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教学基本功

2022-07-20

第一篇:新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从对话效果看,有点、拨、挑之分。请从对话效果的角度,辩析点、拨、挑。 答:(1)点:“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2)拨:“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写山用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句子,按理„鸢飞戾天者‟应该更加激发功名之心,怎么会„息心‟呢?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时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些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反对者认为“因为作者看到寒树们„互相轩邈‟,感到这样争下去没有意思,于是才有了„息心‟的心理啊”,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看到的仅仅是山上的树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醒悟过来:原来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使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了,“峰”只是作者议论的一个媒介。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3)挑:“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后提出,尽管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她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写得太灰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因为学生的这一问题正好是探究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他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

题,让对话深入了下去:“有人说这是一篇描写苦难的文章,写得比较灰暗,与我们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一言既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之热烈,发言之踊跃,观点之鲜明,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对话的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对于身处城市的当代中学生而言,对于苦难的理解与认知基本是缺乏的,读了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在我们的国家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还没有摆脱生活中的窘境,知道了这一切,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我们可能对民族的现状一知半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又如何想到关心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是符合编者人文教育的主题的。

2、 简要说明:提问和追问的联系和区别。

答:所谓提问就是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首先,提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的新鲜的观点和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第四,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把握它?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追问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另外,可以正面设问,也可以反面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3、 简要说明:讲述和讲授的区别。

答:它们都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讲授有多种具体方式:①讲述。侧重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②讲解。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③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动。

讲述是讲授的一种具体方式。

4、 完整地设计一篇课文(或作文)的教学,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并有设计说明,可以单独写,可以融在各部分中。

答:《老王》教学设计方案

《老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同学们所了解,但我认为文章不仅仅是为老王而写,老王仅仅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们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人的尊严,所以,他们会在作者失意、不被人尊重时,为作者一家人着想,帮助他们。有可能我的观点不为大众所接受,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总比教给他们知识重要。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道形成技能的转型期,对各种文体知识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上已经形成了自学、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对写人写事的文章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的主要内容,并且能自我解读。学生对文章所叙述的事件及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解读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本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课文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极“左”思潮在中国泛滥的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文章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反映了人物“善良”的性格特征。

教学设计:

1、导入:请同学们注意看文中的这副脸部特写,你从这张脸上读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

(过渡)同学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联想是丰富的,那么作者写的是这些内容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课文。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识读。

伛 攥 惶 恐 滞 笨 塌 败 荒 僻 骷 髅

(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交流对极“左”思潮的了解。

3、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谈谈文章中哪些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充分感受语言,感悟课文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线索、事件、文章的剪裁、语言风格、人物个性这些方面去感悟。

接着,在充分阅读思考之后,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最后,让学生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a、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b、文中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c、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为什么?

d、文中人物哪个方面最使你感动?

教师小结: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王都是普通的人,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尤其老王,在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文中详写了老王给“我”送鸡蛋和油这件事。从这件事中,更见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的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会课文如何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从老王至善的本性中,去学会善待他人。

教学设计: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也知道课文详写的是第四件事: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油给“我”。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学习这一部分。

(过渡)我们首先分析老王的生活境况。

2、精读课文

一、学生精读课文。

思考:老王的生活境况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老王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生活窘迫,孤苦伶仃,居住条件很差,眼睛又不好。当时的社会对他不够关心。

(过渡)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幸者,需要别人关心的人,却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去帮助别人。我们下面就去学习第四件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研读第四件事。

学生齐读:从“有一天,我在家听到大门”直到“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描写的方法、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去思考。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讨论。

教师小结:老王在死前,还给我送鸡蛋和油,可见他的善良。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刻画老王。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三、质疑探讨。

1、学生研读这一部分有疑问的可以提出,共同探讨。

学生发问举例:

a、老王这么对待我的原因是什么?

b、怎么理解文中80页的这段话?(“他赶忙止住我说”直到“站着等我”)

c、怎么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

d、怎么理解“强笑”这一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善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2、教师小结: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善良对待善良。

3、拓展延伸

问题:那么,我们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可以引导学生从关注班级入手,进而关注社会。

4、总结全文

(一)、让学生再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二)、小结: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

设计说明:

我将本节可设定为三个环节:、读认------读审------读创

(一)读认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接近并体认《老王》一课固存的文化内涵-----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不幸者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尊重等等。

在整个教学开始之前,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最关注的是谁?”(他们的回答可能是朋友、亲人、偶像等等),这些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而我的目的是要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尤其是其中一些弱者和不幸者,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从画面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这样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思维,带着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文本中寻求答案。

(二)读审过程

读审:学生就体认到的文化成分,调集以往的文化储备来观审,并与作者“交流”,也就是“品味老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

如:(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很容易理解这句话字面上的意义。但我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这一句话的文化内涵。(其实这一句话就揭示了人物命运苦难的根源和社会背景------这都是极“左”路线的产物。)

(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作者观点的审查------扬弃------再建,即文化的构建过程。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到课堂上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并实现成果共赏。)

(三)读创过程:

读创:使学生与文本内涵两种文化成分通过激烈的碰撞,相互兼容、相互修正、互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成分,促进文化的构建和再建:新形式下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

有了前面两个部分的渲染积累,交流总结也就水到渠成,而“读创”也是本课的高潮,接下来我会和学生一起来“怀念老王”,我们会面对老王的遗像来畅所欲言,我们会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老王”(播放图片) 预期效果: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多重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灵活地将互动性阅读法贯穿到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希望通过读认------读审------读创这种互动性阅读法让学生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构建和再造,重建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然后在阅读方法上能够授之以“渔”。

5、学生不会问,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教师用什么手段引导?可举例。

答:【案例展现】

《威尼斯商人》第二课时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弄明白了节选部分的矛盾是什么以及是怎么解决的,同时也很透彻地了解了夏洛克和安东尼奥这两个人物。这节课我把时间交给你们,看看还有哪些是你们想知道的,你们提问题,我来回答。就一个要求,要和文章本身有关系。

生 1 :为什么是鲍西娅去做法官而不是别人?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开了一个好头。 生 2 :鲍西娅是怎样一个人?

师:这又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请问,你为什么想问这个问题?(学生沉默不语)你说不出来,我来试试能不能说出你的想法。这幕戏夏洛克是一个主角,安东尼奥也是一个主角,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鲍西娅。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两位男

主人公的形象,唯独对这个女主角还没有涉及,对吗?我正等着你们问这个问题呢!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3: 这个戏想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师:这又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你能说说答案吗? 生 3 按照参考书读了答案。

师: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问?(学生笑)恐怕有这样一个原因:你们刚才讨论的都是文章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文章的中心。这个问题说明这名同学有很强的中心意识。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语言。

师:很好,用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

生 4 :“你愿意让毒蛇咬两次吗”是什么意思? 师:很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生 4 :因为剧本里都没有出现过毒蛇,这里出现有些奇怪。 师:非常好,大家发现了吗,这位同学很注意文章之间的照应。 生 5 :这部戏剧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师:真好,又填补了一个空白。我们阅读文章,如果知道了社会背景,就能更深入地去理解它。还有吗?

生 6 :作者塑造夏洛克这个人物是为了说明什么?

师:很好,这个问题依然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的,和刚才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有所不同。还有吗?

生 7 :为什么夏洛克和葛莱西安诺前后称赞鲍西娅的话是一致的? 师:很好,这个问题既是语言上的,又是关乎结构的。 ……

【案例评析】

在这堂课上,教师的鼓动性很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很高的赞扬,这就缓解了学生提问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愿意展现自己。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对于阅读方面的知识还是掌握得非常好的,而且大家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后面的问题无一例外地是对前面问题的补充。所以,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提问题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教师并没有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回答,而只是用种种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把问题都提出来,相信学生如果关注到了这些问题,解决它们是比较容易的,而难的是发现问题。

年龄的增加和被动接受灌输的学习方式抑制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体验探究式学习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增强。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措施

(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如果教师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爱,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感情的投资,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聊聊最近的读书体会,帮助解答课文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的状态是教师调动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有疑,有疑而没有解答,同时又有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学生自然就会提问。中学语文中的很多文章,粗看上去都很好理解,学生又不去深入地阅读,自然提不出问题。教师应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细节,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文章的环境中,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发现很多问题了。

(3)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方向;二是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或是进行情感上的迁移,增强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6、 面对学生挑战性质疑,教师该怎么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

答: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也并非事事皆通。新课程本身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大大压缩,许多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和补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空间。例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当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教材中写道:“……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那么当时的柳条湖一段路轨属于中国还是属于日本?还有的学生推断:当时日本还没有占领我国东北,柳条湖一段路轨应当属于中国,就算日本所污蔑的柳条湖一段路轨为中国人破坏,可是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的铁路,与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不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

听着学生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删去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了解东北曾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中东铁路的支线)。新教材更没有提到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铁路被日本所占,改称南满铁路)。所以我当时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正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这些疑问,使简单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起来。这不正是历史教师期盼已久的效果吗?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书上这样写的,你就这样记。”或者“不要想到教材外面去”等语言或者用不感兴趣的眼光来制止、压抑学生,千万不可压抑、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认为要做到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不仅要从思想上抛弃“师道尊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多钻研,勤阅读。教师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坦诚地和学生交流,相互促进,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和学生一起成长。

7、 你在学生读书读网的活动中,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的? 答:指导学生读书读网的基本方法

——读书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读教材。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 1 )提纲导读。学习新内容前,教师向学生出示精心设计的阅读提纲,学生根据提纲中提出的问题阅读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新授课或单元复习。提纲导读的特点有:一是强调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问题多、阅读量大;三是问题问得比较直接,学生自己基本能解决,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标注“是什么”和“为什么”等;四是其直接目的是通过提纲的导读起到使学生快速熟悉教学内容的作用。这种阅读属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以识记为目的的阅读”。提纲导读,能够使学习内容更清晰。

( 2 )示范朗读。朗读可以由教师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示范。示范朗读能突出读者对内容的理解,更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时期,对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阅读。阅读并不是为了把读过的东西记住并且用来回答问题,而是为了使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只有那种不一定要识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解剖”的东西,才能最有力地影响个人。可见,示范朗读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 3 )接龙诵读。即一个同学接一个同学地读。读的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即下一位同学接前一位同学的内容的顺序往下读。由于不知道下一位要读的同学是谁,所以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努力地保持着对阅读内容的注意力,这样有利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这种阅读方法一般运用于比较长的文章。

( 4 )角色扮读。指几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对话的形式读。比如按角色扮演、按不同观点扮演(辩论)等。这样的阅读能把静止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场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放松紧张的神经,同时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 5 )全员默读。指全体同学不出声地带着问题阅读教师指定的内容。这种阅读方法的阅读内容远远超出了提纲导读,它强调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主张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阅读材料。这是一种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智,激起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们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的阅读。

( 6 )全员齐读。指全班同学一齐读教师指定的内容。齐读的内容应该是教育或教学中的重点,因为齐读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 7 )全员乱读。全班同学一齐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一部分或全部,但是不必考虑是否和他人语速一致,只需要考虑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既可。

——读漫画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读标题;然后读漫画中的内容,包括漫画主体是什么,是人物还是借喻物,有什么表情和语言;最后把标题与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漫画的含义。

——读图表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读图表的标题,即是什么图表;然后读图例或文字项目;再读数字;最后把前几项内容综合起来理解。

——读其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

可以粗读、精读或细读,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读懂,这是关键;然后提炼或概括出核心词。

——看影像资料的基本方法

认真观看;边看边思考;生成问题或感悟。

——读网的基本方法

( 1 )指定浏览。在学习某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浏览教师自己制作的专题网页,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某网站浏览网上资源或某网页。这种方法适合目的非常明确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课上阅读,也可以在课后阅读。

( 2 )相关浏览。这种浏览比较适合课后拓展学习或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使用。如学习《论语》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论语》或者孔子的相关资料、网友评论等。再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上网查找、搜集信息等。

8、 叙述一个关于激励或惩戒的教育故事,并在故事中有简短的反思。 答:教育故事: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为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采取一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对第三组的学生不断地给予批评。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受到关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总挨批评的第三组学生也有所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学生却几乎在原地踏步。

反思:

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作用。鼓励是营造一种保护学生自信心的行为。对那些所谓“差生”,要充满爱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让他真正体味到求知、探索、积极思维和创作的快乐。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对后进生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善于研究发现每个后进生的优点,尤其是对他们的兴趣、特长、爱好的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9、 请写出一个你最曾经运用过的精彩的作业设计,并简要说明。

如《沁园春 雪》的作业布置如下: 一星级:按课文格式抄写一遍,并背诵。

二星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三星级:朗读《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指出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四星级:比较《减字木兰花》和《沁园春》在写法、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五星级:以“沁园春”为词牌,填一首词

星级作业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给了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学生都主动选择高等级的作业来完成。有的学困生还完成多项作业来争取高分。

10、 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的角度分析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果按照教材上所安排的诗人所处年代的顺序教学,显然比较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实施了以主题为“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整合教学。核心环节有四:

(1)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可以怎样为这五首词简单分类。

(2)细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女子更愁?

(3)细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呢?

(4)比较两位女子笔下的愁和三位男儿笔下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答:这样的重组,使学生在体悟五首词的同时,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个性的差异、情感的差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科书,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在整体把握教科书系统的前提下,探索改革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改变呈现方式,进行教科书的重组。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教科书的宣读者转变为组织者与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科书的知识框架、重难点的切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

科书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扩展,也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的必要性

( 1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提出语文课程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科书,以积极的心态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

( 2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切合语文教育的独特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的特点。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才能深刻发掘、体悟教科书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具体形象,有利于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避免了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式的失败教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语文课程也涉及到有关人生、社会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观念,内容纷繁,实践性强。学生需要掌握的不是一个个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而是有血有肉、丰满充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准确的语感,这些都必须在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中融会贯通,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为基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收益,提高效率。

( 3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符合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主体不是冰冷的机械,不是一个模具下千篇一律的模型,而是一个个环境、背景、经历、性格各有差异的学生,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学习能力各有所长,性格特点各不相同……针对这样的群体,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时因地制宜,事半而功倍。

2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的前提条件

( 1 )理解语文教材、尊重语文教材是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的前提条件。语文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是从钻研语文教材开始的。在紧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只有深刻理解教科书,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编写意图,弄清重难点,方能胸有成竹。而脱离教科书的创造,只能是无本之木。

( 2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应以语文教材为凭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始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科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以教科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方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的基本方法

教师和学生要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使用,以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这里,介绍几种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方法。

( 1 )重组语文教材,优化结构。新课程改革下,教科书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了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可对教科书进行重组,适当地换、删、

改,优化结构,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可对《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采纳重组的方式,使学生对“说”这种文体有更明晰的认识。

( 2 )适当拓展,挖掘延伸。以教科书中原有的课文为中心,向与之有关的内容扩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可以是同一作家的拓展,如学习李商隐的《无题》,同时引入他的《锦瑟》等篇目;可以是同一内容的拓展,如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阅读《送元二使安西》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送别诗;也可以是同一文体的拓展,如“说”或“记”这种文体的篇目;还可以由节选到整部作品的拓展。还有很多种扩展方法,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探索。

( 3 )专题研究,入木三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时,可以做小专题,如把整册书的疑难字词、古诗文的文学常识归纳整理,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做小专题研究,比如把杜甫、李白、陶渊明等作家的作品(教科书内的)以专题的形式深入学习,加深对作家的纵向了解。

第二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读书心得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像导演在准备一台好戏,主角是学生。

敢于创新,灵活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什么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而被动。怎样为好呢?一句话,“无招胜有招!”即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你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满腹的经纶敌不过你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奇妙的点子。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

做一名不断进取的教师,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课堂之上,要求师生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本书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敢于创新,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即兴教学的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长,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发挥各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如今,我们看到新课程带来的变化,看到了音乐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要更加努力,用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学基本功修炼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是一位接近退休的老教师,通过聆听《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讲座,自己体会是:一要终身学习。学习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传统教学中“讲授”关系由于信息时代来临已经明显不合时宜。课堂教学改革最终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吸收现代教学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二要学会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主动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有创新。三要整合课堂。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如何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和课后有效复习,这就必须修练教学基本功。四要学会教研。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一项逐渐得到认同并且不断得到强化的基本功。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必须努力提高的一项基本功。五要学会反思。自我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有效方式,也是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会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反思,这也是一位老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第四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培训方案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与创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教学基本功的累积与修炼;新时期,教师教学基本功修炼需要开辟新途径。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的培训应聚焦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问题,关注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增强教师对教学技能基本功、教学设计基本功以及教学实施基本功等的认识,通过学习、体验,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提升教学基本功的具体行为,全面提升教学基本功,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相信每位学习者已经初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泛谈理念,针对问题,结合案例组织培训;相信每位学习者都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潜力,应该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利;在尊重学习者经验及直观感受的同时关注结论的获得。

一、培训对象

我校所有担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师。

二、培训内容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的第四章,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主要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预习与超前学习,引领学生交往合作。促进学生拓展课堂,指导学生读书读网,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五章教学评价基本功。主要学习作业与批改,即使评价,激励与惩戒,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三、培训目标

1、结合对教师基本功相关问题的研究,体会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修炼的必要性,增强研究教师基本功修炼的意识和主动性。

2、结合基本功修炼中的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等方面把握新时期教师基本功修炼的基本要点。

四、培训的方式、方法

1、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培训者和学习者的关系,以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学习辅导、讲座和自学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思考、质疑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2、进行学习后测评。

五、培训日程安排:4月26日下午4:30---5:30

思考与拓展: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1、你认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起着怎样的作用?

2、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自己在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

3、运用哪些预习方法能提高预习的效率?

4、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 交往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应注意什么?

6、为什么新课程要倡导促进学生拓展课堂?

7、你在实施拓展课堂这一教学基本功时,遇到过哪些实际的问题,试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来分析一下。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1、新课程下作业批改与学生发展性评价存在怎样的关系?

2、通过学习,你认为在教学中,激励和惩戒都具有哪些作用?

3、在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具有哪些作用?教师应如何运用即时评价的教学基本功?

4、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实施即时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5、通过学习,你认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具有哪些作用?

第五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答案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评与讲授不单给学生提供富厚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快速通向常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收集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比拟,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使讲堂教学产生境地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信心。教师经由过程讲评和讲授可以兴许创造有活气的富有感情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讲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评和讲授能使高深抽象的书册常识变得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使学生少走弯路。讲评与讲授有助与帮忙学生全面深刻正确的体会教科书。讲评与讲授融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涵养感情是教师内心真善小学语文组教研记录美的流露。

讲评和讲授需留意的题目:

(1)公正选择讲评与讲授的时间。

(2)精心组织讲评与讲授的内容。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评与讲授的吸引力。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1)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的效用: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的组织和引领的重要路子;经由过程讲堂上的师生问答可以前进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与人往来得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不雅点,是讲堂上最闪亮的火花;高质量的讲堂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爱好,培养积极摸索的精力。

(2)追问的效用: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题目作“对与错”活“是与小学语文课评价标准否”外貌回应;追问能拖展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促推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量题目;还能挖掘题目违后的常识点,帮忙学生建构新旧常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的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基本到达了预期的效果,但另有不足的处所:上课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没能因人而异,叫好学生回应多一些,而忽视了学困生,有时候对学生的回应与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较忽视,有时候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了却不追问。对于题目的设计,有时候偏离学生实际,有时候过于反复。

第二章 教具展览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学具、教具的施用的效用:

(1)可以兴许前进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讲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多种要领,此中,为学生创设操纵活动境地,加强哄骗学具下手操纵,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官位地方,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独特之处。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型象为主的成长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独特之处,创设公正的当令的下手操纵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

(2)有帮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用地表达本身的观念和见解,能否当真倾听、归纳综合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是以, 1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连合、协调、互助共事的整体协作精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互助操纵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3)有助于常识的理解。我们懂得,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如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果经由过程对直不雅质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可以兴许表现具体、形象的过程,富厚学生的感性认识,前进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常识成立坚实的根蒂根基。是以,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施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素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不易解决之处,帮忙学生解除对常识理解的停滞,给讲堂教学激趣添味。

(4)有助于培养下手操纵能力。培养下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1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成长实际操纵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绘图、操纵、演习等,有助于学生操纵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成长。

施用学具、教具应留意的题目:

(1)施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效用。语言是思维的东西。在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操纵过程当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纵过程的描写,是有序有用操纵的条件,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眼。所以,在哄骗教具、学具摸索时,一定要把下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纵,是难以实现从直不雅到抽象的过渡的。

(2)学具、教具的施用,要留意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不雅察思虑,并归回到具体操纵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归纳综合是彼此效用的过程,在抽象归纳综合掉事物素质的一般特征之后,指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往,对抽象归纳综合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气阐扬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气较全面地告竣设计的教学目标。

(3)学具、教具的施用,要符合实际,适合不雅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告竣。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当然图片小学语文作文范文、音频、视频文件教具可以协助讲堂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感性质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情、激发爱好和培养学生的不雅察能力、思维能力及阐发解决题目能力,但施用不当,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图片、音频、视频文件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

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力亮丽、艳丽,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留意力,干扰学生的不雅察,掉往了教具辅助教学的效用。我们倡导教具应该是操纵简单、利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题目放在第一位,追讨教学教具的内在效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

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1个字也没有。

③呆板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当然比力规范,可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尽对不成以等同,能用黑小学语文新课程内容板、嘴巴等其它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施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教具,遵照“低本钱、高效能”的原则,前进教学效果。

(2)收集聚资金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靠收集聚资金源,忽视其它传统教学资源。我们懂得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收集亦然,有许多要领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克不及认为只有收集聚资金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过分偏重于原始素材性资源,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有些教师在收集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经由过程搜引得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原始素材性资源罗布在一路,没有进行公正有用的用筛子选和整合,使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的常识,使学习偏离了目标和方向。

(3)教师在教学要领和教学思惟上的误区。在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教学要领上重视演习征象、教授常识,忽视揭示过程与忽视培养能力。在施用好些个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要领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上。信息技术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建构主义”的思惟来进行教学设计,可认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设更为逼真的“情景”,可以改善认知环境,注重对学生认知要领的培养。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索追究、认识社会、接管新信息的东西,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唯独是教师讲解演习的东西。

第三章 教学实行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教学目标设计是不是有实际效。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规范,是以,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客不雅性和可操纵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效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按预定小学语文说课稿课件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这其实不解从根本上消除据实际的活动环境临时作须要的调整。

(2)教学境地创设是不是符合课程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看的教学境地,使学生能积极思虑,主动摸索,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触领悟,教师创设的境地要符合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精密联系,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3)措置惩罚好设计和生成的瓜葛。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多维度设计本身在讲堂上可能出现的题目,同时设计解决措施。假如这个题目的出现,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顺手推舟,正确措置惩罚其过程,可以经由过程讨论、矫正,提供给学生的思虑的过程,从而解决题目,甚至教师可以诱发这种题目的出现,引发学生的思虑。可是,假如这种题目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停滞,我们就要指小学语文教学观论文导学生的思维朝正向成长。也就是说,我们设计讲堂时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里有学生,才气巧妙地措置惩罚设计和生成的瓜葛。

(4)是不是注重学生“自立、互助、探索追究”的学习活动。在设计讲堂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文本,采取自立或互助的方式,开放地探索追究题目,为了使学生的探索追究具得法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探索追究的使命。在设计讲堂时,教师对学生要有力地指导和支持,教师的设计、指导、支持和促进效用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引领学生进进教学的关键是超卓的讲堂引进,讲堂引进顺应寻求能激发学生的最佳念头处所法。

如:(1)联旧引新,哄骗学生的已知把他们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集的留意力和思路指导无知上来。

(2)打造悬念,激发探求知识欲。

(3)渲染氛围,经由过程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活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环境中往。

(4)设疑难难,捉住学生的探求知识心理。

(5)直不雅演习,经由过程直不雅教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6)引经据典,引用昔人名言,典故,导致学生联想。

(7)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爱好。

存在题目:

(1)鹊巢鸠占,占历时间过多。

(2)脱离学生的认知独特之处和认知水平。

(3)内容不妥,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导进与竣事呼应欠好。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平易近主氛围促推学生敢问。

(2)创设题目情景,指导学生想问。

(3)构建自立摸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效用,指导效用,维持效用,调节强化效用。语小学语文说课稿课件文教学中,定向效用可以帮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稳固建立学习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维持目标可以帮忙学生树立信心。调节效用可以支配本身的行为,强化效用可以可以帮忙学生奋发精力,不断进取以饱满的情绪刻苦摸索。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是学生强化常识,前进能力的有用路子,也被看成是讲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然教师教学活动的1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1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经由过程作业来相识学生对常识的把握环境,并认识学生的阐发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强弱,根据这种相识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调整教学。批改作业是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有用方式,是教师监督催促学生正小学语文课评价标准确把握所学常识,进一步强化和前进熟练程度,熬炼思维的须要手眼;同时,学生经由过程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能认识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体会教师对本身的期看与评价。公正布置作业与有用批改作业,使之更有用阐扬强化延伸常识,成长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把握的又一项重要技能。传统作业设计情势单一,以文字表达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富厚多彩的,教师要长于在学生活动中捕获时机,设计矫捷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纵、可顽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阐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情势相结合,让学生下手、动脑、动口,这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和形象思维占上风的独特之处,能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串,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小学语文阅读论文集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布置富厚多彩的、情势多样的和开放的实践性语文作业,不单能强化讲堂教学结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成长。作业的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系统中的1个子系统,能有用地帮忙教师接收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发现并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题目,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杰出的学习习惯。它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前进教学实际效的有用路子

(1)为了阐扬学生的主体效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非主要领。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如讲堂进行的生字、词和词组的听写,一般采用同学间彼此批改法,学生完成后,由教师指定学生彼此批改。批改后,教师统计作业环境。二是随堂批改作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业法。对于复习课,题目设有根蒂根基题、中档题、有一定思维度的题。这些题一般当堂完成,采用及时反馈谜底、当堂批改的方式批改。若教师全讲,对学优生的思维没有帮忙,而学困生又得不到前进。采用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既可让他们及时懂得对错,又可以前进他们造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相识学生作业环境,又可以减少 4

本身课外批改作业的时间。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时候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差别水平的学生摆设成先后两桌,每四人组成1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环境向教师报告请示。如许学生既可相识本身作业中的题目,又能从其它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别致的思路和要领,熬炼前进其改错和辨析能力。四是师生共批作业。采用这种要领,要集中几个学生典型纰缪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作业,教拜某人做师傅前把学生作业放在投影上,然后师生配合批改。经由过程如许的共评,师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搞懂纰缪缘故原由及纠正的要领,同时又可以大大前进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

(2)阐扬教师指导效用,让师爱表此刻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要领。一是鼓舞勉励式批改。当学生经由过程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前进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如常完成作业时,就能够不掉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舞勉励,使其体会到打败困难、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前进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协商式批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劈面相识具体环境,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在这个过程当中,常能有不测发现,或是学生思惟上的题目,或是学生解题的创新思路。教师可根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据具体环境采取相应策略,对学生有创意的解题要领赐与表彰,并让其在班中先容思路或要领,鼓舞勉励各人拓宽思维,求实际创新。三是延缓式批改。学生的常识根蒂根基,智力水安然平静学习立场是差别的,应承诺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到达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定”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凸起了学生的纵向成长,能使学生瞅见本身的前进,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欣忭,从而激发学习热忱。四是面批式批改。这种批改方式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临学生做出反馈,这对前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效用,而且还能使师生的瓜葛融洽。

(3)应用考语式批改。一是考语指导,思虑改错。当学生由于马虎在作业中出现纰缪时,可以用考小学语文松鼠评课稿语指导学生对本身进行回顾、查抄,找堕落误缘故原由及正确谜底。如学生出现理解性纰缪,可批上“当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扎根据考语能很快找堕落误缘故原由,并能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考语激励,增强信心。“评价应注重学生成长的进程项,强调学生个体过往与此刻的比力,经由过程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本身的前进。”当根蒂根基比力差的学生开具前面一部分谜底时,应该激励“你一定行的,再想一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个之外,“真伶俐,恁地有创意,上课大胆一点说出你的想法就更好了”等语言既能让学生信心计增,又能使学生乐于接管教师提出的建议。三是考语点拨,拓宽思路。哄骗考语适当赐与点拨,以帮忙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四是考语促进,养成习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要严酷把关,这些是表小学语文新课改经验现杰出学习习惯的外在规范。要及时用恰当的考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易于学生接管并加以改正,如“你很伶俐,假破读写得再好一点,那就更好了”!

总之,矫捷运用批改情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释回答题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为学生创造1个自立、自尊、自信的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1)学生可以反思他们的学习要领和学习结果。

(2)能培养他们得自立性和自信。

(3)成长记载袋能记载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的成功与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艰苦与快乐.

(4)成长记载袋为家长、教师提供了富厚的多样评价质料,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全面的成长。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课程资源小学语文同步探究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前进。

(2)前进讲堂教学的有用性,富厚讲堂教学资源。

(3)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促进学生智力成长。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为新常识的产生提供杰出的增长点。

(5)培养和熬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不雅。

(6)培养学生收集和措置惩罚信息的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的留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规范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适意图的根蒂根基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违学科学教育学独特之处。

(2)必须以有帮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帮助于有用教学为起点。

(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同一,不克不及流于情势做外貌文章。

(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不雅行为,要如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往。

(5)必须实事求是,不成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6)不要逾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开发与哄骗生成性讲堂教学资源应当立小学语文新课改经验足于“公正”与“有用”做文章,立足于讲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讲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同一。

(7)要切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子,有用地将教育定见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通例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前进教学质量的有用手眼。有用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题目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伶俐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有用的路子之一。但由于实行者不雅念误差、理解小学科学教研组记录偏颇及操纵不当,要得当前研究出现了盲目仿照、主题泛化、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把握不正确等种种蠹弊。

(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条件、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题目、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定和实践伶俐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留意不要盲目仿照他人的研究操纵程序,要结合本身的自身成长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留意克服主题泛化的征象。许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际效性的主要缘故原由就是主题的稳固建立“大”而“空”。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留意:一是针对黉舍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拟定出1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经由过程交 6

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环境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经由过程讲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经由过程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前进学科成就。

(4)要深进相识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意相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留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在力量的查询拜访研究上,放在怎样让讲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成长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照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不雅察和阐发学生在讲堂活动中的每1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讲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如许1个思路,到达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前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5)要留意克服浮躁心理,推进研究不断深进。在课例研究过程当中不要餍足于找到题目的一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些症状或是总结了一两点小策略层面的结果,而是要对新的有价值的题目保持一种持续的状况,进一步开展深进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上一篇:学雷锋倡议书范本下一篇:心理社团活动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