个教职工都应有一个强壮的体魄。但是由于来自于生活、学习、工作及家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平时不能合理地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加强健康投资和增加体育锻炼,就会使精神高度紧张,打破正常人体生物钟的规律,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酿成大病。有关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近20%的高校教师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的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近10%是健康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教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情况已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钟南山: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2003年SARS第一功臣。他从小喜爱运动,坚持锻炼,在读大学时就拿过全国400米栏的冠军。是运动健将。他常说“要做事,做大事没有强壮的体魄不行”。至今74岁还工作在岗位上。)

因此,注意健康投资,从日常生活做起,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工作和休息,并适当的进行体育活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环境相对较好,锻炼的场地很多,大家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多运动,多锻炼,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去应对繁重的教书育人工作,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谱写出一曲曲永载史册的育人新篇章。

上一篇:有多少安全可以重来下一篇:运动会裁判员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