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者的胸怀

2024-05-18

论领导者的胸怀(精选11篇)

篇1:论领导者的胸怀

论领导者的胸怀

大江大河,缓流总比激流宽;大人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形象地说明了胸怀宽广的重要性。胸怀宽广从低到高可分成五个境界:容人之短;容人之异;容纳反对意见;容人之长。其最高境界是无私。无私来自内心的意愿和自律,来自成就伟业的信仰。胸怀是驾驭,也是激励!

一般说到胸怀,指的是心胸,是气量,也是指志向、抱负。进一步引申,胸怀是指人的心胸的容量,一个人的心里能容纳多少内容。从内容的性质来看,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人要有胸怀,指的是人要胸怀宽广,心里能容纳更多的或不同的内容。

1.胸怀不宽广的原因

有的人心胸狭隘,有的人则胸怀宽广。为什么很多人胸怀不宽广?初步分析,大致有以下原因。

(1)不知道胸怀宽广的重要性。

胸怀宽广的重要性包括:做人要有胸怀,干大事者更要有胸怀。有人说,有多大胸怀,就有多大舞台。做领导者更要有胸怀,领导者的事业与其胸怀成正比。胸怀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决定了他事业和命运所能达到的高度。君不见,大江大河,缓流总比激流宽!

正如南怀瑾所言,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咱们国人常说,大人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形象地说明了胸怀宽广的重要性,成就大事业者必须胸怀宽广。

(2)不愿意胸怀宽广。

对这样的人,特别是领导者,让他明白上面所述胸怀宽广的道理,使其有所悟即可。

(3)不会胸怀宽广。

不知道胸怀宽广所包括的内容,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胸怀宽广。这就需要了解胸怀宽广的内容,学会胸怀宽广的方法。

(4)不敢胸怀宽广。

一旦胸怀宽广了,影响了自己的利益。怎么办?要打消这种顾虑,就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会使自己更有自信,自信才会有胸怀。

2.胸怀宽广的内容

胸怀宽广包括很多内容:听自己不愿意听的话;容人之短;要容人之异,甚至允许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择善而行,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一些失误;要容人之怨,长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磕磕碰碰,要加强沟通协调,切不可结仇为敌;

还要容人之责(难),例如,正副职之间,作为正职,要知道,副职在工作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干部群众的指责,有的可能是误解,有的可能是非议,正职要有容责之量,不断省身自悟,总结教训,即所谓互相搭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大家垮台。

3.胸怀宽广的几个层次

胸怀宽广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接纳多样化和差异化。

所谓差异,指的是,人与人存在着差别,一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存在着差别。从管理的角度,对个体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希望也愿意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并且是都与自己相同,因为物以类聚嘛!

第二阶段,认可客观上个体是有差异的,很难做到完全相同。

第三阶段,认为有差异是好事、是常态。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个体是没有差异的,认为人都是一样的,因此在管理上就强调要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行管理。但事实证明人并不是一样的,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人们在能力方面有高低、强弱的不同,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有的在这方面能力很高,有的在那方面的能力很高。例如,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就有极高的科研能力,而企业家们如乔布斯则有着非同寻常的市场嗅觉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袁隆平是个优秀的科学家,但他可能不具备当企业家的能力。现实教育了人们,于是,在管理上产生了一种新的认知,即认识到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承认个体有差异,意味着管理就要因人而异。例如,企业对人的选拔、聘用就是承认差异。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学在对人的认识上又进了一步,即认为有差异是好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在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来越多的今天,企业组织中个体的差异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极为重要的,它有利于组织,因为差异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可以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想。

所以,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将差异看成资源。

(2)容人之短。

允许下属有短处,不求全责备。这一点,许多领导者都能够做到,这属于领导者的底线标准。人无完人,现实工作中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即使有的人真的达到了完人的境界,因为知觉的选择性,别人对他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反而觉得这是一个不真实的人。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要求全责备。一个人很难做到完美,即使能做到,因为知觉偏差的存在,人们对同一行为会有着不同的评价,也不认为是完美。例如,表现忠诚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拍马;建立工作联系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拉关系;实行团队工作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拉帮结派;老练稳重也可能被人认为是奸诈狡猾;工作效率高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掌控机密;维护组织也可能被人认为是背后插刀;富有责任感也可能被人认为是责备他人;授权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推卸责任;为决策找证据也可能被人认为是不漏马脚;鼓励革新也可能被人认为是制造冲突;预先计划也可能被人认为是光想不干;有才干、有魄力也可能被人认为是出风头;精明敏锐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投机取巧。

如果一个人胆大,愿意承担风险,善于创新,有可能被认为不听话;如果成就感强,自尊心强,有可能被认为自恋;如果不贪婪且重义气,有可能被认为有江湖风;如果不做作,很真实,不在乎面子,有可能被认为脸皮厚;如果保持童心,有可能被认为太天真;如果聪明且有主见,有可能被认为刚愎自用;如果为人人缘好且原则性不强,有可能被认为圆滑。

你怎么做,别人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对自己也不必追求完美。

(3)容纳反对的声音。

允许别人批评自己,这比上面两点更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中心的倾向,都常常相信自己更正确,相信自己正确的人,如果要听进反对的声音、批评自己的声音,需要克服多大的障碍啊!

坊间传说,一天晚上,宋太祖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酒边聊天,两臣子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越比越来劲,最后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边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祖,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到吏部去治罪。宋太祖没有同意,只是草草地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家。

第二天上午两位臣子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情,惶恐万分,连忙进宫去请罪。宋太祖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得这件事了。”

要想领导好下属,必须要有胸怀,有雅量,胸怀是领导者的美德。现在的领导都难免会遇到下属冲撞自己的时候,学学宋太祖,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心胸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既不失领导的尊严,也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部属会更加尽职尽责,对领导也会备加敬重。

(4)容人之长。

容人之长,包括领导者能与别人分享对方的喜悦、得意,能为别人提供表达喜悦的机会;容人之狂,是允许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还要容人之长,不妒忌别人的长处和成功。要容人之长,有甘为人梯的精神,乐于别人在工作上、事业上超越自己,不能嫉贤妒能,这就更难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得意,而不大能接受别人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得意。因此,允许别人,允许下属的表现超过自己,这需要克服多大的心理压力啊?这将是什么样的境界啊?

(5)无私。

胸怀的最高境界是无私。

做到这一点,需要克服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恋、自私的本能。

实际上,无私,需要牺牲眼前的一些既得利益,需要克服人的天性——自私或者至少是自我中心,而牺牲自己的一些既得利益,需要更大的胸怀,这比接受不同意见、允许批评自己那样的胸怀难多了。无私靠他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自律,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从终极价值观而言,需要信仰的支撑和引导。

一旦做到这个层次,就会赢得他人的跟随、服从、合作、尊重与忠诚,赢得下属的信任、信赖、信服。

胸怀是驾驭,也是激励!

篇2:论领导者的胸怀

2014/7/12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学工商管理的人成为大企业家的很少,但从西点军校出来的人,成为大企业家的有很多,原因是做生意不是只靠读读报表和财务数据,而是靠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坚韧、一个人的眼光和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的决心。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优秀的思想品格,独特的领导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与领导者的眼光与胸怀息息相关。因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两个任务就是决策和用人,而决策和用人都需要

眼光和胸怀。

决策需要前瞻性、预判性和远见,需要洞察力;用人首先是识人,同时要有选人之眼,容人之量,用人之长。因此,想要在商场成就一代霸业,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独特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眼光问题,不再过多论述。因为胸怀的重要性,本文拟对这个话题再展开进一步论述。

包容大度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特质。“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形象地说明了胸

怀宽广的重要性。

一个领导者只有具有宽阔的胸怀,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目标服务。宽广的胸怀是可以培养的,这需要领导者从管理学角度认清宽容的内容和层次。

胸怀宽广从低到高可分成七重境界:容人之短;容人之异;容人之过;容人反

对;容人之长;容人分享;无私。

1.容人之短 不求全责备

领导者要允许下属有短处,这属于领导者的底线标准。现实工作中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一个人很难做到完美,即使能做到,因为知觉偏差的存在,人们对同一行为会有着不同的评价,也不认为是完美。例如,表现忠诚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拍马;建立工作联系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拉关系;实行团队工作也可能被人认为是拉帮结派;……你怎么做,别人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对自己也不必追求完美。

当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开始选用的是没有什么缺点的将领做统帅,但战绩很糟糕。林肯非常不解,经过深入分析,他发现南军那些将领大都缺点、优点都非常明显,统帅李将军却能扬长容短,因而战果辉煌。林肯受到极大的启示,他大胆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发挥他“善统兵打仗、可决胜千里之外”的帅才优势,而容人他“嗜酒贪杯”的弱点。南北战争的历史事实林肯选择格兰特将军做

统帅是多么正确。

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指出: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样样精通,可能一无是处,样样稀松。有高峰必有深谷,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显著。正如列宁所说:“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优点的延续,优点是缺点的延续。”

2.容人之异 接纳多样化

这里的“异”,是指人与人存在着差别,一个人(员工)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存在着差别。当下的领导者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将差异看成资源。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个体是没有差异的,因此在管理上就强调要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行管理。现实教育了人们,于是,在管理上产生了一种新的认知,即认识到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承认个体有差异,意味着管理就要因人而异。例如,企业对人的选拔、聘用就是承认差异。

承认差异,就是要承认人的秉性、能力方面的差异,承认利益方面的差异。

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学在对人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明确认识到,有差异是好事。当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来越多,企业组织中个体的差异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极为重要的,它有利于组织。因为,从理论上说,差异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可以打破原先习惯的路径依赖,可以产生不同的新见解和新思想,找到改善的新路径。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人,而且,如果领导者希望把队伍壮大,人多是必然的,而人多一定比人少差异大,因此,领导者要把平台做大,就要接纳员工的多样化与差异化。

从理论上说,人们喜欢与他们相似、行为一致的人为伴。因此,要接纳不同,确实需要克服自己的一些习惯,需要宽广的胸怀。

正反两面的例子都很多。国内某著名大学的A学院当年是由C系和B系合并组成的,院长由C系系主任担任。在工作中,该院长胸怀不够,偏爱原先A系的教师和职工,不习惯、不喜欢原先B系教职员工的行为方式,尤其糟糕的是,他在分配上厚A薄B。开始大家只是有些不满意。但这位院长一直无法克服自己的弱点,不能接纳差异,不能一碗水端平,使得矛盾越来越激化。最后,这位管理者在B系老师的抗议声中不得不离开了非常不想离开的院长位置。

国内另一著名大学与另一所著名大学相互合并,前者商学院吸收合并了后者的会计、统计系。但商学院院长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对新旧员工一视同仁,而且从新来的会计系老师中重用了很多德艺双馨、优秀的年轻教师,使新来的老师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这极大地增加了老师们的认同感和积极性,结果是商学院的事业蒸蒸日上,院长也很快被提拔到更高的管理岗位上了。

3.容人之过 免去下属隐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作中,只要不墨守成规,希望开拓,常常就会犯错。如果总盯着下属的短处和过错,就可能束缚下属的手脚,弱化了他的探索意识。重庆力帆集团的创始人尹明善有一句经典名言,“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正是这种胸怀,才有力帆公司的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模式创新,等等,从1992年创立时的20万元资金,9个人,二十多年增长了一千多倍。

容人之过,还包括包容别人的误解、委屈,宽容下属的一些偶然出现的无礼、失态、乃至某种程度的背叛行为。例如楚庄王绝缨之会,宽大为怀,为他后来赢得了将领的拼死向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战的大胜后,烧掉了从袁绍处缴获的许多与袁绍暗通款曲的信件,安定了军心。

战国时期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老将廉颇的误解、无礼,不与后者争

高低,也是容人之过的典型。

4.容人反对 听进批评意见

这比上面三点更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中心的倾向,都常常相信自己更正确,相信自己正确的人,如果要听进反对的声音、批评自己的声音,需要克服很

大的障碍。

如果一个领导只能听赞歌,听不进不同意见,就会严重抑制了那些、由少数派提出的、可能是不同寻常的观点,就有可能犯错误。但是,本能上人们常常是自我中心的,相信自己正确,都喜欢听表扬,不喜欢不同意见。所以,能虚怀若谷,听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是不容易的。

宋朝有名的王旦与寇准分别为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寇准一代名臣,建功立业、多谋善断传为美谈,但他有个突出的缺点,是喜欢“打小报告”,他常在宋真宗面前批评王旦,而这些背后批评很快就传到王旦耳朵里,但王旦对此毫不介意,常在宋真宗面前表扬寇准。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称其善,彼专谈卿恶。” 王旦如果心胸狭窄,可能会非常郁闷,不说寇准“忘恩负义”,“小人得志”,至少对寇准也会怀有一些戒心。出人意料的是,王旦却认为寇准批评他是“理所当然”的。他对宋真宗说:“臣在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因此得到朝野上下一致的好评,成为一代名相。

当年王安石才干突出,其变法的出发点、宗旨、措施都应该是符合当时宋朝具体情况的,但他急于求成,听不进不同意见,更反感反对意见,凡有相反意见,一律痛斥。但最后因为胸怀不够,树敌太多而不得黯然下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不能吸收不同意见乃至反对意见是重要的原因。

至于唐太宗的虚怀若谷,肯于纳谏,从善如流,成就贞观之治,更是传为千

古美谈。

5.容人之长 不嫉贤妒能

容人之长,包括领导者能与别人分享对方的喜悦、得意,能为别人提供表达喜悦的机会;允许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不妒忌别人的长处和成功。要容人之长,有甘为人梯的精神,乐于别人在工作上、事业上超越自己,不嫉贤妒能。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相争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史记·高祖本纪》)。这段话早已传为美谈,说明了刘邦肯容人之长的宽广胸怀。

炀帝杨广短命误国原因很多,心胸狭窄容不得下属的长处也是重要的方面。隋炀帝爱好文学,确实也有才气,在同时代文人中可以算是佼佼者,但他好大喜功,自恋情结太重,权坛称老大也就罢了,在文坛也要称老大。当时著名文人薛道衡的名句“空梁落燕泥”,竟遭杨广嫉恨因而获罪致死,传说薛道衡临刑前,隋炀帝曾以嘲弄的口气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其心胸狭窄可见一斑。

6.容人分享 不独占资源

在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分享,分享客户、财富、荣誉、机会、平台、乃至权力等等,总之,需要分享资源。分享资源比容人之长有些难度,因为这要把自己所拥有拿出来分享,意味着损失。而根据卡尼曼和特洛夫斯基前景理论的解释,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不独物质资源,其他资源,包括权力、荣誉、机会等资源都是稀缺的,人对损失更敏感。

从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可见分享的困难,例如,“同行是冤家”,因为同行要分享客户、机会等资源,不分享就不大可能是冤家。“文人相轻”,是因为文人有可能分享荣誉和机会,不分享不大可能相轻。知道这个道理,实践中,教师一般不跟同事主动提教学科研资料,尽管有些内容本身(例如教学PPT、大纲、教师用书和教学指导、题库)可能按照常规就应该共享,但先拥有者常常不愿意分享。能把自己独有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拿来分享,一定是胸怀宽广的。

这种分享,与微信里朋友圈的分享各种经典名言、各种生活窍门、各种得意是不同的,后者分享的内容并不影响自己的利益,而且可以顺便“秀”一下,以赢

得更多的关注和成就感。

因此,领导者胸怀宽广需要给下属财富、平台、机会、权力等,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肯于分享财富、机会、权力等资源的领导,因为其宽广的胸怀,可以

吸引到更多的追随者。

7.无私 胸怀的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的胸怀宽广是无私。(限于篇幅和内容的重要性,无私的题目将专

文发表。笔者注。)

8.严于律己 成就领导者修养

需要强调指出,领导者的胸怀不仅指正确对待下属,还包括严于律己。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规则和制度;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得知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宽广胸怀,得知了他的大度和无私以后,遂主动“负荆请罪”,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成为严于律己、勇于认错的一段美谈,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敢于承认错误的修养。

篇3: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

宽广的胸怀体现在一个“容”字。“遇事虚怀观一是, 与人和气察群言。”要组织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来进行我们的伟大事业, 没有云水般宽广的胸怀是难以实现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容人、容言、容事。“容人”就是对待自己的部属和亲朋都要一视同仁, 不以个人好恶论亲疏远近, 做到任人唯贤, 而不是任人唯亲;要正确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不妒人之长, 不厌人之短, 真诚的帮助别人扬长避短, 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工作环境。“容言”就是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 能容言之对错, 保持民主谦逊的作风;对正确的意见认真采纳, 对不正确的意见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和解释工作;特别是对逆耳之言、怨气之言、非议之言, 要做到听而不厌、听而不怒, 认真反思, 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容事”就是要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不论事之大小, 既不吹毛求疵, 也不揽功推过;对待下属要创造条件, 多一些关心鼓励, 少一些求全责备。

宽广的胸怀体现在一个“让”字。让, 是一种美德, 更是一种智慧。清代的安徽桐城有两家因争一墙而不和, 其中一家便写家书给在京城做官的老爷, 老爷回信说, “千里捎书为一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不过一墙而已, 让他又何妨呢?家里人顿时恍悟, 赶忙让出三尺。邻家知道后倍受感动, 也让出三尺来, 中间便空出了六尺长巷, 被后人世代所传颂。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民族的利益, 我党选择了“让”, 高举起“联蒋抗日”的正义旗帜, 虽然放弃了众多的城市, 放弃了眼前和局部的利益, 却因这一“让”而让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今天的领导干部, 更须有“让”的精神。学会让人、让事, “让”出风格, “让”出智慧, “让”出风采。

篇4:父亲的胸怀

您还好吗?女儿时刻都惦念着您。

爸爸,从寄来的照片看,您比去年更老了,我知道您的老是缘于繁重的农活儿,更缘于与您相濡以沫28年的母亲的逝去。就在去年的初冬,母亲刚刚50岁的生命被可恶的疾病夺走了。母亲的病来得那么突然,她的生命消失得那么迅速,甚至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母亲的逝去,对我和弟弟来说是失去了生养我们的慈母,我们的伤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您来说,不仅是失去了一位亲人,更是失去了相互搀扶的伴侣,您的痛苦是旁人无法体会的。母亲刚刚过世的那些天里,原本沉默的您更加无言,其实我多想让您随我一起赴新疆,让我照顾您,可是面对刚刚生了孩子的弟媳和还有一脸稚嫩的弟弟,我实在无法开口。

其实,我并不是您的骨肉,可是您却给了我一个父亲最深的爱。28年前,当我的生命还是个胚胎的时候,母亲便因受不了封建家庭的奴役与挑剔,挣脱苦海逃回了娘家。受了封建思想熏陶的外公,怎么也不愿让身怀有孕、肚皮一天比一天大的女儿住在娘家,便四处托人为母亲说亲。于是您——因女方嫌弃木讷而离异的人与母亲走到了一起。不久,母亲便生下了我,奶奶因我是女孩儿,又不是您的骨肉,想送人,可您笨拙地抱着我,说:“谁说她不是我的孩子!只要她生在我屋里,吃了我的饭,她就是我的亲生女儿。”我就这样留下来。

在我3岁的时候,妈妈生了弟弟,村子里的人都说您好福气,您笑笑,骑在您脖子上的依然是我。记得您在生产队喂牲畜的时候,一个冬天的晚上,我闹着要跟您到饲养室去睡,妈妈怕我闹,不让去,可您不愿意看见我哭,我就骑着“大马”到饲养室去睡。半夜我醒来发现没有妈妈,又哭着要回家找妈妈。您从热乎乎的被窝里钻出来,又把我扛回了家。在我长大后的今天,村里仍然有长辈说我是在您肩膀上长大的。

上学后我每年都会有漂亮的新衣服,那时候我从来都不去思考这些衣物给你们带来的经济负担。上初中后,因为住校要带一周的干粮,于是,您和母亲总是轮换着骑自行车在40里的土路上颠簸,我因此成为住校期间父母探望次数最多的学生。

一个夏天,我们正在上课,我突然看到了母亲。我走出教室,母亲拉住我的手对我说:“他要来看你,是你的生父……”顺着母亲的目光,我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位与您年纪相当的陌生男子,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我朝后退了几步,说:“不,我不认识他。”返身跑进了教室。我的心乱极了,也恨极了那个人,甚至有些恨母亲,是他们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13岁的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身世。当暑假来临的时候,您像往常一样来接我,并且在集市上为我买了套衣服。我在心中悄悄地比较着此前的您和现在的您,但是您一如既往。就在我几乎忘了这件事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不在,您悄悄对我说:“那个人要认你要领你,别跟他去好吗?”我没有作声,因为年幼的我,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件事,好在以后他再也没找过我,否则,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因血缘而冷落了亲情,辜负了您对我的爱。

初中毕业时,我报考了学费较低的职业高中中西医班。开学时,您亲自背着行李,把我送到学校,报完名后您便急着回家。望着您渐远的背影,我差点儿掉下眼泪。我的学费是您东拼西凑借的,往后的六个学期里,您还要担负一个职高生的花销。您其实可以不用这样操心的,几年前您有机会卸掉这个负担,可是您没有。学校的饭票是用钱买或者用粮食换,我们只能选择后者。家和学校中间要倒一次车,但您不辞辛劳,每学期都跑几趟,总是来去匆匆,毫无怨言。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您的一次露宿。那次给我送粮食时,您把身上的钱全掏给了我。上车时我突然想起您没有吃饭,便给您买了一个肉夹馍。问您有没有钱,您说有,但到了西峰,您因无钱买票被售票员推下了车。异地他乡,举目无亲,您在初冬的冷风中在街上转到深夜,最后在一个橱窗下面蹲到天亮。清晨,您饿着肚子磨破嘴皮子,才有一位好心的司机将您拉到家。后来,我从母亲口里知道这件事,泪水夺眶而出,我的心在疼痛……

毕业后,我千里迢迢来到这座城市,虽然路途遥远,但是从别人代写的信里,我看到了您与母亲对我的牵挂。1999年底,我携新婚的丈夫回到家中,不善言辞的您在饭桌上不断地往我们碗中夹菜,脸上露着由衷的笑容,我知道您对女儿的婚姻十分满意。我以为等到条件成熟就可以把你们接来颐养天年了,可是噩耗传来,母亲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当我日夜兼程赶回家中时,看到了我时刻担心的母亲和消瘦的您。4个小时后,母亲停止了呼吸。那一刻,我的心被伤痛击得粉碎,我扑在您怀里,放声大哭。您搂着我喃喃地说:“孩子,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我抬起头,看见您脸上纵横的泪水,于是我止住了悲声,我不能让自己的哭泣加重您的痛苦。28年的相濡以沫、形影相伴突然缺失了,真正需要安慰的人是您而不是我。我很后悔在母亲的葬礼后因逃避没了妈妈的家而整日在亲戚家奔走,我知道您很孤单,需要陪伴。在三姑家的一天下午,下着雪,我突然很想妈妈,很想您。当我不顾三姑阻拦带着一身雪花站在您面前时,我看到了形影相吊的您正从花生壳里一粒粒取出花生米,烧得通红的铁炉旁边只有您一个人,原本该有纳着鞋垫儿的母亲在炕上陪您说话。站在您面前,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吓得您满手灰尘地站起来:“我娃不哭,我娃不哭,爸好着哩……”临走时,我拿着行李和您并肩走着,我不敢看您的脸和眼,那张脸全是皱纹,那双眼满是牵挂和不舍。上了车我回过头,汽车已遠远撇下您,您那么孤独,那么苍老!转过脸,我的抽噎充满了车厢,引得四邻侧目,而我却泪雨滂沱。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不知道您可否习惯了没有母亲照料的日子?曾经当面对我许诺会来照顾您帮您缝补浆洗的小姑可曾食言?这一切,本来是做女儿的本分,可是,异乡与家乡山高水远,任我的针线纫得再长也无法缝制您那往年由母亲料理的衣裳。爸爸,您可因此而责怪过您的女儿?可曾后悔当初让女儿展翅远飞?爸爸,母亲的一生都是在黄土高原那块贫瘠的土地上度过的,她没能看看外面的土地,也没能站在摩天大楼顶端鸟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城市,这成为我心中一块不能触及的伤疤。所以爸爸,我希望您走出来,替妈妈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为妈妈过一过那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我负疚的心也得到一丝宽慰。

亲爱的爸爸,照顾好自己,让女儿有个完成心愿的机会,好吗?

祝您安康!

不孝女叩上

2002年12月26日

篇5:论领导者的胸怀

【拼音】xiōng huái dà zhì

【简拼】xhdz

【反义词】胸无大志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胸中有远大志向

【例子】王朔《我是“狼”》:“别看你一天到晚胸怀大志,读这个学那个,弄出一副胸怀大志的矜持样子。”

【英文翻译】cherish high ideals

【产生年代】古代

篇6:宽广的胸怀作文

天下最苦的是父母的心,我也是一个独生子女,我能感受到父母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常听见妈妈意味深长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别辜负了我和你爸啊,全家的希望都靠你了.隐约看见妈妈眼中闪起泪花,却又不想让我看到,连忙转过身去.这一瞬间,我感觉到了一股伟大的母爱流入了我心间,温暖了我心田.父亲呢??也许是男子汉的原因,我从没有见父亲哭过,那一次,我走丢了,我第一次看见父亲一行行泪流下来,焦急的寻找着我.找到我时,却把我骂了一顿,可我知道他内心是爱我的.---深沉的爱.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觉得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需要你非要干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不需要说太多的话语,因为我相信爱是无言的,它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篇7:胸怀宽广的实例

盖勋是汉灵帝刘宏时人,在凉州任长史。凉州辖下的武威太守依仗权势,贪赃枉法,迫害百姓,民愤极大。凉州从事苏正和要治这位太守的罪,并且要追究刺史梁鹊放任不管的责任。梁鹊大为不满,不但不检查自己的过失,反想找茬儿杀掉苏正和。但他还是拿不定主意,便去征求盖勋的意见。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因此怂恿盖勋乘机把苏正和杀掉,以报多年之仇。盖勋则认为苏正和为民除害,是件好事。不应该为报私仇而杀害忠良,因此打消了梁鸽杀害苏正和的念头。

庞涓嫉妒孙膑

孙殡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齐国人。早先和庞涓是好朋友一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受到魏王的重用,当了将军。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胶,就把孙殡骗到魏国,罗织罪名,把他处以殡刑(即剁去膝盖骨),还在脸上刺了字,使孙殡永远成为废物,无人重用。没想到后来有个齐国的使者出使到魏国来,孙殡利用机会见到了齐国的使者,献出计策,齐国使者发现了孙殡的才能,便悄悄地把他带回齐国去。孙膑回到齐国后,齐威王立即任他为军师。

后来,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统兵出发,直指魏都大梁。魏军主将正是庞涓,他得知这一消息,立刻日夜兼程撤军回魏。孙膜运用减灶法,把庞涓引到马陵的包围圈,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太子被虏。从此,孙膜名满天下,他著作的兵法也流传千古。而庞涓心胸狭窄,最终是害人害己,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气度恢宏的卢怀慎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著名宰相叫卢怀慎,他很有政治才华,但是他很谦虚,重大事情从不擅权专断,总是让给另一位宰相姚崇去办。有的人不理解他这种做法,还有些人讥笑他庸碌无能,其他贬斥的话也接踵而来。他的家人为他抱不平,要他予以追究,平息流言。他却不以为然,坚持以团结为重,以国政为重,表现了他的宽宏气度。

曹操的气量

篇8:论领导者的胸怀

一、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第二位皇帝,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 在位23年 (公元626—649年) , 年号“贞观”, 庙号“太宗”, 陇西成纪人, 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 使百姓休养生息, 各民族融洽相处, 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兴盛, 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 他更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不仅在文治武功方面有辉煌的成就, 而且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修养, 尤其是在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 唐代音乐歌舞的发展达到了我国历史的巅峰, 影响深远。唐太宗提出的“纳四夷之乐”, 更彰显了他对音乐的认同与热爱, 更能说明他是一位见识远大的明君。

二、百姓安定, 金石自谐

“联闻人和则乐和。隋末丧乱, 虽改音律而乐不和。若百姓安定, 金石自谐矣!” (《新唐书·礼乐志》)

上文是贞观十一年, 主管音乐的官员张文收向唐太宗建议, 要重新修订各种音乐, 唐太宗不答应, 于是便说了这段话。意思就是说:“我听说百姓和谐了, 音乐就和谐了, 隋末动乱不堪, 即使重新修订了音律, 音乐也是不和谐的。倘若百姓安定, 那音乐自然就会和谐了。”由此可以看出, 在唐太宗看来, 国家的兴亡, 并不在于音乐。那太宗皇帝的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前有古人思想为证。

公元第三世纪二十年代, 三国时魏明帝曹睿 (曹操的孙子, 公元226—238年在位) , 乃是统治者中, 在阐述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时首创此说的人。《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记载, 魏明帝青龙年间, 大兴土木建造宫室, 又为了享受音乐的乐趣, 欲派人往长安将一套大钟搬至魏都。大臣高堂隆于是上疏劝阻他不要干这种劳民丧德的事, 言词之中, 引古代某些君王因奢靡于音乐而导致亡国的教训来规劝明帝, 明帝曹睿回答得干脆明快:

“兴衰在政, 乐何为也?化之不明, 岂钟之罪!”

意思是说:国家的兴衰根源在于政治, 跟音乐没有关系。可见, 唐太宗的思想跟三国时期曹睿的思想是如出一辙的。那唐太宗认为的音乐是什么呢?他认为, 应该从最根本的政治着手, 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心情愉快了, 音乐自然就和谐美妙了, 也正源自于他的那句话——“若百姓安乐, 金石自谐矣。”。李世民认为:政治决定音乐, 而不是音乐决定政治。由于李世民思想的正确性才使唐初的文化艺术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位作曲家来说, 他们能谱写出如此幸福欢快的音乐, 也正是源于他们的安定生活。

唐太宗在《太宗论乐》里还有一番记载:“夫音声能感人, 自然之道也, 故欢者闻之则悦, 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 在于人心, 非由乐也。” (《旧唐书·音乐志》) 既然唐太宗认为国家的兴亡和人的悲欢之情不是由音乐决定的, 那么很显然, 唐太宗的“纳四夷之乐”也就能够让我们欣然接受了。

三、纳四夷之乐

所谓四夷之乐, 指四方少数民族和国家之音乐。我国历史上的皇帝, 多将“四夷之乐”与“邪音”并论而加以排斥。唐太宗则采取欢迎态度, 这就有利于各民族音乐的交流, 共同发展。他认为, 中国就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组成的。就像我们经常传唱的那首歌曲一样:“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的, 海纳百川, 才能百花齐放。

面对“四夷之乐”, 唐太宗采纳其各地的民族音乐来表现其统治地区的宽阔、表现其德政所施及于辽远的边疆。

“作先王乐者, 贵能包而用之, 纳四夷之乐者, 美德广之所及也。” (《旧唐书·音乐志》)

最有明确的例证要数唐代的“十部乐”, 其中, 《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都属于少数民族音乐, 唐太宗对此大为欢迎, 唐太宗对四夷之乐的这种从容态度不但带来了其在宫廷的平稳发展与逐步繁荣, 也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在民间不受压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繁荣。

唐太宗不仅“纳四夷之乐”, 而且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家也采取欢迎的态度。例如:来自龟兹的作曲家白明达, 在教坊任职, 作《春莺啭》一曲, 随后东传日本, 成为宫廷音乐;被称为“琵琶第一手”的康昆仑, 来自西域康国。不论是少数民族音乐, 还是民族音乐家, 唐太宗对此都持欢迎的态度。除此以外, 唐太宗还接纳与吸收外来音乐, 像“十部乐”中的《安国乐》 (今阿富汗) 、《扶南乐》 (今柬埔寨) 、《高丽乐》 (今朝鲜、韩国) , 都是外来音乐。在乐制、乐器、乐曲、表演艺术和技巧等方面, 都使得唐朝获得了新的营养, 促进了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各音乐的繁荣与长盛。

四、继往开来, 推陈出新

当今社会, 国家提出“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人才”等等, 所谓的创新, 是指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就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

在唐代, 唐太宗对音乐所持的态度是:吸收并接纳外来的音乐, 让唐朝的音乐走向多元化, 走向繁荣, 结果证明, 他成功了。同样, 在我们当今社会, 我们提出让社会也走向多元化, 在原来社会的基础上, 又让其实现创新, 同样的道理, 我们也会成功。事实证明, 我们做到了。当今社会, 已逐步走向多元化, 音乐也是如此, 在原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基础上, 又加入了原生态唱法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由一个单一的社会, 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社会。相信, 未来的中国必将是一个多元、强大的国家!

五、总结

一个朝代,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其音乐艺术是否能兴旺发达, 并不仅仅取决于政权强大和经济基础, 更重要的在于统治者的音乐美学思想和体现其思想的文艺政策。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音乐家的辛勤劳作, 站在一代皇帝李世民对音乐艺术的思想上来考虑, 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 他没有抵御外来音乐传入本国, 反而是采取积极的接纳的态度, 倡导文化艺术并繁荣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他的这种将乐与政治分离, 以政治为中心的观点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新的王朝在他的统治下很快走出贫弱的阴影, 逐渐走向稳定与发展, 出现了为世人所称誉“贞观之治”。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 音乐家们解除所有的束缚, 发挥其聪明才智, 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

海纳百川, 才能金石自谐!

摘要:整个唐代音乐艺术的辉煌灿烂, 根源于唐太宗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植根于唐代的文艺政策的土壤之中, 更是由于唐太宗早期辛勤培育而后结出的果实。若是论唐太宗最功不可没的丰功伟业, 那就数他的“纳四夷之乐”了!这种广阔的胸怀, 无不叫人为之敬仰。

关键词:唐太宗,音乐美学,四夷之乐,乐政一体,繁盛

参考文献

[1]陈四海.唐太宗论乐中的音乐思想[J].中国音乐学 (季刊) , 2006 (4) .

[2]钱铁民.关于阿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4 (01) .

[3]刘蓝.中国音乐史[M].远方出版社, 2003.

篇9:母亲的胸怀

可我没想到,没多久母亲竟当起了破烂王。

一天,我下班回到家,没有看见母亲,正疑惑间,忽然门铃响了,拉开门,看见母亲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吃力地拎了进来。我问提的是什么,母亲兴奋地说:“好多东西呐!”她伸手摸出一双皮鞋:“你看,好好儿的,丢了多可惜,这些城里的年轻人也真不像话。”母亲把袋子里的东西统统倒了出来,什么鞋子啦,衣服啦,床单啦等等,堆了一大堆。我惊讶了:“妈,你捡破烂去了?”“是的。”母亲埋头整理着东西。“妈,家里生活还过得去,哪要你去捡什么破烂赚钱呢?”“傻孩子,我可没想赚什么钱,这些东西都是半新的,带回老家,乡亲们准高兴的。”“可是,现在谁还要这些东西呀?”“怎么没人要?你以为村里富得很?大家的日子还紧着呢。”

一日,母亲气呼呼地回来。我问怎么了,她说:“楼上那个女同志也太欺负人了,我刚要进大门,她竟然呵斥我,说捡破烂的,快走远点!捡破烂怎么了?又不偷又不抢的,凭什么瞧不起人!”我趁机说:“妈,你就歇两天吧,怄气可划不来。”母亲没有理我,从蛇皮袋里拉出一件灰色的羽绒服,拎给我看:“这一件给隔壁的松大伯,他准保喜死了。他一个孤老头子,犯了哮喘病,冬天也没有棉袄穿,可怜呢!”“妈,你早说,我给他买件新的。”“那可不成。要是咱花钱买新的,他肯定不要。他那个脾气,我最了解。”第二天早晨,母亲仍然拎起袋子,我问她不怕人笑话了?她笑了:“一大把年纪,脸皮厚着呢。何况,我又不是为了赚钱,怕什么?”

八月底,母亲要回老家了,态度坚决得很,还要我送她。两大袋东西,我不送是不行的。

一到老家,母亲顾不上旅途的劳顿,迅速将左邻右舍喊过来,呼唤哪个,哪个就上前领取一两件衣物,就像当年生产队长分发财物时的场面一样热闹。松大伯拿到羽绒衣服,笑得合不拢嘴,问:“你这老婆子,哪来这么多财宝呀?”母亲自豪地说:“你不知道,我当了一回破烂王呢!”

篇10:关于胸怀的作文

宽容,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12岁的哈提卜被以色列士兵误杀,哈提卜的父母面对这样的打击,他们没有怨恨那个士兵,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把哈提卜的器官捐献给了需要器官的以色列人,帮助了许多濒临绝境的人,使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哈提卜的父母的宽容,无疑是令人感动的。这是多么大的度量,多么伟大的选择。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宽容,可以净化这个社会。在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凶手是一名曾接受过精神反方面治疗的韩籍青年。凶手在残害了32条年轻的生命后也饮弹自尽。但是,在悼念会上,凶手却和32名遇难者一样被列为悼念对象,并且在凶手的悼念碑旁还有人们放着的鲜花和纸条,人们用行动诠释了宽容。人们的这些举动,使我们从这个恶性事件中,还看到了令人为之动容的一面。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像这样多一些相互理解,多一些宽容,何愁没有美好和谐的社会。

在当今社会,能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了,大多都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宽容了别人,你会得到别人的感激;耿耿于怀,会激化彼此的矛盾。相比之下,宽容是一种风度,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是智者的做法。让我们选择宽容,学会宽以待人,试着去做一个人生的智者。

篇11:普通教师的胸怀

普通教师的胸怀

当普通老师看着单位领导们有机会就能涨工资,群众望尘莫及。还要不时地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觉悟,上边来考评领导,群众还仍不犹豫地给打上满分。我们的群众是多么高尚与宽容!(现在有时考评领导是实名制)在涨工资问题上,领导层都倾向是按比例晋级,搞所谓“多劳多得”只要挂个“长”就是多劳者。实际上很多是瘸子打猎坐山喊。那45分钟的课堂出现点问题就要受到责备甚至是惩罚老师,70人的班级有一个不舒服趴在桌子上,或摆弄东西,被发现就要记上课老师一笔账。学生气老师,还得忍受上下窝囊气。但育人的责任与教育者的荣耀足能安慰老师的苦楚,平衡那不平衡的心理。当看到自己的弟子们有了点点长进,就喜出望外。普通老师的要求又是多么可怜。都是血肉之躯,却承担繁重的劳动量。都是养家糊口,涨工资就得有做人等级差别。同样生活在一个平台,却有圈内强势圈外弱势群体。作为现代基层的领导光顾自己少部分利益,不顾多数人的疾苦,为人也太不厚道了吧。我赞美普通老师胸怀与境界,那就是用良心对待祖国的后代。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历年面试流程说明下一篇:汽运公司民主管理职代会提案落实情况汇报材料